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13500000019

第19章

其安易持

其安章所以次前者,前章雖明滅罪之衛,於行未圓,故次此章,重顯其義。就此一章,義開四別,第一法說,令制伏初心,第二舉喻,明罪從微起,第三明衆生迷執,乖理喪真,第四引聖證成,示其學趣。

第一法,說令制伏初心。

夫地之不動,坤德用寧,山岳常安,盤根永鎮。凡沒四迷之境,將昏五濁之衢。不如安者易持,微而可散。只如十抱之木,生於毫末之中,九層之臺,起於一舂之土。千里之行,發於始足之下。小必成大,譬罪根之漸深,惡乃成愆,如累臺之益廣,須庾無明之翳,來游玄極之方,莫同漢武之機,肉多髓少,克整老君之戒,實腹虛心,蔓草猶不可圖,况情欲之流散,必須早除根蒂,無所溢繁,輔萬物之自然,以契長生之道矣。

其安易持,

御注: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言人正性安靜之時,將欲執持,令不散亂,次雖欲起心,尚未形兆,謀度絕之,使令不起,為易也。御疏:安,靜也。持,執也。言人之受生正性清净,感物而動,則逐欲無窮,今明欲心未動安靜之時,將欲守之,令不散亂,則易持執,故云其安易持。河上公曰:治身治國,安靜者易守持也。榮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安,靜也,未兆,機不動也,患難防惡難止,思除其惡,制之於未動,慮息其患,持之於安靜,惡兆無由得起,不謀自然無患,此謂上士防患也。成疏:安,靜也,言修行人靈府寂泊,未起舉緣,如此之時,甚易修守。

其未兆易謀,

御疏:兆,萌漸也。謀,度也。情之將起,未有萌兆,謀度絕之,亦為甚易。故云其未兆易謀。河上公曰:情欲禍患,未有形兆時,易謀止也。成疏:兆,狀也。謀,圖也。其次雖起心未綠取,而於境未有形狀,即宜攝心歸靜,於業未成,故易謀慮也。

其脆易破,

御注:其脆易破,其微易散,欲心初染,尚自危脆,能絕之者,脆則易破。禍息初起,形兆尚微,將欲防之,微則易散。御疏:言欲心已動,柔脆未堅,將欲除之,易消破也。河上公曰:禍亂未動於萌,情欲未見於色,如脆弱易破除。榮曰: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經罪小易滅,惡長難除,不能防於未動,鈴須制之於微脆,此中士除息也。成疏:其脆易破,其微易散,脆,虛教也,猶如果瓜結實未堅,虛脆易破,初心起染,亦復如是,結業微淺,故易散也。

其微易散。

御疏:細,微也。禍息細微,未至於大,防之於初,欲令散釋,亦甚易爾。河上公曰:其事未彰著,微小易散去也。

為之於未有,

御注:覆上易持易謀,所以者,為營為之於未有形兆爾。御疏:為,修除也。此一句釋前易持易謀兩句也。所以湯者,明欲心未起之時,修除杜絕,欲惡不生,故云為之於未有。河上公曰:欲有所為,當以未有萌芽之時,塞其端也。榮曰:所謂其安易持也。成疏:為,修學也,官行人修守,當在未有綠染之時,此解其安易持也。

治之於未亂。

御注:覆上易破湯徽也,所以易者,為除理之於未成禍亂爾。御疏:此一句釋上易破易散兩句也。所以易者,明欲雖有,尚自脆微,未成禍亂,故易理爾。河上公曰:治身治國,於未亂之時,當豫閉其門也。榮曰:所謂微脆易破也。成疏:亂者謂結業,已為業所牽,精神昏亂也。今明心雖起染於境,未見當爾之時,易為治理,此解其未兆易謀也。

第二舉喻,明罪從微起。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御注:此三者喻其不早良圖,後乃成患。為謂營為,執為執著,必生禍患也。御疏:此言患生於微,而成於著,喻如合抱之大木,始生如毫毛之末,此明自性而生也。九層之高臺,起乎一簣之土,此明積習而成也。千里之遠行,始舉足之下,此明遂行不止也。則天下之事誠以細微為始,而人多惑之,遂成患本,故舉三喻以證上文。河上公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從小以成大也。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從卑至高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近至遠也。榮曰:合抱之木,自小而成大。九重之臺,因下以至高。千里之行,從近以及遠。若制之以靜,毫末之罪不生,止之於微,一簣之基易破,安然不動,千里之行無至,若不能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為有為而不已,必至敗之。執惡行以為是,終歸喪失,此謂下士闇於成事,以至敗亡也。成疏: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夫百圍大木,生於毫微,喻三途重釁,元乎一念,而以木為喻者,言木從小至大,遂能蔭蔽日光,譬染心從微至著,亦能覆蓋真性也。若推此樹,起自虛無,即空而言,樹亦非有,為四塵不成故也。煩惱為義,亦起自虛無,即空而言,亦非有也。九重之臺,起於累土,重級之臺起於一簣之土,喻九夜之禍,起於一念染心,勖諸學者,深宜戒慎。百仞之高,起於足下,七尺日仞,陸百仞之高峰,發自初步,履八門之苦難,起自染心。前寄九重,明結業已成,此托百仞,况方造未息也。

