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72700000003

第3章 天降灾祸 出家当和尚

这一年,是元朝第十四位皇帝妥懽帖睦尔即位的第十一年,称为至正三年,也就是公元1343年。在这一年的夏天,孤庄村一带爆发了一场非常大的灾难。

首先是旱灾,旱得每株稻穗上只剩下可怜的几颗饱粒子。紧接着又发生了蝗灾,蝗虫将那可怜的几颗饱粒子也吃完了。蝗虫过后,不等秋天到来,整个孤庄村就已经是颗粒无收了。连二老爷刘德,也闭口不提田租的事了。

孤庄村的灾难,不仅仅是旱灾和蝗灾。蝗灾过后没多久,先是村中的一个老妇人,突然发烧,突然上吐下泻,然后就死了。接着是算命先生郭山甫的老婆,也发烧,也上吐下泻,也死了。再接着,村东村西村南村北,不断地有人发烧,不断地有人上吐下泻,不断地有人死去。有一天,一个村子,大大小小一共死掉了十个人。连村子里的郎中也无可奈何地死去。郎中临死前对村子里的人说了这么几个字:“这是瘟疫。”

旱灾人们可以忍受,蝗灾人们也可以忍受,但瘟疫不同,人们无法忍受,不是你死就是他亡。也不单是孤庄村,整个濠州一带,瘟疫大流行。只是孤庄村的情形显得更加严重罢了,天天都有人死,天天都有人亡,有几户人家,居然死得连开门关门的人都没有了。

朱五四一家也死得所剩无几。一开始是重四的大儿子文直,上午发烧,下午又是吐又是泻,晚上就闭上了眼睛,还不到十岁。重四流泪流出血来,齐氏哭晕过去好几次,陈二娘看着文直的尸体几乎是呆了。朱五四强忍悲痛,叫上重八,连夜将文直的尸体丢在了一条早已干枯的水沟里。朱五四丢文直的尸体的时候,重八也忍不住地流下了眼泪。

文直的死只是个开始。没几天,重四也发起高烧来,高烧过后便是上吐下泻。重四咽气后,朱五四与陈二娘也未能幸免。

朱五四和陈二娘又几乎是同时地死了。劳累了一辈子,终于不需要再劳累了。重八跪在朱五四和陈二娘的床前,早已哭成了一个泪人。直到这个时候,重八才真切地感到,自己很对不起爹娘,所以重八就决定,无论如何,也要给爹娘弄一块坟地,好好地安葬一下。

恰在这个时候,重八的二哥重六回到朱家的三间茅草屋里来了,重八这才知道许多有关的事情。重六入赘的那户人家都死光了,只剩重六一个。重八三哥重七入赘的那户人家更惨,死绝了,包括重七。重八二姐家还算幸运,二姐死了,二姐夫李贞还活着,二姐和李贞的儿子保儿也活着,重六回朱家的时候,李贞已经带着保儿外出逃荒去了。

偌大的一个朱家,到这时候,只剩下重六重八,还有重四的二儿子文正。本来还有一个重四的老婆齐氏,在朱五四、陈二娘发高烧的前一天,回娘家去了。

于是重六和重八就在家里昏天黑地的哭。邻居汪大娘和儿子汪文,在这场瘟疫中没碰到什么意外,见重六重八哭得不成人样了,就过来劝,还把饭菜送过来。可汪大娘怎么劝,也不顶用,送什么饭菜过来,重六重八也不吃。汪大娘无奈,只得对重六重八道:“你们再这么哭,五四和二娘的尸体就要烂了。”

重八想起同村人刘德,他是一个田主,家道殷余,不如去向他借点钱,讨块坟地。重八来到刘德的庄上。刘德得知朱五四家连遭丧事,所欠的租再也还不了,心中懊恼,见重八来求地,装出一脸愁苦的样子,说这年月连自家吃药的钱都没有,哪里还能接济别人。重八说了许多好话,刘德不耐烦,摆手让他回去。重八回到家里,关起门大哭。哭声惊动了隔壁的刘继祖,他是刘德的哥哥,虽不及刘德的富裕,却比刘德宽仁许多。他和妻子娄氏得知重八向自己的弟弟求坟地不得,来重八家中来,说要送一块坟地给他。重八感谢不已。次日,重八与回家奔丧的二哥用门板抬了亲人,安葬了。二哥是一个木讷的老实人,入赘的那户人家也极穷,不能照顾弟弟。安葬亲人后,他撇下儿子,就回去了。

