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0300000041

第41章 喜容篇

胭脂

胭脂是古代妇女化妆用品。主要产于西域匈奴地区焉支山,所以胭脂又名“燕支”或者“焉支”。传说中,胭脂是用一种名叫“红蓝花”的野生植物作原料制成的。胭脂用以涂抹嘴唇和脸颊、眼睑等部位。隋唐以后也有用石榴花等代替的。民间素有“南朝金粉,北地胭脂”的成语。古语以“金粉”为南朝妇女,以胭脂为北地妇女的代名词。唐人制作胭脂,除红蓝花外,还有石榴山花两种原料。唐人制作胭脂的第二种原料是“花”。《北户录》记录:“山花丛生,端州山崦间多有之。其叶类蓝,其花似蓼。正月开花,土人取含苞者卖之,用为胭脂粉。或时染帛,其红不下红蓝。”此种胭脂特称为花。胭脂在近代有两种制法。第一种用红蓝花先榨取花汁,依法制炼而成嫣红液质,然后用金箔纸浸于液中,待干即可上市。或将液汁制成饼片,用器皿盛供妇女用。第二种用苏木制胭脂,先把苏木用刀削为薄片,煮取其红色素然后浸入丝棉,也有依上法涂于金箔纸上发卖的。苏木是外国染料,用苏木煮汗制赤色染料之法是异族人传入的。这又是胭脂外来的一个民俗证据。

黛眉

黛眉是唐代妇女的一种面饰。使用时用一种鸦黄色染料蘸水画在额上,而且还要将原来眉毛剃去,以一种柳条烧焦制成的青黛色颜料,在眼眉处描绘出各种式样,民俗称之为“黛眉”。黛眉是细而长的蛾眉。宽而阔的广眉一般不属黛眉。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说:“纤纤初月上鸦黄”,“初月”指的就是黛眉。另外,唐诗还有“青黛点眉眉细长”和“巧句轻黛约残妆”等句,讲的也是古人黛眉。《佩文韵府》引《海录碎事》讲:唐玄宗命画工画十眉图,有鸳鸯、小山、五岳、三峰、垂珠、月跌、分梢、涵烟、拂云、倒晕等。真正到位的黛眉有十种:一鸳鸯眉,二小山眉,三五岳眉,四三峰眉,五垂珠眉,六月陕眉又名却月眉,七分梢眉,八涵烟眉,九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倒晕眉。

鬏髻

鬏髻属于明代妇女发饰。鬏髻是一种假髻。一般用线丝织圜外编以发,做成一种固定的装饰物。当时称为鼓。鼓比原来的发髻高出一半,戴时罩在髻上,以簪绾住头发。鬏髻有“罗汉鬏”、“懒梳头”、“双飞燕”、“到枕松”等的发式。在一些首饰铺里,会有成品出售。《三冈识略》里面讲:“余为诸生时,见妇人梳发高三寸许。号为‘新样’。年来渐高至六七寸,蓬松光润,谓之‘牡丹头’。皆用假发衬垫,其垂玉不可举首。”清初比较流行鬏髻。鬏髻品种主要有:半翻髻、反绾髻、乐游髻、双环望、仙髻、回鹘髻、愁来髻、飞髻、百合髻、归顺髻、平蕃髻、长乐髻、闹扫妆髻、盘桓髻、惊鸿髻、抛家髻、倭髻、囚髻、乌蛮髻等等。

铅华

铅华又称铅粉,是古代妇女化妆用品。因以铅锡等金属烧化碾碎后制成而得名。传说夏商时就已出现,唐代以粉敷面风气日盛。唐代诗人元稹《恨妆成》讲:“敷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张祜《李家柘枝》还说:“红铅拂脸细腰人”,红铅指的就是铅华。

妆靥

唐代妇女面饰。妆靥用丹青、朱红等颜色在面颊两旁点出各种形状。民间传说有一位贵妇,面颊有一块斑痕,用上妆靥作为掩饰,众人觉其妍丽。纷纷竞而效之,成为一时风气。

蔽髻

蔽髻是魏晋时期妇女发式,是一种假髻。贵族妇女的蔽髻上镶有金翠首饰,规定十分严格。普通妇女的蔽髻比较随便,装饰并不复杂,当时称为“缓鬓假髻”。由于发髻越束越高,假髻无法竖立,但仍然披发于肩,仅仅露出眉目。两鬓垂下的头发也往往掩住双耳,有些还下垂至肩。据说梳这种发式时候,最好还要抹上一层蛋白,使之拥有油光发亮之气。

髡发

髡发是古代契丹男子发式。髡发一般是将头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装饰,有的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有的在耳边披散着鬓发,也有将左右两绺头发修剪整理成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

篦梳

篦梳又称为“栉”。篦梳是一种妇女头饰用具。以金属或竹木制成。一般有弓形和长方形等样式。有背有齿,背相连成一整体,齿有疏有密。梳子齿疏、篦箕齿密。用作梳理头发,去除发垢或纯作装饰。远在商周即有骨梳、象牙梳、铜梳,战国有彩漆木梳和竹篦,南北朝有雕花木梳,唐宋时有银梳。苏轼有诗云:“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

头箍

头箍是明代妇女的一种头饰。由“包头”发展而来。最初头箍以棕丝为之,结成网状罩住头发。以后戴的人渐多,又出现了纱头箍及熟罗头箍。形式初期尚阔后又行窄。最后只留下一条窄边,系扎在额眉之上。又被叫做“貂覆额”和“渔婆勒子”等等。一般多为年轻妇女爱戴。

