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1800000014

第14章 娱乐电视的表现与影响(一):新闻节目娱乐化(5)

就娱乐观众而言,电视新闻娱乐化提升了娱乐性的地位,放大了新闻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改变了我国媒介内容以往一味地“重宣传轻信息、重教育轻娱乐”的状况,力求让观众喜闻乐见、满足他们“使用”媒介时的娱乐需要。显然,新闻娱乐化的初衷主要是迎合观众。为了赢得观众,电视新闻从宣教讲坛上走下来,用娱乐“改造”新闻,进而,以新闻为娱乐的手段。“娱乐化的新闻报道是对过去死板的新闻报道模式的一种反叛,当然也可以说是对长期以来文以载道格式的改良,甚至还可以认为娱乐化倾向体现了新闻民主的真意”——像登上社会现实舞台的其他现象一样,新闻娱乐化出现在市场经济初期自然有其合理之处,它在一定程度上使新闻媒介走向市场,贴近生活、贴近大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的传媒。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在充分考虑受众需求和接受心理的情况下,充分发掘新闻的娱乐功能,不仅可以使媒介真正走向大众,而且能够提高新闻媒介的市场竞争力。

但是,假如娱乐性的表达超越了合理的度,导致喧宾夺主——新闻娱乐化,使得新闻主要成为娱乐工具的话,那么,过分张扬的娱乐功能必然影响到“传递信息、沟通社会”功能的发挥,新闻传播事业必然误入歧途。新闻娱乐化误入歧途的事例并不罕见,例如:2004年9月6日晚,央视国际频道《今日关注》栏目关于俄罗斯别斯兰市中学人质危机的报道中,推出以手机短信方式“有奖竞猜死亡人数”的游戏,引起公众的震惊和愤慨。毋庸讳言,新闻娱乐化已经是荧屏上活生生的现实存在,如果我们听之任之、不加防范,最终,日益低俗化的“电视新闻”恐怕会变成垃圾文化,媒介随之丧失公信力和权威性,沦落为“愚乐”观众的玩具。

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执著于一时的赢利,哗众取宠、耸人听闻,一味地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例如,一哄而上地炒作明星绯闻,肆无忌惮地渲染暴力和色情场面刺激观众的生理欲望,甚至不顾新闻职业道德,无中生有、节外生枝地制造“假新闻”……这样做节目无异于饮鸩止渴,而且,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新闻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为人们的生存、发展提供指导。渴望及时、充分、可靠、有用的参考信息以供正确决策,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众多分散的、多元化的决策主体的当然选择;而这部分决策参考信息大多属于严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内容,并非软性消闲的娱乐性新闻。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育,我国即将迎来新的一轮也许更加深刻的社会转型。人们决不会忽略、决不会漠视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变化,而且,社会变化的速度越快、程度越深,了解变动以供决策的需求越旺盛。因此,观众对严肃的、硬性的、解释性的决策参考信息的需求只会转旺,盛极一时的新闻娱乐潮必然让位于以全面、真实、迅速、权威、客观、公正取胜的严肃新闻。反之,如果主流媒介不能提供合格的新闻服务,满足观众深层次的资讯需求,信息饥渴的人们必将“自助”、“自救”,这些“主流媒介”就会被弃置一旁。传媒界信息控制上的操作偏差殷鉴不远。2003年“非典”初期,国内的主流媒体集体失语,于是,境外媒体乘虚而入,备受瞩目、身价陡增,另外,人际传播和网络空间异常活跃,甚至谣言满天飞。

在媒介商业化、娱乐化的潮流之中,新闻的娱乐化被认为是“最深刻也是最危险的变化”。美国著名主持人丹·拉瑟说,“我们已经变成好莱坞了。我们化重要为琐碎,将最好的时段给了闲言碎语和奇闻”;德国记者协会主席赫尔曼·麦恩指出:“当信息‘包装’服务于市场推销目的,因而‘包装’比信息本身更受重视之际,信息对公众的告知功能也就名存实亡了”。如果它“只软不硬”,而且每况愈下,那么,其中“软”的娱乐性元素将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被过度放大,而真正有新闻价值的“硬”的东西则被遮蔽。由此,导致软新闻进一步萎缩、沉降为家长里短、飞短流长。有论者满怀忧虑地写道:在市场的利诱下,媒介已从“守门人”(gatekeeper)变成了市场口味的追逐者;新闻和娱乐融合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过于注重娱乐性的新闻几乎注定会导致歪曲事实和产生误导,那些冒充新闻的娱乐(产品)更为阴毒,因为它们玷污了真正的新闻。

逐渐娱乐化的中国电视新闻包括多少严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内容?能给受众提供多少全面、真实、权威的信息?能否给受众提供足够的严肃的、硬性的、解释性的决策参考信息?——我们不能够确定。不过,假如“晚间新闻”、“民生新闻”、“方言新闻”一味地“软”下去,西方传播史上的“黄色新闻潮”会不会在我们面前卷土重来呢?

