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15000000011

第11章 教育法(1)

第一节 教育法的一般原理

一、教育法的概念

教育法作为法的一种形式,主要涉及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问题。教育法律调整的核心是教育法律关系。这里,教育活动主要是指正规的教育。国家主要是运用教育法律对正规的教育进行规范:规范教育主体的教育活动和由此所引起的各种教育关系。

在教育高度制度化的今天,教育法律不涉及非组织的教育活动。教育法涉及的教育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外国教育机构,等等。教育主体及其活动的多样性、教育关系的复杂性、教育活动及其关系的层次性决定了在一般意义上使用教育法的概念必然是广义的。广义的教育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教育行为规范体系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法律关系和教育法律秩序的总和。广义的教育法的制定主体是多元化的,不仅有最高立法机关,有地方立法机关,还有政府部门。教育法是教育规律的反映和一个国家绝大多数人民或公民共同意志和教育利益的体现,其目的是保障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有序性和正义性。

具体来看,教育法的属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界定:教育法是调整和规范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的规则;教育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教育活动规范;教育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则;教育法是国家绝大多数公民意志在教育方面的体现;教育法是教育规律的法律体现。

二、教育法的特点

教育法作为规范教育活动的社会规范,是以下几个方面的统一:实质上的国家意志性、强制性、规范性、普遍性的统一;对象上的确定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形式上的分散性与集中性的统一;内容上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三、教育法的功能

教育法功能包括规范功能、标准功能、预示功能和强制功能。对于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教育法起到了指引、评价、教育和保障的作用。

四、教育法律原则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

(2)尊重和保障受教育权的原则;

(3)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

(4)维护受教育者健康成长的原则。

五、教育法的层级及效力

按照制定教育法的国家机关的层次,教育法从高到低可分为以下六个层次:

第一层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中的关于教育的法律规范;

第二层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教育基本法;

第三层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单行法;

第四层次: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

第五层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教育法规;

第六层次:国家教育部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部门教育规节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教育规节。

这六个层次的教育法律为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规范和依据,其中前五个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是人民法院对教育案件审理的标准和依据。从法律效力来看,下一级的教育法规不能与上一级的教育法规相抵触,上一级的教育法规为下一级教育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

[资料框2唱1] 宪法中与教育有关的条款[1]

宪法是法律的制定基础和依据,我国宪法文本中直接明确教育关系的规范有八条,调整教育关系的其他规范有两条,它们是我国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的制定基础和依据。枟教育大辞典枠认为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及其教育规范体系的总和,可分为三个层次:1.教育根本制度,主要指教育方针;2.教育基本制度,它是教育方针的主要体现,如教育体制、学制、各种教育政策法规等;3.教育具体制度,指各种具体的教育行为规范、办事程序和运作机制,如教学管理制度、考试制度、入学制度、教师制度、质量监督与评估制度等。

我国宪法中的教育关系规范从宏观上明确了控制、分配和保障国家教育权力运行规则,确认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

一、我国根本教育制度宪法规范分析

此类规范包括教育根本制度和教育基本制度,具体是教育目标、教育阶段制度、教育投资制度、教育对象、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等,分布在宪法第19条、第23条和第24条。

(一)教育目标

宪法第19条第1款和第23条明确了我国的教育目标———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各种专业人才。教育目标分两个层次:实现教育朴素价值和实现教育功利价值,即帮助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的专业工作能力。枟教育法枠枟义务教育法枠和枟高等教育法枠对此有进一步的表述,但侧重点不一。枟义务教育法枠侧重帮助人全面发展,枟教育法枠枟高等教育法枠侧重培养人的专业工作能力。

第19条第5款确立了具体教育目标———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教育阶段制度

第19条第2款明确我国的教育阶段制度———学前教育、初等义务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枟教育法枠第17条对此表述为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枟职业教育法枠则明确了职业教育制度。

第19条第3款中“鼓励自学成才”的表述是成人教育的宪法依据,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枠等规范是对该宪法规范的具体化。

(三)教育投资制度

第19条第2款、第3款、第4款规范我国的教育投资制度,明确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投资主体有两类,即国家与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其他社会力量。国家是指各级人民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其他社会力量则是指非政府组织或人员,它表明了我国教育投资主体的开放性。投资领域同样具有开放性,只是各级人民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时,突出了举办学校、建设和发展教育设施的投资领域;非政府组织或人员作为投资主体时,投资领域是各种教育事业,并将具体领域授权给法律法规加以明确。枟教育法枠第25条、枟民办教育法枠第9条对教育投资制度作了进一步规范。

这些条款还表明了各级人民政府对不同教育阶段承担的不同投资责任:举办各类学校组织;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学前教育。其中对初等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为普及。

(四)教育对象、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第19条第3款和第24条,都明确了教育对象,所不同的是第19条第3款通过例举方式表明: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第24条则将教育对象抽象为群众和人民。从语言表述来看,我国宪法明确的教育对象实质是全体公民。

第24条第1款明确了具体教育方式之一,即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枟城市居民委员会法枠第2条、第3条,枟村民委员会法枠第2条、第6条,对此作了进一步规范。在我国宪法第19条还隐含了学校教育方式、自学教育方式等。

