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9500000017

第17章 为何重写?如何重写?(2)

这段话自觉或不自觉地消解了“劳动为万物之源头”这一宏大叙事。毕竟,1979年不再是出言需谨慎的1960年,权威、教条与领袖的宏大叙事都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消解。此时周贻白虽然已经不幸辞世,未能在这个转折的时代里书写戏剧史研究的新华章,但是周华斌、冯其庸所整理的这部遗稿,在很大程度上既反映了当时人文社科学术界“破冰”的诉求,更反映了周贻白的学术观点与个人主张。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讲,《纲要》在“戏曲起源论”上不但贴近周贻白本人的观点,甚至更靠近真理。两相比较来看,《纲要》应是对《长编》中若干政治干预性修辞的自觉修正。

对于戏曲起源的认识,实际上正反映了周贻白如何接受、认可或使用新政权研究方法论这一问题。作为一位严谨的学者,周贻白自始至终都认同中国戏曲起源的“多元论”。纵然在《长编》中他亦强调了“戏剧的内容和形式,对于各项艺术实皆有所包容,虽不因综合而始产生,固可视为一种多方面的艺术”,并且进一步主张“其胚胎之孕育,惟有溯源于各方面始能详究其整个的来源”。实际上,这些恰恰反映了周贻白自始而终、坚持真理的学术创见。

三、两重语境:“五四”与中国戏曲的现代化关系问题正如前文所述,1949年之后官方所主张的历史研究法,除却对于“劳动创世论”的推行之外,亦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之于当代中国研究的必须性。这一理论的权威读本当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该文最先是毛泽东于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稿,全稿起初名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发表于延安《中国文化》杂志的创刊号上。2月20日在《解放》杂志第98、99期合刊连载时,题目始更为《新民主主义论》…在文中,毛泽东明确了“五四”运动之于当时中国现代史理论体系中的意义,并以政治性的语气予以了明确限定:“在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是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在中国文化战线或思想战线上,‘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构成了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这里姑且不论毛泽东所称的“五四”与梁启超、殷海光等人眼中的“五四”之异同以及其历史合法性问题,单就《新民主主义论》而言,“五四”已然成为中国共产党是否具备“领导权”的分水岭。换言之:“五四”之前好坏,皆概不论;“五四”之后,则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不难看出,周贻白在《长编》的《凡例》中亦谨慎地采取了当时官方主流意识形态所推行的“‘五四’断代法”,并就书中内容做了注明:“本书所纪,断至‘五四’运动以前为止,以后则概从省略,留待将来。”

不言而喻,《长编》中亦省略了后“五四”时期的戏曲研究。当然,一方面这也与文明新戏(包括以及其后的话剧)这一新兴戏剧形式的出现有关系。就“文明新戏”而言,周贻白是参与者,但不是研究者。周贻白认为:“话剧为另一系统,近年虽颇呈兴盛,但别具渊源。本书不以列入,庶免另出线索,自乱其例。”另一方面这也与官方所推行的新历史观有着必然的联系。从戏曲(剧)史的角度来看,官方所推行的“五四”,其所指核心并非是京昆或地方戏,乃是以“话剧运动”为核心、将文艺当做工具、武器的“功利主义说”,这才是戏剧的政治定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官方重视戏剧而轻视戏曲,这也是不争的史实。毕竟早在“左联”成立之时,“左翼剧联”亦随之成立。左翼戏剧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如郭沫若、田汉、夏衍、阳翰笙、金山与于伶等人基本上都是中共早期党员,并且1949年之后均在党内担任司局级以上实权职务。但梅兰芳、马连良、新凤霞与周信芳等知名传统戏曲演员,在1949年之前基本上无人入党,更遑论做出政治贡献,1949年之后亦未受到官方倚重。由此可知,官方轻戏曲而重话剧,亦不足为奇了。

换言之,从当时的政治话语来看,“五四”之后中国戏剧的主旋律乃是话剧,并非戏曲,但话剧又不是周贻白理应去论述的艺术门类,因此周贻白在整部《长编》里只好将“皮黄剧”列为最后一章的(第九章),并且在标题下方标注“公元1821年至1911年”。

事实上,“五四”作为中国文学史现代性的逻辑起点,这是基本上没有争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同时还可以作为中国戏曲现代性的逻辑起点。尤其是“五四”之后的传统戏曲究竟是“不值一提”还是“避而不谈”?既然是“不值一提”,那么“新文化运动”中钱玄同、胡适等人缘何朝着戏曲开炮?那为何以梅兰芳为核心的京剧能够与斯坦尼拉夫斯基与布莱希特一道,成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