第三明眾生迷執,乖理喪真。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御注:凡情不能因任,營為分外,為者求遂,理必敗之。於事不能忘遣,動成執著,執者求得,理必失。御疏:為謂營為也。執為執著也。言人不能為之於未有,理之於未亂,而更有所營為於性分之外,執著於塵境之中,故必禍敗而失亡也。河上公曰:為者敗之,有為於事,廢於自然,有為於義,廢於仁者,有為於色,廢於精神也。成疏:至道虛玄,無為無執,凡情顛倒,有執有為,為即危亡,故言敗之,執乖實當,故言失也。

第四引聖證成,示其學趣。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御注:人之始從事於善者,常於近成而自敗之。御疏:聖人無為安靜,故素分成全而無敗,虛忘無執,故真性常存而無失。河上公曰:聖人無為故無敗,聖人不為華文,故無敗。不為利色,故無壞也。聖人無執故無失,聖人有德以教愚,有財以與貧,無所執藏,故無所失於人。榮曰:凡庸闇之於即事,故有敗失之非,聖人玄鑒於機前,無復有為之患也。成疏:聖人體道無為,故無壤敗,虛妄不執,故不喪其真。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御疏:幾,近也。言常俗之人從於善事,常以功業近成,不能慎終,乃復忘敗也。河上公曰:從,為也。民之為事,常於其功德幾成,貪位好名,奢泰盈滿,而敗之也。榮曰:幾,近也。凡人為惡,不能早除,惡事近成,自然已破,若能同聖,去危求安,始不為非,終不獲罪,無得無失,何敗何成也。成疏:幾,近也。凡人從於有為之務,執心躁競,分別取合,曾無遠見,每欲近成,有始無卒,故多敗也。《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御注:慎其終末,常如始從善之心,則必無禍敗之事。御疏:此老君重申勸誡也。人若能慎末如初,始終常一,則無事無敗也。故《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河上公曰:終當如始,不當懈怠。成疏:此戒慎學人,令心堅固,始終若一,豈有敗乎,六度之中,終當第四也。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御注:難得之貨,謂性分所無者,今聖人於欲不砍,不營為於分外,常全其自然,是不貴難得之貨。御疏:此明聖行以斥凡也。難得之貨,內謂性分所無,外謂珠犀寶貝。聖人於砍.無欲,內不務於性之所無,外不營於累德之貨爾。河上公曰:是以聖人欲不欲,聖人欲人所不欲,人歌彰顯,聖人欲伏光,人欲文飾,聖人欲質樸,人欲於色,聖人欲於德也。不責難得之貨,聖人不眩晃為服,不賤石而貴玉也。榮曰: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備衆人之所過,凡情逐欲,賤道貴財,聖人不貪,重真輕寶,若也修不為己,學乃為人,貪利則過生,爭名則咎至,聖人無欲則遣利,絕學則忘名,不耀一己之能,防備衆人之過也。成疏: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聖人虛照自天,不同凡智,了知諸境空幻,不見可歌之物,故於欲中,即不見欲相,既於欲不欲,何玉帛之貴乎。又達真假無差,故能忘學,學即不學,不學即學,學異不學,不學異學,故《西昇經》云:吾學無所學,乃能明自然。備,防也,衆人執滯有為,不能忘學,故說學不學者,以防衆生之過息也。

學不學,復衆民之所過。

御注:學不學,復眾民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聖人不求過分之學,是於學不學,將以歸復衆人過分之學,以輔自然之性,故不敢為俗多欲。御疏:凡夫貴難得之貨,故矯徇矜尚,以學性分之所無。聖人不求過分之學,常全自然之性,是於學不學,如此者將欲歸復衆人所過分之學爾。河上公曰:學不學,聖人學人所不能學,人學智詐,聖人學自然,人學治世,聖人學治身,守道真也。復衆人之所過,衆人學問過本為末,過實為華,復之者,使反本也。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御疏:輔,佐也。自然,物之性本也,衆生起妄,失於性本,聖人慈誘,勸學無為,將以輔佐物之自然真性,故不敢為於俗學及多欲也。河上公曰:以輔萬物之自然,教人反本實者,欲以輔助萬物自然之性。而不敢為焉,聖人動作因循,不敢有所造為,恐遠本也。榮曰:物之性也,本乎自然,欲者以染愛累真,學者以分別妨道,遂使真一之源不顯,至道之性難明,不入於無為,但歸於敗失,聖人順自然之本性,輔萬物以保真,不敢行於有為,導之以歸虛靜也。成疏:輔,助導也。言一切衆生,皆稟自然正性,迷惑妄執,喪道乖真,今聖人欲持學不學之方,引導令其歸本,但聖人窮理盡性,亦無為無不為也。今言聖人不為者,亦欲輔導群生,復此自然之性,故言不敢為也。

古之善為道章第六十五

古之章所以次前者,前章舉聖人忘學而能輔導衆生,故次此章,即顯為學之人,濟物之行,就此章內,義分有三別,第一引古證今,用遣文明,第二料簡勝劣,以為楷模,第三反俗合真,示其妙趣。

