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4500000016

第16章 佛法的传布(2)

法的意义,一般通指“任持自性”与“轨生物解”二义。“任持自性”指“法”能保任执持自体性相而不变不失。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木有花草树木的自体性相,一切万法都各自具有“任持自性”的特点,不会混淆不清。“轨生物解”指“法”皆有一定的规则,能够使我们对事物生起了解、认识。就轨生物解的意义来说,“法”指认识的标准、规范、法则、道理、教理、真理、善行等。

02.佛法的内容

佛法的内容虽然无量无边,然总括来说,不出有为与无为、善与不善、色与心、有漏与无漏、染与净、世间与出世间、可见与不可见、心相应与心不相应、小乘与大乘的分别。就法的分类而言,最常用来概括诸法者,有俱舍宗的五位七十五法以及唯识宗的五位百法。

佛陀所宣说的佛法,例如四圣谛、三法印、十二因缘、空性等,都是佛教的真理。所谓真理,必须具备普遍如是、必然如是、本来如是、永恒如是四个条件。譬如“有生必然有死”,古今中外,含识有情,人人莫不如此,此即合乎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永恒性的真义。

“佛法”是佛陀所觉悟的真理;“佛教”,则指佛陀的教导、开示。佛教讲的一切道理,称为佛学或佛教学。佛学包含三藏十二部经典与八万四千种修行方法,是一门伟大、丰富、深奥的学问。广义的佛学,含摄教、理、行、果四法。教法与理法是理论的,行法与果法是实践的,二者不偏不倚。

《心地观经》说:“法宝能破一切生死之牢狱,犹如金刚,能坏万物;法宝能照痴暗众生,犹如日光,普照世界;法宝能与众生喜乐,犹如天乐,乐诸天人;法宝能使众生渡彼岸,犹如坚牢大船;法宝能破世魔,证无上菩提,犹如金刚甲胄;法宝能割断生死,脱离系缚,犹如智慧利剑;法宝能运载众生出火宅,犹如宝车;法宝能照破三途之黑暗,犹如明灯;法宝善诱众生达宝所,犹如险路之导师;是名法宝不思议之恩。”

佛法是宇宙人生恒常不变的真理,依之而行,可以绝思虑,去缠缚,得自在;可以使众生离苦得乐,转迷为悟,超凡入圣;可以成等正觉,到达涅槃彼岸。是故佛陀说:“我初成道,观谁可敬可赞,无过于法,法能成立一切凡圣也。”

03.三藏十二部

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当时并没有任何文字记录佛陀的言教,皆以口传记忆方式传诵。佛陀入灭后,弟子们深恐佛陀的遗教散佚,同时也为了确立教法的流传,于是由大迦叶领导五百位大阿罗汉,在王舍城七叶窟举行第一次经典结集,由阿难诵出经藏,优婆离诵出律藏。百年之后,再有第二、三、四次的经典结集,使得三藏十二部经教渐次完备而流传于世。

三藏是佛典的三种分类,是佛陀教义的精华,如果加上杂藏、菩萨藏则为四藏、五藏等,但一般多采用“三藏”之说。三藏,即指经藏、律藏、论藏。

佛陀说法,善举譬喻,善用诗偈,有时则把相关内容作成佛教法数,比如三法印、四圣谛、五根、七菩提等,以便听法的人容易记忆。后世弟子将三藏典籍,就佛陀说法的方式、文体及内容的不同,分为十二部类,即一般所谓的“十二部经”,又名“十二分教”。

十二分教中,其中的契经、重颂、讽颂,是从经文的体裁来立名;其余九种是从经文所载各别的事义而立名。从多分义摄来说,契经、重颂、记别、讽颂、自说、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有是为经藏;因缘是为律藏;论议是为论藏。又此十二部究竟摄于经律论三藏之何者,诸论亦有异说。

三藏十二部的范畴从三千大千世界的成住坏空,说到人一期生命的生老病死;又从小乘法说到大乘法;从森罗万象的客观世界,说到内心的尘刹无明。从时间上能贯穿三世因果,从空间上则横遍十方世界。三藏十二部所记载的是戒、定、慧三无漏学的真理,世人若依三无漏学修行,必能脱离生死轮回之苦。

04.经藏

三藏十二部是佛教经典的总汇,一般称之为“大藏经”或“一切经”。广义言之,佛陀所说一切教法,均称为“经”;狭义而说,则专指十二部经之“契经”,亦即以散文直接记载佛陀的教法,此为三藏圣典之一,一般又分成小乘经、大乘经两种。“经”所阐扬、诠释的教法,称为“经教”,记载经教的书籍,称为“经典”。有了经典的流传,始有正法住世。经藏,梵语“修多罗藏”,正译为“契经藏”,即上能契合诸佛所说的真理,下能契合众生的根机。“经”含有“贯穿”与“摄持”的意思,亦即能贯穿各种义理而不散佚隐没,并能普遍摄化众生而无遗漏之意。众生依循佛陀教法行持,能够了脱生死,达到自在安乐的目的,所以“经”又有“路径”之意。

