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43900000018

第18章 居民与大学生社区意识的提升策略(2)

2.幸福社区村民理事会的选举

村民理事会的成员都是由村民投票选举的,相关负责人将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提出理事会成员的建议名单,以及由全体村民推荐提出候选人名单,提交至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村民理事会是群众自治组织,其本身没有任何资金储备,担任理事会成员也没有任何工资报酬,并且他们的工作时间不能充抵社区建设中的筹资或劳资。因此,村民理事会是联系村“两委”与村民之间的纽带,主要职责是发动村民,依靠村民。其运行机制概括为:以村民理事会为领导,坚持农民自主决策、自愿投资、自我管理农村各项社会事务。

3.幸福社区村民理事会的作用

首先,村民理事会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并培育了农村制度信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信任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避免在相互交往中因相互猜疑而陷入“囚徒困境”中,维护居民对集体或社会的认同与责任感,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建设和谐社区必须赢得居民的信任,才能真正坚持居民的主体地位。但是,作为治理的合法组织结构,居委会并没有完全得到居民的信任。从法理上讲,居委会是带领居民推进社区建设的组织者。但实际状况是,在这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制度外效应约束下,市政府仍控制着对居民自治组织相当的支配权和领导权,从而很大程度上居委会成为其附庸,成为政府事务的代理人。在居民(委托人)与居委会(代理人)和政府(委托人)与居委会(代理人)的双重代理关系和双重角色扮演中,居委会实际上更多滑向和充当了后者。因此,居民往往认为居委会是上级政府的代理机关,对其干部代表维护农民利益产生不信任,社区建设工作在此种状况下无法正常开展。幸福社区在刚开始启动社区建设初期同样面临此种困境。但是,村民理事会及其成员赢得了村民的信任。这是建立在由基于理事会成员的个人信任到对村民理事会制度信任过渡基础上的。村民理事会是通过全体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这可理解为所有理事会成员的当选,都是基于村民对其能带领所有村民,完成幸福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预期信任。

其次,村民理事会借用村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了互惠机制。在幸福社区中,村民理事会成功借用了村民对幸福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建立了村民之间的互惠机制,加强了幸福社区内部的凝聚力,促进了村民之间人际合作关系的形成,从而促进了幸福社区的文明乡风及团结互助局面的实现。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的发展中,农村人际关系趋向“工具化”和“资本化”,村民之间的交往非常讲求实利,亲人之间、邻里之间、村民之间的合作互助行为大大减少,农村社区的凝聚力有所降低。而互惠机制的形成则有利于减轻这种不良倾向在幸福社区的继续发展。因为比起一次性交换,互惠机制强调“交换”行为的多次、重复和预期性,是人与人之间以相互预期的行为为基础的持续关系,这种关系恰当的比喻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样一种互惠关系经过长期的重复博弈,最终会通过惯例、习俗、礼仪传统等非理性形式固化为文化的形态而延续下来,潜移默化为人们的内心习惯和日常行为之中,从而形成一种高度生产性的社会资本,提高了整个社区的团结互助水平,从而促进了幸福社区的乡风文明。可见,村民理事会犹如一种万能胶将处于原子状态的单个农民粘合成社区人,将各种分散力量聚集成一种合力,这对于乡村治理以及社区建设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最后,村民理事会提供了农民参与网络的平台,实现了农村民主管理。在幸福社区中,村民理事会的成立填补了农民没有自己组织的空缺,是全体村民参与农村社区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发展的平台,实现了乡村民主管理。每个村民可以通过参与网络将自己的利益诉求以及各种要求、愿望、批评和意见集中起来,反映给村“两委会”和基层政府,使村级组织或政府能充分懂得民众的需要,有利于他们作出符合民众需要的决策。而村级组织也可以通过这个渠道与民众进行沟通,传达组织的意图或企业的意见给民众,从而推进三者之间的理解与合作,促进对农村社区内的社会事务的治理。幸福社区内的所有村民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村民理事会成员与其他村民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社会交往与互动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横向互动。这决定了村民理事会在处理村民之间的利益冲突时,不能通过强制的手段来解决,而只能通过沟通机制来解决,也就是通过对话、协商、妥协与平衡,这些都有助于在幸福社区内实现管理民主,促进村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共同性的问题,满足农民共同性的需求。

