登陆注册
13958000000010

第10章 峥嵘岁月与晚景凄凉(1)

西夏威胁边境危急

范仲淹在越州并没有任职很长时间,朝廷就发生了一件大事,也是最终改变他命运的大事。

澶渊之盟后,宋朝的边境一直处于和平稳定。这次造成动乱的原因不是老对头契丹,而是位于宋西北的大夏,因为位于西北被称为西夏。

西夏王室远祖拓跋赤辞,是党项人。唐太宗的时候归唐,赐姓李。唐高宗时请求内徙获准,其中有住在夏州的,号为“平夏部”。唐末,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因讨黄巢有功,授定难节度使,镇守夏州,所辖区域大约现在陕西北部及绥远南部。思恭并获赐姓李、封夏国公,其后代就以李为姓。

五代十国时期,思恭后人还算恭顺,对任何中原称帝的人都俯首称臣,以此获得赏赐。宋太祖虽削夺藩镇兵权,但对西北少数民族依然宽宥。直到太平兴国年间,赵光义削藩镇的兵权,准备根除西北这一盘踞势力,就把王室成员全部请到京城。

族中有一个名叫李继迁的人,志向不凡,深知一旦入京,会被囚禁起来,于是借故逃离。李继迁很有政治头脑,势力渐渐强盛起来。985年,李继迁会同族弟李继冲诱杀宋将曹光实,占据银州。并归顺辽国,封为夏国王。此后,宋太祖一直无法消灭夏。宋真宗即位后,为息事宁人,割让了几块地方给李继迁,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1002年,李继迁率兵攻陷宋朝重镇灵州,改名西平府,后又攻取西北重镇凉州,截断宋朝与西域的商道,截断西域向宋朝的入贡,同时禁止西域诸部向宋朝卖马,严重影响了宋朝的国防军力建设。

李继迁死后,他的儿子德明继位。他仍向宋称臣,所以西北边境算是平静无事。但是他同时又转向西边发展,取得今甘肃东南部地区,势力更强。

继明的儿子元昊“性雄毅,多大略,善绘画,能创制物始”,他经常劝父亲进攻宋国。元昊继位后,积极做着脱离宋朝的准备。他凭着超人的勇猛及善于用兵的谋略,和汉人部下的相助,大肆开拓地盘。几年间,占有今宁夏省全部、甘肃、绥远两省的大部,以及陕西、青海一小部分之土地。

他还模仿中国官制,改革政府组织。又命人创制夏国文字,翻译汉文及佛教经典。

1038年,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他称帝以后,还不伦不类地“上表”,向宋仁宗报告他已经称帝了。表中若无其事,漫不经心地一边称臣,一边自称是“偶以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汉衣冠,革乐之五音为一音,裁礼之九拜为三拜。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礼乐既张,器用既备,吐蕃、鞑靼、张掖、交河,莫不从服,军民屡请愿建邦家,是以受册即皇帝位。”最后,他写得更妙,他说“伏望陛下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敢竭庸愚,常敦欢好。”

元昊公然的挑衅行为,当然在宋朝廷引起愤怒。元昊派来的使者不肯受诏,也不肯接受赐物,以示地位平等。许多大臣纷纷上奏要求处死使者,以儆效尤。枢密院为此议论数日不决,最后还是派人把使者遣送到边境了事。

12月,元昊称帝两个月后,朝廷命曾任参知政事的夏竦为奉宁节度使、任职永兴军。曾任枢密副使的范雍,为振武节度使、任职延州。到职后,夏竦立刻向朝廷报告西北边防的军情。他指出,元昊的兵力很强。同时他分析,在地利上,大宋已经输给西夏,因为西夏对宋,只是侵扰边境并不深入,而宋派军征夏则为远征。西夏所处地区为沙漠地带,宋若分兵深入,恐怕后勤补给有问题,无法持久。

西夏对宋的进攻,则占尽地利优势。西夏作战往往速战速决,宋兵一进攻,他们就避开锋芒;宋兵后退,西夏兵就从后追击。西夏兵还善于用计谋,他们白天设奇兵埋伏,晚上烧营栅,宋兵不堪其扰,却丝毫没有办法。为了要直捣西夏的巢穴,必须涉过大河。可是宋兵没有渡河的运输工具,只有利用连接的绳索强行渡河,这样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等到宋兵渡河到达河中央,埋伏起来的西夏兵就开始攻击,致使伤亡惨重。

