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66900000012

第12章 《西游记》

了解《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分析孙悟空、猪八戒和唐僧的思想性格;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分析《西游记》的认识价值。

第一节 成书过程

一、玄奘取经

唐代贞观年间,青年和尚玄奘,用了十八九年的时间,行程5万里,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穿越西域16国,孤身奔赴天竺,取回梵文的佛经657部,用20匹白马负驮。这件事当时轰动朝野,被视为惊人的壮举。贞观年间,禁止国人出境,但玄奘主意已定,他混在商人的队伍里面,偷偷出境。多亏了一些信佛的朋友的帮助,他才出了边境。一路上玄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有的时候一连几天都没有水喝,有的时候十几天才能爬过一座冰山;而玄奘意志坚定,宁可死在路上,决不东退半步。凭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凭着无比坚强的毅力,玄奘终于到了天竺。19年以后,他回到了大唐。唐太宗得知他的经历以后,十分赞赏,劝他还俗做官;但玄奘不想做官,表示自己要献身译经的事业。此后的19年里,在他的主持下,翻译佛经75部、1335卷、1300多万字,他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伟人。玄奘当时的社会影响很大,因唐朝时,佛教正是鼎盛时期。玄奘死的时候,送葬、观看的人达百万之多。玄奘还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著作,这就是《大唐西域记》。这部著作记述了玄奘赴印求法所经历的110个和传闻得知的28个城邦、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包括各地的山川地理、交通道路、风土人情、物产气候、政治文化等。玄奘品德高尚,在书里没有一点自我炫耀的成分。如果他在书中写了很多取经时的艰难故事,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也就不会是一个窝囊废了。但那样的话,也就没有这部脍炙人口的《西游记》了。后来的西游故事从玄奘取经中主要吸取了他那种知难而进、万劫不回的献身精神。

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玄奘的身后,他的弟子慧立、彦悰,将他的事迹整理成书,这就是《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该书凡10卷,8万多字。前五卷写玄奘早年经历和西行取经的经过,后五卷写玄奘归国以后从事译经的经过。梁启超曾经赞扬此书在“古今所有名人谱传中,价值应推第一”。此书所述,已经颇具传奇色彩。譬如书中写道:“行十余里,自念我先发愿,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今何故来?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于是旋辔,专念观音,西北而进。是时四顾茫然,人鸟俱绝。夜则妖魑举火,烂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如时雨。虽遇如是,心无所惧,但苦水尽,渴不能前。是时四夜五日无一滴霑喉,口腹干焦,几将殒绝,不复能进,遂卧沙中默念观音,虽困不舍。”书中记载了种种神奇的传说,加上宗教徒的狂热想象,神异的色彩非常浓厚。据欧阳修《于役志》的记载,五代时,扬州孝先寺有玄奘取经的壁画。玄奘取经的故事在社会上广泛地流传,逐渐地为民间艺人及文人所重视。

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人们从玄奘取经的故事中吸取了献身理想、积极进取、百折不回的精神;但是,后来的取经故事却沿着另一条道路发展,产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一个猴子跑了出来,喧宾夺主,成为故事的主角,而玄奘反而成了英雄的陪衬。在故事的演变过程中,孙行者最早加入了取经队伍。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在宋代形成了一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这就是后来《西游记》的雏形。一般认为,它属于说话艺术中的“说经”这一类。宋代说话艺术发达,说经是一个重要的分支。这部书16000多字,分上中下3卷,共17节,每段都有标题。因为采用说唱结合、韵散兼有的体制,所以称为“诗话”。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主角已经是神通广大的猴行者,唐僧已经变成一个被保护者。猴行者已经是一个护法僧的形象。但是,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还不能相比,他时有胆怯的心理,三藏让他去偷几个桃来尝尝,他居然怯阵不敢去。他降妖伏魔主要靠神道法术,而不是靠智慧。他举止斯文,猴性不足。第一节有残缺,所以不知道它怎样描写唐僧的出身和西行的缘起。从第二节开始,猴行者就参加进来了。第六节写道:

只见岭后云愁雾惨,雨细交霏;云雾之中,有一白衣妇人,身挂白罗衣,腰系白罗裙,面似白莲,十指如玉。睹此妖姿,遂生疑悟。猴行者曰:“我师不用前去,定是妖精。待我向前问他姓字。”猴行者一见,高声便喝:“汝是何方妖怪,甚处精灵?久为妖魅,何不速归洞府?若是妖精,急便隐藏形迹;若是人间闺阁,立便通姓道名。更若踌躇不言,杵灭微尘粉碎!”

