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52300000003

第3章

十、《内经》主治备要

(一)(五运主病)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

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诸气 郁、病痿,皆属肺金。

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二)(六气为病)

诸暴强直,(支)痛软戾,里急筋缩,皆属于风。

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大而鼓之有声如鼓,痈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窒)鼽衄,血溢血泄,淋( )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蔑血污,皆属于热。

诸(痉)强直,积饮痞隔中满,霍乱吐下,体重( )肿,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属于湿。

诸热瞀( ),暴喑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 )肿疼酸,气逆冲上,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痹,耳鸣或聋,呕涌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 ),暴病(卒)死,是(皆)属于火。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瘕 疝,痞坚,腹满急痛,下痢清白,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

(三)(五运病解)

五运主病,木、火、土、金、水,顺则皆静,逆则变乱,四时失常,阴阳偏胜,病之源也。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注云:掉,摇也。眩,昏乱眩运也。风主动故也。所谓风气甚则头目眩者,由风木旺,则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生火,木火者皆阳也,故风火多兼化也。风热相抟,则头目眩运而转也。火性本动,火得风(则)成焰而旋转也。风势甚,则曲直动摇,更加呕吐也。

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

注云:痛痒而为疮,火之用也。五常之道,过极则胜己(者)反来制之,故火热过极,而反兼于水化也。所谓盐能固物,而令不腐者,咸寒水化,制其火热,使无热之过极,乃水化制之,而久固也。热极即是木来生火也,甚则皮肉肌肤之间,不得宣通,故生疮疡而痛痒也。

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注云:湿,地之体也。湿极甚则痞塞肿满,物湿亦然。故长夏暑湿之甚,(则)庶物隆盛也。

诸气 郁、病痿,皆属肺金。

注云:肺主气,(气)为阳,阳主轻清而升,故肺居上部,而为病则气郁。(至于)痿弱,手足无力,不能收持,乃血液衰少,故病然也。秋金(旺),则雾气蒙郁,而草木(萎)落,病之象也。

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注云:收敛引急,寒之用也,故冬寒则物拘缩也。

(四)(六气病解)

六气为病,风、热、湿、火、燥、寒,乃天之六气也。

风木厥阴,肝胆之气也。

诸暴强直,(支)痛 戾,里急筋缩,皆属于风。

(暴强直)

注云:暴,卒也,虐害也。强劲有力而不柔和也。直,筋劲强也。

(支痛戾,里急筋缩)

(注云):支痛,支,持也,坚固支持,筋挛不柔而痛也。缩也,戾,乖戾也,谓筋缩里急,乖戾失常而病也。然燥金主为紧敛、短缩、劲切,而风木为病,反见燥金之化者,由亢则害,承乃制也。况风能湿而为燥也,筋缩者,燥之甚也,故谓风甚皆兼于燥也。

热者,少阴君火之热,乃真心小肠之气也。

(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大而鼓之有声如鼓,痈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窒鼽衄,血溢血泄,淋 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蔑血污,皆属于热。)

(喘)

注云:喘,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也,故热则脉实而甚数,喘之象也。

注云:火气炎上之象也,故胃(膈)热甚,则为呕也。

吐酸

注云:(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实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法宜湿药散之,亦(犹)解表之义也。使肠胃结滞开通,怫热散而和之。若久喜酸而不已,不宜温之,宜以寒药下之,后以凉药调之,结散热去,则气和(也)。

暴注

注云:卒暴(注)泄,肠胃热甚,则传化失常,火性疾速,故(如)是也。

下迫

注云:后重里急,窘迫急痛也。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

转筋

注云:转,反戾也,热气燥烁于筋,(则)挛 而痛也。所谓转者,动也,阳动阴静,热证明矣。多因热甚,霍乱吐泻,以致脾胃土衰,则肝木自甚,而热燥于筋,故转筋也。大法曰:渴则为热,凡霍乱转筋(而)不渴者,未之有也。或不因吐泻,而但外冒于风,腠理闭密,阳气郁结,怫(热)内作,热燥于筋,则转筋也。故诸转筋,以汤渍之,而使腠理开泄,阳气散而愈也。因汤渍之而愈,故反(疑)为寒也。

小便混浊

注云:天气热则水混浊,寒则水清洁,水体清,火体浊故也。又如清水为汤,则自然浊也。

腹(胀)大而鼓之有声如鼓

注云:气为阳,阳为热,气甚则然也。

注云:浅而大也。经曰:热胜血则为痈脓也。

注云:深而恶也。

注云:有头小疮也。

注云:浮而小瘾疹也。

瘤气

注云:赤瘤(丹) ,热胜(气)也,火之色也。

结核

注云:火气热甚,则郁结坚硬如果中核也,不必溃发,但以热气散,则自消也。

吐下霍乱

注云:三焦为水谷传化之路,热气甚,则传化失常,而吐下霍乱,火性燥动故也。

大法曰:吐利烦渴为热,不渴(为)寒。或(热)吐(泻),始得之亦有不渴者,若不止,则亡液而后必渴也。或(寒)本不渴,若不止,(亡)津液过多,则亦燥而渴也。若寒者,脉当沉细而迟;热者,脉当实大(而)数。或损气亡液过极,则脉亦不能实数,而反缓弱也,虽尔,亦不为热矣。

注云:昏也,热气甚,则浊乱昏昧也。

注云:怫热结滞,而气不通畅也。所谓热甚则腠理闭密而郁结也。(则)如火炼物,反相合而不离也。故热郁则闭塞不通畅也。然寒水(主)于闭藏,而今反属热者,谓(火)热亢甚,则反兼水化制之故也。

肿胀

注云:热胜于内,则气郁而为肿也。阳热气甚则腹胀。火主长而高茂,形貌彰显,升明舒荣,皆肿胀(之象)也。

鼻窒

注云:窒,塞也。火主 肿胀,故阳明热,而鼻中( 胀),则窒塞也。

注云:(鼽者),鼻出清涕也。夫五常之道,微则当其本化,甚则兼其鬼贼,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也。由是肝热甚则出(泣,心热甚则出)汗,脾热甚则出涎,肺热甚则出涕,肾热甚则出唾。此乃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密,阳热怫郁,(而病愈甚)也。

注云:阳热怫郁于足阳明,而上热甚,则血妄行为鼻衄也。

血溢

注云:(血溢者),上出也。心养于血,故热甚则血有余而妄行也。

血泄

注云:热在下焦,而大小便血也。

注云:小便涩痛,热客膀胱,郁结而不能渗泄故也。可用开结利小便之寒药,以使结散热退,血气宣通,荣卫和平,精神清利而已。

注云:大便涩滞也。热耗其液,则粪坚结,大(肠)燥涩紧敛故也。俗谓风热结(者),谓火甚则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也。或大便溏而( )者,燥热在乎肠胃之外,而湿热在内故也。

身热恶寒

注云:此热在表也。邪热在表而浅,邪畏其正,故病热而反恶寒也。仲景云:无阳不可发汗。又云:身热(恶)寒,麻黄汤汗之。汗泄热去,身凉即愈。

战栗

注云:(战栗)动摇,火之象也。阳动阴静,而水火相反。故厥逆禁固,屈伸不便,为病寒也。栗者,寒冷(也)。此由心火热甚,亢极而战,反兼水化制之,故寒栗也。然寒(栗)者,由火甚似水,实非兼有寒气也。故以大承气汤下之,多有燥粪,下后热退,战栗愈矣。