最后,夏竦还感慨地说,朝廷的议论者,莫不主张大行诛讨,可是整个看起来,简直是“未知何谋可以捍御”。他们根本没有比较敌我双方的优劣形势如何,也不考虑攻守之间的方便与否,只是一味地主张追讨,这样下去,不战就已经败了。夏竦的军情报告,无疑给那些夸夸而谈的大臣们当头一棒,他们除了担惊受怕却无计可施。

宋仁宗只好在边关下诏,取消赐予元昊的官爵,并说,有能擒获元昊并取其首级的人,立刻授为定难节度使。

1040年,驻守延州的范雍,面对西夏发动的大攻势,竟被愚弄而遭大败。

原来,元昊声言将攻延州,范雍听说后大为恐惧,连忙请求救兵。元昊一看打草惊蛇,就派人来对范雍说,愿意改过归命。胆小怕战的范雍一听说元昊愿意改过归顺,欣喜异常。他忙一边回报朝廷这个天大的“喜讯”,一边设厚礼对待元昊派来的使者。他完全相信元昊,把守城官兵全部撤回,半点都不设防。

结果元昊大举来侵,先攻保安、城下,乘胜攻延州,范雍急召刘平、石元孙两将来救。刘平素来自傲轻敌。前往延州途中,在三川口大败,与石元孙同时被元昊军所擒。延州被围七天,范雍失去两员大将,在城中担心不已,不知如何是好,最后还是因为一场大雪才解了围。

大败后,朝廷命韩琦为陕西安抚使,并将范雍降为吏部侍郎、调往知州(四川)任职。命令下达时,正逢夏兵仍在攻击延州外围据点,延州诸将畏惧不敢出救,又听到范雍被降职,感到忧骇不已,纷纷上奏朝廷,希望不要将范雍调走。

韩琦面临这种情况,作了一个相当理智的建议。他说,范雍是二府旧臣,尽瘁边事,请予留任,以安众心。接替范雍的赵振只是粗勇之辈,作部署之用可以,仍可让他前来报到。倘若朝廷果真认为范雍的表现,实在是节制无状,根本不能再继续担当御敌重责,必须换人的话,最好召知越州范仲淹来取代范雍的职务。

任职边关制定策略

1040年3月,在韩琦的推动下,朝廷诏命吏部员外郎知越州范仲淹,恢复天章阁待制,前往永兴军任职。其实,用兵并不是范仲淹的特长,但在“四顾无人,而不能不以身任”的情况下,他身负对国家生死存亡的使命感,用他的才智和平日所掌握的军事理论知识,毅然前往接受挑战。

同月,晏殊由主管财政的三司使,调知枢密院事掌军事。之前,富弼曾上言建议,边关之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应该由枢密院单独承担,宰相也应该参与商议。

宋仁宗接纳了富弼之言而下诏枢密院,自今举凡边防事务,必须与宰相参议。后来中书省还特地别置一厅,专与枢密院讨论边防军事。

富弼还针对自从范仲淹被贬斥以后,不准中外越职言事的禁令,利用日食的现象上言说当前要应天变,通下情,希望天子降诏求直言,尽除越职言事的禁令。因为在古代,日食被认为是天降的灾异,来警告天子施政有所偏差。宋仁宗也采纳他的意见,下令解除禁令。

在面临国家危难的时刻,宋仁宗还算是一个明辨是非的皇帝。范仲淹这次复职,有了能实现抱负的环境。他终于可以在国事上大展身手了。

范仲淹正准备前往西北方的永兴军上任。这时,朝廷又改变主意,命他为陕西都转运使。接替范仲淹赴永兴军任职的,正是当年范仲淹被贬时,在蔡襄所写的《四贤一不肖诗》中,被“封”为一不肖的高若讷。

