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4300000012

第12章 无为观(1)

儒家谈王道,以格物致知为人手,诚意正心为妙用,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法家言法制,以威势可以禁暴,德厚不足以止乱为根据。论的是严刑苛制,以“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来安邦定国。那么,老子的无为之道说了些什么?这里面究竟包含着怎样的治国之道?

河伯问海神说:“什么叫自然?什么叫人为?”海神说:“牛马各有四只脚,这叫自然。把牛鼻穿上缰绳,把马头套上嚼子,这叫做人为。”

一、有为之害

道,无为而无所不为。昔之伏羲以道治天下,四海升平,风调雨顺,乃是合乎大道之天理而无为无不为。自后来者渐渐失道丢德,便以仁义治天下;仁义渐少,则以礼乐来约束;后又践踏礼乐,便以法令来严格;法令遭到破坏,便又以刑罚来警示;最后使得民之反抗愈强,则演变为镇压,以兵来治天下。有为之层次升级,而有为之祸患也逐步暴露。

“故大道废,安有仁义。”因为失道而悖德,所以才不得已宣扬仁义。大道行时,本质具足仁义,所以世人个个自然而然不离仁义。而大道废而不行之时,因为人人缺仁少义,才提倡仁义,此已经是下策。

江湖的泉源干枯了,鱼儿都被困在地面上,很亲切地用口沫互相滋润着。“沾润一点我的口水吧,免得渴死啊。”“谢谢你,你真仁慈又义气呀!”这倒不如在江湖水满的时候,大家悠游自在,不相照顾的好。世人的仁爱,就像鱼儿用口沫互相滋润一样,仁爱毕竟是有限的。所以退一步想,当人们需要用仁爱来互相救助的时候,这世界便已不好了。大自然的爱,是无量的爱,就像江湖中的水一样。人如果要效法自然的话,就必须了解人为的“博爱”是有限的。所以,人应该相忘于自然,如同鱼儿相忘于江湖一样。

老子与孔子之观点是异曲同工,老子告诉世人仁义之提出,皆是因为离道久矣,让世人迷途知返。而孔子提倡仁义,则是要世人回到道中,最终恢复道之体用。譬如有人从六楼下至一楼,再想回到六楼去,也必定要按部就班,一级一级的再原路返回。

老子反对的假仁假义,是所谓的离道而有为做作的仁义,这就是为了仁义而仁义,已经不是道了。他同时也鄙视那些在“仁义”大旗的遮掩下,而做出欺世盗名之事的伪君子。

“六亲不和,安有孝慈。国家昏乱,安有贞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本性具足,不假外求。提出“孝”,正道出了家庭伦理大乱,孝之不行于天下。忠臣出现,正标志着国君昏庸、国家动荡。

有一次,宋国的一个居民死了双亲,由于哀伤过度,面容憔悴,形销骨立。宋国国君知道了此事,为了表扬他的孝行,乃封他做官师。当地人听到这个消息,逢着他们的父母去世,都拼命地伤害自己的形体,结果大半都因此而死。

这就是老子所担忧的“假仁”、“假义”。因为离开了根本的行仁侠义,只不过是徒有虚表,犹如露水、气泡,转瞬即逝,亵渎了大道的至纯、至真。

事实证明,美恶同门,相对而立。我们之所以非常敬仰舜帝之孝,乃是因为他在最恶劣的六亲不和的环境中,仍力行孝道。

我们之所以赞美比干、岳飞为爱国忠臣,乃是因其所处的朝代中出现了昏君与奸臣的缘故。反之,若大道盛行,则人人沐浴仁义春风,就如在空气充足之处,已经不觉得空气的存在一般。

商太宰荡问庄子:“什么叫做仁?”

庄子说:“虎狼就有仁。”

太宰荡说:“这话怎么讲呢?”

庄子说:“虎狼父子相亲相爱,这不就是有仁吗?”

太宰荡说:“那样的仁太浅薄了,请问至仁在哪里?”

庄子说:“至仁无亲。”

太宰荡说:“我听说不亲就不爱,不爱就不孝啊!如果照您所说,至仁就是不孝吗?”

