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40700000014

第14章 生态伦理学的现实基础

生态伦理学的产生,实现了伦理学发展史上质的飞跃,它第一次将传统伦理学关于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理论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把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正如生态伦理学的创始人莱奥波尔德指出的,新的伦理学需要改变传统伦理学的两个最重要的概念:一是伦理学正当行为的概念必须扩大到包括对自然界本身的关心,尊重所有的生命和自然界,一种行为只有趋向于保护生物群落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时,它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二是道德权利的概念应扩大到自然界的实体和过程,确认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权利。

那么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到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扩展能否行得通呢?换句话说,生态伦理学能否存在呢?这是生态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的问题,也是西方学术界20世纪70~80年代辩论的一个问题。这样的辩论现在正涉及中国。关于这一问题,理论界很多学者已从道德本身的含义、自然的价值、权利等角度对生态伦理学的存在给予了论证。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生态伦理学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将两种关系结合起来,比传统伦理学仅限于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研究更具合理性。即生态伦理学的存在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这是因为:在人对自然进行物质改造的劳动实践结构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仅同时发生,共同发展,互为中介,而且前者的变化是以后者的变化为契机的。

一、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共同发展

传统的伦理学强调人与动物的不同,只关注人对人的关系,只研究人对人的伦理关系。它的基本假设就是:道德以人为界,人之外的其他存在物与道德无关,人只对人才负有直接的道德责任,伦理学以调节人际关系为己任。但是殊不知,人对人的关系是不能脱离人对自然的关系而存在的。二者以劳动为中介而彼此联系,马克思说:“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们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4、33、926~927页。]人要作为人而存在,就必须劳动生产。而“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节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01~202、96、204页。]可见,劳动生产就是人对自然的一种占有,劳动本身就是现实的人对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首先就是以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前提的。即人对自然的实践改造关系是人与人社会关系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反过来,人对自然的关系也必须以人对人社会关系的存在为前提。“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的关系,才会有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362、49、49、208页。]因此,任何形式的生产活动,一开始就体现着两方面的联系,都是在人对自然界作用的同时,包含了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4、33、926~927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同时发生的,而且也是彼此适应、共同发展的。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生产力是社会结构中最基础的东西,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而生产力是什么呢?生产力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曾对生产力做过这样的肯定,“在工业中向来就有那个很著名的‘人和自然的统一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362、49、49、208页。]而且认为“这种统一性在每一时代都随着工业或快或慢的发展而不断改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362、49、49、208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化,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不断进入崭新阶段。正如马克思所言:“手推磨产生的是以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以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44页。]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低下,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直接控制着人的生产和生活的一切方面,人在自然界中自由选择的余地十分狭小。生产劳动只能在狭隘的范围和孤立的地点上发生。在这种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只能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关系,而不可能形成全面的、普遍的联系。到了原始社会末期,随着人类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逐步加深,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从自然界中获取的生活资料日益丰富,这就为一部分人剥削另一部分人提供了可能,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跨入私有制社会——奴隶社会,但由于从总体上来说,当时自然经济占优势,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还很低,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还相对弱小,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则是人与自然的直接统一和人对自然的盲从与崇拜,人几乎还是自然界的奴隶,人与人的关系也无法完全摆脱自然性的特点。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与人之间也开始逐渐超越和摆脱自然形成的关系而形成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一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征服”,但只是个人式的“征服”。由此造成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人类由于自身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而带来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只为少数剥削者所占有,仍然未能消除大多数人的匮乏(贫富悬殊);另一方面,由于私有制造成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私有者的利己主义占有欲,使日益增强的社会生产力没有能够为社会所自觉地合理地加以控制,从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关系的状况可见,人的解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建立,在私有制社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解决人的自然生存条件与解决人的社会生存条件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才能建立“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01~202、96、204页。]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全社会占有和享受,人与人之间根本利益的一致,使得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谐协调,而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物之间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因此,公有制社会是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才能在社会关系上取得自由而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人对人的关系同人对自然的关系互为中介

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同时发生的,这是从时间的角度而言的;从机制的角度看,这两种关系的统一则体现在:二者是互为中介的。

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介。人类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这不仅在于其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更重要的一方面则在于人类不是以个体的形式直接面对自然界,动物虽然也有某种群体组织,但本质上是以个体的肉体本能而面对对象,人类则是以社会机体的官能而间接地面对自然界的。动物只是凭借自身的天然器官从事“生产”,这种器官是天然地、直接地与个体同一的,绝不会发生他们的归属问题。而人类生产所凭借的是社会性“器官”,即以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这些器官必然有一个归属的问题。谁占有了生产资料,谁就占有了生产条件。因此以这些“器官”的占有关系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的确立,也就成了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必要前提。

