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背对世界的样子多么酷呵以至于
你酷成连你都不能预知的一种酷酷成
你最不想要的一种酷
你不想传奇的部分成为最大的传奇
你的文字连同你盖在房子里的
最不想出声的爱情
我家里珍藏着两本塞林格写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第一本是1983年漓江社出版的,第二本是1997年译林社出版的。两本书的译者都是施咸荣。译林社的这一本应该是多年后的再版。译林社的这一本,“译者前言”里面搁置着的还是施咸荣先生的那篇文章,也还是1982年12月写的。这篇前言里面的文字很有当时那个年代我们这个国度的语言特色。施先生写道:“霍尔顿这个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16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学校开除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两天,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他还写下这样的一大段文字:“我国的青少年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受到党、团和少先队组织的亲切关怀,既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又有丰富多彩、朝气蓬勃的精神生活,因此看了像《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的书,拿自己幸福的生活环境与资本主义的丑恶环境作对比,确能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当然,如果有个别青少年分不清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界限,不珍惜祖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竟也去盲目崇拜或模仿霍尔顿的思想、举止和言行,那自然是十分错误的了。对此我们也应该有所警惕。”多年后的今天,我重翻到这一页,看到当年我用红笔画下的这一段,还在书的留白处写着“哈哈哈”3个字,仿佛三胞胎小子在一起笑出声来。
我们也知道,20世纪80年代,要让一本这样的书问世,就得写上这样的文字,以示我们比资本主义优越。也许,还有出版上“被允许”的需要。我们是按照批判糟粕的姿态去印制这本书的。当然,必须得有这么一个显性姿态而已。我们的国度曾经有那么一个时段,在西方人眼里,简直天天都在过愚人节。能印制这本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说明我们的时代已经较它的前一时段进步了许多,可以以批判的姿态去接受它了。再往前的那个历史阶段,塞林格这样的文字是我们捞不着看到的,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没有可能看到。我们整天自大到急乎乎地去拯救一个个正处在水深火热的别的国家的民众。我们以为只有我们才能过着吃饱饭的那么一种幸福生活,虽然能给我们裹腹的只是那些地瓜干和窝窝头。我们的精神上完全就处在“地瓜干和窝窝头”的“裹腹”状态,以为这已经是精神世界上的“海参鲍鱼”。
其实,《麦田里的守望者》一经出版即刻风靡,既风靡资本主义社会,又风靡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因为塞林格把作为人的虚伪以一个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的视线给揭示出来了,这样的虚伪是作为物种的“人类”的虚伪。人类自始至终处于进化之中,人类的这种虚伪同样自始至终也在进化之中。人类的私我和群体我,人类的既需要自处又需要合作的双重性,以及社会体制和文化进程,共同合成出特定的一种虚伪的成色和程度。塞林格塑造出来的,也许是一个历史上最真实的孩子,说出的也许是历史上最真实的成人世界的虚伪。这样的真实和这样的虚伪,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着,可是,自有人类的造纸术以来,这样的真实和这样的虚伪一同在纸上被遮蔽着,已经形成了一种人类的纸上潜意识。每个人都是人类社会肌体中的一个细胞。塞林格作为人类肌体中的一个变异细胞,用他的真实在纸上把这种虚伪展露了出来。他像那个小孩子一样指出那个“穿着华丽新衣”的皇帝,实则是一个光着的皇帝。
