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22100000069

第69章

述曰。即以经属。显扬但有经之五名。对法二名皆悉具有。八十九云。最初发起猛利乐欲名被甲。经名有势。如著钾入阵即无所畏有大威势。次起坚固勇悍方便名加行。经名有勤。坚固其心自策勤也。次为证得不自轻蔑亦无怯惧名无下。经名有勇。不自卑下更增勇锐。次能忍受寒.热等苦。于劣等善不生厌足。欣求后后胜品功德等名无退。经名坚猛。遭苦不屈。坚猛其志。次后乃至渐次入谛观等后后胜道名无足。经名不舍善轭。轭谓车轭。以轭牛者令牛不出能有所往。善法亦尔。轭修行者不越善品。往涅槃宫修曾不足。从喻为称。

下显位异。

论。此五别者至三品别故。

述曰。今此第一。即初发心。余四修行。修行中有二。自分胜进。自分行中有上中下三品别故。总为五也。且如初地行舍有初发心。有下品中品上品行檀。檀成满已方入二地。持戒胜进趣后名胜进行。如是乃至十地之中位位皆尔。如十地论广解。

论。或初发心至修差别故。

述曰。下第二解。此五即是四种修中加初发心。谓长时修.无间修.殷重修.无余修四。如对法第十二抄.及摄论第七广解.下第十卷说。然十八任持精进有三。摄此四者亦如彼抄。本地菩萨地.及决择七十八等并尔。即六度皆有也。

论。或资粮等五道差别。

述曰。自下第三解。资粮.加行.见.修.无学五位。如对法第八末.第九等解。

问既通三乘。三乘无学云何无足。不舍善轭。果已满故。

论。二乘究竟道至乐利乐他故。

述曰。二乘无学。回心欣大菩提故。佛究竟果。乐尽未来际利乐有情故。皆得名不舍善轭。趣寂二乘亦利乐他。即波罗蜜者。略故不说。

论。或二加行至胜进别故。

述曰。又加行等四道为五。然加行中有近有远。名二加行。四道如后第十卷解。即此并前合有五解。

论。安谓轻安至转依为业。

述曰。亦牒颂解谓轻而安隐。离重名轻。调畅名安。此有二种。一无漏者。除有漏粗重。粗重通三性。二有漏者。除烦恼粗重。唯是善性。此正对治惛沈一法。然对法说除一切障。显扬云除粗重。然对法第十说亦同之。彼约通障。此约别障。以惛沈是无堪任性。安是堪任故唯除彼。

论。谓此伏除至转安适故。

述曰。释转依业。有漏者伏无漏者除一切能障定法。此或烦恼。或是受数。但能障定即是所除。又今说此但是惛沈。令所依身转去粗重得安隐故。

论。不放逸者至善事为业。

述曰。下有略广。此略也 不放逸以精进及三根。于所断恶法防令不起。所修善法修令增长。体是四法。约别功能假说不逸。所防中通一切有漏法。

论。谓即四法至无别用故。

述曰。下广有二。初废立。后问答辨。此初也。此非别有体。离彼四法无异相故。体性无别。无别用故。作用不殊。双成无别体用也。其文易了。

问信等十法皆有防恶修善之能。何故唯于四法立也。

论。虽信惭等至故非此依。

述曰。其余六法而方彼四。势用微而且劣故。何谓为劣。此四法中三法为根。精进遍策一切能断能修善心。彼余六法非根及遍策故。非不放逸之依。即非胜也。

下问答有六。初问。次质。三答。四难。五征。六释。

论。岂不防修是此相用。

述曰。顺正理等外人问曰。岂不防恶修善。是此不逸相用。何用以四为体。此则一切别立有体皆作是说。别有不逸不逸即是防修。隐不逸之名出防修为难。

论主次质。

论。防修何异精进三根。

述曰。此质也。汝之防修何异四法。四法能防恶。及修善故。

论。彼要待此方有作用。

述曰。外人答曰。彼四法无力不能防修。要待此中别有不逸。令其四法方有防修之用。故不以四法为防修体。故知别有不放逸也。

论。此应复待余便有无穷失。

述曰。论主难曰。四法能防修。四体无力故待不逸。不逸能防修。亦应无力复有所待。如彼四法。如是展转。有无穷失。若不放逸别有自性。不待余法即能防修。彼四亦然。故非离彼别有不逸。

