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65500000002

第2章 愉悦心情(1)

◎引言

每个人都需要赞美,就像万物需要阳光一样。不管是怎样的赞美,总是少不了恭维和虚假的成分,然而很多的时候,听者即使明明知道是谎话,但是他们却也由衷地开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恭维的谎言像一颗由“谎言”和“赞美”字样合成的炮弹,弹头是赞美,弹身是谎言,这颗炮弹在空中吼叫:“我百发百中!”。

第一节 就这样被恭维的谎言征服

先请您看一则幽默小故事:

“拉里,你过来!”妈妈放下电话后生气地说,“我刚才接到哈里森夫人地电话,她告诉我你在昨晚的学校舞会上对多丽丝行为不好,你可耻,粗鲁!”

“妈妈,我对她很好,真的!”小伙子不服气地说,“当我和她跳舞时我还说了一句恭维她的话。”

“你真的这么做的吗?”妈妈严厉地问,“你的原话是怎么说的?”

“我说,啊呀,多丽丝,你比和我跳过舞的任何胖姑娘出汗都少!”

很好笑是吧,故事中的人物都被一件事所困绕——恭维话,拉里那蹩脚的恭维话不仅把自己陷入了尴尬境地,更使听恭维话的人心生怨气。由此可见,巧言利行在人际交往中是多么重要。用好了,它可以让我们前路平坦。而反之,则会无端为我们的生活制造出许多没必要的麻烦。

人人都爱听好话,这是人的通性,而且人性中这些东西也是很难根除掉的。据说,被人恭维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经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听别人吹捧我时,总是很难受——因为他们老是吹不到位!”而台湾作家李敖在接受有人恭维他是无所不能至尊无上的皇帝时,他的反应是——“不,我不是皇帝,我是上帝!”受恭维人的心思既然如此,恭维者当然也就只好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了。

一般来说,大凡人从婴儿开始就都喜欢听恭维的话,因为父母不让襁褓中的孩子哭闹,常常用甜言蜜语哄着、捧着,满足其任何要求。久而久之,人从小就养成了爱听顺耳之音、撒娇、任性的习惯。

人到了稍能记事的时候,父母的宠爱逐渐向教育方面转化,时常能听到一些批评的话语,不过这些批评又往往淹没在表扬的记忆里。

进入青春期后,表扬与批评已成为人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时受到批评虽然感觉脸红、耳热、心跳,但记忆深刻,易于改正,使自己不断地成熟起来。

能够比较容易接受批评,要属刚刚走上领导工作岗位之后。因为职务的变化,使自己大有充分展示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前途似锦,信心满怀;但也自感羽翼不够丰满,经验不够充足,职务与能力有一定的差距,权威还没有形成,底气不足。所以,处处事事小心谨慎,迫使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建功立业不犯错误的愿望极其强烈,经常提醒和警示自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时期不仅能够接受批评,而且还能主动征求意见。

可是当人到了年富力强的阶段,事业有成,在领导岗位上已经多年磨炼,经验与成就使领导权威逐渐形成,上级的器重,下级的尊敬,还有一些阿谀奉承、图谋不轨之辈的吹捧,容易使人飘飘然而不知南北。这时期如果把握不好,自省、自律稍有松懈,往往听不进不同意见。如有人提出稍为尖锐的批评,心中的不快油然而生,面部表情悄然变化,轻则不高兴,重则反感,有的还可能怀恨在心,伺机打击报复。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领导为数不少。

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官场中人往往会利用他们的这一弱点对其进行溜须拍马,以图己利。

清代有一位大官,就非常精于此道。有一次由于种种原因出外做官,临走之前,去拜别老师,老师告诫道:“在外边做官也不容易,一切事必须小心谨慎。”这位大官很自信地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便送一个,应该不会有不愉快的事。”老师听了,大怒道:“我辈都是刚直之人,何必那样做!”大官忙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爱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老师点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大官告别老师,出门对人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剩下九十九顶了。”

这一故事再次证明,如果你的恭维话说的技巧而高明,没有人能够拒绝。关键就在于你如何能做得不露声色?清代“名”官和坤倒可以教你一二招。

清朝刊印《二十四史》时,乾隆非常重视,常常亲自校核,每校出一处差错来,觉得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心中很是痛快。

和坤和其他大臣,为了迎合乾隆的这种心理,就在抄写给乾隆看的书稿中,故意于明显的地方抄错几个字,以便让乾隆校正。这是一个奇妙的方法,这样做显示出乾隆学问深,比当面奉承他学问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皇帝改定的书稿,别人就不能再动了,但乾隆也有改不到的地方,于是,这些错误就传了下来,今天见到的殿版书中常有讹处,有不少就是这样形成的。

