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风险计量和应用
无法计量的风险就无法管理。随着新资本协议的不断推进,国内商业银行风险计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信用风险计量工具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信用风险管理领域。
现代金融市场日趋精细复杂,面对不同的风险银行要迅速做出判断、选择和应对,这是个复杂的决策过程。决策需要魄力,但是更需要底气。这个底气来源于“知己知彼”——只有准确了解风险到底在哪里、有多大,才能有底气做出决策,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风险计量是现代银行科学决策的基础。传统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专家经验,以定性的手段和方法为主。随着金融的发展创新,现代银行面对风险形态和特征与传统银行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同样是信用风险,都是要观察和管控客户(或交易对手)违约的可能性,但是现代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比过去要复杂得多。其原因主要在于客户(或交易对手)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到现代经济和金融活动中,因此可能引发违约的因素越来越多。除了客户自身的经营管理、上下游交易链等传统因素外,还受到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国际市场等诸多方面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各种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和传递效应越来越显著。这方面例子很多,近年来国内就有不少生产经营状况原本非常好的企业,由于在资本市场或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出现巨额亏损,导致银行的贷款成为不良。
依赖传统的经验判断和定性管理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从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路径来看,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从经验到技术的过程。这是必然趋势。风险计量已经成为现代银行风险决策的基本依据,这是因为:
第一,计量技术是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关键驱动因素。过去,大家比较习惯于基于经验,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的方式来分析和决策。这种决策模式存在不严谨、不规范甚至不科学的弊病。例如,借助现代风险计量技术,可以从成百上千的指标中筛选出最能预测客户违约率的指标,并精确地赋予各个指标以不同的权重。这些都是依靠专家经验所无法实现的。
第二,基于风险计量的分析和决策过程,其依据是充分的、可准确描述的数据信息,流程是清晰可控、可追溯的,既能大大提高管理透明度,而且有助于促进知识积累。
第三,引入量化技术在提升决策效率的同时,可大大提高决策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主观因素(甚至经营管理人员的主观好恶)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一)信用风险计量的基本概念
基于信用风险损失的统计分布,人们将损失划分为三类:预期损失(EL)、非预期损失(UL)和灾难性损失(DL)。
1.预期损失
预期损失是指一段时间内,根据已经掌握的统计数据和模型,事前估计到的或期望的违约损失。此处预期是指事前估计的“平均”值。预期损失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EL=EAD×PD×LGD
式中,EAD为风险敞口,PD为客户的违约概率,LGD为客户的违约损失率。
如果要获得精确的预期损失,则银行必须对违约暴露、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三项风险因素进行准确的计量。
由于预期损失对应于“均值”,等于整个经济周期的平均损失,是预期的平均年度损失率,因此可以完全被商业银行所预见并进而成为经营的成本,并在银行提供的产品价格(如贷款利率)中得到了补偿。投资者并不把它看做风险,而把它看做会影响业务收益的成本,可以通过提取坏账准备来抵御,它直接影响银行的当期收益。
2.非预期损失
非预期损失则是表征损失围绕均值波动的程度。尽管称做“非预期”,但并不意味着不可知。根据统计知识,变量围绕均值的波动可以通过标准差来衡量,它必须对应于一个概率分布区间。因此,在获得预期损失后,可以通过定义一个标准差来计算非预期损失。
产生非预期损失的原因在于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和违约暴露这三个风险因素都是波动的,因而必然导致损失的波动;同时,违约事件可能存在相关性,当违约同时发生时,资产的价值将发生剧烈的变化。
实践中,非预期损失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通过资本来抵御。
3.灾难性损失
极端的小概率损失情况即灾难性损失。灾难性损失发生的概率很小,但损失额巨大。
从上述损失的分类看,预期损失可以通过定价进行转移,或通过计提准备进入银行的经营成本;灾难性损失由于发生概率极小而损失额远远超过商业银行自身的承受能力,所以一般商业银行个体并不考虑;而非预期损失是银行真正意义上的风险。
信用风险计量的一些术语
违约概率(PD)
违约概率是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借款人发生违约的可能性。违约是指债务人出现的下属任何一种情况:有充分证据证明债务人不能全额偿还其借款、债务人的信誉下降、债务人超过到期日90天仍未偿还债务、债务人或债权人申请债务人企业破产。巴塞尔委员会将违约概率定义为债项所在信用等级一年内的平均违约率,违约概率必须是通过对这个级别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到,而且是保守和前瞻性的估计。
违约损失率(LGD)
违约损失率是指一旦债务人违约,预期损失占风险敞口总额的百分比。此处的损失是经济损失而非会计损失,包括折扣因素、融资成本,以及在确定损失的过程中汇总发生的直接成本或间接成本。违约损失率与关键的交易特征有关,如是否有抵押品及其债权从属关系等。
风险敞口(EAD)
风险敞口是指由债务人违约所导致的可能承受风险的信贷业务余额。所有风险敞口扣除专项准备和特别准备金后的净值计算。
