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39800000001

第1章 (一)曹操计擒马元义 神上使魂归黄天

盛久必衰。

衰必乱世。

乱世英雄起。

公元二世纪末。

大汉帝国已开基四百年。

东汉皇朝亦已盛立二百余年。

终于,进入末世。

花而复落,落而复花。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甲子年。

甲子,天干地支中新一轮轮回之首。

一个******就此开始。

正是一段持续将近百年、风云激荡的乱世。

是年,曹操二十九岁,孙坚二十九岁,刘备二十三岁。【注:文中人物年龄皆为周岁】

春二月。【注:文中月份、日期,皆为农历】

神州大地上下,却异常酷寒。

东海、东莱、琅琊等郡国(今属江苏、山东),水井冻冰,冰层竟然厚达尺余,甚至连沧海(渤海古称)海湾也现冰封。

汉帝国京师洛阳,天候则更为诡异。

上空阴云密布,一片铅沉欲坠。忽而,竟还从浓云漫卷的云层深处,由远及近地传来几声冬雷之声,隆隆作响,似乎预示着一场大的风暴将至。

云空笼罩下的皇城大殿,被映衬得愈加沉暮。

宫内,对于殿外的景象,却浑然不觉。

此刻,正一如既往,一片静谧。

还有半个时辰,就是朝廷每日例行的早朝了。

笃、笃、笃、笃——

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眼下的沉寂,一个禁省内尚书台传奏文书的尚书(近侍、处理政务的秘书),手捧着一个奇特的书囊——汉代凡极为重要的文书均以囊封装——几乎是小跑着,额头和两颊不断地渗出汗珠,顾不得擦拭,径直奔向深宫皇帝起居处而来——看样子是有关乎重大、相当紧急的情况。

尚书呼吸急促、气喘吁吁,终于来到帝国最高统治者的面前,颤抖着,将手中的书囊呈上东汉第十二任皇帝、二十八岁的灵帝刘宏。(其人前情见《前传》)

只见,这是一套用皂色之布封装的书囊,称为“皂囊”——皂囊是专门用来盛放紧急上书、言秘事的书囊,用皂色正为的是醒目,引起特别注意,用以和其他普通奏事文书区分开来。

此时灵帝正在为即将上朝而更衣,见是皂囊,不禁有些疑惑,自忖道:“近年承平已久,帝国广土之内,除却几处偶有蛮夷反乱,旋被镇、抚,天下无事,能有何紧急要事,竟要非在例行朝会前呈览不可?”

他还想着早朝无事后早早散去后,起驾永乐宫生母董太后处,去探视自己最宠爱的中子、“董侯”刘协。(前情见《前传》)。

天下的事再大,也大不过皇统后嗣。

心里想着这些,灵帝略感厌烦地接过皂囊,展开帛书,只见跃入眼帘的上书内容很简短,便读来。

“太平道谋逆:大方(大区域统领)马元义已集结荆、扬之徒众数万于邺城(今河北临漳一带),并潜伏京师以为内应;张角纠合各地徒众,阴欲三月五日内外一起举事。情势甚急,伏望朝廷速决以应之!”

署名是不肖戴罪之徒、角逆弟子济南(即济南国,相当于郡,含今山东济南及章丘、济阳、邹平等地)士人唐周。

(以上涉及人物、情节详见《前传》)

“太平道……谋逆……各地……内外一起举事……”灵帝阅毕,不禁如触惊雷,登时几乎瘫软欲倒,一旁侍候更衣的小宦官见状连忙搀扶。

灵帝坐下。霎时回过神来,哪里还有心思更换朝服和上朝,捶着膝,大叫道:“罢今日早朝!来人,速……速传河南尹进宫!”

不多时,只见一位身材欣长,留着精心修剪、打理的漂亮鬓须,气质沉稳的中年男子官员昂昂前来。在通往嘉德殿的宫廊处,他正了正冠冕,看了看在旁立着侍候的小黄门(中级宦官),小黄门连忙恭谨地双手合十,谄媚地笑着频频点头,示意形象正好。官员于是轻咳一声,挺挺胸,疾步而又不失步点地入宫面圣。

在长长的宫廊尽头,中常侍(侍奉皇帝身边的高级宦官)张让(其人前情见《前传》)接着,相视,蹙眉摇头,官员自然明白了他的意思,看来有大事,且情况不妙。

这位官员正是现任河南尹的何进。

河南尹就是京师洛阳所在的河南郡的长官,为突显京师地位,长官称为“尹”,而非普通郡的“太守”;河南尹直接负责管辖洛阳附近二十一县,控制京畿地区,权广位要,是极为关键的角色。

何进,字遂高,南阳郡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正是灵帝皇后何果的异母兄长。何家本是当地的屠户之家,当初妹妹因修长、貌美被选入掖庭,得到灵帝宠幸,成为贵人(妃嫔第二等级,仅次皇后),何进也被拜为郎中(宫廷近侍,多为宫中官职的起点);之后升迁为虎贲中郎将(统率虎贲宿卫,负责宫禁内警卫事务)、颍川(在今河南中部)太守;在何贵人因为皇帝生下长子刘辩,被立为皇后后,何进又升为侍中(侍奉皇帝身边的高级近臣)、将作大匠(皇家营造总监)。