第19条第3款、第24条明确了教育内容,即: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反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教育。我们可以从中抽象出三种教育内容,即人的社会素质、文化科学知识和意识形态。

二、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规范分析

我国宪法第46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受教育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之一,自1919年枟魏玛宪法枠始有,已被包括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大国在内的99个国家和国际人权公约或组织确认,但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它的理解有所区别。欧洲国家把受教育权理解为自由权,侧重于对受教育权的尊重和保护义务的履行。在国际人权法和其他区域人权法中,受教育权被视为一项社会权,要求国家积极作为,履行实现的义务。一般学者认为: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在宪法性质上属于积极的社会权利,而不是消极的自由权,是宪法赋予国家的积极责任,也是实质平等价值的宪法形式体现。受教育权在宪法学意义上是教育上的受益权,是公民可以请求国家予以实现的基本利益,也是政府的教育责任;但教育也是公民的一项自由。

对公民的受教育义务,除我国宪法外,他国宪法没有直接规范,而是以“接受普通教育的义务”等来间接表述。受教育义务是指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强制公民接受初等教育,它兼具强制性和社会性。受教育义务在符合社会义务一般属性下还有特殊性,即:受教育义务以国家履行给付责任为成立前提,受教育权利义务具有共时性,受教育义务主体具有平等性,责任主体具有多元性,受教育义务法律责任具有不完全司法强制性。受教育义务更多意义上是一种为了受教育权利实现的带有手段性质的义务,并不具有与受教育权同等程度的重要性。

综合上述观点和对教育实践的观察,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宪法条款的分析认识有以下几点:

(一)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义务都具有基本属性

公民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义务的确认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它们在法律效力上具有同等的地位。但受教育权利具有开放性,受教育义务却是封闭的,两者的关系是受教育义务是以受教育权利的实现为目标,同时受教育义务对受教育权利有约束,如在受教育义务内容中无放弃的自由、无选择的自由。但必须明确对受教育权利的约束仅是也只能是宪法所确立的受教育义务内容。

(二)受教育权利是受益权,也是自由权

宪法确认基本权利有两类价值,即保障性价值和防御性价值,受益权和自由权分别是对受教育权保障性价值和防御性价值的认定。从人的生存要求和国家的生存要求来说,公民必须获得受教育这种受益权,但从人的发展要求和国家发展要求来看,公民有必要获得受教育的自由权。这与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新纪元的本质认识是契合的,这一认识是枟共产党宣言枠里的一句话:“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作为一种受益权的受教育权,依赖国家履行给付责任,它受到国家责任履行情况的限制,但作为一种自由权的受教育权,却可能因公民的自身努力而得到无限发展。

(三)受教育义务是对特定阶段教育的接受义务和对特定教育内容的接受义务

宪法第46条所指的公民是指受教育主体,而非泛指所有公民。宪法文本并没有明确受教育义务主体的具体范围,但在枟义务教育法枠第2条确认:适龄儿童、少年是该受教育义务的主体,且该义务主体与义务教育内容是连带的。这类主体在国家实施这些教育内容时应承受。应指出的是,从我国宪法第46条内容来看,受教育义务主体的确认具有开放性,不限于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宪法第24条明确了特定的素质教育和意识形态是受教育义务的教育内容,第46条第2款则间接明确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受教育义务。这些受教育义务主体对这类义务教育本身及其内容都没有自由选择权,必须接受并获得合格成绩。

(四)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义务的宪法规范是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双重需要

以枟魏玛宪法枠为代表,各国政府开始关注人作为社会一员的需要和责任,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义务宪法规范的出现是这种关注的体现。对于受教育权利的确认,世界各国已有共识,无需多言。对于受教育义务之义务教育规范,公众也有广泛认同,但对意识形态的受教育义务内容或许有疑问。美国经济史学家诺斯认为:要协调社会利益集团间的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可以采取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等多种方式,而意识形态的成本最低;因为意识形态是人们对自身行为的道德约束,是最佳的教育方法。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种需要,也存在类似教育,只是是否上升到宪法义务有所不同而已。

三、我国教育权力宪法规范分析

我国宪法对教育管理权力规范有3条,即第89条第7项、第107条第1款、第119条,分别确立了国务院、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教育管理权力。

(一)文本分析

我国宪法第89条第7项明确了国务院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权力;第107条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行政工作”;第119条明确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事业”。同样是权力规范,但表述各不相同。

国务院的教育权力范围是全国,权力内容是领导和管理,权力对象是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权力范围是本行政区域,权力内容是管理,权力对象是教育行政工作,管理方式、管理内容依赖法律确认。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教育权力范围是本地方,权力内容是自主管理,权力对象是教育事业,它的自治性特点使之与其他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权力有区别。

