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83600000002

第2章 对语言的生存性契入与思考:词的意识流——论臧棣的诗

阅读臧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断涌现的语言事件使你专注于诗歌的细部。这里,不再有意义的预期,你无法用诗歌以外的语言,诸如散文,来概括或描述出诗的“要义”(兰色姆语)。扑面而来的是词的网络,语义的勾连,包括那最飘忽、隐秘的联系。仿佛诗人天生就是要做词的“媒人”的。他深潜入语言的内部,左顾右盼,为词的美妙相遇设计机缘。其间,自始至终存在着一种到达与期待之感。每一次“相遇”,都点燃了下意识中的一种可能性,自我移情的喜悦随之而来。由此,所谓的现实被搁置一旁了,诗歌在思维普遍趋于单向度的情况下增加了一种复杂性。虽然无意介入或者“纠正”。他在该文中指出,诗歌能够以想像力击败现实,从而具有了“纠正”的功能。什么,然而的确,由词的牵手所带来的丰富、歧义乃至旁逸斜出,抚慰了躁动、困惑的生命。说到底,人是需要用可能性来充实和温暖的。

或许,我们可以把这称之为诗歌朴素的人道主义。而臧棣在诗中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写诗的同时,亦是在创造自己的依偎。且沉醉于斯,奔赴于斯。于是,看来无意义可寻,实则意味深长;貌似无关指涉,内在地,却是坚持着词的伦理。而且,这种精神已化为写作的驱动,渗进了诗歌的所有环节……

灰色的树干迎着风/像集体婚礼中的新郎/新娘却是第一次操起斧子/为新生活的温度劈柴。

——《古琴》本文中所引用的诗,着重号均为笔者所加。

词就像一个想入非非的精灵,不安于语境的局促与限制,生就的多意情思鼓动着它寻觅新的伙伴。乍看之下,“新娘”的出现极其突兀,事实上却是应了“新郎”一词的召唤。“斧子”、“劈柴”与之前的“树干”亦有类似的关联。一个微妙的小循环!僵硬的叙述链条碎裂了,“却”所意指的转折不再前趋至另一维度,而是驻足,顾盼。

又一排浪更细,澄清了/一尾鲤鱼的来路,它无辜于慢悠悠,就像我初恋时/写过的一封笨拙的信。

——《细浪》

“浪”与“澄清”有着字形上的共通之处:三点水旁,可算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了。而且,“浪”的水性特质洗去了“澄清”身上沉重的词义负担,清爽爽的,于是,“鲤鱼”的出现便在情理之中了。在“像”的摆渡下,“无辜”激发起了“初恋”中天真的伤感与联想,而“慢悠悠”则赋予“笨拙”憨态可掬的动感情状。

词不再忠实地隶属于叙述了。句子不再是词间“雷池”,它们相互感染、呼应,意义经由词本身道说出来。这不是臆想,而是事实。任何一个敏感的诗人,在进入诗歌文本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来自语言内部声音的强烈干扰。它与自我的声音纠缠一道,成为难言之隐,不可说出却又执着地说着。这在臧棣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如此得到的诗歌文本,表面看来是所说之物的记录,实则既非事实,又非灵魂,而主要是一个和语词遭遇的历险过程。

臧棣发现,每个词的下面都潜伏着发达的存在根须,这也是他乐于牵线搭桥的原因。而与其说他撮合有方,不如说他只是揭示了一个语词世界的事实:那原本就有的错综、美妙的关联。在他的诗中,词仿佛是一个分崩离析的凝聚,坚定而迷离。由此,诗歌染上了脆弱的精致感与神秘气息。现实造就的逻辑力量在瓦解着,或者说它涣散到词间的联系中了,化身为一簇有意识的感知,乐此不疲地游走于“之间”。诗歌不再缘事寄情,甚至不再通达现实,而演变成了词的意识流。

