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76300000003

第3章

道德義第一

義曰:道德者,虛極之玄宗,妙化之深致。神功濳運,則理在生成;至德幽通,則義該亭毒。有無斯絕,物我都忘,此其致也。故《道德經》云:道生之,德畜之。又云:大道汎兮,玄德深遠。《西昇經》云:道德混沌玄同也。

釋曰:道者,理也。通者,導也。德者,得也,成也,不喪也。言理者,謂理實虛無。《消魔經》云:夫道者,無也。言通者,謂能通生萬法,變通無壅。河上公云:道,四通也。言道者,謂導執令忘,引凡令聖。《自然經》云:導末歸本,本即真性,末即妄情也。德言得者,謂得於道果。《太平經》云:德者,正相得也。言成者,謂成濟眾生,令成極道,此就果為名;亦資成空行,此就因為目。《德經》云:成之熟之也。言不喪者,謂上德不失德,故云不喪也。《太平經》云:常得不喪也。然道德玄絕,自應無名,開教引凡,強立稱謂。故寄彼無名之名,表宣正理,令識名之無名,方了玄教。故《靈寶經》云:虛無常自然,強名字大道。

又道德體用義者,道義主無,治物有病,德義主有,治世無惑。陸先生云:虛寂為道體,虛無不通,寂無不應。玄靖法師以智慧為道體,神通為道用。又云:道德一體而其二義,一而不一,二而不二。不可說其有體有用,無體無用,蓋是無體為體,體而無體,無用為用,用而無用,然則無一法非其體,無一義非其功也。尋其體也,離空離有,非陰非陽,視聽不得,搏觸莫辯。尋其用也,能權能實,可左可右,以小容大,大能居小。體即無已,故不可以議;用又無窮,故隨方示見。

又經明常可二道、上下兩德者,舊解云:常寂之道,義說無為,凡有四義。一者非攀緣識慮,故無心。二者無質礙分別,故無形。三者不為名言所得,故無名。四者無常不能遷改,故無時。具此四義,故名常道。賈法師云:自應身已遷,三清等法,皆是可道,盡是無常也。上德是忘德,下德是執德,以是執德,今明物情常執。謂有常道可求,不能悟理,便成滯教,老君演明道德,正治此迷。經云:可道非常道。非謂別有常道,正言所是說道,並非恒定,不宜執以為常,故係非常,以為消遣。此言說道為藥,本治物迷,迷病若消,何道不得?若知不得為得,亦可不常為常也。

法身義第二

義曰:法身者,至道淳精,至真妙體,表其四德,應彼十方,赴機於動寂之間,度物於分化之際,此其致也。故《昇玄經》云:吾以立氣周流八極,或號元始,或號老君,或號太上,或為世師,隨人所好,為作法身。《本際經》云:於明淨觀觀見法身。又云:香花妓樂,洞映法身。

釋曰:法是軌儀,身為氣象,至人氣象可軌,故曰法身。原其應化,身相稱號甚多,總括本跡,具為六種,本有三稱,跡有三名也。故《本際經》云:道身即是寂本。又云:又為跡本,動寂用殊。又云:如是本身能生萬物。又云:生身是跡,跡作邪。本三稱者:一者道身,二者真身,三者報身。一道身者,《太平經》云:道無不導,道無不生。《度人經》云:唯道為身。《本際經》云:即是真道,亦名道身。二真身者,《玉緯經》云:真淳堅也,謂體無穢雜,常住疑然。《消魔經》云:近為真身。《本際經》云:我之真身,清淨無礙。三報身者,報是酬答之名,謂酬積劫之行。《本行經》云:致今之報,為諸天所宗。《本際經》云:元始正身,因無數劫,久習妙行,報得此身。跡三名者,一者應身,二者分身,三者化身。一應身者,應是應接,謂隨機顯跡,應接群生。《請問經》云:以無心而應眾生。《本際經》云:應物根性,示色象,故名應身。亦曰生身。言生身者,隨順世法,誕育形體也。二分身者,分是分散我一身,散在多處,身雖非一,形相不殊。《本際經》云:分形散體,無有限量,止見一方,故惟百億。又云:諸分身者,是於報身,起無礙用。《靈寶經》云:天尊分形百萬,處處同時,是男是女,並見天尊,俱如一地。三化身者,化是改變無常,倏有欻無,種種殊相,非復本形。《定志經》云:天尊化作凡人,從會中過。《本際經》云:我即化身,種種示見,人天六道,隨緣施作,倏有欻無,權示色像。

