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身官宦 清谨著称
韦抗(?~726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世代官宦人家。他先人从曾祖父韦孝宽是北朝大周大司空、陨国公,从祖父韦津是隋朝民部尚书,从父韦琬为唐朝成州刺史。韦抗本人就是大唐武则天时期著名宰相、韦琬之子韦安石的从父兄之子。
韦抗“弱冠举明经”,素以“清谨”著称,曾任吏部郎中。唐睿宗景云初年(710年)出任永昌县令,他“不务威刑”,而“政令肃一”。他前后为政,“宽猛得中,无如抗者”。不多时升任右台御史中丞,官员百姓到住所请他留下,但朝廷不许,因此,人们为韦抗立碑“于通衢”,“纪其遗惠”。
§§§二、京畿按察 举荐贤人
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任命御史中丞韦抗为京畿按察使。他在任期间,曾经举荐奉天尉梁升卿、新丰尉王倕、金城尉王冰、华原尉王焘为判官及度支使。后来他举荐的梁升卿等人都成为“名位通显”的高官,当时朝野上下赞扬韦抗有“知人之鉴”。
§§§三、益州刺史 广元千佛
据四川广元地方史志记载,广元千佛崖石刻造像发展史中,韦抗有重大贡献。开元二年(714年)至四年(716年),韦抗被任命为剑南道按察使、益州刺史、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接受皇命以后,韦抗启程赴任,他由陕入蜀,沿嘉陵江驿道,过广元千佛崖。他看见这里山势陡峻,道路逼窄,遂命人开山修路,并沿山造佛像。广元千佛崖大云洞、就佛洞等龛窟均完成于韦抗在益州任期内。韦抗修造大云洞及就佛洞等佛像后,使千佛崖造像初具雏形,又因为韦抗凿石为路,大大改善了千佛崖的交通条件,使这处宜于造像的石崖有了更好的造像条件。自此以后,在一千多年时间里,千佛崖凿窟造佛像工程一直绵延不断,开凿历史之长,居四川首位。因此,真正使千佛崖石刻造像活动兴旺发达的,是盛唐政治家、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韦抗。
开元四年(716年)以后,韦抗被召回京师,入为黄门侍郎,后出任中书侍郎、御史大夫等官职。
§§§四、中书侍郎 玄宗选相
开元八年(720年),韦抗以本官检校鸿胪卿,代王睃为御史大夫,兼京畿按察使。当时韦抗的弟弟韦拯为万年令,兄弟同领本部,时人荣之。开元八年(720年)春,宰相宋璟、苏颋被免职,唐玄宗想选一位宰相。入夜,命宦官持烛到中书省看是谁在“值宿”,宦官回报是中书侍郎韦抗。于是,玄宗便将韦抗召到自己的寝宫,对韦抗说:“朕想选一位宰相,朕常记得他的‘风操’,而今是北方大将,姓张是‘复名’,卿为朕想想是谁?”韦抗不假思索地说:“非张齐丘乎?今为朔方节度使。”玄宗便让作诏书,以张齐丘为宰相。其后唐玄宗因阅大臣表疏,其中之一便是张嘉贞所献,于是得知其名,这下想起来这张嘉贞才是自己要任命的宰相,因为是自己想起来的,特别高兴,说“不是张齐丘,是张嘉贞”!玄宗连夜又让重新作诏书,以张嘉贞为宰相:任命张嘉贞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五、朔方总管 征讨契丹
开元八年(720年)九月,北方契丹犯边,唐玄宗任命王睃检校幽州都督,同时,任命黄门侍郎韦抗为朔方道大总管,坐镇灵州。二人一东一西,共同征讨契丹,为保卫北方边境安全,作出了贡献。开元九年(721年)四月,灵州六胡州康待宾叛乱,唐玄宗诏韦抗为宣慰使,持节到灵州慰抚。但是韦抗这次表现不佳,韦抗武略较差,竟为康待宾所惧怕。在路上他迟迟停留而不敢前进,后来从马上掉了下来,干脆假摔伤称病。韦抗竟然还没有到康待宾叛乱之地便返还,慰抚没有结果。
§§§六、宰相受贿 归罪韦抗
真是无巧不成书,正是开元八年(720年),唐玄宗让韦抗替他想一个人的名字要任命为宰相,韦抗想起了张齐丘,而玄宗想的是张嘉贞,连夜改敕任命张嘉贞为宰相。两年之后,这位张嘉贞宰相却嫁祸于韦抗。开元十年(722年),唐玄宗车驾幸东都。得知有洛阳主簿王钧为张嘉贞修宅,用以请宰相张嘉贞帮忙求做御史之官。因受赃事发,玄宗特令在朝堂集众将王钧决杀之。张嘉贞督促迅速给他行刑,以杀人灭口,然后,将此事责任又归罪于御史大夫韦抗、中丞韦虚心,说他二人推荐御史“非其人”,选人不当,都遭贬黜。韦抗贬为安州都督,后又转任蒲州刺史。但张嘉贞很快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开元十一年(723年),玄宗到太原行在所,张嘉贞弟弟张嘉祐赃污事发。张说劝张嘉贞素服待罪,不得入谒。后玄宗又贬张嘉贞,出为幽州刺史,唐玄宗遂以张说代张嘉贞为中书令。
§§§七、刑部尚书 清俭自守
开元十一年(723年),张嘉贞遭贬,韦抗又被唐玄宗召回京师,入为大理卿,当年又代陆象先为刑部尚书,后来又分掌吏部选官事。开元十四年(726年),刑部尚书韦抗逝世。韦抗历任各种高官,都以“清俭自守,不务产业”。他去世以后,家中生活非常困难。堂堂大唐刑部尚书,家里竟然连他的丧事也办不起,如此廉洁高官,值得称赞。唐玄宗得知韦抗家中贫寒,“特令给灵舆,递送还乡”。玄宗下诏赠韦抗为太子少傅,谥曰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