你的呼吸中开始有血丝/织着一块用来重新相认的手帕/如果它拭泪,天就会下雨。

——《转折》

很难想像,如果没有词“丝”的发散性思维,诗句将如何相续。在通常的情况下,意义经由句子的单向传递,走至尽头,这同时意味着词的完成与消逝。而此处,“丝”摆脱了“血”的修饰、定性和“有”的支配,与“手帕”心有灵犀。由此可见,“重新相认”的是词的缘分。我不再是宾语或中心语了,我只是“丝”,一个词,我想“织”我的“手帕”。语词冲破了句子的单向锁定,使意义在山穷水尽中蓦地峰回路转。诗句不再囿于平面,而向空间拓展,追寻一种立体交错的自由与张力,进而实现了想像中的“转折”(题目)与蒙太奇——因无需赘述的铺垫,而让人欢欣鼓舞。

诗成了词的乐园,一个最终的神圣庇护。词在其中恢复了它的全部天性:那富有弹性的,跃跃欲试的,多面的,甚至不可理喻的。而诗人所能控制的,似乎只是让它们保持在“运动”中,并赋予其必要的形式上的清晰感。这在《抒情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不冻的水域,绿色波纹/纺织时间的粗线,而变细的/似乎是我们的眼神——似乎还能更细,至少/可以比仔细更细。

细如陌生人的皮肤/细如胆大时的心细/细如精细,那的确是/我们在回忆或人生中/能拥有的最好的惊喜。

对“细”的语义追踪构成了全诗的骨架与灵感。仿佛是“细”本身的表白或者梦呓,牵牵连连,有点絮叨地夹缠不清,却又因此而温馨迷人。在诗人不断变换角度、距离的凝视中,词向他敞开了自身。居然是一个奇妙的多面体!每一面都弥漫着意义,指向一种可能的现实,几乎应接不暇了。每一面都牵带出我的记忆,预示了我的未来。词激发出诗人全部的情思——可算得上是“抒情”么?——姑且以一种缓慢、克制、略带喜悦的调子道出来:词中凝聚了诗人全部生命的循环。蓦然发现,原来所谓的现实,不过是人与词间的相互作用,任何可见、可感的现实都是词的一种连缀方式,关键在于如何去看。也正是于此,臧棣的诗显示了一种可贵的洞察与努力。

波兰女诗人捷拉斯夫·米沃什曾说过:“当代知识分子无一幸免于虚无、荒谬、反意义所施加的压力,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浸淫其中的精神氛围。”而臧棣在诗中的所作所为,且不管其成败与否,它隐含着这样的潜台词:现实之所以难以忍受,是因为它窒息了词的活性,到处漂浮着词贫血、苍白的面孔,这就是我们的生活,那些虚无、荒谬之感正是由于词的尸腐气息所引发的条件反射。

较之米沃什,臧棣更深入了一层。他蒙胧地意识到:善待周围的词,或许是自我救赎的一条途径;要想进入自由之境,首先要在诗中学会感受词的意识,恢复词梦想的权力。

由此,造成了臧棣诗歌的一个最大特色:反叙述。你无法把握到一个连贯的思维脉络,不管是情绪的,还是主题的。节外生枝尚在其次,经常的情形是完全不搭界,让人摸不着头脑。仿佛真的,词在自说自话,只剩下了聆听。意义静静地绽放。这中间隐含着一种反拨。在臧棣看来,叙述是诗歌最大的媚俗,正是叙述,导致了词的奄奄一息。叙述中不可动摇的前进趋向以及逼人的清晰是和诗背道而驰的,亦是对生命本身的压抑与背叛。