谏官梁适看到这个任命,以为万万不可。他忙上谏宋仁宗说,当年高若讷曾经诋毁范仲淹谋事疏阔,现在又安排他们到西北共事,实在不妥当。宋仁宗严正地告诉他,任命范仲淹和高若讷一起到边疆任职,是为了国家大局,他们应当明白我的用意,怎么能以个人恩怨而影响国家安全。不过,虽然宋仁宗这样说,不久以后,就下诏改留高若讷判吏部流内铨,让他做九品官员的查看、选拔工作。

由这件事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宋仁宗在面临国家紧急危难时,想竭力打破臣僚间派系旧怨的苦心。这份苦心,对当时朝廷的政治空气,多少会有正方向的影响。

5月,宋仁宗为了战时需要,减少宫廷人员以充实前线。于是下诏,要年纪在40岁以下的御辇院中的辇官去做禁军。可是平日养尊处优的辇官都不肯去。命令下达后,每天都有千余名辇官带着妻儿子女在路上拦下宰相、枢密使请愿。

正好先前接替吕夷简的宰相张士逊准备上朝,他的坐骑被请愿的人潮所惊吓,使他从马背上摔下来。御史中丞将此事上奏,宋仁宗就命枢密院查明具报。当时边事正急,机务繁多,张士逊身为宰相,却甚无建树,谏官不时加以攻击,张士逊感到很不自在,于是上章奏请准予告老归里。章奏无效,还曾数度面陈,最后终于拜太傅,进封邓国公致仕。

进封张士逊为邓国公的同时,宋仁宗又发布以镇安节度使、同平章事、判天雄军(今河北大名,庆历二年建为北京)吕夷简,行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的命令。

吕夷简又恢复了首相的地位。这一安排,与前述宋仁宗竭力要化解派系旧怨的苦心,想来是有些关系的。因为以派系加以划分的话,在前线的范仲淹、韩琦显然是吕夷简的反对派。虽然掌军事的是枢密院,而枢密院的晏殊向来提携范仲淹,但前已述及,为了因应需要,宋仁宗采纳富弼建议,让宰相参预军事,已打破宰相不预军事的旧制,所以吕夷简对范仲淹、韩琦在前线的作为,能更直接地干预。

吕夷简重任首相的人事命令发布后不久,他就力主给予范仲淹升迁的机会,认为先前任命他为陕西都转运使,不足以让他有所作为,应超升为掌兵权的职务,而在受命重任首相的阁待制的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以韩琦为枢密直学士,而两人同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管句都部署司事。从这个任职命令可以看出,吕夷简十分清楚宋仁宗的心思,基于种种考虑,他做了这样的安排。

都转运使,是宋初为根本废除节度使掌地方军政机的制度,而以各州直属中央。但天下区域太广了,中央难以控制裕如,不得不在各州之上再设一个高级长官加以统驭。可是又怕重蹈节度使掌兵事、拥兵自重的覆辙,于是以统一财政收支为名,分全国为若干路,每路管辖数个州级单位,设转运使主管一路财赋、民政。有军事行动时,负责钱粮后勤支持。如有若干路需统筹办理,则设都转运使以总之。陕西分有四路,所以设陕西都转运使。

安抚使在宋真宗时﹐始设西川﹑峡路安抚使﹐泾源等十五军州安抚经略使等。以后﹐凡诸路遇天灾及边境用兵﹐派安抚使“体量安抚”﹐事毕即罢。仅陕西﹑河东﹑河北及两广等路常置安抚使司﹐掌管一路民政﹐以知州兼任安抚使,但必须由太中大夫以上或曾任侍从官者兼任﹐官品低者只称“主管某路安抚司公事”或“管勾安抚司事”。

吕夷简建议以这个职务授予范仲淹。宋仁宗感到非常高兴,称赞吕夷简有长者之风。不久,范仲淹入朝,宋仁宗命范仲淹与吕夷简尽释前嫌,共为社稷效力。范仲淹顿首说:“臣以前所论者,盖国事耳,于夷简又有何憾?”