三、南宁望州南社区:关爱促和谐

望州南社区隶属于南宁市兴宁区朝阳街道办事处,由望州南小区和南宁市委党校教职工生活区等7个周边单位组成,是一个典型的混合型社区,居民大多来自旧城改造拆迁户。过去,由于社区弱势群体人口多,流动人口多,老年人多,居住环境较差,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加之地处低洼地带,导致整个社区矛盾比较突出。为此,望州南社区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创造性开展了科技型、服务型、生态型、自治型、和谐型、物化型和学习型“七型”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形成了“六种精神”:“能帮就帮,帮别人就是帮自己”的互助精神;“有样学样,跟着党员干部干”的榜样精神;“社区爱我,我爱社区”的关爱精神;“一花香不如百花香,一家好不如百家好”的团队精神;“想到做到,争先创新”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自强精神。营造了互帮互助、平等友爱、和睦相处的和谐环境。

1.倡导关爱精神,自己服务自己

第一,为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望州南社区通过开办劳动技能培训班、邀请专家老师讲课等形式,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和无业人员不怕困难,自尊自强、自主创业、自谋出路,先后开办类似劳动技能培训班30多个。截至目前,社区为下岗人员、无业人员解决就业370多人次,其中残疾人20多人。

第二,为“零距离”地消民忧、解民难、暖民心,望州南社区成立了南宁市首家“社区110求助服务中心”,宗旨是有“警”必接,有险必救,有求必应,有难必帮。“社区110”实行24小时挂牌值班制度,并对社区干部及其工作进行评议监督,由此带来显著、核心的变化,就是社区居委会由管理型转为服务型。通过“社区110求助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望州南社区的干部用踏踏实实的行动为群众实实在在做事,摸索出了“方针政策讲一讲、邻里纠纷劝一劝、治安巡逻走一走、天灾人祸访一访、困难群众帮一帮、封建迷信管一管、尊老爱幼说一说”的工作程序。“社区110”成立6年多来,共化解大小事务1000多件。

第三,在维护社区治安方面,望州南社区通过创造性地成立了“妈妈巡逻队”“消防巡逻队”“社区护绿队”等居民自发性治安组织,形成了全民参与、户户联动的社区治安新格局,有效地维护了社区安全与稳定。

第四,在社区建设中,望州南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党员联系卡”和“奉献在社区”活动,组织社区内的党员发挥“六个带”作用,即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参加社区服务、带头帮扶困难家庭、带头协调邻里关系、带头维护社会治安、带头创建文明楼栋,充分调动了社区党员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党员意识、社区意识和服务意识。

2.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主题广泛的各种社区活动

望州南社区通过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整合社会资源,把机关、企业、学校、医院、协会和志愿者组织等引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政策法规咨询、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培训、医疗卫生等一系列专业化服务,让社区居民共享社区共建成果。

社区居委会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修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广播站、阅览室、宣传橱窗等一大批宣传文化设施,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的文明程度和居民素质。每月社区图书室的“书香飘万家活动”,让居民们分享到多读书、读好书的快乐;社区网页的开通,让居民共同分享了信息方便快捷的服务。社区积极开展主题文化活动、戏曲表演、篮球比赛、书画写作笔会、盆艺展览、端午包粽子、元宵猜灯谜等,为大批社区居民展示与学习才艺、沟通交流、促进友谊提供了平台。在创建和谐社区过程中,坚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街坊邻里互帮互助,左邻右舍共同参与,和谐成果共同分享。涌现了像“一人种花、送花百家”的梁老伯、以慈祥的爱温暖更多孩子的“百家奶奶”等许许多多动人故事,使“一花香不如百花香”“一家好不如百家好”的共同进步理念,成为支撑社区和谐的精神纽带。