庄子说:“不是这样的。至仁的境界很高,孝的境界达不到。

好比冥山是在遥远的北方,郢是在南方。如果你站在郢地望着北方,冥山是望不到的。所以,用爱心去行孝,很容易。使双亲顺适而忘掉你的爱心,就难些。如果用自然的爱心,不亲不疏,使天下的人都很舒适而忘掉人与人之间的爱,那就更难了。”

庄子又说:“用孝悌仁义,忠信贞廉,来使人相亲相爱,这不是最高的境界。那就像湖水干了,鱼相互吐着口沫来相亲相爱一样。不如江湖水满的时候,鱼儿在水里悠游自在,互不相干的好。所以,人要到达至仁的境界,就要超越世俗的孝悌仁义,以及忠信贞廉才行。”“最尊贵的人,不要爵位;最富有的人,不要金钱;最快乐的人,不要名誉,这才是最高的道。”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云:“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说到礼,这标志着人心已由仁义的阶段滑落下来,失去了往日的忠信敦厚,平添了浮华浅薄,而不得已又提出了礼乐来进行约束,这标志着社会已经由平静进入混乱了。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为了崇尚礼,而将不响应之人强制来学礼,这哪里是道呢?此时的礼已经变成了繁文缛节,流于形式,毫无作用。然而世人却乐此不疲,将时间与精力耗费在没有实质的空壳上,岂不哀哉?

孔子曾问“礼”于老子,礼之理在何处?也就是“礼”的根本是什么?老子将道的奥义传授给他,让他明白了道就是一切宇宙万物的根本,是我们生命的源头。所以,孔子得道后,极力提倡不离开道而行的礼乐、仁义、道德,故有“诚于中,形于外”之说,也用自己的行动在对世人道德的后退进行严防死守,不让世人再超越礼乐的界限,继续堕落下去,一旦礼崩乐坏,则后果不堪设想。

“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国家滋昏;人多智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天下的禁令太多,人民动辄违犯,使得人民不敢妄自去从事谋生之业,日渐贫穷,无法度日。这时,人民只有用奸诈诡计来获取利益,而这样又使得国家混乱,奇巧的物品越来越多,人的欲望也就越来越大。法令越多,限制越多,民无法为生,盗贼也就更猖獗了。

有个人在自己家门前种了一棵苹果树,每到果子成熟的季节就会看到满树又大又红的苹果,令人垂涎欲滴。每有乡邻、路人来到这里,就爬上树摘个果子,坐在树下,一边品尝,一边休息纳凉。这个人发现自己种的果树,果实居然成为了大家的,很不满意。于是某天,他就在树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道:禁止爬树。可是,过些天他发现,还是少了很多苹果。一天,他在树后的草丛里躲起来,看到一个路人走来,不屑地看了看牌子上的字,然后找来一根长长的竹竿,把苹果打了下来。这个人立刻出来,抓着路人质问道:“你这个偷果贼,难道没有看到我这牌子吗?”路人说:“当然看到了,不过我并没有爬树啊?”果树的主人一想:“是啊!我只说不许爬树,并没有说不许用竹竿打果啊!”第二天,主人在牌子上又写道:禁止爬树!禁止用竹竿打果子!可是,他又发现有人在树下拼命地摇动果树,令果子掉落一地。于是他又加了一条:禁止爬树!禁止用竹竿打果子!禁止摇动果树!但是,还是不断地有人能以各种奇巧的方法吃到果子,他只好不断地增加禁止的范围。直到有一天,他出门时发现果树被锯断了,树上还挂着那块写满了“禁止”的牌子。

老子日:“智慧出,安有大伪。”用智慧创造了法令,殊不知智慧一出,虚伪奸诈也随之而产生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治标而不治本。庄子说:“射鸟的弓箭,捕鸟的罗网,花样越多,天空的鸟就只好乱飞了。钓鱼的钩子,捕鱼的鱼篓,花样多了,鱼就只好乱窜了。捕捉野兽的陷阱、翻车、罗网,花样多了,野兽就只有乱跑了。人类的智巧越多,欺诈、狡猾、诡辩,种种花样都来了,人世也就只好大乱了。”

孔子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若以政令去领导,以刑法来压制,人民就会钻研法令,对付法纪,甚而投机取巧,只妄图如何避免刑法,而没有羞耻之心了。

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有两个掌管刑狱的大臣,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这两个人贪暴残酷,设计了种种惨无人道的刑法,大搞逼供信,枉杀了许多忠臣良将。特别是周兴,外号叫“牛头阿婆”,他竟然这样说道:“凡被告之人,审讯时没有一个不自称冤枉的,处死后,也就没事了。”后来,有人向武则天密告,说周兴与人共同谋反,武则天便让来俊臣负责审理这个案子。来俊臣知道,周兴对于办案是内行,他决不会老老实实地承认参与谋反的。他想了一个办法,派人请周兴来吃饭。周兴欣然而至。席间,来俊臣装成一副向周兴请教的神态,对周兴说:

“最近,我审讯了一些犯人,种种刑具都用过了,犯人们就是不肯招供,不知老兄有什么好办法没有?”周兴并不知道自己已被别人告发,回答道:“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告诉你一个妙法:

用一只大瓮(即大坛子),四面架起炭火烧,烧到内外发烫,把那些不肯认罪的囚犯放入瓮中,什么样的囚犯也得老实招供。”