注云:心卒动而不宁也。火主(于)动,心火热甚(故)也。虽尔,止为热极于里,乃火极而似水,则喜惊也。反兼肾之恐者,亢则害,承乃制故也。

注云:疑惑、犹豫、浊乱,而志不一也。象火参差而惑乱,故火实则水衰,失志而惑(乱)也。(志)者,肾(水)之神也。

注云:金肺之志也。金(本)燥,能令燥者,火也。所谓悲泣五液俱出(者),火热亢极,而反兼水化制之故也。

注云:蕃茂鲜淑,舒荣彰显,火之化也,故喜为心火之志也。喜极而笑者,犹燔烁火喜而鸣,笑之象也。

注云:多言也。言为心声,犹火燔而鸣,故心火热则多言,犹心醉而热,故多言也。

注云:虚妄也。火为阳,故外清明而内浊昧,其主动乱。故心火热甚,则肾水衰而志不专一,虚妄见闻,而(自为)问答,则神志失常,而如见鬼神也。

衄蔑血污

注云:血出也。污,浊也。心火热极,则血有余:热气上甚,则为血溢。热势亢极,则燥而污浊;亢则害,承乃制,则色兼黑而为紫也。

湿者,太阴湿土,乃脾胃之气也。

(诸痉强直,积饮痞隔中满,霍乱吐下,体重 肿,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属于湿)。

诸痉强直

注云:筋劲强直,而不柔(和)也,(土主)安静故也。阴痉曰柔痉,阳痉曰刚痉,亢则害,承乃制,故湿过极,则反兼风化制之。然,兼化者,虚象也,实非风也,治风则误。

积饮

注云:留饮积蓄而不散也。(水)得燥则消散,湿则不消,以为积饮,土湿主痞故也。

注云:与否同,不通泰也,谓纹理闭密,而为痞也。

注云:阻滞也,谓肠胃隔绝,而传化失常也。

中满

注云:湿为积聚痞隔,而土主形体,位在中央,故中满也。

霍乱吐下

注云:湿为留饮,为痞隔,而传化失常,故甚则霍乱吐(泻)也。大法曰:若利色青者,肝木之色,由火甚制金,使金不能平木,则肝自甚,故色青也。或言利色青为寒(者),误也。(则)如仲景曰:少阴病,下利清水,色纯青者,热在里也,大承气汤下之。及小儿热甚急惊,利色多青,为热明矣。利色黄(者),由火甚则水必衰,而脾土自旺,故色黄也。利色红者为热,心火之色也;或赤者,热深也。利色黑而反为热者,由火盛过极,而反兼水化制之,故色黑也。(则)如伤寒阳明热病,则日晡潮热,甚则不识人,循衣摸床,如见鬼状,独语,法当大承(气)汤下之。大便不黑者易治,黑则难治也。诸痢同法。然辨痢色以明(寒)热者,更当审其(饮食)药物之色也。(则)(如)小儿病热,吐利霍乱,其乳未及消化,而痢尚白者,不可便言是寒,当以脉证别之。又法曰:凡泄利,小便清白,不涩为寒,赤涩者为热也。又法曰:完谷不化,而色不变,吐利腥秽,澄澈清冷,小便不涩,身凉不渴,脉迟细而微者,寒证也。谷虽不化,其色变(非)白,烦渴,小便赤黄而或涩者,热证也。凡谷消化者,无问他证,便为热也。

体重

注云:轻清为天,重浊为地,故土湿为病,则体重痞(宜)也。

肿、肉如泥、按之不起

注云:按之不起,泥之象也,土过湿则为泥。湿为病也,积饮痞隔,中满体重,霍乱吐下,故甚则( )肿也。

火者,少阳相火之热,乃心包络、三焦之气也。

(诸热瞀 ,暴喑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肿疼酸,气逆冲上,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痹,耳鸣或聋,呕涌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 ,暴病卒死,是皆属于火。)

注云:昏也。(则)如酒醉而心火热甚,则神浊昧而瞀昏也。

注云:动也。惕跳动 ,火之体也。

暴喑

注云:卒(哑)也。金肺主声,火旺水衰,热乘金肺,而神浊气郁,则暴喑而无声也。

冒昧

注云:冒,昏冒也;昧,昏暗也。气热则神浊冒昧,火之体也。

躁扰

注云:躁动烦热,扰乱而不宁,火之体也。热甚于外,则肢体躁扰;热甚于内,则神志躁动,反复颠倒,懊 烦心,不得眠也。由水衰而(火)之动也。故心胸躁动,谓之怔忪,俗云心忪,皆为热也。

狂越

注云:狂者,无正定也;越者,乖越理法而失常也。(夫)外清内浊,动乱参差,火之体也;(静顺清朗,准则信平,水之体也)。由是肾水主智,而水火相反,故心火旺则肾水衰,乃失志而狂越也。凡发热于中,则多干阳明胃经也,故经云:阳明之厥,面赤而热,妄言。

骂詈

注云:言为(心)之声也。骂詈,言之恶也。今病阳实阴虚,则水弱火强,制金而不能平木,而善言恶发,骂詈不避亲疏,(本)火热之所生也。

惊骇

注云:惊(骇)者,(惊)愕也,火之用也。

()肿

注云:热胜(肉)而阳气郁滞故也。

疼酸

注云:酸疼也。由火实制金,不能平木,则木旺而为兼化,故酸疼也。

气逆冲上

注云:火气炎上故也。

禁栗如丧神守

注云:战栗禁冷也。如丧神守者,神能御形,而反禁栗,则如丧失保守形体之神也。

(嚏)

注云:鼻中因痒,气(喷作)声(也)。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

疮疡

注云:君火(化)同也。

喉痹

注云:痹,不仁也,俗作闭,犹塞也。火主肿胀,故(热客)于上焦,而咽噎肿胀也。

耳鸣

注云:有声非妄闻也。耳为肾窍,交会(手)太阳、少阴、足厥阴、少阴、少阳之经,若水虚火实,而热气上甚,客其经络,冲于耳中,则鼓其听(户),随其脉气微甚而作音声也。故经曰:阳气为物,上甚而跃,故耳鸣也。然音在耳中,故微亦闻之也。

注云:聋为肾虚冷,俗已误之矣。夫《正理》曰:心火本热,衰则寒矣;肾水本寒,衰则热矣。肾水既少,岂能反为寒邪?故经言:足少阴肾水虚,则(腹)满身重,濡(泻),疮疡,大便难,口苦,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胆,肠下血,皆热证也。凡治聋者,适其所宜,若热证已退,其聋不已者,当以辛热发之;二三服不愈者,不可久服,(恐热极而成他病耳)。若聋有热证相兼者,宜以散风退热凉药调之,热退结散而愈也。然聋甚闭绝,亦为难矣。慎不可攻之,过极,则伤正气也。