利用社区资源坚持每周一小活动、每月一大活动,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在服务中化解矛盾,在服务中满足群众需求。社区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救助和人文关怀,建立了特殊老人台账,将重病、残疾、孤寡、高龄、特困等老年人列为重点关注对象,采取多种方式给予帮助。为给未成年人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望州南社区建立了“儿童爱心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农民工也是社区居委会帮助的对象。社区有外来农民工431人,主要从事汽车配件销售、汽车维修、餐饮服务等行业,文化生活非常单调。2005年2月,望州南社区率先成立了全区第一家农民工俱乐部,让外来的农民工和本地居民一样享受阅览、健身、上网的公益设施。社区还请来法官、律师,为农民工讲授维权知识、解决劳资纠纷的方法,承接和化解他们到城市后所遇到的各种矛盾。

四、上海地区高校:学校与社区互动

1.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社区服务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全市多个街道成立了“社区健康学校”,健康学校的志愿者们定期在社区内开设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并在节假日开展义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真实可靠的医疗信息,为居民排忧解难,引导科学生活健康饮食。上海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创办了假日“爱心学校”,为假期中的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家教,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为中小学生创造更为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目前上海许多高校都成立了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参与到了社区建设中。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成为城市精神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大学生志愿者在奉献中锤炼了品德,净化了精神,感受到了幸福,同时也把快乐爱心传递到了社区,还培养了自身的社区参与能力。

2.大学生社团活动进社区

团市委每年举办一次大学生社团节,在社区开展社团展示活动。大学生社团活动进社区不仅能够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对社区年轻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而且还能为学生社团注入新的活力,增加学生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3.大学校园文艺进社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文艺团体和精品节目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上海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艺术团、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管乐团等相继献演于上海大剧院。社区文化广场的蓬勃兴起更为高校校园文化走进社区提供了舞台,校园文艺团体进社区丰富了社区生活,提升了社区文化的内涵,推动了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社区参与以及认同感。

4.大学生社区挂职锻炼

从1995年起,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教育党委和共青团上海市委等联合组织了暑期优秀大学生挂职锻炼。此后,大学生挂职锻炼活动蓬勃兴起,或社区主动邀请,或高校积极联系,各种层面的挂职锻炼活动被组织起来了。许多高校除安排好市级挂职锻炼外,还同有关区县和单位主动联系,拓展挂职领域,落实挂职岗位,进一步扩大挂职锻炼的活动参与面。大学生利用自身所学,就社区发展的某个方面开展专题调研、撰写论文,为社区的建设建言献策。

第三节 提升居民和大学生社区意识的策略

社区意识主要有社区满意感、社区认同感、社区归属感等维度。其中,社区满意感是基础,居民只有在对社区满意的前提下,才会产生认同和依属,有了认同和依属,才会有社区凝聚。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满足了低级需求,人才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只有社区的硬件设施、安全防护做好了,居民才会去寻求社会需要和爱的需要,甚至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的需要满足时,社区意识就提高到更高的层面,居民本身、居民与居民的关系、居民与社区的关系才能和谐,居民和谐了,社区和谐了,社会自然也就和谐了。

下面我们将从政府、社区设施、居民、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警务建设等方面,并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构建和谐社区,提升居民社区意识的具体策略。

一、推进社区自治

1.政府的角色:导航者

要推动社区自治,首先,政府应将自己界定为导航者的角色,而不是划桨者。政府不应对社区自治干预过多,既然权利下放,就应彻底些。对于国家的政策可以由政府做一个总体规划,至于细节的完成,大可以让社区组织根据居民意愿和建议,结合政府的指导和建议,自行完成。其次,政府应外放权力给社区自治组织及其他社区非赢利组织。政府在社区中的职能大致可定位为:通过与社区自治组织沟通,了解社区信息,制定具有导向性的政策、法规,尽可能减少对社区治理的直接干预,逐渐将社区自治组织培育为代表社区居民协调、管理社区各组织之间相互合作的管理结构,而不是具体公共事务的执行机构,培养专业化的服务组织,如社区非赢利组织和市场组织。

