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35400000021

第21章

亦应有罪福。如风颓山恼害众生风应有罪。若吹香花来堕塔寺便应得福。是则不可。故知离心无罪福也。有外道说。行断食法卧于灰土刺蕀等上。投渊赴火自坠高崖等。以苦因缘而有福德。智者难言。若尔则地狱众生常被烧炙。饿鬼饥渴飞蛾投火。鱼鳌处水。猪羊犬等常卧粪土。是等亦应得福。是人答言。要以故心受此苦恼则有福德。非不故也。地狱等不以福心受烧等苦。若不以故心故无福者。亦以无故心是故无罪。若以不故心而有福者。地狱等中亦应有福。有如是过。又若不故心而有罪福则无善人。所以者何。于四威仪中常杀众生。此事不可。当知不故则无罪福。又无得好生处常为罪故。而实有梵王等诸妙好身。故知不故无罪福业。又汝等法中食不净食则皆有罪。若深思惟一切饮食皆是不净食。不净食皆应得罪。如是触酒等则非婆罗门。若不见闻以净心食便无罪者。当知离心则无罪福。又于天祠中以福心故杀羊。令羊生天。以福心杀故则有福德。若不尔者。一切杀生皆得福得罪。又婆罗门言。或有劫盗无罪。如乏食七日得从首陀罗取。若命欲断得从婆罗门取之。亦为生好儿故淫欲无罪。若不以故心则不应有此等差别。故知若人不故与他人毒何由得罪。若故与他毒毒反消病。则应得福。如施人食是食不消。令人死者是应得罪。若不故而有罪福是法则乱。又世间人一切事中皆信于心。如即一言能生喜怒。椎打等亦如是。故知诸业皆由于心。又意业最胜后品当说。故知诸业在心又若智慧人虽处五欲而不得罪。皆是意力。所以者何。智者见色不起妄想故无著色之过。声等亦尔。若不起妄想而有罪者。一切见闻尽应有罪。然则意业无用。智者以智慧为首。虽受五欲不生贪著。五欲虽在以心厌故而能不染。是非意业力耶。是故无有不故而得罪福。问曰。汝说善不善相。谓损益他。是事不然。所以者何。若人自将养身而行福业。是人自食亦有福德。又塔寺非众生洒扫亦得福。又礼敬等于他无益。但损他功德不应有福。又非但发心故有福德。随以衣食利益他人。尔时得福。如是行慈悲者不应有福。又若塔寺等非众生数。若夺财物若加毁坏不应有罪。又不现前恶口骂他。不应有罪。以不闻故何所损减。又于他人但生恶心不起身口。复何所损。此皆不应得罪。又或自骂或自杀身。或自邪行亦或得罪。是故善不善相非但由损益他。答曰。汝言自将养身有福德者。是事不然。若自供养有福德者。则无有人应供养他而实求福德者。供养他人。又随自为己其福转薄。故知自为不应有福。又汝言自食为行福业。若自养身为饶益他。从是心边能生福德。不由自养而得福也。汝言塔寺非众生洒扫亦得福者。是人念佛功德。于众生中尊。是故洒扫。此事亦由众生故得福耳。问曰。已灭度佛不名众生。又经中说佛非有非无亦非有无亦非非有非非无。云何名众生耶。答曰。若以灭度不名众生。是人念佛未灭度时而为供养者。是故得福。如人祭祠父母念生存时。若不尔者不名供养父母。此事亦尔。汝言礼敬等于他无益。是事不然。所以者何。以礼敬等种种利他。令他尊贵人所恭敬。是名利益。亦令他人随学恭敬亦得福德。又礼敬他时自破憍慢。以破不善分故多所利益。亦以显他功德礼敬等有如是利。又汝言礼敬等损他功德。是事不然。以好心礼敬非如外道为损他故而行礼敬。又如布施若他不消亦损他功德。然则布施亦不应有福故。礼敬等应深思惟有益则行。如经说。有一比丘于浴室中手摩他身。佛语诸比丘。此供养者是阿罗汉。受供养者是破戒人。汝等当学。无以师子供养狐等。汝言不但发心故得福者。心是一切功德之本。若人利他己利今利当利。皆以善心为本。若人损他己损今损当损。皆以不善心为本。又行慈者以慈心果报饶益一切。谓风雨随时。日月星宿不失常度。大海不溢大火不烧大风不坏。此皆慈果报力。如经中说若一切世间皆行慈心。则所欲自然。汝言劫夺塔寺不应罪者。是人以众生心而劫夺之。随是何塔为劫夺此。以是因缘故若能为损。若不能为损。皆为主故得罪。若汝心谓于佛不能生恼故无罪者。以恶口等加阿罗汉。不能生苦亦应无罪。汝言不现前骂应无罪者。是事不然。是人以恶心加彼。以恶心故彼虽不闻。若闻必当生苦。是以得罪。汝言若生恶心不起身口不应有罪者。是亦不然。是浊恶心为恼他故生。若他觉知必生苦恼。如贼来夺人物。虽不觉知亦为恼人故。汝言自杀自骂亦得罪者。是事不然。若自苦身而得罪者。则无有人得生好处。所以者何。人于四威仪中常苦其身。然则一切常应得罪如恼他人。是故无有得生好处。此事不然。当知不从自身有罪福也。为道因缘故。比尼中结此戒。若人恶心自杀以烦恼故得罪。无记业者。若业非善不善。于他众生无益无损。是名无记。问曰。何故名无记。答曰。此是业名字。若业非善非不善者。名曰无记。又善不善业皆能得报。此业不能生报故名无记。所以者何。善不善业坚强。是业力劣弱。譬如败种不能生牙。又报有二种。善得爱报不善得不爱报无记无报。问曰。有此中取非爱非憎。是无记报有何咎。答曰。佛说报有二种。邪身行得不爱报。正身行得爱报不说有中。有福德果报得爱念如意。罪则与此相违。又苦乐是罪福报。不苦不乐亦是善行果报。故知无记无报。

