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02500000007

第7章 论坛讲演(3)

一、规划为先

非遗保护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一个地方的非遗保护工作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有一个系统的思想,要有个总体规划。规划是区域发展的龙头,也是非遗事业发展的龙头,也是项目保护工作的龙头。各地既要制订好当地非遗保护“十一五”规划,也要制订好年度工作计划,同时还要认真编制好列入各级名录的非遗项目的保护计划。所谓思路决定出路,眼光决定未来。所谓谋定而后动,则无往而不胜。

规划的编制,一种是自己来编,一种是聘请专家来编。我的意见是,自我编制,专家咨询指导,充分讨论论证,最后定稿,付诸实施。规划不但是展望未来和描绘愿景,规划是工作指南和依据,要增强科学性、计划性和规范性。编制规划,要处理好近期与长期,需要与可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既要立足地方实际,又要与上级要求对接。要长计划、短安排。规划与计划相比,规划缥缈,计划刚性。但规划不是纸上谈兵,不是描绘空中楼阁,也要具有针对性、实效性。通过规划,指引方向;通过计划,促进落实。

省非遗保护条例第四条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制定非遗保护规划,将非遗保护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规划是个纲,纲举目张。各地要特别重视依法编制好当地“十一五”非遗事业规划。这是当前文化行政部门的首要任务。

二、保护为本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我省有44个项目上榜,名列全国榜首。2005年6月,浙江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公布了省级非遗名录,今年6月省政府公布了第二批省级名录,分别有64个项目和225个项目上榜,共有289个省级项目。当地的非遗项目列入国遗、列入省遗,令人高兴令人激动,但我们更要承担起保护的责任。我们要面对现实,认真思考保护之道。要重点在项目保护、传承人保护和实物资料保护上下功夫。每个列入省级、国家级名录的项目,都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要有专家指导组全程介入,要有工作班子负责,要有传承基地落地保护,要有展示平台传播,要抓紧抢救一批实物资料,要编写普及读物,要有一个政策措施支持。通过系列措施,促进重要非遗项目的保护。

保护带有抢救的性质。要抓紧收集和征集与非遗相关的实物资料,特别是非遗代表性作品和精品。这次会议安排参观了乐清三科企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这个企业很有眼光,也很有远见,收集和收藏了许多的黄杨木雕和细纹刻纸精品。从主观上讲,也许是从企业经济利益出发,但在客观上,保存和保护了优秀传统文化。非遗项目只有保护好了,才能永续利用。

现在有一种说法,普查出来的非遗项目太多了,都保护保护不过来,也没有必要都保护。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相比较,我们身边的历史遗存和历史文脉,实在是太少了。地方政府要有保护文化遗产的诚意,社会公众要有保护文化遗产的良知,文化部门要有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担当。

三、传承为魂

非物质文化遗产依靠人为载体,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世代相承,活态传承。所以传承人是非遗保护的主体,是非遗保护的核心和关键。对于政府主管部门来讲,服务好传承人,就是促进非遗的保护传承。

各地在传承人保护上,有不少好的探索和措施。譬如,对传承人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政府补贴,召开传承人座谈会,安排传承人体检,举办非遗展示活动,建立非遗传承基地,落实带徒传艺措施,组织相关宣传报道等,这些做法值得认真总结,形成制度性的措施。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传承人着想,要掏真心,动真情,下真功夫;要真情实意为传承人办事,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营造尊重传承人,爱护传承人,服务传承人的社会氛围。

省非遗保护条例对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作了要求,主要有三条:要保存和保护所掌握的知识、技艺以及相关的原始资料、实物场所;要积极开展展示传播等活动;要按照师承形式或者其他方式,培养新的传承人。非遗项目后继乏人,是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传承人要破除旧观念,破除门户之见,要无保留带徒传艺,切实承担传承责任。既要注重传统技艺技能的传承,更要注重精神衣钵的传承。我主张,代表性传承人带徒,要举行拜师仪式,尊师爱教是非遗传承的根本前提。

要加强传承基地建设。每个国遗项目和省遗项目,都要设立保护传承基地。可以是一个基地,也可以是多个基地,形成传承、展示、教育等不同功能的基地链。通过项目的落地保护,使该项目的传承后继有人,使非遗项目焕发活力。同时,还要重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使非遗项目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弘扬。

四、特色为要

特色就是个性,就是品牌,就是优势,就是核心竞争力,就是影响力。

非遗项目要突出个性、张扬个性,要彰显特色,要凸显优势,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这个特色,包括要体现项目特色、体现地域特色、体现传承人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特色。同样是剪纸,乐清细纹刻纸,浦江戏剧剪纸,缙云民俗剪纸,桐庐风光剪纸,温岭海洋剪纸,各秉优势,各寻路径。同样是乐清的细纹刻纸传人,林邦栋老人和陈余华的剪纸,也同中有异,各具特色。同样是乐清黄杨木雕的传人,叶润周大师擅长镂雕技艺,高公博大师擅长劈雕,王笃纯大师擅长江南水乡的意境作品,虞金顺大师擅长佛教题材人物创作,王笃芳大师擅长历史题材创作。各位木雕大师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各显神通,各放异彩。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向参加会议的都一兵老师和王其全老师讨教,也增长了不少知识。

