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85400000009

第9章 底线八先学会低头,才能日后抬头

导读

在逆境中、在不如人意的时候,有的人性急得像猴似的,立即想分出高下,这是不成熟的{L-End}表现。所谓“打右脸给左脸”,是民间“低头”二字最直白最深刻的说法。这低头看似窝火,是不争气,但来日方长,是英雄是狗熊,是豪杰是懦夫,不在争一时之得失,而在争最后之得失。有很多人不懂此底线,结果因一时冲动而毁灭终身。

第一节 以“忍”字为上,而不以“攻”字为上

能忍得旁人所难以忍受的东西,才能使自己能屈能伸,不断地积蓄力量,增强忍耐力和判断力,这样才能为将来事业的成功积累资本。宋代苏洵曾经说过:“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这就是说忍的作用能抵抗千军万马,可以说是“忍小谋大”的策略。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忍住仇恨,并且是一忍再忍,终于以自己的忍让制服了叛军,保住了国家的安宁与和平。

孟获是三国时蜀国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率众起兵反叛,诸葛亮奉命率兵去平定。当诸葛亮听说孟获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在南方各个地区的部族人民中很有威望时,就想到如果把他争取过来,就会使蜀国有一个安定的大后方。于是,下令对孟获只许活捉,不得伤害。当蜀军和孟获的部队初次交锋时,诸葛亮授意蜀军故意退败,引孟获追赶。孟获仗着人多势众,只顾向前猛冲,结果中了蜀军的埋伏,被打得大败,自己也做了俘虏。当蜀军押着五花大绑的孟获回营时,孟获心知此次必死无疑,便刁钻使横,破口大骂。谁知一进蜀军大营,诸葛亮不但立即让人给他松了绑绳,还陪他参观蜀军营寨,好言劝他归降。孟获野性难驯,不但不服气,反而倨傲无礼,说诸葛亮使诈。

诸葛亮毫不气恼,放他回去,二人相约再战。孟获跑回去之后,重整旗鼓,又一次气势汹汹地进攻蜀军,结果又被活捉。诸葛亮劝降不成,又一次把孟获送出大营。孟获也是个犟脾气,回去又率人来攻并同时改变进攻策略,或坚守渡口,或退守山地,却怎么也摆脱不了诸葛亮的控制。一次又一次遭擒,一次又一次被放。到了第七次被擒,诸葛亮还要再放,孟获却不肯走了,他流着泪说:“丞相对我孟获七擒七纵,可以说是仁至义尽,我打心眼里佩服,从今以后,我绝不再提反叛之事。”孟获回去之后,说服各个叛乱部落全部投降,南方地区重新归属蜀汉控制。自此,蜀国的大后方变得稳定,南方各族人民也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常言说,事不过三。忍让一次两次都可以,再三再四就有些按捺不住。可是诸葛亮却为了自己后方的稳定而对孟获捉了放,放了捉,耐着性子忍下去,并没有因为孟获的行为而放弃,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以德服人,使孟获心悦诚服,下定决心不再叛乱。这就能够使自己获得一个稳固安定的大后方,使国内人民免于战乱之苦,同时也能逐渐积蓄力量以对付魏、吴的觊觎和侵略。如果诸葛亮对孟获的傲慢失礼和不识时务无法忍耐,抓住之后一刀杀掉,那也就只能出一时之气,反而会激起其他族人的敌忾,竞起效尤,那么他不但会对此疲于应付,而且会因无暇他顾而使曹魏和东吴有机可乘,丢了天下。所以忍与不忍的区别在于,不忍只能发一下眼前怨气,忍却能得到长远利益的回报。善忍者,可“以逸待劳”,轻松达到目的。

做人必须善忍,才能不把矛盾立即撕开,或者说,只要你把握有道,不贸然攻击,就可以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如果不知把握时机,非得弃弱逞强,到时非但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反而会输个一塌糊涂。历来成功的做人者都知道“忍”字是传家宝,能忍者方能伺机待时,等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与对手抗争时方猛地反击,定能一战而胜。

第二节 要想跳得高,先得向后退

有些人胸中隐藏着高远的志向抱负,{L-End}表面上却显得很“无能”,这正是他心高气不傲、富有忍耐力和成大事讲策略的{L-End}表现。这种人往往能高能低、能上能下,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和深厚城府。

刘备一生有“三低”的行动,它们奠定了他事业的基础。一低是桃园结义,与他在桃园结拜的人,一个是酒贩屠户张飞,另一个是在逃的杀人犯,因正在被通缉而流窜江湖的关羽。而刘备曾被皇上认作皇叔,却肯与他们结为异姓兄弟,这样一来,两条浩瀚的大河向他奔涌而来,一条是五虎上将张翼德,另一条是儒将武圣关云长。刘备的事业,从这两条河开始汇成汪洋大海。二低是三顾茅庐。

为一个未出茅庐的后生诸葛亮,刘备竟前后三次登门求见。不说身份名位,只论年龄,刘备差不多可以称得上长辈,这长辈喝了两碗那晚辈精心调制的闭门羹,连关羽和张飞都在咬牙切齿。他却毫无怨言,一点都不觉得丢了脸面,这又一低,得到了一张宏伟的建国蓝{L-End}图,一个千古名相。三低是礼遇张松。益州别驾张松,本来是想卖主求荣,把西川献给曹操,曹操自从破了马超之后,志得意满,数日不见张松,见面就要问罪,差点将其处死。而刘备派赵云、关云长迎候于境外,自己亲迎于境内,宴饮三日,泪别长亭,甚至要为他牵马相送。

张松深受感动,终于把原本打算送给曹操的西川地{L-End}图献给了刘备。这再一低,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西川。在这个故事中,刘备胸怀大志,却平易近人礼贤下士,慢慢成就了自己的基业。与之相反,曹操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白白丢掉了富饶的天府之国,并且还因此耽误了统一中国的大计。单从这一点上看,刘备是真英雄,虽然他没有所谓的气势架子;而曹操则一副狂徒之态,他因此吃了大亏,其实一点都不冤。一个人,无论你已取得成功还是没有出师下山,其实都应该谨慎平稳,不惹周围人不快;尤其不能得意忘形狂态尽露。特别是年轻人初出茅庐,往往年轻气盛,这方面尤其应当注意。因此心气决定着你的形态,形态影响着你的事业。