何进,虽出身屠家,却在屠业之外读过书,因此深慕士人,对他们很是虚怀、谦恭。

他虽托裙带入仕为官,然而长期在宫禁中、皇帝身边办事,却一贯地恭谨、细致,稳重而从容,让灵帝很是欣赏。

和以往都是出身权贵、势力深广的外戚不同,何进的背景难以对皇权构成威胁,这让灵帝感到放心;加之他的表现,因而深深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即使是妹妹何皇后因毒杀王美人(刘协生母)事件,深为触怒皇帝,灵帝也并未对何进有所责难,反而将他提到河南尹的要职。

(以上情节详见《前传》)

见过皇帝。

灵帝无言,将那封上书出示何进,何进边看边不禁冷汗淋漓。

“不是说此等信徒都是信奉黄帝、老子之术的么?和大汉开国之初奉行之道并不相违;又闻其中多疗病、救济、普渡黎民者——朕才所以对之前诸臣警示之奏议未加理会(见《前传》)。万万不曾想这些徒众,竟要谋此大逆,夺朕江山!真是其心可诛!”灵帝道,既不解,又愤恨。

“这都闹到眼皮子底下了!……现下就要举事!……”灵帝惊恐、情急中顾不得身份,说出了俗语。

而在何进的耳中,这些话自然都是对自己的责问。

他连忙跪倒在地,“目视所谓黄老、疗病、普渡,皆为惑众及掩人耳目。此事臣下失察,罪该万死。”

“唉——”灵帝长叹一声,投了一眼跪在下面的何进,站起身说道:

“传旨:着河南尹何进速速查破匪酋马元义案;‘三公’(司徒、司空、太尉和合成,为最高级别的官员)、司隶校尉(负责‘司隶’,即京师所在州的所辖各郡区域内的治安,并可纠察百官、臣民,类似警备及宪兵司令;有1200人的武装)检视、排查宫中禁内及百姓中信奉张角者,立诛不赦!火速往冀州收捕张角!”

形势火急、千钧压顶,何进哪里敢有半点怠慢,立刻着手调查。

可是却极为棘手。

要想在偌大的京师迅速找出一个潜伏在暗处、身份伪装的“大匪首”,谈何容易!

他一筹莫展,只在府内来回踱步。

事不谐,问高人。

何进突然想到一人,此人年事已高,德高望重,历事中外(朝中和地方都做过官),见多识广,又清正刚直,为安、顺、质、桓、灵五朝宿老、一代名臣。

此人正是前太尉桥玄。(见《前传》)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人,此时年已七十五岁。

何进连忙令人驱车,亲自赶往桥玄府上。

桥玄此时已经老病缠身,正倒卧在床,无法起身,只能就在卧室会见。

何进一见忙行礼,正要张口说明来意,桥玄却伸手示意阻止,对何进道:“听说出了大事,乱贼意图颠覆朝廷。”虽然重病在身,桥玄的声音却一如既往的宏亮、清晰。

“正是。老太尉的消息来得好快啊!”何进惊叹道,又详细讲述了具体情况。

“后辈何进无谋无能,望老太尉教我,指点眼下。”说着,长揖不起。

“府尹大人请勿多礼。”桥玄说着,并不看着下面的何进,他的眼睛朝上翻,思索着——思维依然相当清晰。

“自古先立人,然后功方可立。”思索了一番,桥玄说道,“老朽推荐一人,必能破此案也。”

“哦?”听到这,何进立刻挺起身,眼光放亮,兴奋地巴望着眼前这位以善于识人著称的老者。

“曹操,曹孟德。”桥玄清楚有力地说道,“想必府尹大人听说过此人,此人曾任洛阳北部尉(负责洛阳北部的治安官),专司首都一方的刑事治安,正有实际经验。此人能力出众,有手腕,又深有智谋,定能助何大人破案。”

曹操?经桥玄这么一说,何进想了起来,此人当年任洛阳北部尉期间,因执法严厉,处死过灵帝最宠信的小黄门蹇硕犯禁的亲叔父,在京师名动一时。

(曹操的幼年、童年、青少年、青年时期早期的情节,详见《前传》)

扯到蹇硕,说来,自自己入宫任职以来,宦官待自己都很亲善,唯独这个蹇硕一直对自己很是提防,似乎总是在内中充满敌意。何进想起来便窝火。

蹇硕,蹇硕……啊,眼下还顾不过来他……何进把思绪重新拉回眼下之事。

不过,何进又想,曹操此人出身宦官家庭,擢用此人的话,让那些都是士人的朝里朝外的大臣、官员怎么看自己?一个宰羊的,就只好重用阉人之后?哎呀呀,不妥不妥。

桥玄是何等人物,一眼就看穿了何进的纠结,说道:“府尹何必多想,实效为重,朝廷为重啊!”

