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24500000007

第7章 那些值得仰望的高人(2)

“仙”和“圣”的区别就是“天”和“地”的区别,或者说,是“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的区别。

李白是先天就牛,是别人学不来的。杜甫是后天才牛,是别人貌似可以学得来的。

李白是古龙,杜甫是金庸。李白是庄周,杜甫是孔丘。李白是道家,杜甫是儒家。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

李白的诗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是“飞在碧云端”的。杜甫的诗是食尽人间烟火的,是“闺中只独看”的。

李白的诗是童话,杜甫的诗是历史。

李白的诗轻盈,杜甫的诗厚重。

杜甫并不是天分比李白差,他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候也才只有二十四岁。这首《望岳》,假如不是出自杜甫之手,作为别人的诗放在唐朝的诗集中,就是第一等的诗。但是,如果把它放在杜甫的集子中,这首诗就低调得多,只能算准一等,甚至二等。

不要以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大气磅礴、胸襟开阔。没错,如果出自其他诗人之手,这首诗也许足以代表他的最高水准。只是,老杜的价值和意义远远不止于此。那时候他才二十四岁,老杜一生诗风都在变。

李太白早年的诗和暮年的诗无太大差别,初入长安时呈贺知章一篇《蜀道难》,就足以盖过整个盛唐的所有人。即便是他后来创作的那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也不能说可以完全打败《蜀道难》。其他任何诗人怎可与李太白相抗衡?然而,杜甫在穷困潦倒的晚年,不经意间,诗作上的成就便超越了李白这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杜甫是诗的化身,他整个生命就是一首诗。这才是老杜弥足珍贵之处。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甲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读李白的诗,你会像贺知章一样大呼惊叫:“居然能写出这样的诗!这是人写的吗?”

但是读老杜的诗,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惊叫,因为杜甫就仿佛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就算他已经死掉了一千年、两千年、一万年,只要你读他的诗,老杜就立马从纸上蹦出来站在你面前,无比真切,高清无码。

同样,读李白的诗,你只会惊呼:“亮瞎了老子的眼啊!太有才华了吧!”

但是你绝对不会哭。

而老杜的诗不一样,你或许哭不出来,但必定有震彻心肝的痛。

一个人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颠沛流离的壮年,再到穷困潦倒的晚年,整个一生都在他的诗中映照得如此真切。而最最难得的是,他这一生,无论在何时,都不曾失去一颗赤子之心,爱其君,爱其民。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虽然老杜一生诗风都在变,但从这一点看,老杜一生都未曾变过。

老杜也有过快乐的时光: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还有过寂寞的时光: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杜曲晚耆旧,四郊多白杨。坐深乡党敬,日觉死生忙……

这一句句诗,让老杜这个人有血有肉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历经千年之后,依然栩栩如生。

老杜的诗并不像李白那样有诸多神来之笔,但这些平平实实完全不假修饰而道出的话,让你感觉不是在听一个明星大腕的演唱会,不是在听传奇偶像的精彩演讲,而是在和最亲密的老朋友灯下把盏,促膝长谈。

我始终认为,一流的作品纯以力取胜,而非关技巧,所谓“一力压百魔”。老杜的作品,完全不凭借华丽的修辞渲染。尽管老杜也精通此道,但他从不刻意为之。比之武侠小说,老杜的诗就像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结尾之处——纯以力道取胜。

他年轻的时候,欣逢盛世,结识了很多情意相投的好友,长安看花,登楼醉酒,好不自在。而后家国日衰,世风凋零,早年好友东奔西走,各自飘零,一朝别去,杳无音讯。廿载之后,居然重逢,谈起当年的相知之交,大半已经作古归西,经世道之变迁,遭飘蓬之离乱,而后慨然相见,感伤何极!

