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25300000086

第86章 昭公(起元年,尽十二年)(1)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酌、宋向戌、卫石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轩虎、许人、曹人于漷。戍、恶皆与君同名,不正之者,正之当贬,贬之嫌触大恶,方讥二名为讳,义当正亦可知。

国酌,二传作“国弱”。招,上遥反。轩虎,轩依字许言反,旧音罕,二传作“罕虎”。漷,音郭,又音虢,《左氏》作“虢”,《穀梁》作“郭”。

[疏]“齐国酌”。

解云:亦有作“国弱”者。

注“戌恶”至“大恶”。

解云:下七年秋,“卫侯恶卒”;十年冬,“宋公戌卒”,知向戌、齐恶皆与君同名也。然则君臣者,父子之伦,宁有同名之理?今二子与君同名,乃是不可之甚,而《春秋》不正之者,若正之当云其氏,或贬称人。若其去氏,嫌如宋督、宋山,齐无知之属;若其称人,嫌如襄三十年澶渊之大夫,有作福之大恶,由兹进退,不得正之。然则君臣同名,不轨之甚,得不为大恶者,正以名者父之所置,已父未必为今君之臣,已或先世子而生,君子既孤,礼有不更名之义,是以《春秋》谓之小恶。《曲礼》下篇云“不敢与世子同名”,郑注云“其先之生,则亦不改”,义亦通於此。以此言之,则知无骇入极之属,自是大恶,故去其氏;侠卒,翚、溺会齐师之属,未命大夫,正合无氏,须辟嫌故。

注“方讥”至“可知”。解云:定六年“冬,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运”,传云“此仲孙何忌也,曷为谓之仲孙忌?讥二名。二名,非礼也”,何氏云“为其难讳也。一字为名,令难言而易讳,所以长臣子之敬,不逼下也。《春秋》定、哀之间,文致大平,欲见王者治定,无所复为讥,唯有二名,故讥之,此《春秋》之制也”。然则所见之世,文致大平,二名者小过,犹尚讥之,况名不辟君,乃小恶之大者乎?当须正之亦可知矣。总三世言之,昭为大平之首,所以不讥二名,而定、哀之间乃讥之者,盖欲析而言之,未当孔子之身故也。云云之说,在定六年。

此陈侯之弟招也,何以不称弟?据八年称弟。

[疏]注“据八年称弟”。

解云:即八年经云“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是。

贬。曷为贬?据八年杀偃师犹不贬。为杀世子偃师贬,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大夫相杀称人,此其称名氏以杀何?难八年事。

为杀,于伪反,下注“为内”、“为仕”皆同。难八,乃旦反,二年注同。

[疏]“曰陈”至“偃师”。

解云:先举八年经文,然后难之。

“大夫相杀称人”。

解云:文十六年“宋人弑其君处白”之下师解,故此弟子取而难之。

言将自是弑君也。明其欲弑君,故令与弑君而立者同文。孔瑗弑君,本谋在招。

令,力呈反。

[疏]“言将”至“君也”。

解云:世子者,君之副贰,今而杀之,明其从是以后有弑君之心,故称其名氏,不作两下相杀辞矣。

注“明其”至“同文”。

解云:两下相杀,例自称人。今欲明自是弑君,故与文十四年“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文同矣。若然,大夫相杀称人,而宣十五年,“王札子杀召伯、毛伯”,亦是大夫相杀,而不称人杀者,彼注云“大夫相杀不称人者,正之。诸侯大夫顾弑君重,故降称人。王者至尊,不得顾”是也。

注“孔瑗”至“在招”。

解云:案昭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夏,四月,辛丑,陈侯溺卒”,竟无孔瑗弑君之文。而知孔瑗弑君者,正以八年下文“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执陈公子招,放之于越。杀陈孔瑗。葬陈哀公”。当尔之时,楚人讬讨于陈,招杀世子,但適放之而已。孔瑗见杀,明其弑君故也,是以九年“陈火”之下,传云“灭人之国,执人之罪人,杀人之贼,葬人之君”,以此言之,知孔瑗为弑君贼矣。而经不书孔瑗弑君者,本为招弑,当举招为重也,但始有计,不成为弑。陈侯溺卒者,但自卒耳。何氏之意,见招作弑君之文,故知本谋在招也。本谋在招,则招当为首,而楚人所以不杀招,但放之者,盖楚失其意,或陈招归罪於孔瑗,是以但罪於孔瑗,而招但罪其杀世子之愆,遂免弑君之咎,《春秋》体其事,故於杀世子经书其名氏矣。

今将尔,词曷为与亲弑者同?君亲无将,将而必诛焉。然则曷为不於其弑焉贬?据未弑也。

[疏]“今将”至“者同”。

解云:言招但与孔瑗为谋首,而将欲弑陈侯尔,而经曷为书招名氏,乃与亲弑者同文乎?

