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16800000030

第30章

第五诸门者。于中有五。一三界。二五趣。三三性摄。四因果别。五问答。第一三界者。显扬第一。瑜伽第五。唯识等皆言。由触。思。识三种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安住。段食一种唯令欲界有情安住。欲界有眠及淫欲故。必资段食。余界不尔。此依散境。定境通三界。至下当知。第二五趣者。瑜伽第六十六云。若粗段食。于欲界五趣中皆现可得。此于一分各别那落迦。非大那落迦。余食通三界中皆现可得。瑜伽第五云。于那落迦受生有情。有微细段食。谓腑藏间风。由此因缘彼得久住。鬼。傍生。人。天有粗段食。谓作分段而食啖之说之为粗。地狱风不尔故名为细。复有微细食。谓住羯逻蓝等位有情。及欲界诸天。由彼食已所有段食。流入一切身分支节。寻即消化无有便秽。然五十七云。那落迦中无有段食。定地诸天亦复如是。诸那落迦虽有广大诸根。大种损害因缘。而不能死者。彼卷次文自会之云。然彼亦有诸微细风。随入身分以之为食。难可了知。是故不说。故不相违。即显四食遍五趣也。第三三性摄者。段食唯无记。散位三境其性定故。能造所造本性定故。法处三境若为食者。自识所变第八识境亦无记故。若依意境远资长故。色无色系是有漏者。是善性摄。若无漏者亲非资有。究竟为损。破裂有故近可为食。义稍难知。此应思审。其触思识通三性有。若取胜识食唯无记性。即第八故。然通定散。定位思触识。皆能摄益故。第四因果别者。对法第五云。有四差别。一不净依止住食。谓欲界异生由具缚故。摄论世亲第十但言具缚。对法为胜。依有现种名具缚故。二净不净依止住食。谓有学及色无色异生有余缚故。摄论言有学。虽同对法。异生中云若生色无色界。此义便狭。唯明三食非说段故。在下离欲摄不尽故。三清净依止住食。谓阿罗汉解脱一切缚故。摄论文同。四示现依止住食。谓诸佛及已证大威德菩萨。由唯示现食力住。故摄论云。谓佛世尊示现受用段等四食。如来食时实不受食。亦不假食因食而生。然顺世间示现受食。示现假食其身安住。对法不约第四识食以明示现。故取菩萨。摄论具依四皆示现。故说唯佛。唯识亦因摄论所说。各望不同不相违也。第五问答者。问若三食通三界散位。段食唯欲界者。亦有上界资下段食及余三食耶。答有。二定以上起初禅四识。岂非资下三耶。又段食示现可尔。即大威德菩萨等是实不资下。问下资上耶。答有。由依上定起触触境思妙理故。又解此非下食。但长养故。不尔定心亦应名食。非别摄益。此义不尔。定不损害触等摄别义。所望异故。问如是四种为唯种子。亦通现行。答前三唯现行。识食通种子。九十四说。由段食等力故有气力等。诸根。大种皆得增益。由是因缘诸有顾恋身命。愚夫为此义故有所追求。追求之时造作新业。及增烦恼。由此段。触。思三门故。能集后有业烦恼识。此于现法。由业烦恼所随逐故。成其有取便能摄受当来后有。此意即显。由前三食集种子识后有增长。故知前三皆唯现行。其彼种子即后有因。为种子识。此通二世。未来唯凡非在圣者。依总果业非圣者故。问一切有情一一念顷。随所有处皆定有耶。答曰不定。识食定有。余或有无。问若许五趣皆有段食触食等者。