二、“软着陆”还是“软骨病”?

相对于“晚间新闻”,民生新闻最大的“用处”就是舆论监督,这是它扬名立万、取信于民的杀手锏;反过来看,“软骨病”问题在民生新闻身上更加突出。有论者明确提出,“敢于批评是民生新闻的实力指标”。然而,民生新闻的脊梁却好像从来都硬挺不起来。那么,软新闻是否已经塌陷成为伪新闻,而且积习难改?当前,舆论监督上的“硬度”可以当作试金石。

开播之初,《南京零距离》以它锐利的视角、犀利的语言引起广泛关注,扶持弱势群体、曝光城市黑暗,让刚刚出道的它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引爆在南京上空,于是,节目主持人被戏称为“包青天”,“有事不仅找110,还找《南京零距离》”成了很多市民的共识。然而,大量(尤其是针对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批评报道触及部分单位和个人的利益,栏目组遭遇了空前的压力。于是,《零距离》转而关注一些更加鸡零狗碎的事物,并且,即使“拍苍蝇”也倾向于“深入基层”。事实上,当前的舆论监督缺乏法律保障。有论者指出:中国的现状是法律不太保护媒体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督报道,媒体等于被捆绑起来了。

一份调查显示,中国的新闻媒体面临“名誉侵权”诉讼时,一审的败诉率高达69.27%;而且,法院受理对新闻媒体的名誉侵权诉讼的门槛也很低。相比之下,在美国,媒体的败诉率仅为8%——几乎绝对地保护它的言论自由权。另一方面,在中国,企业打赢官司并获得赔偿金的概率是61%,而在美国仅为6%;除去诉讼费用等等,企业起诉媒体还能盈利的概率,在中国是36.5%,在美国仅为1.2%。试想,如果媒体总是这么容易被诉、这么容易败诉,记者及其主管怎么能够(愿意)去质疑、批评、监督报道呢?

主持人孟非曾经仗义执言:“如果我们在对任何事情发表看法时,试图把所有人的好恶和利益都考虑进去,或者想取悦所有人的话,那我们就什么观点都不需要有了。而我一直认为媒体没有了观点,它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确实颇有见地,听来也铿锵有力。但是,下面这句话却说明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零距离》以如此先锋的姿态存在过三年,领导没有做过一次检查,我没有受到过一次批评”孟非在“首届中国电视十大名栏目名主持讲坛”上的发言。

2008年2月25日,孟非在节目中质疑南京市主管环卫的副市长的工作绩效,引发了《零距离》网友热烈的议论,不过,他们一边大呼爽快,一边因为主持人的“出格”忧心忡忡。网友们的担忧显然并非杞人忧天,怎样保护“见义勇为、为民请命”(甚至哗众取宠)的媒体(人)?至今仍然是一个问题。

当前,媒体舆论监督的时候好像在走钢丝,既要做平民大众的贴心人,又不能开罪各级机关及其属员。从根本上、长远上看,平民大众和党政机构的利益应该说是一致的,但是,如果要求“时时处处事事都必须吻合”恐怕既不现实也不必要。然而,现实情况是:勇于“走钢丝”的媒体也只能“时时处处事事”都极力调和,虽然清楚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长此以往,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促使媒体作出怎样的抉择呢?——不言而喻。

同类推荐
  •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09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09

    《海外新闻2009出版实录》内容包括:走近美国康泰纳仕国际集团、从《衬衫换甜点》看美国出版新变化、国际出版界热炒“雷曼兄弟”、美国财经图书行情依然看好、《美国地区英语辞典》即将全部完成、从两本中美版权合作杂志看去、浅谈《悦己SELF》的广告与发展、美国杂志编辑出版的奥妙、中外合作杂志是中国期刊界的“狼图腾”? 中国《读者》可否收购美国《读者文摘》、“卡斯特罗语录”在古巴出版、欧洲报纸出版商想到美国收购、金融危机影响英国出版的编印发等。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内容包括了博物馆建筑、博物馆信息化、博物馆安防与消防、博物馆开放管理、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博物馆文化产业、博物馆文化、博物馆人才战略、博物馆科学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 路:漫谈好节目的克隆与创新之道