一位书法大师带着徒弟去参观书法展。他们站在一幅草书前,大师摇头晃脑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往下读,突然卡壳了,因为那个字写得太草了,大师一时也认不出来,正左想右想之时,徒弟笑道:“那不就是‘头脑’的‘头’吗!”大师一听就变了脸色。他怒斥道:“轮得到你说话吗?”这个徒弟显然是有才的,但也显然是不懂心高不可气傲这一道理的。这次惹恼了师父,大师以后能不能喜欢他就很难说了。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李将军率部交锋,经过一番空前激烈的血战后,南军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李将军还被送到爱浦麦特城去受审,签订降约。格兰特将军立了大功后,却没有骄奢放肆、目中无人。他很谦恭地说:“李将军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

他虽然战败被擒,但态度仍旧镇定异常。像我这种矮个子,和他那六尺高的身材比较起来,真有些相形见绌。他仍是穿着全新的、完整的军服,腰间佩着政府奖赐他的名贵宝剑;而我却只穿了一套普通士兵穿的服装,只是衣服上比士兵多了一条代{L-End}表中将官衔的条纹罢了。”

这一番谦虚的话听在人家耳里,远比数次的自吹自擂好得多。惟有对自己的成就发生疑问的人,才爱在人家面前吹牛,以掩饰那些令人怀疑的地方。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是不必自我吹嘘自我炫耀的,因为你的成绩,你的成功,别人会比你看得更清楚,而且会记在心上。所以说,懂得得胜不骄,有功不傲的人是真正懂做人、会做事的人,他们会因此成为强者,成为前途平坦、笑到最后的人。

第三节 适当妥协是人生的大智慧

智慧地让步,是一种谨慎的做人方法。对于小是小非,谦让一下会带来身心的愉快,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时,这种“退”即是“进”,“舍”就是“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同。人与人相处常常就会有大大小小的矛盾,当我们面对这些矛盾时,不可以为“狭路相逢勇者胜”,因为胜的同时,一份友情也就消失了。林肯早年出言尖刻,甚至于搞到参加决斗的地步。后来,他接受了教训,在非原则的问题上总是避免和人家争吵。

林肯身材瘦高腿长。有一位自命不凡的同事曾不无讥笑地问林肯:“一个人的两条腿应该有多长?”

林肯沉稳地回答:“至少应该碰得到地面。”

林肯得体的回避和让步,显示了他的克制、宽容的胸襟,至今仍为人们引为美谈。留一步,让三分,是一种谨慎的做人方法,适当的谦让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求安宁的有效方式。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于小事,对于个人利益,谦让一下会带来身心的愉快,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时,这种“退”即是“进”“舍”就是“得”。智慧地让步,避免一切无价值的纠缠,不是胆怯,不是懦弱,不是无能,而是大度、智慧和勇敢。你来设想一下,如果你肯定别人弄错了某事,你出于好心直接告诉他,那结果是怎样呢?别人是一个脾气好的人,也许不会发作,只有讪讪地干笑几声算了,对你也没有好印象。要是碰到暴躁的人,肯定马上会指着你的鼻子,暴跳如雷,你能得到的是什么呢?遇到争论时,首先做出让步,这是有礼貌的{L-End}表示,而不是伤面子的行为。如果执意争吵,只会对双方都造成伤害。因此,快速、真诚地让步,承认自己的错误,你与对方的距离拉近了,在他觉得你真诚的情形下,他也会真诚地待你了。

当你对的时候,你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使对方同意我们的看法;而当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认错。这种技巧不但能产生惊人的效果,而且会把办不成的事办成。为人处世,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让一步就等于为日后的进一步打下基础。给别人方便,实际上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两个人在一架独木桥中间相遇了,桥很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两人都想着让对方给自己让路。

一个说:“我有急事,你让我先过。”

另一个人说:“我们谁也不愿让,那就同时侧身过桥。”

两人一想也对,就侧过身子脸贴脸地过桥。这时一个人暗暗推了另一个人一把,另一个在挣扎中抓住了他,两人同时掉进了水里。

构建平和的心境,设身处地给予他人方便,这也是自己得到方便的根源。让三分还在于,必要时,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假如总是利益独享,一毛不拔,如此一来,会引起朋友的疏远和看不起。人情世态,用心琢磨一下便会明白,锋芒不可太露,出头的椽子往往先烂。退让三分,必须在一个“忍”字上下功夫,学会忍耐别人的小缺点,小错误,甚至忍耐别人的不公和无礼。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之中,没有人可以脱离集体而单独存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在你温暖别人的同时,别人也会对你感恩,并向你敞开一扇方便之门。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世界也会因此而更加美好。

第四节 以静制动,无声胜有声

在人生绝大部分领域内,说的越少,就显得越神秘,就越能掩藏自己的真实意{L-End}图,越能控制别人。当一个人能够适时地闭上嘴巴时,他就会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有些时候,适时的沉默常常比雄辩更有说服力,也更有威慑力。

某名牌大学曾发生师生反目的事,有许多教授遭到成群学生的围攻。一群学生冲进一位教授的研究室,并对他提出各种质问。但是,无论学生说什么,这位教授始终不开口,学生无可奈何地走了。这位教授因此逃过了劫难。这位教授保持沉默,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迫感,震慑了那帮学生。由此可见,沉默有时比争辩更有力。有许多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常常喋喋不休,唠叨不止,因此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处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与其聒噪不停,甚至说错话,倒不如保持沉默。

另外,当一个人在发泄他的愤怒和不满情绪时,也要注意保持沉默,千万不要插嘴,等他发泄完了心中的怒火,心中舒坦了,就会对你产生感激之情。渡边君是一家家电空调公司的客服人员。一天,公司收到客户一封措辞十分严厉的对空调公司服务不满意的信,公司便派他到这家客户家中调查调解此事。那位客户一听是家电空调公司的人,脸色立刻铁青下来。

