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一个幸福的人,首先你必须愿意得到幸福,并且为此努力才行。如果你只是安稳地坐在观众席上,最终从你敞开大门进来的将不是幸福,而是忧愁。悲观主义起源于人的情绪,如果不去控制它,必定转向忧郁、愠怒。百无聊赖的儿童不一会就会不高兴或发怒。儿童会被游戏强烈地吸引,这和水果对饥渴者的吸引力不一样,我认为这是因为看到别人玩得高兴,儿童自己便产生了通过玩和别人一样的游戏得到幸福的意志。这个意志是有所凭借的,因为需要做的只是运动、抽打陀螺、奔跑、叫喊。人们可以马上投入行动,因为他们愿望得到的这些东西。同样的决心也可以从社交的乐趣见到,人们在社交中得到乐趣本是出于规定,但是因为这种乐趣也要求人们讲究穿着和举止,这就使规定得到支持。
城里人之所以很容易被乡村景色打动,是因为只要城里人愿意,便能下乡。某一愿望如可以投入实际行动,便容易产生。我认为,任何我们做不到的事情,我们都不会强烈地渴望得到它们,因为无助的希望总是带来忧郁。所以说,如果人们不行动,只是等待幸福,并认为这是他理应得到的东西,那么他活得必定无精打采。
总所周知,有种人在家里就如一个暴君。人们过于简单地认为,这种人心情不佳,而且自私地要求周围的人顺从他们的脾气,像服从法律一样。事实上,自私者心情欠佳,是因为他在消极地等待幸福。生活里肯定会有不如意的事情,但是就算没有遇到这类事情,自私者也会感到厌烦,所以自私者强加给爱他或者怕他的人厌烦和不幸。相反,好兴致是慷慨的,有好兴致的人总是喜欢给予别人,而且远远超过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别人的幸福我们当然应该想到,但是需要强调,使我们自己幸福,是我们能为自己所爱的人做的最好的事情。
礼貌教会我们做到这一点。礼貌的幸福是表面的,接受礼貌的人必定会有礼貌的反应,于是首先表示礼貌的人会得到一种幸福感,这是一条常被人们遗忘的定律。总之,人们一表示礼貌,立即就会得到报偿,尽管他们自己不知道报偿所在。年轻人在年长者面前毫无保留地保留他们的青春魅力——幸福的光芒,这是他们最有效的取悦法门。他们这样做,就好像神在降恩赐宠,而“恩宠”这个词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毫无缘由的、像泉水一样从内心流出来的幸福。当人们青春不再后,就要有意识地保持好的兴致。无论你遇上什么样的暴君,你在他的餐桌上胃口大开,或者没有任何疲倦的脸色,肯定能让他开心。所以常有这样的事:一个闷闷不乐的暴君似乎连别人的快乐也看不顺眼,但是还是会被别人压倒一切的快乐征服,使他也快乐起来。如果作者在写作时感到快乐,读者读起来心里也会喜欢。每当作者有佳句,人们就会说他找到了幸运的表达方式。任何装饰都是快乐的表现,我们的同类对我们的要求一直是那些使自己感到愉快的东西,所以礼貌有个漂亮的别称:处世良方。
1923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