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36400000019

第19章 站者那则

七堇年

一个人的日子处久了,心里掖着很多话,又不知怎么说起,如盲人摸着一堵墙,半天找不到门,于是还是不说了,就待在屋子里吧。

三月底的下午,我发高烧,请假没去上班,吃了药躺在床上。外面刮大风,窗户关不严,给吹得扑棱棱作响。我头重如铅,似睡未睡,听到房间外一阵收拾东西的响动,而后又静了。过了一会儿,哥过来迟疑地敲了敲门。我说,进来。

他进来,看看我,说,好点没?

我坐起身来,有气无力:差不多吧。

他垂目,含糊地说,那,我就走了。

你一路小心,到了报平安。我说。

哥默默转身出去,把门带上了。末了,客厅那边传来两层铁门开了又合的声音,之后就死寂了。

他走了之后,我在扑棱棱的风声中昏睡,时而又醒来,一身热烘烘的汗,迷糊一阵,不知不觉又入梦。梦见外婆家的院子,那口小小的井,在下雪天被掩埋,看不出那下面是一口井。醒来时我觉得我的心,也像那一小块儿雪地,藏着一口无人知晓的井。

到了夜里,平义回来了,给我端了一碗羊肉泡馍,扶我起来吃。那时已经是夜里九点半。他被雨淋了,头发显得油腻而濡湿,领子肩上一块块深色的水迹。我伸手掂掂他衣服,说,都湿了,怎么不打伞。他说,这不是两只手都给你端着汤么。

平义一边喂我一边说,对不起,回来得晚,路上太堵了。

我一边摇着头,吹汤,一边就着他的勺子就开始吃,饿极了。

平义问,你哥他走啦?

我说,嗯,下午走的。

平义看着我吃,说,你一天没起床了,吃完下来活动吧,洗漱一下。

起床走到厕所去,才看到隔壁的房间彻底空了,门开着,像一个满是故事,却张口结舌的头颅。

斧子也回来了,坐在他的沙发床上上网。他睡的是客厅,沙发床上没有被褥,只放着一条睡袋:漂在北京这些年,租房换房搬来搬去太烦了,睡袋方便,裹起来就可以走。他每天回来,上上网,往睡袋里一钻就睡,好像可以一直这么下去,直到睡袋变成尸袋。

我对斧子说,我哥今天下午走了,新房客还没来,你就睡他的房间吧。

斧子脸都没有抬起来,盯着电脑,说,不用了,没事,我就睡这儿。

转天烧退了,我又开始上班。像以往那样,买两个包子,清晨去赶地铁,要等上一两趟才能挤上去。车厢里用不着抓扶手,也抓不到扶手,背贴背卡在人堆里,前后左右都是人头人脸,面色皆沉黯,惧于互相面对,要么闭目养神,要么把目光挑向放广告的电视屏。

生活像一条黑色大河,人溺了水,不由分说被裹挟着带走,流向无数个明天。明天依旧致密而贫瘠,所幸我差不多没空去感受,也无心感受了。

哥走之后的第四天晚上,我做梦,竟然梦到童年时见到的伊斯兰殡礼——梦境没有对现实有丝毫的篡改,只是一场置身处地的回忆:死者是我的回民同学的父亲,德高望重,那是我头一次见到站者那则:逝者安静地躺在那里,头枕着洁白的鲜花,一床绣着金色阿拉伯文的深墨绿色丝绒毯子覆盖着他,上面堆满了鲜花,逝者看起来似乎只是睡着了。一位捧着《古兰经》的长者站在他身前,念诵悼词,身后是几排头戴白帽的男子们,后面是小孩,最后是女人。站者那则在他们家的庭院里举行,我好奇地接近窥看,被母亲抓了回来,拽着我离开。

我问母亲,他们在干什么?

母亲说,那是在站者那则,是回民的葬礼。

葬礼是什么?

就是人死了,要送他。

送他去哪里?

母亲不说话,不想理我了。

我被拽着走,念念不忘回头看,我又问:那我们死了,会有人来送我们吗?

母亲面露愠色,说,你怎么老不好好说话!什么死不死的!

可是就在第二天,在下班路上,我接到母亲电话,敷衍寒暄,她问我和哥是否还好。我说,哥不是已经回家了么?

她说,没有回来啊。

我心里一悬,说不上话了。

母亲也愣了,又说,那我赶紧给他打电话,便挂了。

我再打过去的时候,母亲说,哥电话打不通。

母亲报了警,警察留了案,打发她回家等。母亲失了魂一样,每天打好几个电话给我,哭。我其实也一样失了魂,但我不知怎么,好像生活是一块磁铁,我被紧紧吸附,哥失踪了我仍然只知道循着轨迹上班、下班,在人影稀疏的夜晚走路回家,路上打电话安慰电话那头的老人。