于是,来俊臣马上叫人搬来一只大瓮,照周兴讲的,四周烧起炭火。然后对周兴说:“有人告发你参与谋反,太后(指武则天)命我审讯你,请兄人此瓮吧。”周兴听了,惊恐万状,当场叩头认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自己布置的圈套,想害别人,最后却“成全”了自己。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苛政及暴刑到了让人民无所畏惧的地步,必定起来反抗,到那时就天下大乱了。到处都是起义的呼声,统治者为了保全自己只得动用武力,但是老子说:“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所以,“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同类推荐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老夫子品评韩非子

    韩非子(约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韩非子》共55篇,分为20卷,约10万言,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其中大部分为韩非子所作。纵观《韩非子》全书,构思精巧,说理精密,描写大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语言幽默。书中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热门推荐
  • 神皇传人

    神皇传人

    这是一个被族长认定无法练功的少年,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他的命运似乎已经被确定,可是他却并没有放弃自己,一颗武道之心指引着他,在厮杀中成长,在逆境中突破,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
  • 战荒传奇

    战荒传奇

    扶摇九天耀重楼,傲视苍穹镇九洲!在战神大陆,张家门前降来一子,他身世神秘,唯有一块玉佩相伴,看此子如何登上巅峰,续写一段战神传奇……
  • 冷淡女王失心恋

    冷淡女王失心恋

    她站在至高点,神情黯淡的看着一所灯火通明的别墅。“你们的好日子也是时候到头了吧”女孩浑身散发着寒气,有意无意的摆弄着手上的手表。
  • 日光灯亮前闪几下

    日光灯亮前闪几下

    这是一段无法预言的双时代传奇——笑笑:如果我可以彻底的抛掉过去,永久的回到现在,我就跟你一起走向未来。一扇门后微弱的声音:我等你。一曲蹙眸便疼不忍决绝的情深——笑笑:安,对不起安安:笑,没关系,你那么花心,就算你不爱上那个男生,也会跟其他女人在一起的。一念六十年的嬉笑恩仇——狗子:小兔,不管你变成了什么,我都会一直让你欺负,直到你坟头的杂草掩盖我的坟墓。小兔:伊伊~·呀呀·······当那股能量体最后一次把笑笑带回到那个仓库,一身凤绸后冠,求婚式的跪在眼前西装革履的男人面前时,爱!即使被深渊凝视,也值得她们携手一直走下去。首部3D版意识流小说震撼来袭。
  • 废材毒妃

    废材毒妃

    她是医学世家的嫡女,也是不折不扣的废材。当千年之前的灵魂在废材身上苏醒,伤她者,百倍奉还。说她废材?是不是傻?见过能和寒王过招的废材么?说她貌丑?是不是瞎?见过她解毒后比她还貌美的人吗?说她花痴?你脑抽吗?对美男排行榜上的美男视若无睹的人哪里花痴了?人说一技在手,天下我有。我说医术在手,你命在我。毒术在手,暗杀有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缘自前世生

    缘自前世生

    她微闭双眼,脑海中细细勾画那副俊逸的眉眼,那样熟悉独不是爱她的他。青丝白发,弹指间,一眼万年,他曾兀自笑言:“凛凛一笑好吓人,小神保命要紧。”恺夜,再说一次好不好?
  • 命运转沦

    命运转沦

    重生的少年被父母遗弃,在孤儿院中结识7位好友。种种巧合之下,他们步入了黑道的生涯,在这个黑道多多的城市中艰难的立足,依靠着前世武学的记忆,带领兄弟们走向黑道的巅峰。成年后,阴差阳错的主角又被选去部队,一段黑道的生涯,一段军旅的生涯,带领着你们一路热血高歌!
  • 乾言卦语

    乾言卦语

    古老的玄门家族,九五至尊的极限诅咒,永远无法摆脱的噩梦。为了活下去,为了打破那困扰几世的诅咒,入古墓,战邪教,荒漠寻生,极地探险……儒家,道家,佛家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古老的秘法,都市黑暗的传说,每一次的寻觅却让我看到更多的黑暗,我的光明……到底在哪?
  • 未解之谜全书

    未解之谜全书

    大千世界,究竟有没有外星人探访我们的地球,世间是否有鬼怪?书中一一为你解答!
  • 我的父母亲

    我的父母亲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打工十年了,这一路走来,经历了的很多很多,却都已经烟消云散。今天,我以自己笨拙的文笔,在此拾起破碎的记忆,以纪念我那逝去的青春。道路坎坷,有句话说:“世界上本来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句话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过,但具体到我们家,一个走字,却显得有多么的艰难而又沉重。那不是走,那是在泥淋的小道上跋涉,是在陡峭的三峦上攀登,更是在艰难的坎坷的人生路上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