塞林格用他的笔墨创造了一个不朽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小说里面的那个叫霍尔顿的小男孩也跟着他的笔墨得到了不朽。塞林格创造的一个更显赫的人物是这个叫“塞林格”的人本身。在这个世界上不朽的小说有不少,每一个国度大抵都有属于其国度的不朽作家。但是,塞林格是独版的。塞林格因其独特到不可模仿的生活方式,让他的人生比他的小说更加永垂不朽。他多出其他作家的独特性,使他成为这个世界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而正是他的“不想传奇”的人格,恰恰造成了他的传奇。他30岁出头的时候就厌倦了别人对他的关注。他讨厌这些繁杂的声音,讨厌自己的生命被打扰。他想过一种让别人忘掉的生活。他在美国一个叫做考尼什镇的偏远地方,在一座山顶上买了一块地自建了房子。可是,正是这种不想被打扰的生活深深地惊动了世人。若干年来,世人以极大的热情去惊动这个不想被惊动的人。世人想尽方法去窥视这种不想被窥视的人的生活,还有他的内心。塞林格隐居的生活,却越来越成为世俗身体版图上的一块瘙痒地带,以至于骚扰这个地带,成了世人活着的本能动作。
沉默是世界上的最大音。诗人的这个句子不再隐喻,却成为塞林格人生的真实写照。当然,正像写出《塞林格传记》的美国作家保罗·亚里山大所解释的,为什么去那个山顶上找到塞林格成为他值得一做的事?为什么多年以来会有热心读者络绎不绝一路赶到考尼什镇?这是因为艺术的长久不衰的力量。如果塞林格没有写出居于同类小说中最好之列的这本杰作,不会有人不辞辛苦来探访他的。是的,考尼什镇上的其他人一直在这里过着平凡的生活,没有人因此成为著名的隐居者,塞林格才有资格成为隐居者。平常的人就是祖宗八代住进深山老林,也没有资格被说成是隐居者。
1919年,塞林格出生于美国。他的父亲是经销商,进口欧洲奶酪和火腿。他的母亲是个基督教徒。少年塞林格去了一家私立学校读书,他表现出色的活动就是表演戏剧。学校里的记录表明,他在课堂上的表现,远在学校的要求之下。小小的塞林格就愿意独来独往,他能够花上多得不正常的时间一个人呆着。塞林格喜欢当演员,还参加学校的夏令营戏剧排演工作。14岁那年,他甚至被他所在城市的夏令营选为年度最受欢迎的男演员。他的父亲以确凿的口吻告诉他,绝不能干演员这一行。塞林格的学业成绩让人担心。他的成绩单上写下这么一段——性格:他在我们这儿的最后一年受到沉重的打击;能力:够用;勤奋:不知此词为何。
塞林格曾说,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几乎就是他的自传。我读小说的时候,几乎就是把主人公霍尔顿当成是塞林格本人去读的。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读到的一些情节,到现在也印记深刻。主人公霍尔顿写的作文,直到现在也让我发笑。一次语文考试,他被老师要求用“埃及”这个题目写作文。霍尔顿写道:“……我们今天对埃及人极感兴趣,原因很多。现代科学仍想知道埃及人到底用什么秘密药料敷在他们所包裹的死人身上,能使他们的脸经无数世纪而不腐烂。这一有趣的谜仍是对20世纪现代科学的一个挑战。”然后,霍尔顿就不知该写什么了。霍尔顿又在试卷上写下这样的文字以讨好他的老师:“亲爱的斯宾塞先生,我对埃及人只知道这一些。虽然您讲课讲得极好,我却对他们不怎么感兴趣。您尽管可以不让我及格,反正我除了英文一门以外,哪门功课也不可能及格。极敬爱您的学生霍尔顿敬上。”霍尔顿写上这些文字,原本是想安慰他的语文老师,让老师不给他及格的时候不至于太难受。谁知那个斯宾塞老师却把这段文字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念了出来,这让霍尔顿很没面子。我想,霍尔顿大抵就是塞林格的替代版本,我眼中的小小塞林格就是书中小小的霍尔顿。
塞林格后来进入了一所军事学校。他开始酷爱文字,在夜里,军校的灯熄灭了,他还在床上的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写小说。再后来,他写作的兴趣强烈得不能将自己的写作局限于深夜的手电筒下了,于是无论何时何地,能写就写。他不愿意听课,他上课常常是晚去,然后就盘算着早点溜掉。军校里面整齐划一的管理,却让塞林格异常反感,他15岁的时候是不想什么事都排成一队去做的。6点钟起床,没完没了的集合,从一项活动进军到下一项,对于塞林格这种天性就比别人要求自由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别人都想争先进,他却想方设法避免被提拔。他认为自己的品性被人认可,或者说被人认可着活,是孩子气的,是荒谬的。但是,他在写作上信心十足,他知道自己写得好,军队生活倒是一点都没有被塞林格浪费掉,塞林格让霍尔顿把这种生活方式的无聊表达得极具声色。再后来,他的父亲想让他子承父业,塞林格去了波兰见习一下火腿生意。在那里他杀猪,杀猪这件事让塞林格十分不舒服。不舒服这样的感觉让塞林格彻底明白了,他永远不能——永远永远不能——进到他父亲从事的那一行中。