半个月之后,一个公安局的电话从宝鸡打到我们老家,让领尸。

哥哥半路在宝鸡下了火车,逗留了几天,最后从那儿的一栋楼上跳下来,头都摔破了,半身紫血,惨不忍睹。母亲得知消息,惊吓过度,哭昏在地,扶不起来。

哥患抑郁症有那么好几年了。断断续续好转过,药一停,又恶化。如此反复一来,药也没用了。前年他最糟糕,他的完全密封的沉默,像滚烫的炭,外表是黑色的,内心却灼痛,但他人触碰不得,否则会嗞嗞作响灼人皮肉,只能眼睁睁由着它独自静静燃烧、内耗,直到变成灰烬。

那年春节的时候我们都回了家,他连续几天不怎么说话。大年初一夜里,哥哥忽然说要出去散步,母亲便面露为难,不舍得阻拦他;却又因为想到路上有大江大桥,怕他万一想不开跳下去。于是等他出门了,母亲便赶紧穿上外衣,跟了出去。

后来,据母亲说,哥一路走得很快,闷着一股气似的直冲,老人家很快就跟不上了,风又冷又急,哥不见了,母亲兜转了一阵,只能折返回家来,坐立不安地等着。隔了一会儿,哥回来了,鼻头冻得通红。母亲扑上去抱着他,像躲过一场劫数似的。

哥略显烦躁,双手以极其防御的姿势拒绝拥抱,说,不就散个步么!

我说,哥,以后不要夜里一个人出去了,妈担心。

他默不作声地绕过我们,走进自己的房间没有再出来。

我们从新疆考大学考到北京,毕业之后都留了下来——哥在先,我在后。别人但凡看到我们有别于汉人的容貌,又听说来自新疆,都会长长地哦一声,然后带着经过修饰的好奇,问,会讲维语吗?我们说,不会。我们也不是穆斯林,只有奶奶是。

生活的股掌之间,没有什么余地。刚刚毕业的日子,我和平义借住在哥哥的出租房里,那些日子哥哥还在一家酒厂工作,跑销售,一出去就是一个月,说白了就是为了做买卖天天请人吃饭陪酒,他中午的酒还没解,晚上又得喝,一桌菜什么都吃不下,空腹喝,吐的全是胃酸和胆汁,站都站不稳还要送客人上车。前脚送完人,后脚就跪在马路牙子上吐,根本爬不起来,同行的一个同事还算好心,看他人事不省,叫了的士,送去医院,酒精中毒,洗胃,输液。在异乡,他喝得胃出血住院一个礼拜,竟然没有告诉我。

那个月他回来,灰着一张脸,嘴唇发紫,眼圈深黑,瘦得我大吃一惊。我简直差点怀疑他吸毒,怯生生地问他,怎么了……

他寒着脸,说,住院去了,业绩不达标,被炒了。

住院!

他不理会我的焦急担心,像嫌弃一个啰啰嗦嗦的老妈子一样,烦躁地说,别问了,我没事儿。说完就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

那时他那个房子在一环外,胡同深处的一个大杂院,破旧不堪,每间屋住不同的房客,没有厕所。因为地段好,租金还非常昂贵。平义那时得了慢性腹泻,大冬天的夜里出去上厕所,从被窝里出来穿戴整齐跑到胡同口的公厕,一夜来回几次,没法睡了。所以等哥回来之后,我们就搬去了一个带卫生间的房子,挪到五环外,从此再没在城中心住过。

后来,哥再次丢了另一份工作,也就把市中心的房子退了,搬来跟我们一起住:四个人,一盏屋檐下——我,哥哥,平义,斧子。生活也仿佛是租来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该到了要还回去的时候,手里一点点钞票,一点点欢愉,都像烫手的包子那样拿不稳。

我们在这五环外的地方,情况还算好,至少租了居民楼。再旁边一点,四处都是临时搭建的廉租房。绝大多数是宿舍式的临时隔间,上下床位,月租低廉。东西都放各自箱子里面,只有牙刷杯子这类东西才敢摆出来不怕丢。屋里有电饭锅,但通常装着上一次吃剩的方便面,用之前得现洗。蟑螂在凳子下面钻来钻去,绕过鞋子,袜子,书本,敏捷地躲避杀虫剂的喷射。这里的住客来了又走,互相常常并不认识,也从不交谈。房子不隔热,冬天如冰窖夏天如砖炉。宽带线缆以匪夷所思的方式牵到各自的地盘上,线缆上晾着毛巾,袜子,内裤,湿衣服。去往市中心的公交就只有那么几路,每天早晨,黑压压的人群像勤劳的昆虫一样爬出各自的洞穴,聚集在公车站,车一来就开始疯狂攒动,还没停稳就往上挤。

大半年前,斧子也只住那种廉租房的床位,他是我哥的大学同学。他们宿舍那片儿有混混每月按时收十块钱保护费,还给写一张收据,称为水票。斧子骂扯淡,不理,遇到了就说只是借哥们的床住上两天,两个月没有交。

有天他下班回到住处,发现屋子里凡关他的东西全都被毁了,值钱的不见了。据说地头蛇的小喽啰冲进来的时候,屋里还有一个人在上网,小喽啰说,别怕,我们不捉你,你们屋就他没交水费,要收拾收拾。

斧子回来,问那同住的,你怎么不报警?

同住的白了他一眼,没理。

斧子急了,冲上去拎着他的领子,怎么不报警?你帮凶啊你?