周贻白并非无视这个问题,在《纲要》中,最后一章即“第二十六章”,他用了整整一个章节的笔墨,来叙述“辛亥革命前后的各地方戏曲”。该章节虽然名为“辛亥革命前后”,但周贻白却用较长的篇幅详述了包括梅兰芳剧团赴日演出(1919年)与赴美演出(1929年)、欧阳予倩的戏曲贡献、穆藕初的昆曲讲习所(1921年)等民国期间的戏曲重大事件。用周贻白的原话来讲,这章内容虽名为是“辛亥革命”前后,但却讲述的是“辛亥革命前后三四十年”的戏曲事件。在书的最后,周贻白自己也承认自己这本书并非是以“五四”为叙述时间的终点,“至于抗战期间及建国后中国戏曲的一切动态,则留待以后再论”。

显然,从编写的时间终点来看,《纲要》并不再将“五四”视为一个近似禁区的语汇,这是与《长编》有所不同的。若是从更广阔的维度分析,因为整体政治语境的变化,从一个政治语境进入到另一个政治语境的时代力量促使了《纲要》消解掉了一系列政治禁忌,使其更接近学术真理,这是《纲要》在整体意识形态上超越《长编》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不同语境下的“重写”之辨析

前文从“对待戏曲的起源之看法”与“对待‘五四’之于戏曲之看法”这两条脉络梳理了从《长编》向《纲要》过渡的趋势。的确如陈平原先生所说,从《长编》到《纲要》实际上反映了周贻白先生不断“重写”戏曲史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个过程所反映的本质则是随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政治诉求,促使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引导思潮不断发生变化,进而人文社科学者不得不不断变换自己的叙述策略、观察视角与研究范式,来修正自己的作品——尤其是学科史的书写,更是如此。无论是戏曲史,还是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乃至“通史”,在上个世纪后半叶中国始终都存在着不断改写、屡次修订的过程。

但是,陈平原先生在后文却认为,周贻白先生“不断‘重写戏剧史’”乃是因为“出任中央戏剧学院(而不是综合大学中文系)教授,成为该专业的权威学者”的缘故,甚至是“如此重任”所催促,看似这种写作是周贻白不情愿而为之的结果——仅就这个论断而言,陈平原先生所言确否?拙认为,这是有待商榷的。

当然,笔者在此并非有意与陈平原先生叫板,商榷皆因陈先生这句话可以引出这篇文章的结语,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陈平原先生的这个论断予以适当的修正、补充。

笔者浅识,从《长编》向《纲要》的过渡,恰恰证明了并非是周贻白“出任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进而接受“如此重任”的结果,而是周贻白对于自己著作的自发性修订——当然,这并不排除周贻白本人在写作的过程中会受到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

首先,《长编》的前身《中国戏剧史》完稿于上个世纪40年代,出版于1953年,《长编》出版于1960年,期间跨越了“反右”这个历史变局。周贻白担任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为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间我们并没有任何历史的实证可以证明周贻白是接受“编写任务”的奉命行为,而是他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

在周贻白的长子周龙斌的回忆与摘录中,周贻白如是解释自己从《长编》向《纲要》的过渡: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在“自我检查”中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当初写三卷本《中国戏剧史》,“认为只要把一些现象的经过说明,就可以算是历史”,没有作原因和实质的分析。“因此,我后来把此书改作《长编》时,便想到必须重新写过。以后编写讲义便另名《纲要》,……以民间艺术为主流”,并且“广泛地联系到京剧、梆子以外的各地方剧种”——他最后的一部中国戏剧史专著,就是1979年作为遗著出版的《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

其中对于周贻白的文字虽是来自于“自我检查”的材料,但这也从另一个事实证明,周贻白的“重写戏剧史”确实是自发的一种学术行为,这也是当时那一批史学家所共有的特征,包括顾颉刚、钱基博等史学家都尝试着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来重写甚至改写历史,这既是一种不得已的政治自保,亦是作为史学家自己的一种学术尝试,希望确实可以通过这种“重写”来建立一种全新的“学术史观”(但事实证明这种“学术史观”的建立意图多半是失败的)。由是可知,他们并非是奉命而为之。

