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生的病,我相信医生的话,说是没有什么危险。我远去扬州探访古迹,你又怕我心忧,阻止人给我报信。等到你病情沉重已极,妈妈问:“盼望你的兄长归来吗?”你勉强答应说“是!”我已于前一天就梦见你来诀别,心中知道不吉利,就赶快飞舟渡江。果然,我下午未时到家,你已经在上午辰时断气身亡;你的四肢还温热,一只眼还未闭上,大概还是忍死等待着我吧。早知你要与我诀别,我哪里肯远游?即使远游,也还有多少心中的话,要你知道,与你共同商量。现在是完了!除了我死后能与你相见之外,再也没有能见到你的日子了。我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死,可以见到你;而死之后有知无知,与你能够见面不能见面,又终于是难以明了的了。然而让我抱其无边无际的遗憾,是天意呢还是人为呢?而就这样完了!
你的诗,我已付梓;你的女儿,我已代嫁;你的生平,我已作传;惟有你的墓穴,尚未筹划好。祖茔在杭州,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所以请示母命而安葬你在这里,便于墓前祭扫。你的墓旁葬有你的女儿阿印,其下两座坟墓,一是父亲的侍者宋氏,一是我的侍者陶氏。羊山空旷辽阔,南望原野低地,西望栖霞山,风雨晨昏,寄居他乡的灵魂有伴,应当不会孤寂。所可怜的是,我从戊寅年读到你的哭侄诗后,至今没有男孩子;两女刚呀呀学语,生在你死之后,才一周岁。我虽母亲尚健在不敢说自己老了,但牙齿摇动头发秃了,暗地里自己知道,活在人间还能再有多少时间?阿品远在河南,也无儿女,袁氏九族没有可以继承的人了。你死了还有我来葬,我死后谁来埋我?你倘若有在天之灵,能否告诉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你也不能听见你的言语,祭奠你又看不见你来享食祭品。纸灰飞扬,北风正狂,我回去了,还在不断地回头看你啊!呜呼悲哀呀,呜呼悲哀呀!
【赏析】
这篇《祭妹文》是声情并茂、声泪俱下的名篇。
《祭妹丈》写于乾隆丁亥(1767年)作者五十一岁时。其妹素文因恪守“从一而终”的封建道德,遭遇高姓不良丈夫,并被迫走上公堂,离婚回娘家,心灵上遭受极大伤害,四十多岁就死去了。袁枚感于兄妹情深以及妹妹的不幸遭遇,以及自己膝下无儿、晚景凄凉,在这篇祭文中,将妹妹的一生经历和他们兄妹之间亲密的感情用抒情的笔触倾诉出来,更是感人至深。
祭文在客观上批评了妹妹“一念之贞”(即“从一而终”)的观念,“躬蹈”这种“节义”观念造成的悲剧的结局。
接着以此为出发点,作者回忆了兄妹之间儿时捉蟋蟀、读《诗经》以及作者中进士以后,妹妹喜不自禁的情景,今日思之仍如在眼前,然已是人去不可再生,也是无人能够印证的了,此情此景,情何以堪?
祭文写道,自从妹妹“义绝高氏”回到家中之后,家中琐事及文墨事务全赖妹妹料理,自己病中也得到妹妹的照料与关心。妹妹归来,更增兄妹之间的情感。而妹妹之死,作为兄长竟未能在她死前见上一面,更增遗憾、伤感。这种对比的描写,使得兄妹情深更具强烈的感染力。
祭文最后,写对妹妹死后的种种安排,联想到自己尚无儿子,连堂弟阿品也没有儿子,袁氏一脉将绝,更加伤感,所发出的“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就更是感慨殊深的了。
宣左人哀辞
【作者简介】
方苞(1668—1749),清代著名散文家,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曾因戴名世《南山集》案被捕入狱,后得赦,官礼部侍郎。论文提倡“义法”,是“桐城派”的创始人,著有《方望溪全集》。
【原文】
