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14800000009

第9章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模式研究(2)

其实,教育改革的钟摆现象并不是我国的特产,历史上教育改革中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钟摆”一直存在。这种现象在国外的教育改革中也是存在的。有学者通过对美国20世纪教育改革历程的梳理发现,美国教育改革所强调的重点总是在对立的教育要求之间来回摆动,就像老式闹钟的钟摆一样,总是从一个极端摆向另一个极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派教育理论应时而生,席卷全国,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钟摆又开始荡向另一端,原来的教育理论由盛而衰,另一派教育理论粉墨登场。 [16] 如在课程理念的取向上,在“传统”与“进步”之间来回摆动;在课程开发主体的取向上,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之间来回摆动;在课程结构取向上,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之间来回摆动;在课程管理取向上,在集权与分权之间来回摆动。 [17] 美国教育史学家拉维奇也认为,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就好比一个钟摆,在传统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之间来回摆动,时而偏向传统派,时而偏向进步派。美国课程论专家丹尼尔· 坦纳也指出,战后以来,美国课程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每一次改革都是对前一次改革的否定,而且“矫枉”必定“过正”,这一“过正”就会激起另一次更为偏激的“反改革”。 [18]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种摆动并不是机械地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是每一次摆动都会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正如美国学者吉纳· E.霍尔和雪莱· M.霍德所说:“人们曾经说教育实践就如同一个钟摆来回地摆动。今天所流行的可能明天就变得过时。新的潮流又会召唤决策者和教育者们去追赶更新的时尚,似乎他们将可以解决教育系统内不同层次教育者所面临的所有问题。教育实践的钟摆除了是一左一右、来回反复摆动之外,我们认为这种左右摆动中还有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运动:某一变革先是被采纳、实验,接着被拒绝———然后在几年之后再以一种新的提高的方式被重新采纳。在钟摆每一回合的摆动里肯定蕴含着新的事物和理念。” [19]

第二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推动模式

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改革推动模式的划分是不同的,从“推动”主体的层面,即改革由谁来驾驭、控制的角度,教育改革推动模式可划分为政府行政推动模式、专家倡导推动模式和教师自觉推动模式三种。众所周知,每次教育改革的推动过程都是十分复杂的,并非只有一个主体参与。比如在以政府为主体的推动模式中,也有专家和教师的参与,在政策制定之初也会任命或组织专家对改革进行理论论证和各方面具体措施的完善工作,最终的成败也取决于教师自觉推动与否,但是,这些专家和教师只是为政府的决策服务,对改革不起主导和控制作用。而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则是由政府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加以掌控的,关于这点可以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步骤中明确而直观地感受到。

一、理念酝酿阶段(1996—1998年)

1996年7月始,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资金的支持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了六所高等师范院校及中央教科所的有关专家对1993年秋季以来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调查结果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在这种形势下,1997 年至1998 年,教育部组织一批教育理论工作者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并最终得出了由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的结论。

二、实验试点阶段(1999—2003年)

在贯彻落实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枠和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枠的基础上,国务院于1999年1月13日印发了关于批转教育部1998年12月24日制定的枟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枠的通知,明确提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蓝图是一个“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要求整体对接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改革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2000 年初步形成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框架和课程标准,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推选新的评价制度,开展教师培训,启动新课程的实验;争取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2001年6月8日,教育部为了贯彻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枠和枟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枠,印发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枠,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3 年3月31 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枟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枠,拉开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帷幕。2003年5月3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枟关于开展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实验情况调研和修订工作的通知枠,在全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进行调研。

三、反思推广阶段(2004—2006年)

2004年秋,在总结国家、省两级实验区经验,并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省、自治区率先进入了普通高中阶段的新课程实验。2005 年秋,江苏省进入普通高中阶段的新课程实验。2006年1月20日,全国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新增4个,分别是福建、浙江、辽宁和安徽。至此,全国已有近1/3 的省份参与了新课程实验。

四、调整深化阶段(2007年至今)

2007年4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枟关于组织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工作的通知枠,认为六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全面检验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积累了丰富的修改建议,具备了修订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008 年10月1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了枟关于印发枙2009 年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录枛的通知枠。2010年1月29日,教育部印发了枟教育部2010 年工作要点枠,包括发布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并修订教材和扩大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两大内容。2010年7月29日,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枠颁布。