范仲淹又写信给吕夷简,信中写到,唐朝的时候,郭子仪与李光弼素有怨隙,见面都不愿讲话。但安禄山作乱,郭子仪奉命讨贼之后,两人就不计前隙,握手泣别,以忠义互勉,终于把大乱平定,这实在是两人同心协力有以致之。今宰相您有郭子仪之心、之言,只可惜我仲淹没有李光弼之才、之力而已矣!

范仲俺接到任职诏令后,就风尘仆仆来到处境最险恶的边关延州。一路上,他见到了战争带给百姓的沉重灾难,到处是断壁残垣,孤坟累累,还有众多逃难的百姓。他们扶老携幼,步履维艰地走着,因为食物的缺乏,他们面瘦肌黄。范仲俺心情沉重地写下一首《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到任后,就四处察看地形、军力部署并与将士们谈论对策。综合调查结果,他对陕西的形势做出分析:他了解到陕西现在的状况是边域的防御兵力占有一半以上,而关中的军力守备连三分之一都达不到;在抗敌策略上,许多戍边的将士都赞同分兵五路进攻西夏。

紧接着范仲淹又对这两点进入了深入分析,他说,元昊若得知我方虚实,了解关中兵力薄弱。必定在边城久战没有结果后,转而深入,乘关中之虚,攻打关中。那时内部就要大乱,朝延恐怕就难高枕无忧。至于分兵五路进讨,看上去可以保证万无一失。但是太宗时,以开国的宿将精兵北伐西讨,用兵多年而终未收复。何况今日承平日久,中原已无宿将精兵,一旦兴深入之谋,能有胜算吗?再者,我方大军之行,粮车甲乘,动辄百里,敌方则轻骑便捷,邀击前后,乘风扬沙,一日数战,必会弄得我军进不可前,退不可息,水泉不得饮,沙漠无所获,反而是无功却有患。

经过彻底的分析后,范仲淹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首先加强边城守御,这样可以持久作战。同时充实关中战备,使敌人无虚可乘。当听到探子来报敌军来抢夺时,就清除边城原野不让敌方有所掠夺,也不与之大战只守不攻。使敌人对边城无可奈何,而关中的实力已经大增,他们也不敢转而攻打关中。这些,一方面可稳住军心;另一方面可经由实际战斗,且守且训、以战养战,将部队磨练壮大,然后做好攻击准备。

同类推荐
  • 长征中的女战士6

    长征中的女战士6

    大约有两千名女战士参加了长征,但是她们在这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中的经历却鲜为人知。讲述了在彻底打败国民党之前红军所进行六千英里的从撤退走向胜利的传奇故事。《长征中的红军女战士》除了讲述女战们的长征经历之外,还着重揭示在二十世纪前半叶贫穷落后的中国的女性的社会地位。
  • 深入非洲三万里:李文斯顿传

    深入非洲三万里:李文斯顿传

    150年前,李文斯顿深入非洲这块被称为蛮荒之地的“黑暗大陆”,面对异教文化、从林猛兽的强势围攻,李文斯顿满怀敬畏、热忱与信心。透过作者的生花妙笔,其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的探险奇遇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读之兴味盎然不忍释手。除了险象丛生的惊奇之旅外,非洲的山川河流之美,动物植物之奇,风土人情之最,莫不跃然纸上,作者娓娓道来,令人感动莫名。本书配有多幅珍贵的图片、插画与地图,更助人享受身临其境的阅读印象。
  • 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本书从爱迪生儿时的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造出的伟大作品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安徒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童话作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并体会他执着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本书以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雷震、于右任、殷海光七位大家在1949年移居台湾的前因及此后在台湾的境遇为主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历史与文化解读。本书在历史档案的基础上真实地勾勒出七位知识人的命运剪影,透视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悲歌与文化乡愁。
  • 贝多芬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贝多芬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贝多芬本人正是这样的经历),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
热门推荐
  • 神仙天地

    神仙天地

    这方天地,玄之又玄,武为至上,传说武道极致,可夺万物气运成神,破九天凌霄成仙,倘若修成莫大神通,挥手之间,便可毁灭雷霆,撕裂大地!且看吾,如何由一个卑微的生灵,平步青云,遨游九天之上,俾睨众生!粉丝群:104018830(孔雀城,开放中。)
  • 三世珞铧嫁给我