另一个方面,强调特色,不是要故步自封,画地为牢。非遗是活态流变的,要有交流、有交融,要积极吸收相关艺术品类的养分。但这种吸收不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不是失去自我,不是把自己的特色搞没了,结果土豆不像土豆、芋艿不像芋艿,搞成三不像。既要注重融汇别人的优点,更要形成和凸显自己的风格。

五、平台为媒

要多多搭建非遗展演展示的平台,为传统表演艺术项目搭建展演的平台,为传统工艺美术项目搭建展示展销的平台。

2005年7月,我厅在浙江博物馆举行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保护成果展暨首届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这次展览,展示了全省11个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斑斓多姿的民间手工艺精品,让广大观众喜出望外、大饱眼福。杭州观众反响热烈,新闻媒体反映强烈。

2006年6月起,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我省在文化遗产日期间,每年举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已办了二届。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我厅在吴山广场举办第二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式,专门搭了3个台,分别表演传统音乐和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专场,并且举办了浙江非遗保护条例法制宣传活动,和安排了现场鉴宝和手工技艺一条街,规模宏大,声势浩大。

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期间,我厅还选调了“余杭滚灯”参加在成都举办的“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演出;选调新昌调腔、金华婺剧参加“中国非遗稀有剧种展演”;选送乐清细纹刻纸、浦江戏曲剪纸参加“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精品展”。

各地根据地方实际,利用文化遗产日、传统节日、文化节庆和博览会等多种途径,大力开展非遗展演展示活动,推出精品,展示成果,扩大影响,促进社会共享。搭建各种各类的非遗展示平台,必不可少,意义重大。

六、生态为基

温家宝总理指出:“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所谓生态文明,就是强调不能机械的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有的地方长官抓经济发展很有一套,很有招数,能把当地资源变成财富,能让老百姓的腰包很快鼓起来,但老百姓对之评价不高,原因在于过于在乎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眼光,急功近利,牺牲了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污染了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老百姓要过好日子,更要好环境。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发展经济,不能拿子孙后代的生存条件作为交换。发展要惠及民生,还要惠及子孙。

我省颁布了《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生态省既包括自然生态,也应当包括文化生态。宣传生态文化,保护文化生态,是文化部门的两大任务。浙江非遗保护条例第二十八条指出:“传统文化生态保存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者特定区域,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并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应当划定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我厅设想在全省布点开展省级非遗生态保护区试点,可以传统村落或者乡镇为单位申报,也可以以县(市、区)为单位申报,特殊情况可以设区的市为单位申报,甚至跨行政区域申报。通过各类文化生态区试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丰富和特色鲜明的区域进行活态保护,整体性保护,可持续保护。我们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多种形态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七、社会为根

非遗保护是一项社会工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文化部门主力军作用,传承人主人翁作用,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浙江非遗保护条例总则有一句话:“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义务”。这句话说得好。也就是说,非遗保护是社会各界的责任,是全民的义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文化,草根文化,百姓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给出了一段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这段话很书面,很拗口,但是表述很精到,大家可以在网上找出来,细细品读,慢慢领会。简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百姓自己的文化,是社会公众认同的文化。

今年“文化遗产日”上,我厅组织了“浙江省非遗保护条例”法规宣传活动,和“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公众签名活动。全省各地也普遍开展了保护文化遗产志愿签名活动,群众很踊跃,体现了对非遗保护的真切拥护和积极响应。

相应的社会舆论氛围已经形成。我们要抓住时机,积极搭建群众参与的平台,改进群众参与的方法,拓宽群众参与的渠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全社会合力参与非遗保护的社会氛围。

八、民生为上

民生是天,百姓是天。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文化领域,就是文化为民。具体到非遗保护,就是非遗惠民、非遗富民和非遗强民。

要积极做好非遗的保护传承,积极做好非遗的宣传展示,让人民群众共享保护成果,让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非遗保护也关系到人民福祉。一个地方有自己的历史文脉,有自己的特色,有独特的民俗风情,人民群众就有群体的凝聚力,就有心灵的归属,就有精神的家园。要大力推进非遗的保护传承,发挥非遗在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方面的功能作用。

非遗与社会经济领域关联度高,涉及面广,互动性强,也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认识和重视。文化吸引力也是一个地方重要的文化资源。非遗的传承传播,可以直接成为旅游资源,以文化提升景点品味,以景点实现文化价值;可以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点,以产业拉动文化,以文化提升产业。非遗生产性保护和非遗产业的发展,可以变绝技为效益,变包袱为财富,变资源为资产,变民俗为民富,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服务,为拉动内需促发展做贡献。

非遗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非遗的保护传承,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所在。非遗保护要依靠人民,保护成果让人民共享。