当时,渡边君心想:“我的第一任务是让这个家伙火一样的怒气平熄下去。”所以,他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听对方大发牢骚,等客户终于把那些埋怨空调公司的话说完之后,渡边君也知道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调解方案。

听完渡边君的建议之后,那位客户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这话倒还中听,不过,我埋怨的是那混蛋的家电空调公司。”

渡边君接着说:“我很感谢您中肯的意见,但是,如果您不说您的问题已得到满意的解决,我是不能回去的。”

“好的,”这位客户说,“就看在你的面子上,我以后再也不写信到你们家电空调公司去了。”

果然,他很守信,以后再也没有写信到家电空调公司去。当对方正在气头上时,惟一能使他平静的办法是:静静地听他把话说完。此时的沉默会给对方留下宽厚、大度和尊重别人的印象,这样,你很快就能与他建立起感情,问题也就好解决了。洛克菲勒曾有一件很有趣的轶事:有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他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以拳头猛击台面,大发雷霆:“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接着那暴客恣意谩骂他达10分钟之久。办公室所有职员都感到无比气愤,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停下手中的活,用和善的目光注视着这位攻击者,那人越暴躁,他便显得越和善!那无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他渐渐地平息下来。因为一个人发怒时,遭不到反击,他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于是,他咽了一口气。他是做好了来此与洛克菲勒做斗争的准备,并想好了洛克菲勒将要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语去反驳。

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开口,所以他不知如何是好了。末了,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敲了几下,仍然得不到回应,只得索然无味地离去。洛克菲勒呢?他就像根本没发生过任何事一样,重新拿起笔,继续他的工作。

不理睬他人对自己的无礼攻击,便是给他最严厉的迎头痛击!成功者每战必胜的原因,就是当对手急不可耐时,他们依然故我,显得相当冷静与沉着。适时保持沉默,是一种智慧的{L-End}表现。在实际生活之中,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将对我们的事业起到不小的帮助。

第五节 放下身段,路越走越宽

你有远大志向,才可能成为杰出人物。但要成为杰出人物,光是志向高远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从最低级的事情学习起。在你还默默无闻不被人重视的时候,不妨试着做好一个普通人的普通事,这样你的视野将更广阔,或许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机会。

一位大学生,在校时成绩很好,他在毕业后很久,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决心自己创业。又由于一时筹集不到什么资金,所以他决心先从一个一本万利的事情干起——在街头摆摊擦皮鞋。他的大学生身份曾招来很多不以为然的眼光,却也为他招来了不少生意。他自己倒从未对自己学非所用及高学低用产生过怀疑。现在呢,他还在擦皮鞋,并且已在全国开了十几家分店,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要放下身段”,这是那位大学生的口头禅和座右铭。那位同学如果不去擦皮鞋或许也会很有成就,但无论如何,他能放下大学生的身段,还是很令人佩服的。你不必学他非得去做类似的事情不可,但在必要的时候,确实也应有他的勇气。

人的“身段”是一种“自我认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这种“自我认同”也是一种“自我限制”,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便越厉害,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不愿意主动去找下级职员,知识分子不愿意去做“不用知识”的工作……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失他们的身份。其实这种“身段”只会让人路越走越窄,并不是说有“身段”的人就不能有得意的人生,但我相信,在非常时刻,如果还放不下身段,那么会让自己无路可走。像博士如果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当业务员,那只有挨饿了;如果能放下身段,那么路将会越走越宽。

有一位留美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思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个普通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人员。这对他来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他仍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绝不是一般的程序员。这时他亮出学士证,老板就给他换了个更高级的职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一些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老板看了后又提升了他。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他终于拿出了博士证。此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他。我们有时候缺乏的正是这种“以退为进”的精神,总是不顾一切地向前冲,不碰得头破血流就誓不罢休。虽然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极其可贵的,但不讲方法,一味蛮干只会付出不必要的牺牲。后退不代{L-End}表放弃而是在为新一轮的竞争养精蓄锐,这也是一种智慧。

你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身段,也就是: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中。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批评,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放下身段”比放不下身段的人在竞争上多了几个优势:能放下身段的人,他的思考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这将是他的本钱。能放下身段的人能比别人早一步抓到好机会,也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因为他没有身段的顾虑。人不怕被别人看低,而怕的恰恰是人家把你看高了。看低了,你可以寻找机会全面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你“刮目相看”;而看高了,你就很难再有周旋的余地,甚至还会让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你感到失望。

第六节 暂时的让步是为了更好的选择

恰当地以退为进,作出适当的让步,能够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从而最后取得全局性的胜利。

在朱元璋羽翼未丰之时,其中势力最强的起义军陈友谅自集舟师,从江州直指朱元璋的属地应天,船舷千里,旌旗蔽空,气焰十分嚣张。朱元璋闻之变色,而手下有的主张投降,有的主张转移逃奔钟山,只有刘基怒目而视,一言不发。

朱元璋见此,便将其召入屋内问道:“猛虎已出,如今奈何?”

刘基气愤地说:“凡主张投降和转移的当斩!陈友谅果如一只猛虎,若在山中,你哪能与之相斗?今既下山,正应乘机猛打,岂能不战而降,不战而溃?”

朱元璋问:“话虽这样说,但到底如何应敌,你快快说来。”

“骄兵必败。陈友谅如此蔑视我们,一定以为我们非降即逃,他的后援必不充分。所以我们应先放弃几个地方,移走兵饷,装成逃跑的模样,再派人诈降,引诱陈友谅全速奔袭,我们中途设下伏兵,再派兵断其后路,叫其首尾难顾。哪有战而不胜的道理?”

刘基不慌不忙,细说方略:“取胜后我们再乘胜追击,还可以占领他的属地,陈友谅遭此重创,进一步制服他就易如反掌了。帝王之业,在此一举,天赐良机,岂可错过?”

