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徐秘书支持王总的观点,但他找到了和王总的不一样的论据而顺着说下去,这让人听上去觉得他并不是盲从王总的观点,更像是对王总的补充。而在王总那边,徐秘书已经表明了自己对他的支持,并不会因此产生嫌隙。徐秘书巧妙地利用了“接着说下去”和“总结观点”两种方法做出了自己的点评,表明了谦虚的态度,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点评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发言,利用合理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可以让你的点评言之有物,还能达到应有效果而被别人采纳;点评是一种润滑人际关系的活动,选择合适的点评方式可以照顾到发言者的情绪,得到领导的赏识,为自己的晋升奠定基础;点评可以提升个人能力,经常点评能提高思维的辩证性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会议中不仅要重视自己的演讲,也要重视和学习如何点评别人的观点。
5.会议场所不说你也要懂的八大技巧
中国人的性格在职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会议上,处处体现着中国人的小心态。如果不明白一些有关会议的小技巧,即使有再大的能力,再雄厚的背景,也可能在一次次的误会中逐渐丧失优势。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
技巧一:人多的会议不重要
在公司中如果遇到了大会,看上去似乎很隆重,公司也很重视,但讨论的议题一定很重要吗?事实恰好完全相反。任何会议都有主题和适应的人群,如果是全员参会或者人数很多,这个会议上基本不会讨论什么重要的事情。一场会议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通过这么短的时间就确定每个人面临的问题,更不用提解决了。即便是确实要解决问题,如果参会的人很多,你一句我一句,任何问题都解决不了。
关于这一点,管理者和领导层是非常理解的。因此全员参加的大会,除了表彰工作中的先进,批评工作中的落后外,就是管理者和领导层展示自己威信的机会。遇到这种会议,你可以带着笔和笔记本去,但是会后就不用重复学习了,毕竟领导们也没把这次会议当回事。
技巧二:重要的会议人不多
你被通知参加某次人数很少的会议时,难免感到心惊胆战,不妨向好的方面想一想。能参加小规模的会议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至少说明你的工作在公司中很重要。如果会议参加人数很少,就充分说明了会议有急需解决的议题,被通知的人往往是处于重要位置的人,他们会直接面对和自己息息相关的议题,接受管理层和领导的询问,并且在会议上讨论应对的办法。这种会议一定要解决问题,如果不能按时解决,会议常常会拖到很晚。如果你需要参加这种会议,请一定到带好纸和笔,做好充足的准备,打起精神面对挑战吧。
还有一种情况也很常见。公司的商业机密有很多级别,每个级别的秘密只能被一部分公司的员工知道,在讨论这方面事情的时候不能让很多人在场,能参加这种会议的人也就离公司的中高层不远了。
技巧三:会上讨论的事情不一定真干
有些会议往往是一个花架子。有的时候领导在台上慷慨激昂了半天,讲了很多注意的条目,下面的讨论也热火朝天,每个人不是若有所思地点着头,就是忙着记笔记,那么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吗?答案是不一定。有的时候会议看上去很充实,内容很多,实际上并不是领导真正的意图,他可能只是为了在更高的领导面前显示自己的高瞻远瞩和敬业,或者向下属展示自己的领导才能。不管怎么说,既然是开会,就一定要摆出开会的姿态。另外,即便是重要的事情,同事们也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完全展示出来,每个人都顾及着周围人的情绪,更会体谅领导的想法。要知道不说代表着平庸,最多被领导评价“不聪明”,而说错了,领导可是会真的不高兴。
不用一直保持着紧张的情绪,他们讨论的事情不一定是领导真正重视的,这时就需要你去伪存真。哪些是领导真正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中领导又比较倾向于哪些解决方案,这些都需要在工作中慢慢体会。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这些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之谈。
技巧四:真干的事情不一定在会上讨论
如果会上没有讨论的措施是不是不用执行了呢?这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领导心中的某些必须执行的举措可能并没有在会上讨论,领导要看看下面的员工谁更有悟性,能观察到自己的想法并且圆满地解决问题。如果遇到这种下属,领导很愿意拉拢到自己身边,并许以升职加薪来褒奖。如果想了解领导真实的想法,就在工作中多和领导接触,多揣摩他的意图,一步步成为他的心腹。
很多职场新人以为自己按照会议上的决议执行工作即可,但发现自己得不到领导的欢心,就是这个原因。在职场上做一个灵活的、有头脑的人绝不是每件事情都死板地按照规则办事,揣摩和思考也很重要。
技巧五:会上发表的意见不要太当真
在发言和讨论过程中,有些同事或者领导的发言可能提出了很多举措,有的听上去针针见血,有的观点独特很有想法。实际上,这些意见很多都不用当真,因为这些毕竟不是发言者或者领导真实的想法。
如果开会的人级别相同,发言者往往不会做出很激进的演讲,一方面要照顾自己同事们的情绪,即便是某个人做得不好,也不能在众人面前说出来,更不能当众指责;另一方面也要适当掩盖自己的锋芒。如果开会时领导发言,就要注意他们的话中是不是还有深层的含义,有些甚至与他们的本意相反,总之绝对不能从话语的表面去理解。
技巧六:会下交换意见一定要认真
