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16300000013

第13章

破神品第二

破邪归正论体之中凡有二门。自上已来明申佛渐舍教门明于显正。此章已去今是第二次辨破邪门。上渐舍或二或三。言二者。初舍罪次舍福。言三者。一舍罪二舍福三辨能舍无相智慧。并是从浅至深以为次第。今破邪门对上亦二亦三。言二者。一破神二破法。所言三者。一破神二破法三破空。具如前说。所以前破神者。大品经云。譬如我见摄六十二见。以有见故有爱。爱见故有业。业故有生老病死。则知神为众见之本。今欲伐其见本使柯条自倾故初破神矣。故下云如是舍我名得解脱。二者僧佉卫世盖是外道之宗盛行天竺。僧佉经十万偈。二十五谛为宗。以神为主谛。卫世师经亦十万偈。用六谛为宗。亦以神为主谛。今破其主谛则余法自崩。三者寻大小二乘观门阶渐。要先辨生空后得法空。今明破神即是生空。后除一异谓法空也。问何故先明生空次辨法空。答生空易得故浅。法空难成故深。所以然者。众生五情取之不得。但是凡夫希望为有。是故易破。诸法为眼见耳闻即事为有。此则难破。故法空为深。然空无浅深。但约所空以为阶级。问何故次舍罪福明破神耶。答凡有五意。若就宾主而言。自上已来是提婆升座明于二舍。外道论义难无不酬酬无不塞。兼外道反罗其弊。今第二外道升座立于神法。而提婆论义疑无不摧通无不屈。故有一章来也。二者诸佛菩萨出世为令众生得于解脱。但众生系缚凡有二种。一者业缚二烦恼缚。上舍罪福解其业系。今明破神除烦恼缚。烦恼之中身见为本故前破神。三者为成前舍义。外人云罪福是神之所作。神是能作罪福之人。既有能作之人。不应无有所作之法。故上舍罪福明无所作之法。今破神明无能作之人。人法既空。舍义方成。故有此品。四者因言次生。上品末云无相最上。外道不受斯言。故立有神法。今破彼计神则成前无相。故有此品。五者论主欲遍释大小乘经破我明无我义故有此品。问此论正应释大乘无我。云何亦释小耶。答外道通障大小。今通破通申。但以大乘为正也。但解神有内外二道。外道有四师。一者僧佉计神与觉一。二者卫世明神与觉异。三者勒沙婆计神觉亦一亦异。第四若提子计神觉非一非异。内道计神亦有四师。一庄严云。假神有体有用有名。二光宅云。神有名无体无用。三开善云。神有名有用而无有体。第四犊子计。有神体用而非即离所摄。故神在第五不可说藏中。问此间九流七略明有神不。答周孔老庄但明一世事亦不论神。故云义经丘而未晓。理涉耳而犹昏。问计神三性中属何性耶。答数人云。身见是隐没无记。以计有神不妨行于施戒故也。婆沙出佛陀提婆义云。神为众惑之本故但是不善。俱舍论云。我有二种。一生得我二邪执我。生得我者。含识之流皆有我心。生而即得名生得我。此我即是无记。若外道所计一异之我名为不善。问我见何所缘。答毗婆阇婆提人无所缘。以无而见。有故无所缘。评家云。有所缘。谓缘五阴。缘五阴谓是我。如谓杭为人。问二十身见几是我见。几是我所见。答五是身见。十五是我所见。如计色是我。色异我色属我。我在色中。一阴皆四故云二十。依中论长行有一句。谓色在我中也。问但有二十身见。更有余耶。答略说则一我见。依我我所分则成二见。三界分则三见。依地分则有九见。欲界地乃至非想故成九。乃至分别所起处凡有九百三十六我见也。问颇有一时总计五阴为我不。答婆沙二释。

