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年随唐 秦王亲兵
在大唐灵州百名镇将中,有一位唐初“玄武门之变”九员大将之一的名将,曾经出任灵州都督、官拜武卫大将军、列上柱国、封开国公的郑仁泰。1972年在陕西礼泉县出土唐郑仁泰墓,因其出土文物特别重要而震动中国考古界和美术界,郑仁泰的大名更是广为全国历史考古界和美术界所知晓。
郑仁泰(601~663年),名广,字仁泰,通用其字。荥阳开封(今河南开封市)人。他的祖父是郑羲裔。隋炀帝大业十四年(618年),17岁的少年郑仁泰便作为李世民的亲兵,跟随李渊父子起兵太原,为推翻隋朝建立唐朝,立下头功。隋朝灭亡唐朝建立以后,郑仁泰成为秦王李世民身边的亲兵,也是秦王的得力干将,跟随在他的左右。史书记载着关于李世民约见接纳房玄龄和杜如晦的故事。一天,李世民约见房玄龄和杜如晦,而李世民却与众亲信将领饮酒过量,见此情形,房玄龄就对长孙无忌说:“乱世之中,身为主帅,酒醉不堪,将如何应付?请(长孙)无忌兄不要见怪,就此别过。”说完与杜如晦就要走。这时,郑仁泰等见状,大怒,趁着酒兴,“啷”一声,拔出腰刀说:“先让我等斩杀这二人无礼之辈!”李世民急忙大喊:“退下!”郑仁泰等不服气地说:“两个酸秀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到处卖卖嘴,有什么了不得?”后来,李世民与众将相约,以后包括他李世民在内谁也不准饮酒过量,违者斩。从此与房和杜三人相聚甚洽,拜房为行军记室,杜为兵曹参军,长孙为行军典检,成为秦王顾问。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少年郑仁泰刚直豪爽的性格,也看出他确是秦王李世民可靠的亲信。
§§§二、玄武政变 大将立功
唐朝武德九年(626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争夺皇位的宫廷政变——玄武门之变。26岁的郑仁泰是跟随李世民参与发动这次政变的大将之一,也是政变的重要功臣。史书记载: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太子李建成以及齐王李元吉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李世民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六月四日清晨,秦王李世民在尉迟恭等人护卫下,率领长孙无忌、侯君集、张公瑾、刘师立、公孙武达、弧独彦云、杜君绰、郑仁泰等大将,带领秦府亲兵,由玄武门守将常何内应接入,攻入宫中。结果,世民杀死太子建成,尉迟恭杀齐王李元吉。尉迟恭请唐高祖下旨说太子和齐王谋反被诛,京城军队由秦王统率并立其为太子。不久,李渊退位,立李世民为太子,后即位,是为唐太宗。郑仁泰也因功拜右卫中郎将、左武卫将军。
§§§三、高宗委任 灵州都督
郑仁泰这样有功的大将军,不知为什么,新旧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因此,我们无从得知他在灵州任职的详细情况。幸好1972年,在陕西礼泉县有他的墓葬出土,我们可以了解他的许多事迹。根据麟德元年(664年)十月二十三日所立《大唐故右武卫大将军使持节都督凉甘粛伊瓜沙等六州诸军事凉州刺史上柱国同安郡开国公郑府君墓志铭并序》记载,郑仁泰“义旗初奋,首参幕府”,就是在唐高祖李渊父子太原举义旗时,郑仁泰就首先进入李世民秦王府为亲兵。在唐太宗时候就被任命为右卫右领二大将军。而在永徽四年(653年),被唐高宗李治授以银青光禄大夫,任命为灵(州)、盐(州)都督。在后来,开元二年(714年)十月二十九日,他儿子为他所立《大唐故右卫中郎将兼右金吾将军同安郡公郑府君(玄果)墓志铭并序》说,郑仁泰效忠李渊父子,功劳特别大,“天下所以削平,社稷由其致固”,也就是说,郑仁泰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巩固大唐江山,都有他的功劳。墓志铭记载,郑仁泰永徽二年(651年)被任命为“灵州都督”,显庆二年(657年)被调进京入朝,官拜右武卫大将军仍检校右卫右领二大将军。以后又任凉州都督,直到逝世。