待到猴行者喝破他是个白虎精时,“妇人闻言,张口大叫一声,忽然面皮裂皱,露爪张牙,摆尾摇头,身长五丈”。这些情节就有点像《西游记》里的“三打白骨精”。后面又写猴行者钻到白虎精肚子里,致妖精于死地,这就与《西游记》里的故事非常相似了。第十节写经过女国,说女王要和唐僧成婚,唐僧坚决拒绝。“要识女王姓名字,便是文殊及普贤。”这就等于《西游记》中的“四圣试禅心”和“法性西来逢女国”。书中写三藏法师、猴行者等一行7人,经过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最后取回佛经。其中的猴行者状如“白衣秀才”,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他已经是除妖灭怪,无所不能。他说取经要“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这是后来《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的初本。另有沙和尚的前身深沙神,是从唐代高僧不空所译的《深沙大将仪轨》中衍生出来的。但是他没有皈依佛门,没有随行取经。南宋刊印的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文字不足2万,是提纲式的,没有细节的描写,还没有出现猪八戒这个重要的形象。在敦煌榆林窟还有西夏初年玄奘取经的壁画,其中有持棒的猴行者的形象。南宋刘克庄的《释老六言十首》里,有“取经烦猴行者”的诗句。日本还发现有元代唐僧师徒4人取经画32幅。元代的《销释真空宝卷》里有详尽的西游故事。甘肃甘谷县华盖寺壁画和磁州窑瓷枕更有了猪八戒和沙和尚的形象。

四、《西游记》杂剧

宋元南戏有《陈光蕊江流和尚》,金院本有《唐三藏》,元代吴昌龄有《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元明之际有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杂剧,明人杨景贤有《西游记》杂剧。此剧有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刊本,全剧6本24折。第一本讲唐僧的出身经历;第二本讲唐僧去西天取经,收白马;第三本讲孙悟空的来历,收沙和尚,降服红孩儿;第四本讲猪八戒;第五本讲女人国、火焰山;第六本讲唐僧到佛国取得经文,回长安,师徒4人皆成正果。在这部规模宏大的杂剧里,“白衣秀才”的猴行者变成了灵活狡黠的孙行者,增添了观音降行者、孙行者大闹天宫、孙行者战八戒、唐僧的身世等情节。杂剧中的孙悟空,有了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孙悟空的社会习性得到加强。孙悟空有了调皮善谑的个性,比《取经诗话》里的白衣秀才更有人情味。与此同时,却又多了几分妖气,有了好色的毛病。他被二郎神抓住以后,竟摇尾乞怜:“上圣可怜,小圣误犯天条。”没有一点英雄的气概。杂剧里有了紧箍,为以后小说展开孙悟空与唐僧的矛盾做了准备。但是,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刊行的时候,吴承恩已经逝世30多年,所以吴承恩是否看过《西游记》杂剧的抄本,也很难说。

五、《西游记平话》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元人的《西游记平话》最接近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元人的《西游记平话》全书早已佚失,但在《永乐大典》卷13139中还有一些片段被保存下来,这就是“梦斩泾河龙”的故事,和小说《西游记》第十回的情节相似。另有古朝鲜的汉语教材《朴通事谚解》的正文“车迟国斗圣”和八条注释中提到《西游记平话》中的一些故事。“车迟国斗圣”一段,相当于小说《西游记》里的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从这些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出,元代的西游故事已经相当热闹。有了齐天大圣、孙悟空等新的称谓,孙悟空的经历也更加复杂了。孙悟空的作用非常突出,降妖去怪,救师脱难,完全是小说的主角。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游记平话》里有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

《西游记》云:“西域有花果山,山下有水帘洞,洞前有铁板桥,桥下有万丈涧,涧边有万个小洞,洞里多猴,有老猴精,号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入天宫仙桃园偷蟠桃,又偷老君灵丹药,又去王母偷王母绣仙衣一套,来设庆仙衣会。老君、王母具奏玉帝,传宣李天王引领天兵十万及诸神将,至花果山与大圣相战失利,巡天十力鬼上告天王,举灌州灌江口小圣二郎,可使拿获。天王遣太子木叉与大力鬼往请二郎神,领神兵围花果山。众猴出战,皆败,大圣被执当死,观音请于玉帝,免死,令巨灵神押大圣前往下方去,乃于花果山石缝内纳身,下截画如来押字封着,使山神土地镇守,饥食铁丸,渴饮铜汁,待我往东土寻取经之人,经过此山,观大圣肯随往西天,则此时可放。”

这和小说《西游记》里的有关描写已经基本相同,只是比较简略而已。书里叙述了唐僧历经的一系列磨难,基本上勾画出了小说《西游记》取经故事的大纲。小说《西游记》中的黑熊精、黄风怪、蜘蛛精、狮子怪、红孩儿、火焰山、女人国等重要情节,《西游记平话》里也都具备。在《西游记平话》中,一师三徒的取经集团已经定型:“其后唐太宗敕玄奘法师往西天取经,路经此山,见此猴精压在石缝,去其佛押出之,以为徒弟,赐法名吾空,改号为孙行者,与沙和尚及黑猪精朱八戒偕往,在路降妖去怪,救师脱难,皆是孙行者神通之力也。”当然,《西游记平话》的思想艺术水准与小说《西游记》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六、吴承恩与小说《西游记》