(二)问题分析

同类推荐
  • 求真务实:通往中国现代文明社会2

    求真务实:通往中国现代文明社会2

    《求真务实:通往中国现代文明社会2》是《求真务实》系列丛书的第二部,收录了多位研究学者对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社会风气,美国网络、能源战略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系统分析、解读和建议。专著在研究方法上展现了青年研究学者多视角、多思路的特点,并本着科学严谨、求真思想的治学精神,从客观的角度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自北京大学、芝加哥制度经济研究中心等多位知名学者,对专著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如何成为金牌自由翻译

    如何成为金牌自由翻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的翻译技巧和心得,虽然主要针对英语翻译,但是这些“秘笈”实际上对其他语种的翻译也是适用的。大同小异,其他语种的译员稍微变通一下就可以吸收。考虑到自己一家之言难免有不足之处,笔者还专门采访了10多位优秀的成功翻译人士,多角度介绍了他们做翻译的经验、心得,比如女士做翻译应该怎样避免电脑辐射,小语种译员的从业心得以及营销策略,等等。希望能“授”读者以“渔”。
  •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一些大事,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甚为关注,也引起世界传媒广泛而强烈的复杂反应。从众多而繁杂的媒体声音中,我国民众识别了友好、善意的朋友,也看到了西方仇华、反华舆论的猖獗;识别了西方某些媒体虚假报道后面的反华心态,看到了我国面临的外部舆论形势的严峻,领悟到媒介教育的刻不容缓。
热门推荐
  • 会展信息管理

    会展信息管理

    本书按照会展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来介绍其信息化的建设和使用,同时对会展现场、会展场馆、客户关系管理与系统安全几个主要模块做了重点介绍。
  • 红楼殇:美人逆天

    红楼殇:美人逆天

    大王朝覆灭,江山易主。黛玉重生之日便被赐下鸠酒白绫,侥幸逃脱的她流浪他乡寻亲未果,落脚在阴险的商户人家。坎坷的人生变化无常,鬼使神差她成了当地安老爷的小夫人。恶毒数夫人,几次欲陷害。两面三刀,背后使招。本姑娘摇身一变,冷酷腹黑,变弱为强,回眸一笑,天下必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说善法方便陀罗尼经

    佛说善法方便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上的传奇

    天上的传奇

    悲哀的可怜的孩子,残缺的不完整的神,他们有着强大的力量却无法使用,被禁锢的躯体,残缺的性格,崩坏的身体。在天界的恶魔,是天帝还是魔君,就看女主如何选择。最终是否堕落?
  • exo之我是女配不理你

    exo之我是女配不理你

    最惨女配没有之一的女配不就是我吗?女主分分钟可以把我弄死,男主一言不合扣好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来..系统君..我们来好好聊聊ps:【情节虚构!切勿上升真人】
  • 药膳、药酒百科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药膳、药酒百科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药膳和药酒是中医食疗的一种独特方法,是中华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简便易行,疗效卓著,深受人们的喜爱。药膳疗法是药物和食物有机结合的产物,既可作为药物,又可作为食物,有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在临床医疗、保健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民间更有其广泛的使用基础。本书融合了药膳疗法和药酒疗法,弥补了以往读者只能看到药膳或药酒的缺憾,同时该书也对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病的表现和治疗方法做了具体的介绍,使之能让普通家庭接受,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 2岁育儿方案

    2岁育儿方案

    幼儿2岁是最关键的阶段,这期间的生长变化非常迅速,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这期间有关幼儿的整个生活都特别需要注意,往往异常多又不好处理,疾病多又不好用药,幼儿说不出来,这就需要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时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为此,我们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按照幼儿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关发育、喂养、护理、培养、健康、检查就医、预防接种和用药医疗等方面必须遵循的规律和注意的问题编写而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非常易学、易懂和易用,是广大年轻父母用以指导培养2岁孩子的科普读物。
  • 庶女与嫡子

    庶女与嫡子

    庶女六姑娘穿越后发现自己被嫡母扔在偏僻的破村子里“养病”,家中尚有一母同胞的亲哥哥,却是自小养在嫡母二太太膝下。她自然是要回到府里去的。后来,二老爷升迁举家回到京师顺天。再后来,她长大了,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也是时候处对象了。——执子之手,红颜天下,谱一曲京华风云。
  • 殡仪馆谋杀案

    殡仪馆谋杀案

    残杀肢解数个绝佳少女的凶手王伟业被捉拿归案,关押在全国管理最严密的桃城监狱,这是一家现代化智能管理监狱,有强大的智能门禁系统和全范围的无死角监控系统。然而,此后不久,相同作案手法的残杀肢解少女案再次出现……私家侦探米格儿再次出面接手此案。案件的侦破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起点,犹如进入一座无形的迷宫。最终,凭着她自称为“蓝色脑细胞”的精明大脑的纯推理,她硬是将凶手揪了出来。可是,凶手又是怎么作案的,这可让米格儿花费了不少的“蓝色脑细胞”。因为从凶手的环境来看,他根本就无法作案……进入凶杀现场,看女侦探米格儿如何破案。
  • 神探大叔

    神探大叔

    南河省的第一神探。南河大学学校班草离奇死亡,傲娇警花的不服与挑衅。一层接着一层的阴谋,且龙南怎样用智慧战胜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