呕涌溢食不下

注云:火气炎上故也。胃膈热甚,则传化失常故也。

目(昧)不明

注云:目赤肿痛,翳膜 伤,皆为热也。经云:热甚目瞑,眼黑也。仲景(言)伤寒病:热极则目不识人,乃目盲也。《正理》曰:由热甚怫郁于目,而致之然也。

暴注

注云:卒(泻),与君火义同。

注云:惕跳动也,火主动,故夏热则脉洪大(而)长,之象也。

暴病卒死

注云:火性速疾故也。或心火暴甚,而肾水衰弱,不能制之,热(气)怫郁,心神昏冒,则筋骨不用,(卒)倒而无所知,是为僵仆也。甚则水化制(火),热甚而生涎,至极即死也。俗云暗风,由火甚制金,不能平木,故风木自甚也。肥人腠理致密,而多郁滞,气血难以通利,若阳热又甚而郁结,甚则故卒中也。瘦人反中风者,由暴然阳热太甚,而郁结不通故也。

燥者,阳明燥金,乃肺与大肠之气也。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注云:凡物湿润则滑泽,干燥则涩滞,燥湿相反故也。(如)遍身中外涩滞,皆属燥金之化,故秋脉涩。涩,涩也。或麻者,亦由涩也。由水液衰少而燥涩,气行壅滞,而不(得)滑泽通利,气强攻冲,而为麻也。俗方(多)用乌附辈者,令气因之(冲)开道路,以得通利,气行,故麻愈也。无热证,即当此法,治之甚佳。

或风热胜湿为燥,因而病麻,(则)(宜以)退风散热,活血养液,润燥通气之凉药调之,则麻自愈也。治(诸)燥涩,只如此(法)是也。

枯涸干劲

注云:枯,不荣(旺)也;涸,无水液也;干,不滋润也;劲,不柔和也。

(然)春秋相反,燥湿不同(故)也。大法曰:身表热为热在表;渴饮水为热在里;身热饮水,表里俱有热;身凉不渴,表里俱无热。经所不取火化渴者,谓渴非特为(热),如(病)寒吐利,亡液过极,则亦燥而渴也;虽病风热,而液尚未衰,则亦不渴也。岂可止言渴为热,而痞为寒也。

皴揭

注云:皮肤启裂也。干为天,为燥金;坤为地,为湿土。天地相反,燥湿异(用),(故)燥金主于紧(敛),故秋脉紧细而微;(而)湿土主于纵缓,故六月其脉缓大而长也。如地湿则纵缓滑泽,干则紧敛燥(涩),皴揭之理明矣。俗言皴揭为风者,由风能胜湿,而为燥故也。经云:厥阴所至,为风府,为璺启,由风胜湿而为燥也。

寒者,太阳寒水,乃肾与膀胱之气也。

(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瘕 疝,痞坚,腹满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

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

注云:澄湛而不混浊也。水体清净,而其气寒冷,故水谷不化,而吐利清冷,水液为病寒也。如天气寒,则浊水自然澄清也。

(犹征也)

注云:腹中坚硬,按之应手,谓之 也。水体柔顺,而今反坚硬如地体者,亢则害,承乃制也。(故病湿)过极而为 ,反兼风化制之也。风病过极而反燥,筋脉劲急,反兼金化制之也。燥病过极而烦渴,反兼火化制之也。热病过极而反出五液,或为战栗恶寒,反兼水化制之也。其为治者,俾以(泻)其过极之气,以为病本,不可反误治其兼化也。夫五常之道,甚(而)无以制之,则造化息矣。如春木旺而多风,风大则反凉,是反兼金化制其木也。大凉之下,天气反温,乃火化承其金也。夏火热极,体反出液,是反兼水化制其火也。因而湿(蒸)云雨,乃土化承于水也。雨湿过极,而兼(烈)风,乃木化制其土也。飘(骤)之下,秋气反凉,乃金化承于木也。凉极而反燥,乃火化制其金也。因而(以为冬寒),乃水化承于火也。寒极则水(凝)如地,乃土化制其水也。凝冻极而起东风,乃(木)化承土而成岁也。

凡不明病之标本者,由未知(此变化之道)也。

注云:腹中虽硬,而忽聚忽散,无有常准。经曰:血不流而寒薄,故血内凝(不流)而成瘕也。一云:腹内积病也。又曰:小肠移热于大肠,为伏瘕,为沉。

(注)曰:小肠热以传入大肠,两热相搏,则血溢而为( )瘕也。血涩不利,则月事沉滞而不行,故云为( 假)、为沉( )。乃或阳气郁结,(怫热壅滞)而坚硬不消者,非寒瘕也,宜以脉(证)别之。瘕(一为)疝,传写之误。

注云:小腹连卵肿急绞痛也,寒主拘缩故也。寒极而土化制之,故肿满也。经云丈夫 疝,谓阴器连小腹急痛也。经(注)曰:寒气聚而为疝也。脉急者,寒之象也。然,寒则脉当短小而迟,今言急者,非急数而洪也,由紧脉主痛,急为病甚也。病寒缩急,亦短小也。所以有痛而脉紧急者,脉为心所养也。凡气为痛,则心神不宁而紧急,不得舒缓,故脉亦(从)之而见也。欲知何气为其痛(者),诊其紧急相兼之脉可知矣。如紧急洪数,则为热痛之类也。

坚痞腹满急痛

注云:寒主拘缩,故急痛也。寒极则血脉凝冱,而反兼土化制之,故坚痞而腹痛也。或热郁于内,而腹满坚结痛(者),不可言为寒也,当以脉别之。

下利清白

注云:寒则清净明白故也。

食已不饥

注云:胃热则消谷善饥,故病寒(则)食虽已而不饥也。胃(膈)润泽,而无燥热故也。或邪热不杀谷,而腹热胀满,虽数日而不食,亦不饥者,不可言为寒也。由阳热太甚而郁结,传化失常,故虽不食。亦不饥也。二证以脉别之自见。

吐利腥秽

注云:肠胃寒而传化失常,我子(能)制鬼贼,(则己当自实),故寒胜火衰金旺,而吐利腥秽也。腥者,金之臭也,由是热则吐利酸臭,而寒则吐利腥秽也。

(亦犹)饭浆,热则喜酸,寒则水腥也。

屈伸不便,厥逆禁固

注云:阴水(主)于清净,故病寒则四肢逆冷,而禁止坚固,舒卷不便(利)也。故冬脉沉(而)短以敦,病之象也,或病(寒)尚微,而未至于厥逆(者),不可反以为热;或热(甚)而成阳厥者,不可反以为病寒也。然阴厥者(之)病脉候,皆为阴证,身凉不渴,脉迟细而微,未(尝)见于阳证也。其阳厥者(之)病脉证,皆为阳证,热极而反厥,(时)复反温,虽厥而烦渴谵妄,身热而脉数也。若阳厥(极)深,而至身冷,反见阴脉,而欲绝者,止为热极而欲死也。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阴阳以平为和,以偏为病,万物皆负阴抱阳而生,故孤阴不(长),独阳不成;是以阳气极甚,而阴气极衰,则阳气怫郁,阴阳偏倾,而不能宣行,则阳气蓄聚于内,而不能营运于四肢,则手足厥冷为阳厥。仲景曰:热深则厥亦深,热微则厥亦微。又曰:厥当下之,下后厥愈。当以凉药养阴退阳,凉膈散、调胃承气汤下之是也。大凡治病者,必先明其标本,标者末,本者根源也。故经曰:先病为本,后病为标。又曰:标本相传,先以治其急者。(又)言: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故病气为本,受病经络脏腑(谓)之标。夫标本微甚,治以逆从,不可不通(也)。故经曰:知逆与从,正行无问;明知标本,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正此谓也。