和坤工于心计,头脑机敏,善于捕捉乾隆的心理,总是选取恰当的方式,博取乾隆的欢心。他还对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习惯,进行细心观察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乾隆的脾气、爱憎等了如指掌。往往是乾隆想要什么,不等乾隆开口,他就想到了,有些乾隆未考虑到的,他也安排得很好,因此,他很受乾隆的宠爱。

和坤拍马屁高在两点:一是知己知彼,每拍即中;二是让对方浑然不觉却全身舒坦,因为他做得无声无息,不着痕迹。

事实上,从古至今能在恭维话前保持清醒的人真是少之又少。战国时期,齐桓侯之所以“病入骨髓”而死,是因为不听扁鹊劝告,总认为“寡人无疾”,实为讳疾忌医之故。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脸上的污点自己不照镜子,只有别人看得清楚。

而“据地数千里,带兵十余万”的刘表,“有才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即便是和风细雨的建议也不愿入耳,终于由盛转衰,很快为曹操所灭。

尽管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李世民曾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是有时,他不是也被魏征的直言顶得肝火大生吗?

所以,不要嘲笑“恭维话”,如果上不了桌面,生活中的你我有时真的需要它。只是,一定要在飘飘然中保持一点点冷静,尽管不容易……

说谎有理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厌恶恭维,实际上,我们只是讨厌恭维的方式罢了。因为,人性中有一种接受赞美的虚荣。

第二节 “高帽子”真的好使

《通鉴纪事本末》记安史之乱中有段文字:“……禄山体充肥,腹垂过膝,尝自称重三百斤。外若痴直,内实狡黠。常令其将刘骆谷留京师,诇朝廷旨趣,动静皆报之。或有笺表者,骆谷即为代作通之。岁献俘虏、杂畜、奇禽异兽、珍玩之物,不绝于路,郡县疲于递送。禄山在上前,应对敏捷,杂以诙谐。上尝戏指其腹曰:‘此胡腹中何所有?其大乃尔!’对曰:‘更无余物,止有赤心耳!’上悦。又尝命见太子,禄山不拜。左右趣之拜,禄山拱立曰:‘臣胡人,不习朝仪,不知太子者何官?’上曰:‘此储君也,朕千秋万岁后,代朕君汝者也。’禄山曰:‘臣愚,向者唯知有陛下一人,不知乃更有储君。’不得已,然后拜。上以为信然,益爱之。上尝宴勤政楼,百官列坐楼下,独为禄山于御座东,间设金鸡障,置榻,使坐其前,仍命卷帘以示荣宠。命杨銛、杨錡、贵妃三姊皆与禄山叙兄妹。禄山得出入禁中,因请为贵妃儿。上与贵妃共坐,禄山先拜贵妃。上问何故,对曰:‘胡人先母而后父。’上悦……”

这段文字写得实在精彩,句句可圈可点。安禄山的拍马术也颇为老道,事事有款有型。请看,安禄山的坐探留守京师,整天刺探朝廷动静,以使安禄山能对症下药,投其所好。当官儿不打送礼的,皇帝老儿当然更喜欢人家进贡。所以,“小安子”每年上贡的礼物多得使地方官在运输上都招架不住了。能说会道,这恐怕也是拍马术的基本功。安某很能应对,并能说点幽默话,唐明皇问他肚子那么大,装的是什么?安的回答是对皇上的赤胆忠心。玄宗叫他拜太子,他佯装不知太子是什么官,诡称过去只知有皇上。玄宗宠爱贵妃,竟让杨贵妃兄弟姐妹和安禄山以兄弟姐妹相称,他顺竿爬,要认杨贵妃为干娘,而且先拜娘再拜爹。马屁拍得山响,李隆基也甘之如饴。

瞧,由此可见拍马之术是自古有史可查的!“拍马屁”又叫“媚人”,它能使被拍者如饮醇酒、四体通泰,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施拍者的圈套,可见拍马屁之功效。“拍马屁”、“媚人”这名称,听起来多少有点不雅,所以文雅之士将它换了一个名号,称为“戴高帽”。

而戴高帽的做法之所以常被人耻笑,主要是因为:一来做高帽子的确很不费力,可以日产万顶;二是人人喜欢,趋之若鹜;三则是因为品味低俗、令人生厌的伪劣“马屁”随处都是。

其实“高帽子”也分有三六九等不同质地的类别。上等品被称为“赞美”、“赞扬”、“赞许”、“称颂”等,下等品则被贬为“讨好”、“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献媚邀宠。”

