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40800000002

第2章 生平概要

窥基(632-682),又称灵基、乘基、大乘基,俗姓尉迟,字洪道,朔州善阳(今山西省朔州市)人,后居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生于唐太宗贞观六年(632)。父亲尉迟敬宗,曾任“六军卿胄之职”,唐时任左金吾将军、松州都督,受封为江油县开国公。母亲河东裴氏。祖父尉迟罗迦为隋代州(今山西省代县)西镇将,受封宁国公。伯父是唐代开国功臣鄂国公尉迟敬德(585-658)。敬德战功卓著,在“玄武门之变”中,又立下“安社稷之功”,唐太宗论功行赏称,“敬德与长孙无忌为第一”,图形凌烟阁。

窥基出身显赫的武将之家。《宋高僧传》中说,从小与“群儿弗类,数方诵习,神晤精爽”。窥基禀性聪慧,少习儒书,善属文,凡经史皆一览无遗。相貌端庄,体态魁伟,言行豪迈不群。当他9岁时,母亲去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不灭的创伤。失去了母爱的他常常感到十分孤单,渐渐疏远了浮俗。他家的一些变故,让他看到了世态炎凉,人世无常,对追求功名地位产生了厌恶之情。窥基的伯父尉迟恭为人讦直,负功骄傲,每见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缺点错误时,总是公开批评,结果和这些老朋友的关系恶化。不久,他便离开京城出任地方官。他地位下降,对朝政不满。一次,唐太宗在庆善宫设宴招待群臣,他见有人坐于自己上首,就怒气冲冲地责问那人:“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任城王李道宗位在尉迟恭之下,便解释说,当年我劝你归唐时,也曾位居你上,现在不是也位在你下吗?尉迟恭听了这话勃然大怒,便挥拳殴打李道宗,几乎打伤眼睛,唐太宗见此非常不悦。他由此失宠,被排出京城,至晚年“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穿筑池台”,“不与外人交往,凡十六年”。窥基对此颇生感慨,很早便有了出家修道的志向。唐贞观十九年(645),玄奘从印度留学归国,并带回大量经典,回到长安后,开始翻译经典,同时还选拔优秀人才共同从事译经事业。一天,偶然在路上遇见了窥基,见其眉清目秀,举止超凡,便想度他出家为弟子,随即就亲自和他的父亲商量,得其允许。贞观二十二年(648)在他17岁时,在玄奘的请求下,窥基正式舍家依玄奘剃度。先住弘福寺,同年十二月大慈恩寺建成,随玄奘迁入,躬事奘师,学习五印度文,以及佛教知识,凭着他那聪慧过人的才智,再加上精勤刻苦的钻研,没几年就通晓梵语、领悟佛教义理,深受僧俗赞叹。窥基22岁时,高宗“特旨度基沙弥为大僧”。25岁时,他奉诏跟从玄奘翻译佛典。窥基“聪慧颖脱”,能够“解纷开结,统综条然”,“凡百犍度跋渠,一览无差,宁劳再忆”,“闻见者无不叹服”,而且在随侍奘师参加译场之后,又能一面随翻受旨,当任笔受;一面随侍受业,听讲新论,遇有疑难,随时请示,多闻第一,切问近思。窥基博闻强记,悟性极高,所以他学业优异,笔受卓著,深得奘师厚爱与器重。从此,他一直跟着玄奘参加慈恩、西明、玉华等寺的译场,随从受业。28岁时参译《成唯识论》并作述记,详加解释。又从玄奘学因明学。龙朔元年(661),玄奘主译《辨中边论》、《辨中边论颂》、《二十唯识论》,后译《异部宗轮论》、《阿毗达摩界身足论》等,窥基为笔受,除《阿毗达摩界身足论》外,都作了述记。