“经”还有出生、显现、绳墨、常、法、结鬘、泉涌诸义。佛经除了由佛陀亲口宣说之外,佛陀与弟子间的对话,以及弟子所说,经过佛陀印证无误者,或由天人、仙人、化人等所说,契于三法印者,皆称为“经”,此谓“五人说经”。

根据《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所载,佛陀每次说经,有时先入定;又诸经所明,皆是安心之法,依此摄心,即不散乱。若将三藏配于三学,“经”相当于“定学”。依《大乘庄严经论》所举,为对治众生疑惑,为说戒、定、慧三学,为讲说法、义,所以设立经藏,则经应为广诠三学之教。总之,佛陀说经,目的是要让众生“因指见月”,借着经教,断除无明,找回自心本性。因此,学佛当如经首安立之“如是我闻”,必须听经闻法,理解经教,同时更要力行实践,所以经典总以“信受奉行”结尾。

05.律藏

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烦恼,对治生活恶习所制定的教团规则;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佛陀针对弟子所犯的过失而定的规范,是随犯随制,属随缘制戒。律藏就是整理佛陀所制戒法的典籍,亦即“戒”由律藏所诠说,而律藏则为“戒”的根据典籍。

律藏的内容通常分为波罗提木叉与犍度两部,包括僧团应守的禁止条文及生活礼仪规范等。在三藏圣典中,“经藏”有佛及弟子、天人等五种人说;“律藏”则“唯佛所制”。根据《四分律》记载,佛陀制定戒法,始于成道后十二年,因须提那犯了淫泆之行而起。

佛陀制定戒法的本意,是专为摄僧而令正法久住,所谓“戒住则僧住,僧住则法住”,佛陀入灭二千五百多年,至今佛弟子仍能见闻佛法,即是由于佛陀“制戒摄僧”之故。中国佛教依照传承,凡经披剃出家者,必须登坛受戒,始为正式的出家人。

中国依律传戒开始于曹魏正元元年(254年),由昙摩迦罗在洛阳白马寺翻译第一本戒本《僧只戒心》,并请梵僧立羯磨法授戒,而朱士行则是中国第一位受具足戒的比丘。戒律关系着佛法命脉的维系,也就是说佛法慧命的住持,是建立在戒律之上。因此,戒律极具重要性。

有关律藏结集的因缘,根据《长阿含卷四·游行经》记载,佛陀入灭后,弟子均极悲伤,有一名曰跋难陀的比丘却兴奋地说:“那长老去世甚好,他在世时,经常拿戒律来约束我们,如今他去了,我们可以自由自在,为所欲为了。”

大迦叶听后深为痛心,因此发起结集律藏,由优婆离分八十次诵出根本律法。此后由迦叶、阿难、末田地、商那和修、优婆多五师相承。后经优婆多门下五位弟子再从八十诵律中各执所持自成一部,就是所谓的五部律,分别是《四分律》《十诵律》《僧只律》《五分律》《解脱律》。在这五部律中,我国仅传译前四部,外加五部论,共四律、五论,为中国律宗重要的典籍。

06.论藏

论藏,音译“阿毗达摩藏”、“阿毗昙藏”,意译为“对法”、“大法”、“无比法”、“向法”、“胜法”、“论”。原指有关教法的研究,例如研究律藏者,称为阿毗奈耶,后来广至对经、律二藏的论述,乃至以论解论者,都称为阿毗达摩。

根据《俱舍论》卷一载:“胜义的阿毗达摩系以智慧对观四谛之理,而对向涅槃之最高智慧,具有慧、无漏的意义。”也就是说,论藏旨在明示教法,引导佛子入佛知见。《大乘庄严经论》亦指出,设立论藏是为对治自心的见取,为成就慧学,为通达法、义,故知论藏实通于三学中的慧学。

佛陀的教法,经过弟子数度结集,分为经、律、论三藏。论藏约成立于公元纪年前后,此时佛教已由原始佛教进入部派佛教,并随着部派的分裂,对教理和戒律产生种种的异说和争论,各个有力的部派都成立各自的论典,于是在两三百年间,分初、中、后三期,完成了阿毗达摩论典七部。部派佛教完成论藏,三藏典籍至此完全成立,这是部派佛教的一大特征。