左人与余生同郡,长而客游同方,往还离合,逾二十年而为泛交。己丑庚寅间,余频至淮上,左人授徒邗江,道邗数与语,始异之。其家在龙山,吾邑山水奇胜处也。每语余居此之乐,而自恨近六十,犹栖栖于四方。余久寓金陵,亦倦游思还故里,遂以辛卯正月至其家。左山右湖,皋壤如沐,留连信宿,相期匝岁定居于此。而是冬十月,以《南山集》牵连被逮。时左人适在金陵,急余难,与二三骨肉兄弟之友相后先。在诸君子不为异,而余固未敢望于左人也。壬辰夏,余系刑部,左人忽入视。问何以来,则他无所为:将归,谓余曰:“吾附人舟车不自由。以天之道,子无恙,寻当归,吾终待子龙山之阳矣。”及余邀宽法出狱,隶汉军,欲附书报左人,而乡人来言左人死矣,时康熙五十二年也。
龙山地偏而俗淳,居者多寿翥,左人父及伯叔父皆八九十。左人貌魁然,其神凝然,人皆曰当得大年,虽左人亦自谓然,而竟止于此。余与左人相识几三十年,而不相知;相知逾年,而余及于难;又逾年,而左人死。虽欲与之异地相望而久困穷,亦不可得,此恨有终极邪?辞曰:
嗟子精爽之炯然兮,今已阴为野土。闭两心之所期兮,永相望于终古。川原信美而可乐兮,生如避而死归。解人世之纠兮,得甘寝其何悲。
【译文】
宣左人和我生在同一个郡,长大后客游在外又是同一个方向,往来返回,分离会合,经过了二十年也只是泛泛之交。己丑寅年问,我频频至淮上,左人在扬州授徒,数次给我介绍扬州情况,我才开始对他作异样的看待。宣左人的家住在龙山,龙山是我的家乡山水奇胜的地方。他每次对我都谈到他居住在此地的快乐,而我自己很遗憾已年近六十,仍在四方忙忙碌碌,还不能享受到这种快乐。我久在金陵(今南京市)寓居,厌倦了漂泊在外的生活,也思念着回归故乡,于是在辛卯正月回到了家。看左山右湖,皋壤润泽滋润,留连之间,我相信可以在这里住宿,并且约定日期。于一年内在这个地方定居。但是到了这年冬十月,我因《南山集》的牵连,被逮捕入狱。这时,宣左人恰在金陵,相救我于急难,与二三兄弟友人争相先后来关心我。这在众多君子看来不是什么奇异的事情,但在我却是本来就不敢期望于宣左人的事情。壬辰年夏天,我被关在刑部,宣左人忽然到狱中来看望我。我问他为什么来,他则说没有什么事。将要回去时,对我说:“我搭乘在别人的舟车上回乡不自由。因天之道有眼,你将没有什么事,你不久归来,我将在龙山之阳等待你。”但是,等到我承蒙宽法出狱,隶属于汉军旗,想将这个消息让人捎信告诉宣左人,而乡里人来说宣左人死了,时在康熙五十二年。
龙山虽然地方偏远然而风俗淳厚,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长寿,宣左人的父亲及伯父都活到八九十岁。宣左人体貌魁梧,神情庄重,别人都说他应当得到长寿的大年,虽然左人自己也说应是这样,然而却终止在这个年龄上。我与左人相识将近三十年,而互相了解不深;相互了解的第二年,我就遭了难;又过了一年,左人死了。我虽然希望与他即使在长久的困穷中地隔一方地相互关照,也不可能得到,这种遗憾有终极的吗?辞说:
嗟叹左人是个精爽干练而又明快的人,今天已埋在野土之下。关闭上了两颗心所期望的啊,永远相盼望于生命的完结。平川原野确实很美而且可以得到快乐啊,生如逃避而死如归去。解开人世绳索般的纠缠啊,得到甘美的安寝又有什么悲哀的呢。
【赏析】
作者以深切的感慨写出了这篇《宣左人哀辞》。宣左人不过是与自己同乡,不过是在外以授徒为生的普通知识分子,与作者也不是很熟悉,只不过是旅途中相遇相识,只因为有相同的对于故乡热爱的情感而谈得来而已。但是“士穷节乃见”。当作者因为戴名世《南山集》案被捕入狱时,其他人都避之惟恐不及,只有宣左人以及他的二三骨肉兄弟般的朋友,却能够“急余难”,先后前来探望。这在作者本是不敢期望的事情,宣左人却能够做到。作者后来被转徙到京师,关进刑部大牢,又是宣左人忽然来看望。这真是令作者对宣左人感激不尽,也感慨不已的。
像宣左人这样重情义,急人难的好人是应该长寿的。但不幸的是,在作者第二年出狱之后,宣左人却死了。抱憾终身的感慨顿时在作者的心头升起。所幸的是,作者说,宣左人能够“解人世之纠”,安寝在风景秀美的原野下,已经没有什么值得遗憾和悲哀的了。
这篇祭文虽然只写了平凡普通的宣左人急人所唯的优秀品质,却言深意远,颇堪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