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超越日本只是一个过程
日本是一个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国家。我们走在日本的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汉字。不仅如此,每当看到日本的民族服装时,总是让人想起中国的盛唐。如果我们再深入了解日本的文化,会让我们更加吃惊。作为日本的国教——佛教,居然是由中国传入的,而且日本忠贞不二地维护着佛教文化的原汁原味。面对日本庙宇的神圣和静雅,再回过头看一看中国已经有些商业化的佛寺,简直庸俗得让我们汗颜。日本的国粹——茶道,据说也是起源于中国。日本原来并没有原生茶树,更没有喝茶的习惯。16世纪,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使把茶叶和树种带回到日本,日本国内才有人饮茶;此后,日本又从中国引入茶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使之更加考究和精致。现在,如果对中日茶文化进行比较,中国的“牛饮”与日本的“细酌”,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说了这么多日本强于中国的事例,并不是要中国人自卑。不论我们对日本怎样的鄙视、指责,甚至恨之入骨,都要虚下心来,抱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心态向日本学习。中国人首先要学习日本那种可以把“北枳”变成“南橘”的精神。可以这样说,自古至今,中国都以泱泱大国而自醉,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嗤之以鼻;而外国一些发达国家,并不因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轻视,反而积极地接受、引进中国的文化,如我们在一些国家举办的孔子学校、武术学校等。与一些国家开放程度相比,中国在文化方面还在闭关自守。
不知从何时起,高傲的中国人变了,变得自卑,成为了文化上的“裸体”。即使到了这个地步,我们仍在抵制西方文化,视西方文化为洪水猛兽,而自己则穿着“皇帝的新衣”招摇过市。我们既要发扬自己的文化,也要汲取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只要这样,我们才能与时俱进。但是,我们发现,中国在引进外国的科学文化时,我们往往把引进的“南橘”变成“北枳”。面对这一切,我们不得不让自己的腰板有些弯曲。
中国对于日本来说,是一个庞然大物;在中国气势压迫下,日本感到危机重重。而日本对中国来说,只是一个麻烦,而不是威胁。日本的弹丸之地,根本经不起战火的烧灼,一场“洪水”就可以让日本岛“沉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之所以能席卷中国,其原因很简单,中国政府无能到令人发指。当时的中国政府,即国民党政府,有上百万的正规军,但他却连区区二十几万,而且由“泥腿子”组成的共产党军队都应付不了,更不用说去对付装备精良先进的日本百万正规部队了。而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往昔的中国,只要没有其他大国的参与,日本根本不敢单独在军事上向中国挑战。如果中日真的开战了,中国就是耗也能把日本耗得外汇储备尽失,最后导致国破家亡。
以中国的人口大国、领土大国的条件来超越日本,根本不是问题。
2010年中国的GDP就已经超过了日本,名列世界第二。但要全面超越日本,其路遥遥,其期远远。我们不用担心日本,即使日本解脱了束缚,可以投入到世界政治活动中,但以其有限的军事实力、市场规模、生存空间以及海上孤岛的现实,在强国争夺战中,只要中国不弱智、不软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那么,日本连中国的项背都不能望及。
有人说日本人“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此话非常深刻。确实,日本的文化与中国有血缘关系;在日本的文化中,可以找到中国已经失去的文化。确切地说,日本文化与中国盛唐文化的渊源最深,并视汉学为“上国之学”。公元631年,即唐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个“遣唐使”;公元717年、733年和838年日本三次派出遣唐使,人数都在550人以上。这些遣唐使在中国学习结束后,回到日本,在日本仿照中国的教育制度,兴学施教,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政治方面,日本仿照隋唐的政治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在这次改革中,日本建立了二官八省一台五卫府的中央政府,同时又建立了有国、郡、里建制的地方政府。
在文化方面,日本汲取了大量的盛唐文化元素,政府官员对汉籍佛经极为重视,诵读唐诗汉文蔚然成风;就连日本的文字,也是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日本人更像中国人”,乍听起来很雷人,但这是事实。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必然要问:日本人更像什么样的“中国人”呢?我们认为,日本人更像中国文化中理想的“中国人”。如果我们按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准来评判,其结果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像“中国人”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那么我们自己又像什么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不到我们现在的影子,在不知所措中,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
不知道自己是谁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喜剧。悲在没有了灵魂之家,喜在有了自由的灵魂。自由的灵魂是幼稚的,但幼稚会走向成熟。这就如凤凰涅粲,重生后会有巨大的“核力量”。中国的崛起就是需要这种“核力量”。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就是——中国人的再造。
中国现在超越了日本,但超越的只是GDP,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沾沾自喜。以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只满足于GDP超越日本,未免太过于“自谦”了。事实上,只要我们能达到发展中国家的中等偏上水平,就可以在GDP上把日本远远地甩在身后。
中国在GDP上超越日本,其实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不是可能性的问题。今天的现实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对于在GDP上已经超过日本这一“喜讯”,中国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并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2010年8月17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更要关心人均GDP的数据,总体而言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同时姚坚说:
“GDP数据只是国家经济实力一方面的反映,我们不仅要关心GDP数据,更要关心人均的数据,大家知道中国的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在全球排在第105位左右。……中国还有1.5亿人未达到联合国一天一美元收入的(贫困)标准,这就是中国的现实。这更准确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也就是中国是一个人均GDP在100位以后,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