反抗叙述,是依靠词来完成的。回到《抒情诗》——诗人把自身交付给“细”的呼唤与引领。于是,不再有孤注一掷的意向了,叙述的贯通亦被诗句的不断休止所取代。“细”在闪烁、变换,现身为层出不穷的意义、形象、音节,尽管看似毫无瓜葛,却在诗中造成了一种持续的未封闭状态。由此,呈现对于诗而言,化作了必然。换言之,诗人被词的强大力量所吸引,包括意义的、声音的,结果,诗歌仿佛变成了一种偶发的艺术,一次和词的不期而遇。预见性被大大削减,而一切在习惯、规律形成以前又提早结束了。由是,惊奇深深地织进了诗歌的构造与主题,这也是词给予诗人的最好报偿,他由着词把自己带入幻彩缤纷的境域。其间,体现出一种无可复制的价值,尽管略嫌脆弱了些,却保障了诗歌珍贵的“我”之个性,既有情感方面的,亦有技巧上的。

词的意识流给臧棣的创作带来了丰富的契机与可能,这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诗人想像与表达的焦虑。对于臧棣而言,写作亦是一种生存方式,或者毋宁说,它就是生存本身,较之现实的表现远为生动、真实。通过某种微妙的自我否定与说服,他使那些习以为常的饱满情绪松懈了下来,变得可以为理性所掌握与控制。从那时起,一个新的乐园便向他展开了。读他的诗,仿佛进入了魔域一般,随时随地会有各种形象光临(臧棣是很不吝惜他编织隐喻的才能的)。然而,还不待你摆出相应的表情,它们便已消失无影了。词在这里起到了解构主义的功效,绝不会出现海子笔下“麦地”式的高山仰止;在与词的对视中,一切只有相对的价值和意义。由此,诗人不失体面地与抒情的虚妄以及青春期燃烧般的真诚作秀挥手别离。

代价亦是有的。前文已然提及,那便是主题的隐晦以及情感的飘忽与破碎。它们也是臧棣的诗遭人误解与诟病的主要原因。无可否认地,词的意识流导致了自我声音的式微与抑制,增加了诗歌创作中的不定因素。然而说到底,这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的过程。对此,那些所谓“凌空蹈虚”的解释与评介,如果不是过于武断、轻率,我想至少也操之过急了些。别的不说,单就臧棣的诗给予我们的惊奇而言,便与现实有着似断实续的纠葛。因为那自发的、倏忽即逝的,甚至幻灭的形式、体验,我们并不陌生,而这正是惊奇产生的原始土壤。臧棣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而已。他以自律、节制的口吻,借助于诗歌本身纯粹的形式——词的意识流,来影射这种挥之不去的现代情愫,进而用那多少让人有点意外、甚至不适的喜剧精神——所谓“快乐”的写作原则——来刨光、消解了惊奇中原本粘附的虚弱与无助。

就臧棣诗的主题或者思想而言,我想先不必忙于尘埃落定式的解读。不妨像他那样,让惊奇伴你上路。

平原的尽头,无名的家园/暧昧在蒲柳的轻歌中/此地,不亢奋解释着/多少还有那么一点恰当/让迷途继续似是而非。

几样东西始终借迷途/而有益于生活。不平凡?

意思是学会保持低调/也能深入诚实——直到它看上去像初春的平原。

——《游仙诗》

对于臧棣而言,惊奇还只是思想的开始,接下来才是言归正传的酝酿与开展。在此,应把他的诗视为一个整体。其间,显示了一种将惊奇转化为追问的冲动与努力。然而,尽管追问的欲望强烈得紧,其运作、展开却是小心翼翼的。在臧棣的诗中,追问是一种对话,以一种悬而不决、循环往复的方式进行着。于是,造成了一种迷人的“慢”,像《游仙诗》那样。感觉有一种奇特的调子在咏唱:介于阳平与上声之间,既有前者的平滑,又不乏后者的婉转。及物动词几乎不用,其间的担心在于:动宾搭配的直接了然以及隐含的历时性与行动暴力会亵渎“慢”的浑然。诗意尽可以铺展延宕,“迷途”即是我的天堂。迂回、反复是潜在的硬性标准,由此逼出的对策是,尽量选用延续性的动词,如“是”、“有”,二者都包含绵延的存在之意。或者在动词后加“着”,像“解释着”那样,权当系动词用。实在迫不得已了,索性换行,把动宾之间的距离拉远点,形成缓冲,一种视觉的假象:仿佛置于诗句末尾的动词只是一声无谓的叹息,它不再及物了。

