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09000000061

第61章 理论批评(1)

第一节概述

与当代军旅文学创作相比较,军旅文学批评研究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尽管新时期有徐怀中的“两只轮子”说,但更像是一种期待,或者借用朱向前的一句评判,军旅文学批评是“一只失衡的轮子”。综观当代军旅文学史,“前17年”的军旅文学批评乏善可陈,这是时代的政治背景及诸多原因所造成的,到了80年代军旅文学批评曾一度崛起与繁荣,与创作形成两只同时滚动的轮子,一起构造了军旅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蜜月期,但好景不长,到了90年代,伴随着文学语境的突变,军旅文学批评再度式微。

在本章中我们试图通过对50年来军旅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重要思潮、收获缺失以及重要军旅评论家展开论述,论述中对新时期以来的军旅文学批评有所侧重。

一、发展脉络

1.“前17年”:理论批评的缺失

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的国家的诞生也就意味着新的理论形态的诞生,它势必造成理论批评研究的规范与环境的改变。洪子诚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对于“前17年”的批评环境有过较为细致的清理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文学批评并不是一种个性化的或‘科学化’的作品解读,也不是一种鉴赏活动,而是体现政治意图的,对文学活动和主张进行‘裁决’的手段。它承担了保证规范的确立和实施,打击一切损害、削弱其权威地位的思想、创作和活动的职责。一方面,它用来支持、赞扬那些符合规范的作家作品,另一方面,则对不同程度地具有偏离、悖逆倾向的作家作品,提出警告。”在这种文学批评的文艺标准和政治标准出现严重偏差的历史环境下,我们读到的军旅文学理论文章大体有三类,一类是针对文艺作品而写的短评;另一类是作家的创作谈;第三类则是一些火药味浓重的批评文章,这些文章今天大多已经不可卒读,许多都带有强烈的批判意味,远远超越了文艺争鸣的范畴。

徐怀中在一篇文章中曾对这个时期的军旅文学评论有过一段总结,“回想50年代至60年代初,军事文学创作有过一片郁郁葱葱的好风景。其中经过时间冲洗得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相当一部分出自军队作家之手,或者曾经是军人的作家之手。作为军内外相映成辉的一支军事文学创作队伍,我可以随手拉出一张长长的名单。而那个年代的文学评论和创作状况相比,则根本不能构成对应关系。那时,军内立得起来的评论家,真可说是屈指可数,你数到第二、第三个名字,便已经觉得勉强了……”事实的确如此,当我们重新翻阅这一段历史,不难发现为数不多的一些评论往往是出自于诸如丁玲、刘白羽、魏巍、王愿坚等作家之手,这与我们部队文艺工作的历史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历史的原因,部队文艺队伍的文化素质构成较低,理论素养更为匮乏。与批评队伍的缺乏一样严重的是理论批评阵地的缺乏,在“前17年”期间,全国仅有《文艺报》、《解放军文艺》和《解放军报》等少数报刊可供发表军旅文学批评,军旅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20世纪80年代:理论批评的崛起与高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思想解放大潮在中国的出现。思想的坚冰一旦瓦解则是波涛滚滚的激流,各种文艺思潮顿时成为时代最新的热点,西方文艺理论思潮的引进也为文艺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正如一位理论家在回顾“新时期”文学发展的辉煌岁月时写下这样的文字:“20世纪的中国文学之中,‘新时期’曾经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断代命名。这个名称刚刚出炉时的光泽和明亮风格,许多人记忆犹新。尽管文学史的分期依据不无歧见,但是,多数人都愿意承认某种意义重大的巨变,出现于1978年前后。这时开始,文学汇入了思想解放的文化气氛。人们置身于‘新时期文学’之中,亲历种种大大小小的文学事件,参与激烈的争辩,投入地阅读一系列成熟或者不成熟的作品。”批评家不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是大刀阔斧高歌猛进。军旅文学批评研究也顺应时代思想大潮,开始了自己新的历史征程。

