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际形势在德国的进逼下持续性恶化,中国抗战前线也是不断传来噩耗,但毕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至今,中国先后进行了长达10年的对日抗战,包括数十年连绵不断的内战,中国百姓已经被“磨练”出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盘江铁索桥被日机炸毁后,安顺百姓和驻军的日常生活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唯一更加忙碌起来的是工兵部队,他们要在短时间内架起一座临时浮桥,以尽快接通黔滇公路至滇缅公路这一国际大通道。
叶子辉终于以赔还手帕的名义与郑玉玲接上关系,毕竟在校门口谈话不方便,况且还有石小宝在一旁,郑玉玲便低声与叶子辉另约了见面地点。
吃过晚饭,叶子辉以去学生二中队为由走出校本部,向安顺城西南缓步而行。
在“七七事变”后,尤其是随着“八一三淞沪抗战”及“南京保卫战(南京大屠杀)”先后失利,国民政府被迫西迁,沿海及内地的机构、团体、学校、民众包括对军队,也纷纷涌往作为大后方的四川重庆、CD、云南昆明和贵州贵阳。毕竟这些大城市容纳量有限,因此不得不分散到其他市县乃至乡村,许多机构也只得根据当地的居住条件,拆分到不同的居住区乃至不同的地区。陆军兽医学校也是如此,这就让叶子辉有了更多的外出理由。
叶子辉此行要去的学生二中队驻地在西秀山下的圆通寺。西秀山并不高,直线高度也就400余米。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因为山上有一座元代时期修建的白塔(1325年),原本是一座佛塔,又被当地人称为“文峰塔”,加之地处城内,因此,成为善男信女烧香礼佛、文人骚客拜祭笔谈的好去处。特别是此地位于东经105°,夏季的太阳在20:30左右才下山,所以,人们吃过晚饭后还有充裕的时间来此游玩消遣。人来人往、树木遮掩、路径曲折且四通八达,想必这就是郑玉玲选择在这里见面的理由。
当叶子辉拾阶而上来到山顶白塔下时,只见郑裕玲正在凭栏向东南方向眺望,便悠闲地走上前并肩伏在栏杆上,低声问道:“我的任务是什么?”
郑玉玲扭头看向他,诧异道:“为什么这么着急?”
叶子辉向身后扫了一眼,不无忧虑地说:“如果时间长了的话,是不是不太方便?”又暗指了一下自己的军服。
郑玉玲反而侧身朝向他,微笑着说:“没关系。你上山时应该看到了,军人在这里游玩的也不少,如果匆匆离开反而会引起注意。”
叶子辉这才放松下来,不仅是因为得知环境安全,更是出于对郑玉玲的再次认可,毕竟以后极有可能会共赴生死,彼此出现的误差越少,便意味着生的希望越大。
郑玉玲再次眺望远方,说:“也许你应该知道,中央红军在七年前曾经到过贵州,并且召开了遵义会议,可以说长征期间在贵州驻留的时间最长。不过,近几年贵州党组织也遭受很大破坏,尤其是半年前(1941年1月)发生‘皖南事变’后,形势变得愈加紧张与严峻。因此,我们一直在坚决执行党中央关于‘隐蔽精干、长期潜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指示。”
叶子辉扭头看向郑玉玲,似乎在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派我过来?
郑玉玲显然看出他的疑惑,说:“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非常缺乏具有军事技能的干部。”
叶子辉终于按捺不住,问:“也就是说,这次任务与军事行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