在追问的激发下,每一首诗都是一次意义的绽露,犹如那朵珍稀的玫瑰:

像攥紧的拳头,严峻的生活中/玫瑰比我的肺叶承受着/更大胆的呼吸/玫瑰的白天调动了/一连串带翼的诉说和聆听/去上演我对你的追逐:一种深入的飞翔。

……

呵,玫瑰,你植物的性感有着城市的光泽/最热忱的肉身,最小的家园/但也曾有多少人把你随身佩带,却无家可归/记忆中最神秘的纵火者/穿越多少似水年华/仍然是这样,玫瑰由沉静的开放构成/像你在远方睁开的眼睛。

——《七日书(玫瑰主题)》

然而,《七日书》中的玫瑰究竟意指什么?难道仅仅是意义的纷扬散落?这不是造成了更大的迷惑吗?追问显然没有到此为止,它萦绕在那里——设想一朵完全处于孤立境地的玫瑰,将它与人,与它的芬芳、色彩以及绚烂的历史分离后,剩下的还有什么?那使我们产生情感反应的又是什么?

臧棣追溯到了词,他试图发掘出一种词的纯粹形态,或者可以叫它“裸词”?正是它,允诺、赋予了意义;意义的根,在它那儿。而为了接近它,必须先把那斑驳、缠绕的意义剥离。这中间,存在着一个深刻的悖论。臧棣发现,词是幽闭于意义中的。它促成意义的显现,同时又因它所揭示的事实而被隐蔽。由此,臧棣的诗成了一种永恒的、绵绵不绝的奔赴,像《七日书》中所说的那样:“一种深入的飞翔”。其间,意义的呈示是宿命般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惜,尽在其中了。每一首诗,对于臧棣,只是一级台阶、一个扶手,甚至一块垫脚石,意义在怒放之后即成了被弃绝的东西。

于是,主题更加无法指认了。即便它曾经存在,也已进入了被弃绝之列。然而,又是切实地,在呈示——弃绝——呈示的循环往复中,臧棣感到了“裸词”的在场。通过虔敬的追问,诗人竭力使自己对词敞开,甚至成为不设防地带,从而让词的意义渗透、充盈自身。这中间,他体验到了那美妙的亲近,尽管只是一种趋向。

台湾的深处,阿里山放牧/阵阵薄雾,冷杉缄默如/瘦削的哨兵。我邂逅/这世界上最奇异的姐妹——

……

横隔在两座小湖之间的脊坡/柔软得就像黎明时/刚挤过奶水的母牛的腹部/四周,天意婉转于/山区冬季的小雨,淅淅沥沥,它还有更特殊的方式——它先是下在如云的树冠上,然后再向下滴落,注入/青草那沙哑的歌喉。

——《姐妹潭》

几乎全是名词与形容词的连缀。动词的锐利锋芒被磨掉,亦形容词化了。由于没有讨嫌的动作来搅扰,慢,变得更慢了。由此造成一种蓄势待发的、充满感官微妙的静止,它指向一种特定的“此刻”——怀揣着过去跃向将来,具体的此刻就是它之前和(作动词用)之后。意义在此刻吐露芬芳,它呼唤着:请于此刻停留。这是一种永恒的渴望,渴望留住词的脚步。时间的钟声停止了,现实中强大的叙述至此彻底轰毁。这再一次证明了:臧棣的诗,骨子里是一种反叙述。