那同住的也急了,把斧子一推,说,神经病啊你?找抽!你不找收水费的你找我干吗?冤头债主的,早受够你了!

同屋的顺势就把斧子给轰出去了。他没处可去,就去路边摊喝酒。在那时五环外的荒郊野岭,喝到人家收摊了,鬼都看不到一个,才想起来找我哥,烂醉如泥地爬到我们门口,又没有敲门,就在门口睡了小半夜。早晨我急匆匆出门上班,一开门却看到他一个大男人坐在门口的地上,还在睡,旁边是一摊吐的东西。我吓了一大跳,问,你是谁?你在这儿干吗?

他被我一激灵也还未清醒,惺惺忪忪地抬头,睁眼,什么都没说,赶紧想站起来。

我想他肯定腿麻了,站起来的时候疼得龇牙咧嘴。

早些年,心像一只铁笼子,关着只鹰,日夜噼里啪啦挣扎。一撞开了闸口,就只见黑影蹿入云霄。它是熔于夕阳还是死于枪下,不得而知了,走得疾,只留下几支落羽慢慢飘下。

鹰已不知所踪,所以而今,心里只剩一只空的铁笼子。

哥告诉我说要离开北京回老家。不是跟我商量,是告诉我。

他再一次被炒了——或者是又辞职不干了——我不清楚,不想也不敢问。这两年,他的工作最多的只坚持了六个月。哥不再想折腾工作,闲在屋子里,每天没日没夜地上网,玩游戏。想起来饿了,就打电话给宿舍区那片儿的排档摊子让送饭来,门都不出。

我觉得他长此以往不对劲,很担心,就说,我们出去走一趟吧,去旅行旅行。

他眼睛盯着电脑屏幕,都不带转头地说,没钱,不去。

我说,不用你出钱,就当我请你散散心。

去哪儿?他问。

我说,不知道,查查吧。

正值春分,我请了假,买好车票,带他去婺源。他兴味索然的样子,也不知道婺源在哪儿,跟着我走而已。坐火车南下,他一路上沉默得像一个影子,一路上躺在铺位上睡觉,醒了就看一本下三滥的杂志合订本,困了又睡。

到了江西,我们在农家客栈住下,讲价下来六十块钱一天。本来想分开住,但为了省钱还是算了。

我发觉他几乎夜里睡不着。因为每天早晨他都起不来,脾气暴躁得像炮仗一点就着。刚到的第二天,就吵架。起因是早晨我醒来,洗漱完了,都吃完早餐,就想叫醒他。

我冲他喊,起床起床!要睡觉回家睡去!

他没应声。

我走过去揉他的被子,半晌,他突然腾地一下坐起来,咆哮道:有完没完!谁像你这样睡得跟猪似的!一大早起来吵死人!

我被吼得一愣一愣,一股委屈涌上心头,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说,你吼什么!出来旅行不是出来睡觉的!

他说,我一晚上都没睡着!你要去玩你去你的!

说完他像个小孩一样哗地把被子一拉,就闷头不理人了。

我摔门而出。

散步在田间乡下,我慢慢想起,少年时候的他还不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的奶奶是漂亮的维吾尔女子,哥哥尤其继承他们的血统,卷头发,高挺的鼻梁,眼窝很深,长得十分好看。我们的爷爷没有皈依,父母也没有。所以哥哥的面容和汉族名字看起来格格不入,在学校里,他是个内敛的普通的孩子,自小不太跟人说话,但对我也还算照顾。

他的心事那么深,像一口井。

一直到大学毕业之后,生活的失落似乎与他纠缠不断——其实谁不是呢——没有钱,没有房没有车,情绪很不好,工作辛苦而沉闷。幸好他还算长得好看,所以有过几个女朋友。但不知道是性格原因还是经济原因,处对象全是月抛型,甩得快也被很快甩,后来索性不找了。

我不是不明白——北京那样的花花世界,浮华残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约他感到身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为难他,嘲弄他。抑郁症的药不算便宜,帕罗西汀,氟西汀,他都吃过了,剂量越吃越大。有种牌子的氟西汀副作用很奇怪,是不停地打哈欠,他最后一次被炒,居然就是因为陪老总的一整天,无时不刻在打呵欠,打得满眼都是泪。

我知道他痛苦,但我不知道那是怎样的痛苦。

想到这里,我真的一点都不怨他了。

中午我回到农家旅馆,碰到他坐在楼下的餐厅里,一言不发地望着玻璃门外。

我说,你醒了?