其次,在1949年之后的漫长的17年中,官方并无“重写戏曲史”的要求。就戏曲领域而言,官方所做的两件最大的事是田汉所主持的“戏改”与傅惜华等人主持的史料文献的抢救、整理工作。其实当时并不太关注戏曲史的编写以及对于戏曲史中部分问题的认识,而是更多地关注于当时戏曲界所存在的状况,譬如对昆曲《十五贯》的扶持,对新编历史京剧《李慧娘》、《海瑞罢官》的批判等等,也就是说,官方及其意识形态权力者眼光多置于当下,而并不太关注于历史。

在这样的语境下,周贻白的多次“重写”,恰恰正反映了他的撰写是他的个人性写作,而不是源自于命令、指示的“如此重任”,若是真有相关指导精神或是所谓的“写作课题”,周贻白缘何还会在“反右”时独立署名并修改旧作,而不像其他“奉命撰写者”那样,召集“写作组”而重新撰写一部新著?

确实,周贻白有过“被召集”的史实。据周贻白在“文革”期间回忆,“1961年春,我从上海回来后,仍在戏文系讲课,将《纲要》全部讲义写完,交付打印,以备审查……4月间,在北京饭店参加文科教材会议两星期,结果在‘中国戏曲史’小组上决定由我草拟高等院校用‘中国戏剧史’一本及中等专校用‘中国戏剧史’一本”,但这个会议的结果却是“会后并未有所召集,故编写俱未着手”。这些史实均可证明,周贻白唯一一次“被召集”的“奉命编写”都“俱未着手”,可见其著书立说并非“奉命”而是“自愿”之行为。

而且,从周贻白终其一生的写作动机与旨趣来看,无论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还是1949年之后,他的各类写作皆为自发性的。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曾依靠卖文甚至卖旧书为生,即使在1949年之后,周贻白亦未参与到政治活动当中,而是甘守高校教师这一职位。1949年之后的30年中,他对于戏剧史的“重写”或许会存有受到主流意识、政治形态的影响,以及对于新的意识形态的把握,但这却是对于自我的敢于否定,而不是奉命而为之。

最后,我们需要厘清两个“重写”的概念。本文所说的“重写”,是周贻白先生对于自己旧作不满、对于新政权主流意识形态的靠拢,从而进行的个人性重写,这种“重写”的本质是个人性的,即以自我及自身的学术取向为出发点,行文无疑带有自己的主观意愿、学术观点,此处所谓“重写”并非颠覆自己之前的意图,而是一种改善、丰富或调整;但陈平原先生所称的“重写”,则是官方在宏大语境下,为了确立自己在历史上的合法性而进行的一种公共性的“重构”,其本质则是抹去之前的印记,进行全面的颠覆、改写。两个“重写”在本质上意义完全不同,这是值得后来研究者重视的。

(武汉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430000)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重点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叙事”、“现代性体验”、“艺术生产”和“艺术接受”等几个主要方面来揭示和阐述改革题材电视剧审美现代性的内涵与特质,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的新探索和新尝试。改革开放30年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种典型形态,改革题材电视剧以其影像表意系统,生动、形象地表征了世纪转型期人们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成为了“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
  •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由于山陕、河北两地人民在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有差异,到北京和河北演出的山陕梆子必然发生河北化,这成为河北梆子诞生的基础。河北化的山陕梆子即河北梆子。在乾隆盛世,歌舞升平,物阜民丰,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之所好,全国各地的戏曲班子纷纷进京献艺,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乾隆三十九年以前,山陕梆子在北京戏坛并无太大的影响,直至著名的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演出,才使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河北梆子》适合大众阅读。
  • 陶器、陶俑鉴赏及收藏

    陶器、陶俑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美术中的流光

    美术中的流光

    《美术中的流光》是“艺之趣”系列丛书的一本,图书致力于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欣赏与解读古今中外与艺术有关的一切,内容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旨在以清浅平易的语言,精美详实的图片,通过著名作品的美学赏析、作品背后的奇妙故事、作者与时代的趣闻轶事等角度,全方位、多视 角地展现深邃隽永的艺术之美。在带您巡游艺术长廊的同时,更令您深刻领略艺术的文化意 蕴与历史内涵。翻开欧洲美术史,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神话两大神话系统交替出现,并驾齐驱,为历来艺术家所采用,留下了丰富的作品。这册题解式工具书,可以帮助读者研究、学习、借鉴和欣赏这类题材作品。
  •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莆仙地区多姿多彩的民居样式,根据自然和人文环境对古民居进行梳理,进而总结不同地区古民居的特点。其中不仅有对建筑风格和建筑格局的整体描述,也有对雕工、彩饰、门窗甚至楹联等细节的详细介绍。
热门推荐
  • 笑靥千秋