九、发展为纲

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普遍真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特点,就在于它是动态的、活态的。任何事物,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如此。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发展,既要做精做深,也要做大做强。今天是论坛,我抛出一个观点,对不对可以讨论。我认为,对于非遗项目应当“三分保护,七分发展”。发展是最好的保护。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非遗项目,濒危的要抢救,传统技艺要保护,历史文脉要传承,同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可以有创新,在保持传统基因的基础上允许有新的发展。各类非遗传承基地,要按照省里的部署和要求,做好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探寻发展规律,探索有效做法,积累实践经验。非遗事业的发展,也应该顺应发展大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动力,激发发展活力。

我厅研究,将在近期部署开展省级非遗生态保护区试点,和非遗传承基地、传统节日保护基地申报工作。各地在注重非遗事业整体推进的同时,要注重凸显和彰显特色,注重发扬和发挥优势,以强化非遗项目保护和打造区域非遗品牌,提名气,促形象,聚人气,促发展。

十、保障为重

非遗保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体现在党委政府的决策上,相应的政策措施已纷纷出台,相应的社会舆论氛围已经形成。面对这种喜人的景象,和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要抓住机遇,抓住时机,积极主动,奋发有为,积极争取领导重视,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保障措施。

各地要重视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吕省长提出,要采取颁发政府津贴的办法,支持传承人带徒传艺。我厅会同省财政厅正在研究具体的实施办法,我们设想对于年事已高的传承人发给政府津贴,各地如果能够进行配套,积少成多,让传承人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将进一步激发传承人带徒传艺的积极性,让非遗的传承后继有人,让历史文脉薪火相传。

各地要重视传承基地建设,包括非遗传承基地、非遗传承教学基地、传统节日保护基地、非遗生态保护区建设,以及非遗展示馆建设。各地要探索非遗保护的有效途径,和各类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建设的模式。对于各种各类传承基地的建设,应该有财政资金给予扶持,要列入财政年度预算,要有真金白银,要做大蛋糕,确保保护措施落到实处和取得实效。

非遗事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文化部周和平部长说,只要人类存在,这项工作都将延续下去。非遗工作不是阶段性、突击性的工作,已经成为一项日常性、经常性和常态化的工作。各地要争取政府领导和编制部门的重视,加快和加强非遗保护工作机构建设,要有机构办差,要有人办事。

当然,在目前事多人少、应接不暇、招架不住、疲于奔命的情况下,从事非遗工作的同志可谓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我们更要提振信心,坚定信心,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更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满腔的情怀,为了历史文脉的薪火相传,为了非遗事业的发展,为了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共同努力,继续努力,不懈努力。

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 促进经济持续性发展

2009年7月9日在浙江省文化产业论坛上的主旨报告。

什么是文化产业?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定义。我的理解,凡是与文化相关联的产业都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以文化资源为素材,开发文化产品以及延伸产品,带动文化流通与消费,既增强了文化软实力,又促进了经济建设。

干什么吆喝什么。我谈谈非遗与文化产业的问题。

非遗是否可提产业,可不可以提产业化?非遗保护是一项事业,但是其中的一些非遗项目可以与产业结合或者说发展成产业。所以,也可以提非遗产业的概念。但一提“产业化”容易走极端,容易偏颇。现在有个概念,叫生产性保护,很好。我的理解是,保护中有开发,开发中有保护,如果更准确的讲,开发为了保护,开发服从保护。

2006年初,我应邀到江苏宜兴讲课,提出非遗工作要重点抓好十大保护,即:采录保护、立项保护、传承人保护、展示性保护、民俗馆保护、生态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科研性保护、制度化保护,全民性保护。其中包括了生产性保护。许多非遗项目,可以用生产性保护来传承,转化为经济资源,体现为经济效益。较早提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概念,不是我有多少高明,而是基于对非遗定义的理解。非遗的定义是“世代相承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基于这一定义,对于生产性保护的必要性,我有个简单的认识:一,非遗本身就是一个生产性的概念,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是农林牧副渔生产方式。它既然是源于生产生活,自然又可以促进生产生活。二,非遗是世代相承的、是活态传承。有专家说,物质遗产是东西,非物质遗产不是东西;物质遗产是鱼干,非物质遗产是活鱼。这一比喻是否妥贴另当别论,但很形象。既然非物质遗产是活态的东西,不是死的东西,那自然是应当是不断继承发展的。三,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如果有利可图,有经济利益,能够成为传承人安身立命的资本,才有人愿意学,愿意传承,才能够更好地发展。适者生存,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活得好的都是有生活需求的,有产业表现的。这也是事物发展的本来的规律。

对于非遗产业,我觉得,可以重点开拓的领域有10个方面:

一、演艺市场

演艺方面,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竞技、武术等传统表演艺术的开发。我省传统表演艺术资源很丰富,长期以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化是一种公共资源,但是也有供需矛盾,有市场需求。一部分传统表演艺术项目进入演出市场,也有着可观的经济效益。譬如,长兴百叶龙一年演出收入有上百万;一人一台戏的温州鼓词,不少艺人一年收入数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有点不可思议。永嘉应坑村就有七个乱弹剧团,全村有200多人常年在外地演出,人均收入一年在3万元以上;嵊州有100多个常年或季节性演出的民间职业越剧团,活跃在全省各地;金华等地婺剧的演出市场也很活跃,很受群众欢迎。不少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经产生良好的市场效应。我们有责任指导和帮助基层单位和民间演出团体,不断推出精品,开拓演出市场。