关于窥基出家,《宋高僧传·窥基传》记载说:玄奘在长安街上碰见了窥基这个“眉清目朗,举措疏略”的英俊少年,脱口自语:“将家之种,不谬也。脱或因缘,相扣度为弟子,则吾法有寄矣!”于是,玄奘便去跟窥基父亲商量,敬宗说:“伊类粗悍,哪胜教诏?”奘师说:“此子器度,非将军不生,非某不识!”敬宗然诺。但窥基毕竟是豪门公子,生活优裕,不愿出家。后经玄奘再三激勉,窥基提出三个条件:“不断情欲、荤血、过中食”,并获同意,方才出家。玄奘善权方便,先以欲勾牵,破戒允诺。窥基做了法师,车驾出门,“前乘经论箱帙,中乘自御,后乘家妓、女仆、食馔”,所以有些人就称他为“三车和尚”。对于“三车和尚”的说法,传记作者赞宁说:“基自序云‘九岁丁艰,渐疏浮俗’。若然者,三车之说,乃厚诬也。”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说:窥基“在晚年讲《法华经》,和天台家有了正面冲突,以致他对于经喻三车为实的解释,也被论敌们歪曲了来诬蔑他为三车法师。这是说他外出的时候有饮食、女眷的后乘相随,完全不守清规;其实不是这一回事。”《释氏稽古略》提及时人称其学派为“三车法相显理宗慈恩教”,可见“三车”当指他在法华观上主张的“三车说”。

麟德元年(664),玄奘圆寂,译经事业中止。窥基由玉华寺扶柩回到长安,住锡慈恩寺,专事撰述。以后曾有一段时间,在他的祖籍附近游历,从事弘化。窥基离开长安,到达太原、五台山以及定州。窥基《说无垢称经疏》后记中说:“基以咸亨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曾不披读古德章疏,遂被并州太原县平等寺诸德迫讲旧经……又以五年七月,游至幽明蓟地,更讲旧经,方得重览。文虽疏而义密,词虽浅而理深,但以时序怱迫,不果周委言。今经文不同之处,略并叙之,诸德幸留心而览也。”此文明确说,窥基于咸亨三年(672)在今太原平等寺宣讲鸠摩罗什翻译的《维摩诘经》,咸亨五年则在今河北保定宣说《无垢称经》。

窥基在太原宣讲《维摩诘经》的平等寺,文献失载,但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中载,窥基曾经在太原童子寺宣讲过“唯识”。其文说:“从石门寺向西上坂,行二里许,到童子寺。慈恩基法师避新罗僧玄测法师,从长安来,始讲唯识之处也。”童子寺位于并州天龙山,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僧宏礼禅师创建。北齐文宣帝高洋曾登寺俯瞰并州(今太原)城景。金天辅元年(1117)寺毁于兵火,明嘉靖元年(1522)重建。寺内建筑及其石雕佛像早已不存。寺前有燃灯石塔,高4.12米。虽历经1400多年风雨,依然如故,是我国已知最古的燃灯石塔。该寺在唐代时香火鼎盛,赫赫有名。《法苑珠林》卷十四记载:“唐并州城西有山寺,寺名童子,有大像,坐高一百七十余尺。皇帝崇敬释教,显庆末年巡幸并州,共皇后亲到此寺。及幸北谷开化寺,大像高二百尺,礼敬瞻睹,嗟叹稀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令速庄严,备饰圣容。并托龛前地,务令宽广。还京之日,至龙朔二年秋七月,内官出袈裟两领,遣中使驰送二寺大像。其童子寺像披袈裟日,从旦至暮,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敦煌文献中有一首诗《题童子寺五言》:“西登童子寺,东望晋阳城。金川千点渌,汾水一条清。”抄写于“大唐三藏题西天舍眼塔”的后面,学者认为此中的“大唐三藏”是指玄奘法师。可见,玄奘到过童子寺,因此,窥基前往童子寺是步其后尘。

关于窥基的这次太原之行,赞宁的《宋高僧传》中还写有一则传闻:“一云:行至太原传法,三车自随。前乘经论箱帙,中乘自御,后乘家妓女仆食馔。于路间遇一老父,问:‘乘何人?’对曰:‘家属。’父曰:‘知法甚精,携家属偕,恐不称教。’基闻之,顿悔前非,翛然独往。老父则文殊菩萨也。此亦卮语矣。随奘在玉华宫,参译之际,三车何处安置乎?”赞宁虽把这则传说写入僧传,但认为是小说家言。