朱元璋闻之顿感精神一振,立即命令胡大海出兵牵制陈友谅的后路;命陈友谅老友康茂派人诈降,诱敌深入;命徐达等将领各处设伏,准备截击。果然,陈友谅中计战败,丢弃战舰数千艘,逃回西北。朱元璋收复了失地,重创陈友谅,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陈友谅则因此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

朱元璋顺利地拔掉了通往皇权路上的一枚“钉子”。在战场上,恰当地以退为进,作出适当的让步,能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从而最后取得全局性的胜利。

公元616年,李渊被诏封为太原留守,北边的突厥用数万兵马多次冲击太原城池。更可恶的是,在突厥的支持和庇护下,郭子仪等纷纷起兵闹事,李渊防不胜防,随时都有被隋炀帝借口失职而杀头的危险。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李渊当时是内外交困,必然会奋起反击,与突厥决一死战。不料李渊竟派遣谋士刘文静为特使,向突厥屈节称臣,并愿把金银珠宝统统送给始毕可汗!李渊为什么这么做呢?原来李渊根据天下大势,已决定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气候,太原虽是一个军事重镇,但不是理想的发家基地,必须西入关中,方能号令天下。

西入关中,太原又是李唐大军万万不可丢失的根据地。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保住太原,顺利西进呢?当时李渊手下兵将不过三四万人马,即使全部留驻太原,应付突厥的随时出没,同时又要追剿有突厥撑腰的四周盗寇,已是捉襟见肘。而现在要进伐关中,显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惟一的办法是采取和亲政策,让突厥“坐受宝货”。所以李渊不惜俯首称臣。李渊的退步策略获得了大丰收。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后来,李渊派李世民出马,不费多大力气便收复了太原。而且,由于李渊甘于让步,还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资助。始毕可汗一路上送给李渊不少马匹及士兵,李渊又乘机购来许多马匹,这不仅为李渊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奠定了基础,而且因为汉人素惧突厥兵英勇善战,李渊军中有突厥骑兵,自然凭空增加了声势。李渊让步的行为,虽然有很大牺牲,不管是从名誉还是物质,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它使弱小的李家军既平安地保住后方根据地,又顺利地西行打进了关中。

如果再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突厥在后来又不得不向唐求和称臣,突厥可汗还在李渊的使唤下顺从地翩翩起舞哩!这当初的让步可谓是九牛一毛了。由此看来,明谋善略者暂时的让步,往往是赢取对手的资助,最后不断走向强盛,伸展势力再反过来使对手屈服的一条有用的妙计。

第七节 沉得住气,才能成大事

“小不忍则乱大谋”、“无忍无以处世”。想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及成就大事都一定要谙熟“忍”字的精髓。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也就是说,不如意的事是经常发生的。骑车上班,被人刮倒了,找他论理,他还蛮不讲理,甚至要动手打人;写好报告送上去,当头的不认真看,强不知以为知,倒过来还瞎批评一顿;论条件,这次评职称,自己是没有问题的,没想到却没有评上,而不如自己的却上去了;遇到让人气愤的事,怎么办?有人任性而为,大发脾气,大吵大闹,伸拳动腿,投河上吊,不出尽胸中的恶气不甘休。

有的人则不然。他们认为这种任性而为实在是不明智的行为。出于气愤和人动武,把人打伤或被人打伤,都不好;出于气愤和领导顶撞,只能增加领导对你的恶感;评职称、分房子没有轮上,已成事实,无法更改,大吵大闹只能伤害自己身体和形象,还有何用?“小不忍则乱大谋”。“忍”字的旧解是放在心上的一把尖刀。如果我们来个新解,把“忍”字看做是心中有一把尖刀,忍是为事业奋斗的利剑,不是更恰如其分吗?认为“忍是懦弱者的哲学”,这只不过是从{L-End}表面上看问题,恰恰相反,忍是强者的哲学。只有志存高远、目光锐利、意志坚强的人,才不会为小小不平之事而盲动。

秦初有两个名士,一叫张耳,一叫陈余,都是魏国人。秦国灭掉魏国后,悬赏重金捉拿他们二人。二人改名换姓逃到陈地,在乡里看门度日。一次,乡里小吏因为陈余的一点儿小过失要打他,陈余怒气冲天,眼看就要发作起来,张耳暗中踩了踩陈余的脚,叫他忍下这口气不要反抗。

小吏走后,张耳把陈余带到桑树下面,责备他说:“当初我和你是怎么商定的?今天碰到一点儿小侮辱,就准备死在一个小吏的手里吗?”陈余气盛浮躁,坚忍远不及张耳,后来亦是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古人说“一忍百事成”。在生活中要学会忍,忍也是一种宽容。容忍别人的缺点,容忍别人的过失不斤斤计较,以和为贵,不失为一种做人之道。宋朝郭进任山西巡检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了那个告状的人,审讯了一番,结果发现他在诬告郭进,就把他押送回山西,并交给郭进处置。有不少人劝郭进杀了那个人,郭进没有这样做。

当时,正值他国入侵,郭进就对诬告他的人说:“你居然敢到皇帝面前去诬告我,也说明你确实有点胆量。现在我既往不咎,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出其不意消灭敌人,我将向朝廷保举你。如果你打败了,就自己去投河,别弄脏了我的剑。”那个诬告他的人深受感动,果然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后来打了胜仗,郭进不记前仇,向朝廷举荐了他,使他得到提升。

忍一时之气、忍一时之辱,不仅使自己能修身养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使自己避祸躲灾,不引起他人的注视、猜疑,韬光养晦,以后成就大业。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退守在会稽山上,越国要求跟吴国讲和,吴国的条件是要勾践夫妇到吴国给夫差当仆役,勾践答应了。勾践当仆役很忠诚。夫差每次外出,勾践就亲自为他牵马。有人指骂他,他也不在乎,低眉顺眼,始终{L-End}表现一副驯服的面孔,很讨夫差的欢心。

一次,夫差病了,勾践在背地里让范蠡预测一下,知道此病不久就会好,他就亲自去见夫差,探问病情,并亲自尝了尝夫差的粪便,向夫差道贺,说他的病很快就会好的。夫差问他怎么知道。勾践胡编说:“我曾经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了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微有点苦,用医生的话说,是得了‘时气之症’,所以这病不久会好的,大王不必担心。”果然不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顺,深受感动,就把勾践放回国去。勾践回国之后,卧薪尝胆,20年后,终于报仇雪耻,灭掉了吴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推崇大丈夫能伸能屈,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夫子亦认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并不是真正的勇士。所有这些说白了,实际上都是把能否持忍不发作为一条重要的衡量标准。纵观古今中外乱世中崛起之名士,几乎无一不通韬晦之术。