重八回到家里,大嫂奈何不得无米之炊,侄儿饿得天天哭,抓着破旧的黄纸吃,差一点被噎死。虽然重八有体力,能做些农活,可大户人家为避瘟疫,大多奔走他乡,留在乡中的大户也不敢多雇外人。大嫂是一个一字不识的村妇,《女儿经》未读,三从四德不会,她不愿意守了这个没有衣食的活寡。难怪她悲极生怨,当着重八说了几句怨话,唠叨说“你们朱家的命为何就恁般苦,俗话说祸不单行,你们朱家如今一连就死三口。嫁到你们朱家,我没安心过一天好日子,没吃过一顿安心饭。眼下将你们朱家的房屋锅碗全卖了,也值不了几文钱。”重八无话可说,只是哭着。大嫂在朱家看看呆不下去,哭了几天,带着四岁的侄儿回了娘家,家中只留下朱重八一人。

朱重八想起儿时一同放牛割草的好友徐达、汤和、周德兴,家境比自己好,想向他们家借点米,敷衍肚子。重八去找他们,他们都外出打长工,重八不好意思向他们父母提借米的事。继祖的儿子刘英从小与重八在一起玩耍,长大后也有些交情,见他没饭吃,送些米来。重八煮些稀饭,吃几条草根,外加几片树皮。日间饿时,就多喝水。重八在屋前开了几分荒地,种些豆子和蔬菜,不久,长出一些新苗,可上天总不下雨,过了二十余日,新苗竟枯死了。挨到这年九月,重八想不出一条生路,打算外出逃荒,或许还能活下来。继祖一家人都劝重八不要出去逃荒,让他再等一阵。重八也是故土难别,就不走了,日间无事,总是躺在床上,一天喝一顿粥,盼着穷日子快过去。

朱重八在饥饿中过了十七岁的生日。次日,隔壁汪氏老母见重八找不到谋生的去处,给重八提起他小时候一件事。她说重八生下来不久,一身病恹恹的,看看没救,他爹到皇觉寺许愿:等重八长大成人后,给高彬法师当徒弟。这二天重八的病就好转了。寺庙里有些田产,重八去当和尚,一则还了他爹的愿,二则有碗饭吃,总比流落他乡客死异地强。重八说当和尚比逃荒好,就答应了。

汪氏下午到庙里给高彬法师说起此事,法师有些为难。他说如今庙里不比从前,香火钱少,僧人多,连年干旱,田里没有收成,恐怕照顾不过来。汪氏并不将此事说与重八听,怕他伤心,汪氏夫妇替重八备下香烛,带些干豆腐和几枚冬笋,让儿子汪秀送重八,一同再到庙里来。

这日是观音菩萨涅槃日,往年这里早是香客云集,香火旺盛,今日十分萧索。二人来到寺前,从一侧过去就看见山门。山门关闭着,门上藻绘剥落不堪。那一幅楹联尚在,只是金粉脱了大半。联云:

暮鼓晨钟,敲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喊回天下梦迷人。

二人都认不全楹联上的字,只顾敲门,敲了半天,一个约摸四五十岁的昏惫僧人开了门,问道:“施主有甚事?”汪秀道:“来拜高法师。”那僧人见二人都提着东西,放了进来。这座山门也是一座小小的佛殿,名唤三山殿,已经十分破败。重八在两边不住地张望,殿中有两尊满面怒容的金刚力士,手执金刚杵,守护山门。走过三山殿,到了一间大院落,青砖地面高低不平,长出荒草来,还有几株古松怪柏。前面有一间大殿,名唤天王殿,殿前的宝鼎中,连黯淡的烟火也没有。重八向殿内一望,日光昏昧,只看见当门是尊大佛,肚皮坦坦,笑脸眯眯。重八认得,这是大肚子弥勒佛。这尊佛的笑容给了重八许多慰藉,他希望高长老也是弥勒佛一般的好人。这佛背后也有一尊佛,是韦驮菩萨手持宝杵。两旁是镇殿的四大天王,个个横眉怒目。天王殿后面的两侧是东西两间配殿,东为伽蓝殿,西为祖师殿。中间是皇觉寺的正殿大雄宝殿,殿中当门那尊金身佛极大,那是释迦牟尼佛。从后门出去,有一块平地,两旁各有一排破败瓦舍,那是僧寮与斋堂,和尚们吃住的地方。汪秀指着禅堂说:“重八啊,你倘若当了和尚,日后就住在这里,好生安心念经。”重八点点头,心想这里的房屋虽然有些破旧,总比独自住在家里挨饿好,不知高法师会依允自己在这里出家。僧寮后面有一座小小的钟楼,钟楼后面却藏着一个小小的菜圃,围着竹篱,菜畦间长着几种蔬菜。圃后面几间破败的小屋,那是空了法师和师娘住的地方,名唤方丈。