十一、六气方治

(一)风

(防风通圣散):治一切风热郁结,气血蕴滞,筋脉拘挛,手足麻痹,肢体焦痿,头痛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或肠胃蕴热郁结,水液不能浸润于周身,而为小便多出者;或湿热内甚,而(时)有(汗泄)者;或表之正气与邪(热)并甚于里,阳极似阴,而寒战烦渴者;或热甚变为疟疾,久不已者;或风热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肾水阴虚,心火阳热暴甚(而)中风;或暴喑不语,及暗风痫(者);或破伤中风,时发潮热搐(搦),并小儿热甚惊风,或(斑)疹(反)出不快者;或热极黑陷,将欲死者;或风热疮疥久不愈者;并(解)耽酒热(毒),及调理伤寒,发汗不解,头项肢体疼痛,并宜服之。

防风(二钱半) 川芎(五钱) 石膏(一钱) 滑石(二钱) 当归(一两) 赤芍(五钱)甘草(二钱半炙) 大黄(五钱) 荆芥穗(二钱半) 薄荷(叶)(二两) 麻黄(五钱去根苗节)白术(五钱) 山栀(子)(二钱) 连翘(五钱) 黄芩(五钱) 桔梗(五钱) 牛蒡(酒浸五钱)人参(五钱) 半夏(姜制,五钱)以上共五钱,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日三服。病甚者五、七钱至一两;极甚者,可下之,多服,(二两)、三两,得利后,却当服三、五钱,以意加减。病愈,更宜常服,则无所损,不能再作。

灵砂丹:治风热郁结,血气蕴滞,头目昏眩,鼻塞清涕,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嗽痰实,肠胃燥涩,小便赤;或肾水阴虚,心火炽甚,及偏正头风痛,发落齿痛,遍身麻木,疥癣疮疡,一切风热,并皆治之。

独活 羌活 细辛 石膏 防风 连翘 薄荷(各三两)川芎 山栀 荆芥 芍药 当归 黄芩 大黄(生) 桔梗(以上各一两) 全蝎(微炒半两) 滑石(四两) 菊花 人参 白术(各半两)寒水石(一两生用) 砂仁(一钱) 甘草(三两生) 朱砂(一两为衣)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朱砂为衣。每(服)茶清嚼一丸,食后服。

神仙换骨丹:治气血凝滞,荣卫郁结,风热湿气相搏筋骨之间,内舍偏虚,发为不遂之病,气感八风,血凝五痹,筋挛骨痛,瘫痪偏枯,一切风证,并宜治之。服之神妙,难以言宣。

槐角(炒黄熟) 桑白皮(去皮) 川芎 苍术(泔浸去皮) 白芷 蔓荆子(去萼)人参 威灵仙 何首乌 防风(各二两) 苦参 五味子 香附(各一两)麝(半两别研) 麻黄(十斤) 朱砂(水飞一两)上将麻黄去根、苗、节,用河水三石三斗三升,小斗七升是也,熬至六升,滤去麻黄,澄清再熬至二升半,入其余药末,每一两三钱作十丸,朱砂为衣。每一丸,酒一盏,浸至晚,溶化,临卧服。

不换金丹:退风散热。治风有二法,(行)经和血及开(发)腠理。经脉凝滞,非行经则血不顺,是治于内也。皮肤郁结,非开发则荣卫不和,是调理于外也。此亦发散之药也。

荆芥穗 白僵蚕(炒) 天麻 甘草(各一两) 羌活(去芦) 川芎 白附子(生) 川乌头(生) 蝎梢(去毒炒) 藿香叶(各半两) 薄荷(三两) 防风(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细(嚼)茶清下。如口 向左,即右(腮)上涂之,即止。

花蛇续命汤:治卒中风,牙关紧急,精神昏愦,口眼 斜,不知人事,痰涎不利,喉中作声。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干) 全蝎(炒) 独活(去土) 天麻 附子 人参 防风 肉桂 白术 本 白附子(炮) 赤箭 川芎 细辛(去叶) 甘草(炙) 白僵蚕(去丝灰炒) 半夏(汤浸切) 白茯苓(去皮) 麻黄(去节,水煮三沸去沫,细切,以上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

加减冲和汤:治中府之病,宣外阳,补脾胃,泻风木,实表里,养荣卫。

柴胡(五分) 升麻(三分) 黄 (五分) 半夏(二分) 黄芩 陈皮 人参 芍药甘草(各二分半) 当归 黄柏(酒浸,各三分)上锉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

如有自汗多者,加黄( )半(钱);嗽者加五(味)子二十(粒)。

防风天麻(散):治风痹走注,肢节疼痛,中风偏枯,或暴喑不语,内外风热壅滞,解昏眩。

防风 川芎 天麻 羌活 白芷 当归 草乌头 白附子 荆芥穗 甘草(炙,各半两) 滑石(二两)上为末,热酒化蜜少许,调半钱,加至一钱,觉药力营运微麻为度。或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热酒化下。或半丸,细嚼,白汤下亦得。散郁结,宣气血。如甚者,服防风通圣散。

祛风丸:治风偏,手足(颤)掉,语言謇涩,筋骨痛。

乌头(炮) 天南星 草乌头(炮) 半夏 绿豆粉(各一两) 甘草 川芎 白僵蚕 藿香 零零香地龙 蝎梢(各三两) 川姜(半两炮)上末一两,用绿豆粉一两,白面二两,滴水丸梧桐子大。每三、五丸,细嚼,茶清下,或五、七丸亦得,食后服,初服三丸,渐加多。

大通圣白花蛇散:中府之药也。(大)治诸风,无问新久,手足 曳,腰脚缓弱,行步不正,精神昏昧,口眼 斜,语言謇涩,痰涎壅盛,筋脉挛急,肌肉顽痹,皮肤燥痒,骨节疼,目眩,下注腰脚,疼痛腿重,肿疡生疮;或痛无常(处),游(走)不定,及风气上攻,面浮(肿)耳鸣,并宜服之。

天麻(去苗) 赤箭 防风(去苗) 本 木香 海桐皮 肉桂 杜仲(炒) 干山药 当归 威灵仙白附子(炮) 菊花 蔓荆子 羌活(去芦) 虎骨(酥炙) 白芷 干蝎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肉用) 荜甘草(炙) 牛膝(去苗) 郁李仁(去皮研) 浓朴(姜制,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温酒调下,荆芥汤调下亦得,空心服之。常服祛风逐气,通行荣卫,久病风人,尤宜常服。轻(者)中风,不过二十服,平安如故。

活命金丹:治风中脏不语,半身不遂,肢节顽痹,痰涎上潮,咽嗌不利,饮食不下,牙关紧禁,及解一切药毒,发热腹胀,大小便不利,胸膈痞满,上实下虚,气闭面赤,汗后余热不退,劳病诸(证),无问老幼妇人,俱得服之。