在国际贸易方面,中国和日本都是出口大国。但是,中国与日本的出口构成不同。日本是国际贸易依赖型国家,其出口的商品都具有自己纯正的“血统”;中国则不同,作为“世界工场”,中国实际出口的是劳动力,而且外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到了全部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另一个不同之处是,日本出口的基本上都是高端商品,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附加值高,利润也高;中国出口的基本都是低端商品,对知识产权的拥有度低,附加值小,利润低。因此,中国与日本相比,其出口贸易的内涵和含金量都不在一个档次上。
强国之争不只是国富国穷之争,而且也是综合实力的较量。综合实力的较量,既看“比重”,更要看“重量”。综合实力达到一定规模的国家,是没有资格参加世界强国争霸赛的。所以,日本这艘“小艇”即使是用“金子’’打造的,也无法与中国这艘“航空母舰”相抗衡,除非这艘“航空母舰’’一动不动地被“小艇”打击。所以,超过日本只是中国的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
日本不是中国的对手,但他是中国学习的对象。我们向日本学习的不是那些具象的科学技术,而是日本那种优秀的素质。对此,我们要求不高,只要达到日本素质的一半,中国就可以以大国的地位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
§§§第二节进人世界竞赛的主赛场争霸全球500强
进入20lO年,《财富》全球500强传来好消息,中国除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外,又有两家中国公司进入世界500强的前10名行列,它们分别是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财富》全球500强榜单,是美国《财富》杂志推出的。它作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成为世界航母级企业的对抗擂台。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走向世界,中国的企业也走向世界。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新生力量,经过十多年的拼搏,中国企业已经崭露头角,受到国际的关注。
从1989年中国银行成为第一个在《财富》全球500强排行榜上亮相的中国公司开始,中国企业便在这个排行榜上不断涌现,到2010年时,已经有54家中国公司榜上有名。
在上榜的中国企业中,涵盖了金融、能源、机械、化工、电子、电信、汽车等行业。中国企业进入《财富》全球500强,从早期的一花独放,发展到现在的百花争妍,使世界不得不频繁地调换“眼镜”,一次又一次地重新认识中国。
面对取得的这些成就,中国企业并没有兴奋得忘乎所以,而是冷静地自省不足。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副总鲁向东说:“从客户数量和网络规模上讲,中国移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并不是一个最强的运营商。”
鲁向东此言点在了中国的要害之处。《财富》全球500强是以规模的大小来排定名次,而“大”与“强”是不能画等号的,也就是说“大”不一定就“强”。这个道理,就跟GDP指标一样。中国已经是GDP大国,但不能说中国就是GDP强国一样;而美国和日本却可以称得上是GDP强国,因为这两国的人均GDP要高出中国十倍以上;甚至,有许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都比中国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会提出要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口号。
自省并不代表中国没有强势企业。其中,国美的董事长就认为,如果将国美或者其他中国企业放在与国际巨头同一条起跑线上,中国企业会做得比他们都好。同时他还说:“国美不比任何世界500强差,我们缺少的只是时间。”
另外,中国的建筑陶瓷产业,以其强势,连续十多年稳坐世界头把交椅;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由“大”到“强”,在抗击金融风暴、抵御经济衰退过程中,傲立潮头,向世界展示了它的强大。
可以这样说,中国将来可以进入《财富》全球500强的企业,数不胜数。
待以时日,等中国的那些强势企业由“强”变“大”后,在《财富》全球500强排行榜上将会是中国的天下了。
虽然说“大国”与“强国”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但就事实来讲,“强国’’一般也是“大国”。在2010年的《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中,美国有139家企业,占了27.8%;日本有71家,占了14.2%:中国有54家,占了10.8%。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作为经济强国,也是经济大国,在《财富》全球500强当中一枝独大,这与其经济强国的地位是相当的。日本作为经济强国,排名第二,也是与其地位相当。唯有中国,虽然位居第三,体现了其经济大国的地位,但他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而居榜眼的。
虽然中国不是以经济强国的身份荣登《财富》全球500强的榜眼,但其上升的趋势却与其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对应。纵观发展历史,美国的经济在衰退,日本的经济也在衰退,这是公认的事实。这一事实在《财富》全球500强中也有所体现。
早在2001年,美国企业在《财富》全球500强当中占有184家,到了2010年降到了139家;日本由104家,降到了71家。而中国的经济一直在发展,这从《财富》全球500强中,中国企业入榜数量的变化就有明显的体现;中国从2001年的12家,增加到2010年的54家。以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在不远的将来,在《财富》全球500强中赶超日本,夺取榜单第二的位置,是非常有可能的。
《财富》全球500强是以经济规模来进行评判,它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及结构的发展动向,因此,它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被世界各国所瞩目。
由于《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中的企业,是以营业总额来排名,没有扣除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但这些500强企业,以其强大的阵容和经济规模,左右着世界经济,成为了巅峰对决的主战场。
我们从《财富》全球500强的榜单上可以看出,随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对增强,他们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
面对这一事实,2009年,在“二十国集团”匹兹堡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增加5%,将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体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
2010年4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上,通过了新一轮投票权改革方案,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增加了3.3%:
其中,中国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中国成为世界银行的第三大股东,其地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