汪秀见了长老,说起朱重八一家接遭丧事,他诚心向佛,想出家当和尚。还提起先前重八爹爹曾许下他长大后到庙里当长老徒弟的愿,请法师行行好,收留了他。空了法师正欲借故推脱,知客佛性师是一个读过书的忠厚人,有些怜悯重八,在一旁说:“也难为他了,不妨先剃度了他,若不听管束,再让他离开山门便是。”空了法师犹豫一下,也想不出谢绝的理由,收下重八的礼物,唤重八到前面的法堂里来,当着众和尚的面,在法堂中给重八净了发,将师兄一件破旧的灰黑色百衲衣给他披上,教诲几句佛门清规,重八一一承诺了,就算出了家。

皇觉寺共有二十多个和尚,除有空了法师算是住持外,都寺、监寺等职皆无,寺里多是空了长老一人说了算。年轻的沙弥都要做水火工,一天没有片时闲暇。重八是新来的,师兄们就欺生,将脏活累活都让给他做,他也不敢拒绝。他在家中时,排行最小,恃着父母宠爱,恣意撒泼,兄长们都让着他。父母在时,即使家中断炊也不会饿着他。重八知道庙里不比自己在家的时候,与师傅和师兄弟都不熟,话不敢多说。他称空了为长老,称知客佛性为知客师。长老有妻子,重八称她为师娘。其他人一律称师兄。

初来的半个月里,重八还颇不适应。他最怕到晚上,同舍的师兄们都入睡了,鼾声此起彼伏,他却在僧床上很久睡不着。与他邻床的师兄名唤惟仁,比重八长一岁,知道重八孤苦,平时处处照顾着他。

重八每天起来就去打扫山门,这是空了法师吩咐的。自己的事做完了,再帮几位师兄打扫佛殿。众师兄忙完了事,撇了扫帚,到房间里睡懒觉。重八多一个心眼,到空了法师的房间打扫地面。法师与师娘口头不说,心里却喜欢重八手脚勤快。知客师佛性房内有许多经书,墙上还挂着几幅水墨画。每日早晨,佛性打完钟,便坐在客堂外研墨写字,口内喃喃有声。皇觉寺里只有他和空了法师才是会讲经的和尚。重八每天早晨替佛性打扫客堂,扫地时,在师傅身后看他念经写字。佛性见重八勤快,很喜欢他。

佛性喜欢他求知的精神,便从头教他四书五经。从前朱元璋家境好的时候,念过三年书,底子不厚,但悟性惊人。不知为什么,佛性总是固执地认定,这是个日后必定腾达、不同凡响的人物。

这一天,佛性带一本《韩非子》来找朱元璋。其时朱元璋正在大雄宝殿如来佛前看经卷,从窗外看,朱元璋极为投入,连佛性很重的脚步声都没能惊扰他,朱元璋置身于香烟缭绕、经幡重重的释迦牟尼像前,左手执经卷,右手握着木鱼槌,想起来就敲几下。由于看得入神,连佛性大师进来他都没发觉。佛性见他看的是《金刚经》,就说:“想不到如净如此专心致志地读经了,可喜可贺呀。”

朱元璋忙合上经卷,站起来长揖。

佛性早发现经卷里夹着别的书,已露出边角来。他伸手拿在手中,抖出里边的夹带,原来是一本《玉壶清话》。佛性说:“好啊,你敢在佛面前闹鬼!贫僧将就你,你也得将就贫僧啊。”朱元璋也觉得有愧,对不住佛性,就说:“弟子再不敢了。实在是因为经书味同嚼蜡,怎样用心也看不进去!”

“又胡说。”佛性说,“看不进去,是你浅薄,没缘分。”他抖动着那卷《玉壶清话》,说:“这是专门写宋太祖轶事的帝王之书,你看这个做什么?”

朱元璋不免眉飞色舞起来,他有他的独到见解,宋太祖为什么成为一代明君,这本书里藏有真谛。对人要宽容、仁爱,得人心方得天下。

“这与你当和尚何干?”佛性说。

“只是看看而已。”朱元璋讲起书中的一段,宋太祖即皇帝位,有一回见了周世宗的幼子,问是谁,宫嫔答是周世宗的儿子,太祖问从人该怎么处置?

佛性替他说了下面故事,赵普主张杀掉,潘美不言可否。

“原来师父也看过,”朱元璋说,“不只是徒弟一人不守佛规呀。”

“又胡说。”佛性说自己是入佛门之前看过的,没忘而已。他问朱元璋,知道赵匡胤为什么不杀周世宗儿子吗?

朱元璋认为一是仁爱之心,二是廉耻之心。宋太祖不是说了吗?即人之位,再杀人之子,天理难容。所以他让潘美收养了这孩子。

佛性又说了赵匡胤宽厚仁慈的另外一例。有一次吃饭,在碗里看到一条虫子,当时侍者脸都吓白了,御膳房的人都是死罪呀。但赵匡胤对他们说:千万不要让御膳房的人知道吃出虫子的事,要不然他们会心上不安。

朱元璋不禁点头三叹:“只有这样,才能有天下。”说这话时,眼里闪闪发光。佛性显然注意到了。他说:“你知道赵普这个人吗?”