论。勤唯遍策至有防修用。

述曰。外人征曰。勤体唯能遍策励善心。三根但能为善法依。依是根义。如何说此四法有防修用。

论。汝防修用其相云何。

述曰。此论主问。

论。若普依持至即总四法。

述曰。若普依持一切善心名防修义。即是三根。依谓依处。持令增长。若能遍策发驱录一切善心名防修。不异精进等此四别能也。若止恶不生进善令起名防修者。总此四法故无别体。

论。令不散乱至即应是念。

述曰。若令心等不散名防修。即应是定。若令心心所法同取一境。不乖返缘名防修。与触何别。若所作善恶忆念不忘名防修。即应是念。

论。如是推寻至定无别体。

述曰。由前道理推不放逸防修之用。离无贪等四法总别之能。竟不可得。故不放逸定无别体 问何故此中以无贪为首等余三法。不以精进为初 答次前别简中。以无贪为首故。从近而结也。即显不逸不如小乘体是实有。即是假有之所以也。

论。云何行舍至静住为业。

述曰。行者行蕴。行蕴中舍。简受蕴中舍故置行言。非谓行也。亦以四法为体。别正对治掉举。体性静住为业。

论。谓即四法至寂静而住。

述曰。下文有二。初正解体业。后解废立。此初也。若通对治亦一切法。对法云由舍相应离沉没等不平等性故。即举通障。此举别障 平等正直者。对法云。由舍与心俱离沉没等。初心平等。远离加行次心正直。于染无怯后无功用。广如彼说。然诸论皆言。由不放逸断诸惑已。此舍静住不容杂染。谓如不逸是无间道。此舍是解脱道。解脱道中不容受杂染。此前后时别起胜用。或今所说此虽同时。同时不逸能除障已。舍令此心寂静而住。义说前后。依此二用互增之时说其相也。此间据别障掉举等取余法。不同对法第十除贪爱。对法第一明通能治一切法也。

论。此无别体至即心等故。

述曰。下废立。然今此舍离前四法无别相及作用。何以故。若能令寂静名舍。即四法之能。若所令寂静名舍。即除四法外余心等是。然既以能寂静为舍。故体即四法。信等净相等。是非静也。如前不逸就胜依立。义如前说。此亦应尔。就胜而说。余法不障。对法第十.及显扬云。如契经说为除贪忧心依止舍。此据离欲或无漏舍相语。以忧根俱亦有舍也。然烦恼俱忧及贪皆是欲界。与善心等性相违返。说名除也。对法第十八道支中说故。唯约无漏。

论。云何不害至悲愍为业。

述曰。此总举已。

论。谓即无嗔至假名不害。

述曰。于有情不损恼。非谓不断命。不断命是无嗔故。故此但约不损恼事。余文可知。

问此既无嗔。何须别立。

论。无嗔翻对至粗相差别。

述曰。此有二解。无嗔返对断物命之嗔。此不害即违于损恼物之害。故此二别。明害损物不为断命。嗔断物命不但损物。既尔如诃风等不断物命。即非害故。故知此中且约粗相。于有情所辨此二别 又不约所治。但明此体别。前无嗔与有情乐。是慈之体。不害拔众生之苦。即是悲也。故显扬第四云。慈以无嗔为性。悲以不害为性。今此二翻约粗相别。

论。理实无嗔至彼二胜故。

述曰。理实无嗔体是实有。不害依无嗔一分拔苦之义胜故。假立不害 问前大悲以无嗔痴二法为体。今何故独言不害 彼据实体。此约假成。又彼是大悲。此但是悲。四无量摄 问何不于无贪等上建立 答为显功德中慈悲二相别。故依无嗔假立。不依无贪等 问诸功德等。如胜处等亦以无贪为性。何以善中。不依无贪之上。为显功德别故。别立一假法也 答一切功德依圣人胜。于圣人身佛为最胜。佛身之中利乐有情胜。利乐之中慈.悲二种最胜。为显极胜功德别故。依无嗔立不害。非无贪等 显扬第二云喜是不嫉。何故立不为善根 答拔苦悲胜。别立不害。喜不胜悲。不立不嫉。

