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5200000032

第32章 科学实验(9)

孟德尔接着准备研究子二代的饱满种子和皱缩种子是否真实遗传的问题。他又在试验地上播种了子二代种子,等长成植株后对它们进行自花授粉。结果,皱缩种子长成的植株自花授粉后只产生皱缩的豌豆。但是,饱满种子的情况则十分不同。尽管从外表上看它们很难区分,但这些饱满种子却有两种类型:其中1/3的种子,种植后长成的植株只产生饱满种子;其他2/3长成的植株产生饱满和皱缩的种子,比值为3∶1。这说明1/3的饱满种子(或者说子二代全部种子的1/4),是真实遗传的,其余2/3(或者子二代全部种的一半)像子一代杂种,它们长成的植株结出饱满和皱缩种子的比例为3∶1。孟德尔又用其他性状做这个实验,其结果都完全相同。在每个试验中表现出隐性性状的子二代植株是真实遗传的,它们的种子所产生的子三代植株与亲本是完全相同的。但是,表现出显性性状的植株却有两类:1/3是真实遗传的,另外2/3产生的子三代中,显性和隐性性状的比例为3∶1。也就是说,子代性状产生了分离现象,而且这种分离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以上所谈到的孟德尔的实验都是涉及单个性状二者择一的表达。如果同时考虑两个性状将会有怎样的结果呢?孟德尔继续用豌豆做他的实验。他用种子饱满而呈黄色的豌豆植株与种子皱缩而呈绿色的植株进行杂交。结果如预期的那样,子一代(F1代)的所有豌豆都是饱满和黄色的,再用子一代的植株(都是饱满和黄色的)进行杂交,在子二代即“孙子”代中,出现了令人感兴趣的结果。对他的实验结果,孟德尔曾考虑到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来自亲体的性状将一起传递;第二种可能是这些性状将彼此独立地遗传。孟德尔以他特有的洞察力从这些可能的选择中作出了他的预测。如果第一种可能是正确的,即来自亲体的性状一起遗传,那么子二代只有两种种子:饱满-黄色和皱缩-绿色,根据单性状遗传的规律,它们的比例将是3∶1。如果第二种可能是正确的,即性状独立遗传,那么将有四种种子:饱满-黄色(两种显性性状)、饱满-绿色(显性-隐性)、皱缩-黄色(隐性-显性)、皱缩-绿色(两种隐性性状),它们的比例将是9∶3∶3∶1,孟德尔从他的实验地中发现他的子二代豌豆确实有四种类型:其中314颗是饱满-黄色,108颗是饱满-绿色,101颗是皱缩-黄色,32颗是皱缩-绿色。这个结果非常接近他所预计的9∶3∶3∶1的比例,因此孟德尔断定,植物的不同性状是独立地传递的。

孟德尔在解释他的豌豆实验时,他引用了一个新的生物学概念叫“因子”,他把生物的相对性状归根于因子所决定,这些因子就是现在所说的基因。这些基因可通过配子从亲代传递给子代。孟德尔在两种性状的各种组合中证实了独立遗传规律。他在亲体同时有三个不同性状的实验中也证实了这个定律,这个实验称为“三因子杂交”。

考虑两棵豌豆植株间进行杂交,其中母体的植株是饱满-黄色-紫花,而父体的植株是皱缩-绿色-白花。那么,他们的子一代杂种就是三基因杂合体,由于显性的作用,它结饱满-黄色种子并开紫花。如果这三对基因自由组合,那么三杂合体植株将以相同的概率产生8种配子,来自两个亲体的8种配子之间随机结合,将有27种遗传性状组成。因为显性的作用,这27种遗传性状组成将减少到8种植株,它们之间预期的比例如下:27饱-黄-紫;9饱-黄-白,9饱-绿-紫;9皱-黄-紫;3饱-绿-白,3皱-黄-白;3皱-绿-紫;1皱-绿-白。孟德尔在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的比例与这个比例完全相符。

孟德尔花了整整8年的时间,从春到秋,天天都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的豌豆实验,仔细记录每一代“子孙”的各种特点,此外,孟德尔还做了大量繁琐的工作,据统计在长达8年的实验中,他一共栽培了数以千计的豌豆植株,进行了350次以上的人工授粉,挑选了一万多颗各种性状的种子。

豌豆实验证实了孟德尔所预想的结果。于是治学态度严谨的他又用玉米、菜豆等植株品种做杂交实验,以便确定在豌豆属里发现的遗传规律是否也适用于其他植物品种。直到实践证明,他的结论可以推广到一般品种才肯罢休。