    路:漫谈好节目的克隆与创新之道

    通往好节目的路有千万条,但殊途同归,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是:大彻大悟的智慧、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俯仰天地的境界。这个高度实际上关照了三个不同的层面:理性的智慧、感性的情怀和糅合的境界。怎么能达到这个高度呢?这就像爬山,不过好节目里的爬山却不是用真实的双脚,而是通过——克隆与创新。克隆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在临摹中掌握技巧,在苦干中增长才智。创新则既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凭借天赋的神来之笔。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热门推荐
  • 败坏的阿德

    败坏的阿德

    《败坏的阿德》讲述的是一个名叫阿德的打工少年在一所大学校园里发生的爱情故事。但这不仅是一个爱情故事。阿德是一个“败坏”的年轻人但我不能说自己不是一个败坏的人我在大学时与他相识并成为好友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还不知道要再说什么
  • 华严经旨归

    华严经旨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宠你没道理:一见忠于情

    宠你没道理:一见忠于情

    往事悲伤的不堪,让她最终为一个傻子,被人嫌弃,欺凌没想到会遇见他。他是她的行星,一颗耀眼的行星。她说“谢谢你的不离不弃,让我知道原来你是我的行星。”他说“傻瓜,遇见你才是我的幸运”
  • 御风成龙

    御风成龙

    并不是出生在什么实力强悍的大家族为了帮父母完成心愿,没想到在帝国却引起轰动而一举成名无心插柳柳成荫眼前的障碍迎刃而解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出人意料却又顺理成章友情、亲情、爱情、强悍的实力羡煞旁人……
  • 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

    本书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教材。本书第一版2004年底出版,在员工关系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受到本领域研究者、学生以及实际部门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笔者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该书进行了重新修订,并根据新的环境和变化,做了大量的修改和补充。对新时期企业员工关系协调机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 武斗天途

    武斗天途

    远古洪荒,没落于时间的河流!万年巨变,亦或是远古倾覆的重现?炎元之力,加载魔源之威。亦正,亦魔。踏征途,寻真知,聚知己。只看一人斗天途!
  • 巧逢奇遇

    巧逢奇遇

    几个年轻人在某中巧合下相遇,从陌生逐渐又走向成熟!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交错复杂,大起大落。一个不平凡的创业,一份纯真而又离奇的感情!
  • 邪魅冷少的逃跑小甜妻

    邪魅冷少的逃跑小甜妻

    相貌平平,家世普通的她,遇到了邪魅的高富帅!他冷漠如冰,傲如帝王,是一个所有人都只能俯首的王者般的存在!她,从一开始讨厌他的冷漠傲气,到被他的死缠烂打给折服,兜兜转转,终于走在了一起。但是,突然冒出一个女人,插入两人的甜蜜生活中。那个女人狂肆嚣张不说,竟然还是她同父异母的姐姐。一切美好被打破,甜蜜的恋人,变成了姐夫跟小姨子,她见到他的时候,还得叫一声姐夫,多讽刺的称呼。“你说你爱我,为什么要这样对我?难道爱一个人就是这样的?”她含泪质问!“你第一天玩这个游戏吗?感情就是这样,跟你在一起这么久了,什么都腻了,已经没有感觉了。”他冷漠的回答。原来甜蜜的背后,竟然隐藏着别样的内情。
  • 花随风舞

    花随风舞

    她有显赫的家世,倾国倾城的外表,优异的成绩,唯独没有母亲。她阅男无数,却可在茫茫人海中寻见他的身影……叶梓歆表示:非常想不通,明明她在二十一世纪打过混混,杀过流氓,从不好男色的她会栽在一位古代帅哥身上?想不通啊想不通……
  • 冤家王妃斗翻天

    冤家王妃斗翻天

    一不小心就撞上了一个妖孽的男子,却被他耍了,躲也躲不掉,逃也逃不了。“苍天啊,你行行好,让我离开这里吧,这货请你带走吧!别在我的视线里晃悠啦,我受不了了啊”!俗话说的好不是冤家不聚头,一聚头肯定要打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