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33600000009

第9章 墨用文玩(3)

第二节墨用清供

一、墨床

墨床是文房用具之一,其作用是把用后的墨块儿平放在墨床的最高处,墨湿的地方会自然风干,然后再把墨块儿放到盒子里保存,而放置墨块儿的底托,我们称之为墨床。

墨床,亦称墨架、墨台,是专门用来承搁墨锭的小案架。墨磨后湿润,乱放容易玷污他物,故制墨床以搁墨。墨床以墨定形,通常不会太大,宽不过二指,长不过三寸。造型多案架形、座托形、书卷形、博古架形,或曲折,或简练,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

墨床是何时出现的?按理说,有了墨就应该有搁墨的物架,作为文房专用的墨床,不会晚于宋朝,但史书的记载却很晚。墨床虽然早在宋元时期就已出现,但宋初苏易简的《文房四谱》所述仅限笔、墨、纸、砚。南宋末年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将文房用品列为10项,无墨床。成书于明初的《格古要论》又将文房用具分为13类,也无墨床。到了明末屠隆的《考槃馀事》一书,列出的文房器物已发展到45种之多,且功能明确,已有了笔搁、笔床、笔船、墨匣、糊斗、腕枕,但也无墨床。直到清代墨床才始见于记载,并从乾隆朝开始广泛流行和大量使用。

明清以后墨床的制作材质,从古铜、玉器,发展到陶瓷、象牙、红木、漆器、玛瑙、翡翠、景泰蓝等。墨床一旦从单纯的承墨用具发展到可供赏玩的艺术品,除具有精、巧、雅的鲜明特征外,其文化内涵在融入了文人个性化的追求后便更加丰富。遗憾的是墨床在文房用具的传世品中最为少见,收藏难度较大,不易形成系列。

事实上,墨床出现的年代很早。据玉器专家张广文叙述,目前能见到的早期的玉墨床,多为宋、元时期的作品。到了明代,由于制墨业的繁荣,墨床也随之流行,它的外形常与墨形相吻合,表面纹饰极浅,呈平面化,有的干脆制成光面。清代是文房雅玩发展的鼎盛时期,墨床的制作材质,也从古铜、玉器,发展到紫檀、陶瓷、漆器、琥珀、玛瑙、翡翠、景泰蓝。它从单纯的承墨用具,发展到既实用又可赏玩的艺术品。

从传世的墨床来看,玉质墨床最多,也最为精致。玉质墨床温雅圆润,置于书案之上,极有情趣。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有大量制造玉质文具的记载,其中便有相当数量的玉墨床。

清代的玉墨床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形状扁薄,其下有木座,墨床上大多有平雕花纹;另一类则为立体形状,造型富于变化,有的取书卷式,有的仿家具式,古朴而精雅。另外,还有一种玉墨床,用旧件改制,如明代的素面玉带板与剑鞘上的玉,将它嵌在紫檀上,就成了一件雅致的墨床了。

二、墨盒

墨盒的前身是墨匣。墨匣的主要用途就是贮藏墨锭,多为漆匣,以远湿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纹,或用螺钿镶嵌。墨匣中,以套墨、集锦墨、彩墨所用的匣最为考究。古代墨匣多以紫檀、乌木、豆瓣楠木为材料,并镌有玉带、花枝或螭虎、人物等图言语,一般都很精美。

据说,清代道光年间,阮文达回到京城,“以旗匾银制墨盒,其制正圆,为天盖地式,旁有二柱系环内”,可说是出类拔萃。清末制墨匣最著名的当属京城“万礼斋”。

铜墨盒是盛墨汁的小物件,产生于清道光、同治时期,盛行于光绪、民国年间。铜墨盒比石砚轻巧灵便,并能保持墨色的滑润和黑亮,特别是其盒盖上独特的刻铜艺术被誉为“文房至宝”。其盒盖上,方寸之间往往镌刻出多种精美的诗、书、画、印,因此深受文人墨客和官府及民间礼尚往来者的喜欢。事实上琢砚艺术到了乾嘉之后便一无可观了,而刻铜艺术的异军突起,填补了文房工艺美术后继乏力的空白。

民国年间,有人曾把北京刻铜墨盒和南昌象眼竹细工、湖南刺绣并称为“中国之三大名物”。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墨水笔的日益普及,毛笔逐渐退出了一般百姓的书桌案头,墨盒也随之慢慢退出了市场。

墨盒主要是用来贮存墨汁的,一般在墨盒中会置以丝棉、海绵之类,让墨汁充盈其间;墨盒盖内往往有一石砚板,用于吸收潮气,又可作掭笔。由于贮存的是液体,所以对墨盒制作的密封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墨盒内胆大都为紫铜所制,外壳以白铜为多,也有黄铜、紫铜等。