上等的“高帽子”有几个主要规范:①无论真假却令人乐于信服;②不着浪迹,不动声色,使人浑然不觉;③气味芬芳宜人,远离点头哈腰;④富有新意,而非陈词滥调;⑤尺寸恰当,分量适中,正中下怀。

可见,戴高帽看似简单,其实最难。上下之分在于品位,奥妙之处存乎于心,不一而足。要想脱开令人生厌的廉价低俗,又不能过于提高成本,没有好的生产技术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当小心谨慎、全力对待,否则非常容易弄巧成拙。

比如前文所讲的那则幽默小故事,可怜的拉里本想想赞美一下与他共舞的姑娘,谁知就因为自己那“别致”的赞扬之词,反把事情推向了另一个极端。

所以如若想给别人戴一顶合适的“高帽子”,其实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所谓的“拍马屁”、“阿谀”、“谄媚”则更是技艺拙劣的高帽工厂加工的伪劣产品,因为它们不符合赞美和恭维的标准。

故此,你应该明白给别人戴高帽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辞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

那么真正的好“帽子”是什么样呢?这还得看你要赞的对象属于哪个层次,如果一个人的学识、机智、地位等到了一定水平,你的“高帽子”即可大戴特戴,有声有色。只是这时已不能称为“马屁”了,而应叫作谦和。钱钟书先生即为一例天才。

有一年冬天他访问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文学教授座谈会上即席作了《诗可以怨》的演讲。开场白是:到日本来讲学,是很大胆的举动,就算一个中国学者来讲他的本国学问,他虽然不必通身是胆,也得有斗大的胆。理由很明白简单。日本对中国文化各方面的卓越研究,是世界公认的;通晓日语的中国学者也满心钦佩和虚心采用你们的成果,深知道要讲一些值得向各位请教的新鲜东西,实在不是轻易的事。我是日语的文盲,面对着贵国汉学或支那学的丰富宝库,就像一个既不懂号码锁又没有开锁工具的穷光棍,瞧着大保险箱,只好眼睁睁地发愣。但是,盲目无知往往是勇气的源泉。意大利有一句嘲笑人的惯语,说:“他发明了雨伞。”

据说有那么一个穷乡僻壤的土包子,一天在路上走,忽然下起小雨来了,他凑巧拿着一根棒和一方布,人急智生,把棒撑了布,遮住头顶,居然到家没有淋得像落汤鸡。他自我欣赏之余,也觉得对人类作出了贡献,应该公诸于世。他风闻城里有一个发明品专利局,就兴冲冲拿棍连布,赶进城去。到那局里报告和表演他的新发明。局里的职员听他说明来意,哈哈大笑,拿出一把雨伞来,让他看个仔细。我今天就仿佛那个上注册局的乡下佬,孤陋寡闻,没见识过雨伞。不过,在找不到屋檐下去借躲雨点的时候,棒撑着布也不失自力应急的一种有效办法。

这段开场白,其实讲了两个层次。先讲对日本汉学研究中国人不敢等闲视之。即使是中国专家在日本讲中国学问,也要对听众的水平作最充分的估计。后段讲自己不通晓日语,除了有勇气之外,没什么资本。然而,自嘲正乃恭维别人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是也!

由此可见,高帽尽管好,可尺寸必须要合乎规格。滥做过重的高帽是不明智的。赞扬招致荣誉心,荣誉心产生满足感,但人们发现你言过其实时,常常因此感到他们受到了愚弄。所以宁肯不去恭维,也不宜夸大无边。

赞美的话语一般来说都必须是善意的。即便溢美之辞也大多是好意,效果也通常是好的。一部电视剧里演员们表演个个舒展自如,问及导演诀窍时,导演说:一段拍下来,我先说“好!”不管好不好我都惊喜状说“好”,然后再具体指点。

我们还有另外的俗话:好言一句严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这好言不是指逆耳忠言,多半是指夸赞的话。你赞美了一个人,比如一句“你的衣裳好漂亮!”被夸者如果是位教师,则他的学生那一天会多得到老师几个亲切微笑;他若是位医生,则他的患者那一天就有福了。