注“据未弑也”。

解云:据今仍未弑而已贬去其弟,曷为不於八年杀世子时贬之乎?

以亲者弑,然后其罪恶甚。《春秋》不待贬绝而罪恶见者,不贬绝以见罪恶也。招杀偃师是也。

见者,贤遍反,下同。

[疏]“以亲”至“恶也”。

解云:传言此者,欲道八年之时,罪恶大甚,不假贬绝也。云《春秋》不待贬绝而罪恶见者云云者,解之而言《春秋》者,欲道上下通例如此,不为此文。

贬绝然然罪恶见者,贬绝以见罪恶也。招称公子,及楚人讨夏徵舒贬,皆是也。

[疏]注“招称公子”。

解云:此文是也。

注“及楚”至“徵舒”。

解云:即宣十一年“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传云“此楚子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不与外讨”是也。

今招之罪已重矣,曷为复贬乎此?据弃疾不豫贬。

复,扶又反。

[疏]“今招”至“乎此”。

解云:此今谓八年之时,言八年杀世子之时,将有弑君之意,即是其罪已重矣,何不逐其重处而贬之?曷为又复豫贬於此?

注“据弃疾不豫贬”。

解云:下十一年夏,“楚公子弃疾帅师围蔡”,至十三年夏,“楚公子弃疾弑公子比”,与招杀偃师无异。弃疾於围蔡之时不豫贬,此则贬之,故以为难也。

著招之有罪也。何著乎招之有罪?据弃疾不著。言楚之讬乎讨招以灭陈也。起楚讬讨招以灭陈意也。所以起之者,八年先言灭,后言执,讬讨招不明,故豫则於此,明楚先以正罪讨招,乃灭陈也。

[疏]注“所以”至“陈也”。解云:八年经云“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执陈公子招,放之于越。杀陈孔瑗。葬陈哀公”,是其先言灭,后言执之事也。言讬讨招不明者,正以若其讬讨,宜先执后灭。今乃先言灭后言执,是讬讨不明,楚先以正罪讨招,乃灭陈也。而八年经先书灭者,彼注云“托义不先书者,本怀灭心”。然则楚人本怀灭人之心,故先书灭。而宣十一年“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丁亥,楚子入陈”,先书讨贼,乃言入陈者,庄王讨贼之后,始有利陈国之意,故后书入也。

三月,取运。运者何?内之邑也。其言取之何?据自鲁之有。不听也。不听者,叛也。不言叛者,为内讳,故书取以起之。不先以文德来之,而便以兵取之,当与外取邑同罪,故书取。月者,为内喜得之。

[疏]“运者何”。

解云:欲言内邑,而经书取;欲言外邑,文无所系,故执不知问。

注“月者为内喜得之”。

解云:正以僖三十一年“春,取济西田”,不书月。故知此月者,以其是内之叛邑,喜封得之故也,是以彼注云“以不月,与取运异,知非内叛邑”,故言取是也。

夏,秦伯之弟针出奔晋。秦无大夫,此何以书?仕诸晋也。为仕之於晋书。

针,其廉反。

[疏]“秦无大夫”者。

解云:正以文十二年秋,“秦伯使遂来聘”,传云“秦无大夫,此何以书?贤缪公也。何贤乎缪公?以为能变”。然则秦处西戎,罕接诸夏,贤于缪公始有大夫,自尔以来,常多格化,《春秋》漏之,无大夫名氏。今得书见,是以据而问之。曷为仕诸晋?据国地足以禄之。有千乘之国,十井为一乘,公侯封方百里,凡千乘;伯四百九十乘;子男二百五十乘。时秦侵伐自广大,故曰千乘。

千乘,绳证反,注同。

[疏]注“公侯”至“千乘”。

解云:《王制》文。连言侯者,据有功者言之。云伯四百九十乘者,正以《王制》云“伯七十里”故也。云时秦侵伐自广大,故曰千乘者,正以此伯故也。

而不能容其母弟,故君子谓之出奔也。弟贤,当任用之;不肖,当安处之。乃仕之他国,与逐之无异,故云尔。

六月,丁巳,邾娄子华卒。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原。此大卤也,曷为谓之大原?据读言大原也。