窥基于咸亨四年(673)离开太原,游历五台山。唐代蓝谷沙门释慧祥所撰《古清凉传》卷上记载:“中台上,有旧石精舍一所,魏棣州刺史崔震所造。又有小石塔数十枚,并多颓毁。今有连基叠石室二枚,方三丈余,高一丈五尺。东屋石文殊师利立像一,高如人等;西屋有石弥勒坐像一稍减东者,其二屋内,花幡供养之具,荐受用之资,莫不鲜焉。即慈恩寺沙门大乘基所致也。基,即三藏法师玄奘之上足。以咸亨四年,与白黑五百余人,往而修焉。或闻殊香之气,钟磬之音。其年,忻州道俗,复造铁浮屠一,高丈余,送至五台,首置于石室之间。”由此可知,窥基于唐咸亨四年(673)在五台山中台顶,率众五百余人修造“石室”及文殊、弥勒造像。

窥基这次东行,离开长安至太原、五台等地弘教,后又“东行博陵,有请讲《法华经》,遂造大疏焉”。博陵在唐代隶属定州(即今河北定州市)。窥基于咸亨五年(674)七月在“蓟地”宣讲《维摩诘经》,并且修改《说无垢称经疏》。在博陵停留了一段时间,又回到了长安,住于慈恩寺。

宋代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释延一撰的《广清凉传》记载:“于三藏大师终后数年,(窥基)来游五台山,礼文殊菩萨,于花岩寺西院安止。法师常月造弥勒像一躯,日诵菩萨戒一遍,愿生兜率,求其志也。”就是说,窥基在玄奘圆寂几年之后前往五台山,住于华严寺西院,于此寺造弥勒像一躯,由亲以“金字”书写《般若经》。写毕即回长安慈恩寺。

明代镇澄编的《清凉山志》卷三记载:“永隆中,基来游台山,栖托一载。有诏旋京。将行,有异僧出林,止之曰:‘法师报缘殆尽,何不就终于此而欲他行?’基曰:‘吾宿缘在彼。’异僧曰:‘师善行,明年来会。’基行。华严寺行者疑问异僧曰:‘彼师何人。’异僧曰:‘弥勒弟子也。’异僧入林,行者追之,竟无所见。基至长安,明年,永淳改元。临终谓徒曰:‘十方刹海,游戏之场,生死涅槃,等间戏具,兜率故苑,吾将归矣。’言讫而蜕,世寿五十有一。御制像赞,而伤悼焉。”

从以上唐、宋、明的《传》、《志》看,窥基于咸亨四年(673)第一次巡游五台山佛教圣地,礼拜文殊,开辟唯识道场。于永隆中(680-681)第二次又游五台山,礼文殊菩萨。“复于五台山造玉石文殊菩萨像,写金字《般若经》”:供养大乘佛教的肇始人弥勒和文殊二菩萨,从而开创了五台山僧俗信士书写金字《经》书的先河。此次游历,他在五台山“栖托一载”。一面修功德,一面复在中台整饬唯识道场,演教唯识义趣,巩固和发展唯识宗势力。《清凉山志》卷三“高僧懿行”中说:“传载高僧者,所以彰夫清凉宝山,实陶化圣贤之域。自佛法入中土,凡能出尘体道,以及佛化者,称高僧。……今之所载,凡有二焉。或久住胜地,道著清凉。或暂入兹山,感通大圣。参而录之,以冀后之住清凉者,见贤而思齐焉。”因此说,窥基不仅是五台山的著名高僧,而且还是五台山唯识宗的开山祖师。

永淳元年(682),窥基示疾,至十一月十三日,圆寂于慈恩寺翻经院,春秋五十一。以其年十二月四日葬于樊村北渠,靠近玄奘茔陇。后于文宗太和三年(829)七月启塔荼毗,迁入平原新塔。根据赞宁《宋高僧传》记载:迁塔时,“大安国寺沙门令俭检校塔亭,徙棺见基齿,有四十根,不断玉如。众弹指言:‘是佛之一相焉。’凡今天下佛寺图形,号曰‘百本疏主’。”赞宁说,当时有高宗或者玄宗所制像赞流行。可见,在当时朝野信众中,窥基备受尊崇。窥基墓塔坐落于今陕西省长安县少陵原畔、兴教寺西、慈恩塔院内玄奘墓塔西侧。保存完整,塔内塑有窥基坐像和石刻塔铭。此塔与玄奘塔及圆测墓塔合称为“兴教寺三塔”。