孟德尔遗传规律

1865年2月8日下午,在布尔诺高等技术学院的一座小房子里,正在举行布尔诺自然科学研究会例会。研究会的秘书长耐塞尔教授站起来向大家宣布:“今天,将由格里戈尔神父报告他的关于植物杂交试验的新结果。”穿着黑色修士长袍,腋下夹着一叠论文的孟德尔缓步走上讲坛。他那双灰蓝色的眼睛里闪出自信、真诚的目光。

“植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两条规律可循。”当孟德尔宣布了这个结论后,全场鸦雀无声,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把专注的,满怀兴趣的,但又是疑惑的目光投向讲坛。孟德尔顿了顿,继续言辞清晰地讲下去:

第一,当具有成对不同性状的植物杂交时,所生第一代杂种(“儿子”)的性状都只与两个亲体(即杂交的“父”与“母”)中的一个相同,另一个亲体的性状则隐而不显。这是显性定律(也就是现在遗传学上所说的孟德尔第一定律)。如将“儿子”们(杂种第一代)再自相杂交,所生“孙子”(杂种第二代)的性状就不再相同,而会发生“分离”,而且显性性状的个体数与隐性性状的个体数之间的比例是个常数——3∶1。这是分离定律(也就是孟德尔第二定律)。

第二,当同时具有两对或两对以上不同性状的植物杂交(如圆粒兼黄色的豌豆杂交皱粒兼绿色的豌豆),所生第一代杂种全是圆粒兼黄色的,而第二代杂种的每一对性状各自按3∶1的比例独立分离、互不干扰,也即圆粒黄色的与圆粒绿色的比例是3∶1,而皱粒黄色与皱粒绿色的比例也是3∶1,这就是独立遗传定律,也叫自由组合定律(即孟德尔第三定律)。

接着,孟德尔款款细述导致这些结论的实验经过,以及对这些结论的理论证明。在座的学者们,包括布尔诺最有名望的生物学家、化学家、植物学家都全神贯注地倾听着,他们完全被这个新奇的理论吸引住了。

报告结束了,学者们向孟德尔鼓掌致意,不是热烈的,而是有礼貌的掌声。没有人提出疑问,也没有人大声叫好,会后也没有举行讨论。显然,孟德尔的理论超越了与会者所能接受的水平。

在孟德尔以前的许多科学家也曾试图解释生物性状是如何遗传的问题。他们也用植物或动物进行杂交,然后观察子代和亲代的相似性。结果是令人迷惑不解的:子代的一些性状像一个亲体,另一些性状像另一个亲体,再一些性状则显然与哪一个亲体也不相像。找不到明显的规律性。而孟德尔却取得了成功,这应归功于他卓越的洞察力和实验方法。他的定量研究的方法和数量统计能力简直是惊人的,他所采用的遗传学分析法——统计在适当杂交的子代中每一类个体的数目——现代仍在使用。这是20世纪50年代分子遗传学发现之前惟一的遗传学分析方法。除了这种成功的方法以外,孟德尔之所以成为天才的科学家,还在于他构思创建性理论时表现出的独创性,虽然孟德尔的理论是作为一项假说而提出的,但他阐述得相当完美。

耐塞尔教授早已敏锐地预感到,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将来一定会被人们所接受,而且还可能带来一场惊世骇俗的思想革命。在他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1866年布尔诺自然学研究会会刊发表了孟德尔的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著作。遗憾的是,这部价值非凡的科学著作并没有引起世界科学界的重视,它的绝大多数印本都被丢在图书馆里无人问津。直到34年以后,即1900年,由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科伦斯和奥地利的丘尔马克这三位生物学家,分别在自己的研究中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才使淹没多年的这个伟大学说走向世界,获得了国际性声誉。当然,孟德尔自己坚信这个理论对生物科学有“难以估计的意义”。他在晚年曾对他的朋友说:“我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作为优秀的科学遗产,孟德尔的遗传学规律学说已载入了自然科学的史册;作为一个伟大的生物学家,孟德尔“定量”实验研究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为科学工作者们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

α散射实验

原子,作为物质组成的一种主要微粒,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已不再是鲜为人知的外来词。就连其复杂的内部结构,也不是深不可测的未知世界。“原子是由原子核及核外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组成的”,这是众所周知的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然而,这一理论的形成绝非某些人的主观臆想,它的形成经历了其自身的发展阶段,凝聚了科学家们的智慧与心血。厄内斯特·卢瑟福在确凿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这一原子核式结构理论。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早在19世纪初,科学家们就通过对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现象的研究,已初步认识到:原子只是在化学反应中保持元素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而不是在物理结构上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原子可能有自身的内部结构。那么,原子的构造究竟是怎样的呢?