在《西游记平话》和小说《西游记》之间还有《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这就是朱鼎臣本的《西游记》,该书10卷68回。《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开始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置于全书之首,改变了先前以唐僧身世开始的格局。

西游记故事的集大成者是吴承恩。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他的家庭本是书香门第,后来衰落,父亲弃儒经商。吴承恩在科场上很不顺利,50多岁的时候,才肄业于南京的国子监;60多岁的时候,才得任浙江长兴县的县丞,又因得罪当地势豪,被诬贪赃,罢官系狱;不久得到澄清,恢复名誉。从此他就不再做官,而是拂衣归田,诗酒自娱,终老林下。吴承恩博览群书,以文名著于乡里。吴承恩好奇闻,酷嗜唐人传奇,阅读了大量的野史笔记,受到民间文学的熏染。他为人疏狂自傲,不合时俗,交往多名士,而他的朋友大多飞黄腾达、官运亨通。吴承恩创作了很多诗文,编成《射阳山人存稿》一部,共4卷,其中散文3卷,诗1卷,卷末有词38首。

第二节 形象塑造

一、孙悟空

(一)本土说与外来说

孙悟空的原型,有本土说、外来说和综合说三种意见。本土说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来自中国有关猿猴的种种传说。本土说以鲁迅为代表,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宋朱熹尝斥僧伽降伏无支祁事为俚说,罗泌有《无支祁辨》,元吴昌龄《西游记》杂剧中有‘无支祁是他姊妹’语,明宋濂亦隐括其事为文,知宋元以来,此说流传不绝,且广被民间,致劳学者弹纠,而实则仅出于李公佐假设之所作而已。惟后来渐误禹为僧伽或泗州大圣,明吴承恩演《西游记》,又移其神变迅疾之状与孙悟空,于是禹伏无支祁故事遂以堙昧也。”无支祁是唐人李公佐所著传奇《古岳渎经》中的水怪,能变化,如猿猴一般。赞成本土说的还有吴晓铃。外来说的代表是胡适和季羡林。胡适的《西游记考证》认为:“但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伪造的。因为《太平广记》和《太平寰宇记》都根据《古岳渎记》,而《古岳渎记》本身便不是一部可信的古书。宋元的僧伽神话,更不消说了。因此,我依着钢和泰博士的指引,在印度最古的纪事诗《拉麻传》里寻得一个哈奴曼,大概可以算是齐天大圣的背影了。”哈奴曼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综合说则主张孙悟空乃吸收中外传说而成。各方意见相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事实上,孙悟空这一形象经历了几百年的形成过程,兼收并蓄,恐怕不能单一地确认某个中国的或是印度的猴子就是孙悟空的原型。从孙悟空的气质来说,当然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

(二)战斗精神

孙悟空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是《西游记》中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孙悟空战天斗地,一根如意金箍棒,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他用自己的斗争迫使神仙佛祖也不能不承认他的存在。多少次濒临绝境,九死一生,多少次金箍棒让妖怪缴去,只剩得赤手空拳,但孙悟空从不气馁,永不言败,总结经验教训,抖擞精神,重振雄风,终于绝处逢生,赢得胜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老孙的买卖,本是这等做,一定先输后赢。”有一次,孙悟空和妖怪斗,妖怪眼看抵挡不住,便变成唐僧,叫孙悟空一时难以下手。这时候,猪八戒出了个馊主意:“叫我师父念念那话,我与沙僧各搀一个。若不会念的,必是妖怪。”结果唐僧一念紧箍咒,妖怪急忙跳到云端里。孙悟空忍着头疼,跳到空中,与妖怪厮杀。孙悟空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不是很让人感动吗?孙悟空蔑视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无视天宫的威严礼仪,天不怕,地不怕。他酷爱自由,希望破除一切拘束,要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他充分地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英勇顽强,不畏险阻。平顶山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将孙悟空吸入宝葫芦,只消一时三刻,就会化成脓水。妖怪过一阵就晃一晃葫芦,看孙悟空化了没有。孙悟空在葫芦里想怎么哄妖怪开盖,自己好出去。这猴头想,来泡尿吧,不行,那会把衣服弄脏,还是吐点唾沫吧。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这猴头想的却是不要弄脏自己的衣服,还在考虑卫生的问题,没有一点畏惧之心。他总是洋溢着一种旺盛的战斗激情。一双火眼金睛,识破敌人的一切花招。