从1978年开始,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军旅文学作品在全国产生了,军旅文学创作上的巨大成功同时也相应地促动了军旅文学评论的发展。这些优秀的军旅文学作品促使一些批评家开始关注军旅文学的研究,并且写下了为数较多的研究文章,当时活跃全国的评论家几乎都曾经为军旅文学作品写下批评文章,甚至开始出现了一些不乏深入思考的理论文章,诸如关于英雄主义和人性问题等一些热点的研究。另一个方面,军旅文学的重新崛起也为军旅文学批评家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他们顺势而生,脱颖而出。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80年代初,一批从高等院校毕业的专业研究人才补充到部队来,极大地促进和活跃了军旅文学的批评与研究。正如徐怀中所指出的:“……军内一批评论家,大多是全国各著名大学输送来的。他们受过系统化的良好教育,戴着硕士、博士头衔走进军营。其中一部分人,原来就是从部队考进大学的,他们重返军队,即刻就进入了状态。与此同时,又有相当数量的部队作家,考进军内外高等学府深造。今天说来,这或许已经并不值得夸耀,却也未可等闲视之。作家评论家知识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整体素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便保证了部队文学事业进一步走向良性循环。从某种意义上是否也可以说,因此而为造就优秀人才,为推出精品大作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呢?”看看活跃在80年代中国军旅文坛的批评家,诸如:韩瑞亭、范咏戈、黄国柱、张西南、王炳根、周政保、陆文虎、张志忠、朱向前、丁临一、叶鹏等等,就足以证明徐怀中所言不虚。

1982年,大型军旅文学刊物《昆仑》杂志诞生,这份杂志致力于发表最具有时代感和探索性的军旅文学作品,使活跃的青年军旅作家和批评家找到了一个重要的精神家园。它与已经创刊多年的《解放军文艺》以及地方众多文学评论刊物一起为军旅文学研究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使得军旅文学批评与研究能够呈现出较为繁盛的局面。

3.20世纪90年代:理论批评走向式微

进入90年代后,文学及文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空间。市场经济浪潮使得文坛浮躁不堪,以“坐冷板凳”为职业的理论研究在这种大环境下急剧暗淡。刚刚结束的政治风波也使理论研究与探索的空间放置到一个很狭窄的地方。这种由市场经济与政治意识形态所造成的“双重夹击”也使得军旅文学批评研究出现式微的局面。对此,朱向前有过精彩的论述,他指出这种双重的夹击造成了军旅文学的双重消解。表层的是经济的窘迫消解掉了80年代那种耗资甚巨的集体运作方式,呈现出孤掌难鸣或捉襟见肘的窘迫;深层的消解是军旅文学作为一种有着特定内涵和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淡化,相比80年代文学主潮常常与主流意识形态暗合与联姻,军旅文学总能占有优势,但到了90年代后,伴随着意识形态语境迅速向商业化语境的转换,军旅文学原有的庄严与神圣面临被销蚀和掏空的危险。这种由于双重夹击所造成的双重消解使得军旅文学的创作与批评研究遇到了新的严峻挑战。

首先是80年代所形成的批评队伍开始出现分流,一部分人员逐渐成为领导者,一部分转业到地方或者因为年龄等原因逐渐淡出了批评界;他们要么很少有时间顾及到军旅文学批评,要么视角已经开始投向其他的领域。最关键的是新的批评队伍没有及时跟上,造成了评论队伍的青黄不接,活跃在90年代中后期的青年评论家只有张鹰等寥寥几人。这种局面的造成正如朱向前当时所指出的,“军旅批评家队伍的青黄不接,成名者或改行或知识老化,后来者又几乎不见踪影,而从80年代跨越至今的活跃者也不过周政保、张志忠等三五人而已。与90年代中期以来逐渐回升的军旅文学创作势头形成了新的反差和更严重的失衡。”如果仔细研究这个批评家的名单,会发现远比朱向前说的更加糟糕,曾经活跃在80年代的批评家队伍已经风流云散,仅有朱向前、张志忠、周政保等人还在坚守,但到了90年代末期,作为一支队伍已基本流失了。

