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王安石实行新法,任用了吕惠卿等小人,而排挤司马光等保守派。司马光写信给王安石说:“忠信的人,在您当权时,虽然说话难听,觉得很可恨,但以后您一定会得到他们的帮助;而那些谄媚的人,虽然顺从您,让您觉得很愉快,一旦您失去权势,他们当中一定会有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出卖您。”
果然,王安石被罢免了相位后,吕惠卿当上了宰相,他与王安石交恶,甚至企图将王安石致于死地。这正应验了司马光的话。王安石养了一条恶犬,现在成了气候,要咬主人了。
《庄子·山水》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得以亲,小人亲得以绝,是故亲得以合者,乃得以亲而离。”小人之交虽然很亲密,但不会长久,因为他们交往的立足点不是高尚的,而是私利,是见不得人的东西,这种交情当然不会长久了。
中国人传统的交际之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际方式。“淡如水”就是相互间保持一定距离,讲原则。这样孰是孰非,善恶曲直,易于评判。有错则改之,无错则勉之,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双方是心存敬意的,这样才可能长久。
《论语》则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这种“君子之交”,即所谓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君子之间虽讲究和睦、调和,但是,允许有不同的意见,遇到问题,大家可以开诚布公地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抑或论争。办法找到后争论也即结束,问题解决了,大家和和气气,皆大欢喜。这样的做法才能保证相互间不猜忌,不虚伪,因而这样的友情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相反“小人同而不和”,表面上一团和气,无原则地相互迁就,实际上在内心大家各打自己小算盘,离心离德,这样的“友谊”不会长久。
《论语》中还有一种说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对人表示真正的友好,但不袒护你的缺点;而小人无原则地偏袒“友人”,对方有错他也不会指出来,这种交情是害不是爱。
君子是怎么对待友人的错误呢?孔子告诫说:“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即朋友有错,需以诚心来忠告劝导他,如果对方听不进去,就不必再多说了。如果一味地说教,不但会引起对方厌恶,甚至会引起相反的效果。那些对朋友的缺点熟视无睹,或是装作不知道的人,是没有资格与他人交往的。既是朋友,则需尽朋友之道,该有一定的忠告。若一再劝导,就会引起对方反感。所以,听不听你的忠告,完全凭对方的判断力。因此,必须尊重他人的自主性,不可一味地劝说,这就是所谓的“君子之交”。
总之,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先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可一下子变得特别亲密无间。但一旦双方都有诚意时,就应该坦诚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