很喜欢这首《姐妹潭》,那柔和的音调,以及那诗意自然的开放。在此,你能体会到,诗人与词已心心相印。词不再是情感的工具,甚至也不是情感的对象,而仿佛就是情感本身。臧棣终于在词中找到了他的依偎。同时,他收获了饱满而丰富的现实与人性。

同类推荐
  • 人在途中

    人在途中

    名曰《人在途中》,这是意韵深长的,这是一次人生旅程,也是一次诗创作经历的回眸。回眸是一种对生命无声的拷问,有深切的眷恋,有难以割舍的岁月印记,无法留住的时光的爱恋和无尽的思念会涌上心头。时光已经远去,然而踩在时光脊梁上的脚印会永存。重温那些值得回時的岁月和留在岁月上的情感烙印,会使内心充满月色般的柔情。令人心醉的回眸.是为了未来梦幻般的向往,是生命为了新的创造远景的倾诉。
  • 泰戈尔最迷人的美文:烂漫难收,如青春时候

    泰戈尔最迷人的美文:烂漫难收,如青春时候

    无论是水样的女子,还是孟加拉漫天的阳光,不管是人还是自然,在他笔下似乎总有些力不从心的忧怨。可是,它们又总是向上的,基调也总是乐观。他似乎在用一支忧愁的笔,赞颂人间真善美。这些文字流动着浪漫的光彩,充满了人生的哲思。他揭去了文字华丽羞涩的面纱,让它们落在平凡的日子里,变得平淡而随性。匆匆行旅,风中招摇的罗望子树,爱人的纱丽,离别的一眼瞬间,就连那闲坐的散淡光景,都成了是他纸页上的贵宾。和谐之美充满泰戈尔的文章,正如印度人说:“他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让我们一起踏上他为我们铺就的浪漫之路,去体会他那绚烂生命的庄严与美丽。
  • 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

    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

    《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是周冲第一部随笔集。此书以两性关系、世事、人性、电影、书籍等为话题,或嘻笑怒骂,或悲悯关怀,或尖锐剖析,直面这个世界的荒诞、痼疾与沉疴。她的文字幽默、华美、深刻、灵气逼人,才华如花亦如刀,同时兼具深度、高度,和温度,所著作品有着浓郁的个人特色。一如众多名家所评价的,这本书的阅读快感、美学享受和思想撞击,都远远超出预期,让人手不释卷。
  • 庐隐精品选

    庐隐精品选

    庐隐是我国“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与著名作家冰心、林徽因齐名,誉为“福州三大才女”。她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自传性质、情感宣泄色彩和艺术感染力。她借助日记、书信等形式,直接宣示自己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思索,传达自己在心理苦闷中的彷徨与叹息,具有一种沉郁、阴柔之美。《庐隐精品选》是其散文、小说、书信的作品精选集。
  •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本书主要探讨汉晋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庄学全面复兴的背景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状况。回答了以下问题:汉魏之际庄学复兴有何表现?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汉晋文学以怎样的方式接受《庄子》?汉晋各时期的《庄子》接受有何特点?汉晋文学主要接受了《庄子》的哪些方面?有何表现?《庄子》强烈的生命精神及由此生发的诗性精神是汉晋士人和文学对其进行选择接受时的一个主要兴奋点。本书以此为中心,对汉晋文学与《庄子》在生命意识、理想人生境界的建构及叙述方式上的深层联系进行了专题研究。
热门推荐
  • 五帝之尊

    五帝之尊

    传说中的五帝,黄帝,炎帝,颛顼,神农,伏羲,原本是好兄弟,但因为权利的诱惑,反目成仇,走上了不归路。最后五帝全部被灭。几千年以后,龙之子龙阳,遭到天的嫉妒,当龙阳还未开始他的生命的时候,惨遭雷劫,家族人认为龙阳是一名妖孽,将其抛弃,长大后,又遭雷劫,变成一个窝囊废。龙阳从小到大带在身上的玉佩其实是五帝的魂魄宿主,当龙阳有危险的时候就会解开封印。龙阳先后解开了:神农,成为医圣。伏羲,开始修仙颛顼,人神双修炎帝,人魔神三修黄帝,天子霸主
  • 漆黑猎影