川芎 甘草 板蓝根 葛根(各一两) 龙脑(二钱研) 麝香(二钱研) 牛黄(研五分) 生犀 桂(各三钱) 珠子粉(半两) 川大黄(二两半) 甜硝(一两) 辰砂(四钱,一半为衣) 青黛(三钱) 薄荷(五钱)上为细末,炼蜜同水浸蒸饼,糊为剂,每一两作十丸,别入朱砂为衣,就湿,以真金箔四十叶为衣。(葛)月修合,瓷器内收贮,多年不坏。如风毒,茶清送下;解毒药,新冷水化下;余热劳病,及小儿惊热,薄荷汤化下。以上煎,量大小加减用之。

至宝丹:治卒中风急不语,中恶气(绝),中诸物毒,暗风,(中)热疫毒,阴阳(二)毒,(山)岚瘴(气)毒,中暑毒,产后血晕,口鼻血出,恶血上攻心,烦躁,心肺积热,(霍)乱吐利,风注筋惕,大肠风(秘),神魂恍惚,头目(昏)眩,眠卧不安,唇口干焦,伤寒狂语,小儿急惊,风热卒中,客忤,不得眠(睡),惊风搐搦,以上无不治者。

辰砂(五两水飞) 生犀(五两) 麝香(二两半) 玳瑁(五两) 牛黄(二两) 龙脑(五两水飞) 人参(五两) 银箔(一百二十片,一半为衣,余入药) 琥珀(五两)安息香(五两,用酒半升熬膏) 金箔(二百二十片,一半为衣,余入药)雄黄(一两半) 南星(三两,水煮软,切片。一法:酒二升半,浸蒸七次,焙干用。)上为细末,(半)用安息香膏,次炼蜜,一处搜和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煎人参汤下之。小儿(一丸)至二丸,汤下之同上。

牛黄通膈汤:治初病风证,觉一二日实,则急下之。

牛黄(二钱别研) 大黄(一两) 甘草(一两炙) 朴硝(三钱别研)上件为末,每服一两,水二钟,除牛黄、朴硝外,煎至一盏,去滓,入牛黄、朴硝一半调服,以利三、二行为度。未利,再量虚实加减服之。

(二)暑热

白虎汤:伤寒大汗出后,表证已解,心胸大烦,渴欲饮水。及吐或下后七八日,邪毒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宜服之。又治夏月中暑毒,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知母(去皮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粳米(一合) 石膏(乱文者,别研,四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小儿量力与之。或加人参少许同煎亦得,食后服。此药立夏后(立)秋前可服,春时及秋后并亡血虚人不宜服。

桂苓甘露饮:治饮水不消,呕吐泻利,流湿润燥,宣通气液,水肿(腹)胀,泄泻不能(止)者。兼治霍乱吐泻,下利赤白,烦渴,解暑毒大有神效,兼利小水。

白茯苓(去皮) 白术 猪苓 甘草(炙) 泽泻(以上各一两) 寒水石(一两别研) 桂(去粗皮半两) 滑石(二两别研)上为末,或煎,或水调,二三钱任意,或入蜜少许亦得。

桂苓白术散:治冒暑、饮食,所伤转甚,湿热内甚,霍乱吐泻,转筋急痛,腹满(痞)闷,小儿吐泻惊风,宜服之。

木香 桂枝 藿香 人参 茯苓(去皮各半两) 甘草(炙) 白术 葛根 泽泻 寒水石(各一两) 滑石 石膏上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新水或生姜汤亦得。

益元散:桂府滑石(二两烧红) 甘草(一两)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蜜少许,温水调下,无蜜亦得。或饮冷者,新水亦得。或发汗,煎葱白豆豉汤调,无时服。

竹叶石膏汤: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

淡竹叶(六钱半锉) 石膏(四两别研) 人参 甘草(炙,各半两) 麦门冬(一两半)半夏(二钱半汤洗)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粳米百余粒,煮取八分,米熟,去滓温服。

化痰玉壶丸:南星 半夏(生) 天麻(各一两) 白面(三两)上为细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水一大(盏),先煎令沸,下药煮,候浮,漉出,方熟。放温,别用生姜汤下,不拘时候。

四君子汤:治烦热燥渴。

白茯苓(去皮) 人参(去芦) 甘草(炙) 白术(各等分)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白术散:治诸烦(热)渴,津液内耗,不问阴阳,服之止渴生津液。

白术 人参 白茯苓(去皮) 甘草(炙) 藿香 木香(各一两) 干葛(二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小柴胡汤:治伤寒温病,恶风,颈项强急,胸膈肋痛,呕哕烦渴,寒热往来,身面皆黄,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过经未解,潮热不除;及瘥后劳复,发热头痛,妇人伤风,头痛烦热,经血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及产后伤风,头痛烦热,并宜服之。

柴胡(四两去苗) 黄芩 人参 半夏(汤洗七次) 甘草(各一两半)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小儿分作二服,更量加减。

升麻葛根汤:治大人小儿,时气瘟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热,疮疹未发,并宜服之。

升麻 葛根 甘草(炙) 芍药(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不拘时。日进二、三服,病去身凉为度。小儿量力与服。

(三)湿土

葶苈木香散:治湿热内外(甚),水肿(腹)胀,小便赤涩,大便滑泻。

葶苈 茯苓(去皮) 白术 猪苓(去皮,各一两) 木香(半钱) 泽泻 木通 甘草(各半两) 桂(一钱) 滑石(三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食前服。此药下水(湿),消肿胀,止泻利,利小便。若小便不得通利,而反转泄者,此乃湿热癃 极深,而攻之不开,故反为注泻,此正气已衰,多难救也。慎不可攻之,而无益耳。

白术木香散:治喘嗽肿满,欲变成水病(者),不能卧,不欲饮食,小便闭者。

白术 猪苓(去皮) 泽泻 赤茯苓(以上各半两) 木香 陈皮(各二两去白) 槟榔 官桂(各二钱) 滑石(三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温服。

大橘皮汤:治湿热内甚,心腹胀满,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滑泄。

橘皮(一钱半) 木香(一钱) 滑石(六钱) 槟榔(三钱) 茯苓(一两去皮) 猪苓(去皮) 泽泻 白术官桂(各五钱) 甘草(三钱)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桂(苓)白术丸:消痰逆,止咳嗽,散痞(满)壅塞,开坚结痛闷,(推)进饮食,调和脏腑,无问寒湿(湿)热,呕吐泻利,皆能开发,以令遍身流湿润燥,气液宣平而愈。并解酒毒,兼疗肺痿痨嗽,水肿(腹)胀,泻利不能止者,服之,利止为度,后随证治之。

楝桂 干生姜(各一分) 茯苓(去皮) 半夏(各一两) 白术 红皮(去穣) 泽泻(各半两)上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生)姜汤下,日进三服。病(在)膈上,食后服;膈下,食前服;(在)中者,不拘时。或一法:加黄连半两,黄柏二两,(水丸),取效甚妙。