“高帽子”其实就是一种美丽的谎言。人总是喜欢奉承的。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可是有一点你得注意,奉承别人一定要言词得当,过分粗浅的溢美之词不仅会毁坏了你的名声,同时还表明了你品味。千万别让自己同“马屁精”联系起来,不论用传统交际的眼光看,还是用现代交际的眼光看,阿谀谄媚都是一种卑鄙的行为。正人君子鄙弃它,小人之辈也不便明火执仗应用它,即使被人号称的“拍马行家”或“马屁精”,也会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孔老夫子有话:“巧言令色鲜矣仁。”******生前也多次批评过吹吹拍拍、拉拉扯扯的庸俗作风。可见,阿谀谄媚者,无仁无义、俗不可耐。

说谎有理

“高帽子”一词是褒义还是贬义也许是见仁见智。不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现实生活中多数人还是喜欢被戴高帽子的,因为那样可以满足人的弱点——虚荣心。但有一点必须注意,高帽子一定要适合自己,反之,就会引起不必要的尴尬。

第三节 说谎如煲汤,火候是关键

说话谁都会,但把话说得动听,通过说话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却未必是每个人的专长。我们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懂得说话的艺术极其重要。刚出从学校校门走出的年轻人尤其要注意,一不留神说错了话,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有人前往卡耐基培训学校旁听了一堂人际关系课,学员在课堂上纷纷提出:如何正确把握和老板说话的分寸?他们大多有过在老板面前说错话的惨痛经历,对这个问题深感苦恼。专家们当场予以指点,归纳下来,不外乎以下几个关键,相信对有着同样困惑的职场中人也会有所启发。

文是刚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她在公司受到了新老板的重用,她当然欢欣鼓舞。恰好这天要去上海某周边城市谈判,文想了想,一行好几个人,坐公交车不方便,人也受累,会影响谈判效果;打车吧,一辆坐不下,两辆费用又太高;还是包一辆车好,经济又实惠。

主意定了,文却没有直接去办理。她认为遇事向老板汇报一声是绝对必要的。于是,文来到老板跟前。“老板,您看,我们今天要出去,”文把几种方案的利弊分析了一番,接着说,“所以呢,我决定包一辆车去!”汇报完毕,文发现老板的脸不知道什么时候黑了下来。他生硬地说:“是吗?可是我认为这个方案不太好,你们还是买票坐长途车去吧!”文愣住了,她万万没想到,一个如此合情合理的建议竟然被打了“回票”。“没道理呀,傻瓜都能看出来我的方案是最佳的!”文很纳闷。

你知道她错在了哪里吗?

她错在说话太诚实,不懂得用谎言来适时地掩饰自己的锋芒。她说“我决定包一辆车!”这句,便是措辞不当,要知道在老板面前说“我决定如何如何”是最犯忌讳的。所以一定要记住,即使这个主意是你想出来的,但你也一定要假意作出必须请老板拿主意最后拍板的样子。如果文能这样说:“老板,现在我们有三个选择,各有利弊。我个人认为包车比较可行,但我做不了主,您经验丰富,帮我做个决定行吗?”老板听到这样的话,绝对会做个顺水人情,答应你的请求,这样岂不两全其美?

这下你该明白,有些谎言是省不得的,如果你不会说,反而会对你不利。但是,一定要记住,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火候,说得太过往往会适得其反。

丽杰是一家美术装饰公司策划部主力之一,收入颇丰,在为人处事方面很有一套自己的哲学。

有一次,老板要亲自为一个重要客户操刀赶出一个策划,当他的文案被拿出来在讨论会上讨论时,全场马上沸腾了。

“老板真是技高一筹啊!佩服啊!”“小女子望其项背哦!”当然这其中本身就有老板的设计的确精妙等客观原因,但是更多的是那些还在公司底层挣扎的马屁精过于华丽的溢美之词。细心的丽杰看到老板在得意的同时,嘴角分明挂着不屑的轻蔑。

她心想:“如果我现在还用那老掉牙的一套专业马屁用语来赞美老板,说不定还被老板看不起。”于是,她灵机一动,只是用佩服得惊讶的眼神望着老板,眼神含情脉脉,然后嘴巴作O形状,仿佛自己有许多真诚的赞美的话要说似的。后来的好几次,当别人都是用老套的专业马屁用语来奉承老板时,自己独树一帜的方法屡试不爽。

果不其然,老谋深算的老板也终于上套了。过年在宾馆吃公司团年饭的时候,丽杰被安排和老板一个桌,微醉的老板拍着丽杰的肩膀对她说,“丽杰啊,好好干,我知道只有你是最真诚佩服我的了……”

第二天,丽杰对好友郑重地总结道:“在老板发表言论时,你一定要有意无意地露出佩服的样子,微微点头,再加上特有的肢体语言,老板就会以为你很有诚意。同样的话,方式不同,所起到效果就会不同!”