又本跡體義者,囗道教經,究法身正理,通本跡,不異不同。跡之三身,有其別體;本之三稱,體一義殊。以其精智淳常曰真身,淨虛通曰道,氣象酬德是曰報身。就氣精神,乃成三義,不可窮詰,惟是一源。既是法身,當有妙體,且言身言體,豈無色無心?舊云寂地本身,以真一妙智為體。故《靈寶經》云:玄通大智慧源也。色是累礙之法,九聖已還,既滯欲累,並皆有色。真道累盡,唯有妙心,但此妙心,具一切德,寂不可見,名為妙無。動時乘跡,同物有體,心色雖妙,物得見之,故名妙有。對本論跡,跡無別體,視是本身,寂用稱為體耳。正明法身至本,無色無心,而今說色說心,皆為破,並是為物,豈有定耶?為愛色眾生,欲令捨色,則言至道無色。故《西昇經》云:道象無形端,或為計心眾生,言至道無心。故《請問經》云:道為無心宗,或為斷無,眾生則言俱有色心。故《本際經》云:無不知故,亦名為心;道眼見故,亦名為色。《生神章經》云:形與神同,不相遠離,俱入道真,或為雙愛色心眾生,則言無色無心。故《本際經》云:不緣慮故,故言非心;無所礙故,故名無色。斯則非心非色,能色能心,即是不心為心,不色為色。既以不心為心,無色為色,亦以不得為德,無體為體耳。又法身萬德,已自俱圓,今舉四事,用申歎美,豈即以為定實。且欲引物,欣求見著,見著纔生,便乖此理。何謂四?一者常存,二者快樂,三者自在,四者清淨。常存者,謂湛然安往,不遷不動,不為無常,無常所動,乃是正常。《寶玄經》云:湛然常存。《道經》云:湛然常存也。快樂者,樂是怡豫也。《本際經》云:欣然微笑,舉體怡豫。又云:安隱快樂。自在者,汎兮皆可,無適不通,在事任我,故云自在。《寶玄經》云:出沒自在。《本際經》云:真一妙智,自在無礙。《海空經》云:三者自在。果清淨者,慧心明鑒,謂之清智,體無疵,故稱淨。《本際經》云:無染無穢,是名清淨。又云常住清淨也。然法身道果,治眾生病。或眾生迷妄,言百年之壽可常,五欲之境可樂,自計己身為我,愛諸色始為淨,不如是。無常、苦、無我、不淨,聖人為此,故示無常,以高況下,奪其所計。故《西昇經》云:吾尚白首衰老,孰免此?明世無常也。又云:形為腦本,痛癢寒溫,吾拘於身,知為大患。此示苦也。又天地之人物,誰獨為常主?此明無我。又云:吾本棄俗,厭離世間。此示世不淨身。亦是世間為患,人所惡,是通不淨,但執教者不知。為破世人計常樂我淨之迷,故說應身、無常、苦、無主、不淨,便謂道果不足可欣,定是為常等四。為治此例,故說道果是常,是樂,是我,是淨也。又本跡義例者,有師云:眾生本有法身,眾德具足,常樂宛然,但為惑覆,故不見耳。猶如泥之雜水,不見澄清,萬里深坑沙底,難睹本相。見時義無有異。一家云:本有之時,未有眾德,但眾生有必得之理,故言澄清湛然耳。今難二解。若本具眾德,豈被惑覆?遂為惑覆,何德可尊?若本無眾德,今時始有,則是無常。又理是本有,理可是常;事既今有,事應無常。若理事俱常,亦應理事俱本,是故不然。今明法身本非三世所攝,何得已有?見有常有耶?亦未曾有無,何論隱顯。今言神本澄清者,直是本來清淨,竟無所有。若迷此理,即名惑覆,若了此理,即名性顯。非是別有一理在眾生中,說為法身是常是淨也。有說云:跡身無常,本身是常。又云:常應為跡,跡亦言常,今明一往對緣。亦有此說。至論常與無常,並是起用,悉皆是跡,非常非無常,乃可為本。四句漸除,百非斯絕。