期限(M)
一项金融工具的有效期限和实际期限中的最大值,但任何资产的有效期限都不得超过七年。除非另行规定,期限为借款人完成贷款协议规定的所有义务(本金、利息和费用)所需要的最长剩余时间(以年计);对于分期付款的金融工具,为剩余的最低本金合同还款额的加权期限。期限被认为是最明显的风险因素,监管当局通常期望银行及时提供合约中风险敞口的有效期限。
(二)银行信用风险计量工具及其应用
内部评级法是风险管理的核心技术。国际先进银行普遍重视风险定量分析的重要作用,且均已达到IRB初级法水平,并正向IRB高级法迈进。风险管理技术主要实现如下功能:(1)风险计量。能够精确量化风险程度,包括在险价值(VaR)、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及预期损失(EL)等。(2)产品定价。资金的信用风险价值确定后,根据资金成本和营运成本,加上风险成本,再加上盈利目标,也就科学确定了产品的价格。(3)资产组合管理。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可以科学地分析不同业务和产品的边际收益,并依此制定业务发展策略,科学指导经济资本在各业务条线的分配,达到主动调节规模和结构的目的。
从贷款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来看,无论是客户选择、风险识别、贷款审批、差别化定价、风险缓释安排,还是贷后的风险监测、违约前干预、风险处置化解等,分析计量违约概率都是最基础的工作。违约概率是银行风险评级体系的关键(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实施内部评级法的银行都必须能够自行计量违约概率),也是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石。
1.经济资本管理
资本可以作为对抗金融风险的缓冲器,而且是资本提供者的风险与回报的传输器。因此,在商业银行处理规模、发展、速度和质量等问题方面,资本应当成为最关键的纽带,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资本是银行风险管理的中枢”。这也是巴塞尔资本协议将资本充足率作为衡量商业银行安全性的核心指标的原因。从金融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银行的资本金具有以下几个作用:(1)提供融资;(2)吸收和消化损失;(3)限制银行过度业务扩张和风险承担;(4)维持市场信心;(5)银行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提供最根本的驱动力。银行的资本有多种类型,常见的分类包括三类:账面资本、监管资本、经济资本。账面资本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监管资本是监管当局衡量商业银行安全性所采用的资本,而经济资本才是商业银行用来管理风险的重要工具。
经济资本又叫风险资本,是基于银行全部风险之上的资本。它是银行根据内部风险管理需要,运用内部模型和方法计算出来的用于应对银行非预期损失的资本,也是银行自身根据其风险量化、风险管理能力认定的应该拥有的资本金。经济资本并不等同于银行所持有的实收资本,也不等同于银行的监管资本,它的数量等同于银行内部计算的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其数额多少与银行的评级和其风险的大小密切相关。
经济资本管理作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风险调整收益的核心工具,近年来在国际先进银行中得到广泛应用。经济资本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数量,它体现了银行平衡风险和收益的管理本质,实质上它已不再是虚拟的资本概念,而是具有实际操作性、覆盖范围极其广泛的管理指标。
经济资本是银行管理者从内部来认定和安排的风险缓冲,是对一定置信区间和风险期内产生的非预期损失的缓冲。从国际活跃银行的运行情况看,经济资本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指标,它覆盖的范围上至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战略性目标,下接业务前台的各项日常决策,横跨各业务条线和各职能部门的运作。经济资本概念的提出与运用,较好地解决了风险的计量及与资本匹配问题,正逐步演变为国际银行业管理的共同语言,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开始越来越多地成为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核心依据。
第一,经济资本是银行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手段。从整体上计量和监控风险状态是银行实施战略化管理,并最终赢得竞争优势的基础手段。当银行的经济资本总量接近或超过其监管资本时,说明银行的风险水平正在超出其实际承受能力。这时,要么通过某些途径补充实际资本金,要么控制或收缩其风险承担行为,否则其安全性将在战略上受到威胁。
第二,经济资本直接反映银行的风险状况。经济资本通过对非预期损失的计算和预测,直接反映银行的风险状况,并可根据管理需要灵活地分解、合并。通过对经济资本进行多维度分配,不仅能够清楚地显示各部门、各分行和各项业务的真实风险水平,而且实现了资本与风险的匹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以资本为基础的风险防范体系。
第三,经济资本是内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在经济资本分配的基础上,通过资本利润率指标对各部门、分行和各项业务的评价,既考查了其盈利能力,又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就账面资本金而言,属于股本金的,银行要向其支付红利;属于附属债务部分的,银行要支付利息。银行总部一方面将资本金分配给各业务部门;另一方面,在测算各部门的经营利润时,要计算其占用资本金的费用,其考核的主要指标是RAROC(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它是扣除风险成本后的、基于经济资本的收益率。RAROC=(利润-预期损失)/经济资本。事实上,只有各业务部门达到RAROC相同,经济资本配置才能达到最优化,否则RAROC低的业务部门就应该改善自己的经营水平。
第四,经济资本为拓展市场营销提供指引。现代银行业务由多个部门和多个产品组成,随着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商业银行管理者应根据形势变化,正确判断业务与产品的取舍,取舍的基本标准就是经济资本回报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