二、会展业

这几年,浙江对会展业的发展很重视,包括举办各种类型的非遗博览会,搭建了传统手工艺品展示展销平台。有省文化厅举办的中国(浙江)非遗博览会,省经贸委举办的中国浙江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省老字号协会举办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博览会,杭州市政府举办的西湖博览会,还有我省重点打造的义乌文博会,杭州上城区举办的中华民间艺人节等等,这些博览会,都已连续举办多届,而且都是与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打的是“国字号”的品牌。除了各类综合性的或相对综合性的博览会,还有各地立足地域文化特色举办的专题性展会。譬如,中国龙泉青瓷宝剑节、青田石雕文化节、东阳木雕节、乐清工艺美术节等等。各级各类的展会,促进了手工技艺项目的市场开发,扩大了非遗项目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也提升了地区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三、文化节庆活动

包括民族传统节庆和新的民俗节庆。我省积极推进传统节日的保护与弘扬,公布了20个省级传统节日保护基地,譬如绍兴安昌祝福、泰顺百家宴、缙云祭黄帝、嘉兴端午节、杭州中秋节、永康方岩庙会等,各重要的民族节日都有保护示范点。我省公布了18个重点扶持的地方文化节庆活动,譬如象山开渔节、岱山谢洋节、景宁畲乡民歌节、衢州孔子文化节、泰顺廊桥文化节等,这些节庆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通过节庆活动,一方面,构筑文化资源共享的平台,推动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聚集人气,提升地方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际利益。

四、文化旅游业

有人说,所谓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人家活腻的地方去体验一把。游客不仅要看自然风光,还要看人文古迹,要体验乡风民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家生活。省文化厅会同省旅游局公布了一批非遗旅游景区,其中10个非遗旅游经典景区和12个非遗旅游景点。杭州宋城景区、桐乡乌镇景区、东阳横店景区等一批著名旅游景区,把非遗项目融入景区,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提升景区的人文品质,也增强了景区的吸引力。还有,泰顺廊桥文化园、龙游民居苑、奉化民国大杂院等一批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园区,和发展当地旅游业结合起来,把旅游团队引进来,让游客体验优秀传统文化,感受独特的人文魅力。还有安吉等地把乡村非遗展示馆串联起来,打造非遗旅游精品线路,成为旅游的新热点。非遗是活态的书,引导游客走进民俗的精神深处,寻找心灵的归宿;同时,非遗也是聚金的盆,促进当地人民群众发家致富,促进地方财政财源广进。

五、影视动漫

非遗资源也可以用现代技术手段重新包装,让它更时尚,更有受众。我省已经有多个非遗项目拍成了电影,《皮影王》已放映,《十里红妆》已投拍,《情系龙泉剑》、《蓝印花布包裹的纯真岁月》已列入拍摄计划,《滚灯》、《廊桥》等题材正在酝酿筹划之中。好些非遗项目,特别是传说类的,搞成了系列电视片,譬如《西施》、《济公》、《白蛇传》、《绍兴师爷》等等。杭州打造动漫之都,横店打造影视之都,可以主动衔接,提供非遗素材,或者洽谈合作意向。我们鼓励以非遗为素材为题材,进行影视动漫创作。当然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作改编中,应当尊重其文化内涵,不得歪曲滥用。

六、教育培训

培训也是个大产业。考公务员、考托福、考研究生、考艺术院校、艺术考级等等各类培训,都很火爆。如果思路拓宽一点,开办面向社会公众的专业性的兴趣性的短期性的各类非遗项目培训,既是培养传人,也是普及知识,也是可以有经济回报的。现在传承人越来越吃香,社会声望也越来越高,相信愿意学习非遗项目,有志于非遗项目传承的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多。据说广厦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东阳木雕这一专业,开了两个班,报名很踊跃。有点冷僻的新昌调腔,开设了一个中专班,招了30多位学员。诸如此类的职业培训和专业培训,应该是大有前景的。无论对于非遗培训业举办者,还是接受技艺技能培训者,既是解决就业的一条门路,也可以是安身立命的资本,和成名成家的途径。

七、信息资源开发与知识产权的开发

比如非遗普查成果的开发。我们拥有丰富的非遗信息资源,全省270多万条线索,15万多个非遗项目,如果与数字技术结合,提供信息服务,合理收费,完全可能作为一个产业领域开发出来。目前,我们正在建立数据库,建网站,既有利于长期保存保护,更有利于传承传播,而且将来可以也可能产生经济效益。非遗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应该引起关注。非遗项目涉及到商业秘密,涉及到版权,现在宁海“十里红妆”与绍兴某公司打官司,长兴“百叶龙”与福建某公司打官司,居然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版《梁祝》公演也引起了纠纷,引起版权之争。民间文化艺术是否有版权?保护责任单位是否是版权持有者?包括商标、专利、版权、原产地保护等保护方式,能否应用于非遗项目?美国将《花木兰》搞成了动画片,据说赚了四个亿,也有说赚了十几个亿,但美国佬不会分给你一分钱。我们民族文化的资源怎么保护,利益怎么维护?