三寶義第三

義曰:三寶者,法門棟榦,群品津梁,迺萬物之福田,實三清之良徑,歸依正本,其在玆乎!此其致也。《九天生神章經》云:三寶尊重,九天至真。《正一經》云:煩惱數極,歸於三寶。《本際經》云:三寶輪轉,運用無輟。又云:三寶洞極。

釋曰:《請問經》云:一者道寶,二者太上經寶,三者大法師寶。道以通達為義,謂能自通通他,又能令凡達理,通物至樂。太上經者,太言極大,備包眾理;上是勝出,超踰眾教,經即訓法、訓常,言由言徑。法為萬物軌範,常謂眾聖模刊,由是得理之所由,徑是入道之途徑。法師者,《消魔經》 注云:能養生,教善行,為人範,是法師也。孟法師云:師者,和也,眾也。謂率徒必眾,接物必和。《盟威經》 云:師,和也。但和有理有事。事和者,容人畜眾,事同水乳。理和者,思真詣聖,不違玄趣也。通稱為寶,亦稱為尊者,《正一經圖科戒品》云:尊高無上,寶貴無價。《老君經教》云:迷返知一,崇信三寶。一曰三寶在無價。《請問經》亦云:三寶,一曰三尊。今依經釋,尊以尊高為稱,寶以寶貴為名,既當體可尊,亦從譬為貴。當體可尊者,太上是號道法王也。《昇玄經》云:為眾聖之父,萬物之母。以能生法身慧命,故有父母之名;令物歸往尊崇,故有法王之稱。此當體尊也。可寶不過金玉,人則金容玉質,法則玉字金書,此當體寶也。從譬者,尊則譬猶父母,寶則諭如珠玉也。又三寶體義者,《大存圖訣》云:道寶無形之形,即太上也,此以應身為體。師寶者,得道之人為我師。《盟威經》云:太上道君,以形申教,是謂師寶;以氣應感,是謂道寶;妙文示法,是謂經寶。教學品云:一天之下,一人成太上,故法王不得有二,化主秪在一。故以道君正當道寶也,斯則皇上之謂。誕洪氏之胞入於寶珠,證成圓果,以此身智為道寶體。師寶者,初發道意,極九聖,初心三寶真聖,五人行法,此之身智為師寶體。其有神通分應,亦隨本分,攝屬師寶。所以知五人成眾者,按黃籙齋儀云:極少五人。又玄一真人云:太上遣三真與天師監徐來勒度仙公經,故知五人方行大法。經寶者,釋有三家。一云以理為體,謂文字可滅,此則非經,理既是常,故為經也。二云文理合為經,理則合常,文則合法。三云文為經體,有理未言,無有經稱,演立言教,方有經名。今名若定偏執,三家盡滯,隨方假說,三釋皆通,順情而言,後解小勝。以經教所明,多以文為經故也。又須知道君本跡是道寶,經則有理有教,教則金口所說,玉簡所書,加被印成,縑紙傳記,是正寶經。若九聖已降,自說加人,或印成他說,書之縑紙,各能詮理,隨分入經,稱為傳論,此其隨也。如五真降授仙公是正師寶。若始發道意,凡道士共行法者,或出家法人,無五人眾,或五人眾非具足師寶,是相隨也。圖形寫像,表代真人,亦隨師也。又明太上道君以為寶者,色即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心即四達六通,智圓慧滿,以此身心莊嚴具足為道寶。經寶者,經有生善滅惡之用,或一句兩句已有此能,或多章多偈方具斯力。如言寧守善而死,不為惡而生,一句之中,其義各足。又如善勝論於真一,二真諮於神本,乍開譬諭,演說會通,眾多章句,明理乃足。然四字成句,或詮理用足,可是正經,一字起時是真經。不有師云:字字各能詮理,一字即是真經。今不同此。如一寧字,未通守善而死,如此寧字,欲何所道?詮用未足,故非真經。其有單字明理足者,即是真經,如道字是也。師寶者,其義有三:一者捨家遠俗,二者脩善學慧,三者眾聚行法。捨家遠俗者,舊舉五事顯其勝功。一者棲憑勝處,二者依庇明師,三者專心在法,四者興隆道教,五者形與世隔。棲憑勝處者,《本際經》云:幽隱山林。又云:依憑精舍。《昇玄經》云:虛堂空室,名曰仙家。此謂放曠翛條,自然趣善。依庇明師者,既得勝處,宜依上人。《本際經》云:願值明師,諮受上道。又云:造事明師。《靈寶經》云:非師不傳。專心在法者,既得勝人,宜請妙法。《本際經》云:尋訪明師,祈請要術,三洞妙文。《靈寶經》,云:所營在法。興隆道教者,既得玄教,宜以化他。《本際經》云:願以法音,廣宣愚昧。《請問上經》云:廣開法門。《定志經》云:興顯道士。形與世隔者,黃褐玄巾,披羅衣錦,形既殊凡,心宜改俗。故《本際經》云:衣弊履穿,謙光晦跡。又云:捨俗服玩,黃褐玄巾,斯以跡引心,令超世網,就事而言,出家最勝。既云始受五千文,而朝存章服,且如靈寶,故知未備三洞,入師數也。二脩善學慧者,遵法之人,本崇行解,隔凡成聖,真智為優也。三眾聚行法者,如五真降授葛仙,十方聚傳太上。《昇玄經》云:三當念眾為良福田,師之言眾,其義明矣。但師於三義,有具不具。若在人間,其有捨家披黃,脩解證智,徒眾聚集,以人間脩得上界真解,故三義備也。從諸天以上至乎界外,不必帔黃巾玄,多是七寶為冠,九光作帔。所以然者,始學心劣,故寄形殊。上方無方,任能會理而生明,是仙猶衣黃服,此自通耳。