第一引古證今,用遣文明。

夫至道玄根,妙極真净,遺其耳目,視聽如愚,孔丘發覆而不知,顏回對言而莫解,故以智治國,如盜賊之害人,用道修身,契無為而各得,正之楷式,不在玆乎。則知虛白真源,理貫恬忘之外,重玄妙本,義超無有之因,非款啟之所聞,豈迷途之可抑。人行之事,其殆之矣,故曰曹溝既鑿,其身乃囚,秦貨既貴,厥宗亦墮,翔而後集,鳳嗚於高岡,衝而不飛,鵲退於遐路,逆時則喪,離道則亡,若能與物反行,斯其大順之理矣。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御注:人君善為道者,非以其道明示於人,將導之以和,使歸復於樸,令如愚爾。御疏:言古之人君,善能用道為化者,貴夫無為恬淡,非炫耀其道,明示於人,將導以純和,杜絕智詐,令質樸如愚爾。河上公曰:古之善為道者,說古之善以道治身及治國者。非以明民,不以道教民,使明智奸巧也。將以愚之,將以道德教民,使樸質不詐偽也。嚴曰:昔者帝王,經道德,化神明,總清虛,欽太和也,非以生知起事,導俗務以明人也,將以塗人耳目,塞人之心,使人不得知,歸之自然,故人易治而世和平也。榮曰:欲教令俗先引古人,古人用道修身理國,不將奸智役心眩物,此非以明人也。含光藏耀,全真抱樸,分別智息,將以愚之也。成疏:為道,猶修道之夫,實智內明,無幽不燭,外若愚昧,不曜於人,閉智塞聰,韜光晦迹也。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御注:君將明道以臨下,人必使智以應上,智多則詐興,是以難治。御疏:人之所以難理化者,正以其智太多。智之太多,猶人君明道以臨下,是使下人役用其智,而生奸詐,故難理爾。河上公曰:民不可治理者,以其智太多而為巧偽也。榮曰:君上守質,臣下歸淳,未假威刑,自然順化,若也不行虛寂道德,唯用奸巧智慧,智多亂甚,故難理也。成疏:治,理也,智,分別也。言衆生所以難理者,為心多分別,不能虛忘,故難化也。

第二料簡勝劣,以為楷模。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御注:以,用也。人君任用多智之臣,使令理國,智多必作法,法作則奸生,故云賊國也。御疏:以,用也。賊,害也。言人君任用智詐之臣,使之理國,智多則權謀將作,謀用則情偽斯起,偽起則道廢,有害於國,故云國之賊。河上公曰:使智慧之人治國,必遠道德,妄作威福,為國之賊也。榮曰: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德,智慧奸巧傷害人深,國之賊也。質樸無智,任物自化,各事其業,俗樂家安,物我無傷,君臣俱泰,國之德也。成疏: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德,若用明察俗以智治物者,既乖淳和,又同賊害,而前反後順,文豈類乎。答曰:前言反者,此明不反而反,後言順者,亦不順而順,不順而順,順不乖反,不反而反,反不乖順,亦何所嫌耶。問曰:經稱大順,順亦有大小乎。答曰:夫以順對違,雖順而小,今不順不違,而為不順,順不異違,違不乖順,所以出處默語,唯道是從,和光同塵,而恒順於理,不問順與不順,不順與順,順與不順,一時皆順,是故無順無不順,亦無無不順而能無不順,乃至非不順,故名為大順。

江海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江海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明玄德之人,反俗順道,故次此章,廣顯順道之行。就此一章,義開三別,第一舉譬,以表虛忘,第二法說,用彰謙退,第三結嘆柔弱之能。

第一舉譬,以表虛忘。

夫東注百川,并朝宗於大海,春生萬物,各陶形於自然,何故,自然能虛,大海能下,不虛所以致於谷王乎。明夫聖人用此為喻,大遣聲色,都忘是非,納巨衆以圓通,照微塵於方寸,所之皆謙下,所處皆卑柔,則天人樂推,誰能與爭焉。身在後不足矜功,蛇足先成,翻然奪酒,則知玄極密運,靜退恒安,堅白徒嗚,昧終莫曉。共工何力,折天柱而貽殃,秦帝何愚,穿地市而招禍,不能懷柔照遠,遂乃剛強,安知國破家亡,身屠族滅,擲天下於凡人之手,何其劇哉。如楊雄著言,蓋不虛矣。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御注:江海所以能令百川委輸歸往者,以其善能卑下之,故百川朝宗。御疏:言江海所以能令百川朝宗而為王者,以其善居下流之所政也。故《易》云:地道變盈而流謙,此舉喻也。故地道用謙,則百川委輸而歸往,聖人用謙,則庶人子來而不厭爾。河上公曰: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江海以卑下,故衆流歸之,若人歸就王者。能為百谷王,以卑下故能為百谷王也。榮曰:此舉喻也,但海處卑下,故為百谷之王,明聖人謙虛方為萬國之主也。成疏:王,往也。百谷猶百川也。言江海所以為百川之所往者,以其善居窪下之地也。人能退身謙下,虛柔容物者,亦蒼生之所歸也,故能為百谷王。此結成其義,故經云:海為百川王也。