论。有说不害至谓贤善性。

述曰。萨婆多师正理论等。说谓贤善性。谓有此者人即贤善也。

论。此相云何。

述曰。此论主问。

论。谓不损恼。

述曰。此外人答。

论。无嗔亦尔至是无嗔故。

述曰。非离无嗔别有自性。谓于有情不为损恼。体性贤善之相即无嗔。故离无嗔无别不害。明不害是假也。第二出十一善体已。

论。及显十一至诸心所法。

述曰。自下第三诸门分别。于中有十二。第一义摄所余。

颂云行舍及不害。此因解及字。谓及显善十一之外。更有义别心所。谓欣.厌等。梵云遮有二义。一及。二等。不能置等言故总有及字。及字有二义。一显十一各各体别。即相违释。二显十一外心所。今论但约等取余法一义解也。

论。虽义有别至故不别立。

述曰。释不应为善法所以。此欣.厌等。虽义望前十一有别。然非实有 杂事经者。是阿含经杂事品。及今法蕴足并广解。及大论五十六.六十九。皆具有染名字解之。翻彼善等。虽依义别说种种名。而体离此十一法更无异故。不别立之。

论。欣谓欲俱至不增恚故。

述曰。此是无嗔一分。于境不憎方欣彼故。此性非欲。欲俱法也。然八十六解三不善根众名中。不说嗔名欣。贪亦名欣。今若翻彼名。不欣应无贪一分。贪是著义。染贪名欣。无贪厌义。无嗔名欣。各约一义亦不相违。

论。不忿恨恼至嗔一分故。

述曰。翻二十随惑中四法。不忿.不恨.不恼.不嫉亦然。随应正翻无嗔一分。彼所治者嗔之分故。随应之言显不同欣与欲俱故。此忿等不然。各各别翻。又但是彼无嗔一分。故言随应。复言等者。依瑜伽八十九。等取不愤发.不恶说.非不忍.不抵突.不諀訾.无嗔寻.无害寻等七法。

论。厌谓惠俱至不染著故。

述曰。此即无贪一分。于所厌不染故。

论。不悭憍等至贪一分故。

述曰。翻随二法不悭.不憍。此是无贪一分。彼是贪之分故。随应之言前厌惠俱。此不尔故。又各各翻。等者依八十九。等取不研求。乃至不家势寻等十八种。

论。不覆诳谄至贪痴一分故。

述曰。不覆.不诳.不谄三法。是二善根一分。随应正翻贪.痴一分。无贪即翻贪分等。故言随应。者义更等取六十二中不憍.不诈等。此中不覆所治之覆。有贪著名故覆罪。有痴故覆罪故。今无贪痴一分。论唯说是痴分。起必有痴故。以理释之。

论。有义不覆至亦贪一分故。

述曰。此教为证。此唯无痴一分。此所治覆。瑜伽.对法皆言痴分。不说为贪分故。贪名故覆。覆体亦痴。痴故然也。前解为胜。虽无论文理故胜也。

以前即忿等初九讫。以害有正翻故此中不出。上根本惑六中三根自有翻。余三不翻。且翻不慢。

论。有义不慢至不慢彼故。

述曰。三说可知。然对法解。慢不敬苦生为业。即此中第三惭一分胜。以惭崇敬师长等故。此论卷下烦恼之中。但言障不慢。义可通三。然障于惭。如前理可。

论。有义不疑至无犹豫故。

述曰。不疑三解如文可知。瑜伽第八。疑谓分别异觉为体。觉即惠也。五十八云简择犹豫。故正简择即是正见。不疑说为正见少分。亦有此理。然随烦恼有八。相翻入善之中。谓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惛沈.掉举.害.放逸。余十二不翻。