所以,由此我们也可以同时总结如下:如果想在老板面前留下好印象,就要努力让自己学会适当的说谎,学会把握这种说谎的火候,慢慢让自己临谎而不变色。

说谎有理

说谎是虚荣心头上戴着的花冠,它是阿谀奉承之人,用花言巧语编制的礼物。尽管一文不值,却能给人心里带来莫大的快乐。

第四节 王熙凤左右逢源有一手

市井间有类“会说话”之人,特点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就是其一。《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城,小心翼翼初登荣国府时,王熙凤的几段话就展现了她“会说话”的超凡才能。先是人未到话先行:“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尚未出场,就给人以热情似火的感觉。随后拉过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笑着说:“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一席话,既让老祖宗悲中含喜,心里舒坦,又叫林妹妹情动于衷,感激涕零。而当贾母半嗔半怪说不该再让她伤心时,王熙凤话头一转,又说:“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至此,她把初次见到林妹妹应有的又悲又喜又爱又怜的情绪,抒发表演得淋漓尽致。

说谎其实也是一门艺术,而且还是一门值得推敲的艺术,尤其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谎说得好与坏关系交往的功效。而揣测对方心理,把谎话说到别人的心里去,是说话得体、动听从而达到成功交往的关键因素。王熙凤是贾府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她的权势多半是来源于贾母的宠信,所以熙凤行事说话时时刻刻都依据贾母的爱憎好恶,揣测其心理。初见贾母的外孙女黛玉,便恭维她是天下最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似乎是在说她从未见识过,而周旋于贾府上下人中,又是名门之女的王熙凤不是没有见过世面,为什么对黛玉如此夸奖呢?我们知道:是贾母一再致意要把自己唯一的女儿的孩子黛玉接进贾府的,承受失女之痛的贾母自然会把对女儿的感情转移到外孙女的身上,心肝儿肉似地疼爱。听到有人这么夸奖外孙女,贾母定是欢喜,尽管这话已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但又有谁能拒绝呢!接着,熙凤又说黛玉不是贾母的外孙女而是孙女,这显然违背事实。

但有时候,假话比真话更让人爱听。由外孙女到孙女,其潜台词是想告诉贾母:黛玉就像是她自己调教出来的孙女一样。此话如扑面之清风,贾母怎不受用?对于寄人篱下的黛玉来说,置身于人地两疏的贾府听到别人的夸奖,并且说自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的嫡亲孙女,除了高兴之外,说不定还有感激呢!不仅如此,王熙凤始终没有忘记,或者说更清楚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姑妈去世。女儿的去世会给贾母以精神上的打击,而失去母亲的黛玉感情上更是不必说。所以熙凤又向二人表达自己的悲伤与哀痛——“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真是做尽了人情,好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真可谓:言为“心”生甚机敏,巧于周旋太聪明。

在现代社会里,仍然不乏这类“会说话”之人。他们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在这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他们往往出身于复杂的家庭背景,成长于多变的社会氛围,从小养成谨小慎微、见风使舵的性格。他们不乏应变之才,但机敏有余,原则性不足。置身一个环境,必先搞清人和人的关系,搞清身边每个人的所好所忌,搞清喜欢听什么厌恶什么,高兴听什么就说什么,讨嫌的话绝对不说。特别是面对互相矛盾的双方,他们会左右逢源,两面讨好:说此好,能挠到痒处,引来发自内心的欢喜;论彼非,能点到痛处,触及软肋,让人频频颔首。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会十分谨慎,对谁都露笑脸,唱颂歌,对谁都客客气气,热情洋溢,对谁都不讲掏心窝子的话,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如果参加讨论会,他们会尽量避免开第一腔,轻易不亮自己的观点。有时逼到头上不得不讲时,也是多讲模棱两可的话、不疼不痒的话、可伸可缩的话。一旦后面发言同自己观点不一致时,能够很自然地拉回来,拉成并无不同,绝对避免观点交锋。在领导面前,更是鼓动如簧之舌,说恭维话,说体己话,但由于“会说话”,还要落落大方,言词恳切,娓娓动听,不愠不火,既不显得谦卑,又不露阿谀奉承之态,领导听了不讨嫌,很舒服,有时还心旷神怡。

