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5600000003

第3章 电影的历史轨迹(2)

三、电影的魅力

一块寻常的白色布幔,场灯一灭,即可映出大千世界,人间万象。

电影艺术的魅力正是它的神奇与奥秘。在银幕面前,有时让你忍俊不禁,开怀畅笑;有时又让你悲从中来,伤心落泪。走进一部电影,就像进入了一个梦幻世界。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钟情相爱,豪门千金与布衣少年的邂逅相逢,这些在现实生活中令人憧憬却又难以遇到的传奇故事,在银幕上却历历在目,栩栩如生,如梦似幻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真实得令人不能不相信它的存在。

毋庸讳言,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曾经风靡世界,为其商业收入攫取了大量利润,为资本家带来了滚滚财源,其原因就在于它透析了观众的心理。从梦幻工厂里精心制造出来的电影,包装华丽,动人心魄,其魅力令人折服,让那些痴迷电影的人如醉如狂,由此而产生了大量的“影迷”群落。

回顾电影诞生的初期,尽管它制作简单,没有声音,没有色彩,也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仅仅依靠它的新颖和神奇,就能引起广大群众的观赏兴趣。但由于没有艺术家的参与,缺乏艺术品位,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它只被当做娱乐场所或马戏棚内的杂耍节目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尽管当时的电影已经风靡一时,博得广大下层人民的欢迎,但是白领阶层和上层有身份和地位的人,对于这种下层人士光顾的娱乐场所是不屑一顾的。所以电影仍然不能进入上流社会。

后来,由于电影的飞速发展,电影企业逐步建立起来,电影也逐渐由娱乐场所和马戏棚迁入真正的电影院放映。放映设备和条件因此也得到了改善。此时,一些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以及白领阶层中的人士,也经不住电影神奇性的诱惑,为了一窥究竟,不得不化装成平民,趁天黑之后,悄悄潜入电影院,以满足他们对电影的好奇心。这些人既瞧不起电影,又不愿放下架子进入大众化的娱乐场所,同时,又禁不住猎奇心理的驱使,意欲看个究竟的尴尬心态,实在是令人讪笑的。

另外,在当时的艺术理论界,电影也不被看好,它被视为一种不入流的东西,只可在娱乐场所中与杂耍为伍。德国一位美学家和艺术史的教授康拉德·朗格就曾直言不讳地指责“电影不是艺术”。他认为电影反映的影像和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一模一样,对现实的复制不可能给人以艺术享受,也不可能体现出艺术。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知识界是瞧不起电影的。

尽管当时的上流社会人士瞧不起类似杂耍节目的电影,理论界也施加压力,意欲把它排斥在艺术的圣殿之外,但是电影仍在悄然兴起,而且在飞速地发展,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长足的进步,一些知识界的有识之士也悄悄地参与了电影的制作。襁褓时期的电影,经过艺术家和理论家的指点和参与,以及艺术雨露的滋润和灌溉,获得了充分的营养,它迅速成长起来了。

1911年,也就在电影发明16年之后,意大利诗人乔托·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宣称电影是一门艺术。卡努杜认为:电影吸收了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等六种艺术元素,经过消化、融合之后,形成了一门崭新的艺术。他认为在以上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只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它是动与静、时间与空间、造型和节奏综合在一起的艺术,从而形成了电影这门独立的第七艺术。这一宣言不仅为电影成为艺术作了有力的呐喊,同时也为电影跻身于艺术的殿堂,确立电影的艺术地位,铺平了道路和奠定了基础。由此,“第七艺术”也成了电影艺术的同义语。

电影由杂耍到作为一门艺术,仅仅经过了短短的16年时间,就被请进了艺术圣殿,应该说电影是个幸运儿。

自此之后,电影艺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并在艺术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直到现在,许多国家不仅建立了电影博物馆、资料馆,出版了大量的电影学术研究专著,而且在世界各国经常举办国际性的电影节,进行评奖和学术交流活动,影响极大。

另外,还有不少国家为了培养电影专业人才,建立了电影高等教育院校,同时还在一些普通大学中设置了电影专业课程,这对于培养电影专业人才,普及电影文化都是极有意义的。

四、电影的特性

电影是被许多人喜爱和钟情的艺术,如果你对这门艺术感兴趣,或者愿意从事电影创作工作,特别是关于导演的工作,首先就应该熟悉这门艺术的特性。因为任何人在从事一项专门业务时,都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专门业务的特殊性质、内部规律、原理等有所了解和认识,否则就难以把握它和驾驭它。

有些理论把电影特性说得神秘莫测,高不可攀,那是书斋里的理论,卖弄学问的沙龙理论,甚至是故意吓人的理论。那些理论对于从事导演创作的人来说,实际用处是不大的。因为导演的工作从构思到实践,也就是在他拿到剧本后,能够拍出在银幕上放映的影片来。因此,导演需要掌握一些创作方法和手段,即实际的操作技能,同时也要懂得其中的一些原理和规律,就是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并且会动手操作。所以要多学一些基础知识和应用理论。因此,下面只对电影特性做一些基本阐述。