大原,音泰,下同。卤,力古反。

[疏]“晋荀”至“大原”。

解云:案《左氏》作“大卤”字,《穀梁》与此同。

“此大卤”至“大原”。

解云:案古史文及夷狄之人皆谓之大卤。而今经与师读,皆谓之大原,故难之。

注“据读言大原也”。

解云:时公羊子亦读言大原也。

地物从中国,以中国形名言之,所以晓中国,教殊俗也。

[疏]“他物从中国”。

解云:言所以今经与师读皆言大原者,正以地与诸物之名,皆须从诸夏名之故也。

注“以中”至“言之”。解云:谓诸夏之称,皆从地之形势为名。此地形势高大而广平,故谓之大原。云所以晓中国,教殊俗也者,本史及夷狄皆谓之大卤,而今经与师读必谓之大原者,正以晓中国之人,教有殊俗之义故也。

邑人名从主人。邑人名,自夷狄所名也。不若他物有形名可得正,故从夷狄辞言之。

[疏]“邑人名从主人”。

解云:此主人谓夷狄也。言大原人道云之时,从其夷狄,皆谓之大卤,故注云“邑人名,自夷狄所名也”。

注“不若”至“言之”。

解云:诸夏地物有形名言之,夷狄之俗,不如诸夏之地物有形势之名也。可得正者,犹言可能正,是故本史及邑人止从夷狄辞言之,谓之大卤也。

原者何?上平曰原,下平曰隰。分别之者,地势各有所生,原宜粟,隰宜麦,当教民所宜,因以制贡赋。

隰,音习。别,彼列反。

[疏]“原者何”。

解云:《春秋》之文既同,明是广大之义;原卤名异,未有分别之言,故以不知问之。

“上平曰原”。解云:《释地》云“广平曰原。”李氏云:“广平,谓土地宽博而平正者,名原。”然则此言上平者,盖欲对隰言之,故谓之上平,其实与《尔雅》广平不异。

“下平曰隰”。

解云:《释地》云“下湿曰隰。”李氏云“下湿,谓土地窊下,但当名为隰。”然则此言下平者,正欲对上平言之,仍与湿不异。

秋,莒去疾自齐入于莒。

莒展出奔吴。主书去疾者,重篡也。莒无大夫,书展者,起与去疾争篡,当国出奔。言自齐者,当坐有力也。皆不氏者,当国也。不从莒无大夫去氏者,莒杀意恢称公子,篡重,不嫌本不当氏。

去疾,起吕反。

[疏]注“莒无”至“当氏”。

解云:在庄二十七年传文。云当国出奔者,正以襄三十一年冬,“莒人弑其君密州”。今年去疾之入,入者,出入恶之文,而文不氏,故知出时为当国也。既是当国,正合书入。而言自齐者,剌齐有力矣。其出奔不书者,《春秋》之义,微者出入不两书故也。云皆不氏者,当国也者,正以隐元年“郑伯克段于鄢”之下,传云“何以不称弟?当国也”,则此等下言公子者,是当国之文。注不从云云者,下十四年“冬,莒杀莒公子意恢”,何氏云“莒无大夫,书杀公子者,子未逾年而杀其君之子,不孝大甚,故重录之。称氏者,明君之子”也。然则莒为小国,大夫名氏例不录见,假有录者,名氏不具,即莒庆之属无氏是也。今此去疾之徒,宁知不尔,彊云当国故不当氏者,正以莒杀意恢重而录氏。今邪庶并篡,其事非轻,固宜重而录之。但欲当国为君,故如其意,使恶逆见也。然则意恢事重,故称公子,今亦篡重,明其未贬之时,亦合称氏,故云篡重,不嫌本不当氏也。

叔弓帅师疆运田。疆运田者何?与莒为竟也。疆,竟也。与莒是正竟界,莒言城中丘。

疆运,居良反,下同。

[疏]“疆运田者何”。解云:欲言正界,而经书帅师;欲言侵伐,而道疆运,故执不知问。

“与莒为竟也”。

解云:若言与莒人造作竟界。

注“若言城中丘”。

解云:隐七年“夏,城中丘”,传云“何以书?以重书也”,何氏云“以功重故书,当稍稍补完之,至令大崩弛坏败,然后发众城之,猥若百姓,空虚国家,故言城,明其功重,与始作无异”,则彼若稍稍补完,则轻而不书,至於功重,故书而刺之。今此鲁若往前之时,少侵即正,则轻而不书,至於大损,而兴师发众,乃能正之,明其功重,与始取无异”,故若城中丘。