通过以上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个推动步骤的简单梳理可以发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模式就是以政府制定并执行相关政策的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推动的,政府是改革的主体,它控制着整个改革的进程、方向。虽然在改革的许多方面都有专家的身影,为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还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旨在为课程改革的国家决策提供研究咨询意见,负责新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新课程实验的指导。然而,纵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可以看出它从开始准备到最后的全面推广,都是以大量的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以及各省、市、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形成的各类会议文件和相关政策为依据,并由政府利用行政命令方式加以控制的。虽然有各类学者、学校和教师的参与,但是,他们对整个改革的进程和方向不起控制作用,并且其行为也是以“两个决定”和“一个纲要”,即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枠枟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枠和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枠马首是瞻的。因而,可以明确地说,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等政府行政部门在整个改革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控制并左右着改革的进程和方向,因而,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典型的由政府行政推动的改革模式。

第三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模式存在的问题

政府行政推动改革模式作为一种改革的方式,有其优势,也有自身的局限。如果处理得当,它所具有的强制性、快速性、规模性、持续性等特性都可以成为解决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诸多问题的良药。然而,在改革实践中,此模式却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始于理念,脱离实际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种从理念或概念出发的改革。最初,一些政府官员从一个尚处于争议状态的“素质教育”概念出发,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宏伟的教育蓝图;然后,找到一些拥护的专家、学者,结合当时教育理论界最为时髦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其加以提升、改造;尔后,又经过短短三年缺乏效度的实验和一番走过场式的调查研究,便开始举倾国之力在全国进行了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推广。这种从理念或概念出发,而不是从实际问题出发的改革,必然会造成改革理论和实践领域的混乱。

当前,我国“课程”概念的泛化现象就是改革从理念出发造成的恶果。由于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当从概念出发推行的改革为了论证自身的合理性时,原有的相关概念已不能满足改革的需要,于是,只好采取从别国引入或“重建”的方式,不断地对“课程”概念的外延加以改造、扩充,致使“课程”概念泛化。我国理论界对课程的定义历来都是多样的,除了课程自身的复杂性之外,研究者的出发点和研究角度的不同是直接原因,但是,各种定义间仍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使得人们在讨论课程时有一个起码的共同出发点,使不同流派的并存、对立及相互之间的交流获得了基础,并且成为可能”。 [20] 然而,当前课程概念的泛化现象,不是指课程概念的多样,而是指其内涵越来越抽象,外延越来越宽泛的状况。并且这种泛化致使各种课程概念间完全抛弃了内在的一致性,使得人们在讨论课程时,都是自成一体、自说自话,只有使用者自己在对课程概念进行解释后,他人才能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失去了交流的基础,甚至出现了“什么事项都可以是课程”“什么人都可以提出课程”“什么功能都涵盖在课程中” [21]的混乱局面。比如,“课程是一种为达到预期的教育结果而选择并不断重组文化的序列” [22];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 [23];“教师即课程” [24];甚至有人将“日常琐事”也纳入“重要的课程资源”之列 [25];更有学者认为“课程实质上就是时间形态的教育,课程研究就是实践的教育研究,课程改革就是全面的实践形态的教育改革” [26]可见,这里的课程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课程概念,早已泛化成了“教育”,甚至与教育画上了等号。在此状况下,“不仅各种有计划有指导的经验、学习结果、目标及活动被视为课程,而且学生无意地获得的经验、甚至没有计划的教育影响也被视为课程课程同教育内容、教育因素、教育影响、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混为一谈,无从分辨。课程的本质内涵不仅变得更加朦胧不清,而且已失真、扭曲,丧失了明确的存在依据。” [27]课程的实施必然要牵涉整个教育内容,但是,如果因此各种教育概念就泛化了,那整个教育的逻辑也就混乱了。这种课程概念的“泛化”从根本而言是不利于整个教育改革的,甚至对课程改革自身也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因为“作为教学内容的课程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如果将课程与其他教育、教学成分混融一体,所谓‘课程改革’就迷失了目标,失去了针对性,无法操作,失去了意义,致使课程本身得不到改革,也耽误了其他方面的教育改革。” [28]

因而,这种从某种理念或概念出发而进行的改革,由于不是从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出发,脱离了改革的实际,注定是无法解决现实问题和满足现实需要的,这种改革从开始便注定了最终失败的命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领域“穿新鞋走老路” [29]的怪现状就已经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二、改革强制推行,急于求成

政府行政推动模式也被称为“官僚式改革”,注重行政级别,坚持上一级管理人员对下级相关人员监管,下级对上级负责制;制定各种政策、文件,以便统一各级相关人员的行为,并作为他们具体实施相关政策内容的准则;颁布明确的计划和日程以供参与人员遵守。 [30] 然而,正是由于政府行政推动改革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都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推行,并且执行的情况往往与相关部门执行者的政绩挂钩,所以,在上级的重压之下,许多很会“溜须拍马”的单位和行政管理人员,为了迎合上级的“口味”,或者为了赚取“政途”上的“资本”,无视改革自身、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时地奉上一盘盘千奇百怪的“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成果”的大餐。于是像“受学生欢迎的课因为没有提问而被认为不可取” [31]“学生家长写信给校长要求不要再搞素质教育” [32]等荒唐之事一再上演,致使改革的形式化倾向严重。