他瞥开目光,揉了揉头,说,嗯。

吃点饭吧。我尽量平静地对待他,我知道他生病了。

他像个孩子一样,顺着台阶就下了,说,好,你也饿了吧。

我们吃了午饭,我说咱们去走走,他点头。

那天下午在婺源乡下,一切都热烈而美好,油菜花开得烂醉,一片灿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绵如胶、闷如油的菜花味儿。土地像烤熟了的面饼一样散发出温热的香气,分不清是什么鸟的叫声,碎碎地洒在田野上。

路过农家,一只狗躺在院坝里睡觉,任凭游人来来往往,它瘫睡在地,四肢耷拉着,腹部随呼吸一张一翕。想象不出是怎么样一个酣畅的梦,能叫它睡得这么香。

“做只野狗多好。”我愣神看了一会儿,自顾自地说,“不用读书,工作,买房子……可以天天晒太阳,睡觉……安天命。”

“那你是没见到被打断了腿的流浪狗,还有被人绑去杀了剐肉的。”

他极刻薄地剜了我一眼,想继续说什么,又打住了。背过脸去,自顾自往前走。

我被噎得喘不过气来,半晌,追上去责问他:“我跟你有仇?你一天不堵我的话就活不下去啊?”

我知道他心里生病,难过,通常都不会跟他计较。但不知怎么,这次我忍不住火气——也许是因为心情不好——就在刚才,我们在摊贩前买瓶装水的时候,才发现弄丢了门票,重新又花钱买了两张,彼此恶声恶气地埋怨了好一阵。

就在那个下午,在灿烂的田野里,我们吵了最后一次架,彼此都累得厉害。四下又热,又燥,阳光刺眼,齐人高的油菜花明晃晃望不到头。耳边偶尔扫过一阵牛蝇的嗡嗡声,烦得像火柴棍一下又一下地擦在心上,快要燃出火花来。

吵累了,两个人都觉得很无趣,只能低头默默走路。过了很久,我忍不住说,既然是第一趟也是最后一趟出来了,我们就别吵了吧。我是好心的。

梯子搭在了脚前,他低着头,说,好。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脱口而出“最后一次”,更没有想到这后来竟然成了谶语。

接下来几天都下雨,天公都不作美了。他彻夜睡不着,我几次迷迷糊糊看到他坐起来,开门,出去抽烟。于是早晨我也不敢叫他,就让他整日在旅馆里补觉。

如此第四天,我们背上包离开了县城,去坐大巴车到市里,再从那里上火车回北京。站在月台边,列车在眼前轰隆隆地来,轰隆隆地去,像这两年匆促又黯淡的日子一样;我们像是上错了车,下来的时候已经不辨东西,不知何处。

如果我知道那真的就是我和哥的最后一次相处,我会对他再好一点。

这些年的生活直逼耳目,挤退了所有的记忆,让我感到似乎我生来就已经二十七岁,生来就每天都带着包子挤地铁,生来就必须每天上班。我忘记我们曾经有过童年,忘记我们是从孩子长大的。直到他走了的那天,我想我应该悲伤,应该泣不成声,但我没有。办公室里只有写字桌与我面面相觑。我抬起头来盯着电脑继续写提报,写该死的不管怎么写都不对的提报。电话,传真,复印机,闲聊,拉凳子的声音……此起彼伏,真实得像精心布置的道具。但我心里一片空无的混沌,像一块被洗得看不清颜色的旧布。

下班走出大楼,城市的暮色还未褪尽,在浓浓的尾气和噪音中,缺水的杨树叶如同锡箔纸一样不断翻飞,晚霞如血,有种极其宏大而壮观的孤独。我忽然感到了初夏的气息,脆弱而炽热的,黯淡的,飘忽着烧麦秆味道的黄昏,鸟群如灰尘洒在天空。我一下子回到那个他带我去捉鱼虾的下午,池塘已经快要被晒枯了,留下大片大片的褐色泥滩。我的膝盖都陷进去了,每一步都很艰难。蚊虫围绕着我饱餐了一顿,浑身都是包,痒得我发狂。我们忙活了一个下午只捉到了一只寄居蟹和一堆小田螺,天色忽然之间就黯了,好像脱掉一件外套那样快。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家,整条腿敷满淤泥,身上有十六处被咬得肿起来的大包——十六处,我记得很清楚,我一边挠一边数,哥哥回头看看我,擦了一点他的唾液在上面,跟我说,口水止痒的。

我的头发绞着汗水、泥水,橡皮筋松了,乱得不成样子。我只觉得自己又脏又臭像一块破抹布。那是我跟他唯一一个亲密独处的下午。回家后母亲把我们臭骂一顿,勒令我赶紧去洗澡,而他则在私下里责怪我笨,说他跟兄弟们都能捉到鱼和螃蟹。

后来我们的生活似乎缺少交集,他易感而沉默的少年时代,格外漫长。我们互相排斥,互相看不顺眼,几乎不说话。母亲依旧操劳,琐碎。在一个清贫的家中,生活或者毋宁说命运,更像是一条窄窄滑滑的田埂,没有那么多其他的可能,也必须走得专心,走得本本分分。

直到很多年后——后到完全长大,再也想不起来当初为什么互相看不顺眼,我们才恢复了亲人之间的关爱。那可真的是很后来了,哥已经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名噪一时——也不是什么特别棒的名校,但那个夏天,是我见他笑得最多的时候。

他说,我要去北京了。妹妹你也要加油,我们北京见!

