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3000000004

第4章 动员,穿军装的新疆梦(3)

在这些心情热切的孩子里,有一个和王祖炯的情况有点类似,他叫毛国胜。当年,由于家庭出身官僚资本家,毛国胜报名去新疆也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父亲是开钱庄的,定性为官僚资本家,1950年“镇反运动”时被捕,不明不白死在狱中。母亲后来受到牵连被抓走关押。出于爱好和特长,毛国胜本来的选择是报考美术学院,但在拿了准考证以后却没有去考,考试应该是在8月15号,他在8月20日那天登上火车去新疆了。

毛国胜高中毕业前,有个很器重他的老师对他说:“如果你的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你会心服口服;但是在年级里你是拔尖的,一旦考不上会很受打击。根据现在的形势,你应当有个心理准备,像你这样家庭出身的人,是不会被录取的。”

这应该是毛国胜选择去支边的最主要的动因。1963年的时候,上上下下阶级斗争的这根弦已经绷得很紧了,借用后来时髦的话讲,那叫“山雨欲来风满楼”。风向已经很明显了,但凡出身不怎么样的人自然会对此更加的敏感。

一身军装意味着无上光荣

在新疆阿克苏附近的阿拉尔市,原来的农一师师部大礼堂,是一座仿苏式的土灰色建筑,时代特征明显。现在除了演出的台子依旧没变之外,有点像一座空置多年的高大厂房,而里面开辟成了“三五九旅纪念馆”。

陈列的各式展品,大都是从团场老战士、老职工中间征集来的实物,包括各个年代的生产生活用品,大到农机具,小到缸子鞋子之类。昔日的支边青年何百成热情地做起了讲解,他指着架子上说:“你看,这是给我们发的军装,都是这样的军帽。这个有帽徽就不对了,当时没有帽徽,没有领章,但确实是这样的军装。所以都说我们像军人又不是军人。”

式样如此朴素的军装,在那个年代意味着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是难以想象的。照毛国胜的说法,动员报名时讲得很清楚,你去新疆就能穿上军装。这有很大的吸引力,被录取的人基本上就认为自己是去当兵的,是军人了。

安康去新疆的时候十六岁,个子还没长成。录取后,他欢欢喜喜地领回来军装,唯恐别人不知道似的,马上就穿起来。军装已经是最小号的,但袖子还是长过他的手指,穿到身上远不如想象的那么精神。

他家住在三楼,二楼有个比他大一点的女孩子,从小一起玩儿的,她看见安康在那儿穿着军装走来走去,试来试去,就忍不住跑来说:“哎呀,你怎么穿这么长的衣服呢?”安康刚一脱下来,她就自告奋勇把军装抱走了,边走边说:“我帮你改改!”安康赶紧追上去说:“不用不用,能穿!”女孩子说:“别担心,一改好就给你送来!”安康确实有点担心刚到手的新军装会不翼而飞。

结果,女孩子很细心地把袖子弄短一点,按原样细细地缝好,再给烫平。为这,她一晚上没合眼。明明是别人的军装,把她激动成什么样子?激动得她也想去了,特别羡慕。羡慕的结果呢,安康八月份走的,这个女孩子没来得及赶上同一批,但紧接着十月份也去了。

只是新疆太大,安康分到南疆,她分到北疆,相距太远,一直都没碰到。许多年以后,他们各自都已经退休回到上海,大家聚会在一起,安康一下子遇见了她,才知道她也去了新疆。这个女孩子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如果考大学也是很有机会的。聚会时,安康问她:“你不是开始没报名吗?为什么后来也去了?”她笑道:“别说啦,还不是因为羡慕死你那套军装啊!”

可以想见,因为向往穿军装而决意去兵团支边的年轻人,一定不会太少,像安康和这个邻家女孩就都是这样的动因。

老军垦赵国胜从团场领导做到了农一师副师长,对当时一些政策他是清楚的,他证实,为了鼓励上海青年进疆,确实按解放军的一些待遇,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套黄军装,他们不少人就是这样来的。

在时光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后,对他们的走访过程中,许多人都会把珍藏的黑白照片找出来,其中往往会有刚穿上新军装带着喜悦表情的留影。一身军装,尽管并没有领章帽徽,和今天的军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但在那个年代已经意味着无上的荣光。

那时候,照相对普通市民来说是件大事。在出发前紧张而兴奋的日子里,很多人喜欢穿上军装专门去照相馆拍照留念。一时间为数不多的照相馆门里门外都排起了队。可是,这些年轻的男女在那自豪的一刻,有谁真的清楚未来的目的地是个什么样子?有谁真的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什么样的使命正在等待着他们?