与莒为竟,则曷为帅师而往?据非侵伐。畏莒也。畏莒有贼臣乱子,而兴师与之正竟,剌鲁微弱失操,烦扰百姓。

[疏]注“畏莒”至“百姓”。

解云:襄三十一年“莒人弑其君密州”,是为贼臣;而二子争篡,是为乱子。鲁人见其贼乱,恐其转侵,是以兴兵与之正竟,贼乱之人,自救无暇,焉能转侵乎?故云微弱失操,烦扰百姓也。

葬邾娄悼公。

冬,十有一月,已酉,楚子卷卒。

卷,音权,《左氏》作“麇”字者。

[疏]“楚子卷卒”。

解云:《左氏》作“麇”字,二小传本亦有作“麇”字者。

楚公子比出奔晋。辟内难也。

[疏]注“辟内难也”。

解云:正以更无他事,於君薨之际而出奔,故知止应辟内难故也。

二年,春,晋侯使韩起来聘。

夏,叔弓如晋。

秋,郑杀其大夫公孙黑。

冬,公如晋,至河乃复。其言至河乃复何?据公如晋,次于乾侯,而还言至自乾侯,不言至乾侯乃复。

[疏]注“据公”至“乃复”。

解云:即下二十八年春,“公如晋,次于乾侯”;二十九年“春,公至自乾侯”是也。

不敢进也。乃,难辞也。时闻晋欲执之,不敢往,君子荣见与,耻见距,故讳使若至河,河水有难而反。

乃难,如旦反,下“有难”同。

[疏]注“乃,难辞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最后的琉璃光

    最后的琉璃光

    佛法的末世,大劫来临,天地变色,是妥协,还是开创新的世界?七佛出世,后世又当如何?娑婆世界末世的丑陋,西方极乐世界的不可及,东方药师净琉璃世界的奇妙。止,观,禅,万千法门佛,魔,道,谁是主宰?破空之声的响起,谁能力挽狂澜?还原给你一个真实的世界
  • 混世绝少

    混世绝少

    混世中生存尚且太难,更何况赢得亲情,爱情,赢得全江湖,绝少教你如何闯荡混世~
  • 野猪场

    野猪场

    《中篇小说集2010年卷:野猪场》主要收录了陈集益的八部中篇小说,包括《城门洞开》、《阿巴东的葬礼》、《瘫痪》、《告别演出》、《恐怖症男人》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 警花的贴身高手

    警花的贴身高手

    完成无数不可思议任务的杀手之王罗耀,退役归隐,不甘平凡,在警局玩起了潜伏!大小案件,强弱罪犯,在他这个犯罪头子手下统统束手就擒。
  • 变异之无限曙光

    变异之无限曙光

    四十八小时的黑暗,让地球彻底改变了规则。异形横行,怪物肆虐,家园毁灭,一切美好变得支离破碎。变异,待业青年吴叶,因为未知原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变成了被人们称为“猫眼”的异形,一个有感情的异形,一个热血的异形。家园!我来拯救!曙光!在我手中!
  • 在树下的诺言

    在树下的诺言

    ----------锲子---------“吶,你爱过我?”----“抱歉没有。”------“呵呵,我就知道啦!”之后,她死于非命,她发誓要重生!她遇到了一个冰山美女,却不料她是自己的姐姐!自己确实浅语家族的二小姐!2年后,她在冰山姐姐的帮助下在乐坛小有名气!自己也进入了紫幽宫(世界上第一杀手)。自己过着小公举的生活,她和姐姐却被逼婚!嫁给了陌氏集团的大儿子和二儿子……
  • 流年逝去带不走你的光华

    流年逝去带不走你的光华

    青春是一场匆忙又汹涌的暗流一切的到来打的我们措手不及即便年少轻狂被伤的遍体鳞伤我也要站着不服输
  • 水死

    水死

    《水死》的主人公以大江亡故的父亲为原型,切实反映出二战前后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让我们得以发现潜隐在诸多日本人精神底层的负面精神遗产——绝对天皇制社会伦理。更让我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以“穴居人”为象征的民主主义之时代精神。《水死》的叙述者“我”是在大江作品中一再出现的作家长江古义人,描述了“我”的父亲在太平洋战争末期与青年军官们建立起特殊关系,为了挽救日本即将战败的残局,密谋仿效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的杀王表述,组建特攻队驾驶飞机轰炸“帝都中心”以“杀王”……著者大江健三郎(1936—)是日本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归望

    归望

    明朝二十年,长公主驸马李祺随冯胜率军北征途中,偶然救了一个青年书生,从此开始了这个书生的朝廷、军队、江湖的纠葛故事,也延续了蒙元、大明和周边国家的多年的动荡
  • 初言忆回.del

    初言忆回.del

    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忧愁和悲伤,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轻轻地逝去,而留下的欢乐和笑靥就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