八、文化创意

杭州提出要做世界办公室,而非世界工厂。中国许多地方成了国外名牌的加工地,搞贴牌生产,搞密集型生产,没有多少利润,没有自己的形象。还是要自主创新,还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杭州提出了今后的十大发展重点,要做强十大门类的产业,居于前两项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大旅游产业。这两项产业都是跟非遗有紧密关系的。桐庐的剪纸、绣花鞋与文化创意结合,既有原创力,又有想象力,开发了新的价值,具有美好的市场前景。桐庐的实践证明了非遗项目可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创造,证明了非遗元素可以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脑筋急转弯,豁然开朗,思路一变天地宽。解放思想,黄金万两。

九、打造产业基地

省文化厅命名了一批非遗传承基地,还计划命名一批非遗产业基地。有些非遗项目可以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生产,但我们更强调传统生产方式的维护和保护。我们提出生产性保护的概念,重在体现非遗的特性,体现非遗独特的价值。只有手工的个性化的才是经典的,只有具有区域特性的鲜明特色的才是令人向往的。非遗项目要保护传承,也要继承发展,要讲社会效应,也要讲经济效应。培育和打造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既保护了一方非遗品牌,弘扬地方优秀文化传统,又将为非遗项目注入生机活力,促进向经济市场渗透延伸,促进产业发展。

十、文化交流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世界是有重大贡献的。譬如四大发明,我们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还有我们的丝绸文化、青瓷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影响广泛,扩大了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我们的四大发明对于世界只有贡献,没有经济效益;当年我们的丝绸、瓷器、茶叶扩大了外贸,给我们的国库带来了滚滚财源。今天,西风东渐,美国的大片、薯片、芯片让你欲罢不能,美国的洋片、洋餐、洋节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外来文化侵入,来而不往非礼也,对外交流应该是个战略,我们要抢占制高点!我们能否生产类似《花木兰》的动画片占领欧美市场,能否生产更多的类似《梁祝》的演艺精品占领欧美市场,能否有更多的类似丝绸、青瓷的手工艺品占领欧美市场?我们要让更多的非遗走出国门。非遗不但是文化表现形式,是文化符号,而且是文化精神、是国民精神的象征和体现。同时,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有更多的非遗项目可以做大市场,可以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我国对外竞争力。

非遗保护工作的实施,提升了非遗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而且,不少非遗项目正在从产地优势向产业优势转换,从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转换。我们要立足传统产业的优势,找准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发展产业优势,要事业与产业结合,公益性与赢利性结合,既发展文化软实力,又发展核心竞争力。要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一头向基层扎根,一头向国际延伸,为拉动内需促发展,为增加外汇增实力,做出努力,做出贡献。

非遗生产性保护还处在探索之中,非遗产业发展还是个新课题,虽然有了一些成功的做法,但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理论的指引。理论探讨很有必要,专家学者的意见很有参考价值。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非遗的生存空间同样会有大发展;在全球化、新经济、互联网时代,非遗一定有巨大的市场。我们要不断总结推广成功经验,通过我们的实践,为非遗的传承发展,为民族的更加富裕和幸福,书写重彩浓墨的篇章。

大力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2011年元月20日在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省旅游发展研究会新年论坛上的讲演。

非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各地也在积极的探索实践当中。从理论上讲,也从实践中感受到,非遗与旅游可以很好结合,非遗资源优势可以向旅游资源优势转换。根据会议给我确定的议题,我从基本认识、各地实践和推进融合的建议,这三个方面谈一点思考。

一、非遗与旅游结合的意义

(一)从非遗角度讲

1.非遗资源是旅游开发的源头活水。浙江是地域小省,但也是非遗大省。浙江的地理风貌很丰富,有山区,有海岛,有丘陵,有水乡平原。浙江的非遗资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斑斓多姿,各具特色,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浙江可以体验非遗的地方很多,而且大多数都比较有看头。只要想做文章,每个县、每个乡、每个村,都能做文章,都大有文章可以做。

2.返璞归真是现代人的必然选择。现在这个社会,太浮躁了,发展得太快了,走得太快了,人的灵魂跟不上人的脚步,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城市的人返璞归真,向往田园,对民间的、草根的、乡土的东西,特别怀念,特别留恋。寻找心灵的归宿,寻找精神家园,是城市里的人、特别是都市里的人越来越强烈的渴望。上山下乡赶海,变成时髦的活动。

3.非遗的保护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基础。非遗是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也是生产生活方式。它是老百姓的生活文化,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城乡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就业,都可以紧密结合,都可以发挥作用。非遗是老百姓自己创造的文化,老百姓应该充分享有自己创造的文化。做好非遗的抢救保护,做好非遗的传承发展,可以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也得到老百姓的真切拥护。