位業義第四

義曰:位業者,登仙學道,階業不同,證果成真,高卑有別,三乘七號,從此可明,十轉九宮,因玆用辯,此其致也。《本際經》云:神官位序,真聖階梯。《靈寶經》云:位登仙王。又云:功業無巨細也。

釋曰:位是階序之名,業是德行之目,大論品次,釋者不同。徐法師舉《洞神經》云:神人、真人、仙人、道人、聖人、賢人,合共為道。《太真科》云:鬼中立功,進登鬼仙者,皆號靈人。神者,神妙無方。真者,堅純非假。仙者,遷昇改化。道者,虛通不壅。聖者,正名制作。此義多在果入因。人言聖者正行居心也,賢者辯能才智,靈者識鑒通微。前六,世人得道之名;後一,鬼神得道之稱。又云:名乃有七,位乃有三。一者仙位,二者真位,三者聖位。神道賢靈,更無別位,名號雖異,猶附三階。今謂眾經顯名,豈唯有七,猶如至人、智人、上人、大人也。陸先生云:起自凡夫,積行成道,始化曰仙,仙化成真,真化成聖。此即通舉界內九宮,界外太清,俱是仙品,就於真聖,合為三階也。諸家解釋既殊,難可依據,今依《玄門論》中搖亮、玄靖二法師義旨。凡有兩義,一論禀生之位,二論證仙之品。禀生位者,界內有欲觀感生,凡三十二品,有欲善業,為三界四民之位。界外是無欲觀感生,凡二十七品,為三清一乘之位。證位品者,始自發心,終乎極道,大有五位,一者發心,二者伏道,三者知真,四者出離,五者無上道。均此五心,總有四位:前之二心是十轉位,第三一心是九宮位,第四一心是三清位,第五一心是極果位。前四是因,後一是果。初之二心有十轉者,發心一位即為一轉。伏道之中,凡有九轉,以一就九,合成十轉。其初發心亦名遊散位,為一轉者,是破裂生死,迴向道場,從迷返悟,轉俗入道。《大戒經》云:善男子、善女人,能發自然道意,來入法門,受我十戒,則為大道清信弟子,皆與勇猛飛天齊功。飛天,未得道者也。是道十轉,弟子此入十轉之初也。又云:若在一轉而行精進心不懈退,即得飛天,於此而進,超凌三界,以此發心,即為一轉。又云:清信弟子,見在世上,度於眾苦,身有光明,形神澄正,制伏魔精,故是翻邪來入正道。但尋此飛天,總是伏位,既未得真知之道,故云未得道也。言為諸天策駕,即是九宮真位,諸天策駕也。伏道之中,有九轉者,凡三種解,解各三轉,合成九轉。三種解者:一曰武解,二曰文解,三曰尸解。《四極明科》及《真跡》並云:武解者,地下鬼帥;文解者,記形改化。仙經云:先死後蛻,謂之尸解。其武解三轉者,《四極明科》及《真跡》云:武解,鬼帥二百年一轉,凡三等。並云:世行功德,度名東華,不預三官之府。又云:至忠至孝、至廉至真者,改化更生,得為鬼官也。其文解三轉者,《明科》云:文解,主者亦有三等,其一等散在外舍,閑停無事,俱在洞天,百四十年一進,給仙人驅使。其二等便徑得遊行仙階,給仙人所使,百四十年進補管禁,如世散吏。其三等便得入仙人之堂,遊行神州之鄉,入宴東束華也。其尸解三等者,其下者或因刀兵,或因滅度,暫遊太陰,或太一守尸,三魂營骨也,魄衛肉胎,靈結氣,不久更生。其次者蟬蛻,或假物代形,雖受殯埋,隱景而去,後開棺中,惟見杖舄。其上者以劍杖代尸,俄爾昇化,儵然失所在,乃遊虛空。尋此十轉,伏結所招,位存似空,未登真解,始在初門,並非乘位。宋法師云:報有十轉,其一轉九轉,但在世間八方,中央有士得富貴,名書東華,其十轉上生三界,為飛天之人。