好吧,听说曹操此人一向不拘一格,还相当机警、干练,也许在这非常之事上用他可以突破案情——又确当过北部尉,想来熟悉洛阳地面情况,懂得如何办案——嗯,为救急,就试一试好了。

何进终于下了决定,“多谢老太尉指点高见。何某这就唤孟德参事。”说着,深鞠一躬。

“事不宜迟,老朽就不久留,耽误大人立功了。”

“请老太尉将养身体,何某改日再来探望。保重。”何进又深鞠一躬,告辞而出。

此时的曹操,正在朝中任一名议郎(议谏政策得失的参议)。

对于议郎这个职位,曹操当得并不顺心如意。

在经历过受堂妹夫牵连的“宋皇后案”,从顿丘县(今属河南濮阳)令失官,沉寂了两年后(见《前传》),在父亲曹嵩的运作下,曹操再被朝廷重新启用,征召为议郎。

议郎本属以备顾问、参议的闲散职位,毫无实权,在官场属于边缘位置,然而任职的几乎四年间,曹操却主动屡次上书进谏,要求平反窦武(情节见《前传》)等人;又指责朝中亲贵贿赂徇私——言辞很是恳切而热烈。

然而一再的进谏均不被理睬,曹操不禁心灰意冷,知道朝政不可匡正,于是不再献言,每日,任上留心时事,无事便研习兵书。

后来兵书研习多了,曹操自己动手评注兵法,注入自己的心得。

何进立即命部曲将吴匡请曹操入府商议。

曹操正在宅下专心评注《孙子》。

妾室、二十三岁的卞光儿在一旁侍候研墨——正室丁夫人不愿远行,在老家谯县(今安徽亳州)全心抚养儿子曹昂,妾室卞光儿(情节见《前传》)随曹操来到洛阳赴任。

见有人就事前来,卞氏正要回内室回避,曹操拦住,毫不避讳。

吴匡行礼,说明来意。

河南尹相请,有要事相商。两人品级悬殊,职责不同,并无交集,又从未见过,毫无交情。

曹操一时不解其中缘故,却又十分好奇。

他就随吴匡来到何府。

“议郎曹操,见过府尹大人。”

何进正襟危坐,一手捻着胡须,一面端详着眼前这位素未谋面的年轻官员。

见此人身高近七尺,不算高大,身姿却现灵便健捷,想来是一直习武,讲究骑射才会体魄如此;头戴高山冠,然而冠却戴得不正,何进注意到,不禁微微皱了皱眉;高高的额头,两道飞眉入鬓,一双细眼,却炯炯有神,热光四射,忽而又冷峻异常……何进从未见过这样的眼睛。

“啊,孟德,快请坐,正有要事。”何进仍热情、亲热地招呼,示意曹操在身旁的酒踏坐下。

“府尹大人为京畿第一官,身居要职,一向繁忙,不知……唤朝中一闲散议郎曹操,有何吩咐?”一个是坐镇京畿要地的行政大员,一个只是朝中众多、闲散无事的议郎中的一员,素无瓜葛、交集,能有何事?还是“要事”。听何进当面这么说,曹操想着,再次感到疑惑。斜睨着。

又用眼角扫了一眼眼前的酒杯,他没有坐下,看着何进。

见曹操如此,何进只得将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曹操闻听先是惊讶,继而立即感到一股热流从身体深处的某个地方涌起,将他心中连久的郁闷融化掉,让他有一种强烈的喷张的冲击感。

何进没有注意到曹操的反应,继续说道:“闻孟德弱冠即出任洛阳北部尉,颇为干练,累有政声,今朝廷形势危如累卵,还请不吝见教。”

曹操昂然道:“大人过誉。操虽不才,愿执匪首以报朝廷!”

朝野无人不知何进其人的出身背景,然而曹操却并不以为意,不论出身如何,他所看重在乎的是每个人自身的能力才华。

对于何进的这些方面,虽然曹操并不了解,然而给他的初步印象是此人还算比较谦虚。所以他也愿意“相助”,其实,真正为的是施展自己。

“有劳孟德了。不知孟德有何具体良策?”话虽如此,何进心里还是对曹操是没底的。

“不知马元义藏身于城中何处,京城之大,想是极难找出、拘捕。”何进很是犯愁道。

“此事极易,无需派人搜捕,马元义自会现身。”曹操略加思索,脱口而出。

“哦?”何进极为惊异,“要如何做?”

“只需张榜公布:‘张角阴欲京城内外同时造反,朝廷对其通缉缉拿’即可。”

“那马元义见事泄,岂不更加隐匿不出?”

“正因马元义知道事泄,自然会想法出城,前往邺城指挥自己在此聚集的人马,提前举事——我料他一定会出城的!”曹操很是自信。

见何进仍不解,曹操具体解释道:“我方明告贼人事发,贼众见事泄,必提前举事无疑;且我观马元义其人,一人既安排众多人马于邺城,又身兼京师活动为内应,想必邺城部众也极为仰赖其人;马贼见朝廷已知悉戒备,必放弃于城中举事,其本人必出城亲往邺城,一心指挥部众提早举事。”

“目下除张角以巨鹿(今河北巨鹿)为本坛的冀州腹地外,马元义在冀州南部的邺城已集结数万之众;邺城不似巨鹿,离洛阳极近,邺城率先举事对京师冲击甚大,朝廷猝不及防。待张角举事后,两地贼众连成一线,自上而下,从整个黄河以北迫近,对帝国打击甚大!”曹操进一步分析、阐明事态发展形势。

“反过来说,如能擒杀马元义,则邺城群龙无首,目前已知最急迫之形势自然化解。”曹操论断道。

“有道理!”何进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眼前这个青年官员的思路之清晰、洞察之深刻、见解之不凡。

何进立刻对曹操刮目相看。

何进寻思着:此等人若留在自己身边,充任幕僚该有多好。只是他是宦官之后,不知道那些士人会不会和他相容——啊,不应该想这么多,眼下事情火急!

