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61100000015

第15章 主要参考文献

[1] Berelson. B.(1952).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ew York:Free Press

[2] Cooper. Roger、Potter. W.James、Dupagne. Michel(1994). A status report on methods used in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The Journalism Educator. Columbia:Winter 1994.Vol.48. Iss. 4 pg.54.

[3] Craig W Trumbo(2004).Research methods in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a census of eight journals.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Summer 2004;81. 2;pg. 417

[4] Holsti. O.R.(1969).Cotent An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 and Mumanities . Reading. Mass:Addision Wesley.

[5] Kamhawi. Weaver(2003).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trends from 1980 to 1999.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Spring 2003;80. 1;pg. 7

[6] Kerlinger. F.N.(2000). 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search(4th ed.). 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7] Lasswell. H.D.(1948).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Edited by L. Bryson). New York:Harper and Bros

[8] Lindlof. Thomas R.(2002)Qualitativ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Thousand Oaks(2nd ed.). CA;Sage Publication.

[9] Merriam. S. B.(1998).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 Publishers.

[10] McQuail. Dennis and Sven. Windahl(2nd. 1993)Communication Models for the Study of Mass Communications. New York:Longman Inc..

[11] Merton. Robert K. and Patricia L. Kendall(1946). The Focus Inter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51(6):541-557

[12] Rogers. Everett M.(1969).Modernization Among Peasants——The Impact of Communication.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13] Rogers. Everett M.(1976).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Critical Perspectives. Beverly Hills. CA:Sage.

[14] Schramm. Wilbur(1958). Twenty Years of Journalism Research. The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Vol.21(Spring. 1957). pp.91-107

[15] Schramm. Wilbur(1964).Mass media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6] Stempel. G.H.(1952).Sample size for classifying subject matter in dailies. Journalism Quarterly. Vol. 29(3):333-334.

[17]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ISCED). November 1997

[18] Wengraf. Tom(2001).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 Biographic Narrative and Semi-structuredv Methods.London:SAGE Publications

[19] Yin. R.(1994).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2nd ed.). Thousand Oaks. CA:Sage Publishing

[20] [法]布迪厄著,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1] [法]布迪厄、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22] [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年版。

[23] E·M·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24] [美]T.S.库恩著,纪树立等译:《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5] [美]T.S.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 [美]阿列克斯·英克尔斯等著,顾昕译:《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六个发展中国家中的个人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7] [美]埃弗雷特?M?罗杰斯著,辛欣译:《创新的扩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28] [美]华勒斯坦等著,刘健芝等译:《学科·知识·权力》,三联书店1999年版。

[29] [美]罗伯特?K?默顿著,鲁旭东译:《科学社会学散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30] [美]罗杰?D?维曼等著,金兼斌等译:《大众媒介研究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1] [美]迈克尔·埃德里,埃德温·埃德里著,展江、殷文主译:《美国新闻史》,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32] [美]韦尔伯·施拉姆著,金燕宁译:《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33] [英]K.R.泊珀著,查汝强、邱仁宗译:《科学发现的逻辑》,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34] [英]贝尔纳著,伍况甫等译:《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35] [英]丹尼斯?麦奎尔等著,祝建华等译:《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36]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1982年版。

[37]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报刊(下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75年版。

[38]北京新闻学会调查组编:《北京读者听众观众调查》,工人出版社出版1985年版。

[39]卜卫、周海宏、刘晓红:《社会科学成果价值评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40]陈昌凤:《中美新闻教育传承与流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

[41]陈崇山、弭秀玲主编:《中国传播效果透视》,沈阳出版社1989年版。

[42]陈力丹:《陈力丹自选集——新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3]陈平原:《学术随感录》,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5]陈寅恪:《陈寅恪文集之三: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46]陈作平:《新闻报道新思路——新闻报道认识论原理及应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