一般来说,在研究和界定一门艺术的美学特征时,往往都是从研究它的特性入手的。什么是特性?所谓特性,主要指这门艺术特有的、独具的、区别于其他门类艺术的根本属性。德国著名理论家莱辛在他所著《拉奥孔》一书中,对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做了界定。他提出了诗属于时间艺术,而绘画和雕塑则属于空间艺术,并从美学特征上对两门艺术做了审察,阐释了两门艺术的不同特性,由此引起了审美上的差异,在创作时必须遵循和照应各自的特性。

莱辛在书中提到的拉奥孔,源自维吉尔的史诗《伊尼特》中描写拉奥孔父子被毒蛇缠身咬死的部分。当拉奥孔被毒蛇缠身时,维吉尔在史诗中描写他张开大口发出惨痛的哀号。标题里的“雕刻”则指在罗马废墟中挖掘出来的拉奥孔雕像群。在雕像群中的拉奥孔,虽被毒蛇缠身,却没有张开大口发出惨痛的哀号,而是被塑成一种节制住的哀伤,哀号变为叹息。这种把极端的身体苦痛冲淡为一种较轻微的情感的办法,在一些古代艺术作品里是较为常见的。因为它可以避开丑,在造型上显示出美来。这也是“诗”——时间艺术与雕刻——空间艺术,在创作上为了适应它们各自的特性而采取的不同的创作方法。

莱辛在《拉奥孔》一书中,用“诗”这个词来泛指文学,用“画”这个词来泛指造型艺术。在他对《拉奥孔》中有关“诗”与“画”的界限分析中,可以看出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不同特征。如果我们借鉴这一理论来审视电影,不难看出,电影既具有诗,即文学叙事的时间艺术的功能,又具有绘画、雕塑的空间艺术的特征。因此,电影可以说是声画复合、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体,所以综合性便成了电影的特性之一。

(一)综合性

电影的综合性是一种化合作用,就像氢与氧化合之后,生成了水,它是一种新的物质。同样的道理,电影综合了诗、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把它们消化、融合之后,变成了一门崭新的艺术——第七艺术。从而改变了它所综合的各种艺术的原有材料和独特的个性,引起了原有艺术元素的质的变化。比如绘画在电影中获得了动态,文学的叙事在电影中看到了逼真的形象,音乐与画面运动的结合,则成为不可分割的视听形象。

在电影中,时间的运动,借助空间环境显现了它的形象的魅力;而空间造型,则透过时间的运动,故事情节的展开,赋予它更为丰富的表现力。所以二者的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文学是叙事的艺术,它的时间过程,以及描写的人物形象、环境气氛、动作场面等,都是依靠思维器官感知的,得不到视觉感官的感知,因为文学描写不具有可见性,所以只能靠思维器官、靠联想去感知和补充。

绘画、雕塑、建筑都是造型艺术,具有空间的可见性,但是它们不具备时间的流动感和时间的运动过程,所以它们无法表现情节的连续性和动作的运动感。

由于电影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体,使它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它既可以表现时间流动的过程,充分展示动作,通过事物的发展和运动来扩展空间;又可以在不断变化的空间环境中表现叙事的过程,在同一时间内透过空间扩展生活场面,加大叙事容量。所以说电影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它是以视觉来感受时间运动的,所以它的表现层面更多,张力更大,给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更强烈。

电影对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使它获得了创造新的艺术形象的可能性。通过多重时空的交叉组合,通过声画对位构成新的叙事结构,通过声音显示画外空间,以及对时空的压缩与延伸,使电影语言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自由,不仅扩展了电影表现手段,同时也加大了电影内涵的容量。

由于电影长期受到文学语言的影响,有不少导演在运用电影语言时,习惯于用情节表意的方法,来再现客观现实,表述内容的思想含义,从而忽视了影像本体的造型表意的功能,对空间艺术的造型作用及其表现力缺乏认识。

