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两三个月的时候,除了一些手抓的轻便摇铃外,还有一样玩具就是书。他会抓它、咬它,甚至是想法设法地撕碎它。但是不管强强怎么做,强强的爸爸妈妈都不会制止他,任其津津有味地玩着。当然,强强妈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强强自己拿书、翻书,开始他不会,强强妈就努力帮助他。
在强强能够翻到某一页时,比如翻到橘子那页,强强妈就会拿个橘子放在他眼前,反复地对他说:“这是橘子,橘子,黄黄的、圆圆的,是强强最喜欢吃的水果。”
强强妈和强强爸都喜欢读书,所以家庭藏书也比较丰富,强强爸妈看书时,强强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有模有样地捧本书认真地“读”起来。
有一次,强强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啊!妈妈!快看!这不是我的小汽车吗?”原来在书里面他发现了自己熟悉的物体,所以才让强强很兴奋。那时的强强刚满2岁。
从此以后,强强妈每天都会抽时间拿着书认真地给强强读一个故事。有时候,当强强问起妈妈为什么月亮有时是圆的,有时又是弯的问题时,强强妈就会拿出《百科全书》或是《十万个为什么》,照着书给强强找答案,强强妈就会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生动、有趣地“读”出来,直到强强子能够理解为止。
这一微小举动,培养了强强日后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主动向书本求救的习惯。
处在这个阶段的宝宝热爱读书,很多父母是心生不解:宝宝不识字,怎能阅读呢?现在阅读是不是太早了呢?其实,对于宝宝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称之为阅读。比如,用小手指一页一页地翻书;会看画面,并能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能将画面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读懂图书;会用口语讲述画面内容,听大人念图书文字等。
所以,父母不但要鼓励宝宝“读书”,还要为宝宝选择形象、直观、故事性强的图书,而且要保证图书种类多样、形式各异。另外,父母还要鼓励宝宝自由阅读、自由探索,即便他们在阅读中遇到许多不能真正理解透彻的东西,也千万不要代替宝宝去读。除非宝宝主动来寻求帮助,父母才可以帮助宝宝解决疑惑,协助其解决进一步阅读的障碍。
4.数学的敏感期:让我玩玩数字的游戏
数学能力是人类智能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而人类认识自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识自然的各种数量关系和形状、空间概念,并通过利用这些数量关系和形状、空间概念改造自然。然而,优秀的数学能力并非天生,而需要后天适时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数学能力的发展关键期得到理想的训练。
当宝宝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在对有形世界经过充分的接触之后,会自然而然地在智力方面上升一个层次,这时他们开始对抽象的符号发生兴趣,开始接触数学这一抽象内容,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进入了数学的敏感期。帮助宝宝度过这一敏感期,会深深地影响宝宝的一生。
也许有的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宝宝很小就已经会数数、会写数字,而且会识字了,我也没有刻意强迫,是不是说我通过革期开发就可以让这个敏感期提前呢?
不会!宝宝的敏感期如同任何一个自然发展一样,其过程是不能逾越的,虽说宝宝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而且敏感期的出现也是在一个时间段之内,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通过人为的手段提前。宝宝之所以能提前学会数数和写数字,是在大人不断地强化中,暂时记住了这些抽象符号而已,事实上,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和吸收。通常宝宝在5岁前还不具备永久性记忆的能力,如果这种强化不再连续,他们很快便会忘记。
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喜欢“学”的宝宝,他们之所以会有如此表现,是因为宝宝发现如果自己记住这些东西了,家人就会非常高兴、非常疼爱他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出于生存的需要,在主观意识的控制下,宝宝自然会做出这种有意讨好看护者的事情。这么来看,宝宝的这种喜欢“学”,而且能“学会”,完全是在压抑自身需求,迎合大人期望的前提下做出的一种行为。
因此,面对宝宝的这一成长规律——数学敏感期,作为父母,一定要懂得顺其自然,懂得尊重宝宝的成长规律,懂得保护宝宝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欲求,同时,还需懂得在现实生活或是游戏的真实情景中,逐步引导宝宝学会解决问题。毫无疑问,这对培养宝宝逐渐感知数学,进而形成数学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走好这一步,宝宝自然也就能顺利度过数学敏感期了。
及时建立数字概念,发展宝宝数学能力