我从来不知道,他高兴起来这么的晴朗,这么的讨人喜欢。

这个人就这么不在了。没了。他走得很孤独,也很失落。

想到这个,我才突然,终于,在喧嚣的人海车流中,掉下泪来——如果我知道那就是我和哥的最后一次相处,我会对他再好一点。

哥走后的那段时间,我也变得睡眠很差。夜里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好不容易入梦,窗外树上一声鸟啁,便醒来了。这时候通常是在凌晨,一整块夜凝固如冰,无法切割,我被冻在里面动弹不得。斧子的鼾声隔着房间阵阵传来,我守着夜,睁眼到天亮。

夜像余生一样漫长:还有那么几十年呐,怎么过。既然又不敢死。

直到那个时候,我才似乎对哥哥长达四年的恶性失眠和抑郁有了一种切身体会:从前,你只知道他难受——但你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难受。我在怀疑,这是不是他在沉默了那么多年之后,第一次试图向我解释他曾经内心深处有多难多孤独,这或许,是他在请求我们原谅的方式。

如果我们也有一个真主,一个上帝,一个佛陀在心中,那么事情会不会简单一些。在他离世的时候,可曾有人送他,他离世之后,他可曾有所去。

我告诉平义我要离开北京,回老家办丧事,看望母亲。平义很警觉地问我,那你还回来吗?我说,我不知道。

走的那天早晨,时间已经不多了,他执意要再留我一会儿,说给我煮了一锅汤面,要我吃了再走。

行李全都已收拾好,屋子乱得已无下脚之处,同租的都不在,一只板凳都找不到,于是我俩就坐在行李包上,默默地围着一只没盖子的锅,像守着一个哑然的结局。

我说:“把那本书还给我吧。”

他一愣,“什么书?”

我不开腔,心里很空。

很快他就想起来了——那本书。

“书还在不?”我催问。

“在,”他低头搅汤,颈子沉得抬不起来似的,哑哑地说,“你别着急吧。喝完汤,我就给你拿。”

搅拌了下,面好了。他这才看到没有碗,赶紧站起来从桌上拿了只饭盒,慌慌张张地倒掉里面的剩馒头和粥,冲着洗了,拿回来又盛面。

想到这出租房里的几年,到最后人都快走了,我们还连一只干净的碗都拿不出来,也真不知道是该对生活失望,还是对自己失望了。

他盛了面端我面前,看着我,眼里蒙着一层灰。我说,我没胃口。

他正不知所措,我忽然很心疼,就低下头,顺从地接过来,小口小口地勉强吃了起来。

他站起身,走进里屋,找了一会儿,从柜子的最底层翻出那本书。顺手翻了翻,内页已经发黄了。他把书递到我面前。

我接过那本书,四顾不知搁哪儿——像托着一生,无处安放似的。

我问他,你还记得我接你来北京那会儿吗?

他说,记得。

我说,别逗了,我知道你不怎么记得了。

几年前第一次见他,我们约在麦当劳,他戴眼镜,平头,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是完完全全地,掉进人海无法捞出来的那种普通模样——我们是网友,在网络刚刚起步的年代,碰巧都进了一个聊天室,你好,你好,就这么开始聊,后来觉得很投机,竟然莫名其妙就成了网恋。

大学生活其实格外贫瘠,学校不算很好,老师和学生都那么敷衍,好像在玩一场奢侈的浪掷时间的游戏。我真是不敢相信,所谓的刻苦读书考到北京,到头来竟然是这样的现实。有钱的北京本地学生当然过得声色犬马,我不属于那一类。除了读书,做家教挣钱,大约只有和李平义聊天是最大的乐趣。网吧不会花太多钱,却心里满满都是激动和开心。那时的网恋还算单纯,我对他牵挂极了,一天不上线聊一会儿就受不了。省钱买了手机,也是为了不能上网的时候,还能发个短信聊几句。如今见面,只是将一个虚幻的想象印证到现实里,有一丝小小的失望和不适。

我们面对面地聊天几乎就像他的面貌那样平平无奇,其间插入大段大段的尴尬的冷场,并不如网上打字时那样热火朝天,大约是因为我们已经把矫情的不矫情的,该说的不该说的,都透支了。所以我只是很快感到莫名的困倦,早早作散,我回了宿舍,他回了我学校旁边的一个日租房。

翌日我带他游览了下西单,王府井,颐和园,后海——他说这还是他第一次来北京。汹涌的人海里,我望着和我们一样所有普普通通的面孔,身形,外表,衣着……竟然感到一阵莫名恐惧,突然间仿佛眼前的画面都变得诡异而抽象,都是没有脸的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大同小异的,同在命运的无着与平凡漫长中蠕动,仅仅异在每一天,走进的是不同的公车,去往的是不同的办公室,回到的是不同的蜗居,睡在身边的是另一个人。

那一刻我只觉得我快要被人海悄无声息地湮没,不知不觉紧紧抓住了他的手。

李平义在河北上完大学,比我早毕业,回到家乡之后工作找得不顺利,做得也不顺利,想要来北京。去接他的前夜,我居然神经紧张而兴奋,睡不着。窗外一只疯狗彻夜狂吠,把睡梦给撕得七零八碎,像一床破絮,怎么都铺不完一整夜了。我醒了又醒,从枕边摸出手机看,才凌晨三点半,平义的火车要六点半才到。我觉得疲倦,打算闭上眼睛,再躺一会儿。