2.社区自治组织: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桥梁

我们应将社区自治组织界定为一个联系政府和居民的中介机构,并逐渐将各种专业化的公共事务交给专业性组织管理。要实现社区自治,社区自治组织才是重要机构。目前我国的准社区自治组织是社区居委会,其实质是政府对社区管理的行政机构,从社区自治目标看,社区自治组织应该按照非政府组织建立的原则建立,以保持它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非政府组织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赢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社区自治组织必须有制度的保障,这些应该是广大社区居民通过自己讨论后决定的,是民意的充分体现。按照社区自治的原则,社区事务属于社区居民的事,政府不应该过多干预。另外,还应该明确社区自治组织是以增进社区服务的组织,对于政府,社区自治组织只是一个传递民意的机构,杜绝政府以各种名义对其下达行政任务或进行达标考核,使社区管理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还应该把居委会确定为最高的议事机构,其成员的选举必须是全体社区居民参加,不能组成居民小组参加,居委会成员必须是社区中的居民。另外,在居委会下成立的社区管理组织,也必须是社区中的成员,也必须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以上的设置都希望达到一种民意的上达,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实现社区居民的互动和树立他们的民主参与意识。

社区发展规划应该按照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订,在制订社区发展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意见,让他们都参与其中,满足大多数居民的利益。政府在制订社区发展规划时应该明确这样一种理念:社区发展的对象是社区居民,它是通过组织社区居民集体行动来解决社区的各种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和素质;居民在社区参与过程中,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育自助、互动及自决精神;加强居民社区参与和决策的能力和意识,发挥居民潜能,构建公平、公正的和谐社区。

3.社区居民:建立主人翁意识

从居民本身来看,应该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对社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在大部分居民眼中,社区只是自己的一个居住地,社区的活动,社区的管理,社区的发展与自己无关。实际上,社区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居住的场所,而且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其他的资源。如果社区附近有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或者高中,那么人们便会争相搬向这个社区,这样会提升社区的房产值。社区如果有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等娱乐场所,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利,更是丰富了居民的生活,满足了居民的众多需求。所以,居民应该切身为社区管理和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奉献,毕竟,社区的发展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如果居民具有了这种理念,社区自治便不难实现。当然,培养居民主人翁意识,仅仅靠居民本身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政府的宣传教育和社区组织的培养才行。

总体来看,实现居民自治可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提升居民社区意识,促进社区和谐、社会和谐。

二、完善社区硬件设施

社区的基础设施与社区意识的因果关系是:社区基础设施的好坏是居民社区满意感的基础,而社区满意感进一步影响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社区满意感是居民产生社区喜爱和依恋情感的最低标准,也是社区意识产生的起点。从人的需求层次来说,对物质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和最原始的,社会成员对社区的满意度评价往往从物质生活条件开始。从社区整合的角度来看,社区成员对社区的满意度的高低取决于社区内的公共物品建设是否能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公共物品是指那些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社区成员不用付费就能使用的物品,它主要是指道路、城市绿化等基础硬件设施。尽管人们在使用公共物品时候没有付费,但是公共物品的投资是社区成员创造财富的一部分,社区成员有权享受。所以,致力于健全或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成员建立社区意识的必要条件之一。完善社区硬件设施,可以增加社区居民的满意感,从而产生社区归属感,使社区真正成为居民的“家”。

社区建设硬件是基础,政府应在社区规划之时,就考虑到各种硬件的建设。可想而知,若是一个交通不便利、垃圾成堆的社区,谁又愿意居住呢?就是住上了,谁又能对这样一个环境产生满意呢?社区自治组织应该做好社区硬件的管理,如健身器材、社区垃圾桶、公告栏、公告广播、草坪等,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等。居民应该爱护这些公共物品,因为“社区是我家”,这些公共物品也是属于居民的东西,合理使用,不仅是居民的权利,也是居民的义务。

三、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中,社区居民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域,来自不同的单位,相互之间从“陌生”到“熟悉”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背景不同,导致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各不相同,住在一起也会因为这些不相同而导致诸多矛盾和冲突,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化解矛盾,增进互助关系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建立社区通讯录