90年代后,曾经以较大篇幅刊登理论批评文章的《昆仑》杂志逐渐缩减了版面,到了1997年《昆仑》杂志停刊,一个可供发表理论批评的重镇消失了,这对于军旅文学批评也是一个莫大的损失。《昆仑》杂志的停刊是一个现象,一些地方理论批评报刊诸如《作家报》、《当代文艺思潮》、《批评家》等也相继停刊,这对于萎缩中的军旅文学批评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二、批评与研究的热点

1.对于英雄人物塑造问题的跟踪研究

英雄主义是新中国50年军旅文学创作中的基本母题,因而如何塑造英雄人物和如何表现英雄人物始终是军旅文学创作者和评论者所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而对于英雄主义主题的热衷,一方面是因为现实生活的感召,一方面则离不开文艺理论工作者的引导与鼓动,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表现十分明显。陈荒煤在1951年发表的《创造伟大的人民解放军的英雄典型》(《解放军文艺》1951年第1期)针对文学创作中光反映从落后到先进的转变过程,对于新的英雄典型塑造不够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呼吁。胡耀邦在1952年发表《表现新英雄人物是我们的创作方向》(《解放军文艺》1952年第2期),文章强调作家要创作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英雄人物,同时还指出这样的作品应组织力量集中完成。张立云发表《关于写英雄人物和写“落后到转变”的问题》(《解放军文艺》1952年第6期)一文就从“落后到转变”这个思想主题的创作价值指出,写落后到先进的转变也是有意义的,但相比集中力量歌颂光明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写英雄、先进人物的东西创造的形象,是给予全体人员以方向,而写‘落后到转变’的东西所揭示的人物,往往只是部分人的奋斗目标”。刘白羽、魏巍等人也曾就如何写落后到转变以及暴露与歌颂,写英雄人物的缺点论述过相同的观点。

“前17年”,对于英雄主义人物以及主题的创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入高潮,1963年《解放军文艺》举办“四好连队、五好战士、新人新事”征文可以说是对于英雄主义题材在行动上的一次集体深化。艾克思的《为革命英雄唱赞歌——喜读“四好连队、五好战士、新人新事”征文》(《文艺报》1964年第8—9期)对征文中的作品给予了积极热烈的评价,但文章重点是强调文艺作品的政治意识首先要明确,反映出部队英雄人物的闪光的精神亮点,为部队和社会主义建设“立标兵、树榜样”。时过境迁,30年后,针对“前17年”的英雄主义人物形象,赵效生在《论“17年”军事文学英雄形象的塑造》(《嘉应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一文中比较全面地分析和总结了“前17年”文学创作的英雄人物典型问题,该文指出新中国成立后17年,取材于革命战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在塑造英雄人物形象中洋溢着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和高昂的旋律,主要给人们以教育和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主要是把英雄人物理想化、浪漫化了,所塑造的英雄人物近于完美无缺,失去了常人的普通、平凡和亲切,以致从现实的土地上疏离。这种不足恰恰是“前17年”军事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通病。

同类推荐
  • 慕容雪村随笔集

    慕容雪村随笔集

    慕容雪村说:“这不是正菜,而是所谓的‘杂拌’。”但是,这些“杂拌”比“正菜”更有味道。作者洋洋洒洒,天马行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这些“杂拌”中,作者将历史、哲学、宗教熔于一炉。言简意赅,直逼主题,开门见山,直指人心。《中国美食地图》是美食风物志,活灵活现,色香味俱全;《做爱的经济分析》诙谐有趣,见血封喉。可以说,慕容雪村的随笔是自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之后,中文世界里最具个性的杂文随笔。
  •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相遇、分离、等待、回忆,最终释然。本书是一本温暖人心的青春文字,书写了当下年轻人感情的各个横切面,与《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青春书籍,一起掀起“怀念青春,回味温暖”的热潮。四十八篇独具个人风格的温暖爱情故事,是作者的故事,也倒映着每一个用力爱过的人的影子。值得纪念的时光,与幸福有染,与憾恨无关。
  • 在鹰眼的那些记忆