大量研究告诉我们,儿童在5岁前后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对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数的运算、形体特征等数字概念突然有了极大的兴趣,对其中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意味着宝宝的数学敏感期来了。一旦错过这一敏感期,有的人就会一提数学就头疼,一生都会害怕数学。
幼儿数学不仅帮助宝宝理解数的概念,还包括了解简单的几何形体,学习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当然,还有一些简单的数学操作技术方面的内容,这几个方面不但不分轻重,而且缺一不可。另外,数学在发展宝宝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宝宝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与多数小朋友一样,强强刚开始学数数的时候,最主要、最现成的道具就是他的十个小手指。那时的他,经常是竖起十个小手指,左手点点,右手点点,架势是够有模有样的,但是每次都是越数越糊涂。后来,练习得多了,小家伙才可以慢慢地一口气数到10。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强强妈都会和强强玩这样的数数游戏。强强妈数“1”的时候,强强就会立即数“2”。渐渐地,强强知道了19之后是20,29之后是30。
在强强5岁时就已经轻而易举地从1数到100。
0~6岁宝宝的思维要经历一个从具体而直观再逐渐到抽象这么一个过程。当成人教宝宝学数数的时候,一定要弄清这一点,明白宝宝的思维处于哪一阶段。另外,教宝宝学数数也要避免走入一些误区。
作为父母又该如何抓住宝宝的数学敏感期,引导他们的健康成长呢?首先,可以借助实物,引导宝宝从“量”的实际体验再逐渐到“数”的抽象认识,同时,自少到多、循序渐进地引导宝宝完成加、减、乘、除的计算,发展宝宝的数学思维。其次,数学思维是在活动中与物质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当父母与宝宝互动时,要准备能够引起宝宝思维积极性的材料,像多样性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材料等等,这样才能避免亲子互动流于形式。比如,父母要求宝宝给图形分类时,可以先出示两个形状不同、颜色相同的图形和两个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图形,让宝宝进行比较,帮助他们明确“相同”的含义,并寻找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通过自己的操作,宝宝就能获得有关分类的感性经验,而且也促进了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另外,利用生活中的数学也能有效地激发宝宝内在的学习动机。
数学敏感期里,保护宝宝的数学思维
在宝宝的数学敏感期里,他们会出现一种数学的思维,那就是逼近无限的序列,从个、十、百……到千万、亿、十亿……直到他们的语言也无法继续表达下去。成人看来这个问题是那么地单调乏味,然而,宝宝却从中体验并炫耀着这个无限性。当然,宝宝也在这种原不可比的比较中,感受和体验着数字中的那种无限性。事实上,这种数学里的无限性目已是人类为之迷恋的问题之一,这个历程早在宝宝那里就已感性地经历着。
一天,强强举着一个石头问稍大他几个月的表哥田田:“哥哥,这个石头有没有几百万个天那么大?”
田田皱着眉头,不解地看了看强强。
强强不甘心,继续问:“哥哥,你说它有没有几十万个天那么大。”
田田干脆地说:“没有!”继续玩他的变形金刚。
对这个答案,强强似乎一点都不满意,又缠着田田问:“哥哥,你说它有没有几万个天那么大?”
这次,田田头都没抬一下,不情愿地说:“没有!”
强强还是非常好奇,再次认真地说:“有没有几千个天那么大?”
田田再次说:“没有!”
这是多么可爱又不失天真的宝宝啊。石头与天不能比,天也不能以数计,这是我们每个健康成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在宝宝的思想里,却并非如此。
当宝宝在同伴、成人面前谈论他头脑里的那些异想天开的话题时,父母一定要充分地鼓励并引导宝宝去表述、去探究、去争论,而不是随意终止宝宝的想象。其实,这种鼓励与引导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比如,当宝宝和你逛超市,对计算价格“情有独钟”时;当宝宝看见飞驰而过的汽车,对车牌号码“念念不忘”时;当宝宝面对登机牌上的时间、舱位号、行李重量的排序方法给你“出难题”时,这些都是父母鼓励宝宝发现与表达的绝好机会,只要你肯定了、支持了,宝宝的天赋就会一点点地被发现,而这对处于数学敏感期的宝宝来说,又是多么珍贵而重要的一件事情。
数学学习,不能脱离具体实践
数学具有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两重属性,然而,在宝宝学习数学的阶段,他们必须从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入手,然后逐渐开始数学的抽象过程。很显然,那些仅停留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做法不能称为数学,而没有从具体事物出发或是完全脱离具体实践来引导宝宝学习抽象的数学运算的做法更是违背了数学的本质属性。
童童快满6岁了,对于10以内的加减运算已经是对答如流,这让童童全家人都为她特别骄傲,甚至连幼儿园老师都认为,童童是一个非常有数学天赋的宝宝。
然而,在一次测查中,童童的测试结果却让大家异常惊讶。当幼教专家问童童:“2+8=10”表示什么意思的时候,童童很快就回答“表示2加上8就是10”。还没等专家开口说什么,童童就显得自信满满,一个劲儿说:
“我回答得对吧!”