前解九法讫。以是小烦恼摄一段明之。下有三法。皆通染心起。故在后简。

论。不散乱体至即是正念。

述曰。不乱体即正定。虽散乱别有体或无体。即定少分。皆翻彼名正定。性对治故。根本中染见随中不正知。今翻皆入善惠所摄。不正知.或别境惠分。或痴分皆尔。性对治也。不忘失念。是正念。设别境念分。或是痴分。亦尔。

此三设是翻痴分者。以有别境分故。别境通三性。不翻为善。欲.胜解亦尔。然此唯说是痴分者。所以不说。前忿等即翻入善。以无别体不通三性故。

论。悔眠寻伺至无别翻对。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从神迹走出来的强者

    从神迹走出来的强者

    最逆天的修炼天赋;最强的战法攻击;最威武的战兽坐骑。当神图一分为二,我便背负起了与天共存的艰难职责。神将之位,已为我筹备多时,今日,我号令诸君,只为壮我尊者神位!
  • 黑罗散光,青春

    黑罗散光,青春

    轮椅上的天使,在黑暗中,静静地......光明的使者,在黑暗中,悄悄地.....使者伸出散着微光的手,带着天使离开吧..天使站起来,离开黑暗
  • 我是个阴婚司仪

    我是个阴婚司仪

    我叫田萧,阴年阴月阴时出生,我是一个拥有特殊的职业的人,而这个特殊职业就是阴婚司仪,帮助鬼结婚。而凭借着阴阳学术,我打恶鬼,打大鬼,打水鬼,打厉鬼,打色鬼,收小鬼小弟,收僵尸小弟。又凭借着神秘玉佩,竟然和阎王做起了兄弟,就这样我就成为了阴阳两界的传奇人物…
  • 九步天梯

    九步天梯

    圣皇城,无陌阁。一刃寒霜,二刃雷霆。死亡亦可怕,黑暗在其上。黑翼初展皇者现,为王称帝还在下。有谁敢说神定会普渡众生?犯人妄言魔只是祸害人家。
  • 君行三界

    君行三界

    他从白雪皑皑的山上走来,带着一颗宠辱不惊的坚毅之心,岂知山上山下,又何止两个世界之分?一个少年跌宕起伏的成长经历,一段可歌可泣的修道传奇,就此拉开帷幕……
  • 锁妖封仙志

    锁妖封仙志

    百年不遇的大雨让华夏九州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在众百姓叩首祈求天恩之际,凭空降下锁妖塔和封仙阙两种天地异物,随之而来的还有三块天书和四块地卷,仙法妖术自此流落人间。大雨虽停,天下苍生却又卷入了另一场正邪之争,究竟孰是孰非?又还有多少秘密不为人知?一部锁妖封仙志记录古往今来,讲述历史所忘记的过去。
  • 混沌成仙道

    混沌成仙道

    混沌,万物皆始于混沌,看一乞丐少年如何以混沌走上巅峰,以戮天之名震名仙界.....
  • 今生缘,今生续

    今生缘,今生续

    今生缘,今生续,主写致远乐颜loveline,不虐,结局HE
  • 景年知几时

    景年知几时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会来。费尽心思才可以在一起的人,曾经是已经逝去的姐姐的爱人,如刁蛮阿紫一般的叶景知怎么可能忍受那个毒舌“姐夫”一次次辜负自己的真心?好不容易离婚成功之后,却又被一直爱着姐姐的另一个温柔“姐夫”给盯上。为了保护好自己肚子里的“小黄豆”,叶景知不得不与两个无敌“姐夫”开始长期攻坚战。爱情扑朔迷离,误会又以几何级数不断增长,命运也突然给了叶景知一个狠狠地直勾拳。笃信爱能创造奇迹的叶景之最后能够和她的真命天子得来匪大的第一个十足真金大团圆吗?请你也相信爱能创造奇迹吧。
  • 妃你不苛

    妃你不苛

    爱情里讲求你情我愿,若是不许,我也只愿退而求其次,穿上自制的伪装静守身旁就好。没有文学化的抵死纠缠,没有世俗行的多角玩转,只要你能快乐,那么要我离开,我亦然。(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