(三)乐观和诙谐

孙悟空智慧机敏,具有永不缺乏的乐观和诙谐。孙悟空的叛逆精神,反映了民众对于封建秩序的憎恨情绪和反抗要求。西天取经只是为他提供了一个舒展才能的大好机会。激励他的动力,不是取经这一宗教目的,而是降妖伏魔的战斗本身。打妖怪回来,唐僧慰问他说“辛苦了”,孙悟空却回答说“不辛苦,倒好耍子!”八戒说师兄:“听见说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预先就唱个喏!”对孙悟空来说,目的是次要的,战斗就是一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妖奋斗,其乐无穷。快乐就在战斗之中。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有首主题歌,赞颂孙悟空,歌中说孙悟空是“迎来日出”、“送走晚霞”,非常辛苦,为了成大道,吃点苦不算什么,诸如此类。这其实不是孙悟空之歌,更像是一首“勘探队员之歌”。勘探队员披星戴月,非常辛苦,但为了给国家找矿,这点苦不算什么。孙悟空不是这样的。他觉得打妖怪很好玩,没有觉得辛苦,“好耍子”是他的口头禅。他从降妖伏魔的战斗中得到了无穷的快乐。

(四)心高气傲

孙悟空好动成性,一刻也不能安静;好名,喜听奉承;好揭人短;跟妖怪打,最恨人家看不起他,最恨人骂他是弼马温。有一次,他变个小妖,去请老妖怪赴宴,必须向老妖怪磕头。这是不得已的事,不磕头就要暴露。孙悟空放声大哭,内心十分痛苦:“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师父救了我。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叫我去拜此怪!”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孙悟空心高气傲,他对龙王说:“你想老孙可是受得闷气的?”他的第一次大闹天宫,只是因为得知弼马温是个不入流的官职,知道玉皇大帝如此看不起他,于是就大闹天宫。当然,这里也包括讽刺玉皇大帝昏庸无能,不能礼贤下士的意思。第二次大闹天宫,是他做了齐天大圣以后,玉皇大帝没有邀请他参加蟠桃会。这一次闹得更凶,见了玉皇大帝也不下跪。这种自尊当然含有士大夫重名节、自命清高的意思,也有江湖上讲名头的成分。“不要折了老孙的名头”是孙悟空很爱说的一句话。盘丝洞的蜘蛛精在泉水里洗澡,孙悟空发现了,心想:“我若要打他,只消把这棍子往池子里一搅,打便打死他,只是低了老孙的名头。”孙悟空这样顾名头不要紧,后来就惹出不少的麻烦。有一次,孙悟空从妖怪的山洞里救出了猪八戒,猪八戒说:“哥哥,从后门走吧。”孙悟空反驳他说:“后门里走,可是长进的?还打前门出去。”孙悟空与妖怪斗,总是调笑之间,举重若轻,一切都是那么轻松自如,总显出一派大将风度。任何奇迹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仿佛是理所当然。镇元大仙要他医活那棵仙树,其实孙悟空并没有什么把握,他就一口承担下来,还嘲笑镇元大仙:“你这先生,好小家子样!若要树活,有甚疑难!早说这话,可不省了一场争竞。”什么都不看得十分严重,同时又把一切都做得轻松漂亮。孙悟空有一种永不满足的战斗欲望,有一种成功的预感和应付一切困难的幽默与诙谐。出生入死的经历,对他来说只是一场轻松有趣的游戏。而且,孙悟空的斗妖怪都是即兴之作,我们没有见他苦思苦想,有过什么事先的精心策划。

二、猪八戒

(一)干的是累活和脏活

猪八戒是一个很成功的文学形象。他为《西游记》增添了不少笑声。事实上,在八十一难的很多回合中,孙悟空并不总是在和妖魔斗,而是常常在取经的过程中,与猪八戒调侃戏谑,从而产生一些戏剧性的冲突,这在小说里占了相当多的篇幅。猪八戒很能劳动,他在高老庄做女婿的时候,种地不用牛,收割不用刀杖,扫地通沟,筑土砌墙,样样农活都能拿得起来。论劳动致富,猪八戒是一把好手。高老庄招亲对于猪八戒来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精彩序曲,其意义相当于大闹天宫之于孙悟空。取经路上的累活、脏活,主要是猪八戒干的。过荆棘岭的时候,他披荆斩棘,当开路先锋。过稀柿衕时,猪八戒用大嘴为大家拱出一条路,“干这场臭功”。一副沉重的行李,他一个人挑到西天。尽管他也时时地发些牢骚:“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背死人、埋人头,这些活也非他不可,孙悟空是不干的。