邪行品第一百一

佛说三邪行。身邪行口邪行意邪行。身所造恶名身邪行。是邪行有二种。一十不善道所摄。如杀盗邪淫。二不摄。如鞭杖系缚自淫妻等及不善道前后恶业。问曰。是杀生等三不善业。但是身业性耶。答曰。杀罪名杀不善业。是罪身亦可造。随以自身杀害众生。口亦可造。随教敕人令杀众生。或以咒杀心亦可造。有人发心能令他死。盗淫罪亦如是。但自作得具足罪。又身不善业或以身为相。或口为相。或发心他则知。以此因缘亦得造杀等罪。但以多是身所作故。通名身业。口邪行亦如是。口所造恶业名口邪行。是中亦有二种。若人决定问时现前诳他。是不善道所摄。余名不摄。贪恚邪见等是意邪行。问曰。何故十不善道中说邪见。三不善根中说痴耶。答曰。邪见是痴之异名。是痴增长坚固名为邪见。痴更无别相。但以颠倒贪著故名为痴。问曰。经中说。诸邪行得不爱报。正行得爱报。是爱不爱相不决定。如即一色而有爱不爱。是故应辩其相。答曰。乐是爱相。如经中说福报名乐。苦是不爱相。如经中说汝等于罪应生怖畏以是苦因缘故。问曰。若乐是爱相者。猪犬等以食粪为乐。是福德果耶。答曰。是不净福果。如业经说。若非时施不净施轻心浊心非福田中。如是等施得此果报。问曰。若经中说正行得爱报。何故复说以正行因缘得生天上。答曰。有邪行者亦生天上。或谓生天是邪行报。故经中更说正行因缘生于是中。又邪行正行能得善恶道身。受身已于中受苦乐如邪行因缘恶道中受苦。正行因缘天人中受乐。

正行品第一百二

身所作善名身正行。口意亦尔。离杀生等三不善业名身正行。离口四过名口正行。离意三不善名意正行。是离三种律仪所摄。所谓戒定无漏律仪。又所有礼敬布施等。善身业皆名身正行。所谓实语软语等皆名口正行。不贪等意业皆名意正行。是名三正行。问曰。外道神仙无报得解脱戒。是人能得戒律仪不。答曰。是诸外道从心生律仪戒。或亦口受。又诸余人等亦能得戒律仪所摄正行。如寿十岁人受不杀法故生子寿二十岁。问曰。经中说正行净行寂灭行。有何差别。答曰。又论师言。凡夫善身口意业名为正行。学人已断结故。即此正行名为净行。无学人断结。从无结生语故名寂灭行。又无学人必竟不起不善业。故名寂灭行。如说身寂灭口寂灭意寂灭。有人言。此三种行义一而异名。但美其质直故称正。离诸烦恼故曰净。离诸不善故名寂灭。故虽三名其义不异。问曰。有论师言。但心是寂灭行。非思是义云何。答曰。是三种行皆但是心。所以者何。离心无思无身口业。问曰。经中说。见正行成就人则为见天。若见天数非一切正行者皆生天上。何故如是决定说耶。答曰。言天数故。是事已明。正行者虽不必生天若生尊贵处。则与天相似故言见天数。诸正行者皆应生天。或以余缘所坏是故不生。所谓邪正杂行邪行强故不得生天。如经中佛语阿难。我见有人行三正行而生恶道。是人先世邪行果熟。今虽正行未具足故。又临命终时起邪见心。故堕恶道。邪行生善处亦如是。故凡夫法不可信也。当知随强力业受生差别。