六一散:治身热呕吐泄泻,肠癖下利赤白。治癃闭淋痛,利小便。偏荡胃中积聚寒热,(宣积气),通九窍六腑,(生)津液,去留结,消蓄水,止渴,(宽)中,除烦热心躁。治腹胀痛,补益五脏,大养脾胃肾之气,理内伤阴痿,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主痫 惊悸,健忘,心烦满短气,脏伤咳嗽,饮食不下,肌肉疼痛。治口疮,牙齿疳蚀,明耳目,壮筋骨,通(经)脉,和血气,消水谷,保真元,解百药酒食邪毒,(耐)劳(役)饥渴,(宣)热,(辟)中外诸邪所伤,久服强志轻身,驻颜延寿,及解(中)暑、伤寒、疫疠、饥饱、劳损、忧愁、思虑、(恚)怒、惊恐、传染。并汗(后)遗热,劳复诸病,并解两感伤寒,能令遍身结滞宣通,气(和)而愈。及妇人下乳催生,并产后损液血衰,阴虚热甚,一切热病,并宜服之。兼(防)发吹奶乳(痈),或已觉吹乳乳结,顿服即愈,乃神验之仙药也,惟孕妇不可服。

滑石(六两烧红) 甘草(一两微炒)上为细末,每服三钱,蜜少许,温水调下,无蜜亦得,日三、四服,(或水调下亦得,解利发汗,煎葱白豆豉汤下四钱,并三四服)以效为度。此药寒凉,解散(郁热),(若)病甚不(可)解,多服无害,但有益耳。

五苓散:治伤寒温热,病在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者,宜服之。及治霍乱吐利,烦渴饮水。

泽泻(二两半) 猪苓 赤茯苓(去皮) 白术 官桂(去皮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热汤下。恶热,欲饮冷者,新水调下,或生姜汤下愈(妙)。

或加滑石二两甚佳。或喘嗽(咳)烦心不得(眠)者,加阿胶半两。及治瘀热在里,身发黄胆,浓煎茵陈蒿汤调下,食前服。疸病发渴,及中水引饮,亦可服,新汲水调下。小儿加白术末少许,如虚热,加黄 、人参末少许。

赤茯苓丸:治脾胃(水)湿太过,四肢肿满,腹胀喘逆,气不宣通,小便赤涩。

葶苈(四两炒) 防己(二两) 赤茯苓(一两) 木香(半两)上为细末,枣肉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桑白皮汤食前下。

人参葶苈丸:治一切水肿。喘满不可当者。

人参(一两去芦) 苦葶苈(炒四两)上为细末,枣肉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煎桑白皮汤下。

海藻散:治男子遍身虚肿,喘满闷不快者。

海藻(锉碎) 川大黄 大戟(并锉) 续随子(去壳,以上各二两)上件,好酒二钟,净碗内浸(一)宿,取去晒干候用。

甘遂(面炒黄色一两) 白牵牛(生一两) 滑石(半两) 肉豆寇 青皮(去穣)橘皮(去白,以上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如气实者,三钱半,平明冷茶清调下,至辰时取下水二、三行,肿减五、七分。隔二、三日,平明又一服,肿消。鱼肉盐皆忌。一曰:小儿肿一钱,五岁以下者半钱,孕妇勿服。

(四)火

凉膈散:治伤(寒)表不(能)解,(半入于)里,下证未全,下后燥热怫(结)于内,心烦懊 不得眠,脏腑积热,烦渴头昏,唇干咽燥,喉痹目赤,颊硬,口舌生疮,咳唾稠粘,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闭结,风热壅滞,疮癣发(斑),惊风热极,豆黑陷欲死者。

连翘(一两) 山栀 大黄 薄荷 黄芩(以上各半两) 甘草(一两半) 朴硝(一钱)加减法:咽喉(痛)涎嗽,(加)荆芥半两,桔梗一两。咳而呕者,加半夏半两,每(服)生姜三片同煎。血衄呕血,(加)当归(芍药各半两,生地黄一两。淋者加滑石四两,茯苓一两)。风眩目痛,加川芎半两,石膏三两,防风半两。(斑)疹加葛根一两,荆芥半两,赤芍、川芎、防风、桔梗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至五钱,水一盏,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虚实加减如前。或小儿可服七分八分,或无热,甚黑陷,腹胀喘急,小便赤涩而将死者,此一服,更加大承气汤约下之,得(和)者即瘥。

黄连解毒汤:治伤寒(杂)病燥热毒,烦闷干呕,(口)燥,呻吟喘满,阳厥极深,蓄热内(甚),俗妄传(为)阴毒者。及(汗吐下)后,(寒凉诸药,不能退热势),并两感证同(法)。

黄连 黄柏 黄芩 大栀子(各半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半两,水一盏,煎至四分,去渣温服。或腹满呕吐,或欲作利者,每服加半夏三个,浓朴二钱,茯苓四钱去皮,水一盏半,姜三片,煎半盏,去滓温服,名曰黄连半夏解毒汤。

三一承气(汤):治伤寒杂证,内外所伤,日数远近,腹满咽干,烦渴谵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涩,大便结滞,或湿热内(甚而)为滑泄,热甚喘咳闷乱,惊悸狂颠,目病口疮,舌肿喉痹痈疡,阳明胃热发(斑),脉沉而可下者。小儿热极风惊,潮搐昏塞,并(斑)疹黑陷不(起),小便不通,腹满欲死。或(斑)疹后,热不退,久不作痂,或作(斑)痈疮癣,久不已者,怫热内盛,癖坚积,黄瘦疟疾,久新暴卒心痛,风痰酒(隔),肠垢积滞,久(壅)风热,暴伤酒食,烦心闷乱,脉数沉实。或肾水阴虚,阳热暴甚,而僵仆卒中,一切暴喑不语,蓄热内伤,阳厥极深,脉反沉细欲绝。

或表(之)冲和正气,与邪气并(之)于里,则里热亢极(似)阴,反为寒战,脉微而绝。或风(热)燥甚,客于下焦,而大小便涩滞不通者。或产(妇)死胎不下,或两感表里热甚,须可下(者)。

大黄 芒硝 枳壳 浓朴(各半两) 甘草(一两)上锉如麻豆大,水一盏半,姜三片,煎至六分,下硝一二沸,去渣热服,以利为度。热甚者,作一服,得利为效,临时消息。

八正散: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痛,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并宜服之。

大黄(面裹煨干用) 瞿麦 木通 (蓄) 车前子 山栀 甘草(炙) 滑石(以上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些子),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小儿量力与之。

洗心散:治风壅壮热,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节烦疼,热气上冲,口苦唇焦,咽喉肿痛,痰涎壅滞,涕唾稠粘,心神烦躁,眼涩睛疼,及寒(热)不调,鼻塞声重,咽干多渴,五心烦热,小便赤涩,大便闭硬宜服。

大黄(面裹煨净用) 甘草(炙) 当归(去苗洗) 芍药 麻黄(去根)荆芥穗(各半两) 白术(三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至七分,(内硝更上火煎一二沸)(去滓,温服。如小儿麸豆疮疹,欲发先狂语,多渴,及惊风积热,可服一钱,并临卧服。如大人五脏壅实,欲要溏转,加至四五钱,乘热服之。)(调胃承气汤):治胃中热实而下满,一切胃经实热者,皆可服之。

大黄(炙半两) 芒硝(半两) 大黄(半两)《内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芒硝咸寒以除热,大黄苦寒以荡实,甘草甘平以助二物,推陈致新法也。