安置社会青年支援边疆去

整个国家在经历了“大跃进”的狂热之后,饥荒和萧条接踵而至,于是一个“逆城市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国家决策层着手“精简”城市人口,为的是减轻粮食供给和就业的压力。四年间,据称全国动员了上百万城市青年下乡。其中的主体是因种种原因未能升学、没有就业门路的市民子女,又统称为“社会青年”。据官方统计,1963到1965的三年间,上海市需要安置的社会青年共有二十九万一千七百人。

当时政府考虑的是,要把这些人动员到边疆去。社会青年们也恰恰都迫切地希望找到工作,希望有个去处。应届的初中、高中毕业生,没有机会升学和就业的,也即将成为社会青年,同样可以去支边。至于升学,当时考不上大学的有各种原因,像家庭成分不好的,一般难以考取大学。

所以去的时候,大部分人是热情高涨,当然也有人不是很情愿的。真的说决心到那个地方去干革命,献出青春,屯垦戍边,这样的也不是占很多,大部分人可以说还是懵懵懂懂。很重要的一个动机就是在上海找不到工作,到那个地方有份正式工作。因为老在家待着看不到希望,家里一般又都不富裕,社会青年的那个日子也不是好过的。

在这种情况下,新疆固然偏远,但生产建设兵团这样一个既像军队,又吃商品粮的大单位,应当是个很光荣的去向了。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开动员会的时候干部们明确讲了:“你们去,三年以后可以回来。”对于这个概念,不知道是不是理解上有误差,“三年以后可以回来”,这个回来是探亲还是怎样?那时候都年轻,普遍想当然地觉得反正是当兵,当满三年就回来了。

欧阳琏当年从上海的向明中学毕业,先是到四川下乡,经历过三年饥荒,深知在大田务农的艰辛。1964年他报名支边的时候,已经属于大龄社会青年,确实是因为家庭贫穷,无法待在上海生活了。从乡下回来以后,他把自己仅有的一些书拿到旧书店去卖,人家看了看,不收。因为困难时期,买旧书的人也少。没办法,他垂着头从老西门那边回来,就在巷子口,看见有收废品的,把那些书卖废品了,人家用长杆的秤一称,给了两毛钱。当时他想买一斤切面,可那要二毛一分钱,他手上只有这两毛钱,想买一斤切面都不够。

欧阳琏是高中毕业又下乡,年龄不小了,像他这样已经有社会经历的人,知道西部边疆不会像宣传上说的那么好,不可能是“拿牛奶当茶喝”,在那个年代不可能有这种事。但是他想想,也确实没有比这更好的出路了。

尽管上海的就业情况不令人乐观,但是新疆呢,从当时的交通和通讯条件看,毕竟太遥远了。在一些人的意识里,那里是让人联想起大漠和边关的地方。

安康的父亲是大学教授,文化人,他对执意要去新疆的儿子没有采取生硬的办法,没有训也没有骂,就是跟他讲一些故事,都是很有用心的,只不过在年少的安康听来有些稀奇古怪。比如讲唐代边塞诗里的东西,轮台啦、西域啦、发配啦、边关啦,风沙很大,荒无人烟等等。安康的父亲引用古诗文循循善诱地跟儿子讲,那边的生存条件很恶劣,信息又闭塞,待久了会很苦闷、很想家的,你是不是考虑考虑先不要去了吧。或者等你长成人以后,学好了专业知识,再去实现这些抱负也不晚吧。

这些话对安康起作用了吗?不但没起到预期的作用,大抵还都是反作用。安康在那个年代所受的革命教育,使他认为作为知识分子的父亲思想保守落后,反而更坚定了他走上支边之路的决心。

在另一户人家,没有谁耐心地给年轻的毛国胜细述这些,他那个剥削阶级的父亲要是还在,肯定也是思想很保守很落后,但是父亲早已经被镇压了。那么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他毕竟爱看书,读过一些相关的书,所以有一点他是知道的,那边以前曾经是充军的地方,直到近代林则徐因为触怒朝廷还被贬到那边,所以可想而知是艰苦的。