散会后,可能有领导或者同事找到你再谈一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要打起精神了,因为会下的交谈往往都是真实的想法。会上常常有不便说出的话,在会下就可以畅所欲言,彼此交换心得。我们可以通过领导在会下的指示得到他们真正的想法,也可以通过同事会下的谈话了解到他们心里真正所想。如果你想掌握每个人的思想动态和对公司、对会议的看法,就一定要认真把握交换意见的机会,不可不重视。
技巧七:开会的人基本不干事
一个人浮于事的公司经常会召开各种各样的会议,以显示他们的业务很繁忙,他们的任务很繁重。但他们在会上都干什么呢?无非是做着每周的例行总结,讨论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在众人的昏昏沉沉和不耐烦中结束会议。其实对于参会的每个部门的负责人来说,应该怎样管理下属,应该怎样开展工作都是烂熟于心的事情,这种会议无非就是例行公事。
技巧八:干事的人基本不开会
开会的成本很高,不仅消耗物力,还会影响员工的正常工作。如果员工的工作很繁忙,不出太大的问题,公司绝对不会停止他们的工作而召开会议。对于这些基层的“螺丝钉”,只要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决议就行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制定公司的决策。所以干事的人基本不开会。如果你是这样的员工,破天荒地通知你开会,千万不要因此感到厌烦,毕竟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你需要做的是好好准备会议,如果有表现的机会就争取一下,说不定不久的将来,你也会进入那些经常开会的管理层。
事实上,上述“技巧”广为诟病,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开会的效果、议题的讨论甚至与会者的心情,对会议有很大危害。作为公司负责人或者会议组织者,要尽力克服它们,扭转开会中的不正之风。
6.坐到适合你的位置上去
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强烈的等级观念,古代的君臣之间,现在的领导层和员工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每个等级的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有明确而严格的限制,现代会议中更是如此,上下级的落座位置非常讲究。而会议的级别、类型和参与人数也会影响着每个人的落座位置。
如果你需要在主席台落座,就要确定自己在与会者中的地位。一般来说,能坐到主席台上的人都是领导层,而众多领导中也是分高低级别和权力大小的。准备周全的会议会在椅子或者桌子上放上领导的名卡,如果名卡摆放完毕,我们大可不必浪费脑筋选择自己的位置,即使位置错误,也是会议主办方的问题。但如果桌子上没有安放名卡,我们就要确定坐在主席台上的领导有几个人。如果领导的数量是奇数,我们需要把最重要的领导放在所有领导的最中间,体现出他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的特点。在一号领导的左侧安排二号领导,同时在右侧安排三号领导,而四号领导排到二号领导的左侧,五号领导在三号领导的右侧,不管一共有几位领导,都按照中间最大,两边依次排开的原则。如果领导的数量是偶数,最中间有两位领导落座,仍然按照二号领导在一号领导左侧的排序,剩下以此类推。
如果是在小会议室中开会,领导们通常会在椭圆形的会议桌旁解决问题。这时最高级别的领导应该坐在椭圆形会议桌的一个端点,这个位置既便于观察整个会场上的形势,又能使大家把目光聚集到这里。在领导的两侧分别落坐三号、五号、七号……和二号、四号、六号、八号……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一号领导以外,剩下的人绝对不能坐在椭圆形会议桌的另外一个焦点,要知道这个位置是专门为最重要的领导准备的,如果坐在这个位置,就会给一号领导一种威胁到自己位置的感觉。
如果会议的目的是向领导汇报工作,或者接待来访的宾客,就要根据会议室中的布局来确定落座位置。会议室一般可以看成是一个长方形,如果大门开在了长方形长边的中间,上级领导或者贵宾们要面向会议室的大门而坐,下级领导们或主办方要背对大门而坐;如果大门开在长方形短边的中间,那么上级领导或者宾客应该坐在右侧,而下级领导们和主办方坐在左侧。
如果是在圆桌上招待宾客,主办方要体现对宾客的重视,通常的做法是一号领导坐在面对着门的位置,而二号领导坐在背对着门的位置,两者呈相对的位置,便于照顾到圆桌上所有的宾客。
如果你是一个希望晋升的小员工,适合在什么地方落座呢?我们的原则是坐在你能坐的靠近最大领导的位置。在公司的某些会议中,除了领导以外,剩下的员工不分等级,他们可以坐在其余的任何位置。如果你在会议之前做好了发言的准备,并且准备在领导面前展示自己,就要选择比较接近领导的位置,最好是领导的目光能直接接触到你的位置。当然,在选择位置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自己是不是占了其他领导的位置,或者领导心腹的位置。这些位置已经被其他人提前占领了,如果想取而代之,就要估量一下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能力。
选择会议中落座的位置看上去是一件不经意的小事情,但其中却蕴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礼节、利益和欲望。因此,我们选择座位的时候,要考虑到公司实际情况和自己所处的地位,在符合礼节和习惯的前提下进行选择,不妄自菲薄,也不过度表现,不争取不属于自己的机会,也不放弃自己应该有的权利,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自己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