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先圣
乌江:“金娃娃”降临的亢奋
2003年春天,地处“百里乌江画廊”核心地段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山清水秀,百花盛开,盎然成趣。全县上下,从党政干部到普通百姓,无不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亢奋中。这种亢奋,既包含说不尽的喜悦和希望,更包含难以言表的担心和焦虑。所有的喜悦、希望、担心和焦虑,会聚到一个焦点上:全县64万人民期盼已久的乌江彭水水电站即将上马,迫在眉睫的库区过渡移民即将展开。
彭水,位于重庆市的东南部,地处长江一级支流乌江下游。国道“319”线、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和乌江黄金水道贯穿其境,水陆交通便捷,有史以来就是渝、鄂、湘、黔边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西部大开发腹心地带川渝地区通往东南沿海最便捷的通道和走廊。彭水,又是一个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的山区穷县。全县江河密布,水能资源富集,是重庆市命名的水利电力基地县。境内山川秀美,集大宁河小三峡之清幽和长江三峡之雄奇,构成了重庆境内极富魅力的“百里乌江画廊”。重庆直辖以来,彭水这块充满希望和亟待开发的热土,凭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交通、能源“瓶颈制约”初步缓解,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近年来,处于“爬坡上坎”阶段的彭水,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彭水县委县政府面对重大发展机遇,确立了“工业强县、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县”等六大战略,强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和激励机制。其中,通过招商引资,尽快上马乌江彭水水电站,加快水利电力基地县建设步伐,就是其中最为突出和最为重要的一着棋子。前几年,通过重庆市委市政府、彭水县委县政府与投资企业多次榷商和一系列紧锣密鼓的策划,经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批准,装机容量为175万千瓦的乌江彭水水电站大型项目落户彭水,并由北京大唐发电总公司投资承建,与彭水县政府共建。至今为止,乌江彭水水电站是重庆市确定上马的最大的水电建设项目,也是彭水自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对处于“爬坡上坎,负重前行”,又急于又好又快发展的彭水来说,项目的上马正符合“投资拉动、项目带动”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好比山区穷县突然得到了一个“金娃娃”,其无限的喜悦和高度亢奋是难以言表的。
全县党政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极度喜悦和亢奋之余,接着便是伴着焦虑和担心的冷静思考:无疑,能不能很好地配合大唐发电公司又好又快地建设乌江彭水水电站,这是摆在全县党政干部和全县人民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题。
投资商送“金娃娃”来了,与投资商共发展共发财的机会到了!那就好好地为投资商配合吧。这,对于十分热情好客的彭水人民没有问题,投资商建电站,需要什么服务就有什么服务,而且处处十分周到。电站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彭水的剩余劳动力有的是,有求必应;电站建设需要的种种后勤服务,彭水人民包了,县委县政府就是大唐公司建设者的后勤部,全县64万勤劳勇敢的彭水人民,就是大唐公司最热情的服务员。所有这一切,都不成问题。但令彭水党政领导和彭水人民没有想到的是,投资建设方大唐公司给彭水出了一道最大的难题:彭水水电站工程于2003年4月必须正式开工,彭水地方必须赶在这年乌江发大水之前,即在接到通知的3月至4月一个月内做好库区移民搬迁工作。如果贻误工期,大唐公司将放弃这项投资,一切责任由彭水方承担!这道考题来得如此迅速,如此紧迫,如此严峻!消息传来,整个彭水党政界紧张了,全县人民紧张了。这道紧急移民的考题,彭水完得成吗?玄!
这道难题是大唐公司故意出给彭水的吗?不!是水电站建设的客观规律使然,也是投资企业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必然。大唐公司提出2004年4月10日前一个月内完成库区移民搬迁任务,力争4月10日左右进场开工,理由充分,无可辩驳。4月10日以前,是乌江每年枯水季节的极限,一过这个极限,乌江一旦进入秋夏之季,势必洪水猛涨,江流湍急的乌江,那是谁也驯服不住的,何论在它身上做开肠破肚、拦腰截断的大手术!从投资的角度讲,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金钱!如果这个既定项目贻误了最好的战机,那就等于要贻误一年宝贵的时间,其损失是可想而知的。彭水党政领导和彭水人民是通情达理的,面对大唐公司出的这道难题,他们理解了,县委书记蓝庆华和县长周伟响亮地回答:好!2004年4月开工!我们保证在2004年4月10日前,完成库区的过渡移民搬迁工作,保证大唐建设队伍顺利进场!