    漆黑猎影

    魂,是上世纪末后,唯有少数人才能够觉醒的能力,魂的觉醒者会拥有一个凝聚在体外的化身,化身无一不拥有超能力,使得觉醒者们拥有了压倒性的武力,而这些觉醒者被称为“魂武者”。在如今,魂的觉醒已完全融入了社会,正如一门课程一般从小就融入新生代孩童的理念中。而主角,没有名字,亦没有在外的化身,他不断地接受任务猎杀其他的魂武者。
  • 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

    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

    这是一部留学日本的临床心理学专家和国内心理临床专家共同打造的力作,以其全新的视野,引领您走进最新临床心理学领域,掀开了心理临床的奥秘与实务。本书在借鉴、整理日本临床心理学的大量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用通俗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详细阐述心理咨询师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涵盖了心理咨询的一般步骤和基本原则,常见的困扰和挑战的突破技巧,心理测试的方法运用,促进心理咨询师自身成长的督导方法,与精神科医生及同行的紧密合作等临床实践中的各个方面。本书是心理咨询临床工作者的极其实用的操作手册,也是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实习指导手册。
  • 零年编史

    零年编史

    “三十一世纪中全世界的新教育方式近似‘打网游’”,各国学生通过击杀各科属性的怪物获得策典,使用策典后,策典中的知识信息将直接转换为脑电波进入人体大脑,使过程变成“刷完怪获得相应的知识点”,而各科水平的测定也变成了由校方发起的学生之间的战斗。故事围绕十几个标准00后男生展开,讲述他们在校级联赛中,由“小学生”逐步过度到“学神”的封神之路。
  • 神秘天使

    神秘天使

    各大深山老林高手如云的老怪们,纷纷派出自己的得意弟子出山抢夺权力的,维护江山设计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人。一涌而至的出没,弄得整个天下一片浑浊。在当政两个最高头领,义侠汇光老祖和神威总领华塌碑束手无策之际。奇魔山老怪尽启猿厉三尸派出得意弟子,左临析横空出世,动用了一切的非常规手段,精力了千辛万苦的努力,最终平息的这个不堪设想的乱局。
  • 豪门追妻令:陆少,体力好

    豪门追妻令:陆少,体力好

    结婚多年,老公在外艳遇不断。不甘寂寞的她甩下一纸离婚书,便远走他乡。却没想到不管是天涯海角,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苏安安,你跟我睡过那么多次?想要走?得到我同意了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边伯贤微微绅士

    边伯贤微微绅士

    我想摸你的头发只是简单的试探啊,我想给你个拥抱像以前一样可以吗,你退半步的动作认真的吗,小小的动作伤害还那么大,我只能扮演个绅士,才能和你说说话
  • 超能刺客的极品校花

    超能刺客的极品校花

    一年前遭遇车祸导致身体重伤的高中生叶风,偶然地参加了一次公益活动后,竟然意外的成为了拥有超能力的顶级杀手!
  • 儿童配色毛衣巧编织

    儿童配色毛衣巧编织

    本书介绍了约100款各式儿童毛衣,其主要特点是以带配色图案和彩条毛衣为主,款式都非常简洁大方,颜色丰富、协调,充满活力。包括套头衫、开衫、裤子、披肩等,款式多样,实用性强。各款毛衣的编织方法清晰明了,有详细的编织图和结构图,以及每一编织步骤的文字叙述,对领子和袖子等关键部位都有单独说明,使读者能够比较容易领会和掌握。
  • 绝品透视眼

    绝品透视眼

    韩峰意外获得了透视眼,世间一切都毫无遮掩的展现在自己的眼前。并且,别墅里面还住着一对风情万种的姐妹花,从此韩峰就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