4.非遗项目是提升区域影响的优势所在。不少非遗项目,可以借题发挥,可以打造品牌,提高当地知名度和影响力。现在这个社会,千城一面,千篇一律,大同小异,一个地方要引起关注,要吸引眼球,要聚集人气,靠什么?非遗资源、非遗项目,就是优势,就是特色,就是个性,让你与众不同,让你彰显特色。现在是眼球经济,注意力就是影响力,注意力就是生产力。

5.非遗保护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所系。城市化现代化大背景下,留住历史文脉和记忆,守护精神家园,成为社会共识。从政府来讲,从社会来讲,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都有这个责任。做好这项工作,既是对列祖列宗负责,又是对父老乡亲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发掘非遗资源,做好非遗保护,是一种责任担当,是一件顺势而为的事,也是本来应该做的事。

(二)从旅游角度讲

1.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百姓口袋有点钱,有条件去旅游。如果百姓口袋里没钱,旅游业发展不起来。

2.现在有长假,老百姓有闲暇旅游,出门旅游,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果老百姓忙得没时间,旅游业兴旺不起来。

3.旅游业是赚钱的无烟工业,可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扩大就业。为此,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大力支持。

4.旅游景区景点,也是非遗项目宣传的窗口。旅行社的参与,旅游线路的安排,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感受非遗,体验非遗。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非遗与旅游的结合,有助于推动非遗的传承保护,有助于扩大非遗的影响力,有助于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拉动内需促发展。非遗与旅游的结合,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促互进,互赢互利。

二、非遗与旅游结合的实践

近年来,我省各地充分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力推动非遗与旅游结合发展,打造文化旅游系列品牌。

(一)命名非遗旅游景区(景点)

去年5月,省文化厅会同省旅游局公布了十大省级非遗旅游经典景区,包括杭州宋城景区、桐乡乌镇景区、舟山普陀山景区等著名景区,并公布了泰顺廊桥文化园、安吉民俗文化园等12家非遗旅游景点。这些景区景点,把非遗的展示展演作为重要内容,增添景区的人文色彩,提升景区的品位,也因此增强了景区的效益。

(二)发展民族传统节日旅游

省文化厅公布命名了20个省级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大力推进传统节日体验性旅游。如春节的绍兴安昌祝福,元宵的杭州运河灯会、泰顺百家宴,清明的桐乡蚕花水会、秀洲网船会,嘉兴端午文化节,杭州中秋西湖赏月、钱江观潮,重阳的缙云轩辕氏祭典、永康方岩庙会等,这些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传统习俗完整,地域特色鲜明,人民群众广泛认同。有些旅行社抢占先机,特意安排传统节日旅游线路,让游客参与和体验乡土风俗,感受传统节日氛围。

(三)大力开展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省文化厅从全省上百个文化节庆活动中,确定了18个文化节庆活动,加以重点扶持。如每年一度的景宁畲乡民歌节、象山开渔节、湖笔文化节、绍兴大禹祭典、衢州孔子文化节、龙泉青瓷宝剑节、青田石雕文化节、泰顺廊桥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有时代特征,有品牌效应,有广泛影响。这些活动既体现区域性,又逐步培育和打造成全国性的文化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

(四)特色非遗展示馆拉动旅游

浙江各地近年来先后建立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非遗展示馆,在全省初步形成了非遗展示馆的网络体系,成为拉动旅游的新热点。譬如安吉县因地制宜,建立了农耕文化展示馆、白茶文化园、皮影展示馆、木偶展示馆、龙文化展示馆等35个乡村非遗展示馆。当地旅游部门把乡村非遗展示馆串联起来,打造非遗旅游精品线路。

(五)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非遗元素运用得很充分。张艺谋把笔墨纸砚,把印刷术、中国画元素、戏曲元素等多样的文化元素,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是传统文化运用于现代演出的一个标志性案例。我省各地开发演艺旅游项目的热情越来越高,推出了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演艺旅游项目。杭州的《宋城千古情》,名声在外,号称世界上三大演艺品牌之一;丽水排演了《畲乡风》,景宁排演了《千年山哈》,云和排演了《童话云和》,金华排演了《仙山婺水金华人》,宁波排演了《十里红妆》,舟山排演了《东海水,渔家人》,这些项目,以本土文化为元素,创新演出形式,加上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都赢得了良好口碑。但是也令人遗憾,这些高投入的演出剧目,多数没有进入演艺市场,没有经常性演出,没有产生它应有的更好的价值。引起轰动以后,又归于沉寂,又进了仓库。我们需要会同旅游部门商量能否联合搭设一个平台,创新机制,让这些受到热烈欢迎的演艺项目经常性演出,为更多的受众更多的游客所享有。

(六)积极开发非遗旅游纪念品

每个城市,每个地方,都应该有文化标识,应该有能够代表这座城市这个地方的文化名片。不少地方注重将非遗元素引入旅游纪念品设计,已经搞出了名堂。如海宁市重点推出硖石灯彩,既有传统造型的灯彩,又创意制作各种精致小巧的紫砂壶款式的灯彩,供不应求;象山县开发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贝壳、珊瑚类纪念品,市场前景看好;桐庐县合村乡恢复绣花鞋制作工艺,设计各种新款式,受到市场欢迎。在上海世博会上,浙江各地开发的非遗旅游纪念品成为抢手货。各地非遗资源都很丰富,可以选择其中最能代表地域文化的标志物,打出品牌。