    笑靥千秋

    这一场清宫里的美丽战争,始于欲念,终于孽缘。披挂上阵的红粉佳人,她们为出人头地、为复仇、为报恩、为自保,最简单的世俗欲望,恰是最强大的斗争动力。紫禁城里的困兽之斗,就是这班后宫女人的终极命题。
  • 界尊风云

    界尊风云

    纳赤阳为左眼,化阴月为右眼,以岩浆洪流为精血,聚千江百川为脉络,凝亿万大山为骨骸,合万千尘土为己身,吾亿万载终将归来。。。来自临终时的话语。诺干年后,一代武者欲展翅霄汉,踏入修真界崛起于乱世群雄之中终成绝代霸主。
  • 倾城决之婉尘落(全本)

    倾城决之婉尘落(全本)

    【经典文学】今日风行,明日经典【流光飛舞】编辑旗下出品****************************************************************************荏苒岁月覆盖过往,如白驹过隙,转瞬铸成一世哀伤…尘吹散,吹散逐世的牵绊;舞纷乱,乱了经世的痴缠。往流年,竟理不清梦,背负起万丈尘寰,然谁来解刹那芳华蹙起的眉间…************************************梦方碎,她踏上了去往王城的路,宛若无根浮萍心方死,他游走在花间却不留情,心的空洞却用欲来填补情方结,一切却化成一阵掌风,变得支离破碎曲方终,人不散,爱恨早已成殇************************************倾城决叹,婉尘落定,愁锁心头,情绕指柔,洗尽铅华,夜终未央…************************************************************************请大家多多支雪雪有什么想说的就留言或发Q给雪雪,雪雪一定认真对待每一位亲亲的意见和建议~~雪雪求收藏,求推荐~~正是您的举手之劳,让雪雪更文充满力量~~雪儿的QQ:2514231305
  • 阳光雨后的思念

    阳光雨后的思念

    从小失去母亲的她?觉得失去了希望,好想死!好想死!
  • 兵王隐于市

    兵王隐于市

    富家千金穷追不舍,高官女儿死缠烂打,白领丽人芳心明许……一个个投怀送抱,非他不嫁,这些美女太疯狂?他,只不过是一个流浪汉,不怎么帅、却有点坏……
  • 俗人无悔

    俗人无悔

    平凡的人,平凡的重生之路,想要的不过是无悔这一生
  • 显贵大唐风云传

    显贵大唐风云传

    大唐传奇李显从勾心斗角的宫廷内斗角脱颖而出,从皇子到太子,终至登基大典,成为大唐天子,天子骄子。率追随他的谋臣武将薛仁贵、狄仁杰等南征北战,开疆拓土,曾在大海、沙漠和原始森林征战探险,九死一生。收百济,占高丽,败日本,吓死日本天皇。伏突厥、降契丹,征西域,战吐蕃,波斯,重辟丝绸之路,铸大唐盛世巅峰,被称为天可汗,名震寰宇。英雄与佳人相伴相随,有上官婉儿、韦氏、黑白丫鬟、新罗公主、折冲府12卫美女卫队长、东瀛少女、流求酋长女儿等12位少女与李显的缠绵曲折的爱情故事,令人荡气回肠。
  • 一周的Memory

    一周的Memory

    在这个世界,他曾无比信任这个朋友,但,这个人却伤害了他,天真的他无法接受这一切。在那以后,他只记得和这个人所发生的美好的事情,伤心的事情全都在刚刚短短的几分钟内消失了。记忆也只有一周,一周过后他将什么也不记得。然而,另一个女孩闯进了他世界,进入他的内心,帮助他治疗心理。恋爱开始了,可只有一周记忆的他,还会记得吗?
  • 葫芦境之鲤鱼报恩

    葫芦境之鲤鱼报恩

    一段救鱼之情,他或许早已忘记,但她却始终铭记于心!鱼小柔花费数百年苦心修炼,只为一个自己许出的诺言!然,待自己终于修炼成人之人,那个他早已被心爱之人伤的体无完肤!终日只知借酒消愁!没关系,我——鱼小柔会让你重新站起来的!且看一个不喑世事的小精灵如何拯救碎心男的故事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唯爱腹黑皇后

    唯爱腹黑皇后

    相爱的人总是迟缓的,把彼此伤尽后才明白真爱属于谁,有情的人走到一起不容易,相处下去也需要共同经营,才能让爱长久的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