上件锉如麻豆大,水一盏,煮二味至七分,去滓,纳硝更上火煎一二沸,服之。

大承气汤:治痞满燥实,地道不通。

大黄(苦寒,一两) 浓朴(苦寒姜制二两) 芒硝(咸寒一合) 枳壳(五个去穣麸炒)(《内经》曰:燥淫于内,所胜以苦下之,大黄枳实之苦,以除燥热。又曰:燥淫于内,治以苦温,浓朴之苦下燥结。又曰:热淫所胜,治以咸寒,芒硝之咸,以攻郁热蕴结。)上四味,以水五升,先煮二味,取三升,去滓,纳大黄,取二升,去滓,入芒硝,更上火微煎一二沸,分二服,得下勿服余者。方内去硝,即小承气汤也,治证同。

柴胡饮子:解一切肌热、蒸热、积热,及寒热往来,蓄热或寒战,及伤寒发汗不解,或不经发汗传受,表里俱热,口干烦渴,或表热入里,下证未全,下后热未(除),及汗后余热、劳复,或妇人经病不快,产后但有如此之证,并宜服之,乃气分热也。

柴胡 人参 黄芩 甘草(炙) 大黄 当归 芍药(各半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小儿分三服,不拘时日,三服除病为度,热(甚者)加服。

白虎汤:方(见)前(暑热)内,此方加甘草半两。

桃仁承气汤:治热结膀胱,其人如狂,热在下焦,与血相搏,血下则热(随)出而愈。

芒硝 甘草 桂枝(各六钱)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一两三钱)甘以缓之,辛以散之,小腹急结,缓以桃仁之甘;下焦蓄血,散以桂枝之辛;(大)热之气,寒以(取)之;热甚搏血,加(二)物于调胃承气汤中(也)。

上五味,( 咀),以水二升三合,煮取一升二合,去滓,纳芒硝,煎一、二沸,分五服。

(神芎丸):治一切热证,常服保养,除痰,消酒食,清头目,利咽膈,能令遍身结滞宣通,气利而愈。神强体(健),耐伤(省)病。并妇人经病,产后血滞,腰脚重痛,小儿积热,惊风潮搐,(藏)用丸,亦曰显仁丸。加黄连、薄荷、川芎各半两,名曰神芎丸。

大黄 黄芩(各二两) 牵牛 滑石(各四两)上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或炼蜜丸亦妙。每十五丸加至五、七十丸,温水下,冷水亦得。

(五)燥

脾约丸:约者,(结)约之象,又曰约束之约也。《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为)其津液者。脾气结,约束精液,不得四布五经,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硬,故曰其脾为约。麻仁味甘平,杏仁甘温,《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杏仁润物也,《本草》曰:润可以去枯,肠燥必以甘润之物为主,是以麻仁为君,杏仁为臣。枳壳味苦寒,浓朴味苦温,润燥者必以甘,甘以润之;破结者必以苦,苦以泄之。枳壳、浓朴为佐,以散脾之约;芍药味酸微寒,大(黄)味苦涌泄为阴,芍药、大黄为使,以下脾之结。燥润结化,津液还入胃中,则大便利,小便数愈。

麻仁(一两) 白芍药 枳壳 浓朴(各半两) 大黄(二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研三钱)上为极细末,蜜丸梧子大,米饮下三十(丸),日进三服,渐加,以利为度。

润肠丸: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涩),或干燥不通,全不思食,(此乃)风结秘、血结秘,皆令 塞也。(风以润之,血以和之),和血疏风,自通利矣。

麻仁 桃仁(去皮尖) 羌活 当归 大黄(各半两)上除麻仁、桃仁别研如泥,余药细研,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空心白汤下。(如血涩而大便燥者,加桃仁酒洗大黄)。如大便不通而涩,滋其荣(甚)者,急加酒洗大黄;如风结燥,大便不行,加(麻)仁、大黄;如风湿大便不行者,加皂角仁、大黄、秦艽以利之;如脉涩,觉身有气(涩)而大便不通者,加郁李仁、大黄以除气涩。

当归润燥汤:升麻(一两) 当归(一两) 生地黄(二两) 甘草(一钱炙) 干地黄(一钱)桃仁(一钱研) 麻仁(一钱) 红花(半钱) 大黄(一钱煨)上桃仁、麻仁别研如泥,余锉(麻豆大)作一服,水二钟,入桃、麻仁煎至一盏,去渣,空心宿食消尽,稍热服。

橘杏丸:治气闭,老人虚弱(人)皆可服。

橘皮 杏仁(汤浸去皮尖)上二味等分,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七(宣)丸:疗风气,治结聚宿食不消,兼(砂)石皮毛在腹中,及积年腰脚疼痛,冷如(冰)石,香港脚冲心,烦(愦),头(眩)暗倒,肩背重,心腹胀满,胸膈(痞)塞,风毒肿气,连及头面,大便或秘,小便时涩,脾胃(虚)痞,不能饮食,脚转筋,挛急(掣)痛,心神恍惚,眠卧不安等疾。

柴胡(去苗五两) 桃仁(去皮六两) 枳实(麸炒五两) (诃)子皮(五两) 木香(五两)大黄(面煨十五两) 甘草(炙四两)上为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临卧服,米饮下一服,加至四、五十丸,宣利为度。觉病势退,服五补丸,不问男女老幼,并可服之,量与加减。

麻仁丸:调三焦,和五脏,润肠胃,除风气,及治风热壅结,津液耗少,令大便闭涩不通,高年及有风人大便秘,宜服之。

枳实(面炒) 白槟榔(各一两半) 羌活(一两洗) 菟丝子(一两半酒浸别末) (山茱萸)(一两半) 郁李仁(四两去皮) 车前子(一两半) 肉桂(一两) 木香(一两) 大黄(四两半) 麻仁(四两别研)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临卧温水下。

神功丸:治三焦气壅,心腹痞闷,六腑风热,大便不通,腰脚疼痛,肩背重(疼),头昏(面)热,口苦咽干,心胸烦躁,眠卧不安,及治香港脚,并素有风(人)大便结燥。

大黄(四两面煨) 麻仁(二两别研) 人参(二两) 诃子皮(四两)上一处研,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酒亦得,食后服。如大便不通,倍服,利为度。

浓朴汤:凡治脏腑之秘,不可一例治疗,有虚秘,有实秘。有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当以麻仁丸、七宣丸之类主之。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浓朴汤宜之。

浓朴(三两锉) 白术(五两) 半夏(二两泡) 枳壳(二两炒) 陈皮(三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三个,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食前。胃实秘,物也;胃虚秘,气也。

七圣(丸):治风气壅盛,痰热结搏,头目昏重,涕唾稠粘,心烦面热,咽干口燥,精神不爽,夜卧不安,肩背拘急,胸膈痞闷,腹胀胁满,腰腿重痛,大便秘涩,小便赤涩,宜服之。

川芎 肉桂 木香 大黄(各半两酒浸) 羌活(一两) 郁李仁(一两去皮) 槟榔(半两)上(七味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水下,食后临卧(服)。(山)岚瘴地,最宜服之。(更量脏腑虚实加减)犀角丸:治三焦邪热,一切风气,(又)治风盛痰实,头目昏重,肢体拘急,痰涎壅塞,肠胃燥结,大小便难。