“是宋太祖的贤相啊。”朱元璋当然知道。

佛性称赞赵普施行的也是仁政,他的名言是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全够用了。朱元璋称赵普是孔明、张良一流的人物,得之则得天下。

佛性不无揶揄地问:“你想结交这样的贤人吗?”

“没缘分啊。”朱元璋说,“一个出家人,更不需要了。”

佛性说他倒知道几位旷世奇才,号称浙西四贤。

朱元璋急不可耐地问都是哪几个?

佛性告诉朱元璋,四贤中尤以刘基、宋濂为优。这刘基是两榜进士,当过县丞,后来做过江浙儒学副提举,他看到朝廷腐败,耻于为伍,便回到青田老家去隐居了。

“另一个呢?”朱元璋又问。

佛性说另一个是浦江的宋濂,他被朝廷委任为翰林院编修,根本不屑一顾,隐居在龙门山著书立说。

朱元璋喜形于色道:“这不是今世的卧龙、风雏吗?是不是得一人可得天下?”

佛性笑道:“这岂是你我槛外人所应当论及的话题。”

朱元璋不言语,却拿出纸笔,记下了“青田刘基、浦江宋濂”几个字。佛性意味深长地望着朱元璋笑。

其实朱元璋并不知道底细,佛性原本是世俗中人,是个有宏伟抱负的大儒,他是刘基的老师,亲自教诲三年之久,后来因文字狱犯事,他才躲到寺院里披起了袈裟,难怪他凡缘未了,有机会就想为他的学生刘基物色明主,他认为刘基就是张良、赵普一样的人物,看是不是得遇明君了。

他此时竟看出来朱元璋日后必称雄天下吗?也许连他自己也处在朦胧中,但朦胧的往往会聚而成形,成为现实。

几个月的时光,在木鱼和云板声中滑过去了,朱元璋的功夫不在佛经上,他跟着佛性,长了不少知识,变得深沉多了。

这是皇觉寺普普通通的寂寞难耐的长夜。

夜深人静,长明灯也显得暗了,朱元璋还在看书,只是不再用经卷打掩护了。

突然听到有人叩击窗棂的声音。朱元璋放下书本,走到门口,推开红漆木门,不禁又惊又喜,原来是汤和、徐达、吴良、吴桢等人。

朱元璋一摆手,几个人溜进佛殿,朱元璋忙掩上门,问:“深更半夜,你们怎么溜到庙里来了?又是肚子饿了?上回给你们偷馒头,差点挨了二十大棍。”

徐达说:“今天不要吃的,弄点钱。”朱元璋心想,这回胃口更大。

吴良指着汤和说:“他要领我们投军去。没听说吗?天下到处都反了!”

朱元璋似乎心有所动,他不明白,去就去,要钱何用?

汤和说:“总得打造几件兵器呀,不然人家瞧不起咱们。”

朱元璋道:“我哪有钱?这身破袈裟当了也值不了半贯钱。”

汤和岂不知道朱元璋是两袖清风!他的眼睛一个劲儿在佛殿里搜索,最后定格在巨大的铜香炉上。

朱元璋立刻明白了,说:“你打香炉的主意?今天是我守夜坐更,若失了铜香炉就是监守自盗,我不得不被乱棍打死呀!”

“这好办。”徐达说,“可以把你绑起来,口里塞上烂草,你就没有干系了。”

“亏你想得出。”朱元璋走过去,用手拍了拍那个余烟袅袅的铜香炉,说:“它少说也有八百斤,白送给你们,也扛不走啊。”

汤和说了声:“你小瞧人!”大步跨过去,双手抱定香炉,一蹲身,向上一挺,香炉离地二尺,放下后,他说:“徐达比我力气还大呢,我们抬上它走,轻而易举。”

朱元璋默许了,要他们去找条生路也好,这大灾之年,留在濠州也得饿死。

汤和说:“你和我们一起走算了,还真想成佛得道呀!”

朱元璋要他们先去。看看那个起兵造反的是不是个礼贤下士的人物,能不能成大器,到时候再说。

朱元璋不是胆小,也不是没主见,更不会忠于元朝,他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

“也好,你只好委屈了。”徐达把捆在腰间的绳子解下来,与吴良一起,三下五除二将朱元璋绑在楠木殿柱上,又用绳子捆了香炉,徐达对如来佛像说了句:“得罪了,日后再买一个奉还。”他抽了两根粗门闩,四个人抬起香炉出殿去了。

当徐达几个人开启厚重山门时,惊动了还没睡实的空了,他急忙披上僧衣下床,顺手抓了一根长棍,跑了出来。正看见徐达几个人抬着巨大的铜香炉刚刚下了山门台阶。

空了大惊,追了几步,怕不是对手,只好折回院子,拼命敲起柏树下钟亭里的大钟来。

一时僧众纷纷起床,大多数持械而来,一时火把烧天。

空了大叫:“有贼人盗了香炉去了!快追!”