社区自治组织可以收集社区居民的个人资料和信息,但要保证未经本人同意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可以采取居民自愿的方式,通讯录上可以增加一些个性条目,如兴趣、爱好、人生理想、最想旅游的地方、最喜爱的菜品等。这样一方面为自治组织或非赢利组织举办社区活动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居民之间的了解。现今网络发达,可以建立社区网站,将居民通讯录转变为网络通讯录,这样不仅建立了居民与居民的联系,也建立了居民与社区的联系,可以增加居民之间的互相了解,也可以使他们了解到更多的社区资讯。通过社区通讯录的建立,可以开展和深化居民“相认、相知、相识”活动,使广大居民产生强烈的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参与意识。

2.举办社区活动

社区组织构成的广泛性决定了社区建设的特殊性和社区意识的共创性,以人为本,这是加强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主要表现为社区居民的分享参与和主人翁意识。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因此,动员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是培养社区成员稳定和成熟社区意识的有效途径。现实生活中,社区意识的培养和塑造,应该与人们日常实践活动相结合。在社区内应该定期举办系列性的社区文化、休闲娱乐、运动以及教育活动。例如以家庭为单位的趣味运动会、老年歌舞队、儿童读书会、健身队等,目的是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

政府可以根据中国的节日和居民需求,联合一个区域的一些社区举办一些竞技活动。当以团队为单位产生竞争时,更有利于该团体的团结,增强凝聚力。当社区与社区之间有了竞争,一个社区的居民更容易团结起来,对抗“外敌”,这样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

社区组织举办社区活动,应该考虑居民的广泛性和特殊性,活动既要能涵盖各个年龄层的参与者:从小学生到老年人,又要考虑特殊群体:如残疾人、特殊儿童、单亲家庭、低收入群体等。社区活动是整个社区居民都应该得到平等机会参与的事情,不应该因为某些因素而将个别居民排除在外。实现平等更容易增强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般来说,居民倾向于参与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活动,居民能认识到社区公共活动和自身利益依赖的关系,可以产生社区参与的动力。就居民本身而言,应该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扩展自己的社会资源和人际资源,这是有利无害的一件事。

四、搞好社区服务

搞好社区服务,可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服务是指在党和政府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下,在民政部门的倡导和组织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以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为基础,突出重点对象,面向社区全体居民,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的社会性服务。社区服务主要包括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社会贫困户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全体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等。政府应该为社区服务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社区组织应当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紧紧围绕社区服务的内容,急社区居民之所急,想社区居民之所想,扎扎实实地为社区居民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为社区居民服务好,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社区在他们生活中的地位,从而培养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居民本人应该多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通过参加“我为社区服务,社区为我服务”的活动,居民拥有的某些特长和技能,可以自愿免费地服务于他人,如,居民如果善于做木匠活,可以免费为该社区其他居民做些简单的木工,并在社区组织那里积累信誉度。信誉度高的居民,说明他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并且享有高信誉的权利,当他遇到某些困难,社区组织可以充当中间人,寻求其他可以帮助该居民的居民,并积累另外那个居民的信誉度,以此类推。在这个物质优先的经济社会,如果能在社区里形成“我为人人服务,人人为我服务”的风气,必有利于培养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社区的凝聚力,促进社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五、发展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体现了一种社区全民教育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它服务于社区,为社区所有居民的教育需求提供服务,它利用社区学校推进社区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去改善社区居民的素质,满足居民的文化知识更新。由此,社区教育就是一个社区居民认同社区需求,依赖社区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过程。社区教育可以提高居民的社区认同,提高居民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有利于和谐社区的构建。

在发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社区居民为对象,政府给予一定财政支持和指导。具体而言,一是要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的网络,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对不同受教育对象提供各自不同的教育服务,如文化和科学组织的普及,下岗失业群体的知识培训以及知识更新的再教育等。二是结合社区实际,积极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一些文化素养较高的社区,应配合社区特性,努力探索培养社区读书会团体,发行社区学习通讯,成立社区学习指导中心,引导和带动社区居民文化学习的参与和推广,形成富有社区特色的文化氛围。