(二)经不起一点诱惑

猪八戒是孙悟空降妖伏魔的助手。他虽然常常做了妖精的俘虏,却从来没有投降的时候。红孩儿将他吊了起来,他骂不绝口。猪八戒食肠宽大,色胆包天,经不起外界的一点诱惑。对他来说,取经路上的第一个痛苦,就是饥饿。人家的馒头米饭流水一般送上来,他犹如风卷残云似的,一会儿就吃光了,还说只得个半饱,难怪孙悟空骂他是“饿鬼”。“四圣试禅心”的故事是专门为猪八戒设计的。南海菩萨、黎山老母、普贤、文殊四位,化作四位美女来考验师徒四人。四位美女的容貌也是通过猪八戒的眼睛去看,去描写的。猪八戒“闻得这般富贵,这般美色,他却心痒难挠,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一看其他三位都爱答不理的,他便一再地提醒大家要“从长计较”。孙悟空点破他的心思,他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于是,他和妇人私下里商量,独自留下做个倒插门的女婿。他那种表里不一、欲盖弥彰的表演,自然是逃不过精明过人的师兄的眼睛,结果当然是被人大大地戏弄了一番,出乖露丑,丢人现眼。猪八戒目光短浅,偷懒取巧,耍小聪明,私心重,好占小便宜,打小算盘,攒私房,好撒谎,有时还会进点谗言,打小报告,搞不团结。

(三)恋家鬼

猪八戒粗笨莽撞,蹒跚臃肿,瞻前顾后,牵肠挂肚,时时眷恋着高老庄的土地和媳妇。取经一遇到挫折,总是他发生动摇,打退堂鼓,要散伙不干。取经上路前,猪八戒特意嘱咐他的丈人:“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做活”,“只恐一时间有些儿差池,却不是和尚误了做,老婆误了娶,两下里都耽搁了”。猪八戒是恋家的,他不习惯、更不喜欢那种长期在外奔波的生活。他时刻都在考虑自己的退路。他上西天取经实在是出于无奈。所以,一遇困难就会动摇,嚷着要回高老庄做女婿。取经的队伍里,他是离心力。沙僧就点他说:“二哥怎么又说要散伙?”猪八戒常常怀念的高老庄的生活,就是一般农村的生活,他渴望过一种定居的生活,所谓“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所谓“怀中抱子,脚后蹬妻”的生活。作者有意识地按照农村小生产者的心理习惯与生活习惯来塑造猪八戒的形象,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对于小生产者的某些成见和偏见。

(四)悟空与八戒

与猪八戒形成对照的是孙悟空,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既无家庭的负担,也没有家室的牵累。除了身上的虎皮裙,手里的金箍棒,没有什么财产,因此他不怕丢掉什么。他浪迹天涯,远涉重洋,行无定止,习以为常。孙悟空不放过任何机会来嘲笑猪八戒的恋家:“这个恋家鬼,你离了家几日,就生抱怨!”“你若是在家的心重啊,不是个出家的了,你还回去罢。”孙悟空之嘲笑猪八戒,带有城里人嘲笑乡下人的成分。在孙悟空看来,猪八戒闭塞,没见过什么世面,不像他见多识广,什么都见识过。小说为猪八戒设计的兵器也是一件农具。孙悟空第一次和猪八戒交手,就曾点破他:“你这耙可是与高老庄做长工筑地种菜的?”沙僧和八戒交手的时候也说:“看你那锈钉耙,只好锄田与筑菜。”十八般兵器中,并没有这一件。猪八戒又有一种农民式的狡黠。猪八戒的形象充满了喜剧色彩。戏谑调侃之中,孙悟空与猪八戒的思想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些情节与打妖怪没有什么关系,但对于刻画孙悟空、猪八戒的思想性格却不能说毫无关系。与妖怪一交手,猪八戒就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了。有一次,猪八戒被妖精抓去,泡在水里。孙悟空变作一个阎王派来的勾司人,向猪八戒勒索财物。猪八戒可怜兮兮地说:“可怜可怜,自从我作了和尚,到如今,有些善信的人家斋僧,见我食肠大,衬钱比他们多些儿,我拿了攒这里。零零碎碎,有五钱银子,因不好收拾,前者到城里,央了个银匠子,煎成一处,他又没天理,偷了我几分,只得四钱六分一块,你拿起吧。”行者暗暗好笑:“这呆子裤子都没得穿,却藏在何处?”猪八戒说藏在猪耳朵里,孙悟空即伸手在耳朵里提出,真个是块马鞍形的银子,忍不住哈哈大笑。猪八戒听得是师兄的声音,气得在水里大骂:“天杀的弼马温!到这门苦处,还来打诈财物哩!”孙悟空反驳他说:“我把你这囊糟的!老孙保师父,不知受了多少苦难,你倒攒下私房!”猪八戒被妖精倒挂在水里,正在水深火热的时候,而前来搭救他的孙悟空却偏偏有心先戏弄他一番。恰恰是这种恶作剧式的调笑,才生动地表现出孙悟空无往而不在的诙谐机智,表现出猪八戒的农民式的狡黠。当然,孙悟空的玩笑往往太过分,差点让猪八戒把命给搭上。有一次,妖精让孙悟空他们下油锅。孙悟空自然是第一个下去,在里面跳舞一般,猪八戒不由得赞叹说:“我们也错看这猴子了,怎知他有这般真实本事!”行者却想:“我作成他捆一绳。”孙悟空变个钉子,在油锅里不起来。国王以为孙悟空死在油锅里了,便要拿猪八戒下锅。猪八戒气得大骂:“闯祸的泼猴子!无知的弼马温,该死的孙猴子,油烹的弼马温!猴儿了账,马温断根!”孙一听猪八戒骂他,就忍不住现出本相说:“你骂那个呢?”这种诙谐调笑,几乎在任何场合都可能出现,因此也就最足以代表孙悟空那种无往而不在的乐观。孙悟空就是这样,对一切都似乎满不在乎,开玩笑开到忘记自己的危险处境,忘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这也许正是一种大将风度。可是,猪八戒越到后来越有进步,回花果山去请孙悟空那一次,他还表现得很有度量,还会讲策略。孙悟空问他:“你来干什么?”猪八戒说:“师父想你了。”他居然会给猴头戴高帽:“师父在马上正行,叫声‘徒弟’。我不曾听见,沙僧推耳聋,师父因此想起你来,说我们不济,说你还是个稠密伶俐之人,常时声叫声应,问一答十,因此这般想你。”编得还挺像。这猪八戒还会使激将法,说黄袍怪说:“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炸着油烹!”结果猴头大怒,非得找妖精算账,出这口恶气不可。猪八戒生性憨厚,常常弄巧成拙;他顽皮活泼,充满乐观精神;死心眼,认死理,没有一点幽默感。作者显然是有意地把他当做孙悟空的陪衬来描写的。