和尚们奔出山门,只见徐达、汤和四人已经放下了香炉,每人手里都有器械,汤和使鞭,徐达使棍,吴良兄弟二人仗剑,四人如猛虎迎战僧众来了。

只几个回合,和尚们就支撑不住了,有的被打趴下,有的退进山门,有的受伤吐血躺在地上直哼哼,无论空了怎样叫喊,也没人敢上前了。

徐达向和尚们抱抱拳,说:“对不起了,别那么小气,借铜香炉一用而已。日后打个金的供奉殿里也不是什么难事。”

空了借着火把的光亮仔细辨认,突然“啊”了一声。

这时佛性大师也被惊动起来了。他走到山门时,已经看不到徐达一行人的身影了。

佛性问:“什么人这样胆大包天,偷盗都偷到佛殿来了?”

空了说:“什么偷,这分明是抢。我方才认出来了,为首方面阔口的和那个一脸胡子的黑脸贼,都是如净的同党,那天他偷了馒头就送给了他们。”

佛性说:“你认得仔细吗?”

空了说:“错不了。没家贼引不来外鬼,这朱元璋一条鱼腥了一锅汤,若此人留在寺中,贫僧只好另寻栖身之地了。”这回他可是得理不让人了。

这话一落,好几个和尚都说:“我也走。”“贫僧也找个宝刹去挂单。”

佛性问如净他人在哪里?他在人群里没找到朱元璋。

空了突然想起来了,今夜是他在大雄宝殿坐更啊。他决定去看看究竟,他带头一走,和尚们呼呼啦啦地跟在后面。

当和尚们推开大雄宝殿殿门涌入时,发现朱元璋正在那里挣扎,不但身子绑着,口也是堵住的,只呜呜地乱叫。

云奇松了一口气:“原来和如净没关系,他叫贼人绑起来了。”

如悟也说没吃歹徒一刀是便宜了。这寺庙里只有云奇、如悟对朱元璋亲近些。

空了四处打量一阵,心里思忖:我才不信。焉知这不是监守自盗的苦肉计?他走上去,一把扯出朱元璋口中的乱草,冷笑着说:“你给我招,你是怎么勾结你的同党来盗佛殿香炉的?”

朱元璋一见佛性也走了进来,就煞有介事地大叫:“冤枉啊,师父,我吃了苦头,他反说我通贼。”

佛性当众不好过于偏袒,就说:“空了已经认出那几个贼了,正是你送馒头的那几个人,你还有什么话说?”

朱元璋的眼珠子转了几下,随机应变地说:“一点不错,我可怜他们,都是一个村的朋友,就不曾防备。他们是穷疯了,非逼我和他们一起盗卖香炉,我不答应,他们就把我绑起来了,我当初真不该可怜他们。”

空了说:“谁信你的鬼话!”

佛性本来就不想深究,朱元璋这样开脱自己也说得通,便对众人说:“算了,贫僧想,如净断不会干出这样吃里扒外的事来。”他回头命如悟把绳子替他解开,又吩咐众僧都回去歇息,要大家上夜都小心点,天下不太平,匪盗四起,佛门也难保清净太平了。

住持想放他一马,别人再说什么也没用了,众人只好陆续散去。

这期间,朱元璋抽空回过两次家。破败的屋子只剩了空房架子,连窗户和门板也叫人卸去了,他站在衰草一尺多深的院子里,叹息着,真是“阎王爷不嫌鬼瘦”,穷人家也还有更穷的来光顾。想起带着侄儿朱文正远走他乡的大嫂,也不知他们是死是活,心里很不是滋味。

朱元璋最大的心事是让父母和长兄的尸骨入土为安。幸好是佛性大师出面,找了钟离村的同乡财主刘继祖。刘继祖看在佛性的面子上总算答应在自家墓园旁边让出一小块地,作为朱家葬父母的地方。朱元璋一连给刘继祖磕了十个响头,许愿说日后若有出头露日机会,当厚报。刘继祖头也受了,心里却不把他的话当回事,眼前这个几乎不能活命的小和尚还有什么出头露日之时!