那时候高中毕业的杨清良虽然不到二十岁,但已经是基层团组织的干部,积极分子。在他的印象里,上面下发的文件精神是,把动员去新疆作为当前安置社会青年的一项主要任务,可以说这是下了命令。而掌握的一项政策是,如果谁没有特殊理由不去的话,八年之内不得安排招工。

上面派下来的指标,具体到每个街道里弄或居委会必须动员多少人,都有名单。然后居委会的人到各家各户去做工作,主要是针对那些符合条件但不主动报名的人。先是积极鼓动,不行的话就讲明了,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支边,不去就没有工作。在当时,没有分配工作几乎就意味着没有了前途。

杨清良既属于被动员的对象,他本人也参与了动员的工作。他记得那时候街道和里弄的组织很到位,谁谁家的孩子,哪个孩子,都有名单在册。所以某个家长如果态度不积极、不配合,那么你把孩子的思想做通了再去上班,做不通你就不要上班。有的家庭是要做通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思想,有的长辈在乡下,还会跑到乡下去一一地做工作。具体到个人,组织上都给你做工作了,周围的人都看着你呢,谁也不能在这样一个政治任务面前做个落后分子了。

1963年的9月,十六岁的余加安在街道干部的上门耐心动员下,报名进疆。和一些同学相比,他的家庭条件不错,又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所以父亲起初没有被说服,但是单位里的组织和领导给他施加了一点压力,做思想工作吧。他父亲还是没有明确表态支持。后来干脆就下来一个通知,一看是“录取通知书”,上面写着:“余加安同志已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光荣录取。特此通知。”爹妈一看傻了,知道再不同意也不行了。

杨清良在参与动员中接触到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青年有点小毛病,比如给派出所拘留过,或是有这样那样的不良记录,那么也得去支边。不去,就送你去;你要是赶快自己去报名,那最好,给你戴上大红花,以前的也不予追究了。

像安康家住的那一片里弄,后来受到上海市委的表扬,就是因为一下子动员了那么多人走。只要报名一个,马上就往家里送来喜报,敲锣打鼓地送,往这家送,往那家送。直接的效果是,左邻右舍都围过来看喜报,一派热闹喜气的景象。

就等着那出发的一声长鸣

出发的日子终于到了。无论时光过去了多少年,他们当中没有谁会忘记这一天。

安康和同学们先到师大附中集合,之后排好队,一路唱着歌步行前往火车站。路上的人都停下来好奇地看他们,他们感觉特别骄傲,歌声唱得更加嘹亮,步子迈得更加带劲儿。

自古儿行千里母担忧,在那些激昂热烈的场面背后,有谁知道多少父母的忧心与牵挂?按照当年严格的户籍制度,父母不得不面对的,将是从此与儿女天各一方。

姜步宏是把户口本偷出来跑到派出所的,交一分钱盖了个章子。等通知书送到家,父母亲才知道。临走的前一天,妈妈抱着少年的他睡了一晚上。

出发前夜,余加安在睡梦中觉得似乎下雨了,梦见雨水打到脸上,醒来一看,母亲坐在边上,眼泪不住地往下落……

自从王祖炯的父亲被抓走关押,大哥离开上海,大姐也走了,母亲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送远行的孩子到后门口,怕是不想把难过的场面留到火车站。孩子一走,她在家里什么样子,孩子不知道。一直到母亲去世,很多次王祖炯离开上海远去,母亲从来都只送到家门口。

李梦桃的家在浦东那边,当时过黄浦江是用渡船。他站在船尾离开浦东岸边的时候,远远地看着妈妈身体软软地倒下去,他并不知道母亲是哭晕过去了。

这样的一幕也深深印在安康的心里。火车一开,坐在车窗里只顾兴奋挥手的他,忽然看到母亲在站台上无力地倒下。但即使在那种情况下,他还不大懂得离别的忧伤。

这些黄浦江畔的少年与青年们,怀揣着自己的兵团“录取通知书”,当列车驶离站台,便一路高歌向前:“车轮滚滚飞转,汽笛呜拉响,告别英雄的南京路,告别汹涌的黄浦江……”

当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政委张仲瀚,在上海的一次动员大会上提高嗓门说:“新疆这个地方第一是大,第二是好,所以是又大又好!”