三、唐僧

唐僧是佛教徒和儒生的结合。他信仰虔诚,严守戒律,在财货、美色和权位的面前无动于衷。他有甘冒万死取得真经的决心。他牢守佛教徒不能杀生的戒律,达到善恶不分、是非不明的地步。他是一个怯懦、迂腐、百无一能的书生,顽固偏执,伪善自私。过比丘国的时候,国王要用他的心肝作药引,他吓得魂不附体,问孙悟空怎么办。孙悟空告诉他:“若要全命,师作徒,徒作师,方可保全。”唐僧居然表示:“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孙也。”一伙草贼要抢唐僧的行李,被孙悟空举起棍子,一一打死。唐僧居然焚香为强盗的亡灵祷告:“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孙悟空责备他说:“你老人家忒没情义。”连猪八戒也嘲笑唐僧:“师父推了干净。”唐僧思想方法简单,昏庸糊涂。几乎是屡教不改,执迷不悟,不可救药。他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废物,离开了孙悟空,他寸步难行。一遇到妖精,他就吓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唐僧人妖不分,屡次要赶走忠心耿耿的孙悟空。他常常滥发慈悲,袒护妖魔,却会念动紧箍咒,将孙悟空念得满地打滚。

第三节 认识价值

一、反映现实

《西游记》不是一部游戏之作,在诙谐风趣、诡谲多幻的文字后面,是一种极严肃的创作态度。《西游记》的神魔故事中凝结着作者对人生、对社会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也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文化界的思想松动给文学创作所带来的新气象。《西游记》所描写的阴曹地府、天庭龙宫,正是人间国家机器的影子,那里“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玉皇大帝的昏庸专横,十代冥王的作威作福、欺软怕硬,四海龙王的怯懦平庸,太白金星的狡黠,都带有明显的人间色彩。西天佛国也要收受贿赂,撕下了他们庄严慈悲的遮羞布。地上的妖魔几乎无一不和天上的神仙有关系,它们无不依仗天上诸神的法宝和权势,到下界胡作非为。这些描写不难使人想到人间的种种不平和黑暗。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直接起因是个人的一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可是,孙悟空举起齐天大圣的旗帜,分明是与天庭对抗。他对如来佛宣称:“灵霄宝殿非它久,历代人主有分传”,“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又说:“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作者未必是有意借此来反映农民起义,可是,从孙悟空的这些藐视王权,充满反叛色彩的宣言中,确实可以看出农民起义的影响。

二、江湖气

尽管如此,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将《西游记》看作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小说。大闹天宫被认为是反映农民起义,而取经就好像是受了招安。其实,孙悟空的思想性格一点也不像农民。农民眷恋土地,孙悟空却不是那样。他两次大闹天宫,并非因为土地问题,也不是因为受了压迫,而是因为个人的一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农民起义是人海战术,而孙悟空总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孙悟空要是遇到能够舒展自己才能的机会,便心甘情愿地为之献身。他的习性乃至语言,不但不像农民,而且带有一种江湖气。取经路上的许多风险故事,犹如英雄之闯荡江湖。孙悟空的好名,则犹如江湖好汉之重视名头。那些妖精也很像占山为王的山大王,各守一块地面,拦路抢劫,谋财害命。孙悟空动不动就说拿几个妖怪耍一耍,这也是江湖上的口吻;要的是名扬天下,让人知我手段、知我厉害,这都是江湖上人物的口气与心理。孙悟空的思想性格,在取经的前后并没有本质的变化。取经的路上,孙悟空对大闹天宫的一段,并没有引以为耻。他一直是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唯一的变化只不过是战斗经验的积累,人生阅历的丰富。