建立社区图书馆是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社区图书馆要坚持“自愿建馆,自主管理”的原则。现阶段社区图书馆可以采取“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共驻共建方式来进行建设。图书馆的资金来源可以是政府财政出资、社区辖区内的有关单位出资捐助、社会或居民集资等途径。建设社区图书馆的最大问题是要改变资源单位的传统观念,将独有的图书馆转化为公共资源为社区所利用。社区图书馆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但是可以收取一定成本来获取服务收入。社区图书馆内可以结合健身房、小型电影院、电子浏览室、乒乓球俱乐部、文化作品展览等众多元素向多元化图书馆方向发展。社区图书馆的目的是服务居民、便于居民,发展社区教育,促进社会和谐。馆舍宜采用小规模化和高密度化为营建宗旨。社区图书馆应该成为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阵地,成为中外先进科学知识传播交流、借鉴的桥梁和纽带,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示范区和辐射源。希望在政府的领导、社区组织的管理和广大居民密切配合下,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将各层社区图书馆建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和宣传先进文化的窗口,成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课堂和人民群众获得切实文化利益的文化市场,使社区图书馆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城市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六、加强社区警务建设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安全需求是排在生理需求之上的第二重要的低级需求。如果居民没有了安全感,便很难对社区产生满意感和认同感。当今社会,犯罪分子的手段层出不穷,使人防不胜防,而公安局的作用有时又涵盖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社区民警和保安的帮助了。社区警务是基层公安机关依托社区,即依赖社区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实现公安机关与社区组织、社区公众的有机结合,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治安、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一种现代新型警务。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可最大程度上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实现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推行社区警务,既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范围,也维护了国家宪政权力,更保障了公民参政渠道。一方面,在社区民警的积极规范和引导下,通过学习和借鉴,归纳和总结,其参与社会治安防范事务的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实现了居民自治,让社区成员产生社会安定感、心理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

加强社区警务,首先可以进行社区实名制度和刷卡制。社区将该住宅区居民的信息输入到安全管理系统中,建立刷卡进门刷卡出门的制度,这样可以保证社区居民的安全,避免违法分子浑水摸鱼进入社区犯罪。当有陌生人来访时,需要进行详细的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姓名、电话、身份证号、来访意图、想要访问的家庭、与户主的关系等。其次,社区民警和社区保安要能够发挥传输沟通作用,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居民若发现可疑人物和可疑事件,要及时向社区民警和保安反映,社区民警和保安也要时时刻刻关心社区居民,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增强社区凝聚力。最后,需要对社区保安进行一定程度的培训。现在大部分社区保安都是由物业公司招聘,素质参差不齐,且职责通常较少,说简单点,就是看大门的。这些保安大多数并不具备应有的素质,如一定的搏击能力、对可疑分子敏锐的洞察力等,这样就使得一些犯罪事件发生后,才交由公安机关处理,不利于社区发展,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可以考虑出资委托社区辖内的公安机关对社区保安进行一定的培训,使之能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社区在招选保安人员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社区里的居民。这样一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社区,会比较负责,因为他的尽责可以保证自己家人的安全,也可以保证自己熟悉的邻里安全,责任感比较容易建立。社区组织还应明确社区民警和保安的职责,他们是政策法律的宣传员、科学发展的指导员、社区资源的协调员、社情动态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便民利民的服务员、公平正义的守门员。

同时政府要加强安全教育的力度,可以针对现今社会上流行的犯罪手段,集结成书,免费发于社区居民,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社区可以定时进行安全讲座,或建立安全知识宣传栏等,加强安全知识的教育。居民自己也有积极参与政府和社区提供的安全教育,主观上响应政府和社区组织的政策,接受教育,保护自己,也是保护社区。

当社区安全有了保障,才有利于其他社区建设的推进,也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安全需求,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