回沪支边青年报告团的代表也动情地宣讲:“我们到新疆参加农业建设,不是大材小用,而是小材大用!”从那遥远的地方发出了召唤,这许许多多年轻的心再也难以平静。不管他们各自的背景身世有多么的不同,不管他们面对着多少双亲人的泪眼,他们已经义无反顾地转身,个个如同弦上之箭,就等着出发的列车那一声长鸣了……

同类推荐
  • 俞心樵诗选(长江诗丛)

    俞心樵诗选(长江诗丛)

    我们有太多的多余部分。正是这种种多余滋养了诗歌的应有乃至诗歌的万有之空。如何使得多余的成为必要的,如何变废为宝,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这只是初级阶段的诗人的禀赋和工作。成熟的诗人,已经不急于引起关注了。与其说愤怒出诗人,不如说安静出诗人。安静,如一颗尘埃,终于落到了实处,并且与宇宙等量齐观。安静,安静,用安静批判一切安静。唯有如此,你才能够清醒地意识到,你是尘埃中的哪一颗尘埃。
  • 温暖人心的灯光

    温暖人心的灯光

    《温暖的故事:温暖人心的灯光》为著名故事作家李洪文先生的温暖故事集。其作品题材丰富,写作手法矫折百变。里面有令人心里发暖的温情,里面有令人如沐阳光的亲情,里面有春天般的励志……《温暖的故事:温暖人心的灯光》作者将那些精彩故事娓娓道来,使读者一定会在故事中,忘记烦恼和忧愁,并和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一起插上故事的羽翼,遨游在故事的长河中吧!……
  •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是一本介绍尼玛先生生平事迹 的力作之一。尼玛先生仙逝之后,较全面、系统的写先生的生平事迹 的著作主要有三 部:一是1991年,由阿坝州教委徐长富同志写的《尼 玛办学模式》;二是1997年,由先生的高足之一、藏族青年学者供秋仁 青根据先生《自 传》,按藏族传记体写法,用藏文写成的史料性专著 《尼玛传》;第三本是1993年阿来同志写的这本《草原上的太阳》,这 是一本以一个藏 族青年作家特有的眼光,运用纪实文学的表现手法, 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尼玛先生不平凡的生平和事迹的书。这三本书的 共同点是,完 全忠实于尼玛先生其人其事。
  • 十年救赎 生命如花

    十年救赎 生命如花

    14岁时,她不幸患上一种被称作“不死的癌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被迫辍学,瘫痪在床。18岁时,为了不连累家人,她选择割腕自杀,但死神没有收留她。经历了死亡之后,面对年轻又黑暗的人生,她暗暗发誓要打破重重枷锁,要用自己残疾的身躯寻找一片自由的天空。他通过网络求职就业,自食其力,帮家里还债,供妹妹上学,筹集医疗费,还帮助病友,和他们亲如一家……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本书讲述了一个重残女孩自我救赎的心灵历程,她用十年的时间使自己的生命达到了另一个高度。
  • 孤旅

    孤旅

    这部诗集着意内在情思的直白坦露,并蕴含着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高扬的生命意识,长于用平实的生活语言暗喻哲理,又以意象符号创造艺术意境,因之这些诗超越了繁复的意象而实现了更高层面上的语义简约,使之成为淡泊诗人独抒性灵的精神自传。
热门推荐
  • 糊涂学的智慧

    糊涂学的智慧

    《糊涂学的智慧》讲述了:刘玄德的“巧借闻雷来掩饰”、诸葛亮的“空城计”、兵法中的“浑水摸鱼”,以及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无不为”……都有力地说明了“难得糊涂”作为一种处事方法和技巧对成就一件事情或达到一种目的的重要作用。糊涂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做到把握糊涂的尺度,每个人糊涂的路数不同,心态也未必一致。以自己特有的大智慧去拥抱人生,以自己固有的方法去展开生命,这就是糊涂的智慧。
  • 远古美食家:吃货要翻天