“到时我们只须在城门围堵抓捕即可!”曹操走向前,紧握双拳用力捶下,补充道。

“那又怎样辨识出马贼呢?”

“这个操自有办法,请大人放心。”

曹操成竹在握。

何进一面派人张榜,一面下令火速用特制车辆“追锋车”发往青州济南国,将告密者唐周运回洛阳发落。

第二天一早,洛阳城的四处城门,都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人声嘈杂,人头攒动,原来都是在看高高张贴的告示:

“查贼人张角太平道阴欲京城内外同时造反,已被朝廷侦知,即刻缉拿,并兹告尔等忠良臣民勿入诡途,特此公布。”

“张角要造反!”

“张——角,是谁啊?”

“咳,就是‘大贤良师’啊!你不也喝过他的门徒制的符水嘛。”

“呃……低声、低声。”

“吓,城内也要起事?看来最近尽量无事不要出城,省得惹麻烦……”

“对啊,躲在家里最好。”

……

人群中议论纷纷,惊讶、恐慌,不一而足。

在城北门处看告示的拥挤人群中,有一个高大的身影,此人正是张角按八卦顺序排列的八大弟子中,最为信任的“乾”字号大弟子、负责荆州、扬州事务的大方马元义。(见《前传》)

在外人看来,他面无表情,默不作声。

看似漫不经心,于己无关。

其实他正是最焦急的那个人。

确认没有被人跟踪,他匆匆赶回住处。

几个亲信、副手立刻围了上来。在自己人面前,马元义无需掩饰万分紧急的实情下自己的真实情绪。

“‘神上使’大师兄,出什么事了?”

虽然太平道推崇自教主张角及张宝、张梁以下的教徒之间直呼其名,但大家仍按传教时马元义使用的身份“神上使”称呼他;同时因为是大弟子,加上大师兄的称呼。众人对他既尊敬又亲切,看作是深以为信赖的偶像和主心骨。

(详见《前传》)

“大事不好,计划泄露。‘苍家’已通缉教主大贤良师!”

“苍家”就是大汉朝廷,太平道主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因此,用以称呼、指代。

众人闻听全部大惊,“那便如何是好!”

“事情急迫,只有提前起义!”

“我即刻出城去邺城。”马元义决断道。

“‘神上使’亲往太过冒险,派我等前去通知即可。大师兄还是在现地主持眼下城中举事吧。”众人忙劝道。

“不可。苍家已知晓计划,城中必然严加戒备。原本打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现在想在城中举事已不可能,已失去意义和效果,只能放弃,不要做无谓的冒险和牺牲。”

“现在只剩一途——只能我亲自出城去邺,带领待命的兄弟教友们举事,直捣洛阳。”

“那教主那边呢?”众人又问道。

“教主得知消息,必然会提前举事。”

“那在南边和东边集结准备的兄弟们呢?请派我等去一并通知一起举事吧!”(见《前传》)

“其他方的事还是让教主来统一安排吧。”马元义说道,“身为弟子不宜僭越”。

“就这样,听我的。”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马元义临行前喊出口号。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众人一起和道。

“‘神上使’、大师兄保重!”

和众人拜别,刻不容缓,马元义立即动身,准备赶赴邺城。

洛阳的四处城门早已关闭,由官兵把守,严加盘查出城人等。

邺城在洛阳城以北,马元义只能从洛阳北门出城。

马元义匆匆赶到城门。

只见出城的人们并不多,因为怕惹麻烦、被误抓,城中的居民都尽量躲在家里,减少外出。往日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的城门一带,现在却只有一片冷清肃杀,气氛极为严峻。

他注意到:寥寥数十个出城的人,都按照一个接着一个的顺序排成一列,每个人都要依次先从城门边一个临时搭建的封闭岗亭进入,过一会再出来,才能出得城门——明显是要在那里做盘查。

这样的设置正是为了抓出自己,但马元义别无选择,只能冒险。

想到这,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尽量保持心态平静。

终于轮到了马元义。

“你,进去!”一个吏卒将马元义推搡进了岗亭。

马元义走进去,只见一个青年官员,目光锐利,叉着双手,坐在一张胡床上,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旁边站着几个身强力壮的军卒——正扫视着他。

马元义等着他们盘问,他自信无论如何的盘问他都能应付得了。

静默了一会。

只见那官员开口,却并没有问诸如“叫什么名字?”、“出城做什么?”等必问的通常问题,却道:

“来,认认这上面写的什么?”

还没等马元义从“为什么不问这些?”、“这厮究竟打的什么算盘?”的思路中抽回来,话音未落,那人已将手中一幅卷着的卷轴向下忽地抖开。

只见上面从上到下写着“中黄大一”几个大字。

马元义下意识地顺着从上到下看着,当视线投在第三个字——“大”字上,他的目光极为短暂地停留了一下,与此同时眉头略略皱了一下,继而意识到了什么,立刻恢复如初——这一切的过程几乎是在一瞬之间完成的。

马元义故作尴尬地回道:“禀大人,小人不识字。”

“马元义,还不从实招供!”官员大喝道,“来人,将他拿下!”