彼必生乐。极苦趣中摄论说有乐。彼定是乐耶。答起顺益舍非喜。乐受。又唯识言。余处所说彼有乐者。随转理门。非大乘义。此义为正。但生顺舍必非喜。乐。问若三食通三性。如何不善能长养耶。答如行恶行触五妙欲。亦资长故。后世虽损。现资养故。问因果别中。随所应有四三食处皆得四种耶。谓不净食等。答欲界具四。色界有三。除不净食。无第四少分。以无佛故。然无色界全无第四及初。问三界中何界食粗耶。答且段食者。九十四云。欲天。及中有。母腹。卵[穀-禾+卵]皆细。余位名粗。然五十七唯天为细。余名粗者。据多分故。或五趣相望为粗细故。九十四中自趣望故。又全消化。不消为粗。细。余不尔故。五十七云。在欲界三食为粗。在色。无色三食为细。九十四云。三食在无色界名细。余处名粗。有色为依。易分别故。无色为依。难分别故。此意即显以有色所依为粗。无色所依为细。五十七以定地法行相难知名细。散地行相易知名粗。各据一义亦不相违。九十四云。更有别义。一切四食能令已生有情安住名粗。能令求生有情安住名细。本有。中有粗。细别故。此等一切皆应准知。非要胜义故不具述。九十四云。无有少法生已安住。亦无有我能食所食。然唯约与未生诸法作生缘理。唯法引法说为食义。但由法假于其识上。假想施设补特伽罗。望此四食说为食者。随顺世间约世俗谛有能食者。非约胜义。若说有识生已安住。体是真实补特伽罗名为食者。不应立识为其食性。未曾见有补特伽罗还自能食补特伽罗。乃至广说。故知食者但假设施。复次三食为因能生三苦。一界不平等苦。二欲希求苦。三求不充苦。由段。触。思三为因故。故观段食如子肉想不应贪着。观顺乐触如无皮牛诸虫唼食多生众苦。观意会思如一大火。作此观已勿为三苦之所苦恼。坦然而住。三食为缘生识内苦。故观识食如三百鉾之所赞刺。乃至广说。不审观此便为喜贪之所染污。若为二染生二过失。一者当来。二者现法。乃至广如九十四说。问若无漏法破裂有故说为非食。何故佛地经云广大法味喜乐所持名为食耶。答佛地第一说。食能长养三有众生。此断有故应不名食。是住持因故亦名食。如有漏法虽障无漏。然持有漏得名为食。无漏亦尔。虽断有漏然持无漏。云何非食。谓佛菩萨后得无漏。能说能受大乘法味生大喜乐。又正体智受真如味生大喜乐。能任持身令不断坏。长养善法故名为食。非与有情而为食也。唯大悲心神通变境资养有情。近亦名食故不相违。问何故有漏触为食体。无漏法中喜。乐为食。答由有漏触引喜。乐胜。无漏喜。乐治忧。苦胜。各立为食。对治别故。又无漏受领法味增。说之为食。亦如有漏触生喜增。立名为食。故不违理。各随增故。问佛地经说一食。广大法味喜乐所持。法花说二食。一者法喜。二者禅悦。处处说四。谓段。触。思。识。摄论说四。不净依止等。阿含说九。四是世间。五是出世。世间食者即段。触等。出世食者。一禅。二愿。三念。四八解脱。五喜食。佛地法花唯说无漏资无漏食。不说有漏。佛地经中。唯说因闻正法之食。不说禅悦。法花通说因定。慧资。故说二食。福。慧品中此二胜故。念。愿。解脱非增胜故。略而不说。处处说四。世间食故。不净等四依人别故。说九食者。有漏。无漏合二说故。无漏法资破有漏食。具五种故。故阿含云。常共专念除舍四种世间之食。求于五种出世间食。有漏法中段等为胜。无漏法中定等为胜。各据胜立亦不相违