一云无也。若计色为我。余受等则属我所也。二云亦有总计五阴为我。如计内入为我者即计外入为我所。计外入为我即计内入为我所。问颇有计微尘是我不。答亦有二释。一云无也。二云亦有计微尘为我。评家用初解。问一切众生为共一我。为各有我。答金七十论出二释。有论师明一切众生同一我。僧佉明一切众生各有一我。若一切人一我者。一人生儿应一切生。而实不尔故知各有一我。问经云我见为六十二见本。又云边见为本。定云何耶。答能生诸见则身见为本。守护长养则边见为本。问曰何名身见。答从自身生从有身生不从他身生不从无身生故名身见。问边见亦不从他身生亦不从无身生。何故不名身见。答身见已前受名故。边见更从别义立称。问阿毗昙等云内离人故空。不自在故无我。兴此论破我何异。答同明无外道邪我与此处不异。但数论破我住于无我。此论明我既不留无我亦舍。乃至五句一无所存。又虽无所有而无所不有。故具说我与无我。如中论云。诸佛或说我或说无我。诸法实相中非我非无我。数论阙斯体用。是故不同。又净名云。于我无我不二。是无我义。故我宛然而无我。不坏假我明无我也。数论亦无此意。是故不同。问若破一切我者。涅槃云我是佛性亦被破耶。答佛性未曾是我无我乃至四句。必明佛性是真我者亦须破之。此但断取著。实不破佛性我也。又凡夫于虚妄中计真实我。二乘既闻无虚妄我亦无佛性真我。故成八倒。此论既破凡夫虚妄我。亦无二乘虚妄无我。此我无我并是佛性所离除。此我无我见始得显佛性。非我无我而有我无我方便用也。问何故名佛性为我耶。答佛性累无不寂德无不圆。自在无碍是故名我。问此论何处破二乘无我。答破空品即是破无我。破神品即是破我。是故此论斥凡呵圣显示中道。令一切众生见于佛性也。又数论云。所计之神此毕竟无耳。能计之心则是有法。今明能计如其所计。故大品常以十六知见例色等万法。问此论何处有佛性真我耶。答此论明中道非我无我。中道是佛亦名佛性。知有真我。此品中开为六别。第一三师总立有神。论主总破。第二僧佉人出论义。论主即破。第三卫世师出论义。论主即破。第四僧佉人重出论义。论主重破。第五卫世师重出论义。论主重破。第六诸外道乱出救义。论主乱破。虽有六章不出总别。初一总立总破。后五别立别破。所以明总别者。一欲示观门次第。如中论前总破四缘后别破也。二者前明无相总破众师。是故众师总立。既有总立。宜须总破。总立总破则为二别。前外总立次内总破。就外立中复有二句。一者非内空。二立外有。不应言一切法空者非论主空也。神等诸法有故者立外有也。亦是将有证释非空。都是难于论主。论主初明舍罪。外设六难。次明舍福亦设六难。上明无相。此下竟破空品九品并是立有破论主空。论主破外有悉为成无相义也。注释为二。初逐近前释外人立有。次云何言无下释非论主空。释立有中前总释即双标。迦毗罗言下第二别释即双释。问何故明二十五谛耶。答有二义。一者二十五谛是神始终。又神为二十五主。是故列之。二者释上偈本中云神等诸法有故。二十四谛即是诸法主谛即是于神。欲双释神法。是故列之。列二十五谛为二。初列二十五谛境。次明迷悟成于解惑。从冥初生觉者。此初可两用。一者冥为二十五初。二者从冥最初生觉。神为主者释主谛有五。一正明神为主。二出神相。三明住处。四明神体。五明神用。所以广说神者。为成此品破神故也。常觉相者。僧佉人神觉一体有神即有觉故云常觉相。此句明神相也。处中者第三句明神住处。谓处在十一根中。常住第四句论神体。不为四相迁故云常住。不败不坏者释成常住简异诸根。摄受诸法者第五句明神有统御之用也。能知下上来明境此辨迷悟。所以明迷悟者。为欲自立破他。自立者明从境生智断生死得涅槃。破他者论主明空无相无有人法。无法故迷彼二十四谛。无人故迷彼神谛。是以外人谓得解脱。言论主不离生死。优楼迦言下第二出世师义。问初师既明二十五谛。今何以不辨六谛耶。答二十五谛明神始终。今为破神。所以须列。六谛通明神法。非正辨神故不明也。今此师但举相立有神。初以身相证有于神。复次以欲恚下第二举心相证神。又前直举外相证神。今举能依证有所依。又云。此复次是勒沙婆义。今谓不然。如向释也。是故神是实有释偈本初句。排论主三空。谓论主拨有言无。即是谤彼真谛故无解脱。内曰下第二总破。若有而言无。论主则应有过。以无而言无。是故无失。犹如兔角实无而言无。所以无过。次翻此语若有而言有。外道无过。今无而言有。故是恶邪。如无兔角谓有兔角名为颠倒。谛观察之实无有神者。论主云。无而言无是故无过。谓外人无而言有。所以有失。外人复云。有而言有是故无过。谓论主有而言无。所以有失。如庄周云彼此俱一是非。是故此句释内外之纷。内谛观察故无而言无。知外无而言有。外不谛察故无而言有。谓内有而言无。又诸异外道还自相破。若以出入息为神相者。第四禅已上应当无我。以无出入息故。若以视眴为神相者。诸天目及鱼眼不眴。应当无有我。又无色界众生及无眼人悉应无我。若以寿命为我相者。外道以暖触为寿命。若尔大日等有暖触亦应有我。外曰下第二僧佉别立义。