我曾自不量力地试图用蹩脚的白话文翻译老杜那首《赠卫八处士》,但花了很久尝试翻译这篇明白如话的诗,最后还是放弃了。老杜的诗,动不得一个字。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嵇侍中的血

读文天祥的诗容易在这两句达到高潮:“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嵇侍中乃嵇绍,嵇康的儿子。在八王之乱的时候,晋惠帝御驾亲征,溃败,众将士侍卫作鸟兽散,嵇绍挺身护驾,乱箭射来,飞矢如雨,嵇绍身死,血溅帝衣。事后,宫女拿衣服去洗,晋惠帝说:“不要洗,嵇侍中的血在上面。”

嵇绍本可以不护驾,没有人敢杀皇帝。他大可以像其他将士一样散去,但他还是护驾了,以身死作为代价。

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后来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就引用了。

看起来很完美,一个忠君爱国的高大形象。

可惜遇到了顾炎武,这个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伙。顾炎武说:“嵇绍是个无君无父、不忠不孝之人。”

何解?嵇绍的父亲嵇康是被晋朝杀死的,可嵇绍后来做了晋朝的官,还誓死保护晋朝的皇帝,所以不孝。嵇康是魏朝的臣子,司马氏也是魏朝的臣子,司马氏犯上作乱变魏为晋,嵇绍出仕晋朝,所以不忠。

顾炎武说得一点儿都没错,如果站在纯粹的儒家立场上来看的话。

嵇绍为什么父亲被晋朝杀了还要出仕晋朝呢?按照儒家的观念: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嵇绍不仅不应该出仕,还应该流亡海外才对。

嵇绍本来也不打算出仕,山涛说了一句话,嵇绍就被说服了。嵇绍继承了父亲嵇康的倔脾气,原则性极强,不然后来也不会挺身护驾,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在他选择出仕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要么不出仕,如果出仕,就一定以身护君全。

山涛既然能一句话说服嵇绍,而且嵇绍也绝对不是一根筋的笨蛋,唯一的原因就是山涛更牛,不然也不可能成为他父亲嵇康仅有的两个朋友之一。嵇康死的时候嵇绍才十岁,嵇康把他托付给了山涛。

山涛的那一句话是怎么说的呢,“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于人乎?”

就因为这句话,嵇绍决心出仕晋朝了。也因为这句话,山涛被众人觉得太“给力”。还因为这句话,山涛被顾炎武骂得很惨。

是山涛对,还是顾炎武对?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同时答案也很简单。

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毫无疑问顾炎武是对的。顾炎武是个纯粹的儒者,百分百的儒者。

山涛不是,山涛宗《易经》。嵇康也不是,嵇康宗《庄子》。

“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这个道理出自《易经》。

假如山涛不是用这句话,而是引用孔孟老庄的任何一句话,都不可能说服嵇绍。能说服嵇绍的,只可能是《易经》上的这句话。

《易经》的精神和儒家的信仰并不一致,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六十四卦中有一卦名《夬》。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朱熹在《周易本义》里说:“泽上于天”,是溃决的样子。“居德则忌”,搞不清楚。

是不是很有意思?朱熹这位超级大儒,居然说搞不清楚。

看看王弼的《周易正义》怎么解释的:“居德则忌”,忌就是禁,光“施禄及下”还不够,还要有所禁止。一句话,赏罚分明才好。

这个解释很牵强,朱熹根本没有采用,宁可说搞不懂也不牵强附会。这当然也是朱熹的厉害之处。

但这句话的意思很直白,只要识字就搞得懂,我都能搞懂,朱熹不可能搞不懂。

“居德则忌”是什么意思,就是有德行就会遭来忌恨。

朱熹为什么要说搞不懂呢?这是儒家的暗号。

孔子说过一句话:“邦有道则智,帮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朱熹的厉害之处就是,分明搞得懂,却宁可装糊涂说搞不懂。

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我刚才说过的那句话——《易经》的精神和儒家的信仰并不一致。

《易经》说有德行就会遭来忌恨,儒家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不提倡。

因为不提倡,所以不解释,故而,朱熹说:“居德则忌,未详。”

嵇侍中血正是《夬》卦之象。

当此溃决之时,五刚决一柔,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做一个纯粹的儒者要付出代价,代价就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嵇侍中的郁闷之处在于,他的结论对了,但他的假定前提错了。虽然文天祥赞了他,还是免不了顾炎武的批评。

