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祖杂胡 禄山族弟
唐玄宗时代有三位胡人名将,他们是安禄山、安思顺、哥舒翰。三人都是大唐赫赫有名的藩镇大将,安禄山发动了著名的安史之乱。而且他们三个人结果都是凶终,实际上等于自相残杀。安禄山、哥舒翰先后被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杀,安思顺因为哥舒翰的诬陷,被唐玄宗以通敌之罪斩首。安思顺在天宝九年(750年)曾经权知朔方节度事,天宝十一年(752年)代李林甫出任朔方节度使。
安思顺与安禄山的先祖都是营州柳城人,突厥族和胡人的后代,属杂种胡人,本无姓。安禄山母亲是突厥人,突厥将军安延堰妻安禄山母。开元初年,突厥将军安禄山后父安延堰,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安禄山和突厥将军安道买的儿子安节厚一起逃到幽州,投靠唐朝,两家人关系十分密切。安节厚就是安思顺的父亲,安道买的次子、安思顺的叔叔是安贞节,当时在岚州任别驾,收留了他们。安禄山与安思顺相约并为兄弟,同姓安。有的说安思顺就是安禄山的族弟,关系不一般。
§§§二、宰相推荐 出使朔方
天宝十年(751年),春正月,唐玄宗任命宰相李林甫领朔方节度使,但李林甫是宰相,只是遥领,并不实际管事,朔方的事务,由户部侍郎李暐知朔方节度留后事。后来,灵州发生了朔方节度副使李献忠的叛乱。李献忠原名阿布思,是突厥首领,天宝元年(742年)率部降唐,唐玄宗以厚礼待之,赐姓名李献忠,封他为奉信王,接连升官至朔方节度副使,他很有才略,不甘心在安禄山之下,安禄山对其非常嫉恨。于是,便想借刀杀人,天宝十一年(752年)三月,范阳等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奚、汉兵步骑二十万进攻契丹,以雪去年秋天对契丹兵败之耻,另一方面,利用征契丹奏请玄宗,让李献忠率所部同罗兵数万与他同击契丹,以兼并李献忠部众,李献忠知道安禄山没有安好心,恐其为安禄山所害,就告诉留后张玮奏请玄宗不要让他发兵,但张留后不同意。于是,李献忠便率部众大掠仓库,叛逃漠北,后来被杀。安禄山获李献忠数万同罗部众。发生了朔方节度副使李献忠的叛逃,杨国忠又利用此事抨击李林甫,李林甫怕对自己不利,天宝十一年(752年)四月,主动提出让安思顺代他出任朔方节度使,四月二十四日,唐玄宗下诏任命河西节度使安思顺为朔方节度使。
§§§三、节度朔方 蕃代汉将
天宝十一年(752年)四月二十四日,安思顺被唐玄宗任命为朔方节度使。这是大唐朝廷一件大事,因为天宝十四年(755年)之前,到灵州出任朔方节度使的汉人将帅,就有二十人次“出将入相”,即从京城派出来是大将,从灵州回去,就当了宰相。宰相李林甫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相位,杜绝边将出将入相之路,于是就建议唐玄宗以胡人蕃将为边帅,史书记载他上奏玄宗道:“‘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帝以为然,乃用思顺代林甫领使。自是高仙芝、哥舒翰皆专任大将,林甫利其不识文字,无入相由,然而禄山竟为乱阶,由专得大将之任故也。”
安思顺就是突厥人,即蕃将,从此,唐朝大批任用蕃将代汉将。天宝十大藩镇节度使中,多数都是蕃将担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是杂胡(粟特人和突厥人混血杂胡)人安禄山,安西节度使是高丽人高仙芝,河西、朔方节度使是突厥人安思顺,陇右节度使是突厥人哥舒翰,河东、朔方节度使是契丹人李光弼等。这一点对大唐历史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四、三胡入朝 玄宗劝和
安禄山、安思顺、哥舒翰是唐玄宗时期三个有名的蕃将,他们都被任命为重要边镇的节度使。虽然他们都是少数民族,但是却非常不和,彼此不服气,经常闹矛盾。哥舒翰原来是安思顺的副使,但他却不甘心在人下。唐玄宗多次劝他们和睦相处,兄弟相称。天宝十一年(752年)冬十二月,范阳等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朔方节度使安思顺、陇西节度使哥舒翰三个蕃人节帅,同时入朝来到京师长安,玄宗特派高力士设宴招待三将,给他们劝和。没有想到,结果还是大吵一气,不欢而散,结怨更深。
§§§五、朔方节帅 大将辈出
安思顺是个非常爱才的节帅,他坐镇灵州期间统帅的朔方军部将,后来大都成为保卫大唐江山的名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大唐点将台》有这样一段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三月,皇太子李亨巡视朔方,秋七月到灵州,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前来拜见,李亨命朔方留后杜鸿渐迎接,安思顺先禀报了京师的消息,李亨见跟随安思顺有两位将军,各个气度不俗,就让安思顺引见,安思顺首先介绍一位儒雅的白袍将军,此人便是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右厢兵马使郭子仪。李亨牵着郭子仪的手说:“子仪昔日武举夺魁,当今圣上还称赞你是骁果少年呢!”接着安思顺再介绍另一位黑脸将军,此人便是契丹族人河西赤水军使兼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李光弼。李光弼,营州柳城人,严毅沉果,有大略,幼不嬉弄,善骑射。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累迁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补河西王忠嗣府兵马使,充赤水军使。王忠嗣遇之厚,虽宿将莫能比。尝曰:“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俄袭父封。以破吐蕃、吐谷浑功,进云麾将军。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表为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安思顺十分看重李光弼的才干,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光弼为妻,李光弼知道以后,托病辞官而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异其操,上表奏明玄宗把李光弼诏回长安。李亨又笑着对李光弼说:“曾闻忠嗣曰:‘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今日一见契丹贵胄果然不俗。”后来不久,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和李光弼成了挽救大唐免于灭亡,“再造唐朝”的功臣。此外,名将浑瑊等人都曾经跟随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天宝十四年(755年)三月李亨巡视朔方,查此段故事,唐史文献未见记载,这里仅供参考。
§§§六、遭遇诬陷 大将被诛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反叛开始以后,因为胡人朔方节帅安思顺是安禄山的从弟,唐玄宗便任命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代替安思顺。把安思顺调道到京师出任户部尚书,他的弟弟安元贞为太仆卿。安禄山的反叛是早有预谋,是经过十年长期准备的,这一点安思顺非常清楚,安思顺很害怕牵连到自己,因此,事先早就知道安禄山要造反,便入朝向唐玄宗奏明,正因为如此,等到安禄山造反时,唐玄宗考虑安思顺先前已经上奏,不加他的罪。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为对付安禄山的反叛,唐玄宗任命突厥族大将哥舒翰为征讨安禄山叛军的天下兵马副元帅(太子为兵马元帅),统帅二十万大军驻守潼关,此人素与安思顺有隙,便乘机让人编诈了一封说是从敌军缴获的安禄山给安思顺的书信,说安思顺与安禄山合谋造反,于是关门擒之以献,而且编造了安思顺七条罪状,请玄宗诛杀之。结果,安思顺及其弟太仆卿安元贞都被诛杀,他们的家属全被迁徙岭外。赫赫有名的大唐胡人良将朔方节帅安思顺,就这样被另一位胡人大将哥舒翰陷害而死,非常可惜。史书记载,当时天下人都认为安思顺冤枉,因为确实没有证据证明安思顺与安禄山造反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