坟田是在一块田地中,四周围种有郁郁葱葱的松柏,旁边是一条小河,河湾里一片乱石塘,巨石裸露,荆棘丛生。

在刘家坟山旁边,新立起两个坟堆,较大坟前面一块木牌插在泥土中,上书“显考妣朱世珍、朱陈氏之墓”。

朱元璋在坟前焚化纸钱毕,叩了几个头,又站起来,走到佛性大师和乡绅刘继祖面前,趴下去叩头,说:“朱氏一门没齿不忘长老和刘老爷的大德大恩,使父母入土为安。”

刘继祖叹了口气,抬眼望远处,只见大路上尘埃滚滚,逃难的人群啼饥号寒,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

刘继祖说:“连年虫旱瘟灾,民不聊生,再这样下去,我也得逃难去了。”

忽见一队元朝骑兵在难民中左冲右撞,不断地在抓人。抓到的青壮年,立刻给他们头上,裹上红巾。

佛性不明白他们这是干什么。

刘继祖一阵冷笑。原来这是无能官军对付上司的把戏。北边不是闹红巾军吗?官军奉命来剿,不敢去抓捕真的红巾军,就抓难民,裹上红巾送到官府去顶数领赏。

朱元璋冒了一句:“这样的朝廷不亡,有何天理?”

听了这话,刘继祖吓了一跳,元朝可怕的连坐法,会因为这一句话把全村人斩尽杀绝,朱元璋从小的顽劣他是领教过的,入了佛门还这么放肆令他想不到。

刘继祖不禁担忧地看了佛性一眼,佛性说:“这岂是我们出家人所该议论的?快跟老衲回寺院去。”

朱元璋回眸望了一眼亲人的两个低矮的小坟堆,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替佛行善却招致寺院的衰败,西天取经未免遥远,浮屠也许就深藏在乱离和水深火热的人世间。

佛性大师在转年春天要远行。他是属于那种能对佛经有独到领悟的大师,在南半个中国名气很大,所以连年有古刹名寺的住持来请他去讲经布道。这一次他要去九华山、普陀山和天童寺等寺院。

朱元璋一听到这消息,心中生出一种无依无靠的失落感,没有佛性的关照,皇觉寺还是他安身立命的场所吗?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久旱的大地已经被斑斑驳驳的绿草覆盖,也许是地力已尽,那草不像从前那样茂盛油绿,黄焦焦的。

佛性大师已是一副行脚僧打扮,百衲衣、芒鞋、锡杖、铜钵,两个小沙弥替他挑着些经卷,正准备长行。皇觉寺僧众上下都来送行。

佛性说他此次去浙东奉贤寺弘法讲学,之后还要去普陀山,多则半年,少则几个月便归,要求各位要谨守寺规,好好修行。

众僧都道师父保重。

佛性就要下山去了,有意地在人群中寻找着,始终未见朱元璋的影子。他很纳闷,照理说朱元璋是他最为关照和器重的人,感情也比别人深,他怎么会不来告个别?

当佛性走到长亭时,见朱元璋等在这里送行。佛性露出笑容,说:“你的行事总是与众不同,又何必送到十里长亭呢?”

朱元璋说:“我真舍不得师父走,我愿听长老讲经说法,我更喜欢听您讲佛经以外的南朝北国。”

佛性笑了,嘱咐他,师父远游的日子,切勿惹是生非,闭门读书,选择爱读的去读就是了。佛性深知他的志向根本不在青灯黄卷,也不勉强朱元璋,当初剃度他,也是想给他个安身之处,让他好好读点书。当今天下,群雄四起,有德者居之,捷足者先登,望他好自为之。

朱元璋很感动,他问:“长老此去浙江,必能见到刘基、宋濂了?”

“也许吧。”佛性又笑了,“我顺口说了一句,你就如此上心。”

朱元璋说:“大师在讲‘见贤思齐焉’时不是说过了吗?近朱者才能赤呀!”

佛性觉得很欣慰,双手合十一揖,说:“保重,后会有期。”

佛性走后不久,皇觉寺越来越难以支撑了。这年黄河决口,灾民潮水一样往南涌,讨饭找不到门,竟把两淮一带刚破土出芽的青草、野菜吃了个净光,比蝗虫过后还干净,蝗虫毕竟只食嫩叶,饥民连草根都挖出来吃了。

皇觉寺承受了空前的压力,这里成了灾民的避难所。

山门外台阶上下、红墙根、山坡上,到处是难民,个个奄奄一息。有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头跪在那里磕头不止,口中念叨着:“佛爷慈悲慈悲吧,饿死我不要紧,救救我孙子,给我家留条根吧。”

但见山门紧闭,一些手提哨棍的和尚在庙墙上来回巡逻,惟恐饥民涌入寺中。佛性走后,空了做临时住持,他惟一的指令就是不放灾民入寺,也绝不设粥棚,他对寺中和尚们说,要么我们自己先饿死,要么狠下心来,闭眼不看凡间事。

他还说:“不是贫僧不可怜灾民,咱们这么个小寺,实在是杯水车薪啊!救济灾民,这本是官府的事。”

朱元璋说:“佛门不是讲普度众生,慈悲为怀吗?咱们仓库里不是还有些米吗?开个粥棚吧,师父。”

云奇也觉得不忍心,大人犹可,那些一天吃不到一口东西的孩子实在可怜。

“住口!”空了拉下脸来说,“佛性大师云游在外,本寺是贫僧充任住持,固然出家人应以慈悲为怀,可是咱们那点粮够什么?自己吃,也挺不了十天半月了,什么叫僧多粥少?大家现在明白了吧!谁也别再多言,再有惑乱人心者,当重罚严惩。”说罢走了。

朱元璋说:“这个空了,真是空了,没心没肺没人味,可不是空了吗?”