第八节 在低姿态中获益

一时的低头是为了长久的抬头,正如暂时的退让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暂时的低头并不意味着卑屈和不顾人格,更不{L-End}表明失去原则和自尊,而是一种艺术的处世方法和智者的{L-End}表现。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有一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它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

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大量各种陶俑,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导游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至1.97米之间,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顶棚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态的跪姿俑受的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姿俑作蹲跪姿,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

人生漫长,变幻莫测,在前行的道路上碰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碰不回头,痛不思变。在厚重坚固的“门框”面前,暂时的低头并不意味着卑屈和不顾人格,更不{L-End}表明失去原则和自尊,而是一种艺术的处世方法和智者的{L-End}表现。

一次,富兰克林到一位前辈家拜访,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摸头,一边看着比正常标准低矮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着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不要忘了。”富兰克林牢记住了前辈的教导,并用之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涉世之初的青年人,心怀远大抱负,都想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然而,纷纭复杂的现实世界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么美好。坎坷、荆棘和生活道路上横生的障碍让现实者吸取教训,学会思索,采用迂回和缓的方法去战胜和超越;理想者则傲气不敛,锋芒毕露,小觑或无视生活有意无意设置的低矮“门框”,其结果,只能被碰得头破血流,成为一个失败者。如果你想把事情做成,就得以一种低姿态出现在对方面前,{L-End}表现得谦虚、平和、朴实、憨厚,甚至愚笨、毕恭毕敬,使对方感到自己受人尊重,比别人聪明,那么在谈事时他就会放松警惕,觉得自己用不着花费太大精力去对付一个“傻瓜”了。

当事情明显有利于你的时候,对方也会不自觉地以一种高姿态来对待你,好像要让着你似的,也就不会与你一争长短了。其实,你以低姿态出现只是一种{L-End}表面现象,是为了让对方从心理上感到一种满足,使他愿意合作。实际上越是{L-End}表面谦虚的人,越是非常聪明的人,越是工作认真的人。当你{L-End}表现出大智若愚来,使对方陶醉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气氛时,你就已经受益匪浅,并已经完成了工作中很重要的那一半了。

你谦虚时显得他高大;你朴实和气,他就愿意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你恭敬顺从,他的指挥欲得到满足,认为与你很合得来;你愚笨,他就愿意帮助你,这种心理状态对你非常有利。相反,你若以高姿态出现,处处高于对方,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做事就没数了,而且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因此,为了把事情办成,不妨常以低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的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第九节 多听忠告,别一条道走到黑

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善于听的人可以通过听别人的议论,获取经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这是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古往今来大凡成就大业之人,无不是胸怀宽广、从善如流者。他们不但心中有大志,而且能够礼贤下士,倾听逆耳忠言;相反,有一些同样有抱负的人,虽然在开始时得风水宝地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他们却因此而骄傲自大,不可一世,渐渐地也就众叛亲离,一路下坡,最终导致了失败。

宋代著名大文学家苏东坡在评论楚汉之争时就曾说: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胜,楚霸王项羽之所以失败,关键在于他们对待敌对意见的态度上。项羽不能忍受批评,白白失去了百战百胜的勇猛;刘邦所以成大业是他懂得忍下人之言,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下面几件事足以说明刘邦与项羽的不同。楚汉战争之前,有个叫郦食其的读书人来投奔他。

刘邦平日不喜欢读书人,派人回绝说:“现在是战争时期,不见儒生。”

郦食其生气了,他对管事的人说:“你给我进去报告,老子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

管事的人赶快进去报告,于是刘邦就把郦食其请进去了。当时刘邦正在洗脚,没有站起来迎接。

郦食其向刘邦作了一个揖,劈头就问:“你究竟要不要推翻秦朝,夺取天下?你为什么轻视长者?”

刘邦听了,赶快趿上鞋,站起来给郦食其陪礼让坐。郦食其看到刘邦挺能接受意见,就贡献了一条重要的计策,建议刘邦去进攻陈留。刘邦采纳了这个意见,带兵打下了陈留。结果得到了许多粮食,解决了军粮不足的问题。

经过连番征战,刘邦于公元207年八月攻入武关,向咸阳逼近。秦王子婴即位后,诛灭赵高,并派兵在峣关抵挡刘邦。

张良向刘邦献计说:“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这种市侩之人,很容易用钱财打动他。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行一步,给五万人预备粮食,并在各个山头上多增挂旗帜,作为疑兵,同时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宝物利诱秦军的将领。”

秦军的将领果然背叛秦朝,打算跟刘邦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阳,刘邦想听从秦将的计划。

张良说:“这只是峣关的守将想反叛罢了,恐怕部下的士兵们不听从。士兵不从必定带来危害,不如趁着他们懈怠时攻打他们。”刘邦于是率兵攻打秦军,大败敌兵,进抵咸阳。秦王子婴被迫捧着玉玺向刘邦投降,秦王朝灭亡。

十月,刘邦进入咸阳。将士们纷纷争着抢着去找皇宫的仓库,往自己的腰包里揣金银财宝,刘邦自己也被阿房宫的富丽堂皇和美貌如仙的宫女弄得眼花缭乱,他以“关中王”自居,准备就住在宫中,好好享受一番。但在樊哙“沛公要打天下还是要当富翁”的提醒下,立时醒悟,忍住了贪{L-End}图享乐的念头,吩咐将士封了仓库和宫殿,带着将士仍旧回到灞上的军营里。与刘邦容忍的态度相反,项羽则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一个有识之士建议项羽在关中建都以成霸业,项羽不听。那人出来发牢骚:“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然!”结果项羽知道了,大怒,立即将那人杀掉了。楚军进攻咸阳时到了新安,只因投降的秦军有些议论,项羽就起杀心,一夜之间把20多万秦兵全部活埋,从此他的残暴名闻天下。