如果只把影像作为叙事的手段,电影所获得的信息量则较为单一,因为影像只成为情节表意的符号,完成具象性的影像形态,起到求真写实的再现作用,而影像的潜在能量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为电影的影像本体,除了能叙述故事,起到情节表意的作用之外,它自身尚有揭示事物、求理写意的表现功能。这一点常常被一些导演所忽视,或者不善于运用。这实际上是对电影艺术的空间造型因素缺乏认识。近年来,外国一些现代派导演对此做了许多有益的试验,我国的一些导演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如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中的黄土高原的造型表现力,“求雨”和“腰鼓阵”场面的影像冲击力;又如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中,对红高粱和“野合”、“颠轿”场面的造型处理,以及《菊豆》中染坊的造型寓意,都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重视影像本体的表意功能,完成意象性影像形态,这种表述方法常常较之单纯的叙事功能更能带动观众,影响观众的参与意识,因为后者只让人感受故事,前者则让人领会形象内涵的意蕴、情愫、哲理而参与思考。现在有不少导演在寻找二者的契合点,使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运用影像做到情节表意,再现客观世界,向来是导演最常用的表述的方法。它的长处是情节脉络清楚,人物形象鲜明,矛盾冲突尖锐,结构完整,并通过情节揭示出思想。由于故事性强,曲折动人,所以影片吸引观众,具有较强的娱乐性。我国早期拍摄的故事片,如《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等,之所以能常演不衰,就在于它的情节生动,感人至深,能够紧紧地抓住观众。

美国好莱坞的影片,更善于此道,并被喻为制造梦幻的工厂,向来以编演动人的故事见长。比如好莱坞早期制作的《茶花女》、《魂断蓝桥》、《乱世佳人》、《相见恨晚》等,以及稍晚期制作的《漂亮女人》、《廊桥遗梦》、《变脸》、《拯救大兵瑞恩》等,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在商业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制片商带来了高额的经济回报。因此,导演必须重视时间因素的叙事功能,熟练掌握运用影像进行情节表意的再现方法。这是导演的基本功,也是电影最常用的表述方法。

但是作为导演还应该重视常被忽视的空间因素,即如何去发挥影像表意的潜能,运用表现的方法,去创造一个感人的、令人思考的世界。擅长用影像表意的表现方法拍片的导演,更多的是凭艺术感觉去创作;而擅长情节表意,用再现方法拍片的导演,更多的是凭理性去拍片。由于创作方法不同,使用的技巧不同,在创作个性和风格上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我们能够经常观赏到的多是以情节表意的故事片,而纯粹以影像表意的影片则不多见。美国导演雷弗里·德于1978年拍摄的《失去平衡的生活》这部纪录片,就是以纯粹的影像表意的方式创作完成的。

《失去平衡的生活》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影片。它长达1小时15分钟,没有故事情节,没有主要人物,甚至没有一句对话和内心独白,作为纪录片较为罕见的是,连一句解说词也没有。那么它靠什么传达信息,表述内容和思想内涵呢?完全靠画面、靠影像自身来表述。而它涵盖的信息量和表述的思想又是相当深刻和宽泛的。由于内涵的多义性,给人联想和思考的空间也是非常开阔的。因此,该片的思想容量甚至超越了许多同类题材的情节片。

该片的开端部分,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平衡与生机勃勃。蓝天白云,行云流水,山川壮丽,大地五彩缤纷,一幅令人陶醉和向往的牧歌式的田园景色,让人心旷神怡,大自然的造化令人折服和神往。

接着镜头转换,一台庞大的运输车出现在画面中,一名工人爬上了运输车,机械发动,一股黑色的浓烟从尾部喷出来,迅速扩散,很快遮住了整个画面。

大工业的出现,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进步,生产力发展了,物资丰富了,财富增加了,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由于资本家拼命掠夺自然界的资源:开采矿山、钻探油井、生产汽车、试验核弹、军备竞争、战火频起……人类不得安宁。

另外,社会问题增多,人口增加、通货膨胀、失业、饥饿、拥挤的地铁站,狭窄的生活空间,人被异化为机器,拼命地干活,快速地吃饭,没有生活乐趣,没有感情交流,人走在繁华的街道上,经过摄影机的升格(高速)处理,行动轻飘飘地像一群行尸走肉,像丢了魂的幽灵。

同类推荐
  • 中国秦腔

    中国秦腔

    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 书风法雨

    书风法雨

    当下书坛浮躁,崇丑尚怪、恶俗吹捧等现象泛滥。本书无意安排一条主线作铺陈式的系统阐述,更关注书法文化生态与传统审美取向。从书法的本质入手,谈执笔、运笔、临摹、书体的演变、书风的流变,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从千年书法时间与历史的高度,纵谈古今名家佳作,求学书之正道,提出了学书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秉笔思生,临池志逸。技法义理和书论考据并重,对流行观点的辨析有理有据,指出经典与时弊的区别,庸陋浅滑与典雅萧散的不同,以廓清迷雾,匡正扶危。秉承作者在诸多领域专业写作的一贯风格,博学敏锐,坦言直击,痛快淋漓,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 明清床榻

    明清床榻

    本书图文并茂,不仅介绍了床榻造型的演变轨迹,还对明清床榻所承载的文化含量和历史信息进行了开创性的系统研究。
  •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包括流行演唱、流行歌舞、流行器乐、音乐创作、理论五大部分,共收录28篇文章。
  •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结合多年考前培训教学经验,全面解析了影视艺术类专业考试的难点——影评写作的应试策略。本书收录40余篇优秀影评范文,并附有对范文的详细点评,以帮助考生提高影评写作的能力。
热门推荐
  • 青春尽情洒脱