两旁的军卒们立刻上前将马元义按倒在地。

马元义没加反抗,只是将面朝下的头抬起,正对那官员的目光,无辜地叫道:“大人,大人,这是为何啊?小人无罪啊!大人您认错人了吧!”反抗只能说明系自己无疑,而如果自己目光回避闪烁,更是说明心中有鬼,因此老道的他既不反抗,又选择直视。

“哼。”官员冷笑道,“还敢抵赖,你当真不识字么?这上面写的是你们太平道拜的最高神‘中黄太一’——我故意将‘太’字错写成‘大’字。”

“而你的目光,刚才就偏偏在这个错字上停留了一会,还微微皱了皱眉,只有教徒才会有这种本能的反应,虽然被你很快掩饰掉了,可还是被本官捕捉到了。”

“不识字的人怎么会有这种反应?你不但识字,而且知道哪个字写错了!”

“又掩饰得如此迅速,只有位置很高、绝非一般之人的人才会有这种素养和能力。”

官员言之凿凿,对自己的的判断深深自负。

他的眼光直视眼前的疑犯,像是两把利剑要把他的伪装刺穿,彻底击溃他。

“来人,仔细搜他的身!”

不由分说,军卒立刻对马元义搜身。

马元义周身上下并无半点携带之物,身上亦无任何符画记号等可疑之处。军卒毫无收获。

一个军卒突然想起了什么,撬开疑犯的嘴,仔细将牙齿检查了一遍,也未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军卒们开始疑惑起来。

只见官员从胡床上起身,走上前,将剥得精光的马元义的左臂抬起,只见腋窝处有一道不大不小,但很粗的疤痕,用线缝合,其下的肌肤反常地被顶起,隐隐似有物在内。

官员将线撕开,用手探入,竟然掏出一小块金印,上篆三个字“神上使”,接着又掏出两个半片的虎符,分别上面刻着“荆”、“扬”两字。

官员手托着物证,递到马元义眼前,“还有何话说?”

马元义见事已至此,仰天大笑道:“可惜我太平道中无此等人物啊!天命如此,哈哈哈,大贤良师,各地的兄弟教友们,黄天的建立就看你们的了!弟子‘乾’无能,元义先走一步了,于天国守候各位!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押下去,严加看管。如其自杀,拿你等是问。”官员命令道。军卒谨遵命令而行。

“曹大人真是神了,搞那个字卷就够神了。怎么会又就知道证据就偏偏藏在这厮的左腋下呢?”

“像这样狡猾的大贼怎么会在明面上带着呢!否则直接搜出就行了,何必废话问来问去的。”

“又要随身携带印信、兵符,又要隐藏,只能藏在身上某处角落的里面啦。”

“那又为何偏偏是左边的腋窝?”

“右边影响行动、做事呗。”

军卒们一边押送,一边在路上闲聊着。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二月,马元义,于洛阳北门被曹操擒住。

邺城,邺城,不知为何,一提到这两个字,曹操特别感到敏感。

何进得知大喜。又详细询问了曹操和听取了旁人关于抓获的过程,更加深了对曹操智谋才干的印象。

“看来此人确是一个不同凡响的‘非常之人’”。

何进并未立即将马元义擒获的消息向灵帝汇报,经过一番思虑,他有着自己的打算:待唐周人带到后,和马元义一起再向皇帝汇报呈上,这样就有两件而不是一件功劳,这样才会更加显出自己的能耐和分量。

却说何进火速发往济南国的特制车辆“追锋车”,是一种极为快速、轻捷的驿车,为朝廷专门用以紧急征召、传乘之用。不久前才由“十常侍”(见《前传》)之一的毕岚监造出,毕岚专司负责皇帝私人授意的营建、制造事宜;听说,这个追锋车是由他属下一个叫马钧的年轻人设计的。

追锋车第一次派上用场,果然如其所名,效用惊人,从洛阳发往济南国,载上唐周,再返回洛阳,只用了仅一天的时间。

何进立即见唐周,向他详细询问了解情况。

原来唐周本是青州济南国的一名士人,因受“党锢之乱”(见《前传》)波及,仕途受阻,对朝廷极为失望,怨望不满,济南国当地信仰神鬼成风,唐周也受此影响,转移到其中寻求寄托,恰好太平道开始在此传道,便加入了进去。有别其他普通民众信徒,唐周颇有见识,在教中地位不断攀升,逐渐获得教主张角本人的信任。

一方面张角也是为的吸纳士人,特别是对现实不满的士人作为推翻朝廷的重要力量,毕竟现实是士人是一股极为强大的力量,不可忽视,要想成其大事,必须加以笼络——唐周无疑就是其中的代表,因此对他特别提拔,最终成为按八卦排行的八大弟子中的第二大弟子、“坤”字弟子,仅次马元义的“乾”字号大弟子,并委以重任,作为大方,负责主持青州、徐州的事务。

“既获张角如此信任、重用,地位如此之高,可最后关头你却为何又要反水,向朝廷告发呢?”何进对此颇为不解。

“罪人这些年奔走各地,对实际情况略有了解。”唐周回道,“流民之外,当今各地豪强林立,盘踞地方,各有势力、力量,与太平道格格不入,如己利被触犯,则必以死相拼……”

“我反复思量,猛省,以为若太平道推翻大汉朝廷,从此无权威、道统震摄四方,则天下必然大乱!”