关于窥基修行精严,神通广大,民间和佛教界流传有不少神奇的传说。比如说,终南山赶斋之故事:唐代高僧道宣,曾参加玄奘译场,负责润文。道宣主张以戒为师,致力研习及传持戒律,他是唐代律宗三派之一的南山宗开创者,后世只有南山一系传承独盛(所以后来所谓的律宗,多指南山律宗),道宣是律宗初祖。道宣晚年居于终南山苦修,持戒精严,日中一食,感动天人供养,所以他不需要托钵,每天中午天人给他送来供养。真可谓“人有戒德者,感动诸天,天龙鬼神,莫不敬尊”。

跟道宣同时代的窥基,对道宣律师的修学十分仰慕,有一天经过终南山,顺道拜访道宣律师,道宣律师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他对窥基的才学很佩服,他以为窥基大师对于戒律疏忽,不太重视,所以他想以天人送供来感化窥基。当窥基来到山上时,道宣律师早就等候在茅棚前恭迎,宾主坐定,相互谈论佛法,不一会已近中午。平时天人准时送斋食,可今天不知怎么,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天人来送斋,眼看时间已经超过午时,道宣只好跟窥基连声道歉,只能一起饿肚(道宣言过午不食),而窥基且不以为意。于是两人喝茶论道,不觉日之将暮,这时道宣极力挽留窥基在此留宿,借此让窥基体验一下苦行的乐趣。窥基见盛情难却,留了下来,他对道宣说:“听人说你这儿有天人给你送饭啊!但我今天来了,怎么也不见天人来送饭?你还是持戒的律师,怎么还打妄语?”道宣心里也奇怪,但无话可答。当晚,道宣一如往昔整晚打坐,胁不至席。而窥基却是倒头便睡,还不时地翻身,睡相不佳,鼾声如雷。道宣被他吵了一整晚,心想:这还是一个国师呢,一点修行都沒有,明天一定要好好的数落他一顿。因为出家人戒行严格,行住坐卧都有一定的规矩礼仪: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像窥基这样的睡姿是不符合戒规。第二天一早起来,道宣就开始数落窥基,说他睡没有睡相,而且又翻身,又打呼噜,吵得他整晚不能用功。窥基说:昨晚你才吵得我无法安眠,不知道是谁,昨天晚上在打坐,半夜有只虱子咬了他一口,这个人很生气的抓起虱子,想要捏死它,但是一想出家人不能杀生,于是就把虱子往地上一丢,那只虱子不幸摔断了一条腿,整晚哀哀叫,吵得我不得安眠。道宣一听,脸一下红了,因为昨天晚上真的有一只虱子咬他,被他丢到地上,心想他不是在睡觉吗?而且还呼噜声雷响,怎么连这件事都知道?看来他的修行更为高深。等窥基走后,中午,天人又来送食。道宣律师很不高兴地说,你是故意拆我的台吗?昨天我有客人你为什么没有送饭来?天人一脸无辜的回答:我昨天也是按时送来啊!但是到了这里,整个终南山被五彩祥云笼罩,有大乘菩萨在这山上,满山遍野的护法神都在这儿护卫,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天人,进不来啊!道宣律师听了,心里觉得非常惭愧,原来窥基大师是大乘菩萨,我没有把他看在眼里,还有一点轻慢心,我才一两个护法神,他有那么多的护法神,使得我的护法神都不敢进来。

其实,窥基大师是修学大乘佛法的菩萨,不重外在规范,在戒律上重视的是心戒,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所以在戒律上就不像一般僧众那么呆板。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本书内容包括:“悟心悟性:找到认识自己的最佳途径”;“悟苦悟乐:做苦海中一个快乐的人”;“悟富悟贫:不要让自己做一个心理的穷人”;“悟生悟死:正确面对生死”等,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禅宗故事,讲述大忙人应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的人生哲理。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见人见己见如来