当然,这种“会说话”之人,一般很少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而习惯于说假话,说虚话,说套话。他们说话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言由心生,说自己想说之话,而是揣摸对方的感觉,讲言不由衷的话。这种人,其实也很累。当然,如果发展下去,信口雌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可就不是一个“累”字所能涵盖的了。

说谎有理

理想的谎言,都带有若干“真”的成分。半真半假的谎言,最能令言者和听者却信之而成真,终于谎言也就成为真话了。说谎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好谎言的时态是“进行式”,永远都有腾挪转展的空间,永远和真或假都维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人生的对与错,好和坏;始终是“进行式”的。

第五节 试着把话说得更婉转一些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一古名联,道出了“话”的重要性。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离不开说话。说话,是我们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每个人说话的时候,其表现形式千差万别,有的温婉宜人,令人如沐春风;有的瓮声瓮气;有的像机关枪嘎嘣脆,有的似蜗牛爬树……

这些说话方式中,最数温婉口吻受欢迎。我们知道一个人一旦形成一种观念,或是一种对问题的看法,没有充足的理由,是很难被说服的,从而成为此人偏执己见的借口。所以要让别人改变刚愎的做法,关键是能够让他口服心服。这是很重要的技巧,不领会这一“技能”,办事说话不得体,很可能会处处碰壁。

战国时期。魏惠王后元十六年的时候,惠王驾崩,即将继位的襄王以太子的身份主持丧礼。不料在即将按规定日期下葬的时期,突降大雪,积雪很快高达三四尺,国都大梁的内城和外城都有不少地方崩塌了。惠王的陵墓远在北部山区,送葬队伍经过狭窄陡峭的栈道,十分危险。大臣们纷纷向太子建议推迟下葬的日期,他们说:“这么大的雪,如果按期下葬,必定劳民伤财,损失太大,国家恐怕也担负不了这样的开支,应以改期为好。”

太子坚持原定的计划,不肯改期。他认为,做儿子的必须遵守传统的礼仪,恪尽孝道,不能因为雪大和费用而破坏礼仪,这样做是不符合原则的。太子的态度十分强硬,毫不让步。

公孙衍,号犀首,魏国阴晋人,魏惠王后元十二年,他曾经发起燕、赵、中山、韩、魏等五国诸侯联盟,被尊为王,以后被惠王任命为相,在魏国有很有威望。这时他也正在为说服太子修改葬期焦虑,只是总想不出一个好办法。

大家看到连公孙相国都没有把握说服太子,觉得这事确实很困难。抱着最后一试的侥幸心理,大家驱车到已经退休了的相国惠施家里。

惠施出生于宋国,是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精于辩论,巧于思考,曾随同魏惠王出使过齐国,回国后担任过魏相。大臣们来后,向他转达了公孙衍的意见,请惠施劝太子不要固执己见,使国家人民遭受损害。惠施爽快地接受了大家的要求。

惠施进入宫廷,望见四处白幡飘扬,又触动了对旧日君主惠王的思念,感到自己今天减少国家和人民的损害来见太子,说服他修改葬期,这是对死去惠王应尽的责任,精神不禁为之一振。惠施紧赶几步,走入内宫,拜见太子。惠施以悲痛与无限关注的口吻询问太子说:“下葬的日子定了吗?”

“定了!”

惠施接着慨叹地说:“过去周文王把父亲安葬在雩县的南山脚下,不料,鸾水冲刷了墓地,使棺柩的前头露了出来,大家都很惊慌。文王却别有所悟地说:‘嘻!这是先君还想见一见他的臣属和子民,所以让鸾水把他的棺头冲刷出来。’文王于是把父亲的棺柩挖出来,重新设在灵账里让大家朝拜,三天后改葬在别的地方。这就是文王处理事情的方法啊!”

“文王真是一位有头脑、有办法的人物哩!”太子赞佩地说。

惠施感到太子的思路已有可能向自己的方面靠拢,随即靠近正题说:“现在我们先王下葬的日期已经定了,无奈雪太大,积雪这样厚,难以行走。太子殿下坚持不更改原定的日期,是不是略微性急了一点呢?我的意见是最好更改一下日期。因为我觉得这是先王有意要在地面上多停留几天,看看他的江山社稷和众多的臣民,所以使雪下得这么急、这么大。由此而推迟一下时日,让先王的意愿能够实现,这正是当年周文王的做法啊。太子如果不这样做,难道是不佩服周文王了吗?”