[47]陈作平:《新闻理论新思路——新闻理论范式的转型与超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8]成思行:《一个记者能走多远?——艾丰评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9]崔欣、孙瑞祥:《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0]戴元光、苗正民:《大众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1]戴元光:《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传播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2]戴元光:《戴元光自选集——传学札记:心灵的诉求》,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3]戴元光:《中国传播思想史(现当代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5]邓正来:《研究与反思: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增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6]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57]丁柏铨:《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8]丁柏铨等著:《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9]丁学东编著:《文献计量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0]樊凡主编:《中西新闻比较论》,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

[61]方汉奇、陈昌凤主编:《正在发生的历史——中国当代新闻事业》,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2]方汉奇、李矗主编:《中国新闻学之最》,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63]方汉奇:《方汉奇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4]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5]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6]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7]风笑天主编:《社会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8]甘惜分:《新闻理论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69]甘惜分:《一个新闻学者的自白》,香港未名出版社2005年版。

[70]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1]郭建斌:《电视下乡: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社区——独龙江个案的民族志阐释》,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4月。

[72]郭星寿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73]何梓华主编:《新闻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4]胡黎明:《“焦点现象”研究》,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75]胡翼青:《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6]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编:《全国新闻学新学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未出版,1988年。

[77]黄旦:《“耳目”与“喉舌”的历史性转换:中国百年新闻思想主潮论》,复旦大学博士论文,1998年5月。

[78]黄道弘:《新闻边缘学科概论》,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79]黄瑚:《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0]金民卿:《大众文化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81]景天魁:《现代社会科学基础——定性与定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82]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83]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4]李承贵:《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方法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5]李承贵:《通向学术真际之路——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方法史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6]李春霞:《电视与彝民生活——对一个彝族社区电视与生活关系的跨学科研究》,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10月。

[87]李建新:《中国新闻教育史论》,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88]李良荣:《李良荣自选集——新闻改革的探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9]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90]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1]李秀云:《中国现代新闻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92]李秀云:《中国新闻学术史(1834-1949)》,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93]林崇能:《两岸进入WTO后的都市有线电视经营——以高雄与上海为例》,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4月。

[94]林德海主编:《中国新闻学书目大全》,新华出版社1989年版。

[95]林丽云:《台湾传播研究史——学院内的传播学知识生产》,巨流图书公司2004年版。

[96]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7]刘建明:《现代新闻理论》,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98]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9]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启超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00]刘卫东:《信息论与新闻》,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101]刘夏塘主编:《比较新闻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2]刘晓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103]刘智:《新闻文化学》,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104]刘仲林主编:《跨学科学导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05]陆定一:《陆定一新闻文选》,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

[106]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07]闾小波:《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传播媒介》,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108]罗以澄:《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9]满运来主编:《传媒·思考·新世纪:首届京沪新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同心出版社2000年版。

[110]宁树藩:《宁树藩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1]潘家庆:《大陆新闻学的发展与评估》,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印行1996年版。

[112]沙莲香:《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13]单波:《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4]沈莉:《中国新闻学科理论建构的反思——改革开放十八年(1979.1-1996.12)新闻理论专著与教材的宏观考察》,复旦大学博士论文,1997年5月。

[115]沈善洪主编:《蔡元培选集(下)》,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16]孙玮:《现代中国的大众书写——都市报的生成、发展与转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7]孙旭培:《当代中国新闻改革》,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8]孙旭培:《新闻学新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年版。

[119]陶涵主编:《比较新闻学》,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120]童兵:《童兵自选集——新闻科学:观察与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1]童兵:《主体与喉舌——共和国新闻传播轨迹审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22]童兵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200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3]童兵主编:《中西新闻比较论纲》,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124]屠忠俊:《报业经营管理》,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

[125]庹继光:《中国当代传播理论体系分析》,四川大学出版社年版。

[126]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3月。

[127]王任重:《王任重文集(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28]王石番:《传播内容分析法——理论与实证》,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1年版。