嵇侍中在出仕的那一刻,就已经不再是一个儒者,哪怕他后来的行为再接近儒者,他也不可能是一个彻底的儒者。

还是他老爸高明啊,宗庄周,就一直宗庄周,宁可与山巨源绝交,宁可招来杀身之祸。但是对于信仰,嵇康是从一而终的。

所以说,做一个百分百的人不容易,无论你信仰什么。

生命的一派元气淋漓

京城下了一夜雨。早上推门出去,四处草木勃发,透露出天地间酣畅的生机。春为发生,夏为长嬴,秋为收成,冬为安宁。天地四时,阴阳消息。于春于夏,便恣洒出旺盛的生命力,如歌楼听雨的少年,如客舟听雨的壮年。

但凡与生长相关的,便是阳长阴消、生机勃发。有些书,单听名字就让人感受到酣畅淋漓的元气四溢,比如冯唐的《万物生长》,比如冯仑的《野蛮生长》。(插一句,冯唐和冯仑并不是兄弟,《万物生长》和《野蛮生长》也不是姊妹篇,只是两本书恰巧穿了一对情侣装。)

感受到万物恣长、草木勃发的生机,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徐文长的那句诗,“新蔬一来出泥香”。

徐文长,就是徐渭,名气似乎不大,一个文坛骚客而已。

说他“名气不大”是站在文坛之外看。一旦进入文坛,徐渭的赫然光辉就会马上亮瞎你的双眼。

经济学家张五常是个“文老”(文艺老年),书法、散文、摄影,没有一样不爱。他曾写文章把古往今来全世界的艺术家不分门类排出前十名,华人居其二,分别是苏东坡和王羲之。王羲之凭借一篇《兰亭序》的旷世书法和妙文位列第十。很显然,当时张教授还不了解徐渭。时隔数年,张教授的艺术修养又有了些长进,对书法史也增益了了解,重修那篇散文的时候,把王羲之的名字给划掉了——把徐渭补了进去,列第六。张五常说,不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够,而是必须把徐渭列进去,“徐渭的书法吓破了我的胆”。

什么样的书法能够把狂狷如张五常者的胆“吓破”呢?颜筋柳骨、颠张醉素都不足以如此。

徐渭的书法有一种排山倒海的刺激,淋漓元气打破宣纸,直逼人心,看得你血脉贲张,狂性发作。一个没有狂狷之心的人、一个没有淋漓元气的生命,永远无法体会徐渭书法中透露的这股讯息和激情。

徐渭被称为“字林之侠客”。在书坛,他不是盟主,不是领袖,而是独来独往、特立独行、邪气四溢的侠客。

有人用欧阳修的两句诗来评价徐渭的字:“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可谓精当。“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徐渭的字不是年华最好时候的窈窕淑女,而是老去的绝代美女,虽然风华被岁月洗尽,但一举一动中无不透露出当年的妖娆神态。“美人迟暮”是个什么概念?看徐渭的字就能深切感受到。

这种人的一生必定是不如意的,否则就不可能有如此邪狂不羁的作品出现。

我们来看他的一生。

幼年,当然是个神童。但十七岁考秀才没考上,到二十岁中了秀才,也不算晚。

之后考举人,不中;继续考,继续不中;连续考了八次,直到四十一岁。似乎生命力过于旺盛的人科举考试都不“给力”,比如杜甫,比如康有为,但徐渭是不给力中的不给力。反过来看,也许是他的生命力太过旺盛了。其间,三十二岁那年第五次考试,初试考了第一,复试居然被刷掉了。三十五岁那年第六次考试,初试考了第二,复试又被刷掉了。三十八岁那年帮上司胡宗宪代笔一篇文章,皇帝看了大为赞赏,而这年第七次考试还是挂了。第八次中了吗?没有,仍然挂了。徐渭从此以后再也不参加科举考试,于是一辈子都只是个秀才。

就是这样一个考了八次举人都挂掉的家伙,与解缙、杨慎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这个“三大才子”可不是唐伯虎、祝枝山那个“四大才子”一样的含金量,比那个高了去了。唐伯虎与解缙他们比起来,充其量就是个小混混。解缙是谁?十九岁就中进士的大学士,徐渭十九岁时连秀才还没中呢。而杨慎,二十四岁中进士,还是一甲第一名进士,俗称状元及第。一个一辈子都考不上举人的人和两个智齿还没长齐就考中了进士的人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究竟是谁更牛一点?