    见人见己见如来

    浸润了千年历史的“禅”文化,能够帮助我们化解“浮躁”环境所带来的困惑与迷失,让我们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为我们答疑解惑,减少我们的烦恼,改善我们的生活。本书从真伪、即心、因果、缘分、得失、机趣、目标七个方面解读了一些人之所以有所成就的因缘。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的生活和经历中,读出关于禅宗的感悟,悟出生活的本质,得到幸福的回报。
  •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十四册:《佛教·佛经故事》、《希腊神话》、《中国神话》、《一千零一夜》、《圣经故事》、《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伊索寓言》、《成语故事》《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安徒生童话》。
热门推荐
  • 至尊乞丐修仙传

    至尊乞丐修仙传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水本无愁,因风起皱。他本是尘世中的至尊乞丐,却被仙人带入仙途。他本是一个多情的浪子,却甘愿此生只爱她一人。他本是受人敬仰的正道人士,却被敌所逼堕入魔道。......当高冷美女师父碰上无赖乞丐徒弟,将摩擦出怎样的火花,一切尽在《乞丐修仙传》
  • 痴情老公太黏人

    痴情老公太黏人

    “老婆,快来抱抱!”床上的那个男人张开手臂,却不想扑空。“程晨,赶紧给老娘起来!都几点了,你还赖在床上?”“哼,都怪你,昨晚你把人家折腾的那么惨!”苏落医听后,老脸一红,这个男人的脸皮,真是够厚了。看着苏落医落荒而逃的背影,床上如玉般的男人孩子般的大笑起来。“爸爸,你又欺负妈妈了!”小男孩站在那里,无奈的摇头看向幼稚的父亲。抬头望向那张和自己几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脸,程晨忽然觉得,人生真是圆满。爱他的和他爱的,都在自己的身边,他一定会好好珍惜的。(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关羽若是还了荆州

    关羽若是还了荆州

    历史长河,缓缓留息。回想起一段一段遗憾的历史。关老爷若是还了荆州,那还会败走麦城吗?历史又会如何变迁?一举进攻中原,还是灭掉江东。
  • 无限的旅行计划

    无限的旅行计划

    我叫做U.S.G,在一次战斗中获得的能力让我拥有了穿梭位面的能力,之后我进入了绝望之塔,并且成功的拿下了95层,我在这里和各种对手交战,或者交流,没事的时候到别的位面寻找一下未来能够阿拉德的勇士们......PS:简单的简介,懒得想太多.........这是一本无限漫综,起始世界是阿拉德大陆,第二个是SAO,第三个应该是Fate/Zero,第四个看情况
  • 平龙认

    平龙认

    元末明初,群雄并起,金戈铁马,仗剑天涯。这是火器一统天下的前夕,也是武侠重新辉煌的开始!
  • 米萧的宝石

    米萧的宝石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控梦东京

    控梦东京

    既烧脑十足,又摆脱高智商小说惯有的沉闷色调,充满温情,平易近人。既是畅销书单上的床边读物,又能满足烧脑热爱者的挑战欲望。
  • 追妻狂人:郡主,快到怀里来

    追妻狂人:郡主,快到怀里来

    ”今天新招的护卫就是你啊!小倌是吧?“齐姽婳笑眯眯地说。某王爷咬牙切齿地回道:”小人姓管,单名一个期。““小倌,你以后跟着小姐我,吃香喝辣的。放心吧!小姐不会亏待你的!“齐姽婳拍拍某男的脸,自顾自地说,”哎呀!好久没去小倌馆了。走吧!小倌,小姐带你去见见世面。“某男脸绿了再绿,脸色僵硬地说:”谢谢小姐!“
  • 明媚的忧伤金美桥

    明媚的忧伤金美桥

    少女黎诺与少年小i在分手后,在死党萧芙的陪伴下逐渐走出难过的情绪,但偶尔在人群中遇到和小i一样的背影还是会难过吧,之后在高三开学的第一天经历了与少年纪晓峰的偶遇,就在两个感情明朗这际,一通电话扰乱了所有的一切。。。。。少女黎诺坐在上了开往另一个城市的火车,那么她还会经历什么呢。
  • 你好,我的青春

    你好,我的青春

    你可以喜欢一个人,喜欢他到不顾一切,放弃所有。但希望很多年以后,不再喜欢他的你得记住,曾经有一个人,你爱他到痴狂。即使你已经忘了那个人的音容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