有一种白铜因熔合了锡、银等成分,感觉特别银亮,俗称银白铜。器盖除了白铜外,还会镶嵌黄铜、紫铜构成别致图案,俗称二镶、三镶,较为少见。铜墨盒大小不一,有直径过二十多厘米的,也有仅两三厘米的,一般都在10厘米左右,有的还有二至三层叠盒。器形以方、圆为主,也有各种奇形怪状的,如椭圆形、心形、鼓形、琴形、三角形、六角形、八角形、菱形、双钱形、书卷形、扇形等。一般来说,器形越是奇巧,制作难度相对来说就越大。铜墨盒随着时代变迁,其反映的题材也充分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举凡家事国事天下事、亲情友情世间情都有反映,当时墨盒还被文人学士、官僚要员作为馈赠佳品(有的是专门定制的),从其上下款的称谓、落款年代考察,则不难发现时代风云的流变轨迹。有的系出名人,更弥足珍贵。

铜墨盒除了是文人自娱自乐的清玩外,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也曾以纪念品的面目出现过。这些墨盒往往刻着孙中山的“总理遗嘱”等。冯玉祥将军还专门制过一批墨盒,上刻其手书“吾辈当共习勤劳,先之以愧励,继之以痛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也制作了一批“开国纪念”墨盒,它的正中是毛泽东主席像,左右分别为“生产建设全国”、“劳动创造世界”,不但是有感而发,而且富有现实意义。

近代史学家邓之诚先生在《骨董琐记》一书中曾记载此事,并详述:“京师厂肆专业墨盒者,推万礼斋最先;刻字则始于陈寅生秀才……时同治初元也。”由此可见,铜墨盒刻铜艺术始于同治,最负盛名的是陈寅生。他能在两寸见方的盒面上刻出《兰亭序》全篇,且运刀如笔,行云流水,因此有人把他刻的铜墨盒与陈曼生的紫砂壶称为“二美”。继陈寅生之后,刻铜艺术名家辈出,如濮又翎、白玉楼、张樾臣等。许多墨盒的底部多留有制作店家的戳记。当时许多著名书画家都乐意为墨盒制作提供画稿(画铜,即直接书画于素面墨盒之上),如陈师曾、陈半丁、姚茫父、齐白石、张大千、溥心畲,等等,更多的则是直接借用画家的作品,这也使得刻铜与名家绘画艺术结缘。除了名家绘画外,书法作品也是刻铜墨盒主要反映的题材,其中尤以蝇头小楷的微刻最为典型,举凡《兰亭集序》《桃花源记》等古文名篇,洋洋洒洒数百字一挥而就,浓缩在方寸之间,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如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陈列有一件老人家生前喜用的铜墨盒,盒面刻的是清代状元王寿彭恭录的蝇头小楷朱柏庐家训,现已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铜墨盒的由来还有个香艳的传说。相传,清代乾隆年间,当时有位屡试不第的士子,与一才女结为夫妻,两人感情甚笃。那年恰逢士子进京赶考,才女心疼丈夫,怕他携砚不便,临行前给他研了许多墨,然后将墨汁装入她那盛胭脂的粉奁里,又将墨汁浸入棉花,以防奁中墨汁洒漏。这一招果然不错,这位士子有了那装有墨汁的粉奁,答卷极为顺利。于是考生们纷纷效仿。不久,市面上出现了用铁铸造的墨盒,后改用铜做,盒中吸墨的棉花也换成了蚕丝。此说极香艳,却颇受世人认可。而如今这一传统的文房用具俨然走入了收藏者的视线,成为了一门新兴的收藏种类。由于铜墨盒上所刻多系书画篆印,又常与历史事件及人物相关,故具备较高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收藏价值。

20世纪70年代,旧铜墨盒还在被人们当作破铜烂铁,送到废品收购站论斤卖,80年代,开始被收藏界注意,有人开始陆续集存清代和民国的铜墨盒。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整个艺术品收藏形势的好转,以及藏家对铜墨盒文化含量和艺术价值的看重,旧铜墨盒已经成为了收藏界的新宠。

在购入铜墨盒时,要掌握一些窍门:盒盖上有名家画稿并经名工匠镌刻的,如制盒名家陈寅生、姚茫父等人的作品价值就高;另外特殊规格也值得一藏,铜墨盒以12厘米以上的超大型圆盒,或小于3厘米的袖珍盒为上品,而那些“大路货”与“垃圾货”,则收藏价值不高。

铜墨盒收藏的增温也带来了铜墨盒的作伪。现在市场上的作伪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老盒新工。即在老的铜墨盒上刻上山水或书法,刻工极为拙劣,一望即知;或在有工艺的老铜墨盒上补刻名家款识,但刀法与原刻不一致。从2005年开始,也有用机器将古代绘画或书法缩小刻于老铜墨盒之上再作旧的,初看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仔细辨认,刀法缺乏神韵,没有虚实轻重的变化。

二是新盒新工。这类作伪方法大多是在新墨盒上以模具压制书法,如某杂志上曾有人得意扬扬地介绍其收藏的一方桃花源记铜墨盒,然其书法乃是从电脑中提取的当代著名书法家任政的书法,成为藏界笑柄。

同类推荐
  • 陇原艺术探析

    陇原艺术探析

    本书将研究领域的重点和视觉放在甘肃地域文化所蕴含的史料文献和历史遗存上,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甘肃省独有的艺术品种和特色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剖析。
  • 中国手工艺文化

    中国手工艺文化

    手工艺由人民创造,从生产生活中产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传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传承。但面对着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如何维护我们自身的文化命脉,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特性及文化个性,已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本书中具体讲解了一百多项手工艺的历史渊源和制作过程,图文并茂,便于读者了解我国的手工艺文化,进而激发读者对手工艺的关心与热爱。中国手工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和民族情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技及制品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蕴含着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 教你学习曲艺

    教你学习曲艺

    分3章:演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各类演讲妙语译析、有关演讲的名言集锦。
  • 救猫咪Ⅲ:反击战!