唐周睁大眼睛道:“太平道是小,后面的形势只怕是难以收拾……”

何进听得似懂非懂,甚至产生一种故作危言耸听的感觉。

何进领唐周去天牢指认马元义,唐周远远地扫了一眼,朝何进点了点头。

确系拿获之人无疑,河南尹何进将马元义及唐周的情况立刻奏报灵帝。

“臣请示陛下如何处置。”

“如何处置?似此谋大逆之罪必处以极刑!”灵帝听完奏报,盛怒道,当即下诏:“启用废除已久的车裂之刑,于洛阳闹市将马元义处刑,曝尸五日!”

诸葛玄,曾任尚书袁术(其人情节详见《前传》)的侍郎(尚书的属官),此时升为尚书,正好今日侍奉在灵帝身边,听得皇帝的这个非常决定,连忙劝谏道:“陛下,我朝素以仁孝柔术治天下,除仅建国之初以此刑处以彭越外,从未用过。且昔日孝文帝时缇萦陈情救父,业已废除肉刑,距今已三百余年。马虽大逆,其罪当诛,但请陛下顾及体例,三思,慎用如此酷刑。”

“真是迂腐,若不是天幸大汉,贼人事前败露,朕现在还不知身在何处!”说到这,灵帝瞟了一眼自己面前的何进,对他的处理效率还是相当满意的。

何进知道自己在皇帝心中又大大地加了分。

灵帝再转向诸葛玄,“大汉煌煌四百年间,从未有人如此处心积虑地谋反,不如此不足以以儆效尤。朕意已决。”

行刑那天,张角座下两大弟子最后一次相见。

“原来是你!唐周。你这个叛徒!”马元义挣扎着,朝唐周怒斥道。他的四肢被铁镣牢牢禁锢在特别加固的囚车的站笼内,无法动弹,只有哗哗啪啪的铁链晃动的声音伴奏着他的怒吼。

“教主啊教主,我早就说过,这些士人和我们不是一路人,是最不可信任的!可你……唉……”他仰天痛道。

洛阳城万人空巷,无分士庶、男女老幼,都争相跑上街去,来亲眼目睹这近四百年间罕有的行刑的场面。

人群中有一些人在悄悄叹息、惋惜、伤悲,其中宫人、官人、吏人,和民人都有,他们都是自发信奉太平道的人,零零散散分布于城中各处,彼此互不认识,总数也并不为多。因为张角只在帝国心脏外的八大州推行传教,其中并未包括洛阳所在的司隶,原因自然不言而喻。因此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并不知道造反的事,只有极少数人才在后来参与了马元义的“内应”计划。

然而围观的人群中更多的则是纯粹的看客。天子脚下,见多识广又喜好刺激新奇的京师人怎么会放过这样稀罕的热闹。不仅街上站满了人,甚至连屋顶、树上也或站或趴,堆满了人。

“车……裂啊,啥叫‘车裂’?”一个土头土脑,特意从郊县赶过来的人,听了行刑宣布后,怯怯地自言自语地道。

站在他前面的一个胖胖的、腮帮鼓鼓的城里中年闲汉,正双手抱在胸前观瞧,听得此话,转过身来,用眼角颇为不屑地瞥了他一眼,“土包子,这都不懂!车裂就是‘五马分尸’。”

郊县人恍然大悟的“哦”声旋即被行刑兵士动作的喧嚣声所湮没。人群都屏住呼吸,盯着囚车,只见马元义被从车中带下,放倒、平躺,颈部、四肢各被套上一个铁环紧紧箍住,每个铁环都有一条铁链相连。兵士们取出五条又粗又长的绳索,紧紧地系在铁链上,又将长绳的末端拴在四周早已备好的、冲向不同方向站立的五匹马的马鞍之上。

整个洛阳城此时鸦雀无声,只听得见铁链咣当的声音,绳索抽出的悉悉索索的声音,及偶尔马匹咴咴的嘶鸣。

而出人意料的是,马元义却安静异常,没有丝毫的挣扎反抗,他身体平躺,双眼平静地仰望着苍天,而靠近观看的人甚至能发现他的嘴角竟有微微的笑容。

这分明是一个“殉道者”才会有的表现。

兵卒准备妥当,请示监斩官是否可以行刑。

监斩官为两人,都是宦官,他们的出现代表着皇帝本人出场。

这时,马元义侧过头,看了看监斩官,二人不是别人,正是徐奉和封谞。当初,马元义正是通过亲自自编自导的“壁中黄人”事件(相关情节见《前传》),结识了此二人,并发展为宫中内应。

两人显得有些极度紧张下的故作镇定,他们生怕马元义会指认他们出来。

“应该提前把他的舌头拔掉!省得到时他乱咬。”刚才在押解刑场的路上,封谞悄悄对徐奉说。

“皇上不让,奈何。”徐奉无奈说。

徐奉看到已准备好行刑,刚要将手中的令签扔到地上。

马元义突然说道:“且慢,我有话说。”