他怨恨田荣,因此不封他,致使田荣反叛。他甚至连身边最忠实的范增也怀疑不用,结果错过了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后气走范增,成了孤家寡人。在这场楚汉之争中,刘、项就因心态气度的不同,一个转劣势为优势,最终取胜,而另一个则截然相反。可见放平心气、接纳批评意见对于在激烈竞争中取胜是多么重要。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善于听的人可以通过听别人的议论,获取经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这是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忠告有助于和他人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其作用不可轻视。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不接受他人忠告的人,则是一个失败的人。

第十节 为了不“折”,宁可弯腰

泰山压顶,先忍一下又何妨?折断了就永远断了,而弯一下腰还有挺起的机会。所以,当你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要学会忍耐、婉转和退让,这样可以获得无穷的益处。假如你和对手产生了冲突,论力量,你是鸡蛋,而对方是石头,你怎么办?是像头脑简单的拼命三郎那样以卵击石,白白地送命呢,还是避其锋芒,等自己也变成石头,变成比对方更大的石头再有所{L-End}图谋呢?试想,为争一时之气而拼个你死我活,于己于事又有何益呢?泰山压顶,先忍一下又何妨?折断了就永远断了,而弯一下腰还有挺起的机会。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有一位吏部科给事中,名叫王朴,曾因直谏,犯了龙颜而被罢官。不久,又被起用做御史,他马上评议当时的时政。在朝廷之上,多次与皇帝争辩是非,不肯屈服。一日,为一事与明太祖争辩得很厉害。太祖一时非常恼怒,命令杀了他。等临刑走到街上,太祖又把他召回来,问:“你改变自己的主意了吗?”王朴回答说:“陛下不认为我是无用之人,提拔我担任御史,奈何摧残污辱到这个地步?假如我没有罪,怎么能杀我?有罪何必又让我活下去?我今天只求速死!”朱元璋大怒,赶紧催促左右立即执行死刑。不是说生性耿直不好,但王朴实在是太不开窍了,心中那种傲气犟劲一产生就消失不了,而且越来越旺,连皇帝给他机会都不要。这与他心高气傲、不懂处世策略有很大关系。

他不懂得弯与折的辩证法——尤其在一言九鼎的皇帝面前,以致毫无价值地送了自己的小命。而下面这个发生在现实中的故事也许能更形象地说明这个道理。赵君大学毕业后,决心为家乡闯出一条致富之路。他毅然回到家乡承包了40亩荒地,开始建造他的示范农场。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不到两个月,他就和干部们发生了冲突。一次,因为干部吃吃喝喝,赵君当面提了意见,他坦诚地说:“论辈分,你们都是我的叔叔大爷。群众生活这么苦,干部不应该这样多吃多占。”

干部们一愣,多少年了,还没有人敢当面说他们的不是呢。他们手捏酒盅,小声议论说:“这后生,读了几年书,就翘尾巴!”又一次,因为乡里干部们按亲疏远近划分宅基地,赵君去找干部评理,又一次得罪了乡里干部。赵君动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在山上盖起了石屋,开始了农场的建造。可是,他遇到了一连串的麻烦:实施计划需要的炸药,要乡里干部开证明才能购买,他受到了无端的刁难;农场需要资金,他又遭到乡里干部的冷眼……

有人劝赵君,为了你的事业,去找干部服软认错,以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或是给有实权的部门送点礼,换取贷款,否则你将一事无成。赵君却口气强硬:“做人要有人格,我绝不向落后的行为卑躬屈膝!”另一位大学生李君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基层工作。刚出校门一个月,他也有过类似赵君的遭遇。那是在建造家乡选矿厂时,李君发现,用来建厂的大部分钢材被领导拿去送人了。

他气愤地去找领导质问:“你怎么能拿公有的东西随便送人呢?”领导拍了拍李君的肩膀,开导说:“你呀,刚出校门,不懂得人情世故。搞设计不能死抠实际需求量,还必须把一些人为的损耗加进去,这是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李君恍然大悟,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他安然度过了自己步入社会的第一个险滩。在领导的眼里,李君能干而又听话。几个月后,他被任命为副乡长。通过几年的奔波建厂,李君悟通不少“人情世故”。很自然地,李君面前的红灯少,绿灯多。由于他突出的“政绩”,3年以后,他被提拔为乡长。又过了2年,他被提升为副县长。所以,当你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也千万别认为“可杀不可辱”,宁可吃吃眼前亏。学会忍耐、婉转和退让,可以获得无穷的益处。“低头做人”被一切真正成功的人士奉为圣经。

第十一节 不吃亏反而更吃亏

爱占便宜是人的天性。聪明的人就会利用别人的这个弱点,适当地吃点亏,给别人些小便宜,从而自己实际获利。有个老板,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任何家庭背景,但生意却出奇地好,而且越做越大。其实,他的秘诀也没什么,就是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他都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这样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因为尝到了甜头,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自己的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合作者。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许多的小头聚集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他才是最大的获利者。吃亏是福,因为人都有占便宜的弱点,你吃点亏,让别人得点利,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你的事业兴旺发达,这就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

曾经有人说过这么一段极富哲理的发人深省的话:“福祸二字半边一样,半边不一样,就是说,二字相互牵连着。所以你们得明白,凡遇好事的时光甭张狂,张狂过了头后边就有祸事;凡遇到祸事的时光也甭乱套;哪怕咬着牙也得忍着受着,忍过了,受过了,好事跟着就来了。”要做到不计较吃亏,甚至主动吃亏,就需要忍让,需要装糊涂。春秋末年,晋国有一个当权的贵族叫智伯。他名叫智伯,其实一点都不聪明,相反,却是个蛮横不讲道理、贪得无厌的人。他自己本来有很大一块封地,还嫌不够,有一回,他平白无故地向魏宣子索要土地。