系业品第一百三

问曰。经说有三种业。欲界系业色界系业无色界系业。何者是耶。答曰。若业从地狱至他化自在天。于中受报名欲界系业。从梵世至阿迦尼吒天受报名色界系业。从虚空处至非有想非无想处受报名无色界系业。问曰。无记业及不定报业。不在此三种中耶。答曰。是业及果报皆名欲界系。所以者何。此法是欲界业果报故。问曰。欲界法非一切尽是业报。是故不然。答曰。一切欲界法尽是欲界系业报。问曰。若尔则是外道邪论。谓一切所受苦乐皆是先业因缘。又失业果报。谓善不善业有报非报。又精进之功则无所用。若皆是业报复何劳功耶。及若诸烦恼及业皆是业报。则无得解脱。以业报不可尽故。答曰。汝言是外道邪论。是事不然。外道说苦乐好丑但是先业果报。然则不应复假现在因缘。而实见万物从现在缘生如种子等。故不得言一切皆从先业因缘。又从因从缘万物得生。如以种为因。地水空时等为缘。眼识以业为因眼色等为缘。是故不同外道邪论。汝言先业果报是事不然。现见从果。有异果相续生。如从谷生谷。如是从报生报有何咎耶。又如不能男人及鸟雀鸳鸯等欲毒蛇等嗔。当知皆是先业果报。问曰。若从报生报是则无穷。答曰。我说业报三种。善不善无记。从善不善生报。无记不生故非无穷。如从谷生谷于是中从种子生牙。不从[麥*弋]等生。如是从善不善报有异报生。不从无记报生。汝言不劳功者。虽从业生报要须加功然后得成。如从得谷业有谷生。然要须种等尔乃得成。汝言无得解脱。是事不然。得真智故诸业灭尽犹如种燋不能复生。故无解脱过。又诸所生法皆以业为本。若无业本。云何能生。又万法之生各有定分。如此法必从是人身生。不在余身。若无业本。云何如是决定差别。问曰。若法但从因生。如从豆生豆有何咎耶。答曰。是事亦以业为本。以得豆业因缘故从豆生豆。何以知之。上古时人行善行故粳米自生。故知业为本故从豆生豆。问曰。是众生数物则从先业生。答曰。不然。非众生数物亦以业为本。一切众生有共业报果。谓得住处以业因缘故。有地等以得明业因缘故有日月等。当知物生皆以业为本。问曰。若生法皆以业为本。有为无漏云何答曰。亦以业为本。所以者何。皆是先世有布施持戒等力之所由。是故亦从业等生。问曰。若无漏法亦从业生。是亦名系法。是则不可。以经中说有不系受故。答曰。无漏法以真智为因。以业为缘因力大故名为不系。问曰。何业受欲界报。何业受色界报无色界报。答曰。若在欲色无色界起十不善业。则于欲界受报。问曰。若在色无色界。亦能起不善业耶。答曰。彼中能起不善业。经说彼中有邪见。邪见非不善乎。问曰。彼中邪见是无记非不善也。答曰。非无记。何以知之。佛经中说。邪见是苦恼因。邪见人所起身口意业。有所造作皆为苦报。犹如苦瓠。所有四大尽为苦味。如欲界邪见不善。色界无色界亦以此相故名不善。以相同故。如婆伽梵志语诸梵言。汝等勿诣瞿昙沙门。我于此间能度脱汝。是心口不善在色界起。又余梵天于彼难佛。如是等。又人在色无色界。谓是泥洹。临命尽时见欲色中阴即生邪见。谓无泥洹谤无上法故。云何非不善耶。以此等故当知彼中有不善业。问曰。若于彼中起不善业。是业为何处系。答曰。是不善业受欲界报故。系在欲界。善业有上中下。下者受欲界报中者色界报上者无色界报。又有人言。四禅所摄善业受色界报四无色定所摄受无色界报。余散心起业受欲界报。问曰。云何彼中起善业欲界受果报。答曰。如此间摄心起善业彼间受报。如是彼中散心起善业此间受报。又如色无色界起不善业欲界中受报。彼中善业亦如是。问曰。若在色无色界。不能起欲界系善业。答曰。是中无此因缘。若在欲界能起色无色善业。在色无色界不能起欲界善业耶。又汝等说在色界中能生欲界无记心。若能生无记心何故不能生善心耶。又经中佛语手天子。当念住心受粗相。粗相即是欲界系心。是人随以善心听法礼佛。皆是欲界系心。若不尔者不名粗相。又是中求念财福。如说世尊我于三事无厌足故。此间命终生无热天。谓见佛听法供养僧。求念财福是欲界系心。又此中有念佛等非财福故。当知有欲界系善。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谋杀主角