黄连 犀角(各一两) 人参(二两) 大黄(八两) 黑牵牛(二十两)上与黑牵牛和合(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卧时温水下,更量虚实加减。

(六)寒水

大己寒丸:治大寒积冷,脏腑虚(寒),心腹疼痛,胸胁胀满,泄泻肠鸣,下利自汗,米谷不化,阳气暴衰,阴气独盛,手足厥冷,伤寒阴胜,神昏脉短,四肢怠惰,并宜服之。

干姜 良姜(各六两) 桂 荜茇(各四两)上(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二十丸,米饮汤下,食前服。

四逆汤:治阴证伤寒,自利不渴,呕哕不止,(或)吐利俱作,小便涩;或利,脉微欲绝,腹痛胀满,手足厥冷;或(病)内寒外热,下利清谷,四肢沉重;或汗出不止,并宜服之。(此药助阳救衰)甘草(炙六钱) 干姜(半两) 熟附子(一枚去皮)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

附子理中丸:治脾胃冷弱,心腹绞痛,呕吐泻利,转筋霍乱,体冷微汗,手足厥冷,心下逆满,腹中雷鸣,呕吐不止,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并宜服之。

人参 白术 干姜(炮) 甘草 附子(各二两炮去皮脐)上(五味为末),炼蜜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盏,拍破,煎至七分,稍热,空心食前服之。

胡椒理中丸:治脾胃虚寒,气不通宣,咳嗽喘急,逆气虚痞,胸膈噎闷,腹胀满痛,迫塞短气,不能饮食,呕吐痰水不止。

胡椒 荜茇 干姜(炮) 款冬花 甘草 陈皮 良姜 细辛(去苗各四两) 白术(五两)上为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温酒下,不拘时,日进三服。

理中丸:治中焦不和,脾胃宿冷,心下虚痞,腹疼痛,胸胁逆冷,饮食不下,噫气吞酸,口苦失味,怠惰嗜卧,不思饮食,及肠鸣自利,米谷不化。

白术 干姜(炮) 人参(去芦) 甘草(炙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沸汤下。为粗末,理中汤也,味数相同。

铁刷汤:治积寒痰饮,呕吐不止,胸膈不快,饮食不下,并宜服之。

半夏 草豆蔻 丁香 干姜(炮) (诃)子皮(各三钱) 生姜(一两)上 咀,水五盏,煎至二盏半,去渣,分三服,相继不拘时。大吐不止,加附子三钱,生姜半两。

桂附丸:治风邪冷气,入乘心络,或脏腑暴感风寒,上乘于心,令人卒然心痛,或引背膂,甚则经久不瘥。

川乌头(三两炮去皮脐) 附子(三两) 干姜(二两炮) 赤石脂(二两) 桂(二两)蜀椒(去目微炒)上(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觉至痛处即止;若不止,加至五十丸,以知为度。若早服无所觉,至午后,再(服)二十丸。若久心痛,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尽一剂,终身不发。

姜附汤:治五脏中寒,或卒然晕闷,手足厥冷。

干姜 附子(炮去皮脐) 甘草(炙各半两)上 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服。挟风不仁,加防风半两;兼湿肿满,加白术半两;筋脉挛急,加木瓜半两;肢节疼,加桂心半两。

加减白通汤:治形寒饮冷,大便自利,完谷不化,腹脐冷痛,足胫寒逆。(《内经》)云:寒淫于内,治以辛热;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以苦发之。以附子大辛热,助阳退阴,温经散寒,故以为君。干姜、官桂,辛甘大热,亦除寒湿;白术、半夏苦辛,温胃燥脾湿,故为臣。草豆蔻、炙甘草、人参,甘辛大温,温中益气;生姜辛大温,能除湿之邪;葱白辛温,以通上焦阳气,故以为佐。又云: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故大作汤剂投之,不数服而(止)痛减,足胫渐温,调饮食数(次)平(复)。

附子(一两去皮脐) 干姜(一两炮) 官桂(五钱) 白术(五钱) 草豆蔻(煨) 甘草 人参 半夏(炮各五钱)上 咀,每两,水二盏半,生姜五片,葱五茎,煎至一盏二分,去滓,空心服。

二姜丸:治痼冷。

良姜 干姜(炮各三两)上(二味等分),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下。

术附汤:治沉寒痼冷。

黑附子(炮一两) 白术(一两半) 甘草(炙,七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三、五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二枚,拍破,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同类推荐
  • 佛藏经

    佛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演三字经

    演三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文恪公笔记

    王文恪公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刚錍

    金刚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酥心末暖

    酥心末暖

    曾经的末向暖,总在为自己能原谅而去原谅。逃避给予短暂的平凡,但却不想再逃避,因为被唤醒的忘记才最让人疼的沉迷。爱让她学会被爱,很高兴你能进入我的生命。我是末向暖,最想苏莫幸福的末向暖。
  • 异界传道师

    异界传道师

    简述一位修真者在异界的历程,带着史上最牛逼的两件神器,开创一个属于东方的传奇故事!修真与斗气、魔法、光明法术的碰撞!看主角如何逍遥于异界!
  • EXO之旋风爱恋

    EXO之旋风爱恋

    讲的是女主与12美少年的青春故事,故事悲惨,不喜欢的勿血喷
  • 我的世界之方块世界之旅

    我的世界之方块世界之旅

    史蒂夫穿越到了一个神秘的方块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他结识了许多朋友,在朋友死亡时,他做出了什么选择?在挑战boss时,他如何?见证在这个世界
  • 九转成皇

    九转成皇

    你给我一把刀,我还你一个江山!你传我一部功法,我还你一个世界!
  • The Duchesse de Langeais

    The Duchesse de Langea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时空局:青梅竹马萌萌哒

    快穿时空局:青梅竹马萌萌哒

    宁夏祭拜完父母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出车祸──宁夏毙,享年23岁。你们以为意识恢复后会在系统空间里?你们错了!死后重生,小说里比比皆是,宁夏也看过许多,但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才觉得神奇。重生就重生吧,为何当初冷淡的竹马如此热情?为何到哪都甩不开竹马这个跟屁虫?呵呵呵这也算了,为什么连在时空局甚至任务中也能看到他?!某天某夏发现自己重生的种种都跟某人有关,而自己就像条贪吃的鱼儿轻易的落入某人编织的网中从此再也逃脱不掉。“北以橙你个神经病!”“夏天到了,吃个橙子吧?”
  • 盛夏未眠

    盛夏未眠

    此账号作废,文章重修嗯,就这样,笔名也会更改
  • 人生的演绎

    人生的演绎

    主角左继明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六年前因为父母的突然消失而过早的开始自主的生活。然而五年前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左继明遇见了一个叫做“光影侠客”的人;在和这个神秘人的一次谈话中左继明意识到他可能知道父亲的下落,于是开始了自己的侦探生涯;然而五年后的一天,左继明终于了解到一个神秘的组织可能就是一切事件发生的源头。
  • 花季卷(文摘小说精品)

    花季卷(文摘小说精品)

    这是一本集子,里面收录了国内外一些作家的短文,通过这一个个短小的文章,将读者带入到他们花季的时代,在优美的文字里面,去感受他们在花季的情感以及生活。是一本不可错过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