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权制与集权制
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或下级领导者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有权独立自主地决定问题,上级对下级权力范围内的决定不加干预;集权制则是指对全部领导工作的最终决策权都集中在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者,下级只能按照上级的决定或指示进行办事和工作。即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指示命令。分权制体现领导者可以独立行使职权;能够因地制宜地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个性;能因时制宜地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对于某个组织而言,可以防止独断专行等优点。而不足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各组织互相独立,职权分割矛盾冲突难以协调,政令不能统一,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地方主义色彩严重,不利于维护整体利益。
与分权制相反,集权制则表现出了力量集中,标准一致,政令统一,指挥方便,令行禁止等优点。但缺乏的是科学研究性,不利于调动各层领导者的积极性,尤其是在领导改革创新方面,不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抑制了个性发挥,不利于很好地发展某些特色。
这两种体制各有千秋,不论侧重于哪一种,从总的原则上说,必须要树立一种动态观念,在不断的变革中使集权与分权达到调和、统一。
3.职能制与层次制
按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权范围和性质划分,有职能制和层次制两种类型。
职能制也叫分职制、机能制,是指一个单位或组织中,横向设置若干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所管辖和服务的范围都以本行政机关的整体为对象,工作内客和性质却各有不同的领导体制。职能制的优点在于:各部门的领导者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细致,工作效率高,其缺点是由于分工精细,容易造成机构众多,人浮于事;政出多门,互相推诿,使领导者协调工作增多;受本身业务的局限性约束,很容易违反效率原则与经济原则。
层次制又称为层级制、分级制或直线制,是指一个组织从纵向划分为若干层级,各层级的管理内容大致相同,只是管辖范围随层级的降低而缩小的领导体制。这种体制基本上属于传统的领导体制形式。其指挥系统形如一个连续的台阶,每一个下属层级都要服从上一个层级的指挥,并对上一个层级负责。层次制的优点是:权力集中、指挥统一、层次分明、整齐划一;同一系统中各层领导者业务性质基本相同,人员变动对业务工作适应性较强。所体现的不足之处在于,领导者管事太多,事必躬亲,会造成事务缠身,难免滥用职权,处理事务易草率而不负责。
4.完整制与分离制
这两种体制是依据上级对下级的指挥、控制方式和程度来划分的。完整制是指凡属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或一个机关中的各构成单位,被一个法定的领导者或一个上级机关指挥、控制和监督。完整制又可称之为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它有这样一些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易统筹规划,工作效率高;可以消除权力冲突,减少相互间的推诿、扯皮;可减少独立单位,避免人财物等资源的损失与浪费。完整制若发挥运用得不好,也同样存在诸多弊端: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很容易滋长领导者特别是高层领导者的专横武断,使其所辖下属单位在执行决策上束手束脚,发挥不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大权一旦落在某个心术不正的领导者手中,则会产生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
分离制也叫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是指同级的各个机关,或一个机关的各个单位,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领导者或领导机关的指挥、控制和监督,权力分别由不同的领导者或领导机关所掌握。这种体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权力分散,较好地防止了专断与滥用职权;有利于单位之间公平竞争;易于发挥各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遇上级机关出现决策失控等情况不致于对全局造成重大影响,难点在于,各独立的部门往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工作内容易重复,职权冲突,易出现人财物等资源浪费现象,组织缺乏中心,监督工作往往难以实施。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完整制与分离制的固定模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以,若机械古板或教条地严守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将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明智的。因此,领导者必须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树立新理念,采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体制结构上实行动态性管理,这样才能使完整制和分离制各自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五、合理的领导组织结构
领导组织结构是领导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领导机构系统及领导班子内部两方面各因素之间的一定关系,其中一方面是纵向关系即隶属的领导关系,另一方面是指横向关系即相互平行的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我们把这种组织内部各个组成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形式称之为组织结构。领导组织结构一般有四种组织形式,即线型结构、职能型结构、混合型结构和矩阵型结构。
1.线型结构
线型结构也可称为线性结构。这是一种最为传统的领导体制模式。它是指按层次分级,每一级都要直接接受更高一级领导的管辖,同时又对下一级实行全权管辖。这种结构的领导类型是一长制,最高领导者对下属的全部工作活动进行全权领导。从形式上看,如果是单纯的直线性结构,就是从上到下的“金字塔”型的阶梯等级。
线型结构的组织原则是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来确定对领导者的管理制度。在这种形式下,全部信息都是沿着垂直线路自上而下或由下而上进行传递。这种结构比较适用于重复的、简单的工作和简单的基层组织。其优点在于:整个系统内部的所有关系一目了然;职责分明,上令下达,行动迅速,有利于提高整体效率,相对来说,一些非标准的、综合性的、复杂的大型组织则不能适应这种结构形式。为满足领导活动不断更新的需要,有必要对线性结构进行分解,于是就产生了职能型结构等另外几种结构方式。
2.职能型结构
为了完成某些特定的管理功能和某些极其复杂的任务,需要成立一个专门性的机构,并且机构中的领导者对其职能范围内的一切事务和问题全权负责,完成这些功能和任务的所有部门和成员都归该机构管辖。这种结构方式就称为职能型结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某企业中的计划、劳资、人事、技术、财务等各处(科)室,与各个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和其他直属单位的关系,从管理层次级别上看,处(科)室的处长与车间主任同属于一个级别即是平级的;但从工作角度上看,处(科)室分别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对所涉及的人、财、物均有指挥权,而且各自从特定的方面协助企业领导者对基本生产车间实行领导。由于职责功能分门别类,事务性计划十分具体,专业化管理程度相对较高,可以大大减少上级的指挥工作量,从而集中精力去抓好重大事情。
职能型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同一个组织单位或同一个人经常要做许多不同的事。这样,许多职能部门和指令往往会同时集中下达到一个基层组织,会出现上面指令多,下边负担重或是上层指令之间存在抵触甚至矛盾,令基层无所适从等诸多问题。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结构方式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实际工作中,职能性结构方式远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单纯意义上的职能性结构又进一步有所发展,产生了直线职能制结构。这种结构把职能部门仅视为领导者的参谋和助手,不直接对基层行使指挥权。同时还设立专门的参谋机构和参谋人员,以克服直线职能制的缺点,这样又形成了一种直线职能参谋制。
3.混合型结构
这种结构是以直线式结构为基础,把线性结构和职能性结构混融在一起的一种综合式结构。混合型结构要求每个领导层次都要设立从事专门管辖的职能部门,并按职能分工处理各种问题。而职能部门本身又不能直接指挥或命令下层领导和下属职能部门,所拟定的有关指令必须由行政领导者批准才能下达。
4.矩阵式结构
矩阵式结构领导体制是依据数学上的矩型方阵原理建立起来的。按照矩阵原理的要求,在同一组织结构中,既要有纵向职能部门,又要有横向的管理系统。通过纵向和横向的结合,形成一个十分灵巧简便的组织结构,而且组织结构内各种权限的分工既非常严格,又能给工作人员留下相当的活动余地。
矩阵式结构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同按项目或产品划分的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矩阵结构中,每一个成员都要同时接受双重的领导,一方面要接受所在产品项目小组负责人的领导,另方面还要接受所属的职能处(科)室的主管领导。
以上四种形式的领导组织结构是所有组织形态在社会活动中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不论组织规模大小,其组织内部的职能责任、权力等的分布最终无不体现在纵横交错的领导关系之上。这一纵一横所交织成的组织结构网络,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领导体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