第二法說,用彰謙退。

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

御注: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謙為德柄,尊用彌光,以言謙下之,百姓欣戴,故處其上而人不以為重,以身退後之,百姓子來,故處其前而人不以為害之爾。御疏:此合喻也。言聖人欲上於人,則以其言謙下之。夫聖人豈欲居人上而以言下之耶?但聖人知滿必招損,故言則謙柔,名則孤寡,以下於物,而盛德鴻業,自然為物所推上爾。河上公曰:是以聖人欲上人,欲在民之上也。以其言下之,法江海,處謙虛。榮曰:是以聖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後之,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民不害,謙居物下,有德故推之以為上,退身度人,懷道故無欲無為,至虛至靜,忘心遣智,尸居玄默,以斯馭世者,其唯上德乎。以此格量,勝劣可見,治國既爾,身亦宜然。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御注:若不用巧智之臣,但取純德之士,使偃息蕃醜,弄九解難,自然智詐日薄,淳樸日興,人和年豐,日福。御疏:人君不任智詐之臣,但求淳德之士,使坐進無為之道,行大樸之風,交泰致和,是國之福也。河上公曰:不使智慧之人治國之政事,則民守正直,不為邪飾,上下相親,君臣同力,故為國之福也。

知此兩者,亦楷式。

御注:役智詐則害於人,任純德則福於國,人君能知此兩者,委任純德之臣,為楷模法式。御疏:兩者,謂用智與不用智也。楷,模也。式,法也。人君知用智則為賊,不用則為福,即當去賊取福,如此者可為理國之楷模法式也。河上公曰:兩者謂智與不智也,常能知智者為賊,不智者能為福,是治身治國之法式也。榮曰:知此兩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遠,與物反,然後迺至大順。用智不用智,兩者也,用之賊害,不用則無傷,能知百姓無傷,此知理國楷模法式也,能知法式,本固邦寧,德之妙也。德妙不測日深,尋求不逮日遠,人皆用智,此獨用愚,與物反也。不逆物性,任之自然,斯大順也。亦言道本虛玄,俗便滓穢,順俗求道,失之於真,反俗修德,入之於妙,入妙則無可無不可,歸真則無通無不通,既其虛應無方,故能大順平等。成疏:兩者謂前文智與不智。能用智為賊,不智為德者,則可為修身之楷模,治國之洪範也。

常知楷式,是謂玄德。

御注:人君常知所委任,是謂深玄至德爾。御疏:玄,深也,妙也。人君常能知此兩者為楷模法式,是謂深遠玄妙之德爾。河上公曰:玄,天也,能知治身及治國之法式,是謂與天同德也。成疏:常能知無分別為治身之楷式者,可謂深玄之大德也。

第三反俗合真,示其妙趣。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屑只。

御注:玄德深遠,能與物反,歸復其本,令物乃至大順於自然之性爾。御疏:此結嘆也。玄德之君,無為而化,不測其量,深也。德被無外,遠也。故能與萬物反歸妙本,然後乃至大順於自然真性爾。河上公曰:玄德深矣遠矣,玄德之人深不可測,遠不可極也。與物反矣,玄德之人與萬物反異,萬物欲益己,玄德欲施人也。乃至大順,玄德與萬物反異,故能至大順,順天理也。成疏:玄德深遠,與物反,冥真契道謂之玄德,窮源極際謂之深遠,深遠之智,智乖於俗,故與物反。然後乃至大順,順有兩種,一順於理,二順於俗,順理則契於妙本,順俗則同塵降迹。問曰:前言反物,後言順俗,前反後順,文豈類乎。答曰:前言反者,此明不反而反,後言順者,亦不順而順,不順而順,順不乖反,不反而反,反不乖順,亦何所嫌耶。問曰:經稱大順,順亦有大小乎。答曰:夫以順對違,雖順而小,今不順不違,而為不順,順不異違,違不乖順,所以出處默語,唯道是從,和光同塵,而恒順於理,不問順與不順,不順與順,順與不順,一時皆順,是故無順無不順,亦無無不順而能無不順,乃至非不順,故名為大順。

江海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江海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明玄德之人,反俗順道,故次此章,廣顯順道之行。就此一章,義開三別,第一舉譬,以表虛忘,第二法說,用彰謙退,第三結嘆柔弱之能。

第一舉譬,以表虛忘。

夫東注百川,并朝宗於大海,春生萬物,各陶形於自然,何故,自然能虛,大海能下,不虛所以致於谷王乎。明夫聖人用此為喻,大遣聲色,都忘是非,納巨衆以圓通,照微塵於方寸,所之皆謙下,所處皆卑柔,則天人樂推,誰能與爭焉。身在後不足矜功,蛇足先成,翻然奪酒,則知玄極密運,靜退恒安,堅白徒嗚,昧終莫曉。共工何力,折天柱而貽殃,秦帝何愚,穿地市而招禍,不能懷柔照遠,遂乃剛強,安知國破家亡,身屠族滅,擲天下於凡人之手,何其劇哉。如楊雄著言,蓋不虛矣。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御注:江海所以能令百川委輸歸往者,以其善能卑下之,故百川朝宗。御疏:言江海所以能令百川朝宗而為王者,以其善居下流之所政也。故《易》云:地道變盈而流謙,此舉喻也。故地道用謙,則百川委輸而歸往,聖人用謙,則庶人子來而不厭爾。河上公曰: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江海以卑下,故衆流歸之,若人歸就王者。能為百谷王,以卑下故能為百谷王也。榮曰:此舉喻也,但海處卑下,故為百谷之王,明聖人謙虛方為萬國之主也。成疏:王,往也。百谷猶百川也。言江海所以為百川之所往者,以其善居窪下之地也。人能退身謙下,虛柔容物者,亦蒼生之所歸也,故能為百谷王。此結成其義,故經云:海為百川王也。