移民搬迁,是所有大型水电站建设遇到的第一大难题。建电站就得筑大坝,筑大坝就得占地,库区回水区的一切就会完全被淹,库区所淹之处的原有居民及所有生命财产都得后退或者转移,这就产生了必不可少的移民搬迁。对这个基本常识,彭水党政领导和彭水人民当然是理解的,问题是这个搬迁来得这样紧,这样急,以致大家没有多少犹豫和准备的时间。如果说战场上的军队,指挥员一道命令下来——“冲上去!占领那个山头!”那么战士凭着勇敢冲上去就是了。可这是移民!需要迁移的民众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散兵”!要所有的“散兵”按统一的时间要求迁出库区,命令是绝对不行的,只能说服,只能动员,只能用政策和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去感召。
在重庆,库区移民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三峡工程动工,重庆威武雄壮地启动了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的伟大工程,成功破解了水利建设史上的世界级难题。这次大移民中,处于三峡库区边缘的彭水基本没有移民的任务,算是轻松了一把。可现在,乌江电站上马,彭水不得不补这一课了。从来的水电站建设移民“课”,没有成熟的“教材”,但有成功的或不成功的先例。重庆三峡库区百万大移民,算是成功的先例吧。但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移民,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和特色,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只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大型电站移民,这是政府行为!其成功与否,关键是政府如何作为!整个移民过程,无疑是对当地党委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最严峻的考验。彭水县党政领导对此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这次移民,无论如何,只能做好,不能做坏!无论如何要准时完成既定任务。所有关系移民的领导干部,不在移民中倒下,就在移民中升华!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场移民就是一场关乎彭水发展前途和命运的攻坚战,无论有多大困难,无论有多少阻力,非打好不可,非打胜不可!
基于这样的思想准备,县委县政府紧张地行动起来了。2004年3月到4月初那段时间,移民几乎成了全县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倾全县之力抓移民工作,成了那时最响亮的口号,很自然,从县属各机关各单位抽调的移民干部集中了,县移民指挥部成立了,移民办等专职机构成立了。那时,领导凡会必宣讲移民工作,必布置移民工作,下基层必检查移民工作。所有抽调来的移民专职干部只有一件事:沉下去,深入到库区每一户移民家里去,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心同德计搬迁,一直到移民成功搬出库区为止。其间,上上下下,也不知开了多少会,熬了多少夜,走了多少路,磨破了多少鞋,费了多少口舌,这才把那场攻坚战打下来。许多移民干部现在回忆起那段时间的工作时,无不深有感触地说:“库区移民,的确算得上天下最难的难题!幸好我们胜利了,最终拿下了那场攻坚战!”