若行六情六度生戒,一轉便與飛天齊功,故《明真經》云:功齊十轉,報位得及飛天也。今明度生之戒,亦未可明,但未真成即居,似位其間。或有超悟而上,或有歷位而昇,隨根利鈍,逐悟深淺,似解若成,進登其位。故因玆十轉,入彼九宮。《度人經》云:得為九宮真人。故知真解若成,即登此位也。又《海空經》中所明十轉,所謂無憂轉,淨心轉,釋滯轉,通儒轉,達解轉二,善見轉,權物轉,了機轉,大明轉,具足轉。此之時,轉義又不同,從轉悟為論,非就位而辯,即是一經別致耳。其九宮位者,下三宮地仙,小乘三品;中三宮中乘,天仙三品;上三宮大乘,飛仙三品。乘各三品,利鈍平等,人故成九宮。金籙簡文云:地仙、天仙、飛仙是也。地仙遊諸名山,天仙、飛仙昇出三界之表。《八素真經》云:太清之下,次得九宮之飛仙是也。此並是界內無欲,真空始入,觀妙未能圓虛,雖無感生之力,而解品可尊,故受玆位。其下之六宮,二乘之業,近齊三界二十八天,大劫交周,不免生死。上三宮大乘之業,與四民天同,雖未登舉,已超三界,大劫交周,灾所不及。故《太真科》云:已出三界,雖未登舉,預種民者,皆無退轉。若運開須化,應感下生,和光同塵,不累其德,接引後生,申明道教。是知劫壞則飛昇上境,故有飛仙之名,劫成則應為民種,故有種民之號。但三乘之業,根性不同,或有超昇,或有歷位,今舉大綱,其義如此。次界外三清位者,太清仙九品,上清真九品,玉清聖九品,三九二十七品,同脩平等,俱入一乘。觀有淺深,義開差等,何者?《太真科》云:小乘仙有九品,一者上仙,二者高仙,三者大仙,四者神仙,五者玄仙,六者真仙,七者天仙,八者靈仙,九者至仙。中乘真有九品,一者上真,二者高真,三者太真,四者神真,五者玄真,六者仙真,七者天真,八者靈真,九者至真。大乘聖有九品,一者上聖,二者高聖,三者大聖,四者神聖,五者玄聖,六者真聖,七者仙聖,八者靈聖,九者至聖。通尋三品,同用九名,而第六一名,三位差互,仙品用真明#1,真位用仙名,聖位用真名。此當名真,信居中義,通上下耳。又聖第七,沒其天名用仙名,此示大能含小。餘名盡同者,欲示諸名並可互通,何者?三九不同,而俱是無欲,觀體不無優劣,故有仙真聖殊。但知上聖、高聖、大聖,是聖之上品;神聖、玄聖、真聖,是聖之中品;仙聖、靈聖、至聖,是聖之下品。聖品既爾,仙真例然。此三九若望界內入一大乘,其間自論,義開三品,經亦差等。曲辯三乘,上云兼而該之,一乘道也。今釋別名者,上者勝上,各居一品之上,就用為名。高者高道,其德尊高,就德為稱,大論其體,廣大神明,或累已除,天語自然。玄者不滯。至者各至其初品也。仙靈二義,已如前釋。又位序義者,凡有二門,一證仙位,二感生位。證仙位者,從九聖以來,乃有三位,一三清位,二九宮位,三十轉位,具如前釋。感生位者,略有四位,一者界外三清位,即三九二十七品,仙真聖人同用平等,無欲善感生。二者三界中間四民天位,用斷習氣,有欲善感生。三者界內二十八天位,浄三業,有欲善感生。四者人中位,五戒,有欲善感生。不論三惡道者,真聖是善業,不生惡道。若語應化,此自別門,今以品位望感生處者,界外三清,不明自等。其四民天,即屬九宮之上三宮;其無色四天,即齊次三宮;其色界上六天,即齊下三宮。故宋法師釋此六天是不緣不入。