魏宣子也是晋国一个贵族,他很讨厌智伯的这种行为,不肯给他土地。他的一个臣子叫任章,很有心计。任章对宣子说:“您最好给智伯土地。”宣子不理解,问:“我凭什么要白白地送给他土地呢?”任章说:“他无理求地,一定会引起邻国的恐惧,邻国都会讨厌他;他如此利欲熏心,一定会不知满足,到处伸手,这样便会引起整个天下的忧虑。您给了他土地,他就会更加骄横起来,以为别人都怕他,他也就更加轻视他的对手,而更肆无忌惮地骚扰别人。那么他的邻国就会因为害怕他、讨厌他而联合起来对付他,那他便不能这样长久下去了。”任章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见宣子点头称是,似有所悟,便又接着说:“您不如给他一点土地,让他更骄横起来。再说,您现在不给他土地,他就会把您当作他的靶子,向您发动进攻。您还不如让天下人都与他为敌,使他成为众矢之的。”

宣子非常高兴,马上改变了主意,割让了一大块土地给智伯。智伯尝到了不战而获的甜头,接下来,便伸手向赵国要土地。赵国不答应,他便派兵围困晋阳,把赵国包围了。这时,韩、魏联合,趁机从外面打进去,赵在里面接应,里应外合,内外夹攻,智伯便灭亡了,果然如任章所料。

贪欲不忍,给自己带来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成功的人都是很聪明的人,最明白“吃亏是福”的道理。直不疑与郎同居一室,有一位同住的人回家,误拿了郎的金子,而郎则怀疑是直不疑拿走了,直不疑赶忙向他谢罪,并买了金子还他。后来,回家的人回来后,将金子还给郎,并说明了原委,郎十分惭愧。从此,这两人都将直不疑视为厚道诚挚的朋友。

吃亏,不是什么好事,但吃亏之后的后果,却不一定是坏事。直不疑的举措,让他获得了忠贞的友情。并且从另一角度想,直不疑的做法也值得,假若拿金的人不还,郎确认为是直拿的,而且还了他金子,郎会忘了这事,两人还是朋友。最怕的事是直和郎因拿金子的事吵了起来,须知在金子未还回之前,越辩越糟,也许两人会反目成仇,友情告终。所以说“吃亏是福”。为人处世之道,只有不怕吃亏,遇事时都要让人几步,才算是高明之举。我们应以宽厚的态度待人,因为给人家以方便,同时也就是日后为自己之方便打下了基础。否则,如果人们看到利益就进一步,看到祸患就先躲开它,也许还没有得到幸福,灾祸就已经先到了。

第十二节 以退为进,迂回前进

对于一些不平之事,不公之人,不能直接{L-End}表达我们的一些不满,因为你越是强行压制,对方反击的力量也就越大,不如以避让求进,反而会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遇到一些不平之事,不公之人,又不能不去{L-End}表达我们的一些不满;但怎样{L-End}表达这种不满却有一定的学问,特别是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一定要做到既能{L-End}表达出对对方的不满,又不至于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确是不太容易的事。话里藏话、旁敲侧击则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武器。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次事故中,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老马左手指受了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厂长老丁来病房看望时,谈到车间小吴和小齐两个年轻人技术水平较强,但组织纪律观念较差,想让他们下岗一事。

老马当时没有{L-End}表态,只是突然捧着手“哎哟哎哟”大叫。

丁厂长忙问:“疼了吧。”

老马说:“可不是,实在太疼了,干脆把手锯掉算了。”

老丁一听忙说:“老马,你是不是疼糊涂了,怎么手指受了伤就想把手给锯掉呢。”

老马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有时候,我们看问题,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老丁,我这手受了伤需要治疗,那小吴和小齐……”

老丁一下子听出老马的“弦外之音”,忙说:“老马,谢谢你开导我,小吴和小齐的事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老马把手有病需要治疗类比人有缺点需要改正,进而巧妙地把用人和治病结合起来,既没因为直接反对老丁伤了和气,而且又维护了团结,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突然对周总理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有没有妓女?”

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声誉,甚至还可以联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回答当然应该是“没有,绝对没有”。

周总理却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圈套,微笑着对那位记者说:“有”,全场马上发生一些骚动,许多记者把脖子仰起,期待下面更具体的答案。

西方记者顺势追问:“在哪里?”

周总理话头一转,说:“在中国的台湾省。”

回答得多么巧妙,一箭双雕!周总理回答“有”,是顺着西方记者的诘难,装作退却,待西方记者逼问在哪里时,周总理反戈一击,说在中国的“台湾省”,不但阻止了西方记者的刁难,更点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可见,退不是忍让、怯懦的{L-End}表现,退是为了进,是为了说服更有力度而蓄积力量。同样,你越是强行压制,对方反击的力量也就越大,如果把自己放在弱势的地位,用自谦的话体现你的君子之风,反而会赢得别人的同情和尊重。

在西汉末年平帝当政时,王莽已掌握大权,并有篡位之{L-End}图。当时汉平帝只有十几岁,还没有立皇后。王莽便想把自己的女儿配给平帝,当上皇后,以稳固自己的权势。一天,他向太后建议说:“皇帝即位已经三年了,还没有立皇后,现在是操办这件大事的时候了。”太后哪有不允之理。

一时间,许多达官显贵争着把自己的女儿报到朝廷,王莽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王莽想到,报上来的女孩,有许多人比自己的女儿强,不耍花招,女儿未必能入选。于是他又去见太后,故作谦逊地说:“我无功无德,我的女儿也才貌平常,不敢与其他女子同时并举。请下令不要让我的女儿入选吧。”太后没有看出王莽的用心,反而相信了他的“至诚”,马上下诏:“安汉公之女乃是我娘家女儿,不用入选了。”王莽如果真是有意避让,把自己的女儿撤回来就行了,但经他鼓动太后一下令,反而突出了他的女儿,引起了朝野的同情。

每天都有上千人要求选王莽之女为皇后。朝中大臣也给说情,他们说:“安汉公德高望重,如今选立皇后,为什么单把安汉公的女儿排除在外?这难道是顺从天意吗?我们希望把安汉公之女立为皇后!”于是王莽又派人前去劝阻,结果是越劝阻说情的人越多。太后没有办法,只好同意王莽的女儿入选。王莽抓住这个时机又假惺惺地说:“应该从所有被征招来的女子中,挑选最适合的人立为皇后。”朝中大臣们力争说:“立安汉公之女为皇后,是人心所向。请不要再选别的女子干扰立后这件大事。”王莽看到自己的女儿被立为皇后已成定局,才没有{L-End}表示推辞。不久,王莽的女儿就当上了皇后。