§§§四、多年征战 荣立战功
作为大唐将军,郑仁泰曾跟随唐太宗南征北战,他勇敢善战,多次荣立战功。显庆五年(660年)八月十四日,唐高宗派大将军郑仁泰率军讨伐思结拔也古仆骨同罗,三战三捷。追击一百多里,斩其酋长而还。特别是“天山之战”,是大唐历史上有名的战役。龙朔二年(662年),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率军在漠北天山(今蒙古杭爱山)地区,击败铁勒比粟毒军。龙朔元年(661年)十月,唐太宗时候归顺大唐的铁勒(亦称回纥)首领比粟毒,与所属同罗仆骨连兵,侵犯唐朝边境。唐高宗李治任命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和燕然都护刘审礼二人为副大总管,率军北伐铁勒比粟毒。龙朔二年(662年)二月,比粟毒发动铁勒九部落十万大军,依靠天山(即郁都军山)有利地形,抗击唐军。三月一日,唐军与铁勒部在天山大战,铁勒选十精骑挑战,薛仁贵先发三箭,射杀三人,其余七人下马请降。为避免留后患,被薛仁贵全部坑杀。唐军趁胜进击,大败铁勒。军中歌颂薛仁贵为:“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这时思结多滥葛等部落来降,郑仁泰纵兵杀掠,抢财产奖唐军,思结等逃跑。郑仁泰又率一万四千轻骑北进大沙漠直到仙萼河(即仙娥河,今蒙古的色楞格河),未见铁勒踪影,唐军粮尽返回,遇上大雪,士兵连冻带饿,丢盔弃甲,没有吃的杀马充饥,甚至人自相食。最后只剩八百人返回。唐高宗又派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大使,前去安抚余众,各部部落献官吏二百多人,契苾将他们斩杀,铁勒由盛转衰。
§§§五、墓葬出土 名震全国
1972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礼泉县东北马寨村发现了震动全国的唐墓葬——唐郑仁泰墓,并出土其墓志一方。根据墓志记载,郑仁泰于龙朔三年(663年)凉州都督任内逝世,终年(春秋)六十三岁。谥曰襄。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诏让其陪葬昭陵。根据考古工作者的研究,郑仁泰墓志出土除了填补史书没有传记的空白之外,特别引起全国震动的是墓中的唐代壁画和很多随葬品:唐三彩陶俑等五百三十多件文物。其中有“猎骑胡俑”,高30.8厘米;“彩陶文官俑”,高69厘米;还有“三彩乐唱俑”“骑马吹笛俑”“骑马吹箫俑”等多件唐代陶俑雕塑艺术作品。
最有代表性的有两件。其一是“涂金唐三彩初唐武将陶俑”。这是中国古代身着盔甲武将陶俑的代表雕塑作品,高达71厘米的武将,头戴头盔,有护颈护耳,身前有身甲,分左右两片,背部有整块达甲片,胸甲和背甲在两肩用带扣相连,甲带由颈下纵束到胸前再向左右分束到背后,再束到腹部。腰带下还各有一片漆裙肩上的披脯作虎头状,特别美观。
第二件,“彩绘釉陶女骑士俑”。高37厘米,长29厘米,红斑黄马上端坐着一位妙龄少女,头戴黑色凉帽,秀发里裹着黑色纱巾,身穿窄袖白衫,锦花的袖头,外套红花短襦,腰系淡黄色条纹长裙,足穿黑色尖靴,左手紧勒马疆,右手自然下垂。少女眉清目秀,樱桃小口,面部丰润,神态自如,端丽闲静。马首下弯,张口好像在鸣叫,马鬃束理整齐,配以绣花坐垫,显得十分华贵。这是一件写实性很强的唐代彩塑,表现了盛唐经济和雕塑艺术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