第二法說,用彰謙退。

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

御注: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謙為德柄,尊用彌光,以言謙下之,百姓欣戴,故處其上而人不以為重,以身退後之,百姓子來,故處其前而人不以為害之爾。御疏:此合喻也。言聖人欲上於人,則以其言謙下之。夫聖人豈欲居人上而以言下之耶?但聖人知滿必招損,故言則謙柔,名則孤寡,以下於物,而盛德鴻業,自然為物所推上爾。河上公曰:是以聖人欲上人,欲在民之上也。以其言下之,法江海,處謙虛。榮曰:是以聖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後之,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民不害,謙居物下,有德故推之以為上,退身度人,懷道故尊之以在先,百姓樂戴不以為重,人皆忠孝,誰有害心。成疏:欲令一切衆生,居己之上,所以言說柔和,恒自謙下。

欲先人,以其身後之。

御疏:聖人亦不欲先人,直以攝謙,後己先物,物自先之。河上公曰:欲先民,欲在民之前也。鈴以身後之,先人而後己也。成疏:欲令衆生在己身先度,所以退身居物之後,故經云:一切未得度,我不有望,前處下而反高,此則守退而翻進也。

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

御疏:此結前也。聖人臨大寶之位,居至極之尊,勞身而逸人,薄己而厚物。在上,人得以生,故不以為重。處前,人得以理,故不以為害。河上公曰: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聖人在民上為主,不以尊貴虐下,故民戴仰不以為重。處前而民不害,聖人在民前,不以光明蔽後,民親之若父母,無有欲害之者也。成疏:是以處上而民不重,聖人恬淡無為,少思寡欲,故處民之上為君,而使民輕徭薄賦,無重勞也。又解云:聖人恩覃於萬物,故百姓荷戴而不辭也。處前而民不害,處物之前而為君主,遂使民歌擊壤,宇內清夷,利物弘多,而無損害。又解云:聖德遐廣,百姓樂推,懷荷恩澤,豈敢傷害。

第三結嘆柔弱之能。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御注:以是不重不害之故,天下之人樂推崇為之主,而不厭倦。御疏:聖人之德,弘濟無私,與物為春,望之如日,既不為重為害,是以天下之人樂推崇而無厭倦也。河上公曰:聖人恩深愛厚,視民若赤子,故天下樂共推進以為主,無有厭之者。榮曰: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無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無德者物所同厭,有道者人皆樂推,行揖讓之風,順萬物之化,誰當與爭也。成疏: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無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所以百姓樂推在前而不厭倦者,只為善能謙和,不與物爭故也。既違順平等,是非永息,誰復與不爭者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也。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御注:聖人謙退,不與物爭,天下共推,誰與爭者。御疏:今天下樂推聖人而不厭者,豈不以聖人言則下之,身則後之,以其不與物爭先,故天下之人莫能與聖人爭先者矣。河上公曰:以其不爭,天下無厭聖人時,是由聖人不與人爭先後。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言人皆爭有為,無與吾爭無為者也。

天下章第六十七

天下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明善能謙下,翻德處高,故次此章,廣辨功能,具陳三寶。就此章內,義有五重,第一爾不矜夸,故能高大,第二具陳三寶,令物歸依,第三重迭三寶,嘆其功用,第四行乖三寶,淪溺死生,第五總嘆大慈,功能勝妙。

第一爾不矜夸,故能高大。

夫玄玄至道,肇居五太之先,窈窈真宗,貫出元和之首,其體大,其德凝,高排色愛之律,橫截凡蒙之界,愚夫所見,咫尺無多,既不違於幽玄,故謂大而不肖,豈知我三寶理寂,真乘不敢為先,常守慈儉。夫孟君之賢智,初迷市義之方,漢文之大才,不會積薪之喻,何况區區凡鄙,冗冗斯生,得知妙道之深,以識洪源之奧,若不非笑,豈名大道哉。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御注:肖,似也。老君云:天下之人皆謂我道大,無所象似,我則答云。御疏:肖,似也。老君云,天下之人皆謂我道虛無廣大,似無所象似,故下文答之。河上公曰:老子言天下謂我道大,我則佯愚似不肖也。榮曰:天下皆以我大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老君道尊德貴,誠可以為大也。然則晦迹同塵,隱顯不測,不似於智,不似於愚,故言不肖。不肖,不似也,唯當大聖之人,故無所似也。若形有定質,智有常分,的有所似,道有所得,此乃細碎之小人,豈是虛通之大聖也。成疏:言老君體達自然,妙果圓極,故天下蒼生莫不尊之為大聖也。何意得如此耶,只為接物謙和,不矜夸嗤笑於物,故致然也。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御注:夫唯我道至大,故無所象似。若如代間諸法,有所象似,則不稱大。久已微細。御疏:此答不肖之所由也。夫唯我廣大,迥超物表,固非凡情探賾所知,故得稱大。若其有所象似,如代間法者,則失其所以為大久矣。是微細粗淺之法,與俗不殊,何足稱大。也夫者,助語也。河上公曰:夫唯大,故似不肖,夫獨名德大者為身害,故佯愚似若不肖,無所分別,無所割截,不賤人而自貴之也。若肖久矣,肖,善也,謂辯慧也,若大辮慧之人,身高自貴,行察察之政,所從來久矣。其細也夫,言辯慧者唯如小人也,非長者。成疏:獨由聖德高大,故不夸笑於物,若其夸久是群小也。河公本作肖字,不肖猶不善,言衆生不能履善道者,皆為我大故也。獨由驕慢我大,所以不善,若能履行善道者,當阜小謙退也。