三、对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批判

《西游记》的思想认识价值并不局限于对现实的直接讽刺和揭露。《西游记》中确实有一些宣扬宗教的内容,也有因果报应的观念,但这些并非《西游记》的重心。在唐僧的形象中,透露出作者对佛教文化、儒家文化的深刻批判。唐僧的怯懦无能正是反映了儒家文化诸多的消极面:消极保守、忍让退却、顺从谦卑、安分守己、敬畏软弱、迂腐虚伪、缺乏行动能力、墨守成规及谨小慎微。唐僧的慈悲为怀以及因此而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妖精所欺负,也是对佛教文化的嘲笑。而孙悟空的形象则是一曲英雄主义的凯歌,是时代对英雄的呼唤。孙悟空的性格反映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能够克服人间一切困难的精神。孙悟空身上那种好名、好吹、好听奉承的弱点,又是对知识分子的清高孤傲、孤芳自赏习气的温和的批评。孙悟空那种热烈的战斗精神与佛教宣扬的忍辱无争的观念背道而驰。所谓“斗战胜佛”,不是孙悟空修成正果的证明,而是作者对孙悟空英雄品格的承认与肯定。大鹏怪被如来收服后宣称:“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愆。”正是抓住了佛教滥发慈悲的把柄。作者的真意并非宣扬佛法无边:西游路上的第一件坏事就是和尚干的,观音院里的和尚为了贪图一件袈裟,竟然想烧死取经的师徒。孙悟空安慰唐僧说:“你莫生忧虑,但有老孙,就是天塌下来,可保无事。怕甚么虎狼。”说明只有靠斗争才能消灭一切豺狼虎豹。高老庄曾请法师来拿妖怪,结果“都是不济的和尚,脓包的道士,降不得那妖精”。

四、现实的悲哀

看完《西游记》,使人敬佩的不是佛法无边,而是孙悟空那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百折不挠、战无不胜的英雄精神。当然,孙悟空所追求的自由带有一种本能的特点,只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性的生命冲动,他反抗传统理性的顽强束缚和沉重负荷,还缺乏一种更加理性的明确的追求,这就使他的性格中潜藏着深刻的矛盾。他追求的绝对的自由实际上是做不到的,虽然他一个筋斗可以跳出十万八千里,可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他头上的那个紧箍,也是制约他行动和思想的枷锁,这里面自然包含着沉重的现实的悲哀。

第四节 神魔小说的代表作

《西游记》描写神魔的主要方式是神性、人性和动物性的和谐结合。写孙悟空,是猴性、人性和神性的结合。写孙悟空的外形,是毛脸、雷公嘴、罗圈腿,拐子步,这都是猴子的特点。好动,爱吃桃,灵活,也不离猴子的属性。即便是七十二变,那条猴子尾巴还是不好处理。他生性好强,讲名头,喜欢别人给他戴高帽。孙悟空有正义感,疾恶如仇,这些又都是孙悟空的人性。一个筋斗可以翻出十万八千里,能大能小的一根如意金箍棒,竟有十三万五千斤。至于猪八戒,那是猪性、人性和神性的结合。向前拱着的大嘴,两只大扇似的大耳朵,一副憨头憨脑的样子,贪吃好睡,不怕脏,这些都是猪的外表和属性。猪八戒也能变化,有三十六变,碰上本事不济的妖精,猪八戒也能上去抵挡一阵,这又是猪八戒的神性。猪八戒的好色、恋家、好占小便宜、懒散等一大堆缺点,又是他的人性。《西游记》创造了离奇多幻的神话世界,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如说孙悟空得道以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根毫毛,根根能变化。《西游记》对后世神魔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古岳渎经》

唐传奇名。李公佐撰。记载唐代宗年间,淮安发现一形如猿猴的水兽。后来李公佐得《古岳渎经》八卷,才得知它是大禹治水时所降伏的力大逾象、奔腾迅疾的水神无支祁。

2.《拉麻传》

即印度古代叙事诗《罗摩衍那》。

思考题

1.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

2.分析《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

3.试述《西游记》的认识价值。

4.分析《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

5.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同类推荐
  • 雪域神鹰

    雪域神鹰

    几十年前,二战正进行到关键的时刻,李长天在一次上山采药时,偶遇了苏联空军王牌飞行员维克多,为使维克多的战斗机上天,全村人都作出了努力,可惜飞机还是坠落在了深山之中,维克多是生是死也没了音讯……
  • 楚墓