[129]王晓梅:《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探源》,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4月。

[130]王益民:《系统理论新闻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31]王永亮、成思行主编:《倾听-传媒论语》,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

[132]王永亮等编:《传媒论典——与传媒名家对话》,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133]王永亮等编著:《传媒思想——高层权威解读传媒》,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134]魏宏森:《系统科学方法论导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35]翁秀琪主编:《台湾传播学的想像》,巨流图书公司2004年版。

[136]吴廷俊:《中国新闻传播史稿》,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7]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38]谢鼎新:《中国当代新闻学研究的演变——学术环境与思路的考察》,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9]徐培汀、裘正义:《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重庆出版社年版。

[140]徐培汀:《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1949-2005)》,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141]杨保军:《新闻活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2]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3]杨国枢主编:《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4]杨玉圣、张保生:《学术规范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45]叶继元编著:《学术规范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6]尹鸿:《尹鸿自选集——媒介图景·中国影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7]尹韵公:《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148]余三定:《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9]喻国明:《喻国明自选集——别无选择:一个传媒人的理论告白》,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0]张国良、黄芝晓主编:《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1]张国良主编:《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2]张昆:《传播观念的历史考察》,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3]张威:《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154]赵凯、丁法章、黄芝晓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新闻学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55]赵凯主编:《王中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6]郑西帆:《转型时期的中国传播学发展轨迹》,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4月。

[157]中共中央编译局主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5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59]中国社会科学新闻研究所世界新闻研究室编:《传播学(简介)》,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版。

同类推荐
  • 泉州湾大讲堂

    泉州湾大讲堂

    内容包括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的“民间信仰与两岸交流”、泉州市副市长陈荣洲的“两岸关系纵横谈”、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鸿阶的“‘三规划两方案’与福建经济发展愿景”、泉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斌的“微博与生活”、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莹的“企业用人的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泉州师范学院原院长黄子杰的“领袖素质——卓越人才应当具备的潜质”、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林华东的“国学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参与两次南极科考的戴聪杰教授的“南极科考和海洋文化”等学术报告。这些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拓展了学生的人文科学视野,促动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了学生认识社会的眼界。
  • 北大学生成功学习法

    北大学生成功学习法

    俗话说:“龙生九种,各种有别。”其实人的性格更是千姿百态的。有的人沉静,有的人热 烈;有的人喜欢饶舌,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刚强勇敢,历飞翔艰难而不屈不挠,有的人 则软弱懦怯,一遇挫折便灰心丧气;有的人脾气暴躁,点火就着,随时可能和人吵架;有的 人却慢条斯里,火烧眉毛也不着急。诸如此类的差异,都是人们不同性格表现。心理学家认 为,性格是人的个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事业 、家庭和健康的质量,尤其是在现代这样迅速、开放、多变的时代潮流中,拥有坚韧、开朗 、豁达等等受人欢迎的性格,无疑会给你的成功之旅助一臂之力,添虎翼雄风。
  •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本书以湖北教育报刊社为例,研究了我国大陆教育报刊市场化的问题。并全面地梳理了教育报刊市场化经营的有关研究成果,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我国教育报刊市场化路线的发展历史。本选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亦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 逃离北上广2:上海太昂贵

    逃离北上广2:上海太昂贵

    如果你爱TA,就送TA来上海,因为这里是天堂;如果你恨TA,就让TA来上海,因为这里是地狱。 天堂和地狱之间,只隔着一件东西:钱。 日本人说,上海是魔都。 英国人说,金钱就是上海的未来。 郭敬明说,上海可以满足你的一切物质需求。大上海说,请买单。 我们说,请翻书。
  •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本书在全面分析全新媒介环境下我国省级强势地面电视媒体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在电视新闻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创新的路径。
热门推荐
  • 卿世惊华:无良宫主起天澜