始末七番。前五法说后二列譬。僧佉前论义凡三意。一者道术最前行于世。二者惑人多执。三者计一为四句之初。故成论云。一等四执。初云实有神。对论主上明空义无神。彼谓提婆立空故自立于有。是以内外互相杭执也。又论主上云谛观察之故无而言无。外人不谛观察故无而言有。外今亦云。内不谛观察故有而言无。谓我无而言有。我今谛察。知内有而言无。非无而言无。即明我立有而言有非无而言有。如僧佉经中说者。引经证上实有。觉相是神者。以有觉知即名为神。如死人木人无有觉知。是故无神。俱舍论云。智为我体。只我即是智。终是体相一义耳。内曰下第二定关。论义法须前定。以前定故则有二屈。受定则有住宗之屈。如其改转则有违宗之过。问论主何故偏就一异定耶。答凡有八义。一者知四外道所立正就一异亦一亦异。是故就一异定之。二者一异是十四难本。又为六十二见之根。今欲前除其根故就一异定也。三者诸破之中一异两难其言最显。故就一异以定义宗。四者内外诸师皆立一异。如成实者云。假有即实名为一义。假有异实称为异义。今欲遍穷内外故以一异定之。五者寄神觉一异欲遍破诸法。如心与苦乐善恶为一为异。真俗二谛一体异体。妄想与真一之与异。乃至僧祇上座因果一之与异。是故就一异定也。六者此之一异非但横破万法。亦竖摧四句。如一异为本。余二为末。在本既破。其末自倾。又亦一之与非异犹属一摄。亦异之与非一犹属异摄。一异既破。余四即倾。七者一异之难毕竟无通。如其答也则住言而屈。若不答之则自哑死。八者一异双定则堕二负门。僧佉受一名为细负。若改宗执异则是违言名为粗负。如佛定长爪。其人利根故。如见鞭影。自知堕负。慢心则摧。提婆今定外道义亦同矣。但彼不觉知故犹受定耳。外曰神觉一也。外所以受定者。劫初已来相承立一。谓合理秤机。是故受定。又有所得人心有所依言有所住。必当作一种解。是故受定。问神觉既一。云何立二谛耶。答彼云。体一义异。体一故即觉为神。则神为觉。义异者。统御为神。了别名觉。由如数人苦集是一物因果义分故说二。内曰觉若神相神无常。常无常中有五难。