封、徐二人吓得几乎从监斩台上跌落下来。

按照传统,此时是允许处刑者说话的。

“犯人有何话说?”两人声音微颤,捏着一把汗。

“取,取一条黄巾来,我要,我要。”马元义的声音有些颤动。

两人这才释然。

真是麻烦。封谞心里说道。

“为了你,今天这洛阳城的整个街市上都没人做生意,关了店来看。上哪儿给你找什么黄巾啊。我看,就免了吧。”徐奉尖尖而拉长的嗓音尖酸而市侩,心想着赶紧完成行刑。

近旁观看的一位大娘四大娘听了这话,实在觉得可怜,想了想,从自己的头上取下包裹束发的一条黄色巾帕,捧到马元义面前。

“请,请把它蒙在我的眼睛上。”马元义说道。

四大娘擅抖着按他说的做了。

马元义透过盖在双眼上的半透明的黄巾,看着天空。

苍天变成了“黄天”……

士兵们将朝向五个方向的五匹马往前略微赶起,直到绳子完全拉直。马元义立刻身体离地腾空,人群中随即发出一阵倒吸凉气的唏嘘之声。

此刻,空气仿佛凝结。

接着,五名兵卒跨上马,扬起鞭,同时数着:“一、二、三……”

与此同时,马元义用尽全身力气,声嘶力竭地喊道:“苍天已死……”,那个“死”字还没完全吐出,兵士们已拍马朝五个方向同时飞驰而出……

血,模糊了所有的画面。

光和七年戊申日,马元义成为太平道起事牺牲第一人。

沉寂了好久,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长长的“万岁”、“万岁”的雷动声。是满足和刺激之后的本能反应,还是一种危难解除的假象的庆幸,或者还混杂了什么其他东西。

人群中有一人面对眼前如此血腥的场面,并未使他感到丝毫的冲击,却正一直在仔细留意着周遭的情况,观察着人们的反应。眼见如此反应的人们,他不禁在心中默念道:“这,就是京师人?”,他们如此“迷恋”场面感——此人正是董卓(董卓事详见《前传》)安插在京城中的卧底——女婿、谋士、心腹李儒。

马元义就义的消息立即传到距离洛阳最近的邺城。聚集在此的众人立时陷入无比的悲痛、愤恨与恐慌。马元义之死造成重大损失,打乱了原先的计划,原来的主动立即变成了被动。朝廷已知悉、防备,原来出其不意、内外夹击的计划化为泡影。

内应消除,外面又陷群龙无首,太平道下面最伟大的统领牺牲,无人能及马元义的威望与能力。留守在此的渠帅(大方下的统帅)、扬州人卜巳毫无准备,一下被推到前台,卜巳细致而有组织力,在荆州、扬州数万教徒前往、聚集在邺城的过程中完成出色,然而他却缺乏指挥能力——原本是依靠指望马元义回来指挥起事的。

卜巳心里发慌,更担心朝廷大军马上扑杀过来,思之再三,召集下属将领,说出自己的想法。

“为保留力量,我决定将人马化整为零,分成几股,向东跨过黄河,先撤往兖州东郡(含今河南、山东部分地区)的苍亭(今山东东阿一带)一带,再相机而动。”

将领荆州人张伯、梁仲宁闻听,连忙劝道:“卜巳师兄此言差矣!我荆州、扬州数万之众不辞劳苦、迤逦千里,聚集在此,正为起事。岂能事到眼前,就此放弃!”

“现在苍家已知悉,必立即扑杀过来——邺城距离洛阳如此之近,三十六计走为上。”

“分散力量只会被各个击破,请师兄慎重!”

“我等皆远不如‘神上使’……万一失败……徒增牺牲。”

“是不如……可不争一下怎么知道?”

“就是,我们有好几万人。”

“我意已决。”

见卜巳不听,两人愤然离开,往颍川郡投豫州大方波才而去。

稍后,远在荆州北部南阳郡的宛城,马元义的亲传弟子、渠帅张曼成得到消息,当场悲痛昏厥在地。将领赵弘、韩忠、孙夏连忙救起,“曼成师兄请节哀,我等唯有继续‘神上使’未竟事业,才足以慰藉他在天国黄朝的英灵!我等皆愿推举师兄为新一任‘神上使’,承继衣钵——请带领我们向前吧!”

“好!”

张曼成捉着他们的手,毫不推辞,慨然领受。

“听我命令,立即出军,直指南阳!”

他披上“神上使”的衣袍,打起太平道的黄色大旗,率领十万荆州大军从南面猛扑向南阳郡而来……

(以上人物之前的情节见《前传》)

处死“大贼”马元义的同时,秉承灵帝旨意,三公、司隶校尉立即调查宫中、官衙及民间中信奉太平道之人,为此诛杀了千余人。

灵帝及汉朝廷这才感觉京师的形势稍微安定。

立即着手准备应对太平道起事。

同类推荐
  • 皇权游戏

    皇权游戏

    二皇子想刺杀我,我成全他不想当帝的愿望,不过没有想到,元宵之夜被兄弟背叛,亡命府中,天不亡我幸得张神医的救助。我回来了,默默春风公子玉,当年的我成了公子玉,京城第一楼的幕后老板,江城赌场的后台。为扳倒你,化一届白衣考的状元郎娶了你的女儿,如同你一样一步一步的扳倒对方只是更狠。夺得的帝位,你女儿问我,爱过吗?我都觉得这个问题愚蠢,我儿子问我,生下他后悔吗?我回答:“有没有你都无所谓,因为你反这都会死,只是年数而已。”当年的苏煜熙已不复当年了,没有了单纯,和义气,多了冷酷,狠辣,善于玩能权计,笑看帝王江山变主。
  • 盛世悲情