如一晤笑了起来。

众僧渐渐散去。朱元璋把云奇、如悟叫到石经幢下,说:“你们俩有没有胆量?”

云奇一向知道他诡计多端,就说:“你别把我们往死路上领啊!”

如悟却说:“我不怕,你说一,我不说二。”

朱元璋说:“佛门有话,叫做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是什么,是佛,是佛塔。现在山门外,多少快饿死的人,得到一粥一饭,就能活命,我们救了他们,你们说,佛祖会怪罪我们吗?”

云奇说:“那倒不会。”

如悟说:“你又要偷馒头?”

朱元璋笑道:“哪有那么多馒头。”他一手按着一颗光头,让他俩凑到自己跟前,小声说了几句,把自个的想法和盘托出:

云奇吓得连连后退摇手:“饶了我吧,还不得叫住持乱棍打死呀!”

如悟说:“干了,能不能成正果我都不在乎。我爹说我不好养,才把我舍到皇觉寺来的,跟你干了,只求别再当烧火僧就行了。”

朱元璋忍不住笑,说:“那,咱们俩干。云奇,你不干行,你可不能不够朋友,你若是出卖我,我可饶不了你。”

云奇忙表态说:“那我成什么人了?你们放心,我是一问三不知,行了吧?”

朱元璋点点头,吩咐如悟,半夜时下手,自己管打开山门放人进来,如悟趁机打开粮仓。

如悟答应着却又问,“我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开仓啊?”

“笨!”朱元璋说,“饥民一进来,还不大喊大叫,你听见喊叫就开仓门。”

“知道了。”如悟说。

夜已深,风猛烈地刮着,寺外饥民的呼号啼哭声清晰可闻。寺里更是如临大敌的样子,空了亲自手执一柄月牙铲带棍僧们在红墙上来回巡逻,墙上火把闪亮。

粮仓门口,如悟哆哆嗦嗦地藏在几个破箩筐后头,侧耳听着墙外动静。

朱元璋手执火把扛一把大板斧来到山门前。守门和尚忙将火把递给朱元璋说:“你怎么才来换我?困死我了。”朱元璋也不言语,站到了门口。

等换班的和尚走远了,朱元璋抡起大板斧向山门猛砸,巨锁粉碎,门闩渐渐脱落了。他拼全力用肩膀顶开大门,向山门外的饥民大吼了一声:“进来吧,皇觉寺放粮赈灾了!”

饥民们纷纷站起来,愣了一下,不知谁带头,喊着“阿弥陀佛”、“佛祖开眼”和“抢粮去呀”之类的话,潮水般涌入寺院。

墙上的巡逻和尚闻变大惊,吆喝着跳下来,试图阻挡汹涌的人潮,但无济于事,有的被挤到一边去,有的挨了打。

朱元璋又吼了一声:“从东夹道往最后面走,粮仓在那里!”

人群便又向东夹道奔涌。

听见山门那面喊声嘈杂,空了带几个和尚急忙向后院赶来。

此时如悟正笨手笨脚地用大石块砸粮仓大门的铁锁,好歹砸开了,空了也到了,一见大怒,说,好你个佛门败类,抡起月牙铲就是一下,扫在了如悟的腿上,他倒在地上哇哇直叫。

空了没工夫管他,正要重新关上大门,已经迟了,饥民早已涌到,木板粮仓登时挤漏了,麦子淌了一地,男女老少饥民们不顾一切地趴下去,跪下去,捧起粮食用衣襟兜,用方巾包,用竹笠盛,有的人实在饿急了,干脆抓起生麦子一把把塞到口中大嚼大咽。

皇觉寺被掏空了,饥民不单吃光了寺里的存粮,也顺手牵羊把和尚们偷存的私房钱、个人衣物席卷一空。用空了的话说,好比是遭了一场蝗灾,蝗虫过后,茫茫大地真干净。

同类推荐
  • 伽利略为科学勇于献身的故事

    伽利略为科学勇于献身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做最好的自己:苹果CEO库克传

    做最好的自己:苹果CEO库克传

    2011年接替乔布斯担任苹果公司CEO的库克被认为是“除乔布斯外最了解苹果的人”。库克为人低调内敛,长期以来在乔布斯的光环背后默默为苹果公司掌舵。
  • 民国枭雄杜月笙