原始佛教所结集的经藏中,实际上已含有不少能归入论藏的经典,只是最初仅为简单归纳一些佛教名词,后来逐渐演变成解释、论义的形式,也就是借着往复问答以显扬教义的“论议”。

论藏原本是对经典所说的要义加以分别、整理或解说,后来随着僧团的纷争日起以及外道邪说猖狂,论藏于是负起摧伏外道、破邪显正的任务。例如佛陀入灭后八百余年,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提婆菩萨于是作《百论》以防止闲非,彰明宗义。

此外,龙树菩萨有感修行人或因内心滞惑,或生倒见,或执偏误,于是作《中论》,令离二边之相。又著《十二门论》,以“十二门入于空义”,除正面阐述佛教“缘起性空”的理论外,更针对当时印度思想界流行的胜论(主张因中无果)、数论(主张因中有果)和小乘部派佛教等作了系统的批判。乃至佛陀入灭后九百年,针对当时印度佛教界对世界本质问题,有人执空,有人说有,争论不已,于是有世亲菩萨所著的《辩中边论》一书问世,以辩明中道和两边,目的为剔除边见,求得中道。

《百论》与《中论》《十二门论》合称三论,为三论宗的依据论典。佛教的各个宗派中,凡是以经立宗者,如华严宗、净土宗、密宗等,皆称为经宗;以律立宗者为律宗;以论立宗者,如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法相宗等,称为论宗。

01.经典结集缘起

佛陀在世的时候,不但印刷术还没有发明,当时也没有用文字记载佛法,抄录成书的习惯,所以佛陀说法四十五年,都是以亲自证得的经验,来开示徒众。因为没有经本可读,所以徒众们听了佛陀的教示之后,只有牢记在心,反复背诵,互相授受。等到将经文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用线将其贯穿成册,已经是佛陀入灭以后的事了。至于用纸墨抄写或版印流通,那更是过了好几百年以后的时代才有的。

口传的教说,经过辗转的传述背诵,难免会发生错误;又口口相传,时间久了,佛法也容易散佚;为了延续正法,佛弟子深恐佛法没有正确记录下来,将来可能被外道的邪说掺入,混乱真相;此外,在佛陀众多弟子中,个个根性不一,受教的因缘也不同,因此对佛陀的教法,在解释、记忆方面,也往往会有出入,日子一久,就产生很大的分歧。

因此,佛陀入灭以后,僧团长老通过集众会诵反复讨论后,经大众认同,有系统地整理教说,编定成典,这就是所谓的“经典结集”。历经数百年的努力,佛教透过一次又一次的结集,不断演绎、增删,三藏圣典才告完备。

佛教圣典的流布,从佛陀入灭后,第一次的王舍城结集,一直到今天,世界各地仍在陆续整理研究,薪火相传,至今不绝。所结集的三藏教典,将佛陀的教法流传下来,使佛弟子们的修行有真实的依据,负起了正法弘传的功能,使佛法能广住久行于世,是佛教发展中的一大伟业。

02.王舍城结集

佛陀涅槃时,首位弟子大迦叶正带领弟子们行化在摩竭陀国的南山一带。一行人在赶往拘尸那罗城途中,从一名外道口中得知佛陀已入灭七日的消息,证果的比丘都默然肃立,还没开悟的比丘则恸哭失声,有的还捶胸顿足,甚至仆跌在地,伤心翻滚,哀号着:“佛陀入灭得太早了!世间的法眼隐闭得太快了!”呈现出一片哀恸悲凄的景象。

突然,六群比丘之一的跋难陀竟高兴地说:“大沙门在世时总是说,这是如法,那是不如法;这应该做,那不应该做。我一直感到很厌烦。现在我们总算可以任意而为,自己决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了!”大迦叶听到这样的话,心中异常难过,唯恐僧团中出现更多这样的比丘,造成佛教的衰败。为防患未然,大迦叶尊者下定决心,要推动经典的结集,让正法流传下来。

结集之前,大迦叶尊者在提名的五百大阿罗汉中,将多闻第一的阿难摒除在外。因为阿难当时尚未证得阿罗汉果位,不被允许参与结集,尤其大迦叶一直不能接受阿难帮助女众出家。此外,他还数落阿难,说他当时既然在佛陀身旁,为何没有请佛住世等种种罪过。

然而,僧团大众认为阿难尊者随侍佛陀二十五年,亲闻佛陀应机教化不同众生,被誉为多闻第一,所谓“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他是最具有资格担任诵持法藏任务的人。最后,由于阿难勤奋精进,一日一夜间忍辱加行,终于证悟,参与了结集的盛会。