第二具陳三寶,令物歸依。

我有三寶,保而持之。

御注:我道雖大,無所象似,然有此三行甚可珍貴,能常保倚執持,可以理身理國。御疏:此明所以似不肖者,正以有此三行與俗不同,故老君言我道雖大,無所象似,然有此三寶,甚可珍貴。於汝代人,當須保持執守,以修身理國爾。河上公曰:老君言我有三寶,抱持而保倚之也。榮曰:我有三寶,保而持之,一日慈,二曰儉,三日不敢為天下先,俗存於利,貴之以七珍,道在於真,重之以三寶,三寶之義,未是外求,若能仁慧於萬物,好生而惡殺,慈之義也。薄賦輕徭,謹身節用,不奢不侈,儉之義也。忘己濟物,退身度人,不敢為天下先也。持行修身,用此三者,安國寧家,寶之大也。成疏:老君所以聖德高大,獨不夸笑於物者,為歸依三寶保而守持之,故得然也。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御注:慈則廣救,儉則用足,不敢為天下先,故樂推而不厭。御疏:此列三寶之數也。體仁博施,愛育群生,慈也。節用厚人,不耗於物,儉也。不為事始,和而不唱,不敢為天下先也。弘益之義,其如下文。河上公曰:一日慈,愛百姓若赤子。二日儉,賦斂若取之於己也。三日不敢為天下先,執謙退,不為唱始也。曰成疏:一日慈,愍念蒼生,技苦與樂,此道寶也。二日儉,少欲知足,守分不貴,此經寶也。三日不敢為天下先,謙麾柔弱,先物後己,退身度人,此師寶也。

第三重迭三寶,嘆其功用。

夫慈故能勇,

御注:慈仁愍慧,則德有餘,故勇於救濟。御疏:此覆迷三寶之功也。凡人食競不慈,勇。於果敢,致有窮屈。今聖人以慈為行,故能勇於濟度。《論語》曰:仁者必有勇。河上公曰:以慈仁,故能勇於忠孝也。榮曰: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慈心於物,物無害者,物既無害,自無前敵,以無敵故,故言勇也。用之奢侈,於事不足,行之儉約,處理有餘,周於遠大,故言廣也。尚之於謙退,守之於雌柔,其德能普,厥行有終,為物所尊,故能成器長也。成疏:內報大慈,外弘接物,所以勇入三界,俯救蒼生。

儉故能廣,

御注:節儉愛費,則財有餘,故功施益廣。御疏:以其節儉愛費,不傷財,不害人,故功施益廣。河上公曰:天子身能節儉,故民日用寬廣。成疏:諸法虛幻,舍而不貪,儉素清高,其德廣大。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御注:慈儉之德,謙搗益光,推先與人,人必不厭,故能成神器之長也。御疏:損己益人,退身進物,是不敢為天下先也。故物樂推而成神器之長爾。河上公曰:不敢為天下先,不敢為天下首先也。故能成器長,成器長謂得道人也,我能為道人之長。成疏:只為勇救蒼生,退身度物,故方外則獨處玉京,為眾聖之長,降世則位居九五,為神器之尊。

第四明行乖三寶,淪溺死生。

舍其慈且勇,舍其儉且廣,舍其後且先,死矣。

御注:今舍其慈且勇,勇則害物。舍儉且廣,廣則傷財。舍後且先,先則人怨。傷財害物,聚怨於人,是必死之道故爾。御疏:且,苟且也。代情多欲,動與道違,合其利物之慈,苟且害人之勇,舍其節用之儉,苟且奢泰之廣,舍其謙退之後,苟且矜伐之先,如此之行,有違慈儉。以之理國則國亡,以之修身則身喪,故云死矣。河上公曰:今舍慈且勇,令世人舍慈仁,但為勇武也。舍

儉且廣,舍其檢約,但為奢泰。舍後且先,舍其後己,但為人先。死矣,所行如此,動入死道。榮曰:前明得三寶者,處慈而得勇,守儉而致廣,居後以至先,今明失三寶者,必竟不能慈,苟且唯知好勇,節行不能履儉,無度但當廣費,未解卑身處後,銳意欲在物先。好勇而不仁,則亡用,廣而不節,則困,無德而居物先,則危,故云死矣。嚴曰:反和逆神,動違自然,福之與遠,禍之與近,大命以絕,神氣分散,非命薄也,非人賊也,廢道而尚力。