太子听了,连连点头说:“好,好!我一定领会先王的意愿,推迟下葬,等雪化后,再重新选定日期。”

会说话与不会说话,常在那一念之间。再为大家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很多年以前,一位销售人员曾经拜访过一个准客户,这个准客户有一张很大很大的准单子,但是他脾气很怪异,长的一个秃头,像阿Q听不得人家说“灯”这个字一样,他也很忌讳别人谈到他的这个部位。准客户的“地方支持中央”的发型虽然梳得油光锃亮,但是那却是他心中“隐隐的痛”。

此销售人员当年的一句赞美的话,至今还被当作培训教材,他对准客户说“先生啊,我觉得你的头真不错啊”——客户脸上已经有了愠色——但是此销售人员接着说:“我爸爸也是这样的头发,但是怎么梳也梳不出你的效果啊。”——客户哈哈大笑。

现在你该明白了吧,一念之间,如果懂得忍、懂得退一步想,想想坏话怎么好说,狠话怎么柔说,就可能有个喜剧的结局;那一念之间,假如毫不考虑地脱口而出,则可能是个令人不快的结尾。

在一堂老师没到的自习课上,不知道哪位同学突然放了一个响亮的屁,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还有不少男生骂那位学生没修养,而女生们则用手掌在鼻子前扇动,整个教室一时像炸开了锅。在混乱时刻,班长站起来大声说:“安静,乱放屁的人也太没修养了嘛,污染空气真缺德,笑的人,打屁的人也没涵养,吃了五谷,哪个人又不放屁呢?”班长的话更是如水投石,引得满堂议论,大家都愤愤不平,说班长没涵养,说话没分寸。班长顿时成为众矢之的,难堪极了。这时候,李老师走进教室来了,沸腾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细心的李老师发现每个学生都带着怒气,请一名同学到教室外问明真相之后,就把班长请进办公室来,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当过放牛郎,交了一些穷朋友。称帝后,他总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总想找找昔日的朋友叙叙旧。

一天,果然来了一位旧友,被朱元璋引进宫内。那人一坐下便指手画脚地说:“我主万岁!皇上还记得吗?从前你和我都替财主放牛。有一天我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青豆放在瓦罐里煮。没等煮熟,大家都抢着吃。你把罐子都打烂了,撒了满地的青豆,汤都泼在地上了。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吃,不小心把草叶送进嘴里,卡住了喉咙。还是我的主意,叫你把青菜叶吞下,才把卡在喉头的草叶咽进肚里去。”朱元璋听了他的述说,在百官面前哭笑不得,为了保住体面,他把脸一沉厉声喝道:“哪来的疯子,替我乱棍打出去!”

这个抱头窜出的倒霉蛋,去跟朱元璋的另一位旧友——昔日的同路放牛娃说了这件事。那个放牛娃抿嘴一笑,说:“你看我去,保得富贵。”于是他大摇大摆走进宫来,一见朱元璋,纳头便拜,然后叙起旧来:“皇上还记得吗?当年微臣随着你大驾都骑着青牛去扫荡芦州府,打破了罐州城,汤元帅在逃,你却捉住了豆将军,红孩儿挡在了咽喉之地,多亏菜将军击退了他。那次战斗我们大获全胜。”朱元璋对旧友吹嘘的那场战争心知肚明,他把丑事说得含蓄动听,面上有光。又想起当年大家饥寒交迫有难同当的情景,心情激动,立即封这位旧友为御林军总管。

领悟力强的班长很愧疚地说:“李老师,我从这故事中知道要把丑事说得美,把刺耳的话说得入耳动听,使人家听了舒服些。”

过后不久,班里又发生了同样的事情。这一次班长就委婉含蓄地说:“污染空气的同学请注意憋气;讥讽憋不住气的同学的同学,请注意养气;我们要保持清新的空气和安静的环境,大家都要有爱心和正气。”班长这样一说,教室里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一般而言说话婉转的人,总是最能为别人设想,也总能退一步思考的人。这样的人,不但能用语言帮助别人,也能用这种方式帮助自己。

说谎有理

让感情之泉从心之海中自然地流出。说话的艺术便在其中,你若处处与人为善,你若心中无私,你若真诚待人,你的人格便是你说话的最高艺术。

同类推荐
  • 老子全书

    老子全书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是一部涵盖了人生大智慧的经典著作,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不能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本书试图对《道德经》中的文化精华加以解读,来指导人们在具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处世、生活情趣、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婚姻家庭、企业管理、养生之道等问题,帮助人们从生活与情感的困惑中走出来。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加缪的思想世界