    救猫咪Ⅲ:反击战!

    本书作者基于在全世界所主持的工作坊和讲座中的灵感,分析讲解了常见剧本写作问题,也分享了关于经纪人、项目经理的个人见解,介绍了如何获取并解读这些代理人对于剧本的建议,以及如何准备推介剧本的会面。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工作在一线的专业编辑们的疯狂故事及建议。
  • 怎样听一首名曲

    怎样听一首名曲

    通过“唱片余韵”、“现场回声”、“影像拾韵”和“旅途寻声”四个部分,铺排生活中处处可与音乐相遇的可能,从而告诉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音乐决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需要慧心与之相知,并从中获得教益的精神养料。人的一生,总会遇到无处诉说心中块垒的片刻,这个时候,音乐是最好的“庇护所”。
热门推荐
  • 声音消失之谜

    声音消失之谜

    校园、宿舍、公共澡堂、洗手间、楼梯、轨道、一系列等地方发生的一些怪异的声音,声音远处传来靠近时消失,弄的人心惶惶。
  • 霸道校草:天使校花

    霸道校草:天使校花

    她的家族势力不可小觑,可以说是无人能及。她也是家里的宠儿!在家里可以说是要风就是雨!家里人把她保护的太好了,外界没有人知道她长什么样子!她有平民身份进入圣灵学院。他是世界十大家族之首的少爷,人们都说他冷酷无情,没有人能融化他那颗冰凉的心。他也是圣灵学院的三大校草之首。
  • 桃萦绕

    桃萦绕

    这世上本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随着神秘花店的开张,似乎有什么东西已经按耐不住了。一场时空的穿梭之旅,一幕幕纵横交错的片段。神秘幕后人,令人惊奇的能力,一件件悲欢离合的事件。别停下脚步,会坠入万劫不复的黑洞。小剧情“我从不做亏本生意..”话还未落。“我的命,你尽管拿去。只希望她好好活着。”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好。”--“姑娘,能否帮我最后一次?”少女憔悴着面容,惨白的嘴唇微微上提。“好。”“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你这是何其残忍啊。
  • 古怪妈咪机灵娃

    古怪妈咪机灵娃

    上官墨,一生愿伴其左右,只是你的微笑只对我绽放。随时等着你的呼唤。洛水,跨过了千年来爱你,你明白吗?前世的纠缠现在该做个了解了。上官逸,究竟是谁?真的好神秘……是上官墨还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溟风?墨与逸,谁是洛水的唯一?
  • 黑道公主的圣雨王子

    黑道公主的圣雨王子

    因为小时候的一场意外相遇,她们(他们)相识,最后却不得不分开。长大后,她们回来,她们(他们)再次相遇,她们(他们)会认出对方吗?她们(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
  • 余非自

    余非自

    他不愿这辈子只做他的弟弟。十五岁的夏空在一个令人倦怠的午后偷偷吻过身旁熟睡的十七岁的夏风,第一次内心的紧张与彷徨却换来对方被惊醒时对他愤怒地拳脚相加,摔倒在地的夏空扶着桌角,抬起泪水模糊的脸望着眼前如此反常的‘哥哥’,想站起身和他解释,又被对方拒之千里,他绝望地瘫软在地上,用此生最大的声音向他离去的脚步喊到:“夏风!如果我是女生,你会喜欢我吗?”夏风没有回答,只留下一个越走越远的背影......
  • 去过少林不信佛

    去过少林不信佛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不几年的庄丁,死水微澜,直到有一次他和一个女学生发生了关系之后,他更加感到生活背后有一个巨大的深渊,因此,有一天他从自己惯常中的生活消失了,遇见了鱼乐,他们一起漫游,奔赴少林寺,渐渐的他也爱上了鱼乐,但是到最后她才告诉他,她自己不会喜欢任何一个男人……
  • 极品控卫

    极品控卫

    一个极品控卫系统的出现,使得一直在NBA中混的郁郁不得志的叶枫焕发出他从未有过的光彩,从此之后整个NBA都要为他的崛起欢呼。他让所有喜欢他的球迷为之欢呼,他让所有的对手感到恐惧,他让所有的NBA教练感到头疼,这就是NBA的新王者——叶枫。
  • 潜伏在校花身边

    潜伏在校花身边

    东柏是一个身手不凡的年轻人,他接受了一个任务,潜伏到络城高中暗中保护一个校花级的女生。不久之后校园命案发生,死者是另一位校花,也随即牵扯出了一系列的恩怨情仇。东柏的人生,也面临着跟多的未知....
  • 元代奏议集录

    元代奏议集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