    楚墓

    青年学者方子郊偶然得到一个战国墓葬中出土的木俑,他发现木俑中有着精密的结构,还暗藏有两幅帛书。方子郊对木俑和相关出土材料进行深入的考究,越来越多的线索指向楚顷襄王时代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楚王、涟漪公主、巫师伍笙,他们的梦境和秘密,最终都湮灭在凄凉的楚墓和失传的历史中。
  • 长河落日圆

    长河落日圆

    凝眺西天,红橙也似的一颗残阳渐次欺近了长河一线,窦克似乎看见许多面含不舍与不安的北匈奴人正沿河西去,斯情斯景,正如一卷残破的美梦。如果说在这个变幻时代、杀戮江湖里,真还有什么可依赖的话,那绝不会是权势、金钱、地位等等,而只有人对人、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才能把所有人团结成一个整体,相互扶持,以应付未来的挑战。
  • 无边无际的早晨:李佩甫中短篇小说自选集

    无边无际的早晨:李佩甫中短篇小说自选集

    在肢解过的时间里,世间已已没有了绝对的真实。所谓的真实已是被人的视角篡改过、被人的记忆吞噬过的,那是一些被人们的记忆咀嚼后又被人的思想唾液粘起来的东西:可以说是亦真亦幻哪。文学就是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也可以说,文学是从这个世界里发出的声音。是来自灵魂的声音。很多年了,一直在这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作活儿,曾期望着能够种出一片“声音”来。天晃晃的,人也晃晃的。怎么说呢,百姓的儿子,想的也多是百姓们想的事体,并不求得到什么。只想认认真真地“种”下去。
  • 谁的天堂

    谁的天堂

    本书是迄今为止第一部详细描写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求学、奋斗、追求理想的小说、中主描写五个家庭在追求其美国梦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林林总总的坎坷与磨难。这部小说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为赴美学子指点迷津,是赴美人才的必备读物。
热门推荐
  • 凤统

    凤统

    作为一个动物训练师居然也能穿越?穿了也就穿了,还中了媚药被人动了?好吧,解了毒,跑了路,一年之后才发现自己无意之间带走了球?天啊,这球是谁的?十月临盆,居然生出俩娃,孩子他爹们还找上门!
  • 无敌少帝

    无敌少帝

    千万年前,他是无敌的少帝,掌阴阳、震八荒。千万年后,他故地重游,重新登上属于他的巅峰。
  • 盛世烟消

    盛世烟消

    哎,说什么作品介绍←_←新手来冒泡。喂你为啥还看介绍,对于什么介绍好纠结,那就不要写了。不写了你就不要看介绍了,介绍那么长你看着有撒雷用,文文才是主题!快随我去一起看!
  •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唐代学者颜师古对“太上皇”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也就是说.它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封建皇帝对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正是如此,在我国漫长的帝制时代中,皇帝前后递嬗,有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原因很简单,皇帝宝座的诱惑力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一个人一旦坐上这个宝座,就不肯轻易下来。一般而言,帝制时代的皇帝们大抵有三种命运: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外来的武力赶下台.要么是活着让出皇帝宝座。
  • 天之纵横

    天之纵横

    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一把剑,一杆枪,改变了他平凡的生活,拥有了能力,他不是只为个人,他要让万国来朝!
  • 网游之无双剑豪

    网游之无双剑豪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只要不放弃,拥有一颗明镜止水之心,成功便会回到你身边。”当方洛被逐出诸葛家的时候,他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不再平凡。心之所向,无怨无悔,手中持剑,所向披靡。
  • 仙魔苍穹

    仙魔苍穹

    仙域在上,通天仙路之上;下有九幽炼狱,最下是地狱十八层。而夹在中间的世间是第三狱,笼狱。传说,仙域是长生之地,地狱是轮回之地。轮回,是断尽前世种种,后来以干净纯洁之身再回世间这个笼狱。......这是一个笼中雏龙冲破禁锢获取自由的故事,精彩,当然是羽化翱翔仙域九天山的神龙。
  • 穿越之狐狸也成精

    穿越之狐狸也成精

    谁说的穿越是假的,那它怎么穿越的?谁说的只有人类才能穿越,那它怎么穿越的?它是不是太惨了?说好的主角光环呢?它怎么就被当成小偷抓进太子府了呢?
  • 女配圣旨:男主跟我走吧

    女配圣旨:男主跟我走吧

    她本该是一个已死之人,却意外的被一个称作“八宝”的系统所救。经历了生死离别,爱恨纠葛,她重得记忆,得到温暖。但,哪一个是前世?哪一个是今生?她对不起的,她放不下。
  • 青天衙门小江湖:捣蛋女捕快

    青天衙门小江湖:捣蛋女捕快

    看过捕快吗?看过女捕快吗?看过不按常理出牌的捣蛋女捕快吗?随我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