五点钟手机铃声大作,我被惊得一抖,掐断铃声,起了床。摸着台灯啪的摁开,抓起搭在椅背上的裤子,衣服,一一套上。屋子里一地都是乱七八糟,闷了一夜的饺子和醋的味道,混着锅盆衣袜的气息,浓浓地混在一起。在黑暗里,我费劲地找下脚的地方,但还是不小心踩翻了只不锈钢盆子,声响如刺,睡客厅沙发床的室友烦躁地翻了个身。

我赶紧碎碎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摸索出了门。

下了楼,周遭静若一座死城,秋天凌晨的寒气刺穿心肺,空气清冽极了。我深吸几口气,迅速就清醒了。小胡同路灯灯光泛青,恹恹欲睡地立在那里。我也是一夜未睡好,头疼欲裂,空空肚腹觉得很冷,就只顾环抱双肘埋头匆匆走,风迎面砸过来,鸡皮疙瘩起了一身又一身。楼下仓库门口的大狗僵死在地,脖子上还套着链子,口吐血沫。不知是不是误食了鼠药——那一夜都听到狗在狂吠。

穿出了胡同,街上便有沙沙的扫地声了。几个人匆匆走过,影影绰绰地掉进灰暗的晨雾里。我朝地铁口走去,在小摊上买了两份煎饼果子,揣进了包。

等了很久,列车到了,出站的人群陆陆续续越来越挤,我眼尖,看到平义像颗果核一样被人群吐了出来,茫然东张西望。

我拨开人群挤到他面前去,几乎把他吓了一跳。

平义在火车上坐硬座半天加一夜,脸色憔悴,头发凌乱,有些油腻。我接过他的一件小行李,他顺势揽着我的肩膀,切切地说,总算看到你了。他凑过来,大约是一夜无眠又没有刷牙,他嘴里的气味叫我很难受,我克制地别开脸,不与他直面。

他可能是觉得我在矜持,于是只是礼貌性地抱了一下,然后拍拍我背,说,走吧,去坐车。

上班高峰已经开始了。车厢挤得人喘不过气,薄薄的温黄的晨曦肆意涂抹在车窗上,隔着漾漾水汽,竟有些好看。我用胳膊肘捅捅他,说,看,日出。

他迷迷糊糊地抬起头来,皱着眉,说,还以为是车到了。别叫我,我睡会儿。说罢,又将头靠在抓吊环的胳膊上,闭上了眼睛。

下车又换地铁,直到快走到住处,我才想起都没给他吃早饭,赶紧问他,饿不饿?去吃碗馄饨吧。

他说,不吃了,太困了。想睡觉。

我想起包里还有煎饼果子,就说,好吧,先回家。

进门,房子里很乱,同租的都去上班了,没有人。天气已冷,又没来暖气,窗户都是关着的。一屋子食品器具衣物鞋袜的气味混在一起发酵,一时呛鼻。他皱了下眉头。我说,欸,委屈你忍忍了,有空我好好打扫,我今儿专门请假半天陪你。

平义进了我们的那间房,累得连脸都不想洗,脱掉外套和鞋子就上床睡了。我在他床边静静坐了一会儿,便去厨房,想给他做一锅汤,炒个莱。

做好饭,大致打扫了下屋子,离中午还有一会儿。我进屋,他还在沉睡。我坐床边,静静看着他,好像在凝视一缕关于未来的希望。

他醒了,缩着脖子看着我,竟然有一脸无知无畏的婴孩样儿。磨叽了一会儿,起床来,我俩便在客厅围着一只放在地上的折叠小桌坐下。一盘菜,一锅汤,两碗饭。他大口吃,嘴巴里塞着食物,一边嚼一边说,你手艺还真不错。

我竟然闪过一个错觉,觉得我们已经结婚几十年。

末了,我站起来从柜子上拿出一本书,说,给你。

书用牛皮纸包了皮儿,是前些年红透了的那本《挪威的森林》。他一边翻开一边说,这书我还真读过一些的。

我说,嗨,不是拿给你看的。

他茫然望着我。

我赶紧说,欸,你别误会,我不是村上迷。只是我觉得书里的直子,绿子,玲子,合起来就挺像我。这本书就交给你吧。对我来说就是个仪式。

我又补充说道:这书,交给过以前两个人的,最终都收了回来。

他脱口而出,这本书到我这儿就不会再传走了。

那时我们还未抵达生活的真相;他大约也想象不出两年后,我捧着这本书,无处托以终身的样子。

为了尽快赶回去办哥哥的丧事,我狠心买了机票,反正我已不觉得异乡还值得留下。还是头一次坐飞机——在高高的云端,从未这样近距离地看到如此壮观的落日:夕阳撕开滚滚云层,狭长地横贯天际,似一把刚刚从熔炉中流出的青铜巨剑,还未淬火,赤熠灼灼,光芒浸染了一望无垠的云海,使之看上去如同辽阔沙漠,有着金色的,格外柔韧的起伏。这苍穹壮阔得令人屏息。