    卿世惊华:无良宫主起天澜

    数年之前,金陵慕家公子流落奔逃,同里莫家世族覆灭,独女孤身逃亡数年之后,邪教玄冥,宫主出世,代代相承千秋江湖怎落墨,说书客提笔勾勒。悬在刀尖上的命运,就此落入待解的迷局,踏进身不由己的春秋。一步深入神妄之地,一步一步解开所有的真相那一张掌握命盘的棋局,二十年前就已经开启,二十年后谁都逃不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至少还有回忆珍藏

    至少还有回忆珍藏

    也许是上天注定,三生有幸与你相遇,也许这一切都很普通,也许放手是最好的选择,可是我都喜欢你了,懒得换人了啊。
  • 苍夜漫

    苍夜漫

    .从来就只有悲伤的人可以选择不哭,因为快乐的人不需要流泪而我不哭,只因这是一种锥心刺骨的孤独如果那时的妳,如果那时的我非凡宇仰望苍穹,大道上,绿衫少女清昔依旧-----「苍夜漫」官方QQ群:536676273-----
  • 异世之至尊无双

    异世之至尊无双

    风啸然是现代时的一名修真者,确因触犯门派门规而被打下门派禁地,且看主脚是怎么在异世降兽人,伏精灵,灭各国统一大陆。
  • 异界最强族长

    异界最强族长

    尼玛小族长怎么了?我融合了前世的记忆得到轮回珠,拥有各样奇异功能我就是强者!别族想来侵犯,先过了我这关再说,浩瀚星空下,看楚阳铸不灭武神!
  • 听闻从前有个玛丽苏

    听闻从前有个玛丽苏

    乐滋滋地在电脑审文的苏浅浅突然被吸入电脑内,啊啊啊一不小心穿成了书里的玛丽苏女主。等等!各种帅哥男神抱大腿,长像貌美人人嫉妒这些情节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啊啊啊!还有,自恋狂顾淮,背影杀手季莫……是哪冒来的?!喂?110吗?我要报警!………
  • 冥王的独宠娇妻

    冥王的独宠娇妻

    五年的相守,七年的等待,再见之日,她以为便是他许她幸福之时,然而,他却化身黑色帝国的冥王,伸出无情的双手将她推入万劫不复的深崖,夜夜欺辱。他为了复仇,将她逼到了绝境,也将自己逼到了尽头。失去了孩子,失去了家人,为了他,她失去了所有!然而,等到真相大白时,她以为就此逃出了深渊,谁知却是另一个万劫不复。时光无情,交错的爱恨情仇又将如何收尾?
  • 谪仙之仙骨凡心

    谪仙之仙骨凡心

    谪仙入世仙骨凡心俗世涅槃我本是仙,凡心不褪又如何
  • 千古将军

    千古将军

    他,是横扫天下的千古将军。勾心斗角,计谋百千,他一次次地与人心奋战。一个小小的政权,如何一步步吞掉庞大的帝国,走向成功?卧底计,鸿门宴,连环计,这场棋盘究竟谁输谁赢?手持蛟龙剑,一统江山,千古将军势必会永载史册!
  • 非缘勿扰:千金总裁婚迷不醒

    非缘勿扰:千金总裁婚迷不醒

    如果用颜色比喻爱情,那顾凌翔是黑色,立坤苏是白色,陆暖暖曾幻想自己的老公怎么着也要是灰色,但想想刘子皓的脸,怎么想都觉得他不是?但他究竟是什么颜色,陆暖暖一下又说不上来。但他的帅气不同于顾凌翔,也不同于立坤苏,他们两人是分明的黑与白,清冷和阳光,而刘子皓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色,自成一体的雅痞,清冷和阳光交替,冷起来可以冰冻你的心,笑起来可以温暖你的心。嫁给你是我情非得已,但到最后我才知道原来你是我的山穷水尽,我愿在这段婚姻中婚迷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