可是,在场的人都知道,他们对于童童的回答并不满意。
之后,任凭专家怎么提示,童童也不能举出一个能够用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具体事例。
最后,一向受宠惯了的童童竟然很生气地说:“2加上8就是等于10,等于别的就错了!”童童的回答反倒令所有在场的人哭笑不得。
很显然,故事中的童童已经能熟练地解答数学问题,但是颇为遗憾的是,她却不能将数学算式与具体问题联系起来。也许很多人对童童的回答会一笑,但是笑过之后,有一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宝宝能够独立进行抽象符号运算的表面现象完全掩盖不了他们理解上的缺陷,那就是对于抽象符号所表示的具体意义,宝宝是完全不清楚的。
宝宝们在似懂非懂中学习着数学运算,虽说是在接受数学启蒙,但是他们仅仅是被教会了计算,却没有真正认识到生活中数学这门学科到底意味着什么,又谈何了解数学本身的趣味和美妙呢?因此,再一次提醒年轻的父母和幼儿教师,这种机械的背诵并不意味着在宝宝的头脑中数的概念就已经形成,也不能证明宝宝已经掌握了数的知识,反倒是随着宝宝无意识记忆的消失,所背诵的东西自然会全部忘记。事实上,只有消除这些错误认识,才能真正达到对宝宝数学施教的目标。
三、5~6岁大宝宝智能训练方法
大动作能力训练
(1)钻过相当身高一半的矮洞
目的:学会用眼估量洞的高矮,用身体适应高度顺利通过。
玩法:一般宝宝很喜欢钻到桌子和床铺下面,经常把衣服弄得很脏。现在要求钻过相当于身高一半的矮洞,可以低头弯腰并把髋部和膝部都弯曲成为半蹲下的体位,用脚走过而不必爬行,就不会碰头顶和弄脏衣服。
意义:学会灵便地越过障碍物。
(2)给气球娃娃戴帽子
目的: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宝宝的专注力、观察力、创造和思考能力。
玩法:先做准备,气球1~2个,免洗杯1~2个(塑料杯、纸杯均可),彩色笔,热水少许。
开始游戏,对气球吹气使其膨胀并用皮筋绑好,在气球上画一个娃娃脸,以增加趣味。然后将热水倒入杯中约六七分满。待20秒左右,把杯中水倒出来,并立即将杯口紧紧地倒扣在气球上,给气球娃娃戴上帽子了。那么,“帽子”会不会掉下来呢?让宝宝仔细观察以下现象。
过一会儿,轻轻将杯子提起,结果发现气球也被吸起来了。
意义:让宝宝认识空气热胀冷缩所产生的压力改变,不必滔滔不绝给宝宝讲很多道理,游戏的直观感受是最有趣的最有效的学习。
(3)学跳绳
目的:上肢摇绳下肢同步跳绳,练习上下肢活动协调。
玩法:同宝宝一起跳绳。各人拿自己的绳子,先把绳子摇起待绳子落到地面时双足跳过。初学宜慢,一步一步熟练后加快,最后手摇得快时可用单足跨步法使身体不致于疲劳。
意义:上下肢协调的全身运动有利于血液循环,宜于寒冷季节玩。冬季每天跳绳15~20分钟可使手足变暖,消灭冻疮。
(4)学游泳
目的:练习呼吸与四肢运动协调。学会游泳一旦遇到危难时能生存和救助别人。
玩法:先在浅水池中踏水玩耍,到水浸及胸部时可戴上救生圈学习四肢的划水动作。然后练习深吸气钻入水中划动,再将头伸出水面吸气。动作熟练后试着去掉救生圈练习。全过程要有会游泳的大人监护。
意义:一般5岁是练习游泳的最佳年龄,因为5岁宝宝懂得危险,不会像3~4岁时那样冒失。也有人主张在1岁以内开始练习,但有时年龄太小婴儿会因呛水而惧怕,反而使学习失败。5岁儿童也要事先告知溺水的危险,使宝宝有所防备而保证练习时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