我终于回到了故乡。

原来这里还是印象中那片童真之地。我依稀又看到稀疏的灌木林,晴空辽阔而坦荡,那么多人们和他们强悍的信仰,如长河落日圆,一点都没有变。

哥哥的葬礼简朴而寂静。我们都不是穆斯林,没有人来为我们站者那则。除了至亲,没有人来送他。哥的遗容惨不忍睹,已经在异乡当地火化,带回的只是小小一盒骨灰。

我凝视着那一盒骨灰,感到莫大的震慑力。一个生命,所有的故事,四海归帆,最终都将被锁在这样一个小小的盒子里面。他这样一颗密封的沉默的炭,终归是在灼痛中燃烧殆尽,只剩这一抷灰烬了。

哥的黑白照片挂在高处,像一切遗像中的逝者那样,显得睿智、清朗、平静,有神一般的慈祥;仿佛从未被生活所消磨,也从未经历过死亡的黑暗。只是孤独地划了一只船,去往一个我们望不见的世界,棹移人远。

但这次,他没有告诉我他要去哪里,我们要在哪里见。

母亲泪立风前,她问,你们在北京是不是过得不好?

我说,挺好的。怨我,没照顾好他。

母亲摇摇头,泣不成声。

“人坐正了,吃你够得着的食物。”——《古兰经》如是说。

选自《收获》2012年第6期

何处是我生命的家?——评七堇年的《站者那则》

林霆

城乡之痛早已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持续阵痛,它不仅侵袭那些从事体力劳动的“民工”“外来务工人员”,也同样滋扰着那些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年轻人。仅仅十年,这句曾经激励无数农村学子寒窗苦读的名言,已经在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羞愧得抬不起头来。

《站者那则》的底层叙述之所以显得格外令人心酸,或许就是因为此时的“底层”已然变成了有学历、有梦想的大学毕业生。小说的故事线索是从一对兄妹身上展开,同时又伴有哥哥的朋友和妹妹的男友的故事。他们是家乡学子中的佼佼者,带着梦想来到北京,最终却难觅立锥之地。他们在“生活的股掌之间”左冲右突,直到头破血流、满目疮痍。哥哥的自杀让妹妹陷入了生命无所依托的迷茫中,无法想象自己如何打发余生。在北京人潮汹涌的人海中,感受到的却是孤独和恐惧,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大同小异的,同在命运的无着与平凡漫长中蠕动,仅仅异在每一天,走进的是不同的公车,去往的是不同的办公室,回到的是不同的蜗居,睡在身边的是另一个人”。这种难耐的厌倦,就这样出现在原本有“鹰”梦想的年轻人身上——中国到底怎么了?

小说中的年轻人不断回望童年与故乡,实际上是寻找生命的安身之所。在城市化进程中,这一代年轻人所面临的生存压力、情感问题、亲情关系和生命价值的难题,是超乎想象的。所以,他们的成长先天地带有社会化因素,他们的青春注定是残酷的、未老先衰的。这一代人的生活不通向梦想,却指向死亡;它没有激情只有衰败。从这个意义上说,《站者那则》仍然属于青春叙事、成长叙事的范畴。作者是在现实与梦想的差距中,体味着笼罩一切的虚无感。在这个世界里,爱情无处安放,生命价值无所依傍,甚至灵魂也不知所终——哥哥没有资格举行伊斯兰殡礼“站者那则”,就是一个严酷的象征,它彻底扫灭了世间一切安身立命的希望。妹妹离开城市回到乡村,就能摆脱这无所不在的虚无吗?

最后,小说对同龄人提出类似哲学层面的告诫:“人坐正了,吃你够得着的食物。”——《古兰经》如是说。在面对现实困境时,这一代人没有寻找社会途径的解脱,而是转向自身,转向心灵的告慰与宽解。这是青春的印记呢,还是这一代年轻人无处求告,没人为他们提供任何精神或物质支持的证明呢?

小说人物的情绪悲观虚无,读后有压抑沉闷之感。但文字却依然保有作者一贯的清丽脱俗和青春的气息,加上小说最后所指出的精神出路,尚能让《站者那则》保持着年轻生命的正能量。

同类推荐
  • 鲁迅经典

    鲁迅经典

    本书收录鲁迅的作品包括:呐喊、彷徨、华盖集、坟、且介亭杂文、野草、朝花夕拾等。
  •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两个家族世代为仇,但双方的儿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却一见钟情。迫于家族之间的仇杀,两人秘密举行了婚礼。后罗密欧因替友复仇刺死了朱丽叶的表哥而被放逐,朱丽叶也面临被逼婚的窘境,服安眠药装死。罗密欧赶回,不明真相,自杀殉情。朱丽叶苏醒以后,见爱人已死,也在悲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最后的民间

    最后的民间

    这是著名作家高建群的《大西北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剖《最后一个匈奴》),是一部原生态小说。原生态的故事,原生态的人物,原生态的语言。像大西北的原生态民歌一样,纯朴动人,别有韵味。
  • 台北春宴系列之陆小岚