    谋杀主角

    穿越小说世界,成为主角成功路上铁定死得凄惨的小喽啰。面对自己一直很怨念的主角,爱弥儿表示,为了活下去,自己还是干掉主角吧。但是,为什么计划刚刚开始,主角就不见了?
  • 爱是一生的等待

    爱是一生的等待

    要相信爱能战胜一切的一切,不要因为距离太远而放弃,爱情可以和你一起坐火车的;不要因为对方不富裕而放弃,只要不是无能的人,勤劳可以让你们富裕;不要因为父母的反对而放弃,你会发现因为这个原因而放弃的爱情,将是你一生的悔恨。为爱努力,为爱行走,为爱等待,将溢满你人生中全部的幸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Wolfville

    Wolfvil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狐

    萌狐

    小说群号:164566070欢迎交流荒蛮之地的九尾狐妖一只、狼哥,这里山清水秀,小郎君们长得甚好。男神,这里风和日丽让我调戏一番可好。一只有色心没色胆的小狐狸,无耻的耍着流氓……半生不是一个文艺的词,而是本狐狸的名字。小狐狸挣扎求生不容易,傍根大树好乘凉。狼哥,我给你按摩。舒服吗狼哥。然而小狐狸(我承认我不会写简介,有兴趣的可以在评论里联系我,还有俺的群号164566070随时欢迎各位……)
  • 火中雨

    火中雨

    “行啦,现在挑明啦,咱们是朋友,别再一个人胡思乱想了行不行?”女孩伸出手。对面的少女犹豫了一会,笑着握住了对方的手。然而,她们两个,一个是魔女,一个是神圣武者。在你不得不对你的朋友举起武器时,你是否还愿意相信友情?一个雨夜,两个本不相干的命运,开始交织...
  • 情笙旧城

    情笙旧城

    跨越三世,只为在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你见到你的第一眼,我就知道你是上天从我身体抽走的一根肋骨,从此以后,其他任何一个人都成为将就第一次写文,个人很喜欢民国,所以就取了这种题材。文风偏宠,男女主角的温馨情长。
  • 高贵王爷的穿越王妃

    高贵王爷的穿越王妃

    她穿越千年,与他相遇。在这条穿越千年相爱的道路上,注定不会平凡。他们从陌生人到相知,相恋,相爱最后终于走到了一起。经历了那么多他们可以幸福,无忧无虑的生活下去吗???【PS本文以虐为主,男女主角最后不一定会在一起,不喜虐文的亲,请绕道哦。】
  • 太初帝灵

    太初帝灵

    一个落魄的八田日家族少年,一道残缺的九外天神器灵体。一段段苦苦追寻的亘古秘辛,一位位爱恨情仇的红颜知己。一股股踏上绝巅的凌云壮志,一个个挥洒书写的大陆传奇。那时,一句天地问情的少年怒吼,到底是对是错?那时,一双血腥无情的铁血脚步,究竟换回什么?那时,一道登高眺望的传奇背影,不知给予世人,何种觉悟?
  • 雍正皇帝:恨水东逝

    雍正皇帝:恨水东逝

    本书记叙了康熙四子从夺嫡登极到整肃朝纲,实现政治抱负的全过程,艺术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刻划了雍正、康熙、邬思道、李卫等上百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品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有机地统一到一起,注意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把握人物的性格,故事真实可信,人物血肉丰满;作品的文化氛围浓郁,雅而不俗,对于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作品还弘扬了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情节张弛有致,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中国小说美学风范。有评论家认为,本书是“自红楼梦以来最为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是百年不遇的佳构”。本书已印行五次十余万册,中文繁体字本已分别在台湾、香港出版。
  • 重生之蛊妃倾天下

    重生之蛊妃倾天下

    上一世,他将我的父亲的头颅摆在我的面前,逼我惨死。这一世,我浴血归来,重夺大权,定叫她后悔出生在这个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