七、加强学校与社区的互动

1.塑造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教园区模式下的校园社区与城市社区互动中存在的互动双方积极性不高,互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其根源是思想认识上的滞后。因此,加强思想建设,为互动提供思想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第一,加强学校服务社区的思想。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和谐发展,才能真正体现现代大学的价值,过分重视任何一者,大学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就会遭到破坏。大学不应该只是培养高高在上的精英,还应培养出具有服务意识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第二,变革对“知识”的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和书本知识都是显性知识,这是被校园师生所公认的知识;然而在走向城市、与城市社区互动中所得到的也是知识的一种形式,是隐性知识,这常常是会被师生们所忽略的。只有把校内知识和校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师生的知识体系才是完整的。大学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动是扩充大学师生知识体系的一条重要途径。

2.建立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桥梁

大学与社区互动对社区建设意义重大,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两者互动对城市建设的积极影响,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架起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桥梁。同时组织大学教职员工和社区人员共同开发互动项目,制订具体的合作方案,并将之付诸实践,从宏观上引导大学与社区互动朝着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方向发展。通过区校共建,逐步把大学的文化、科技、体育场所向社区居民开放,提高场所的利用率,让社区居民利用学校的场地和设施,实实在在获得娱乐、健体和精神享受。如此提高了学校社区在社会中的地位,也使学生多接触了社会,提高了他们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

3.健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管理体制

大学可以考虑在管理体制方面作出改革,可以成立校区互动联络会,由大学学生会主要负责,负责大学与社区的联系协调,对整个学生社区活动进行规划和管理。大学学生会主要职责是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周围社区的现状和需求,主动以自身的优势服务社区,解决社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利用媒体向社区宣传学校,使社区成员了解学校,为教师学生参与社区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提高他们的社区参与感。

参考文献

1.丁元竹.美国社区建设的几个问题.宏观经济研究,2002,3.

2.李建国.日本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东京都中野区地域中心考察.城市问题,2000,3.

3.董欢.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9.

4.杨叙.北欧社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5.连玉明主编.学习型社区.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11.

6.王力丁,王鸿春,马仲良主编.首都: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研究.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

7.康健.创建学习型社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北京市宣武区天桥街道南纬路学习型社区创建实践为例.社会工作,2008,1.

8.黄玉捷.社区整合:社会整合的重要方面.河南社会科学,1997.

9.袁媛媛.高校与社区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3.

10.胡昌恩.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讨.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

11.宋金梅.高校文化与社区文化互动和谐发展的几点思考.广西大学学报,2008,30.

同类推荐
  • 人身损害赔偿

    人身损害赔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权利意识的增强,现实生活中各种类型的侵权纠纷逐渐增多,尤以人身损害赔偿案最为突出。在面对这类纠纷时,由于相关的法律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很多受害人在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方面感到困惑。为了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人们的法制意识和依法维权的本领,编辑一本人身侵权纠纷方面的普法读物,确有必要。这样一本读物应当采取通俗易懂的活泼形式,同时尽可能涵盖人身侵权方面的各种法律知识,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在这种想法的基础上,我们策划和编写了这本《人身侵权损害赔偿》。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为了保障中央人民政府派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负责防务的军队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澳门的安全,根据宪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本法。
  • 公信力的法律构造

    公信力的法律构造

    本书是关于物权表征方式之公信力的专题研究,全书从物权表征方式与公示,公信原则的关系入手,区分特权的静态“表征”与动态“公示”,阐明二者与公信力之间的联系。随后,探讨了公信力承认之基础,以及不同特权变动立法模式之下,公信力的不同体现方式。在此基础上,本书集中笔墨对公信力的具体构造予以展开,详细分析了作为公信力之体现的善意取得制度。最后,探讨了公信力与物权行为无因原则的关系,从立法论的角度,主张以公信力替代无因原则,以建立保护交易安全的弹性框架,并建议采行要因形式主义的特权变动立法模式。
  • 每天学点法律常识

    每天学点法律常识

    本书针对当前许多人对法律的需求,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针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纠纷和人们所关心的法律问题,列举了大量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热门推荐
  • 失忆千金:百亿俏逃妻

    失忆千金:百亿俏逃妻

    她,共失忆了三次,曾用过三个不同的身份,但为何总摆脱不了他???第一次:她是温柔可爱的大学生,却无辜地被他给睡了;第二次:她是豪门千金,是他的“未婚妻”,却一次又一次落入他的圈套;第三次:她陨落悬崖被人救,刚进帝都,竟有两个萌萌哒的小包子聘请她当自己的妈妈,还说了一段真实的“狗血剧”。
  • 荒天简