同类推荐
  • 子女思想道德教育

    子女思想道德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为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有其标准,教育是其中重要的标准之一,而扫盲是教育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扫除文盲,提高成人识字率是当今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本书系统阐释了如何理解和认识电视节目质量以及如何科学量化地评价电视节目质量,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电视节目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及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对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 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本书包括“十五”甘肃省粮食工作回顾、“十一五”甘肃省粮食行业发展规划、粮食政策法规选编三部分。
  • 数字眩晕

    数字眩晕

    本书作者对互联网弊端进行了反思,并以发生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网络群体事件为线索,思索大暴露、大展览时代,现代人应该如何美好地生活。在本书中,作者并不反对科技进步,而是指出误用科技将会对人类的价值观、经济与创造力造成严重伤害,互联网如何异化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企业如何贩卖我们的隐私用以赚钱,而我们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也丧失了自我保持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热门推荐
  • 我的老板是只猫

    我的老板是只猫

    被一只猫给骗上贼船实属无奈,更无奈的是还得去完成这猫下达的各种任务,然而世事难料,竟惹上一堆大麻烦。猫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猫会坑蒙拐骗玩手段,我作为一名优秀的圣物猎宝人,绝不会向一只贱猫屈服的!其实这就是一个关于神话中神器的故事,不要用世俗的眼神看我,对,就是你!本书里的神器绝不是你以为的那种神器!
  • 我们的夜晚曾经这样度过

    我们的夜晚曾经这样度过

    一九三九年春天,鬼子让村里每户出一个人去看守铁路。我当时刚满十六,我爸说,你去吧。我就去了。晚上,我们站在铁道边,十几米一个,延绵出很远。不一会我困了,问旁边的五叔几时回去,五叔说,要到天明了。我心情就很不好,盯着月光下两条冰冷的铁轨,搞不懂它们有俅看头。一辆火车开来了,速度很快,带起了我的头发和衣角,我看着它,不知道它从那儿来,到那儿去。
  • 娇妻要上天:婚婚欲睡

    娇妻要上天:婚婚欲睡

    有名无实的婚姻让她精疲力尽,本以为一无所有、山穷水尽就是最终结局,却不料林湛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切。他温柔又宠溺看着她“欺负的你的人,我会让他们慢慢还回来。”他一步步带她进入早已设好的局,让她渐渐分不清真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地而生

    绝地而生

    浴火重生,只为复仇!隐藏身份,窥探逆战计划核心机密!定制武装,重装上阵!一边是复仇火焰,一边是人类未来!一念之间,我该如何抉择!绝地而生,何处是归宿?
  • 三生缘之囚心

    三生缘之囚心

    何为爱恨,不过梦一场,竟用三生四世换取前世夙愿。江山如画,锦绣山河,都只为了成全帝王的宏图霸业。如果有来世的话,我只想相见如同陌路,不然的话。那会是一种折磨,那样太痛苦了。
  • 诗格

    诗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习惯决定命运的秘密

    习惯决定命运的秘密

    一根矮矮的柱子,一条细细的链子,竟能拴住一头重达千斤的大象,这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把它拴在柱子上。由于力量尚未长成,小象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锁链的束缚,于是它们渐渐地习惯了束缚,不再挣扎,直到长成庞然大物。虽然此时它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可是大象却放弃了挣扎,因为在它的惯性思维里,仍然认为摆脱链子是永远不可能的。小象是被实实在在的链子拴住,而大象则是被看不见的习惯拴住。要想成为不被束缚的大象,需要我们从改变自己的习惯做起。改变习惯,你也能改变命运。你的手中,掌握着改变命运的秘密。
  • 遗民的崛起

    遗民的崛起

    上古遗民的一步步崛起特殊的体质,神奇的际遇
  • 让我们重新在一起

    让我们重新在一起

    边伯贤∶朴灿烈!我恨你!朴灿烈∶白白对不起,让我们重新在一起吧。【已弃】
  • 狼性商鉴

    狼性商鉴

    狼非常有耐性。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不少种类的动物濒临灭绝,而狼家族却繁衍生息,日益庞大。究其原因,这与狼生存和捕食时超人的耐性密不可分。如果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就要学习狼的耐性,懂得“大机会往往蕴藏在大忍耐之中”的道理,做事要有耐心,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把忍耐当成智慧的选择,当成磨练意志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