当然,一直让塞林格高兴的事情就是写他的小说。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精神胚胎。塞林格一定是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胚胎,那就是写小说。顺着自己的精神胚胎长,一个人才会是快乐的。这个精神胚胎说的就是个人的兴趣。一个人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才有可能把这件事做得比较好,因为兴趣会把个体生命的能量自然地放置在其中,人在兴趣中会显得努力。其实,“努力”这个词在这里是不准确的。努力在这里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力量而已。他开始在杂志上发表一些短篇小说,再后来塞林格参军,成为一名大兵。在炮弹横飞的战场上,不管和他的战友们已经受到了多少训练,真实的枪林弹雨和地震般的轰鸣,还是大大地超出了他们的心理预期。塞林格目睹了大批人员的非死即残,他自己也随时都可能死去。战争对他的心理影响比任何其他事情都严重,军人的举动不再是爱国的和浪漫的。战火中的亲临,永远让塞林格改变了对于战争的看法。有一件事情还是能让塞林格高兴起来的,那就是他在战场上见到了他所崇拜的作家海明威。海明威作为战地记者也去了战场。塞林格像个小粉丝一样,拿着刊有自己小说的刊物去找海明威,他让海明威读一读他的小说。“老天,他可真他妈的是才华横溢。”海明威后来这样评价塞林格。塞林格也对别人说,那个写了《永别了,武器》的能人既谦逊又没有大明星架子。以后塞林格也给海明威写过信,他喊他“海明威爸爸”。那个时候海明威被大家伙称为“海明威爸爸”,尤其是那些好莱坞女星喊他“海明威爸爸”,那表情让人想起来就妖媚。她们向海明威示好,以便让自己能讨得一个海明威小说改成的电影中的好角儿。
22岁那年,塞林格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恋情。他爱上了一个叫乌娜的女孩儿。乌娜的父亲是个大作家,叫尤金·奥尼尔。乌娜当时只有15岁,她有着几乎是神秘的美貌,那一年被提名为这个城市的最佳新晋少女。多年后,杰奎琳也被选为最佳新晋少女,杰奎琳后来与美国总统肯尼迪结婚,成为美国的第一夫人。乌娜美成什么样子呢?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当她进到某个有许多人的场地时,人们会同时停止谈话。她涉世未深但美得惊人,人们就是难以把目光从她身上挪开。塞林格深深地迷上了乌娜,乌娜好像也被这个绝顶聪明的作家打动了。他们开始约会,与这样的绝顶美人相爱,真让塞林格感到幸福。后来塞林格参军,他给乌娜写信。一开始乌娜每封信都回。不知为何,后来乌娜对塞林格失去了兴趣。不久,乌娜便移情别恋了,对方是好莱坞传奇人物卓别林。五十有二的卓别林和少女乌娜的恋情,在好莱坞大为传播,无人不知。那个时候卓别林还没有和他的前女友琼撇清关系,已经怀孕了的琼到处说,她肚子里的孩子是卓别林的。这样的花花情事让狗仔队真是心花怒放,报纸也有红红绿绿的文章可做。当时,乌娜被经纪人介绍给卓别林,经纪人认为乌娜正是卓别林要找的新片的合适人选。卓别林第一次见到乌娜的时候,就决定要把她勾到手。卓别林和乌娜聊啊聊啊,就把乌娜如火如荼地聊进他的怀抱。当然,乌娜和卓别林结婚也费了一番周折,原因是和卓别林岁数一样的乌娜的作家父亲不同意让青葱女儿嫁给这个老男人。乌娜还是和卓别林结婚了,她为此和父亲断绝了关系。10年之后乌娜的父亲死了,她和父亲从未讲和。
卓别林让塞林格成为一个失恋的倒霉蛋,失恋让塞林格十分痛苦,报纸上每每报出乌娜和卓别林的情事时,其中每一个字都会让塞林格心疼。这种疼,仿佛每一个字的笔画都会变成手指头去在他的心脏上捏一下。那个时候,塞林格真想把小说写得一鸣惊人,大名人卓别林抢走了她的情人,他也想让自己在刚刚接纳了乌娜的那个圈子里出一次风头。他甚至让乌娜和卓别林在他的文字里面出丑,他设置了他们俩一个离奇的交合仪式——卓别林站在梳妆台上,而乌娜穿着晚礼服在卧室里跑来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