这次的结集,被称为“五百结集”,也称为“王舍城结集”,是佛教史上第一次经典结集,对后世而言,意义殊胜。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佛教的产生与基本要义、萌芽期——汉魏六朝佛教文学、发展兴盛期——唐宋佛教文学、衰变期——元明清佛教文学、余响期——佛教与近现代文学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本书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佛教的产:尘及在中尉的弘扬。著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佛救,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人精深。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 见人见己见如来

    见人见己见如来

    浸润了千年历史的“禅”文化,能够帮助我们化解“浮躁”环境所带来的困惑与迷失,让我们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为我们答疑解惑,减少我们的烦恼,改善我们的生活。本书从真伪、即心、因果、缘分、得失、机趣、目标七个方面解读了一些人之所以有所成就的因缘。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的生活和经历中,读出关于禅宗的感悟,悟出生活的本质,得到幸福的回报。
热门推荐
  • 一捻红尘如我

    一捻红尘如我

    偌大的城市里,我们像浮萍一样,漂泊无根,当爱情,友情划过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坚强,本书的故事里很多年轻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现实中,我们失去好多,也得到好多。致:同我一样仍在漂泊的人
  • 拽丫头遇到冷酷校草

    拽丫头遇到冷酷校草

    一个富家的拽小姐遇到富家冷酷校草,“喂,你不长眼睛啊,会不会开车,不会开车就别开车出来显摆,这么大的人站在这,你居然看不到”“我会不会开车?明明是你不长眼睛,这么大的车都看不见?我按喇叭你也听不见?你耳朵聋了啊”
  • 圣贺野纥哩缚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验供养念诵仪轨法品

    圣贺野纥哩缚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验供养念诵仪轨法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玫之魂:粉红色的梦想

    玫之魂:粉红色的梦想

    舒曼加入玫之魂化妆品,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有自信,而且正一步步迈向成功并最终获得爱情。但她不是自己一个人孤军奋斗,而是带领像欧阳胜男一样的女性一起打拚自己的事业,她通知化妆品改善女性的地位,让她们更有女人味,更有经济基础,成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强者。但是任何项事业的成功都会付出代价,坚定的人能一直走下去,软弱的人慢慢地离开了,我们不能埋怨她们没有斗志,也许每个人生存的方式有所不同,人各有志,在我们选择对象时也要有地放矢,只有这样才能助你成功。这本书最大成功之处是让来过玫之魂的女人们都有所改变,这种改变伴随着女人一生,这就是玫之魂的化妆品的成功之处。(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裂空门

    裂空门

    疾式、钧式、御式、旋式、影式、心式,身怀大陆闻所未闻的“风雷六剑”的少年雷克,其实毕生的心愿只是做个有钱人,娶上几房美妾,再四处游山玩水而已。拥有奇异箭技的和治疗能力的猎人,神秘的暴力歌姬,异常强悍拳术家一个接一个地加入队伍。一夜之间,他们就成为了“S级”的最强佣兵队伍。看似无锋的钝剑实际却拥有斩开一切的剑意!请看命运的齿轮如何推动着天性懒散的雷克走上俯览世间的最强之路。【新人发书,求点击求推荐,求点评求支持~】
  • 虚空幻灭

    虚空幻灭

    或为力量,或为长生,神州大陆上的人纷纷走上了修炼的道路。是逆天而行。炼化山川,吞噬天地,做掠夺万物灵力的魔修,还是顺应天意,吸收天地气运,身化自然,做天人合一的道修?遭到暗算,灵脉尽废的风巡,却走上了全新的修炼之路——修炼空无之力。无相化有相,有相化万相。顺天?逆天?天与我何干?我只要顺应自己的本心!
  • 古藏锋

    古藏锋

    玄督两仪。静若太极。少年藏锋。其心昭昭。太极拳法。扬我国威。笑傲武林。
  • 叩苍天

    叩苍天

    彼苍者天,欺众生,囚灵源,以一己私引万界战。某当叩而战之,殊不知与天斗,其乐无穷也!
  • 避仙

    避仙

    家为囚笼。洞悉杀机,流浪天涯。茫茫世界中,莫问誓言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让这天地中将不再有能威胁到自己族人的存在。至少能让他们自由的活着................
  •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作家忽培元,能文能诗能画,与传主有心灵契合,故下笔如有神。本书着重刻画了传主的耿耿风骨和多方面才华,从社会历史和人物关系中,注重细节的递进和语言的文学情味。清代乾隆年间,“独领明月清辉”、人文荟萃的扬州,画坛中八个画家横空出世,一扫画苑中的陈腐气息、匠人气息,作品张扬个性,无论是画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虫鱼,均与前人迥异,让世人惊骇,惊叹出了“扬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郑燮,字板桥者。此人不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字画、诗词——尤为道情十首,名重当世,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以他的画竹,及含义无穷的“难得糊涂”的四个大字,几乎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