    台北春宴系列之陆小岚

    台北言情小说之陆小岚是一部经典之作,其剧情温柔缠绵,细腻传神。
  • 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在商界叱咤风云的大人物穆先生背景成谜,手段狠戾,白手起家创下成功神话,却身心俱疲,对周遭一切事物丧失兴趣。一宗意外令他偶遇少年时代向自己告白,却遭自己唾弃厌恶的女孩,自此之后他开始频繁做梦,梦中他进入另一空间,有着与现实中截然不同的身份,过着他意想不到的幸福生活。而少年时被他弃若敝屣的女孩,却是这幸福的唯一线索……挣扎于现实和梦境中的穆先生,这次又将如何选择?
热门推荐
  • 我的调皮王妃

    我的调皮王妃

    一场车埚穿越到不知名的古代成了一个三岁小孩本来可以过着无忧无滤的日子,半路还被人迷晕一觉醒来自己又变成了天玉国的三王爷玉自寒的玉王妃,啥!这个王爷是瞎子不过长的还是蛮帅的。看这个王爷好像不是很受宠处处被人欺负。不知怎么的看到他被人嘲笑自己就想上去替他出头。自己不会是喜欢上他了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圣沧月

    九圣沧月

    莫涯,你乃阴阳双生,注定一生大悲大喜。修炼之路前途漫漫,万事随心,没必要苦了自己。若干年前的一个黄昏,那个奇怪的男人少有的认真对着年少的莫涯这么说道。若干年后,神道绝巅的莫涯一脸落寞的抱着一个面若皎月却几乎毫无生机的女子静静地坐在院落里皎洁的月光下,恍惚间记起怀中的女子对自己笑吟吟的说,莫涯,你阴阳双生,可是你孑然一身,如何共济阴阳,不如我陪你可好?莫涯抱紧了怀中的女子,喃喃道,殿主,阴阳双生,如果注定大喜大悲。那么我不想遇见月儿,至少,我就不会害了她……
  • 偶像校园友情

    偶像校园友情

    友情是美好的,是永久的,陷入友情的三个偶像是怎样的?是互相争夺自己在偶像界的威名和粉丝值?还是共同努力取长补短?............全部都不是。那,会是怎样的呢?亲们,请好奇得打开本书,了解这段友情吧!
  • 七俱胝独部法

    七俱胝独部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界盟约

    万界盟约

    熔龙鹏两大神脉于一体,集先天诸多妙法于一身。诸天万界,任我纵横寰宇。无垠星空,许我越古穿今。悟大道以逞邪恶,学妙法而济苍生。万年之前的古神预言,百年之后万界浩劫将至。众生惶惶……请不要觉得拖沓,认真看下去。
  • 燕京大少

    燕京大少

    穿越到了繁荣昌盛的大燕,王学良摇身一变成了商贾的子弟,继承家业,称霸大燕酒楼是必须的,闲暇之余对妻子要甜言蜜语,对二奶要霸气凌然,要以学问征服公主,要对唐嫣将无耻进行到底。为了不让生活单调,竹牌要做,音乐要耍,厨艺要秀,功夫要练。钱要赚,慈善事业也要做,商农合作要推进,至于进国子监教学嘛?那得看公主的诚意!
  • 末世之迷失庄园

    末世之迷失庄园

    末世背景下,所有幸存的人类都进入了一套叫做迷失庄园的系统。这里人人都是庄园主,个个皆是王公贵族。这里有美男-“喂,我价格可是很高的!”这里有姐妹—“哼,把你的破烂城堡挪的离我远一点!”这里有反派—“我想要的东西还没人能抢走呢!”这里有亲人—“姐啊,等你来救我等的花儿都谢了,要不我去找你?”这里还有最可怕的boss—“怎么你那超级科学家的妈妈没告诉你这套系统是我创的么?”。。。。这是一个开着城堡去救弟,却收揽许多美男的不良女主故事。
  • 都市之最强弃少

    都市之最强弃少

    我是一个弃儿,到处遭人白眼,被人嫌恶,受人嘲弄,连我付出一切的心爱女人都不正眼瞧我,我一直游走在绝望的边缘,直到有一天,神秘的亲生父母找上了我……
  • 丹体

    丹体

    天玄大陆,最值钱的货,莫过于丹药与功法。我有玄丹之体,可容炼丹之神雷。挥手间,成千过百的丹药,如豆子般哗啦啦炼制成功。我有刺天匕首,可引神雷轰击敌人,取其武学记忆,万家武学,融于一体,成万门功诀。丹药,成批销售。功法,成批销售。上临九霄,下踏深海,哪里不是我做买卖之处!所赚钱财,足以掀起一片血雨腥风,无数高手与势力为之沉沦,对我进行千里大追杀。于是,我带着无数的钱财,开始了千里大逃亡的幸福生活。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翻美女身。逃亡中,我拿钱买下超级打手,拿钱砸倒超级美女,整片大陆的美女,孰人不知我贺云风流之名?其实,我乃是一帮之主。赚这些外快,只是为了给我的帮派弄点补贴。书友群:46766079【收藏+推荐票=好淫】
  • 101个故事

    101个故事

    101个故事—从古至今之故事。第一卷:古之韵第二卷: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