《徐文长传》上介绍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家伙的名声太大了(“声名藉甚”)。然后就说,他的运气太坏。

徐渭的运气坏到什么程度?坏到透顶。我们不看他的考试了,看人生。

徐渭是庶出,生母是个奴婢,刚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十岁时候生母被赶出家门,十四岁嫡母去世,二十一岁做了倒插门女婿,二十五岁大哥去世,家产被无赖霸占,二十六岁老婆去世。童年、少年、青年就在这种环境下度过,还能怎样?

同类推荐
  • 谁看见了石头开花

    谁看见了石头开花

    本书作品围绕“爱”的主题,题材广泛,有对真情的颂扬、校园的关爱、哲理的探究、人性的关照,也有对社会和弱者的关注、战争和历史的反思,更有对环保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呼唤。作品构思精巧,情节曲折,笔触细腻,内容精彩,情感真挚,文笔朴实又不失幽默俏皮。相信广大中学生读者定能在作者或娓娓道来,或激情荡漾,或引经据典,或嬉笑怒骂中,提升写作,提高审美,给力成长。
  • 20几岁,不能再犯迷糊了

    20几岁,不能再犯迷糊了

    20几岁的年轻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迷茫。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应该走向哪里,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和方向。很多人期待着自己成熟,但是从思绪上和行动上却难免犯一些糊涂。年轻,允许失败,但是不允许我们甘于失败。年轻可以失意,却不应该为今后留下悔恨。站在这个崭新的十字路口,你能自信坚定地走出每一步吗?
  • 金口才

    金口才

    《 疯狂口才》作者刘烨又一力作,帮您打造能办实事成大器的金口才!张口讲话,祸兮福兮?祸从口出,福也从出。如何克服自卑和胆怯,如何说话富有底气,如何即兴发言,如何打破僵局,如何与陌生人沟通,如何化解危机,如何当众讲话,如何舌战群雄,如何说服他人,如何谈判成功……惟有口才,能让你,力挽狂润、起死回生!《金口才》不仅教我们敢说,不教我们会说。《金口才》从如何走出口才“陷阱”作为切入点,告诉人们恐惧心理并非偶然,内心胆怯是可以克服的。发现自我的口语传播障碍,树立勇气和信心,如此,才能与陌生人“一见如故”。轻松打破僵局,说话铿锵有力,从此,告别当众发言就脸红心跳的日子。
  • 魅力来自沟通

    魅力来自沟通

    沟通的品质决定人生的品质。沟通能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青年人成功和快乐的必要条件。第一是因为青年不再单纯是学习或工作,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项重要个人发展目标,具备良好的人事能力能让人生的路越走越宽,反之则可能让自己陷入窄胡同。第二是因为现在用人单位对年轻人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视,不强调他们的成绩高低,注重实际能力。不强调名牌高校、高智商,注重情商。不强调专业对口,注重综合素质。因此正确引导和促进青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培育青年健康的心理,帮助青年健康地成长,提高其沟通技巧,将有助于青年人走向成功,并且为青年未来家庭生活幸福美满打下良好的基础。
  • 随处可用的24条处世法则

    随处可用的24条处世法则

    本书将多面的人性集成为24条处世经典法则,揭示人性的弱点与优点,善意与劣根,规则与潜规则,内容包括:“识相法则:准确地揣摩他人心理”;“应变法则:适应人情关系的突然变化”;“借力法则:借人声望,成己之事”;“收买法则: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人心”等。
热门推荐
  • 曹三狗抗日记