    民国枭雄杜月笙

    本书主要描写杜月笙的生平事迹,提到杜月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清末民初。由于清廷当局的无能、软弱和妥协,使得全中国被外国殖民统治者侵犯和蹂躏。举国上下官商勾结、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百姓俨然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当时的大城市中,繁华璀璨依旧的首属上海了,堪称商业军事重镇的上海滩成了冒险家的天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滩,潜伏着光怪陆离、千差百异的危险信号,满足了那些冒险家对于刺激和挑战的追寻和需求。上海滩从来没有平静过,相较于黄浦江的风平浪静而言,更是具有浓烈的角逐厮杀气息。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8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狄仁杰评传(隋唐历史人物)

    狄仁杰评传(隋唐历史人物)

    本书从思想、信仰、品格、心理、君臣关系、同僚关系等方面,对狄仁杰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全面客观地写出了狄仁杰曲折坎坷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热门推荐
  • 纵横三界

    纵横三界

    身世的卑微,血缘的肮脏,别人的嘲讽侮辱没有击碎他――魔中兽,他反而因某种难得的际遇成长起来,因肮脏的血缘而拥有非凡的潜力。在魔界,拘谨卑微做人;在人界,灭魔杀神斗人;在神界,竟然拐走战神女人的心。当然有过胜利,也有过逃亡,像王者,也像丧家犬。他自幼发育不全,却因御女教导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包括欣赏女人。就是这样一个性情有点扭曲的男人,干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并曾引起三界动荡,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神魔大战。
  • 异乡口福

    异乡口福

    孤儿院出身的章俞,在无数次失业后,意外的穿越到了异界。在这里,他获得了一个真正的家。为了这个维护这个家,他要面对巨龙的咆哮,冷视亡灵的哀嚎,笑对兽人的利爪,蔑视人类的铁蹄!章俞是一个自私的人。在对待自己人的时候,他如春天一般的温暖;在对待敌人的时候,他如寒冬一般的冷酷无情!他发明了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的东西,让异界的文明迈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大步。在他的引领下,异界开始奔向四个现代化!
  • 将门女医:倒霉王爷求拯救

    将门女医:倒霉王爷求拯救

    堂堂集团千金,竟被未婚夫和妹妹联合害死,她不甘心!一朝穿越,害我的,我会让你们一个一个下地狱!身为调香制药天才,她巧妙打脸庶姊妹、妙手回春救王爷。天下负我,我就掀翻这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思益梵天所问经

    思益梵天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念者

    修念者

    念为尊,武的时代在遥远的荒古就已经过去。那些打造无双的肉体、以身为器、修行世界法则、与天争命的武者都在荒古的一场灾难中消亡。无数优秀的武学都随武者的身死,而消散于天地间,剩下的普通武学传承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被后人遗忘。随着武学的消散,经数万年过后,又出现一种修行之人——修念者。
  • 每个人都是强者

    每个人都是强者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个人可以决定你的成败,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若想一辈子平庸,那你就要习惯于接受失败,你若想使自己变得杰出,那你就要向成功进发。本书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揭示了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人变得一生富有,备受人尊敬;有的人却变的穷困潦倒,而这一切都是自己给的。成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 安小可的脂肪空间

    安小可的脂肪空间

    安小可爱吃会吃,最致命的是还会做吃的,于是她是个胖胖。她以为自己会永远胖下去,没想到从天而降一个脂肪空间。吸走脂肪,升级空间,产出作物,制作美食。安小可想要开个小饭店,一个客人怎么吃都不会胖的小饭店。只是……谁先来把眼前这个时而冷炫酷,时而狂犬病,时而温文尔雅,时而暴跳如雷的真·神经病给带走啊!本胖HOLD不住他啊!
  • 墨止休城

    墨止休城

    太阳的如约而至,只是为了证明你还在,我还在人间,只是为了等他的出现。
  • 红死魔的面具

    红死魔的面具

    这篇短篇小说以红死病大规模爆发的某国为背景,贯穿作品的整个基调是阴森恐怖,神秘诡异的,最终将故事推向那预定的可伯的结局,给人带来“一种特殊的舒适的的恐怖和激动”。亲王本该可以采取行动,本该能做出正确的举动,同红死魔抗争,帮助他的人民,但王爷和他的侍臣们抛弃了他领土的臣民,封死了铁门,没有人能从外面进来,统治者对人民的不管不问,从而注定要灭亡。亲王的傲慢与他对其不幸地陷入团境的国民的忽视与淡漠结合在一起,尽管他拥有的财富可以帮助需要的人,但他把自己的财富用于保护自己和堕落的纵欲,他举办的假面舞会实际上把自己变成了笼中的因兽,无法逃脱。
  • 当黄昏靠岸今夕使得过往

    当黄昏靠岸今夕使得过往

    你穿过时光的风雪会不会记得与我有关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