同类推荐
  • THE TWO DESTINIES

    THE TWO DESTIN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说利益蚕王妙经

    太上说利益蚕王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蜀轺纪程

    蜀轺纪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etters

    Le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邪少的独家私宠

    邪少的独家私宠

    他冷酷无情,手腕狠绝,却独独宠她入骨。“总裁,夫人又不见了,只留下来一封信。”他看着信封内那张婚礼请帖,气得牙根痒痒!竟然敢背着他跟别人结婚?“走!给他们绑了,女的带走,男的喂狗!”婚礼当天,她看着排满教堂外的大炮,仰面叹气:“冤冤相报何时了!”他却邪笑逼近,一把揽住她的腰道:“我跟你,当然是……没完没了。”
  • Little Women

    Little Wom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听说你会魔法

    听说你会魔法

    兰度现在只想把自己灌醉,直到失去知觉,然后没准哪一次醒来,就回到了自己熟悉的世界。但是两个月以来,兰度已经失败过多次了,不同于所知的何一种语言、文字、建筑、食物,以及夜半清醒的时候,天空中挂着的七个月亮,都提醒着他身在何方。
  • 霸道校草恋上笨蛋女友

    霸道校草恋上笨蛋女友

    “饭桶,我们谈个恋爱吧!”“好啊!一起吧!”“以后你是我的饭桶,我是你的医院。”“医院,先亲一个。”“么么哒(^з^)。”“好臭,一阵消毒水的味道。”“去你的,这是我用来治你的神经病的!”
  • 恋恋欣动

    恋恋欣动

    当就要举行婚礼时,记忆中那个人恰到好处的出现,搅乱了她对婚姻的美好憧憬。当如愿以偿的可以和爱的人长相厮守时,却意外得知竟然是兄妹。当误会解除,又可以重新在一起时,却又被告知他父亲是她的杀父仇人。是命运的捉弄?还是有缘无分?他们的爱又该何去何从?
  • 异神传说

    异神传说

    努力过后,勤奋过后,你也会成为无所不能的神,你也会达到你最终的目的地。
  • 盛世锦瑟:庶女不可欺

    盛世锦瑟:庶女不可欺

    姚家庶女五小姐姚锦瑟自缢身亡,重生回到了六岁时期。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万念生,风起云涌。万念空,世事平静。尽管祖母不喜,爹爹厌恶,嫡姐欺负,兄弟离心,这一世的她万念皆空,不恋盛世繁华,只求偏安一隅。
  • 星际王

    星际王

    我一生中有三痛,我一生中经历了七场大战,而三痛也伴随着这七场大战出现!如今!三痛已过!挡我者!杀!七战又能奈我何?任你有通天手段!最后还是要被我才在脚下!我名为雷萨、纳什罗德,艾多!
  • 洞穴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洞穴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乐乐淘是一个爱冒险的小男孩,在布瓜博士的帮助下,他与好朋友小猴一起进入了一个神秘的洞穴,开始了他们的秘境探幽之旅,并经历了一系列离奇精彩的故事。乐乐淘随身携带的背包可以从中取出任何想要的东西,解决在旅途中遇到的问题;而飞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根据需要变化,可以变成雪橇、潜艇、轮船等等。在这个故事中,所有的动物都是拟人化的,它们像人类一样生动、可爱。在这个幽深的洞穴中,他们看到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群和令人惊叹的洞穴景观,并通过远程链接布瓜博士,通过他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解答他们所有的疑问。
  • 迷失六度空间

    迷失六度空间

    《迷失六度空间》是“当代优秀悬疑故事作品集”系列之一。 一个刚刚出狱的惯偷死在了市博物馆的一幅山水画前,画框上有他临死前用血写下的奇怪符号。刑警队副队长司马鉴发现,曾经和被害人同一个监舍的人在出狱后全都离奇死亡!为找出系列案件之间的联系,司马鉴去监狱找7号监舍的最后一名囚犯了解情况。赶到时,监狱却突发火灾,监舍被烧毁了,最后一名囚犯也在释放后被人杀害。与此同时,司马鉴的女友发现那座监狱是由一座寺庙改建而来,而寺庙中曾有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的正是七种该杀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