    远古美食家:吃货要翻天

    未来世界的外星妹子乔芽在驾驶飞船准备出门探险的时候,遇到了万年难遇的黑洞,被遭遇了宇宙流,瞬间被卷到了异时空,却是直接到了一个陌生的兽人世界。初到原始世界,直接落入原始深林,到处都是飘香的果树。肉眼可见俱都是能够食用的自然食材,乔芽振奋了,不顾伤势开始满深林开始探索,势要把这硕果累累全部搬进自己的个人高级空间里面。却在几天后在遭遇了猛兽之后,在一个山洞中遇到了狩猎的虎族勇士,然后带回了部落。什么,你们说这些都不好吃、不能吃?不不不,你们太不懂享受了,这可是珍贵的自然食物,是以前她梦寐以求但求而不得的食物,煎炸烹炒煮,绝顶的美味。
  • 修灵

    修灵

    夺幻象草为灵而得幻象之力,夺巨虎为灵而具千斤之力,夺灵蛇为灵而成天龙之威……这里无奇不有,这是一个广博的灵修世界。强者可以驾驭万兽追星逐月,恐怖的功法可以摧山断岳焚烧江河……这是一个普通少年夺灵了灵息土后一步一步踏上巅峰,君临天下灵修的神奇旅程!
  • 我上学的那些年

    我上学的那些年

    我也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但是我学的内容又和普通的学校不同,因为我们市的五所学校和别的学校不同。释家男子学校,金大大学术学校,百家学校,古前辈专业学校,入境者学校。在这儿,数学、语文不再是主流。是以搞笑为主的文。无厘头搞笑文,不是那种重生、赚钱、科技、文青都市文啦。想看那种的就不要进来了,是恶搞,武侠,搞笑,吐槽类的杂烩文。
  • 凤隐于林

    凤隐于林

    都说,红粉女祸,倾城倾国.谁怜,君心在我,我心不若!情不可依,色不可恃,纵百媚千娇,倩谁舍谁收?当一缕孤魂,穿越异世,落于天应将夜的乾坤,我知,她携爱而来,为爱而生,终能代我,共君把盏,聊饮、皇后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道系统

    天道系统

    天道的破碎,形成了一个奇特的世界。如果整个现实世界的人,都拥有一个游戏系统,那将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场景呢?!每个人体内都有天道碎片,甚至还有天道者,拥有着莫可匹敌的‘天道系统’如果你来到一个新的城市,你可以购买这个城市的地图存入自己的系统…如果你需要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只需要添加他为好友…如果你体质薄弱,可以购买各种强身健体的药丸……如果你需要升级,那么你可以做到的还有更多……不一样的世界,带给你绝对浩瀚的场面!!(菊花新书,有些话想对各位说。)
  • EXO之我们会一直陪着你

    EXO之我们会一直陪着你

    一个家里比较富而又平凡的少女尹莫妍,在20岁那年父母因车祸而双亡,她无奈来到韩国爸爸的朋友家(朴灿烈的爸爸)住,意外认识了十二个少年,十二个少年也同时爱上了这个女孩,而尹莫妍最终只爱上了其中一个少年。后来,尹莫妍得知父母车祸不是意外,偶然间听到了杀自己父母的竟然是他的爸爸。。。。。
  • 终极剿杀

    终极剿杀

    某军区特务连二级士官展力伟,在参加完最后一次沙漠反恐任务之后退役……在一次押运巨款的行动中,运钞车突然遭遇匪徒袭击,其他队员全部炸死,唯有展力伟冒险生还,因此被公安部门怀疑;为了洗清冤屈,他假装生病在医院逃走,然后偶遇当地副市长蓝田玉的女儿蓝小雅。而后,他又潜入与这起案件有关的矿场,结识到案犯之一三眼,三眼告诉展力伟劫持运钞车是银行行长高山一手操纵。随后三眼突然离奇死亡,高山也畏罪自杀,一切又陷入一个大的谜团。
  • 大法医

    大法医

    法医,可从来不是单纯的解剖尸体那么简单。破案,也不是那么简单。我是墨子轩。我是大法医!
  • 离家出走

    离家出走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大多数居民都被外貌的表相所迷惑。那些生来不是那么美丽的东西,被剥夺了很多权利。如果说,只有长的好看的人才有青春,那么长得不好看的人,剩下的岂不只是一个潘多拉的空盒子,连“希望”也飞了。潘多拉的空盒子系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