六十二见章

六十二见。略以五门分别。一明所因。二辨名相。三出体性。四迷谛通别。五问答分别

第一辨所因者。略有二因。一者佛说所因。二者见起所因。佛说所因者。依阿含第十四卷梵动品。佛游摩竭题国。游行人间。诣竹林园。止于讲堂。时有梵志。名为善念。其有弟子名梵摩达。师徒常共随佛后行。善念梵志以无数方便毁佛法僧。其梵摩达以无量方便赞佛法僧。师弟二人各怀异意。共相违背。由习异见异亲近故。时诸比丘。食后相共诣讲堂中。作如是论甚奇。世尊有大神力。威德具足。尽知众生志意所趣。善念梵志毁佛法僧。弟子梵摩达以无量方便。称赞如来法及比丘。各怀异心。佛在静室以净天耳。闻诸比丘如是言论。往诣讲堂。知而故问。向何所说。诸比丘言。向共谈论甚奇。世尊。乃至广说。师弟二人各怀异见。具陈彼事。世尊告曰。若有毁谤佛法僧者。汝等不得怀忿结意心害于彼。若怀此意即自陷溺。若有赞叹佛法僧者。汝等于中不足为喜。若生喜心亦自陷溺。此是小弱凡夫。寡闻不达深义。直以所见如实赞叹佛法僧宝。更有余法甚深微妙大法光明。唯有贤圣弟子。能以此法赞叹如来。诸有沙门婆罗门等。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种种无数。随意所入尽入六十二见中。无出过者。唯有如来。知此见处如是转如是执。又过于是。虽知不着。以不着故即得寂静无余解脱。故名如来甚深微妙大法光明。贤圣弟子真实平等赞叹如来。瑜伽亦说。谓由依彼能显见趣不正法藏。师弟传闻展转相授为方便故。所以世尊说此诸见。见起所因者。瑜伽论说。谓彼一切萨迦耶见以为因缘。因缘虽有或亲或疏。亲依我见诸见方起。不尔便非边见所摄。由亲依故说为边见。疏相依者说为邪见。缘梵王常等有邪见故。总是第一明所因也

第二辨名相者。大智度论说。身边二见以为根本。有二十句我我所见。三世合数并本二见成六十二。非此所宗。阿含经有许无色界有色身故。大众部经非可全凭。梵网六十二见经。与舍利弗阿毗昙同。是正量部。亦非所宗。大毗婆沙第一百九十九。及第二百虽复广明。是萨婆多。亦非依凭。以上皆非大乘之义。今并不依。今依瑜伽第八十七。第六。第七。第八。及五十八。显扬第九。第十。对法第一。成唯识第六卷。上下诸文自广解释。既是自义。理应依凭。初列总名相。后辨别名相。列总名相者。八十七云。萨迦耶见以为根本。有六十二诸恶见趣。谓四遍常见论。四一分常见论。二无因论。四有边无边想论。四不死矫乱论。如是十八诸恶见趣。是计前际说我论者。又有十六有见想论。八无想论。八非有想非无想论。七断见论。五现法涅槃论。此四十四诸恶见趣。是计后际说我论者。如是前际及于后际各有五故总成十类。前后际者。际谓际畔。时分之义。即阿含云。本劫。本见。末劫末见。八十七云。诸见依世者。谓依过去及现在世。起分别故名计前际。依未来世起分别故名计后际。此约多分二际道理。如四全常第四常见。见死生故。现在名前。如是等类多分义故非据实义。且如五现涅槃论说为后际。然唯现在。故知现在通前后际。名前际者未来前故。未来因故。或名后际过去后故。过去果故。由是现在通前后际。辨总名相已

同类推荐
  • The Anti-Slavery Crusade

    The Anti-Slavery Crusa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养生肤语

    养生肤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Myth, Ritual, and Religion-1

    Myth, Ritual, and Religion-1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ove's Labour's Lost

    Love's Labour's Lo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典论

    典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御动乾坤

    御动乾坤

    上古时期,仙族与妖族为争夺三界统治地位而大战,两败俱伤,妖族元气大伤,仙族残余人隐盾,消失在各族视野中,自此,人族崛起,无数人族武道强者辈出,在紫宵天帝带领下,在天界建立“紫宵宫”统治三界,而各族不服人族统治,纷纷反抗,紫宵天帝寡不敌众战败,无奈将“紫宵天”封印,初建立的紫宵宫便昙花一现的消失了,人族主要力量退回人界......千百年后,一位“紫云”弟子机遇获得前辈道念,自悟而出的御动乾坤的功法,自此走向不凡之路....
  • 窃愤录