第五總嘆大慈,功能勝妙。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御注:用慈以戰,利在全衆,用慈以守,利在安人,各保安全,故勝固爾。御疏:慈為三寶之首,故偏嘆美也。夫用慈以拒戰,則能全眾。用慈以捍守,可以安人,皆不失慈,故能勝固也。上公曰:夫慈仁者,百姓親附,并心一意,故以戰則勝敵,守衛則堅固。榮曰: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以慈為用,不失其道,在於戰陣必克前敵,故言勝也。以之守固,無復傾危,遂言固也。以慈為心,玄天所以加護,故曰救之。至道於焉保守,故曰衛之。內明是非,交戰為陣,解能破惑為勝,身不失道為守,與道同久日固,自然無害,天將救也,外物不傷,道之衛也。成疏:夫慈以戰則勝,以大慈之心臨於戰陣,士卒感恩,所以勝捷。內解即是六根兵馬,對於六塵,不為塵沒,故獲勝也。以守則固,用慈守衛,百姓同心,是以牢固。內解以慈心自守虛靜,則道心堅固不可技也。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御注:以慈戰守,豈但人和,天道孔明,亦將救衛。戰勝,天救也。守固,天衛也。是皆以慈故,故云天救慈衛。御疏:救,助也。衛,護也。天道福善,善人則吉無不利,故以慈戰者,天將助之。以慈守者,天將護之,戰勝守固,始賴用慈之功,救之衛之,終獲孔明之助爾。河上公日:天將救助善人,必與慈仁之性,使能自營助也。成疏:天尊大道,救度行慈之人,還同慈悲,俯相衛護也。故三寶之內,以慈為先,四等之中,用慈為首,是知慈之為義其大矣哉。

古之善為士章第六十八

古之章所以次前者,前章具陳三寶,嘆美大慈,故次此章,即顯能持三寶之人,會於古之極道。就此一章,義開三別,第一爰引古實,以勖行人,第二略舉三善,顯其勝行,第三結成極道,嘆美功能。

第一爰引古實,以勛行人。

夫云司火正之時,含道懷純之代,人心質樸,不事矜華,為士者自守恬和,善戰者止戈為勝,死灰其慮,槁木其形,入獸伴而無驚,馴烏群而不亂,故巢公飲犢,聽堯讓而莫聞,伯成耕田,抗禹詞而不顧,卓立其行,如華岳之峭,謙卑其容,若尼山之首,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對業龍而不驚,處木雁而何懼,此乃古之善士可若以配天乎。

善為士者不武,

御注:士,事也。武,威武也。明德之君,用道為理,行慈儉而伏物,不威武以御人,所尚以慈,故云不武。御疏:士,事也。善以道為理國之事者尚德,故云不武。河上公曰:言貴道德,不好武功。榮曰:以慈來物,以德伏人,無國以力,不好以勇,無為而化,斯不武也。成疏:言古者善修道之士,靜退無為,不舍慈而武勇也。

第二略舉三善,顯其勝行。

善戰者不怒,

御注:事不得已必應敵,以慈則善,不憑怒。若用力以爭,非善勝,令柔遠能邇也。御疏:師出應敵,事在慈哀,蚊納致螫,驅除而已。是知善戰在乎止敵,不在乎憑怒,故云善戰不怒。河上公曰:善以道戰者,禁邪於胸心,絕禍於未萌,無所誅怒。榮曰:能息寇亂,善戰也。救物用慈,不怒也。成疏:善達前境虛幻,故能制敵於未萌,妙體違順兩空,是以心無喜怒。

善勝敵者不爭,

御注:師克在和,和則善勝,全勝之善,故不交爭。御疏:善勝在夫以慈,不爭由乎尚德。若用力爭勝,非善勝也。今柔遠能邇,盡暢慈和,不與敵爭,敵人自伏,故云善勝不爭。河上公曰:善以道勝敵者,附近以仁,來遠以德,不與敵戰,而敵自服也。榮曰:道濟天下,四海來王,德綏寓內,五兵不作,物則靡之而不刃,故言勝敵。無心自然受推,故言不爭。成疏:不為塵染,名日勝敵,既不喜怒,何所爭乎。

善用人者為之下。

御注:設以使人,人盡其力,鈴先下之,是為善用爾。御疏:夫善用其人,以言謙下,人必盡力,可以成功。故《易》曰:以貴下賤,大得民也。河上公曰:善用人自輔佐者,常為人執謙下也。榮曰:使人不失方圓之器,任物各得文武之材,善用也。寬則得衆,謙則無咎,故言為下也。成疏:夫能行謙下者,必為物所歸,故能用於人也。

第三結成極道,嘆美功能。

是謂不爭之德,

御注: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善勝是不爭之德,為下是用人之力,能如此者,可以配天稱帝,是古之至極要道也。御疏:此結上文善士者常柔而不武,善戰者常慈而不怒,善勝者常讓而不爭,善用者常謙而為下。夫如是者,物竭其能,人盡其用,皆謙下之所致,豈非不爭之德乎。河上公曰:謂上為之下也。是乃不與人爭闕道德也。榮曰:此結上不武不怒而能勝敵也。成疏:不與物爭,故成己之德,此結善勝敵不爭。