    在鹰眼的那些记忆

    本书大部分收集的文章写于作者在Iowa读书期间,在作者从Iowa回来后的三年中,他一直在向原来的这些文章补充其认为值得记录的回忆,以至现在形成了您所看到的整本书,只为记录下昔日最真实的记忆和想法。
  • 小人物史记Ⅰ

    小人物史记Ⅰ

    本书为《杭州日报》“倾听·人生”专栏精品结集。该栏目以“用小人物的命运来反映时代的变化”为宗旨,以“说亲身经历,看世道人心”的方式口述历史。该栏目为首届浙江省名专栏,其作品贴近实际,深刻表现了普通人的光辉心灵和坚韧力量,多次问鼎中国新闻奖。
  • 简单的生活

    简单的生活

    《简单的生活》分成上下两卷。“上卷”与书名同题,以“我”为视角,写一个平常人在平淡的日子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以及有意无意间流露出的“知足常乐”的心情。“下卷”《城市的写真》,主角是城市。写的是城市的景物,阳光与阴影;以及人,那些普通人身处底层的艰辛与并非低沉的奋斗,以及在作者心间激起的百感交集的波澜。
热门推荐
  • 地二球

    地二球

    如果有一天地球将近毁灭,如果有一天人类发现第二个地球,如果国家再次互相侵入,战火中亲情,爱情,兄弟情,该何去何从。。。。欢迎进入地二球,我们决绝黑暗,我们决绝悔恨.......
  • 一宠成瘾王俊凯的99次告白

    一宠成瘾王俊凯的99次告白

    22岁那年王俊凯遇见了不完美的她,她漂亮善良纯真任性,他霸道腹黑,他视她为珍宝,他是她的哥哥,万分阻挡却阻挡不了爱情王俊凯:“每件事情都有发生的理由,可无法解释遇见你,夏依檬,能不能让我再爱你一次”
  • 掌控万道

    掌控万道

    天朝宅男秦源,意外穿越奇妙无穷的源之世界,埋藏于炎黄子孙灵魂之中神龙因此觉醒,同样因灵魂而拥有唯一修炼奇术的资格..........龙吟震八荒,奇术纳万法。看秦源如何纵横异世界!
  • 无限邪恶之旅

    无限邪恶之旅

    请把本书当做爱情公寓的同人来看。请不在意书名和爱情公寓卷前面的章节。
  • 侯圆圈

    侯圆圈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我和老和尚我让老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讲: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一个封印石封印石里有一个能穿越时空的冤魂一天冤魂挣脱了封印冤魂到了未来取走了一名女孩的灵魂将她赋予更加强大黑暗的能力不料天神下凡封印住了冤魂女孩灵魂得以解救天神告诉她灵魂只能存在24小时接受了天神的传送清除一部分记忆附到了一个人身上……我:你也太能鬍焎了吧……
  • 梦回大唐之武侠神话

    梦回大唐之武侠神话

    一次意外,让闷骚的他转世到一个武侠世界,一次意外,让有点好色的他从此坐拥四大美人,一次意外,让有些正直的他获得惊世内力,一次次意外,让他走向人生巅峰,这就是他,易天行!
  • 杀手之王在都市

    杀手之王在都市

    为兄弟,前挡子弹后挡刀,同生共死!为红颜,一生守护心不变,至死不渝!龙三,曾经的至尊杀手,在都市,以纯爷们的方式,谱写一首男儿赞歌。我不做英雄,要做就做枭雄!
  • 神祇

    神祇

    天蛮大陆,武道昌盛。少年苏逸携万妖逆袭崛起,临驾一个个万年世家大族之上,迎娶白富美,走上异世巅峰,朝向太古神祇之位!
  • 聚星变

    聚星变

    浩然天地,星域聚变,在乱世之中,用星空的璀璨绽放出最美妙的火花
  •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那一刻,我似乎真的明白了也许你就是我钟爱一生的那个人,不求为你遮风挡雨,只求能够做你的避风港