    加缪的思想世界

    这是一部围绕阿尔贝?加缪思想展开的文学批评著作。在全面梳理其文学创作、哲学思辨、伦理实践以及社会活动之轨迹的基础上,通过话语分析、语境还原与文本批评,对20世纪法国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展开了尽可能细致、深入的评论与诠释。
  • 易经智慧吉祥书

    易经智慧吉祥书

    本书解译了《易经》中启迪人生的道理,从易经来谈吉祥,帮助读者趋吉避凶。
热门推荐
  • 忍古楼诗话

    忍古楼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傲世宝贝PK绝情爹地

    傲世宝贝PK绝情爹地

    (已完结,全文免费)当她喜得新婚丈夫的孩子的同时,才知道他们的婚姻只是他为了青梅竹马心爱女孩复仇的惊天阴谋,她自认为幸福的生活瞬间破裂,香山市‘绝世美女’成为名副其实的豪门弃妇,然而在她还没有接受现实,独自沉浸在自己的伤心世界里时,当天晚上,自己的父亲遭人陷害而入狱,一夜之间,曾经屹立商界世界前五的——龙腾集团,宣告破产!总裁司徒风在牢中’自杀身亡‘,母亲因受不了打击坠楼殉情。曾经生长在象牙塔不闻世事的高贵公&主转眼间,家破人亡。而真正的罪魁祸首真是四个小时前才离婚的丈夫。司徒语平静的站在太平间望着父母惨死的遗体,一手抚着腹中刚刚怀上的孩子,出声发誓:“轩辕浩,今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 食品巧作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食品巧作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本书是“现代生活技巧丛书”之一,汇集的是日常生活中有关食品及食品制作技巧,方便实用,即看即会,是居家生活理想的常备书。
  • 五芒星:冷芒

    五芒星:冷芒

    c国铁血佣兵组织五芒星首领遭人陷害葬身火海,再一睁眼刹部冷芒已成为一三岁小童。为了寻找其他四个姐妹踏上大陆,却发现身负惊天隐秘。是继续走下去还是龟缩下界?刹部只认一个字:战!
  • 麋鹿找家(大自然在召唤)

    麋鹿找家(大自然在召唤)

    本书以作者再次回到原来考察的地方,发现很多环境都变了为主线,详细叙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影响。
  • 小白

    小白

    小白与小白在一个乍寒还暖,充满难得温暖阳光的星期天里不期而遇。一个小白,是一个漂亮的女孩;一个小白,是一条漂亮的小狗,它并不英雄,但却可以称作为当之无愧的英雄,这是为何呢?
  • 冷情少总:我的天价女王

    冷情少总:我的天价女王

    她与他在最美好的年华里相知相恋,谁知世事难料。初见时,她只是一个平常人家的孩子,被人看低,而他却是天之骄子,受人追捧;再见时,她华丽蜕变,霸气、冷静、女强人是她的代名词,他继承事业,霸道、痴情、精英是他的代名词。当往事如烟,随风飘散;当一个任人宰割的小女生华丽蜕变;当强强相遇,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当痛失亲人,她又会如何应对呢?是继续做从前那个沉默寡闻、任人欺凌的小女孩,默默忍受;还是现在这个杀伐果断、霸气的女王,华丽复仇呢?敬请期待…本书专属QQ群:516949520
  • 白茶清欢无别事

    白茶清欢无别事

    他们在一起七年,一年前他失去了他,他还记得那天她来找他那是她第一次打断他与别人欢好,她说“你我都长着我爱你所以肆无忌惮,我累了,从此以后我放你自由,你也放我安稳”锦语走了南风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他一步一步玩转权利,可再也没笑过,除了对着那个有着明媚笑容的姑娘的照片,终于他等到她回国了,他扫除她周围的一切障碍,也清除她周围所有对她有想法的男性“南风,我们早就分手了”“我没同意”“你到底想怎么样”“爱你宠你护着你”“顾南风!还没闹够吗”自嘲一声“我要怎样你才能相信我”“七年你耗尽了我对你所有的信任”“那从现在开始我们重新认识我叫顾南风,这一世下一世生生世世都只爱锦语一个人”说完迎面袭来狂热的吻
  • 无双城主

    无双城主

    当此乱世,群雄逐鹿,无双城主带你笑傲天下!
  • 情咒:情不可恕

    情咒:情不可恕

    千年的记忆苏醒之际,万年的心痛,卿该如何面对?万年之后所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心中的人不在了,不愿面对的人却依旧在身边--迷茫的寻找,无力的挣扎,子矜,你到底在哪?失去记忆的子矜就算找到了会跟卿走吗?他们真的可以在一起吗?天帝会放过他们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