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举止,有一条最重要的法则。如果我们遵循这条法则,我们几乎永远不会出问题。事实上,如果遵循这条法则的话,就会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朋友和无限的幸福。但是一旦违反了这条法则,我们就会惹上无尽的麻烦。这条法则就是:永远使对方觉得你很重要。
几千年来,哲学家一直在推测人性关系的规则,而从推测中,只寻出了一条重要的箴言。这条箴言并不是新创的。梭罗亚斯特早在3000年前就把它教给拜火教徒了。孔夫子也在2500年前在中国就宣扬它了。道教始祖老子,也把它教给了他的门生。释迦牟尼于耶稣诞生前500年,在圣迦河岸宣传过它。印度教的经文典籍,在这之前1000年,就传播过它了。耶稣在19个世纪之前在崎岖的巨狄亚石山上也教导过了。耶稣把它归纳成一句话——“己所欲,施于人。”
你希望那些和你来往的人都赞赏你,你希望人家赞赏你真正的价值,我们许多人都希望这样。因此,我们也要以希望别人待我们之心去对待别人。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当重要人物的感觉,一旦别人帮助他实现了或让他体验到了这种感觉,他当然会对这个人感激不尽的。当别人超过我们,优于我们时,可以给他一种超越感。但是当我们凌驾于他们之上时,他们内心便感到愤愤不平,有的产生自卑,有的却嫉恨在心。所以,让我们都谦虚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鼓励别人畅谈他们的成绩,自己不要喋喋不休地自夸自擂。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称赞和尊重别人,能够欣赏别人,使他们觉得很受重视,不花一分钱,却能对别人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同样,别人反过来也会尊重你,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你。
尊重和赞扬别人能够让他人感到受到了重视,受到了礼遇。纽约卢瓦公司的负责人马克先生替一位著名的鉴赏家做庭园设计。有一次,他对鉴赏家说:“先生,我知道你有个雅好,就是养了许多漂亮的狗。听说每年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的展览里,你都能拿到好几个蓝带奖。”鉴赏家听了之后很高兴,后来还提出送给马克的儿子一只小狗,并且打印一份血统谱系和饲养说明给他,告诉他怎样养狗。这就是让对方得到重视的报酬。鉴赏家不仅送给马克先生一只价值好几百元的小狗,而且在百忙中拨出了1小时15分钟的时间指导小狗的饲养。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你要使自己得到重视,你就得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
与人交往时,你需要别人知道你的价值,需要别人的认同,需要受到重视,那么,你必须让你遇到的每个人倍感自己的重要和被需要、被感激。
一个不变的事实是,你所碰到的每一个人,几乎都认为在某个方面他比你优秀,而一个绝对可以赢得别人友谊的方法就是学会欣赏别人。记住爱默生所说的话:“每一个我所碰到的人,都在某个方面比我优秀,而在那个方面,我可以向他学习。”
懂得给予,自然高朋满座。
向银行贷款,银行要利息;给别人一份好处,你也会得到更多的好处。
每个人都会有给人好处的经验,而也惟有给人好处,才能从别人身上也得到一些好处!如果从不给人好处,那么这样的人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不过,给人好处还是有一些学问的。别以为“给”这个动作很容易,我们认为,给得不恰当,不但对方不会感激你,有时还会怨你。你白白损失好处,又招人怨,天底下再也没有什么事比这更冤的了。
所以,要给人好处,就要给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不轻给、不滥给、不吝给!
所谓不轻给就是不轻易给对方,总是要让对方为这好处吃一些苦头,花一些心力,让他在付出之后才得到,这样子他才会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好处。如果你因为身上有太多好处而随便给人,或想以好处来讨别人欢喜,那么不但他不会珍惜这些好处,对你也不会有任何感激之心,反而还会嫌少、嫌不够好,甚至一再向你要好处;你如不给或给得不如前次好、不如前次多,对方便要怪你、恨你,比你不给他好处还怨得深、恨得厉害。
不过,“不轻给”也要拿捏分寸,如果你是故意不给,或摆明有意要在“折磨”他之后才给,那么你也有可能招怨。你要向对方表明你的好处其实不如他所想的那么好、那么多,要给他也有身不由己的困难,或是还要同他人“研究研究”等。决定给他好处了,你也要让他知道,你是如何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促成这件事。对方受了你的好处,心里多少也会有压力,对你的感谢,自然不在话下,而且也不会把你当成“呆子”,动不动就来向你开口,这样你给人好处才给得有价值、有意义。
“不滥给”,顾名思义就是不乱给,该给多少都要有准则,否则会出现和“轻给”一模一样的后遗症,而且还会造成是非不明的结果。至于“不吝给”,这和“不轻给”、“不滥给”是没有矛盾的。
“不吝给”是指应该给时必须给。不得不给时,就要毫不吝惜地给、慷慨大方地给;不怕给得多,只怕给得少。这种情形包括人家有恩于你时、奖赏有功的属下时、要重用某人时、要收买人心时,以及情势所迫时。如果你给得少,给得不干脆,那么这好处的效果,得不到别人的感谢也就罢了,有时还会招怨!
古代有很多皇帝就是因为吝给将领好处而吃苦头!而最不吝给的当属刘邦了,刘邦还在打天下的时候,有次遭围困,便发函叫韩信来救,韩信回函要求刘邦封他为“假王”以方便调兵遣将;刘邦有被韩信“要挟”的不愉快,正要发作,张良踩他一脚,刘邦立刻说:“男子汉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于是立刻封韩信为王,派人驰送印信,调兵前来解围!刘邦的“给”,给得多漂亮!而项羽之败,其实也就败在“吝给”。
由此可见,好处能不能给得恰到好处,是赢得人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