同类推荐
  • 家庭心理健康新概念

    家庭心理健康新概念

    作者以心理健康为重点,围绕着家庭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分十二章,详细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常见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障碍的基本治疗方法等,力求把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全部涵盖在内,并配有数十种生动有趣的心理测试题,供大家测试参考。本书立意新颖,观点独到,趣味横生,其目的就是希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中不仅能够“有的放矢”,还可以“防患于未然”,以愉快、轻松的心情面对人生,接受挑战!
  •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超越快乐原则》修正了弗洛伊德早期的本能学说,第一次提出人存在着死的本能与生的本能,并把这两种作用相反、同时并存的力量的斗争视为整个生命运动历程的决定者。《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系统论述了关于“群体的本质就在于它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的理论。《自我与本我》谈及意识、前意识、潜意识,阐述了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抑制、症状与焦虑》是弗洛伊德对压抑与焦虑及心理防御机制关系理论进行修正与补充的主要论著。
  • 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你的心理是否已然失衡?比如总会因一些小事而生气,因生活的繁琐而烦恼,因工作压力而沮丧,因人生的艰辛而消沉,因一次次的失败而抑郁,因人际关系关系的复杂而不知所措?果真如此的话,就要好好地平衡一下自己的心理了。《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帮助广大读者找到内心的平衡状态,使大家摆脱忧郁、沮丧、自卑、愤怒、傲慢,自负的不良情绪,重拾自信、乐观、积极、淡定、从容、平和的心态,从而使大家在平衡了自己内心的同时平衡好自己的生活。
  • 咸口味心理学

    咸口味心理学

    《咸口味心理学》可以说是为读者奉献的一种心理自助疗愈福音,本书的宗旨是帮助读者摆脱不良心境障碍,解决心理困扰,纠正不良的心理问题,以及解读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怪癖行为和心理现象。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事例生动有趣,同时提供了针对不良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之道,期望能给读者带来切实的帮助。面对绝大多数人都有的“心病”问题,只要以正确的心态去认识它、了解它,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出现异常的时候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 每天懂一点饮食心理学

    每天懂一点饮食心理学

    本书以饮食心理为基础,结合生理学、营养学等知识深入地解析了人们饮食行为背后的秘密,全面介绍了国内外诸多科学家,尤其是心理学家对饮食行为的研究,揭示了贪吃、馋嘴、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爱吃零食、夜间进食、厌食等行为背后的真相,引导人们在认清饮食恶习危害的同时,从心开始,冲破内心的贪念,塑造适合自己的健康饮食习惯。
热门推荐
  • 佳期如梦之今生今世

    佳期如梦之今生今世

    这样的故事,不是碰不到对的人,只是都败给了自己,败给了现实。在爱情的路上又都是那样绝望地走着,一开始就扑下来的悲伤的雾,谁都不能看得那样真切,却又急急地找出路,可是有出路吗?
  • 唐七畅销作品套装

    唐七畅销作品套装

    起弦风雅,落笔生花,感动千万读者的惊才绝艳之作,要怎样才可相守?是梦境抑或现实?此生绝不可错过的入骨相思。
  • 霸气公主之复仇葬心恋

    霸气公主之复仇葬心恋

    在她最青涩的童年时期,亲眼目睹了一次天灾,哦,不,应该是一场人祸,从此,便改变了她的一生,黑道王者?复仇,爱恋,她该怎样抉择,放下复仇?不,不可能,她的弑母之仇,必须报,就在她准备放下的这场葬心恋的时候,一场惊天的扭转,改变了她和他的一生……
  • 速效说服术

    速效说服术

    说服高手绝不公开的心理秘笈,让人无法说NO的顶级攻心话术!人生就是一连串的说服,说话未必要口沫横飞,无需滔滔不绝,只要掌握对方的心理,一针见血便有办法说服他人,如何看时机说话?如何做好说话的心理建设?你知道吗?史上最强的说服术,尽在本书。
  • 抗战之陈大炮

    抗战之陈大炮

    我陈大炮的命令一下,吹号的小鬼头小安子,就是第一个爬出战壕,站在那被炮火燃烧得发黑的土堆上,使劲的吹起冲锋,……很快,所有的人,端着枪口处装着大约半米长的锋利刺刀的三八大盖,纷纷嗷嗷的冲出战壕,个个视死如归,迎着鬼子的枪子压上去……
  • 网王之恶人

    网王之恶人

    “你这个不华丽的女人,本大爷肯为你负天下,为什么你就不肯信任本大爷呢?”-----迹部景吾“为你付出一切孤都不在乎了,何况做这一次恶人呢?”-----尹澄不语“我会用我的一切去呵护你、照顾你、保护你……所以,请留在我的身边。”-----不二周助面对命运的岔路口,我是选择继续追随光的脚步,还是,留在原地享受那份温柔……
  • TFboys陪你们从青丝到白发

    TFboys陪你们从青丝到白发

    在一次偶然的相遇里,她们与他们相见了。她们是可爱霸气的三个女生,他们是高攀不起的三个萌明星,她们与他们之间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来看看吧。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鸿鹄之志

    鸿鹄之志

    “上帝”是神话也是梦,“长生”是谎言也是心;生灵为强势折腰,也因强势崛起。伏羲的浩荡山河志,三皇五帝的千秋功德志,万年不衰的英雄志,百世流芳的男女志,爱恨情仇在天地间生根发芽。术士,能力者,王者只是灵元师的分支;灵元师,驯兽师,炼丹师只是灵元界的一角,灵元界也不过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 穿越之皇帝的跨世情人

    穿越之皇帝的跨世情人

    周末在家泡美容澡为晚上的相亲做准备的千一纯不想……殷国皇帝龙霄与新选秀女嬉戏,啪的一声响,还以为是有刺客闯入,却看到一裸体美人,以为她也是秀女,却搞不明白她一连串动作,最让人震撼的是她竟说:“打扰了!你们继续!”众人一向害怕的暴君皇帝会轻易饶恕打扰自己好事的千一纯吗?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