三、进一步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的思考

(一)明方向

非遗与旅游的结合,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怎么发展,要找准定位,目标向导,要理清思路,规划指导,要统筹协调,加强领导,要强化措施,政策引导。思路清才能方向明,方向明才能步子大。

(二)深挖掘

旅游有六个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这六个方面,与非遗元素是密切相关的。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乡土建筑富有特色,中国的古街老桥风情独具,中国的手工技艺巧夺天工,中国的传统表演艺术和民俗事象纷繁多姿。充分发掘非遗资源,让旅游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三)连线路

各地各具风情的非遗项目,要有旅游部门参与,把它穿针引线,点连成线,线构成面,形成整体效应。新昌、天台、仙居三个地方的风景旅游资源串联起来,打出了“新天仙配”的品牌,吸引了许多有情人到这条线上旅游。有些人喜欢瓷器,杭州的官窑、绍兴的越窑、金华的婺洲窑、衢州的白瓷、龙泉的青瓷,可以构成专门的旅游线,探踪寻宝。浙江是丝绸之府,浙江有不少佛教圣地,浙江有丰富的民俗事象等等,诸如此类的文化体验游,可以安排出很多的线路,可以各取所需,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四)创品牌

许多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可以推陈出新,许多手工技艺项目可以精益求精,许多传统节日可以融入生活,许多文化节庆可以扩大影响,许多旅游景点可以丰富内涵,许多传说故事可以落地生根,许多的名优特产可以包装营销。许多的非遗资源都可以推出来,形成新型的旅游业态。

(五)重协作

文化与旅游的融入,不单是文化与旅游部门的事。非遗涵盖面很广,旅游涉及面很广,要使得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发挥效益,要体现“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原则,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社会力量的热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寻找与市场融合的方式,促进效益最大化。

(六)广宣传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东西也需要吆喝。现在是“眼球经济”,注意力就是生产力。要重视借助于媒体宣传和推广。省里主流媒体对非遗保护工作很关注,宣传力度也很大,浙江日报开设《寻访民间文化》专栏,都市快报开设《旅游版带你找民俗》专栏;江南杂志社每年组织“走读江南”探寻非遗活动,邀请作家、艺术家考察和采风;浙江电视台“1818黄金眼”对20个省级传统节日保护基地进行实时现场直播。除了与传统媒体加强合作,还要大力运用网络媒体等新型媒体宣传推广。

(七)求共赢

非遗与旅游的结合也是把双刃剑。非遗与旅游的结合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地方在非遗旅游开发中,对非遗资源歪曲滥用,对原生环境造成开发性破坏,甚至后果很严重。这里边有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问题,有开发商唯利是图的问题,也有文化行政部门监管缺失的问题,还有理论研究滞后的问题。非遗项目不同于经济项目,也不同于一般的文化项目,它必须经过政府、传承人与开发商等利益攸关方的充分协商,并经过专家的充分论证后才能实施,以确保开发利用与保护传承能够良性互动。

(八)惠民生

非遗与旅游的结合,既要让游客体验非遗风采,体验民俗风情,也要让非遗传承人得到实惠,让当地的百姓尝到甜头。非遗与旅游的结合,要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服务,为促进就业促进消费服务,为拉动内需促发展服务。

省城市科学研究会、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两个学会,共同关注非遗保护,关注乡土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意义,让我深受鼓舞。这说明了非遗保护得到了各阶层的进一步关注,也说明了非遗事业可以在促进旅游业发展,塑造城市形象方面可以更有作为。在此也殷切期待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各方面的有识之士对我们的工作多予指导,不吝赐教。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浙江在线》“在线访谈”

访谈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访谈时间:2011年11月18日10:00-11:30

嘉宾:王淼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长

主持人:宋薇浙江在线

访谈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何越来越受重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多少世界级、国家级项目?“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如何加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力度?浙江省政府门户网站特邀浙江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王淼处长与大家一起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主持人:直面热点焦点,通畅社情民意。大家好,这里是浙江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和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民生直通车》为您同步直播的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宋薇。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浙江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王淼处长做客我们的节目。欢迎大家通过浙江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浙江在线《民生直通车》的留言板,以及我们的官方微博积极提问,参与我们的直播互动。

王处长您好!欢迎您的到来。

王淼: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宝贵财富

主持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它蕴含了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应该说意义非常重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要求。首先问一下王处,您是怎么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中的作用?