    曹三狗抗日记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曹三狗,抗日记
  • 维辰世界

    维辰世界

    这是一本布满了坑的小说,喜欢推导的孩子就来看看,结合了玄幻与推理的小说,一个个小故事贯穿全文,布满了一个个疑点。鱼天一个失去武者的能力为你简述了这个世界的奇特,还有人性的考验。在这没有傻子,要知道在这个世界活下去,靠的不仅仅是武力,还有智商
  • 招灵引路

    招灵引路

    不定期更新真实故事,有我亲身经历,也有大人们讲述的,也有发生我我身边的。体验惊心动魄,感受奇思妙想,猜测未知发展,还原事实真相,记住,背后有人在看。本作品故事目前已有:《父子情深》《照魂机》《笑声》《宝箱》《地村》《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八个故事。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胭脂醉(番外:相思泪)

    胭脂醉(番外:相思泪)

    他是这天下四大军阀之首,又遇上自己钟爱的女子,理应拥有这世间的幸福,然而他视若珍宝的女子,偏偏在他父母的祭日期间决然离去。五年后两人重逢,他变成了冷漠无情的男子,依旧没有办法对昔日的爱人过多苛责,只是暗中调查她当年离开的原因,引出惊人的秘密……胡琴咿咿呀呀,说不尽的苍凉故事。请您泡上一杯清茶,在悠悠的琴声里,听我为你道这一段斑驳岁月里传奇。番外:《相思泪》简介胭脂醉笑无百花,相思泪出不相思。相思泪,如同情人心里最深处的那一滴眼泪。然而它不是眼泪,它是药,可以让人不受相思之痛的药,它也是毒,中此毒的人如果再惹相思,便会心痛而死。一滴相思泪,两段无缘情。(本文已全文完结)
  • 非常奸商

    非常奸商

    一个“富二代”高中生意外流落至跟已知历史完全不同的南北朝时期,通过非一般方式投身商海。经商之事,以本逐利,无商不奸,无奸不商,主人公投入的不单是金银,赚取的不止是钱财。"其实,我一直是个真诚的人!”——陈木木
  • 摸金铭文

    摸金铭文

    人死有墓,墓有铭文,既为缅怀死者所用,也被死者用来留名,即墓志铭,又称阴阳文。盗墓者探龙脉,行走阴阳之间,颂阴阳文,御阴阳术,获葬品为生,是为摸金。盗墓者一生阴阳为伴,暴利驱使盗墓者铤而走险,有人一夜暴富,有人暴毙而亡,各种怪异时时发生,寻龙还是陪葬,其中蹊跷谁能知晓?清末民初,战伐不止,民不聊生,出身贫苦的古木迫不得已踏上盗墓一途,在一古墓里无意中得到一副铭文拓图,谁知一张图竟引出异事连连,而古木的命运也似乎变得捉摸不定.......究竟是在摸金还是在一步步写古木的墓志铭?谁知道呢?通摸金识铭文!你就知晓!
  • 七剑七界

    七剑七界

    生命起源于河流,七剑的故事也同样起源于这条古老的河流。经过了刻苦的修炼,主人公是否能登上世界的巅峰?
  • 煞武乾坤

    煞武乾坤

    仙武大陆,强者为尊,普通之才,修天地元气,踏入仙界。绝世鬼才,夺天地煞气,踏破青天。纷飞的是弱者的眼泪,凋零的是败者的骨骸,有道是:“上取青霄撑天骨,下抽九幽黄泉筋。”
  • 大封妖

    大封妖

    在人类建立的繁荣大都市下,隐藏着天大的秘密,那就是都市中生活着非人的存在,他们有个统一的称号:妖。上古的聚变,改变了这个世界,残暴的凶禽,美丽的植物,人类的怨念,死去的尸体,甚者自然中的风雨都获得了莫名的力量。在这个莫测的时代,部分人崛起,创立了封妖家族,妖与封妖家族的一战,开创了新的纪元:妖历。妖历1700年,在人类建立的都市,划分了妖的猎食区,封妖家族允许了妖在都市中的生活……故事便从这里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