是謂用人之力,

御疏:夫玄默恭己,謙虛下人,人皆歡心,思竭其力,故《詩》曰:悅以使人,人忘其勞,是用人之力也。河上公曰:身能為人下,是謂用人臣之力。榮曰:此結善用人為下,人為之盡力也。成疏:謙下雌柔,不用於物,物必歸之而為己用,此結善用人為下也。

是謂配天古之極。

御疏:此總結上來四善之行,不爭之德,能行之者,可以配天稱帝,是古之至極要道也。河上公曰:是謂配天,能行此者,德配天也。古之極也,是乃古之極約要道者也。榮曰:懷物以道,來遠用文,不戰而自勝,無爭而獨尊,其德高大,比之上天,其化淳和,比之極古,明虛心實腹,坐忘合道,不假威權,無勞勇猛,故言善為士者不武也。泯是非之情,除愛憎之見,善戰不怒也。物無害武,順而不逆,善勝敵不爭也。心王既靜,志在沖虛,耳目無擾,手足不勞,善用人為下也。合自然之理,故曰配天,契昔之真,際.古之極也。成疏:配,合也。天,自然也。極,道果也。言善修之士,妙體其空,達於逆順,不與物爭,故能合至理之自然,契古始之極道,此總結成也。

1原文脫『勇』字,據文義補。

同类推荐
  • 海陬冶游录

    海陬冶游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法师功德品

    法师功德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阿閦佛国经

    佛说阿閦佛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最强教师

    最强教师

    最强世家公子,化身大学英语教师,开始了低调的教学生涯。什么?学生们不肯学习?你考多少分我给你多少奖励!有纨绔子弟来捣乱?来多少我就踹飞多少!我的学生我负责,谁都别想欺负!我是教师中的功夫之王,是世家子弟中的四有好人!我是最强教师,方秦!
  • 超级高手在校园

    超级高手在校园

    来历神秘的周臣逸,带着一只很强大又很让他头疼的手镯,来到了繁华都市,成为了一名花都大学的新生。倒霉的是,报名的第一天,宿管“灭绝师太”居然罚他去女生宿舍扫地,不料扫着扫着,他竟被一位校花掳去当了仆人!
  • 仙门有犬子

    仙门有犬子

    匹夫一怒,血溅三尺。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仙人一怒,又当如何?一个为天道所弃的少年,以身化符,以符入道,步步登仙!
  • 钛合金女神

    钛合金女神

    几位玩世不恭的公子哥,从国子监到市一中,总是与几位神奇女子相遇然后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故事,到底何去何从,谁也不知道。
  • 幽域剑制

    幽域剑制

    原本平凡的学生,意外的获得了能力,为了理想,开始了一场精彩的游戏
  • 创世六扇门

    创世六扇门

    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和平”的世界,整个大陆都被统一,管理亚蓝大陆的机构被称之为“世界政府”,世界政府在统治大陆600多年后,终于逐渐被揭发了其贪婪的本性,人民都是被政府剥夺的对象,拥有强大实力的人们则成为了政府的工具。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强大的政府根本不会听取人民的呐喊声,这时世界上需要一个能与“世界政府”相抗衡的机构,因此“六扇门”正在一步一步的诞生。
  • 拖着拉杆箱闯古代

    拖着拉杆箱闯古代

    穿着轮滑来了个空中飞人,莫名就带着一大堆现代物品穿越到古代,本以为身穿她不会那么倒霉,却也逃不过命运的捉弄身陷王府、本着安稳度日的心态,对着那群侍妾一忍再忍,她们却得寸进尺、羞辱、谩骂、栽赃、陷害、最后更是差点剥了她的一层皮,我生两世,岂容你们侮辱?!在三国盛会,她天马行空的表演惊呆全场,拴住多少人心?事后她疯狂休夫,又是如何震惊天下?————————“这到底是什么?你最好如实交代!”某人满脸冰霜,而那小小身影却是盯着他手里的东西皎洁一笑、“王爷,火气太旺,影响它散热,小心爆炸喔!”(保证完本,放心入坑,o(∩_∩)o求求收藏,打赏和票票,戳!破!)
  • 娇子X玫瑰

    娇子X玫瑰

    孤僻少女陆离缺少父母关爱,只有在学校寻求慰藉,在同学们纯真的友谊下,陆离渐渐变得开朗,但是他的出现却让陆离逐渐步入正轨的生活再次脱轨,甚至越来越远
  • 混在黑白之巅

    混在黑白之巅

    看惯了风花雪月,总觉得男儿的铁血才是最美的画面。大学之道:天才与疯子的结合。乱世之道:一统黑道的决心。世界之道:为捍卫一个国人的荣誉而战。王者之道:金戈铁马,热血沙场。
  • 九州争霸之一统天下

    九州争霸之一统天下

    根据三国和网游御龙在天想像出的一篇作品,在这里,你会看到最真情,最热血的事,最出名的人,还有——最真的自己。乱世英雄,还是狗熊?一看便知。乱世群雄,谁与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