原子的尺寸太小了,人们还不可能用肉眼对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观察。人们能够直接捕捉到的一些原子信息,只是一些宏观现象,比如原子光谱、元素周期变化的性质、各种电子现象、天然放射现象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要探测原子的内部结构,就需要靠人们依据一定事实的想像,用模型化的方法来探索它。

所谓模型化的方法,就是通过对人们构想出来的某种模型的研究来达到对模型所模拟事物原型的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人们在探索未知领域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模型可以是一种定性的描述,例如利用某种实物或图像,因而具有直观性、形象化的特征;模型也可以作定量的处理,例如,建立某种数学模型,从而深刻揭示出被模拟对象的某些内在的本质联系。模型可以在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运用模型化的方法不仅可以解释已知现象,而且可以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科学理论,从而预言更多的未知现象。

科学家们在企图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对神秘的原子世界进行探索的时候,正是利用了原子模型这一有利的科学工具。

最早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提出原子有内部结构概念的科学家是安培,他认为,化学元素的原子是由更细小的亚原子粒子组成的。他为了解释磁现象,还曾提出过有关分子环电流的假设。在以后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对原子的结构纷纷提出自己的设想。德国科学家费希纳于1828年从安培的观点中得到启发,设想每个物体是由一些类似太阳系一样,尺寸很小的原子组成,每一个“太阳”原子都伴随着一些较小的“行星”原子,像天体一样由万有引力联系起来。

后来,韦伯于1874~1875年间,又在费希纳模型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他认为重的“太阳”原子和几乎没有重量的“行星”原子都是带电的,因此维系它们的力是电力。但他认为中心的重粒子带负电,围绕它旋转的轻粒子带正电。以上所说的这些模型的最大困难在于,这些组成原子的微粒都是一些假想出来的物质,没有任何实验根据。直到19世纪末,电子和天然放射现象被发现后,原子模型的构想才开始建立在经过实验发现的粒子的基础上。

正当德国物理学界沉浸于热辐射问题研究的时候,其他国家的大多数科学家都在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的鼓舞下,不仅掀起了一股研究各种射线的热潮,而且也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重新设想了各种各样的模型。

开尔芬在1867年曾经提出过“涡旋原子”的模型,他在当时科学实验所提供的信息的基础上设想出,原子可能不是一个密不可分的颗粒,而是由一些做涡旋运动的更小微粒组成的。后来,他在1901年,又提出了一种新的原子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均匀球体所组成,带负电的电子以独立的形式分布在原子球体内。这些电子在原子内能自由地运动,并受到一个指向原子中心的电力作用。原子球内,正负电荷相同,因此对外表现为中性。当电子离开原子时,可能会以超过光速的速度飞出,这时物体就是放射性的。开尔芬的这个原子模型是有一定的合理成分的。当年居里夫妇从事放射性研究时,主要的依据就是这个原子模型,显然,这种模型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它毕竟还不是一个完美的理想模型,它的成功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这种模型,不能解释原子光谱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它也没有对原子的稳定性给予完备的说明,所以,根据历史的发展规律,它必将被新的更科学、更合理的原子模型所取代。

J·J·汤姆逊是第一个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电子存在的人,他早就认为原子理论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对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解释。在1897年,他发现电子的时候就暗示了束缚在原子中的电子,可能提供了元素周期律,换句话说,元素的周期性可能是由元素的原子中的电子决定的。他的这个预见性的想法,现在已被证实了是何等的正确!

同类推荐
  • 一个情报学者的前瞻眼光

    一个情报学者的前瞻眼光

    《一个情报学者的前瞻眼光》通过许多经典案例,介绍了国外先进的科技制度、科技政策、科学教育手段和管理模式,对我国有很大的学习和借鉴价值。书中还有一些对科普、科幻和未来学的思考和畅想。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中,不同个体的相互作用决定着系统的未来状态。大家都在摸索,调整自己,适应环境,同时也在改变着环境。失去了多样性的世界,是注定要死灭的世界。
  • 科学发现与传奇故事

    科学发现与传奇故事

    人类的智慧在我们生存的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正放射出耀眼光芒,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引导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朋友了解人类最新文明成果,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将是一件十分必要的工作.为配合国家科普进校园活动,我们组织多位经验丰富的学者精心策划、编写了本书。
  • 改变世界的理化大发明(走进科学丛书)

    改变世界的理化大发明(走进科学丛书)

    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使用的劳动工具主要是石器,是简单而粗糙的石块。当时人们就借助这样的工具猎取野兽,挖掘可食植物的根茎。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在二三百万年漫长的旧石器时代里,人们慢慢学会制造磨光的、比较精致的石头工具,于是人类社会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根据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和考证,在新石器时代里人类已经使用火了。
  • 破译曾经的难解之谜(科普知识大博览)