    盛世悲情

    一场突如其来的动乱将一个盛世王朝几乎推进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一群悲天悯人的政治家,一个个热血沸腾的军人,为了挽救盛世而不懈努力!但是,历史却和他们开了一个又一个残酷的玩笑,让他们的努力为盛世王朝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挽歌!
  • 修罗霸血

    修罗霸血

    挥刀浴血、千里征战,只为求活!
  • 解说十大佛语

    解说十大佛语

    对佛门中的十大佛语从个人的视角做出了全新的诠释。
  • 大毁灭者

    大毁灭者

    黄河边有一个村子,村子里有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孩子是老人捡来的。老人觉得很高兴,他觉得孩子和自己有缘,而且是大缘分。孩子也很开心,他认为是老人救了他,孩子希望和老人一起活下去。活很长很长的时间。有一天,老人走了,留给孩子一根棍子。孩子捏着棍子,别了村子,离了老人,想去那大千世界闯一闯,顺便闯出点名堂,然后保住自己的命。从此,世上少了一个农民,多了一个。。毁灭者。。
热门推荐
  • 琉璃苏影

    琉璃苏影

    吾宁遗臭万年,也不愿空留遗憾。烧尽阿房只为来世,洛水河畔,奈何桥前,求你黑袍裹身,一身暖。
  • 一方天下

    一方天下

    世界的阴谋,到底是谁在主宰这个天下,是众神的裁决?还是来自地狱的审判?能号召天下的,究竟是强者?还是所谓的独裁者?这座大陆上发生的故事,需要人统治。
  • 重生高冷天后:调教亿万影帝之路

    重生高冷天后:调教亿万影帝之路

    上辈子,即使贵为夜华地产集团大小姐。也甘愿做顾大天王背后的女人。没想到,她被一脚踹开不说,还被害的家破人亡。重生后,才十六岁的她选择离这位瘟神远远的。没想到,这位大渣男总是在各种场合宣示他们睡过了。呵呵,既然你自己免费送上门来,那我就好好调教一下你,免得放出去祸害别人!
  • 此少年彼红颜

    此少年彼红颜

    艾莫彦,第一次看见你的背影,心跳就让我认定你了。但愿你用我的眼,好好看清这世界,爱你的人,不能总是弄不见了才想起她曾在你身边。
  • 缘来情深意浓

    缘来情深意浓

    她被同事踢出新闻界,愤怒离职,茫然失意。遇到他,她转行公关界,在他的引领下,一步一步为理想拼了命的往上爬!初恋情人回来和她抢饭碗,他为她踢飞。闺蜜背叛,他为她肃清道路,让她畅通无阻。还有变态上司和不明人物来骚扰她,他直接宣告了主权——她是他的!后来两人一起丢了饭碗,他一无所有,她养他,他也养她,相濡以沫,相守到老。缘分没来的时候,我不知道我爱的人原来是你,缘分没来的时候,我不知道我会爱上你,缘来你来了,情生意动……
  • 食在人为

    食在人为

    刚失恋就穿越了,穿就穿了,还附赠包子一枚。什么,什么,还父不祥,天咯咯,这要让人怎么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皇太极传

    皇太极传

    皇太极的一生基本是在与明朝的作战中度过的,称得上是一位马上皇帝。他在政治、经济、邦交等各方面都有相当的建树。本书作者在详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将皇太极的一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读来引人入胜。
  • 猛兽沸血

    猛兽沸血

    一吼震山林,一怒满世恐!一切的起因竟都是一个天大阴谋,是非对错,在这个人心混乱的时代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李良一直在挣扎中寻找着,也坚持着自己的意念,变得深沉,变得嗜血!这个因为妖狼血种而背上使命的少年,注定一生飘摇!
  • 魔道公子不可思:天才驭兽妃

    魔道公子不可思:天才驭兽妃

    她是豪门千金,一夜穿越成为公主。天才之名,美丽傲娇,天资聪颖,倾国倾城,一个回眸便可颠倒天下。他是华王世子,魂皇之王。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天下城,陌上花,不及你回眸一笑无瑕。”永不分开的誓言,不离不弃的承诺,最后都在火焰中化作虚无。曾经说好要在一起的两人,却变得反目。当一个人被命运逼得绝望,当一个人被挚爱伤透了心,真的会噬心成魔……
  • 花开花落似流年

    花开花落似流年

    花开花落,似水流年。天空再蓝,都不及你的万分之一。夕阳再美,都不及你的每一个微笑迷人。溪流再静,都不及你安静清闲的身影迷离。牵起左手,你是我的流年,牵起右手,我们之间便成了倒影。左手流年,右手倒影。当一切都峰回路转,你是否还是最初的你?……他是堕落于凡间的“天使”,总是能在她最孤独,最无助的时候出现在她眼前,救她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不是想来一场英雄救美的戏码,也不是想让她对他感恩戴德,他只想让她以身相许......(欢迎加入桃玊~后宫群,群号码:56957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