另一方面,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介的。人与人的关系包括人与人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其中生产关系是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其他关系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并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这些不同层次的社会关系不仅是产生于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体现的生产过程中,而且也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介的,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来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伴随着劳动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无疑使其具有社会历史性,具体表现为:不同时代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状况折射着不同时代人与人关系的主要特征,这一点从不同时代人们对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不同中就可窥见一斑。在原始社会里,人人平等,各司其职,不分高下,大家共处于一个“共产主义式”的大集体中。这种平等的社会关系反映在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面则是人们对生产资料占有的平等。即生产资料为社会所有,任何个人都不占有生产资料,人人参加生产劳动,在那里只存在劳动的交换,而没有产品的交换。私有制早期阶段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作为劳动对象的土地资源为一部分人所有。这种占有上的不同本身就是人对自然关系的一种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则使剥削者脱离生产劳动而直接同劳动对象打交道,而劳动者通过劳动则直接和自然交往。这种人对自然关系上的不平等在人类社会领域里的表现就是:在人类历史上,原始的共产主义式的人与人的平等关系被打破,人对人的剥削关系已形成。到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压迫、剥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主要归因于资产阶级垄断了一切生产资料。正如马克思所说,在这种制度下,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的自然界,他就越是在两个方面失去生活资料:第一,感性的外在世界越来越不成为属于他的劳动对象,不成为他的劳动生活资料;第二,这个外部世界越来越不给他提供直接意义的生活资料,即劳动者的肉体生存所需要的资料。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如果没有这种对自然界、对劳动对象关系上的不同,也就不存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三、人与人社会关系的改变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为契机

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同时发生,共同发展,互为中介,而且人对自然关系的改变经常是人对人关系变化的契机。马克思在他的《雇佣劳动与资本》中写道:“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并标志着这种关系的发展水平。它与生产关系共同构成社会生产方式。其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将引起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而生产力的变化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人对自然关系的变化引起人与人关系的变化。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关系的变化更新无不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引起的。这从生产工具发展变化的历史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具有同步性这一点就可窥见一斑。在使用简陋的石头工具的原始时代,劳动者的技能极其低下,根本谈不上对自然的抗衡,人是自然的奴隶,拜倒在自然的脚下。在这种条件下,只能产生原始公社式的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平等相处,而不可能产生人剥削人的现象。伴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这种原始的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则被以人剥削人为特征的私有制关系所代替。这是由于金属工具的采用,使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出现剩余产品,这就为一部分人剥削、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提供可能,促进了私有制的产生。其中,与粗笨的青铜或铁制工具相对应的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而与较为精致的金属工具相对应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伴随着纺车、手工织布机、铁锤让位于纺纱机、机械织布机、汽锤,劳动过程日趋社会性与协作性,个体手工作坊由成千上万工人共同劳动的工厂所取代。一句话,随着机器的采用,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飞速发展,这必然直接造成社会财富和生产资料相当程度的集中以及大批农民小资产阶级的破产,使人类社会跨入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阶段。

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表明:我们不能脱离其中任一方面,单纯地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或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只能从二者统一的角度进行理论上的把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掠夺、破坏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这种情况下,自觉摆好两种关系之位置的任务已提上了日程。人们再也不能抽象地研究人对人的关系,而必须在协调人与人关系的同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改造人与人的关系。

同类推荐
  • 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本书主要从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西部生态环境问题、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生态教育、西部地区生态实践——以宁夏为例等方面对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民族地区政府在制定方针政策时提供决策咨询。
  • 滑波、泥石流防范与自救

    滑波、泥石流防范与自救

    自然灾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能力阻止它的发生和带来的损害。大多数人在突然遭遇自然灾难时会彻底崩溃,他们或哭泣、或尖叫,却不知此时是需要迅速行动的最关键时刻。只有少数人能保持冷静,利用自己所学的灾害自救知识,并迅速采取行动脱离险境、减小损害。因此,如果幸运的你还没有亲身经历过自然灾难,请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我们谁也无法预料自己会在何时遇到何种灾难。
  • 热土凝香

    热土凝香

    本书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兴隆香料饮料研究所成立五十五年艰苦创业历程的写真,其创建、发展与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几乎是同步的。
  • 了解环境:环境现状介绍

    了解环境:环境现状介绍

    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水缺的发展中国家,以占世界7%的耕地和8%的淡水资源养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为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央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都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自觉地把环境保护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 破译神奇地理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神奇地理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神奇的地球地球曾有过光环吗人类觉察到太阳系行星上的光环,可能是300年以前的事。17世纪,科学家伽利略首先从天文望远镜里看到土星周围闪耀着一条明亮的光环。后来,人们又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了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数百年过去了,也没有听说它们周围出现光环。
热门推荐
  • 幽黯岛