    破译曾经的难解之谜(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UFO大揭秘

    UFO大揭秘

    UFO是不能在实验室进行研究,也没有任何公式可用,连确切的证据都没有。这正是它不为正统科学界承认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已经习惯于借助电子和光学等仪器验测数据,用公式演算分析去证实一个发现。但研究UFO,却没有任何仪器可使用,也无法重演,因而难以让人信服。本书向读者介绍了UFO目击案。这是一本探索飞碟问题的内容丰富的著作。书中收有大量目击报告和调查报告,书中也谈到宇宙生命——外星人的情况。该书材料翔实,情节引人入胜,科学知识十分丰富,值得一读。
热门推荐
  • 航空体育文化

    航空体育文化

    《航空体育文化》紧扣航空体育这一环,将航空体育与文化的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涵盖了军事、政治、经济、科技、自然科学,还涉足了民俗、造型艺术、体育教育和人们的生活休闲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阐述了航空体育的发展历程、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而尽可能全面地展示航空体育文化。
  • 蜜汁宠婚:陆总夫人带球跑

    蜜汁宠婚:陆总夫人带球跑

    A市所有人都知道,陆家三少的宠入骨的小娇妻带球逃跑了。某助理:“少爷,少奶奶去试镜华似锦的女二号了!”某三少:“女二号?给导演打电话,直接定女一号。”某助理:“少爷,少奶奶给他的竹马当众表白,就在今晚…”某三少:“把照片换成我的,什么地方我过去。”某助理:“少爷少爷,少夫人跑了!”“什么?”某三少忍无可忍,“黎川,拦截机场所有航班,务必要把少奶奶带回来!算了,我自己去!”
  • 怪诞妖生

    怪诞妖生

    重生为妖的苏璨苦苦的融入人群之中发生的故事。
  • 异世之公主很嚣张

    异世之公主很嚣张

    穿越的陈阳好不容易用尽一切心机,终于使自己从一个只剩和亲价值的落魄公主变成了炙手可热、人见人爱、美丽与暴力并存的女将军。正当她功成名就想着吃喝玩乐之时,发现自家老是惹事生非的陈小弟也穿了过来,于是陈阳两眼一亮先不吃喝玩乐了,她决定要全力支持陈小弟登上宝坐,这样好方便她以后仗着身后有个皇帝老弟就可以嚣张跋扈、横行霸道、广纳后宫、逼良为娼……咳咳……后面的是口误,口误!
  • 家有保健师

    家有保健师

    日子过得清贫点儿,没什么可怕的,一家人快乐安康地生活才是一种幸福。更何况只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只要肯踏踏实实地劳动,何愁不能致富呢?无论何时,健康是生命之基、快乐之本、幸福之源,我们都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从日常生活做起,从一天三顿饭做起,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做自己的家庭保健师。
  • 风月大宋

    风月大宋

    北宋末年,天下大乱,内忧外患,群魔乱舞,穿越到了这么个时代,将何去何从?似是而非的历史,后世的记载不再可靠,江南的方腊真的只是平民造反?靖康之难究竟因何而生?南宋为什么始终没有北进而最终落幕?模糊不清的历史,孰真孰假,难以分辨,且看萧都头一步步揭开真相,乘风揽月,在这迷离的时空睥睨纵横。
  • 竹坡诗话

    竹坡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大武才:虐妃贤丶美男虐

    四大武才:虐妃贤丶美男虐

    倾城,倾贵人,跑路到宫外,却无厘头进入皇上重用的京城四大美男的府内做了丫鬟,三天之后,当倾城与府中的姐妹偷溜外面逛街,大群士兵追两人跑,在危难之情,姐妹化作狐妖,为倾城挡着,倾城知道这件事再也瞒不下去,向四人坦白了一切,并说明自己的不愿,四人决定帮助她,但在保护的时间内,皇上发现,五人必斩.............
  • 拐个首席做熟饭

    拐个首席做熟饭

    她,应届菜鸟,酒醉闯入陌生房间,迷糊之间被夺去第一次,却没看到对方是何许人也。上司是个时刻都想跟她发生关系的色坯?办公室,宴会场合不够,还让她去家里伺候。上司太过优秀,英俊迷人,财力雄厚,可她自认没有驾驭的能力,想要逃离……他,阅女无数,却在一夜后始终想起那个青涩回应自己的女人。抓她到自己身边,她却一直对着别的男人发花痴,搞暧昧,他锁她在怀中,夜夜笙歌,让她没有精力去应付别人,却没想到她有一天,会不声不响的离开……三次醉酒,三次缠绵,她统统忘记,最后一夜,他咬着她的耳垂,轻声表白,其实,都是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

    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

    主要介绍了国内常见家兔品种、家兔的日粮配合、兔的饲养管理、兔的繁殖、常见兔病防治及兔产品的加工等。《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内容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