    青春尽情洒脱

    繁华落尽,只剩青春在辉煌飘逸。请看我们如何尽情挥舞青春。
  •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经典悲剧之一。两个世代为仇的家族,但双方的儿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却一见钟情。迫于家族之间的仇杀,两人秘密举行了婚礼……
  • 王爷,妾喜欢低调

    王爷,妾喜欢低调

    她没什么娱乐,也没谈过恋爱,更不会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可是这次馅饼真的砸到了,砸她个措手不及,就这样她赶上了穿越的航班,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朝代。看她如何在此大放异彩,刚入情场的菜鸟如何掳获美男的心。(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邪王独宠小医妃

    邪王独宠小医妃

    一朝穿越,她从华夏鬼医的身份摇身变成纨绔五小姐,睁开眼的刹那间,她势必要那些残害她的奸人拿命偿还,欺她,她踩,辱她,她踩,说她勾引天下第一美男,不知羞耻。某女忍无可忍的吼:“泥煤,再跟着我,我毒死你。”“为夫五毒磅身,百毒不侵。”【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如果这一生,从未嫁给你

    如果这一生,从未嫁给你

    “你以为他娶你,是因为爱你吗?”南瑜的婚姻从来就不是以爱为始,遭遇背叛后,对感情生出绝望的她嫁给他,不过是想找一个踏实的人,能平平淡淡的过完这一生。他是最柔情的丈夫,会在清晨起早准备早餐,会在床第间蜜语甜言,更会在她生病时,寸步不离的嘘寒问暖贴心照料。他亦是最残酷的刀斧手,可以在她生产后抢夺孩子而去,在她苦苦哀求将孩子还给她之时断然拒绝,甚至将她扫地出门,不留余地。她分不清哪个才是真实的他,抑或着两个都不是。失去婚姻,失去孩子,失去所有人的支持,她只存腹下伤痕,千疮百孔的身心。那年青山崖头,她望着湛蓝大海,许愿:“若有来生,愿你我永不相逢。”
  • 金银岛(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金银岛(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金银岛》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描写背叛行为的故事,反映了善与恶之间的尖锐斗争。为争夺财宝而展开你死我活争斗的双方,其实谁也不是财宝的真正主人。只不过在作者看来,既然是乡绅雇佣了包括西尔弗在内的那批水手,那么全体船员就都该像斯莫利特船长那样,对乡绅忠心耿耿,而不该有非分之想。不过,从行为动机来看,乡绅及忠于乡绅的那些人都是诚实、本分、善良的,而西尔弗及他手下的那帮海盗基本上都是虚伪、非分、邪恶的。这场斗争围绕着反派角色西尔弗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海盗头子来展开,经过激烈的较量,“善”最终战胜了“恶”。
  • 蛮武之神

    蛮武之神

    当岁月老去,长生是梦,哀鸿遍野当时光不再,苍茫大地,繁华已去,苍穹遥不可及悲痛的万千大道软绵无力,沉寂的丹田似乎再也无法迎来朝气刺痛道心任你千年古井无波蛮武传遍大地每一个角落破、破、破破开那乌云笼罩的千山万宗破去那尘埃遮住的日月星辰蛮、蛮、蛮以蛮入武,以蛮入道,以蛮成神
  • 战皇无极

    战皇无极

    破土重生,世间早已历经沧桑!曾经的无上皇族,早已没落在尘埃之中!一颗诡异的心脏,一部无上的功法,一道永恒不灭的超强灵魂,伴随着他踏出了云海,破入九天苍穹。
  • 妖孽腹黑对对碰

    妖孽腹黑对对碰

    她,腹黑狡猾,坑死人不偿命。他,妖孽专情,陪她走过一生一世。她,爱财,开酒楼。他,爱她,开钱庄。她,爱美食。他,苦练厨艺。他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独饮。”她说“你若不离,不便不弃。”且看腹黑与妖孽如何走过一世风华。
  • 黄浦江畅想曲

    黄浦江畅想曲

    黄浦江两岸发生巨变,姑娘浦莲萍既爱浦江母亲河,也爱青年黄江,可是在飞机场碰到另外一个姑娘,她感到很不愉快。黄江飞走了,浦莲萍就和姑姑浦波浪住到了一起。莲萍姑娘仍在游轮上,为了世博尽心地工作,默默地奉献她的青春。但她日夜思念着青年黄江,可有时往往联系不上他,莲萍姑娘就非常纳闷、烦恼。有个青年叫江上游的也爱上了莲萍姑娘。浦家一家人为浦江建设做着贡献,也为莲萍姑娘的爱情,跟着十分烦恼,非常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