万足:众目睽睽的焦点
乌江彭水水电站的选址非常理想。这个理想的地方叫万足乡,主要建设工区就是万足乡政府所在地及其周围那一片深深的谷地。
熟悉重庆三峡库区地形地貌的人都知道,重庆长江三峡,两岸连山,雄奇险峻,正是伟大的长江造就了长江三峡的无数神奇风光。对此,几千年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动人心魄的咏叹和描绘。其中,南北朝时期的学者郦道元在他那部极有价值的地理著作《水经注·江水》篇中,对长江三峡的神奇地理做了最为生动的描述: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间,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笔者此次随重庆作家采访团到彭水采访,一路目睹乌江百里画廊,深深感到,郦道元所描绘的长江三峡地理风光,与彭水的乌江三峡何其相似。甚至可以这样说,彭水乌江三峡的神奇风光,就是长江三峡风光的绝妙缩写,而成为乌江电站选址的万足,就是彭水乌江的夔门,尤其使人惊叹的是,这种妙绝缩小,在万足对岸的乌江支流阿依河(当地人称阿依溪)竟再一次进行了惟妙惟肖的缩写。显然,水利专家们把乌江彭水水电站选在万足乡峡谷地带,真是慧眼独具,再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了。同长江三峡大坝一样,这里也将再现“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同三峡库区一样,这里也将上演一场轰轰烈烈的移民大战。
历史决定了万足乡的发展命运。乌江电站上马,万足乡政府驻地所在的那一大片谷地将被淹没,乡政府必须迅速搬迁,库区涉及的小河村6个居民组共计2 147人必须迅速搬迁,而且必须赶在2004年4月10日之前的一个月内搬迁完毕。时间紧迫,不容迟疑,因为那一大片深谷就是乌江电站建设的核心地带,就是大唐公司施工的最重要的工地。完成搬迁,让出工地,时间就那么一个月,可以说“急如星火,刻不容缓”。于是,万足乡和小河村的移民工作一时成了彭水水电站库区移民的重中之重,也成了彭水移民的焦点!
历史也赋予了万足乡政府担当移民迁建的重任。公元2003年12月3日,彭水县人民政府接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一道十分严肃的批文:《关于同意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万足乡政府驻地迁移的批复》(渝府〔2003〕260号)。批复只有简单的两条:一、同意万足乡政府驻地由万足场迁至小河村4组落趟坡。乡政府驻地迁移后,其管辖范围不变。二、搬迁经费由乌江彭水水电站工程移民迁建经费补偿及自筹解决,其搬迁相关手续按程序办理。
乡政府驻地搬迁,这好办,按上级政府指令执行就是,用不着什么动员;烦难的是政府机关和相关单位的搬迁组织工作。真正难的,是乡政府自己搬迁的同时,要担当起境内库区住户的搬迁责任,尤其是小河村重点片区的搬迁。对此,县委县政府早有指令。2003年3月9日晚上,彭水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灯火通明,万足移民专题会一直开到深夜。熬红了眼睛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领导,终于做出重要决定:
一、关于万足乡政府搬迁和移民安置原则
为加强彭水水电站建设,万足乡政府和移民安置必须坚持“安得稳、移得快”原则,绝不能因乡政府搬迁而拖延电站开工建设时间,决不允许因工作不力出现阻挠电站工程施工现象发生。
二、关于万足乡政府迁建选址
根据长江委(长江水利委员会)和北京大唐发电公司专家及县有关部门就万足乡政府迁建选址进行现场踏勘、对比和民间调查,从有利于万足经济发展、方便群众办事出发,决定将万足乡政府驻地迁建至万足乡小河村4组。
三、关于移民安置方式
移民安置要把握移民户的不同情况,采取就地后靠、投亲靠友、建移民新村等方式进行及时合理有效地安置,移民安置中,要确保每户移民的土地。
四、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加快推进有关工作
县级部门和万足乡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推进乡政府搬迁和移民安置前期工作。一是县土地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要尽快调查清楚万足乡小河村的土地容量,以便调整土地,安置移民;二是县建委对万足乡政府迁建地进行科学规划,尽快启动建设;三是县水利农机局对万足乡政府迁建地的人畜饮水进行规划,尽快制定出解决方案;四是县交通局加强与设计院沟通,合理确定彭酉二级公路万足段走向,配合电站建设业主搞好交通运输的组织协调;五是县旅游局邀请有关专家,就彭水库区的房屋、旅游设施建设风貌进行总体规划,严禁在库区范围内乱修乱建;六是万足乡政府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统一全乡干部群众的思想,确保电站建设顺利进行。