王淼:我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文化、草根文化、乡土文化,是百姓的文化,大地的文化。所以,一定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温家宝总理有几句话很经典。他在2007年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展的时候,经过浙江展区乐清细纹刻纸展台的时候,他跟我们浙江乐清细纹刻纸的传人林邦栋老人亲切交谈。家宝总理对他说,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句话的理解:第一,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第二,它是民族智慧的象征;第三,它是民族精神的结晶。这三句话很经典,当时在场的人都叫好,齐声叫好。说明总理是有备而来,有深刻的思考。

我再补充三句话:第四,它是民族历史的见证;第五,它是民族身份的标志;第六,它是民族基因的宝库。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包括民间文学、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技艺,包括中医药等民间知识,包括传统节日等民俗风情,很丰富。它既是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也是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它不仅是活态的历史文化形态,也与老百姓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关乎着我们民族未来的生存发展。所以,我觉得它无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促进文化产业体系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在这个方面,或者说在哪些方面可以发挥它的特殊的重要的作用?

王淼:许多表演艺术项目,譬如民歌,譬如龙舞狮舞,譬如传统的戏剧和曲艺,大多数体现着真善美,体现着我们民族特有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观念。如果举一个例子的话,像戏曲,它虽然表现的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我们说它是“才子佳人后花园,落难弟子考状元”,但是,它所体现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它所体现的精忠报国、忠孝节义,它里面所蕴含的大多是一种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它提倡人要向好向上向善,要真善美,这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核心价值,是社会主导的主流的健康向上的价值。再一个,我们浙江的传统戏曲种类很丰富,形式多样,丰富和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十七大报告中有一句话,要掀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要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看戏看演出,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实际上不但是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也是一个体现,一种彰显和张扬。

同类推荐
  • 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湘西山江苗族的开放历程

    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湘西山江苗族的开放历程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山江苗族的历史与记忆、山江苗族的日常生活世界、山江苗族的社会结构、山江苗族的巫蛊世界与惧感、山江苗区的旅游与惧感的文化再生产。
  • 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可以说,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就了人的性格。所以,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便成了至理名言。然而,是否能够由此而引申出人的外貌与性格之间就有着必然的联系,却很难轻易地下结论。但是,自古以来,外貌与性格两者的相关性说法较多,同时这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特有的偏重于感性的模糊经验型思维方式。《外貌与性格》就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

    追本溯源,知古鉴今,民众禁忌无声的述说着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细心读之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升华境界,丰富自己对生活现象的客观认知,同时增强我们的判断能力。
  •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一个民族标志性的性格与思想,而不同的文化与风情催生了博大深远、风格迥异的民间风俗。《中华民俗全知道》堪称中华民俗文化的大百科,容纳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华,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画卷。
  • 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源于中国,盛于日本。
热门推荐
  • 瑾言盛夏

    瑾言盛夏

    对于顾夏来说,苏瑾言就像是手心中的一根刺,不碰还好,一碰到就生疼,而她自己又不敢拔,那刺扎地太深,她怕拔出来后伤口会更疼,甚至溃烂无法愈合。难怪顾冬总是嘲笑她懦弱....
  • tfboys之爱不解释

    tfboys之爱不解释

    他爱她他爱她他为她抹过眼泪笑着说回去吧转身身后空无一人
  • 富太太

    富太太

    世界上没人拒绝财富的招手,也没人能拒绝爱的诱惑。沙面岛绿树缠绕,环境优雅,袒露着南国和异国风情。西欧古典建筑风格的维多利亚酒店坐落在四面环水的岛上。
  • 灵修记

    灵修记

    《灵修记》写的是在真灵界,一个叫灵叶的恶人转变为侠圣的故事。他历尽磨难,悟神功,建大业,终成正果。
  • 古老的世界

    古老的世界

    满怀仇恨之时,时光倒叙,重头再来,固然可喜。可大仇得报,满目茫然,却仿若一梦,重回原点。又该何去何从?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古老的世界,刀狂剑血,百家争鸣,爱恨情仇,又有几人可全身而退?怀念心中的金古之侠义,江湖之浮沉。
  • 林登州集

    林登州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EXO雪化了你还在吗

    EXO雪化了你还在吗

    哈喽,大家好!我是新人,你们可以叫我余额宝,也可以叫我悦,这是我第一次写文,写的不好请见谅,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我想我会爱上你们的,如果我有让你们不满意的地方,请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 易烊千玺之薰衣草的守候

    易烊千玺之薰衣草的守候

    既然走了,为什么还要让我再遇见你,易烊千玺,也许我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而你却已是我的全部。
  • 一世花魂

    一世花魂

    一场大火之后,她失去了家人失去了青梅竹马的未婚夫,四年隐居,回来后,等待着她的是……
  • 旷世红颜

    旷世红颜

    北宋年间,内忧外患。江湖横空出世一奇女子谢聆。她,碧玉年华,却能独斗“剑圣”岳一凡;她,初出江湖,便敢勇闯武林第一邪教“圣火教”;她,少不更事,惹上武林第一魔头甘临;她,心无旁骛,一步步走上武学之巅。看她如何计退契丹、智旋西夏、旁敲吐蕃、联串女真、安抚大理?血雨腥风的武林,她如何坦然面对,又如何寻到自己的亲生母亲;面对江湖险恶计中计,她又如何震惊朝野?本书群25782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