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5年祝贺万科公司成立11周年的纪念文章上,署名南丁的丁长峰的总结很有意思:“1992年对于公司的革命意义在今后几年中将持续不断地体现出来。在这一年中,公司做出了两项战略决策:一是将房地产业务作为核心业务发展,并推动该项业务的跨地域投资;二是发行B股,引进国际资本和管理经验,建立一个开放的组织架构。虽然1993年国家即进行宏观调控,控制基建规模,卖方市场也向买方市场转化,但在三年中,公司的业务结构趋于明朗,房地产业务成功确立为核心业务,今年上半年房地产部门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9%和43%,外地业务占公司利润的比重已上升到70%,在在说明了公司主动变化、调整自己适应市场的努力已初见成效。”
经历了从1992到1994年的带着阵痛的变革,王石率领万科,终于走上了一条专业化发展房地产的快车道。在确立地产业务主导地位的同时,万科跨出深圳,在全国各区域经济中心开发房地产或进行土地储备,得以避开深圳市场日趋饱和的发展局限,并抢先占领内地市场,成为深资北上发展较为成功的地产企业之一。在宏观紧缩,多数地产商或楼盘积压或陷入停顿的情况下,万科以合理的地域组合,借助多年积累的专业经验和专业队伍,降低了经营风险。1995年中期,万科房地产营业收入和赢利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9%和43%,在同类公司中表现不俗。
专业化努力初见成效,不过万科地产享受到专注缔造的真正辉煌,还要到四五年之后。
围绕万科的小故事
很多人都议论过“万科”这两个字的含义,有些从“百科知识”想到“万科”可能是意味着多种经营,又有些人以为凡带“科”的就是要搞高科技,众说纷纭,却无定论。那么“万科”这名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还要从它的来历说起。
公司的前身,在股份制改造以前的正式名称为“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英文名称即“SHENZHEN MODERN ENTERPRISECOMPANY”,缩写为“MEC”。从股份制改造以后对工业生产所要求的品牌一致化考虑,王石觉得,在股份制改造的筹备工作中,为新的公司起一个响亮、上口且意义深远的名字就成了一件大事。在讨论过程之中,有人提出,干脆不起中文名字,只取“MEC”,但是考虑到与“MEC”相仿的名字实在太多,如“NEC”、“CMEC”等,结果并不足取。又有人提出,换一种思路,以“MEC”的中文语音“迈克”为名,显示公司的现代气质。当时这个主意一出,公司里的广东籍职员大叫“唔得”,因为“迈克”一词在广东话里跟“卖黑”的发音几乎一样,不太吉利。于是,大家又陷入困扰。
最后,还是后来去了贸易公司的一位万科老员工提了个建议,用“MEC”的广东话发音“万科”来取名,得到了王石为首的管理层的一致认同。为与广东各地众多“万”字头的企业相区别,王石还同意,英文名称不用“WANKE”而选用“VANKE”,选“V”字头取胜利的寓意。名称方案确定后,国企公司设计了标准字体和标志,万科希望这个设计能够显示傲群、脱俗的气质和追求、创新的精神。
后来,有一位英国客人来万科访问时,感觉“VANKE”好像是德语中的词汇。恰好王石经常用德国人的严谨、思辩来激励职员,这巧合也不错。
洋灰色,是公司的主色;暖红色,是公司的辅助色。选择洋灰色作公司的主色在当时是很少见,也是很大胆的。这也可以看出王石风雅的一面。据说,自万科选定公司色后,洋灰色逐渐成为流行色。这种别出心裁的选择表现了王石与万科喜欢开一时风气、领一代潮流的风格。
至于如何及为何选择洋灰色和红色作公司色,当然有许多饶有趣味的故事。我曾多次听过最早参加公司创建的王石的同事们绘声绘色地说起往事,然而关于公司色,却一直没有权威解释。可能是万科人的想像力特别丰富,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即使存在正统的官方解释,恐怕相同的颜色在不同的眼里仍代表着不同的含意。
万科公司色的寓意一直没有标准答案,据老万科人相传的一种说法是:灰色代表和谐,红色代表活力和希望。灰色是黑色与白色的调和物,黑色太过抢眼,白色太过单纯,两者都有苍白无力的感觉,唯有黑色、白色调和出来的灰色方显和谐。在儒家思想充分浸润的社会里,黑白分明显得个性过强,反而会受到各方抑制,孤立无援,难以生存;和谐、包容方能兼收并蓄,不被敌视,方能根深叶茂,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万科公司个性特别分明,喜欢独树一帜,照理应选择与其个性相称的颜色,而这正是万科的独具匠心之处。姑妄听之吧。
1988年,深圳现代企业公司借股份制改造的机会更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五年之后的1993年,借增发B股的机会,万科曾想更名为中国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但工商管理部门不批准公司名称前冠以“中国”两个字,理由是:不是国字头的公司申请冠“中国”两个字必须有国务院副总理或政治局委员级别的批条。万科哪有这个本事?也许是出于同情或安慰,国家工商管理局同意万科公司的全称去掉“深圳”两个字,自1993年12月28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称延续至今。
万科初期的“各大产业”
万科年产“汽车”数十万
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万科曾经年产“汽车”数十万。
深圳有一座“微型汽车城”,90年代初的时候,很多深圳人是第一次听闻。赵晓峰是当时集团的副总经理,负责的是工业口,也就做了深圳万科精品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晓峰最自豪的是,这座“汽车城”,年产50万部到70万部仿古精品车。
这座“汽车城”在水贝工业区的一幢厂房里,这幢厂房,后来做了八年的万科总部,见证了万科由一个什么都做的公司,成长为全国顶尖房地产企业的光辉岁月。
当时的万科精品制造公司,生产劳斯莱斯、拿破仑、奔驰等名牌仿古“汽车”和旧式英国“火车”,甚至“日皇座驾”在这里也大批量生产。长长的装配线上,一辆接一辆的“名车”经过一百多个零部件的装配之后,宛如真车一般。它们犹如“小人国”里的建筑,按比例缩小,但其材料的选择、零部件的制造和工艺流程的要求,如原型汽车般严谨、复杂。在成品检验处,工人们试验着旧式英国“火车”开动的性能。看着那微缩的火车轮在袖珍的路轨上奔驰,幻想着19世纪的英国大地,面前宛如是一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而其精湛的工艺,工业化的大生产,又展现出今日之科技。
这是一家以工业化手段生产仿古精品的企业,产品100%外销,年创汇300万美元。无论在美国,还是在香港,它在同类企业中都是一流的。谁会想到,它竟是从“来料加工”中学来的企业。
1988年,万科企业与美国精品制造的著名企业——富兰克林铸币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三来一补”业务。西方工艺品的理念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拓展了万科人的视野,使他们看到了这一领域广阔的市场。两年后,自己投资了200万元建起了万科精品制造有限公司,当年收回投资,三年获利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