这个历史性决定涉及万足移民的方方面面,摆出了全县总动员、全力以赴支持万足移民的架势。常言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政府就是针孔,移民工作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得到这里汇集,到这里解决和落实。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段,移民压倒一切,万足乡政府成了典型的“移民政府”!难怪,万足乡政府的黄乡长感慨地对我们说:“那时,县里对我们乡的考核指标作了特别调整,移民占90%,其他只占10%。千条线也罢,一根针也罢,苦也罢,累也罢,没有别的话说,我们就是干,抓紧分分秒秒,不分白天黑夜地干。围绕移民这条主线,全乡所有干部或在乡上忙,或在工地忙,或在移民户里泡,简直就像一只快速旋转的陀螺,最后忙下来,谁都得掉下一身肉。”
如果说万足乡政府本身的移民工作是“小菜一碟”,那么处于移民核心区的小河村就是“大菜一盘”。做好小河村的移民工作,那才是重点中的重点,焦点中的焦点。这个重点和焦点,又全部集中在小河村党支部一班人,尤其是村支部书记周坤武身上。
周坤武,男,中等个子,精精瘦瘦,现年61岁,中共党员,初中文化。周坤武自1995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为人,在当地百姓中威信很高。移民工作中,他始终做到“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移民乡亲解难”,人们称他是“政府的好帮手,移民的贴心人”。
身为支部书记,也是移民对象。移民工作一开始,他义无反顾,第一个带头,移!在小河村,周坤武家是大户,有12口人,田土山林多,仅林地一项就分得实物指标80亩。在落实实物指标中,由于电站征用小河村1组的林地面积(红线范围内的)指标与移民实际面积出入较大,部分移民意见很大,不愿搬迁。为尽快解决这个矛盾,周武坤自愿拿出自家26亩林地指标平衡全村整体利益。这一义举,使全村实物补偿方面的矛盾很快解决,为顺利推进万足乡的移民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段,周坤武也成了移民“专职书记”。不论白天黑夜,他想的是移民,抓的是移民,为做好每一户移民的宣传动员工作和思想工作,他嗓子都说哑了,累得全身瘫了,一直不下火线。一天夜里,他摸黑到一户移民家里做工作,天雨路滑,不幸摔伤了腰杆,到医院简单治疗一下,又急忙赶回村里继续做移民工作,至今仍留下腰痛这个老病。
大凡移民,最烦难的问题有二。一是经济方面的问题。移民直接涉及搬迁利益。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凡涉及自身利益的事,都精打细算。这是因为,一切财产利益都关乎着他们的每一滴汗水,每一分辛劳。虽然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尽可能地考虑到了这个因素,但与纷繁复杂的实际总有这样那样的差距,在具体执行中总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这就需要在保持政策的严肃性和确保移民利益的矛盾中寻找平衡点,化解矛盾。二是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几乎所有移民都有故土难离的家乡情结。几千年来,祖祖辈辈,家乡的每一抔土,每一滴水,每一根草木,家中的每一件家什,哪怕一个猪槽,一个对窝,都掺和着他们的汗水和感情,一旦离开,那心情是很复杂很难受的。这两大难题摆在所有移民工作者的面前,谁也回避不了,除了做过细的工作,力争把工作做到移民心口上,做到心服口服,没有其他办法。
万足的所有移民工作者,无论是县上的乡里的还是村组的干部,都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谐移民”的正确方针,于万难中解决了诸多矛盾。当然,在解决诸多矛盾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要演绎出许多令人感叹的“悲”喜剧来。
小河:耐人寻味的搬迁喜剧