此則色界十三天。已上準真成位,降此已下色界十二天,準似解位。欲界六天及中實業,並為散善所感,但真聖多寄人者,脩學故通入遊散位也。遊散有三義:一者未入伏道,二者未得真成,三者未能職任,俱名遊散。然感生仙品,兩義自殊,今大都準則非為定也。所以然者,自有遠生界頂而無真成,自有近在人中而得,自有與品相當而有此觀,故此二門,不得定準。所以知仙品位次而然者,《飛行羽經》云:玉清則上清之高神,太清則飛仙之高靈。《八素真經》云:玉清宮之下真乃上清宮之上真,太極宮之上真乃上清宮之下真,太清官之上真乃太極宮之下真,從此以下得九宮之飛仙。尋此二經,並飛仙次太清之下。《抱朴子》引仙經云:上士舉形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脫,謂之尸解。此即直取昇天曰天仙,遊地曰地仙,蛻形曰尸解也。《自然經訣》云:上仙白日昇天,中仙棲於崑崙、蓬萊等名山,空中結宮室,下仙常棲諸名山洞室,綜理從上生死也。又《太真科》云:大甲申之後,則為一天之初,初中至後,學者不異。眾生善惡,人物皆同。一天之中,唯一人成太上,一人成帝君,一人成老君,一人成天師。學如牛毛,得如麟角,其間為聖真仙民,或停散待迎後聖,如是無數。又復論出化在他天上,或他世間也。今謂此等所明,實亦無在,隨人所宜耳。青君云:以九天之精氣凝成九宮之位,故九宮論位,按此為明。又《八素經》云:太極者,此是太清境中之宮。《生神章經》云:三皇、洞神、太清、太極宮,此其證也。又業行義者,向道有二條,一願,二行。故《請問上經》曰:悉從願來,非願不成。《本際經》云:一切行皆是方便教門也。願有二義,上求道果,下化眾生,四等為心是大乘願,若近求三界,自度為心是小乘願。行有四義,一術,二戒,三定,四慧。術者,茹鍊方法,丹藥祝請,小乘局此一條,大乘用為助行。《昇玄經》云:鍊石茹芝,雖壽千年萬歲,死輒更苦。《本際經》云:服藥茹芝英,延壽保命根也。戒者,防非止惡,為生智慧之根。《靈寶經》云:智慧生戒根,真道戒為主。定者,觀三守一,思神念真。《本際經》云:調習靜定。《靈寶經》云:思微定志。慧者,空有兩解,欲無欲二觀。《本際經》云:慧識明了,照悟空有也。談講演說,並入慧門。故徐法師云:心有定散,即存三守一,散即學慧講說。引《玉京山經》云:講道靜真。《請問經》云:敷顯妙義也。用此四義,以調身心。通論身心,復有外內兩行。脩慧持戒,是為內行;放生布施,造治殿堂,名為外行,亦名散善。今雖開此四條,若按經文,所論唯二。洞神第十一云:眾聖所宗,唯道與術,術即經戒方法是也,道即無欲洞虛是也。又云:習學以無欲為主,脩術以經戒為先。又云:無欲洞虛,不卒可登,故少思寡欲,守玄思空,積久不怠,與道合真。今觀此文,秖是空有兩慧,分門攝事皆盡,道是空慧,術是有慧。若爾者,直就慧門攝前行願,兩事皆盡,講說還屬有慧。故《洞神經》云:講說教化,密行要術。又云:術在口內。宋法師云:行上品十戒,口業淨,生欲界,身業淨,登色界,心業淨,登無色界。今謂並有欲,善業伏結,云浄未是,真斷其間。得真觀者,方斷通欲。玄靖法師云:至死欲觀心,乃除通欲耳。且無欲空觀,有欲有觀。有觀資空,空觀導有,導有無有,有觀無觀,故曰真觀。真觀亦同無,方名道耳。