    窃愤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道传说

    仙道传说

    一个以钢琴第一,艺术第一,本学问第一的音乐艺术家。一个沉浸在爱情的伤害后走上缥缈虚无的修仙得道者的传说。一个探索生命奥妙的历程妖魔鬼怪,道佛众生,持续了万万年的争斗。神州大地人民,不惜一腔热血和生命,扞卫孕育自己的土地与天地神魔进行着,生于死火与血之较量,无数生命和信仰谱写着,上古华夏的灿烂文明。传说中众神大战后被封印南荒结界里竟然是魔界文明,神秘的魔法元素,强大的幻兽,传奇的蛊毒巫术,精妙绝伦的铸器之术,及千奇百怪种族,漫长岁月的交替,上古众神封印力量逐渐的消逝,两种强大的帝国文明水火不相容。
  • tfboys之五年演唱会

    tfboys之五年演唱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十年之约已过去一半,tfboys举行了演唱会。三个平凡的姐妹当上了幸运观众,却遭到粉丝辱骂......tfboys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初恋......
  • 健康生活要知道的245种食物

    健康生活要知道的245种食物

    本书以方便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为主旨,通过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营养 学两个途径,结合饮食知识和动植物营养学知识,对所选用的245种食物的 来源与科属、命名与别名、营养成份、药用功效、食用方法、药膳方剂、食 用宜忌等一一作了说明,使读者大众能够在轻松的阅读当中获得有关保健、 康复的知识和方法,从而达到在日常饮食起居中防病、治病的目的。
  • 花事未茗

    花事未茗

    在少年韩煦随着父母的离异后性情突变,由于着阴郁的性格跟一群阴秽的东西交结。他跟随着母亲一起搬迁到岭镇本书红丰镇,本身不近人性的性格让他受到很多不公的待遇和欺辱。内心的压抑终于在和那些花儿的交涉中迸发出来,接受了花儿的保护和契约。。。。。。本书是由少数流传的花的故事改编的,插入的较贴近生活的故事情节。其余大体是由老废自己编撰,由于是新人,对于文笔不成熟的现象请包涵
  • 废材女逆袭:王爷求放过

    废材女逆袭:王爷求放过

    想我堂堂的摸金校尉竟穿越到家徒四壁的古代,好心救人竟然不感激本小姐不说,还处处找麻烦耍阴谋玩诡计陷害她,真当我是哈喽kitty.我打,恩真舒服,我再打,娘子这就是你说的打是亲骂是爱吗做为回报就让为夫把你吃了吧本书欢迎读者跳坑,绝不坑读者,更新稳定。
  • 霸海录

    霸海录

    从官家娇女到叱咤一方的女海盗,再到朝廷诰命,她的一生,就走了这样一个形状。“是吗?”淑瑛微微一叹,看向她的兄长,脸上的笑容依旧甜美说出的话却无比冰冷:“哥哥,你是宁愿我已经死了,而不是依旧活着吧。”从宁淑瑛变成郑十娘,她用了整整三年,而从郑十娘成为宁淑瑛,似乎一声叹息就够了。
  • 修仙贵族学院

    修仙贵族学院

    “这位小兄弟,我看你骨骼清奇,是难得一见的修仙奇才,以后维护修仙界和平的任务就落在你的肩膀上了。难得我与小兄弟有缘,这一张修仙贵族学院的入学通知卡,五个银币卖给你,你看怎么样?”
  • 家庭生活保健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家庭生活保健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家庭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的细胞。一个个家庭的问题总起来,就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问题;当然一个个家庭的幸福和健康,就是整个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证明。现代社会,由于工作节奏加快,环境的污染和气候变化,时代价值观和传统道德观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等,家庭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可是无论怎样变化,人们对家庭的依赖和关心总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