    三世珞铧嫁给我

    “哈哈哈,旬渊,他真的要杀我。”胡羽牙的声音越来越小,略带颤音。“羽儿,你清醒点儿!”旬渊大吼。“你说的对,我输了。”
  • 网游之皇影

    网游之皇影

    没有坑爹的DNF怪物,没有坑爹的副本,只有冒险、只有拼杀、只有大型城战、只有你没有见过的没有我写不出的,你见过拥有圣级的人物等级吗?你见过伪神级的人物等级吗?你见过半神级的人物等级吗?你见过神级的人物等级吗?也许你见过但在这里你会看到另一个游戏里的全新人物与区域,游戏的同时现实与此同步,基本上喜欢游戏小说的书友想要的都有,不过这里却是没有那坑爹的DNF里面的任何东西,比着DNF里写的小说我一点都不喜欢太幼稚了!在此申明除特殊情况下决不断更,到底级更看书友们给力部,主要需要大家的支持谢谢!
  • 咒尸嗜血录

    咒尸嗜血录

    张晨是某市的一名普通学生,为了见自己喜欢的女孩子沈小依,每到暑假都会去乡下爷爷家避暑。在乡下他还有另外一个小伙伴叫雷子,这天晚上雷子带着他和沈小依来到坟场试胆,却不料突然坟墓中传来一阵敲门的声音,他们正在想是不是有人恶作剧的时候,一只手从土堆里冒了出来。连一向胆大的雷子都吓的当场逃走。事后,雷子又胆大起来,决定探个究竟,约了张晨二人决定去挖坟...
  • 奈何问道

    奈何问道

    一位少年,一把木剑,一段轮回,一场醒悟。年少的他,渴望有一日能够乘奔御风,踏上修道之路。可是当他终于得偿所愿的时候,却发现世间有太多的无奈是自己改变不了的,曾经拥有过的,也最终会失去。路一直都只有一条,当经历完了一切,他是否还能再找回自己的过往?·········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王者的巅峰世界

    王者的巅峰世界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佛书: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欧阳雪艳,欧阳家族的掌上明珠,又是宇枫的初恋。然而他们两个却被生生的拆散。双方都受到很大的打击。几年后,宇枫得到了他想要的钱、权、名。却是游走在几女之间。当宇枫再次遇到欧阳雪艳,他说:再次遇到你,我会好好珍惜。一次巅峰对决中,宇枫成功的击杀对方,自己也受了重伤,自此之后,接二连三的高手开始冒了出来,宇枫开始他的王者之行,君临天下。
  • 冥婚BOOS:争宠下堂妻

    冥婚BOOS:争宠下堂妻

    他是冷漠冥婚痴情男,在外界她是人人羡慕的顾太太,在家里,她只是为了卖房子而努力干活的保姆,顺便举手之劳的帮忙打开冷漠男心结,面对他的各种挑剔,她一忍再忍,直到忍无可忍,一纸离婚书直接甩某男脸上,“赶紧签字!我看那谁谁不错,要不咱们先离个婚呗?”某男:“别闹,凋花吃嫩草,祸害国家栋梁这事,你都干的出来,而且想带着我家孩纸去那混!”
  • 辛巴达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辛巴达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以后指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即中古时期的阿拉伯文学。这一时期除带有深刻宗教色彩的诗歌外,还有大量骑士文学及反映民族及人生的理性文化,包括富有哲理的脍炙人口的寓言或童话,如《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及《辛巴达历险记》等。本书中主人物辛巴达一夜间沦为乞丐。他不甘清贫,决定出海远航创造财富。他七次出海,大船都半途沉没。他逃生到赛马岛被人追求;他落滩到蛇雕岛遭受猿人王和巨人攻击;他登上吃人岛又被恶人咬伤;他落难生死岛被海盗打伤;他每七次出海,大船卷进神秘漩涡,他被卷到海底王宫,被九头蛟捉住……
  • 女神之心

    女神之心

    一颗恒大的心决定伟大的事业。一代天娇引无数英雄人物尽折腰。一个女神的成功必将付出无数坚苦努力,经历无数历练。事业的成功往往注定那些时刻准备有头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