移民周玖学夫妇就很喜剧。2003年9月12日,位于小河村东风桥一带的移民根据电站建设需要提前过渡搬迁,涉及户的可移动财产必须迅速搬迁到施工红线以外,构(建)筑物必须拆除。上午9时开始拆房。为促进工作,支书周坤武主动提出从他家开始。很快,周坤武家的房屋被拆除,接着要拆的是周玖学家的房屋。由于当时长江委实物指标调查刚结束不久,定性定量把握不太准,加之移民政策还没出台,老百姓心里根本没底,在这时就叫他们移,而且这样急迫,难度之大,那是难以想象的,即便是做宣传、解释也只能是讲大道理。没见到实惠的东西,移民抵触情绪很大。在准备拆周玖学家的房屋时,周玖学夫妇死活不同意,一个躲在屋里不出来,一个提着斧子站在楼上叫喊:“谁拆我的房,我就砍谁!”一时,气氛非常紧张。虽经在场工作人员多方劝说,仍然无果,导致拆房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关键时刻,村支书周坤武没有多说,拄着拐杖,叫人搭好一乘梯子,忍着腰痛义无反顾地爬上楼去。
周坤武左一个幺叔,右一个幺叔,亲亲热热地叫着,左一个事例,右一个比方,耐心细致地劝着。从共产党打江山为民求解放说起,一直说到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可喜变化,修电站对全县全乡全村的重要意义,以及现在开工建设的紧迫等等。周支书的话句句在理,情真意切,周玖学软下来了。
人们在欢呼声中立马动手拆房。
很快,周玖学的房子拆了,红线以内的所有房子都拆了。建设队伍顺利开进了工场。
小河7组的移民也充满喜剧色彩。也是为让出施工工场,当地住户以补偿不到位为理由,县里的移民干部说干了嘴,那里的所有住户就是不搬,而且把路堵了。为此,移民干部在那里被围困了一个礼拜。所有移民干部坚持说服教育,一直耐心细致地到家家户户去做工作,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没人供饭,移民干部在那里吃了一个礼拜的方便面。最后,还是村支书周坤武带病赶到现场,首先协助县乡干部疏散了围堵的群众,然后带着所有党员,包户进行疏导,一直说到嗓子嘶哑了,移民群众这才逐渐散去,让出了施工场地。
小河6组钱素秀老太太更喜剧。钱素秀80多岁了,她家作为移民对象,家里其他人都没有大的意见。家里房子都拆了,可钱老太太就是舍不得搬走。说来确也好笑,就为她那一张架子床,她怎么也舍不得搬动。因为那张架子床,是她结婚的嫁妆,几十年了,是个纪念物,她怕拆烂,心痛得很。移民干部对她说:“老太太!拆烂了,我们买个席梦思新床赔你。”她道:“什么席梦思啊?就是睡在席子上做美梦的那种床啊?我不要!我只有睡在这张床上才睡得着,睡得香!”没办法,移民干部只好把老太太的外孙女找来帮着做工作。老太太那外孙女在乡政府工作,又是老太太的心肝宝贝。这一着可真有效,外孙女回来,亲热地扶着老太太,左一个外婆右一个外婆地劝说,从大道理说到小道理,最后说:“外婆!你如果不搬,我都脱不了干系。我好歹也是吃公家饭的人,要不然,我的饭碗都要除脱!”说到这个分上,钱老太太这才同意搬那张架子床,而且一再招呼“不要搬烂了哟!”移民干部高兴地一面应着,一面小心翼翼地拆床和搬动,终于完好无损地把那张宝贝床搬进了移民新居。这下子老太太高兴了,逢人就说:“早晓得搬不烂,我早就同意了。”
小河村过渡移民的有趣故事还有很多。每一家却有不同的故事,细细写来恐怕一本书也写不完。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从2003年至今,历时4年多,乌江电站库区移民早步入“安得稳,能致富”的新阶段,小河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乌江彭水电站在这里很有气派地建设起来了,一道高高的堤坝锁住了奔腾咆哮的江水,设在山洞里的五台发电机组,有一台已经开始发电。移出库区红线的移民们,住进了一排排崭新的移民新房,在离电站不远的那片叫落趟坡的山坡上,已经按规划修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特色的新场镇,那里既是万足乡政府的办公新址,又是移民新村。移民新房是统一的两楼一底,面积很宽,户户都有门面,移民们在那里生产生活和经商十分方便。一条上等级的公路直通各家各户,到县里到乡上办事上车就行。乡政府新址旁边不远处,便是新修的中学和小学,移民的孩子上学再也不用远远地跋山涉水了。走出大山天地宽,移民移出了新天地,移民移出了致富路。这一下,移民们高兴了。逢人便说:“要不是修电站,要不是移民,我们哪有今天。感谢党啊,感谢政府啊。早知是这样,我们痛痛快快搬了就是,用不着移民干部费那么多心血,找那么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