    荒天简

    这是一个蛮荒世界,荒兽盘踞,种族林立,人族以城市为据点,抵御着来自荒兽与其他种族的入侵,艰难的生存着......
  • 过了花香的季节

    过了花香的季节

    有人曾经赞扬过白兰花,代表纯洁的爱。花香过后,花渣还在,香味却不在漫散。
  • 风月大宋

    风月大宋

    北宋末年,天下大乱,内忧外患,群魔乱舞,穿越到了这么个时代,将何去何从?似是而非的历史,后世的记载不再可靠,江南的方腊真的只是平民造反?靖康之难究竟因何而生?南宋为什么始终没有北进而最终落幕?模糊不清的历史,孰真孰假,难以分辨,且看萧都头一步步揭开真相,乘风揽月,在这迷离的时空睥睨纵横。
  • 邪行校园

    邪行校园

    接到一个保护一个人的任务,还是在大学里。这可怎么了得,空闲时间这么多,总得合理利用。没有最邪恶,只有更邪恶,神一样的邪恶男人!
  • 老公好狂野

    老公好狂野

    苏沫旅行途中捡到一枚蛋,不仅会飞还孵出了一只臭美的凤凰妖!紧接着,她身边出现了一只成天叫她妈妈的弱智蛟蛇,更要命的是还被号称捉妖天师的豪门总裁粘上!安静生活立即成为一去不返的历史,热闹洗具天天上阵。
  • 弃子大少

    弃子大少

    圣私立英才一体式学院,以世界尖端师资团队和强大资历、地位以及浓厚的教学文化底蕴位列华夏新十佳一体式院校的佼佼者。由当今世上,社会背景最为复杂,人脉网络线堪比大脑神经元连接图的世界财团巨鳄—管氏一族全面掌控,为培养后继撑起管氏一族的商业帝国而成立的精英式教学培育机构。其中,不乏有名门望族的优秀继承人,各方学霸,技艺达人,乃至励精图治也要逆天改命的奋斗丝。然而,身为管氏一族的嫡系后继者管君候,却在一次家族会议中,被其亲生父亲剥夺身为继承人的权利,成为一介弃子。于是,作为弃子大少的管君候不得不在各种艰难的危局之中去锤炼诸般技艺、对抗那个掌控自己命运的千年老怪。
  • 临界曙光

    临界曙光

    来自远古孤独的灵魂,当她降临于世的时候,太阳不再闪耀,月光洒满大地,地狱深处的黑暗,是她的影子。喀塔玛盛世,神的光芒笼罩世间,可沉睡在漆黑地底的世界,最终会苏醒。第二次大清洗,一切虚无缥缈的生命,都危在旦夕。希望的终点终究会降临,有些光,最终会熄灭。可就算这世界不可挽回,我也会在那世界的尽头,给你最温暖的拥抱。
  • 衍世

    衍世

    和我说野心,这是我的菜,你一边挖泥巴去。独坐苦灯的修炼该被淘汰了,看我如何颠覆修炼界。一个人修炼,你不觉得寂寞吗?还犹豫什么来双修吧。什么,你要美女?那加入门派给你分配个。给你分配了美女,你还问什么好处,让你快速修炼这个好处你觉的如何?楚扬问:“帅锅美女,双修嗨皮不。”众人答:“每天爽歪歪,还能快速修炼,这小日子过的挺滋润的。”QQ群:171847463,支持本书,多多给本书投推荐票的书友请进!欢迎大家谈论。
  • 你跑不掉的,宝宝

    你跑不掉的,宝宝

    “我说,把我衣服舔干净!”“我说,看够了没有!”“我说,你跑不掉了,唐宝宝!”“我说,你这辈子就算是死,也是我杀了你,不然,有口气也要憋着!”…(这个小说和我还有一本《独宠成瘾》同时要写,所以有的时候哪本想写就会先更,一本停更一会,对不起啦,我时间有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