带钩

带钩就是连结衣带的钩子,位置在衣带两端。最早用石骨木藤制成,后来用金玉铜铁,有的镂刻雕凿各种纹饰,有的镶嵌珠玉琉璃,长者几乎盈尺,短者仅有寸许,古有“满堂之坐,视钩各异”之说。带钩出现于春秋时期,当时称“鲜卑”、“犀毗”、“饰比”、“胥纰”等等。带钩原来属于胡人风俗。战国时形成民间风气。除了束腰外还可装在腰侧用以佩刀佩剑,佩削佩镜,佩印或佩挂其他装饰物品。南北朝时一种新型腰带蹀躞带代替了钩络带,用带扣连结,带钩作用随之消失。

戴花冠

戴花冠属于宋代妇女首饰,戴在头上用罗绢通草或金玉玳瑁制成花朵。

有桃、杏、荷、菊、梅等等,有的还将这些花朵合在一起,装在一个冠上叫做“一年景”。这一风俗起于唐代,宋代时候昌盛,而且男子也戴。当时有诗日:

“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干官帽上开。”

倭堕髻

倭堕髻是汉代妇女的一种发髻。由堕马髻演变而来,髻歪在头部的一侧,样子似堕非堕。犹如汉乐府《陌上桑》里讲:“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飞天

“飞天”是南朝妇女发式。梁代的沈约在《宋书》里说:“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直向上,谓之飞天。”并且还说这种风俗自元嘉六年先在宫中流行,后普及于民间。“飞天”另外一说起源于魏晋年间。

堕马髻

是汉代妇女发髻。唐代李贤《后汉书注》引《风俗通》说:堕马髻者侧在一边,即一种稍带倾斜的发髻。据说梳这种发髻,加上愁眉啼妆等,能增加妇女的妩媚之态,样子像似刚从马上摔下来一样,从而得了“堕马髻”名字。

三搭头

“三搭头”是元代男子发式。先在头顶正中交叉剃开两道直线,然后将脑后一束头发全部剃去,正面一束或者剃去,或者加工修剪成各种形状有一狭条形或尖角形以及桃子形等),任其自然覆盖于额间,再将左右两侧头发编制成辫子,结环下垂至肩。南宋孟珙《蒙鞑备录》里讲:上至成吉思汗,下及国人,皆剃婆焦,比如中国小儿留三搭头,在两旁者上角垂于肩上。

同类推荐
  • 大佛寺诗联选

    大佛寺诗联选

    本书是一本古今诗人吟颂张掖大佛寺的诗联荟萃,作品主题鲜明,咏意厚重,风格迥异;诗集编排得体,融贯尔雅,和谐成篇。这对弘扬佛寺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将会产生一定影响。
  • 国人性格文化常识

    国人性格文化常识

    中国人性格有什么特点?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性格有什么差异?本书精选鲁迅、周作人、张爱玲、明恩博、内山完造等名家的论述,对国人性格文化做了全方位的透视和介绍。
  • 地域文化常识

    地域文化常识

    本书介绍中国各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常识,着重从历史叙述、种族血统、学术传承、方言、地方名俗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了解到不同地域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 汉学研究新视野

    汉学研究新视野

    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以丰富的外文资料、融贯中西的学识,对近年来德语、英语世界所出版的汉学新书中所涉及的新译本、新材料、新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其中绝大多数的材料都是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他也对中西文化在文、史、哲等领域的异同进行了深入探讨。材料新颖别致,分析鞭辟入里,是了解西方汉学界学术前沿的最佳捷径。
  • 开心小辞典

    开心小辞典

    本书是从知识性、趣味性出发,内容包括国际纵横、历史溯源、地理考究、地域仿真、经济法律、邮政、历史集锦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汗血争霸》

    《汗血争霸》

    这是一个人吃人,人厌人,人害人的残暴世界。没有人性,没有道德,只有欲望,只有嗜血。这个世界很平凡,平凡的只剩下兽欲,只剩下生杀!
  • 山海问剑

    山海问剑

    落魄载酒江湖行山海飘零叹忘情此去昆仑空离恨遥看九霄太微星
  • 虚空血影

    虚空血影

    鸿蒙岂是终点,虚空演绎传说。且看古影非仙非神非妖的独特成长之路。
  • 大荒仙踪

    大荒仙踪

    世间有传说,有仙自大荒来。然大荒只存在于古籍记载之中,但大荒在哪里,谁也不知道。少年柳生踏入修仙之路,不想成仙,只想寻找失踪的师父。他坚信,师父不会错。
  • 蔚蓝旖旎的海洋(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蔚蓝旖旎的海洋(新编科技大博览·B卷)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众多的学科令人目不暇接。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广大青少年而言,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扰。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数十名在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工作、有着丰富的青少年教育的专家学者,编选了这套《新编科技大博览》。
  • 我的合租室友凯源玺

    我的合租室友凯源玺

    我的小王子,你在哪里?我究竟能不能再遇见你,我发过誓一定要嫁给你。(不会写简介请不要介意)
  • 微笑着说:再见

    微笑着说:再见

    苏沫本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只因郑楠的一番话:“天使,这个词不适合我,devil.恶魔比较适合我。”“你不了解我,不要妄下定论哦!”这两句话改变了单纯的她,她变得有心机,不再露出真切的笑容。另一个男孩出现无疑让苏沫感受到了温暖,此时的她显得那么无助,再见这个词,该跟谁说呢?
  •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死亡演绎法

    死亡演绎法

    每一次的意外总是夹杂着许多巧合,巧合周而复始就不再是巧合,是预谋,是阴谋。地处偏僻的危房中住着一个神秘的男子,他看上去永远都是是所有意外的始作俑者,但是却从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频繁的意外一件接一件的发生,所有人都素手无策......
  • 邵兰荪医案

    邵兰荪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