#1明:當作『名』。

同类推荐
  • 太清服气口诀

    太清服气口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切如来说佛顶轮王一百八名赞

    一切如来说佛顶轮王一百八名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益部谈资

    益部谈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十种曲杀狗记

    六十种曲杀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刚经新异录

    金刚经新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超级无敌升级王

    超级无敌升级王

    新书。求支持。本书是系统流的。保证精彩。
  • 化天纪

    化天纪

    一不小心就穿越了,总要好好地活着。杀杀人,放放火什么的,日子过得滋润。
  • 麻辣教师

    麻辣教师

    一个冷血杀手,怀着某种特殊目的,应聘到一所私立高中当体育老师,却遇到了一个疯狂的班级——终极一班。终极一班是一个由其他学校都不敢招收的学生最终组成的班级!这个班级里面所有的学生都个性十足,搞怪,调皮,打架自然不在话下。冷血杀手与疯狂学生,超级美女老师之间到底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呢?
  • 鬼王的绝世妖后

    鬼王的绝世妖后

    她,兰若情,从天而降,直落名扬四海的鬼王身上。树林中偶遇一个与她长相一样的女子,而后她会得知什么事情?她会开始什么样的生活?后来,两人踏上了修仙之路,又会得知什么样的身份?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两人能否走向巅峰?
  • 守护甜心之充满伤痕的心

    守护甜心之充满伤痕的心

    亚梦她们升上了六年级,一个转学生的到来打破了亚梦的幸福生活。亲情、友情、爱情,一下子的破碎让亚梦始料不及。“唯世,我还要谢谢她呢!是她让我知道我们的爱那么容易破碎,前任朋友们是她让我知道我们的友谊只是建立在利益上,帮你们净化坏蛋。我谢谢你,浅墨淡雅!”几斗的守护让亚梦知道自己真正爱的是谁,璃茉的的信任让亚梦感动。一天,一个老爷爷来到日奈森家,告诉她和璃茉她们分别是千诺家的大小姐和二小姐,千诺依琳(亚梦)和千诺依雪(璃茉)。她们的家族不得了,日本首富,演艺圈星梦公司的创始者……亚梦原来还是天使王,恶魔王,精灵王,吸血鬼王……血脉真杂乱,但都十分纯净。获得了这力量的她会怎么报复守护者呢?
  • 鬼道途

    鬼道途

    道家有云:我为道生,我为道亡,惟我独尊。赶尸,巫蛊,鬼怪,一场场饕餮盛会,由谁来主宰?好书推荐:《养鬼笔记》创世中文网作者:君子三戒简介:九岁那年,阴山竹林遭遇鬼嫁女,犯了三煞夺命凶。爷爷为救我,让我娶“她”为妻,夜闯死人沟定亲。无量湖边,菩提树下,骷髅尸前,滴血盟誓,埋下封魂罐。有一天,无量湖干,菩提开花,骷髅坐禅,当是娶她之时。民间山野恐怖惊魂,青铜重棺盛殷血,人皮灯笼肋作骨,山魈哭丧纸婴泣,豢养尸地饿鬼哭……www.*****.coml
  • 圣库

    圣库

    呵呵…真不好意思,又喊我过来吃饭,那我就不客气了啊~呵呵。寒假更新时间:到2月14日除假期外每周一更!
  • 天涯明月刀之剑荡八荒

    天涯明月刀之剑荡八荒

    一样的江湖,不一样的天刀背景。再续天涯情。不忘初心。且看10年太白重回巅峰。
  • 回到学校的极品特工

    回到学校的极品特工

    其实……我是一个杀手!什么?你不信?美女,不要这个样子嘛,事情吧,是这样开始滴。作为一个新时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抱负有本事的流……额,不对,是杀手,挣国家的钱可真不是盖的!
  • 泰瑞亚大陆回忆录

    泰瑞亚大陆回忆录

    多年以后,一个游侠回忆起曾经在泰瑞亚大陆上的种种。悲伤的……难过的……痛苦的……高兴的……一切切的往事如同昨天的记忆浮现在眼前一起来领略史诗般的剧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