    幽黯岛

    【国内首部探险派本格推理侦破小说,推理者与策划者的巅峰对决!高智商诡计的终极较量!】一张来自“冥王”的邀请卡突如其来的送到了我的手中,随着一件件离奇事件在我身边一一发生,最终我才知道,原来被选中的人除了我之外,还有十一个人。十二个人,分别代表十二个星座,分别来自不同领域,随着‘幽冥计划’在幽黯岛上的逐步展开,一起起诡异的死亡展现在我的眼前。传说中的宝藏?神奇的机关秘术?扭曲的人性?黑暗的心理?孰是孰非?阴谋背后的真相——竟然来自于我……
  • 执行在于细节

    执行在于细节

    《执行在于细节》作者罗鲜,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也绝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制度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只有花大力气,把小事做细,才能把事情做好。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所以,我们只能从基层做起,不能眼高手低。浮躁应被扎实所代替,冲动应被理智所折服,这才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 秋风引

    秋风引

    试图摆脱芳村的小桃师范毕业后又不得不回到芳村做教师。她看见过城市生活,她需要保持自己的荣耀。得到小桃的校长将他介绍给城里的干部。婚后的小桃感到很幸福。然而,总有一股摆脱不掉的悲凉缠绕着她。在小桃怀孕时,妹妹住在她家,独自与丈夫在厨房里呆了很长时间,并且打碎了一个盘子。发生了什么事小桃心知肚明,但她没有闹。从女孩到女人,从最初的梦想到生活的细碎,此时的小桃“最先闻”该已是人生的秋意悲凉吧。
  • 重生之异界修仙传

    重生之异界修仙传

    都市四名男女,在登爬南天山时不幸跌入悬崖,却因时空穿梭到达异界,异界之行也因此开始。
  • 玄气风云录

    玄气风云录

    玄武大陆,默默无闻的人族少年踏上强者之路......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君临天下:邪王怜宠术神妃

    君临天下:邪王怜宠术神妃

    废柴?傻子?通通配不上我!当傻子变成天才,当神遇上魔。命运的轮盘开始转动,结交伙伴,收养神宠。前世他确实为情而死,但今世她要得到情,命也不会丢!她不仅要保护自己还要保护需要保护的人。欺负我?没门!伙伴为我而死,终于冲破封印,父母助阵,恢复记忆。“吾乃天下之神,掌控天下!”
  • 中外爱情文学故事(上)

    中外爱情文学故事(上)

    《中外爱情文学故事(上)》描写了美好柔情、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内容包括:红宇;法国中尉女人;飘;孔雀东南飞;张铁匠的罗曼史;三笑姻缘;风筝奇缘;秋雪湖之恋;爱的荒漠;月亮女神的爱;八月照相馆;泰坦尼克号;爱情故事;人鬼情未了等。
  • 快穿之恶毒女配打脸系统

    快穿之恶毒女配打脸系统

    天之骄女洛清歌发现自己居然是被操控的恶毒女配,一路脑残的作死。打破枷锁之后,绑定了恶毒女配打脸系统,开始穿梭于各个世界,开启打脸的征途。完成恶毒女配的愿望,赚属性分和能量的同时,无意间收获忠犬一枚。带着忠犬一起向幕后黑手主神挑战,揭开身世神秘的面纱。PS:主角不纯善,不喜勿喷!
  • 末世盛歌

    末世盛歌

    神说:“当你打开地狱之门企图一窥究竟之时,地狱的魔鬼同时也跑出来”。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科学家发现在我们身边还存在着其它空间。DS打开异度空间的大门,外星生物入侵地球,地球人利用核子弹反击,导致世界毁灭。在毁灭的世界中,重新聚集起来的人类建立了以圣城为中心的联合政府,主神王翔建立了超能力者组成的众神天堂,因辐射变异的变异人割据北方,南方又遭受到异度空间遗留的食尸鬼的迫害。意外得到超能力的纵火师——白水,是否能够带领着自己的伙伴,在这个极其混乱的末世生存下去?又或演绎出一番末世的盛歌……
  • 异争天下

    异争天下

    一块由天而降的陨石,改变了地球的命运,而男主角也应这块陨石而生,殊不知女主角也是随着那一份契机而生,两个人相生相识。而男主角的使命就是恢复地球的原貌,拥有地球上最为鸡肋的异能,而他,就要用这异能创造神话。本书里基本上描写对抗异兽的战斗,男主角和女主角打亲骂俏的故事,呵呵,请君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